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数学青岛课标教《信息窗一(认识平均分)》赵洪艳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17
最新【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单元信息窗1《平均分》ppt课件

三、自主练习
易错辨析 (选题源于《典中点》)
4.判断:把6个梨放进2个盘子里,每盘只能放3个。 ( ×)
辨析:没有弄清楚题意。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62~63页“自主练习”第2、 3(2)题。
补充作业请完成《典中点》的“应用提升练”和 “思维拓展练”习题,具体内容见习题 课件。
平均分的意义: 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一一 二二 三三 四四 继续
二、你问我说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1个1个地分
返回
每只小猴子分得4个。
二、你问我说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2个2个地分
返回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二、你问我说
2.从四种分法的过程可以看出,第四种分的次数最 少,这种方法最简便。
(源于《点拨》)
二、你问我说
每只小兔分6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二、你问我说
试一试 (选题源于《典中点》)
3.圈一圈,填一填。
10串糖葫芦,每个小朋友分2串。可以分给( 5 )个小 朋友。
圈略
二、你问我说
归纳总结:
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分 ,也是平均分 的一种形式。
二、你问我说
怎么分竹笋呢?
五一 四二 三三 继续
二、你问我说
怎么分竹笋呢?
返回
二、你问我说
怎么分竹笋呢?
返回
二、你问我说
怎么分竹笋呢?
返回
二、你问我说
怎么分竹笋呢?
二、你问我说
试一试 (选题源于《典中点》)
1.辨一辨,在正确答案的( 哪一组是平均分?
)里打“√”。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信息窗窗1除法的初步认识》优课件

1
2
3
4
2个2个的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3个3个的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4个4个的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1个1个地分:每只猴子分4个 2个2个地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2个2个地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4个4个的分:每只猴子也分4个
123
3
3
3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16个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每次都拿走4个分给1只小兔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 ) 个,分给( )个松鼠正好分完。
5
3
15
15个松果,每只5个,分给3只松鼠
15个松果,每只3个,分给5只松鼠
15个松果,每只1个,分给15只松 鼠
5
4
3
1、你今天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你用到了哪些方法? 3、你的心情怎么样?
这一 样个 的人 人所 才受 有的 学教 问育 。超
过 了 自 己 的 智 力 ,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青 岛
森 版二 年林 级数学里 上册 课
件的 故 事
1
2
3
4
5
6个 平均分给了2个熊猫 每只分3个
(√ )
( ×)
同学们:判断一下,哪组是平均分?
1、
3、 2、
下面图形是平均分的打√, 不是的画 。
1.
(√ )
下面图形是平均分的打√, 不是的画 。
2.
()
12个
平均分给3只小猴 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最新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平均分(信息窗1)教学课件 青岛版优选教学课件

我曾试过收起那些东西甚至屏蔽一切与你有关的东西。直到最后,我不得不承认,用心爱过的人,就连忘记也需要格外用力。 最近在抖音上被这样一句话刷屏了:“以后我们的关系就这样吧,如果接下来的日子里你不找我,那么我也不会主动找你,直到慢慢的没有交集。你的微信我不会删,电话也不会删,因为毕竟我们爱过。如果你给我发消息我还是会秒回你。但是没有任何期待了。我会放下手机继续等待。如果你来,我还是会原地等你,但这次我不知道会等多久,因为等一个人的期限是有限的,我也说不出你哪里好?只是你给了我别人给不了的感觉。”
当初说着各种承诺、各种誓言,我也相信了你就是我的小确幸。也是你让我相信了这世间还有美好,可最终你还是离我而去,终究你我成了彼此生命中的过客。 我们错过了,我曾幻想过天长地久;我也曾幻想过和你手牵手走在黄昏的路上。可终究你走了,留给我的只有回忆。我以为守着回忆你就可以回来,可是我错了,我,终究没等来你的转身,我终究知道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回不来了。我也终于决定放下了……
谢谢你来过!不管你是否真的快乐?不管岁月是否善待你我,也不管能否一直有你带给我的小确幸,还是谢谢你!谢谢你带给我的幸运,谢谢你曾为了我付出了全部的时间与爱,也谢谢你给我的岁月平淡和温情有于…… 没有太多的修饰,只是很庆幸曾经你也是我的“那个他”。谢谢你来过,谢谢你让我觉得我不会孤单,谢谢你用漫漫柔情,温暖了我的生命。你给的美好,我会悉数珍藏,用力保护的。 以后也许三里清风,三里路,步步清风再无你。可也无悔你来过!人生的路你陪我一程,我念你一生……… 谢谢你来过!往后余生愿安好!感恩相遇,感恩来过……看到有一段话:如果真的有下辈子,我们别再遇见了吧,因为这辈子,一个遇见让我认真了。 做不成伴侣,却放不下情感;做不成知己,却忍不住联系。爱了,没有结果;散了,思念来袭。 看到这段话,你心里想起了谁? 也许很多人心里都藏着一个爱而不得的人吧,当你想念的时候,你听的歌都在唱她,你走的路都在靠近她,你看每个人都很像她,可那都不是她。拿起笔习惯的画出她的轮廓。
青岛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平均分 (共15张)教案

