《江南》教案优秀7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江南》

幼儿园大班语言课教案《江南》教案:江南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风景的观察和感受的能力;2.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单的句子描述所见所感;3.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江南》诗歌朗诵教学准备:1. 诗歌《江南》的复印件;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江南的自然风景。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以江南为主题的图片或视频素材,引导幼儿观察。
2. 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大家想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步骤二:尝试理解诗歌1. 教师将诗歌《江南》的复印件分发给幼儿,让幼儿看一下诗歌的标题和内容。
2. 教师依次读诗的标题和每句诗句,引导幼儿感受诗歌。
3. 教师问:诗歌《江南》是关于什么的?幼儿可以尽可能自由回答。
步骤三:诗歌朗读1.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诗歌。
教师先读,幼儿跟读。
2. 教师指导幼儿注意朗读的语音、语调和停顿。
步骤四:分析诗句1. 教师将诗歌的每句诗句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理解和解释一句诗句的含义。
2. 小组展示自己的解释,并互相交流。
步骤五:情景表演1. 教师组织幼儿分角色进行情景表演。
2. 根据诗歌内容,让幼儿自由发挥,展示江南的景色和氛围。
步骤六:综合活动1. 教师提问:你们还记得《江南》里面的哪些词语吗?请大家一起说一说。
2. 教师组织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江南景色。
步骤七:课堂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
2. 教师总结幼儿对江南风景的感受和理解。
3. 教师鼓励幼儿多关注自然风景。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将诗歌《江南》和其他诗歌进行对比,让幼儿感受不同的诗歌表达方式;2.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创作一些简短的句子或小诗歌,表达对自然风景的喜爱和感受。
教后反思:本堂课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将诗歌的内容和真实的自然风景相结合,既丰富了幼儿的文化知识,又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含义。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引导幼儿接触和欣赏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了解孔尚任及《桃花扇》。
2、学习此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3、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深挚、强烈的亡国之痛。
教学重点通过对文中写景之语朗读分析,体会文中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方式自学引导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要点1、检查先学内容。
2、梳理课文层次。
3、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1、学生介绍作者及《桃花扇》2、教师补充补充介绍相关知识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复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
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
奸党余孳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
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
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
阮大铖仰仗权奸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香君嫁给新任漕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
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
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
这时,复社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二、出示课堂教学目标1、梳理课文层次。
2、体会曲子的抒情特点,体会课文情感。
《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

《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导语: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南》优秀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江、南”等9 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 个偏旁;会写“可、东、西”3 个字和竖钩、竖弯 2 个笔画。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读准“南、莲”等生字的字音;会写竖钩和竖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1、人人都说江南美,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的风光吧!(多媒体课件播放江南水乡的美景)2、引导学生谈谈观后感。
3、导入:是啊,江南水乡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曾经有一位诗人看到江南水乡的美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江南》。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1、学习“江”。
三拼音节加一加:氵+工=江。
字谜:工人在水边——江。
换一换:“红”的部首换成“氵”就是江。
2、学习“南”。
三、借助媒体,初读感知1、导学:下面让我们随着诗人到江南水乡的荷花池去走一走,看一看吧!(播放古诗范读的多媒体课件,学生观看、倾听。
)2、导学:我们小朋友知道荷叶也叫莲叶,那么荷花也叫莲花。
谁来做小老师把你知道的有关莲花的知识向大家介绍介绍?3、感知内容。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大声地读诗,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同桌、老师、字典等。
(2)指名读全诗,学生评价。
引导学生重点从字音是否正确和语句是否通畅两个方面来评价。
四、发现规律,集中识字1、字卡出示课文中的生字:采、莲、鱼、东、可、西、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认。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谜语:(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
(西)(2)大丁遇小口。
(可)五、示范引领,自主写字1、课件演示“可、东、西”三个字的书写过程,引导学生自由观察。
《江南》教案设计

《江南》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江南》教案目标:1. 为学生提供了解中国文化和地理知识的机会。
2. 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风景和文化对人们情感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引入《江南》这首诗,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感受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和文化氛围。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江南地区有什么了解?你们对这个地方有什么期待或印象?阅读理解:1. 分发并让学生阅读《江南》诗歌的中文版。
2.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提问: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这种情感?3. 分小组让学生讨论并整理出诗中的主要意象和修辞手法。
然后让几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分发英文版《江南》诗歌,要求学生阅读,并尝试翻译最能体现诗意的片段。
文化背景了解:1. 学生熟悉了诗歌的内容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分享他们关于江南地区的了解,并收集到一些相关图片或资料。