《认识平均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结合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平均分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平均分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今天要举行盛大的聚会。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宴会上都来了哪些小动物?生:2只熊猫、3只小猴子、2只小白兔、2只小松鼠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宴会上还为小动物们准备了很多好吃的呢,看,都有什么?你知道这些食物分别是给谁准备的吗?生:给熊猫准备了6个竹笋、给小猴子准备了12个桃子、给小白兔准备了24个萝卜、给小松鼠准备了15个松果。
师:同学们表达的很完整,你们太棒了!宴会马上要开始了,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看,两只熊猫正目不转睛的盯着6个竹笋呢?你知道他们正在想什么吗?预设:1、竹笋什么味道的?2、该怎样分竹笋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设计意图】设计一个森林聚会的童话故事,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物聚会课件,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在课堂的开始就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平均分。
随意分师:请同学们开动你的小脑筋,该怎样分竹笋呢?有的同学已经有了想法,请大家拿出6个圆片代替竹笋,按你的想法分一分吧。
学生独立思考师:谁愿意把你的分法给大家说一说?预设:①哥哥3个,弟弟3个,理由公平;②哥哥5个,弟弟1个,理由哥哥的饭量大;③哥哥2个,弟弟4个,理由哥哥让着弟弟。
青岛版六三二年级上册数学5.1 平均分(一).pptx

探索新知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2个2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探索新知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3个3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探索新知 平均每只小猴分到几个桃子?
4个4个地分
每只小猴子也分得4个。
探索新知
每只小兔分到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典题精讲
15个松果,每只松鼠分5个,可以分给几只松鼠?
3
学以致用
3.圈一圈,填一填。
4
学以致用 4.分橡皮。
2 4
学以致用
5.分一分,填一填。 (2)
5
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我学到了一种新的分法:平均分 平均分,最公平
3
易错提醒
把6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没法平均分。 ( √ )
易错提醒
错误分析:
我们可以把每个苹果平均切成2份,然后可以1份1份 或2份2份的分给4个小朋友,分的一样多,可以平 均分。
把6个苹果分给4个小朋友,没法平均分。 ( × )
学以致用
是平均分
不是平均分
学以致用
(1)
2.分一分,填一填。
空白演示
• 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青岛版(六年制)
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级 数学 上册
第五单元 除法的初步认识
5.1 平均分(一)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在分物体的探索活动中,初步感 知“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 含义,初步构建平均分的语言模型。 2 、在用平均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初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养成有序观察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信息窗一(认识平均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一(认识平均分)》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
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2学情分析
理特点: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数学有广泛兴趣,自信心强,喜欢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多人或集体参与的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开始注意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
3重点难点
重难点:掌握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物体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讲授】认识平均数
一、课前引入,初步探索平均分的第二种分法。
今天徐老师带了一些漂亮图片,想发给这4个小朋友,怎样分最公平呢?
教师分图片后问:你们每人拿到了几张图片?每人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叫什么?
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平均分”的另一种分法。
(板书课题)
刚刚老师是怎样平均分的?你看清楚了吗?多请几人说。
二、探索“按平均分的份数进行平均分”的方法。
猴爸爸也想请大家帮个忙!(课件出示)他想做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交流)
用8个圆片代替桃,按要求分一分,分完以后说说自己是怎样平均分的! (板书:8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 )个。
)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演示。
教师指导语言完整表达。
平均分课件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小王:
我想这样分
小王:
小魏:
晗晗
小魏:
月月
你同意他们的分法吗,他们的分法有什么特点?
我来这样分~
小王: 小魏:
你觉得文杰分的怎么样,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呢?
losa: 小魏:
像文杰这样每份分的一样多的就叫做 “平均分”
我会判断
完成课本P62 第1题
我会判断
这3个小朋友中午在一起吃 饭,午饭后,老师给他们小组 12个小番茄。
如果平均分,每个小朋友能
分到几个番茄呢?
插入学生照片
心语
悦羚
我想一个一个分
骁桐
楠溪
我想两个两个分
心语
悦羚
骁桐
楠溪
我想三个三个分
心语
悦羚
骁桐
楠溪
我想练一练
1.完成课本自主练习63页自主练习
【青岛版】数学二上:第5单元《平均分》(信息窗1)教学课件