2. 展示和讨论这些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和资料中呈现的江南地区的风景和文化与诗歌中的描写有何异同之处?创作活动:1. 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知识,以江南地区为背景,自由地进行写作。
可以是一首诗,一篇散文,或者是一幅画作。
2.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展现对江南地区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与展示:1.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
2.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让他们学会欣赏他人的劳动成果。
3. 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些作品进行课堂展示,并请作者分享他们的创作背后的理念和感受。
评价:1. 观察学生在引入部分对江南地区的认知和期待。
2. 观察学生在阅读理解部分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
3. 观察学生在文化背景了解部分对江南地区的深入了解和对比分析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创作活动中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延伸活动:1. 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文学作品,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
《江南》教案范文

《江南》教案范文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赏析课程内容:《江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江南》的作者和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鉴赏技巧;2.理解《江南》的主题和意境,体会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3.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教学内容:诗歌名:《江南》朝代:唐代题材:咏物诗主题:怀古思今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整理相关教学资料,包括《江南》的诗文原文、作者背景、诗歌解析等;2.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相关图片和音频资料。
二、导入与热身1.让学生观看图片展示,了解江南地区的风景特色;2.播放与江南风情相关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三、学习诗歌原文1.分段朗读《江南》的诗文原文,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2.解释生僻词汇和句子结构,让学生了解诗歌的语言表达;四、诗歌赏析1.分析《江南》的主题和意境,探讨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情感倾向;2.把握诗歌的表现手法,包括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3.比较《江南》与其他咏物诗的异同点,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五、学习诗歌背景1.介绍作者柳宗元的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2.探讨唐代文人的文学审美观念和创作特点,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六、诗歌欣赏1.分组让学生朗读《江南》,体验诗歌的表演与传播;2.分享各组的朗诵效果,让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七、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江南》的理解和感悟,引导学生主动表达;八、课堂总结1.总结《江南》的主题和艺术特点,强化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2.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对《江南》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学生在诗歌赏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和审美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完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与人生、文化和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见解。
《江南》教案

《江南》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和背诵《江南》这首古诗。
2. 理解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
3. 感受古诗描绘的江南美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 难点:背诵全诗。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通过展示江南风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特点和美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江南》。
2. 新课呈现(20 分钟)
-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学生认真聆听。
-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大意。
- 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如“江”、“南”、“可”、“采”等。
-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课堂练习(10 分钟)
-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把握。
-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古诗内容创作一幅画,展示自己心目中的江南美景。
4. 课堂总结(5 分钟)
-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古诗的内容、生字和词语的学习等。
5. 课后作业(5 分钟)
- 背诵全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同时,通过朗读和绘画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审美情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江南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材分析】这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全诗前两行描写了江南水乡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使采莲人不禁发出热烈的赞叹。
“可”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生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方。
“田田”形容荷叶挺立水面,饱满劲秀的样子。
此处说荷叶非常茂密,那荷花应该也是很繁盛的,不仅景色秀丽,而且莲子必然丰收,所以采莲人的心情自然非常愉悦。
后五行采用反复咏唱的方式,勾勒了一幅鱼儿围绕荷叶四面游动的动人画面。
“戏”字写出了鱼在水中灵动迅捷、欢乐可爱的活泼形象。
这里写“鱼”,却不由得让人联想到采莲人和戏水的鱼儿一样,划着小船在莲叶间穿行,互相追逐嬉戏。
采莲人划船之娴熟,船行之轻快,身姿之轻盈,心情之欢快,就不难想象了。
这是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诗歌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述,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
连用了 5个叠句,手法独特,不仅不会让人感到重复,还使得全诗节奏变得轻快愉悦,更能表现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本课以传统水墨画配图,整个画面,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寥寥几笔的三两片荷叶,疏密结合、高低错落的构图,把莲叶茂密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正是中国画笔墨以少胜多的代表。
最后,那几条简笔画成的鱼儿,形象稚拙中不失灵动,使整个画面灵气十足。
【教学目标】1. 认识竖钩1个笔画,会写“可、东“2个生字。
2. 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大意,了解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之美。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结合插图,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走进江南。
(播放江南视频)师:你看到了什么?(生指名说)师小结。
2. 书写课题,齐读。
(板书:江南,生书空)齐读两遍:③江南认读生字,品读课文带拼音读生字:小老师带读—小组赛读—齐读。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江南》教学设计5篇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江南》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江南》,使学生了解江南的地理环境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江南的喜爱、向往之情。
3. 提高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的内容和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对江南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和对江南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课文《江南》、图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江南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出话题:你们知道江南在哪里吗?江南有什么特点?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他们回答问题。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江南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Step 2 学习课文(15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江南》,学生跟读。
2. 分段理解,教师逐段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含义,确保学生理解每一段的内容。
3. 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展示自己对江南的感受。
Step 3 听说活动(10分钟)1. 教师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围绕图片进行描述,鼓励学生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江南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介绍。
Step 4 读写活动(15分钟)1. 学生读课文《江南》中的第三段,并找出课文中的形容词。
2.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江南的特点,并短暂写下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3. 学生集体分享自己的描述和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Step 5 小结复习(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复习课文内容和所学的语言表达。
2. 教师提问:你们对江南有了更深的认识了吗?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1. 课上完成的读写活动中的描述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2. 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江南的特点,并画一幅描绘江南景色的素描。
Step 7 结束(1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激励,鼓励学生多了解和欣赏中国的美丽风景。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江南》教学设计精选5篇(二)教案模板:秋姑娘的信【教学目标】1.了解秋姑娘的形象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教案优秀7篇《江南》教案篇一教材简析:《江南》是一首采莲歌,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隽永,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诗句节奏轻松愉悦,表现了鱼的灵动和采莲人的快乐。
文中所配水墨画,花青中略带墨韵,色彩清新,格调高雅,正所谓“水墨江南”。
教学目标: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朗读课文,初步体会江南风景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1、利用多种方式认识“江、南”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
2、会写“西”和新笔画竖弯,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江南水乡图,师描述:美丽的亭台,弯弯的拱桥,清清的的湖水,碧绿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这就是美丽的江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题目就是《江南》。
2、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江南。
学生借助拼音读准课题。
3、认识生字“江”。
(1)认识“江”及偏旁三点水。
“江”就是长江,你知道哪些江的名字呢?出示词语认读:、长江、黑龙江、汉江(2)“江”的偏旁是三点水,表示跟水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三点水的字呢?回顾以前内容复现词语:流水、小溪、小河、游泳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过渡:江南,那里自古以来就是个美丽的地方,请大家看!(出示图画,播放音乐。
)这么美丽的地方,课文怎么写的呢?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字圈出来。
(3)出示课文,标红要求会认的字,指名读,齐读。
(4)生字藏在课文中,读通课文。
2、借助课文插图,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出示课文插图,引导:这就是江南水乡的一处风景,说说你在图中看到了什么?(1)认识“莲”。
出示词语“莲花”“莲叶”,认识生字“莲”。
“莲”是草字头,一般跟植物有关。
你还知道哪些草字头的字呢?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巩固识字,你利用生活经验识字。
(2)认识“采”。
出示“采”的甲骨文及汉字演变,了解“采”的最初意思就是用手去摘树上的果子。
还可以“采”什么?组词识记;采蘑菇、采茶、采蜜再读前两句,做到有节奏地读。
(3)认识“鱼”。
碧绿的莲叶,芬芳的荷花,荷塘中的阵阵清香吸引了好多的鱼儿,出示“鱼”。
你知道哪些鱼?借助生活识字:金鱼、鲤鱼、草鱼、鲈鱼(4)认识“东、西、南、北”。
鱼儿们在池塘里自由的游来游去,你看,它们游到某某、,游到某某,游到某某,游到某某。
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利用反义词识字。
东—西、南—北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字吗?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实际识字。
再读后五句,做到有节奏地朗读。
3、出示生字,开火车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西”,组词。
2、观察“西”,认识新笔画竖弯,与竖弯钩区别。
学生书空新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书写,强调书写姿势。
5、展示学生书写,展评。
强调要求:正确、规范、整洁。
四、回顾小结。
1、齐读课文。
2、师总结:下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欣赏江南的美景。
《江南》教案篇二教材分析:本课是一首古诗。
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
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
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读准生字字音,借助图文理解新词的意思,会写田字格中的5个生字。
借助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想像劳动人民采莲的情景,体会他们在劳动中愉悦的心情。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悟劳动人民一边采莲、一边嬉戏,鱼儿与人同乐的那种愉悦和谐的快乐氛围。
教学构想:这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学生阅读,再加上课文配有的插图,形象地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读课文、看插图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本课字词的教学力求在美的语境中进行,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识记字词。
朗读方面,力求通过看鲜明的插图,并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引入一个想读、愿读、会读的情境中。
生活中的美是需要发现的,本课在设计中安排了让学生收集反映荷叶、荷花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等方面的资料,旨在提高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和收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生词卡片、电脑、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朗读古诗。
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指导书写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一、看图导入,教学部分生字词。
1.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
”(教师贴挂图。
)2.这儿的景色美吗?你能把看到的美景,尽力用美的语言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吗?(学生表述,教师鼓励性地点评。
)3.教师边引述边贴生字卡片。
让我们细细地欣赏一下。
(教师手指着图。
)瞧,婷婷的荷花开放在茂盛鲜亮的荷叶间,(贴生字卡片:莲叶间。
)鱼儿(贴生字卡片:鱼儿。
)在清澈的湖水中欢快地游玩,秀美的水乡女子正在划着小船采摘莲子。
(贴生字卡片:采莲。
)这是一幅多么美的江南!4.揭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
(板书:江南。
)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5.教学贴在图旁的生字词。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开火车读。
齐读。
(3)看看图说说,莲叶间指的是什么地方?采莲是什么意思?6.欣赏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图,让我们来读读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看看自己能否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给你三分钟时间,尽力把这首民歌多读几遍,把它读通、读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上面的要求,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自读情况。
(字音读准了吗?课文读通了吗?)第一组:戏东西南北。
(1)自古以来,江南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你们瞧,(指图。
)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戏。
(出示卡片:聂。
)这些鱼儿,一会儿游到东,(出示卡片:东。
)一会儿游到西,(出示卡片:西。
)一会儿游到南,(出示卡片:南。
)一会儿游到北。
(出示卡片:北)(2)指名读生字。
齐读。
(3)小黑板出示:譬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学生自己反复练习。
指名读。
小组读。
第二组:可田。
(1)(看图。
)小朋友们,让我们再来欣赏江南美景,这婷婷的荷花有的已结出了嫩黄色的莲蓬,有的莲蓬已经成熟,这可是采莲的好时机。
(出示卡片:可。
)这荷叶是多么的鲜亮嫩绿,古时候就用“田田’’这个词说出了荷叶的鲜亮嫩绿。
(出示卡片:田。
)(2)谁能把描写荷花和荷叶的那句话读准确?(指名读。
小组读。
齐读。
)三、再读课文。
l.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指名读。
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三个生字:“江、可、叶”。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该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左窄右宽。
可:横要稍长一些。
叶:左窄右宽。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设计:背诵课文板书设计: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指导正确的朗读古诗。
学生学习过程: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确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
你能行吗?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话的意思。
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精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
“莲”就是荷花,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
(能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
)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
(练习读。
指2读。
)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
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像小钟的。
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
(3)让我们来赞一赞荷叶吧!(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
)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1)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
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
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2)指导朗读。
(边读边想像鱼儿嬉戏的情景。
)反复练习。
朗读。
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
小朋友们真棒!(3)能把这首诗歌背下来吗四、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鱼、西”两个字。
2.自学书后第二题,看看这两个字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鱼:“撇折”像鱼头,“田”像身子,“一”像鱼尾。
西:下面边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4.学生描红和仿影,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全文。
学习谜语,引导收集资料。
1.学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人们采莲,鱼儿嬉戏,婷婷的荷花在比美。
2.如果你是采莲人,你的心情会如何?为什么?3.荷花的美,给穿梭于荷叶间采莲的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学完课文,我有一个小小的谜语给大家猜。
4.回去给爸爸妈妈猜一猜。
(试着背出谜面。
)5.谜语也写出了荷花的美、荷花的可爱,其实荷叶、荷花的美,吸引了许多诗人、画家、摄影师……课后能去收集一些反映荷花、荷叶美的图片、诗歌、儿歌、绘画吗?作业设计: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资料。
板书设计:江南江南可叶鱼西北《江南》教案篇三课题:江南本课初备课时:共2 课时,本课第1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前准备:江南水乡采莲的情景图;11张生字卡片;古筝曲磁带。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大家喜欢学诗吗?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儿童诗了。
今天,老师还要和大家一起学习一首古代人写的诗,诗的题目是:江南(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课题,并注音。
指名读,齐读课题。
)学习“江、南”这两个字。
谁能记住这两个字?写字的时候,你还有什么要提醒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
在我国的长江以南,有一块美丽、富饶的土地,这里是中国有名的鱼为之乡。
清清的小河从每家每户的门前屋后流过。
一到夏天,那就更美了。
你们瞧,(出示图)这儿就是美丽的江南。
多美的地方呀!这儿有什么?(鱼、荷花、采莲的小姑娘)(荷花就是莲花,荷叶就是莲叶,小姑娘采的是莲蓬)二、初读出示词语:莲叶、江南、采莲、鱼儿(带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