3.寄生根
寄生根是寄生植物所特有的一种根, 它能直接生长在寄主的组织中,从寄 主体内吸取现成的养料,具有这种性 能的根称为寄生根。在识别植物时, 寄生根的用途不大。
1.直根系
直根系由主根和侧根共 同构成,但在外观上, 主根发育强盛,在粗度 与长度方面极易与侧根 区别,这种根系称直根 系,例如雪松、石榴、 蚕豆、蒲公英等植物的 根系。
1.主根
当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向外生 长,不断垂直向下生长的部分即是主 根。如大家所熟悉的蚕豆,当它发芽 时,突破种皮向外伸出呈白色条状的 就是根,以后不断向下生长即形成主 根。同样,作蔬菜食用的黄豆芽、绿 豆芽,它们都有一条长长的白色的东 西,这也是根,以后就形成主根。
2.侧根
当主根生长到一定长度后,它会产生一些 分枝,这些分枝统称为侧根。在黄豆芽、 绿豆芽中,有时会看到当主根长得较长时, 就会在主根的近末端处,有一些向侧面生 长的分枝,这就是侧根。侧根生长过程中, 可能再分枝,形成新的侧根,这就是第二 级侧根。当然还可以有第三级、第四 级……无究无尽地产生新的侧根,但作为 主根则永远只有一条,不存在第二级主根。
二、分生区:分生区位根 冠内侧,全长1-2毫米,是 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主要地 方,又称生长点。
三、伸长区:伸长区位于 分生区稍后部分,此区细 胞分裂活动越来越弱,并 逐渐停止,而细胞体积却 不断扩大,并沿着根的纵 轴方向伸长。
根的结构
植物的根能固定植物。
植物的根主要是靠根毛伸进土壤吸收水分 的,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把溶解在水中 的养分也吸收了。
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平均分
3 5
认识根 根的分类 根的结构 根的作用 拓展
一、按照根的发生来划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森林聚会——《平均分》
教学设计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军埠口综合项目区文庄小学
赵洪艳
课标分析:
《新课标》课程性质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欲望,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进而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本信息窗的学习
,在整个的教学中始终体现课程基本理念: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
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针对本课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教学,从以下几方面基本达到了第一学段的教学目标。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容易理解并愿意开展实践活动。
如:怎样帮熊猫分竹笋呢?学生对分一分已在生活中比较熟悉?所以很容易解决。
符合第一学段数学思考: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问题解决: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达到了能参与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
2、探究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挑战性,便于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调查实验、合作交流等方式加以实践。
如:谁能猜出这两只小兔子在说什么悄悄话呢?课堂出现短暂的寂静,怎样打破僵局,小组合作,看那个小组最先猜出?人多力量大,很短的时间就出现了正确的猜测。
符合第一学段问题解决:体验与他人合作合作交流问题的过程。
达到了: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的情感态度。
3、具有一定探索性,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创新”是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的,也是我们正在进行教学改革
的重要任务。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瞬间迸发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如:小兔子分萝卜,使学生发现分萝卜的三种分法。
做到了创造条件,给学生创新的机会。
符合第一学段问题解决: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达到了: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的情感态度。
4、注意给学生提供交流活动过程与结果的平台。
学生在经历活动过程的基础上,自然会形成对问题解决或活动过程的独特认识和体验,因而本课十分重视给学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分享学生群体的智慧。
如最后的分矿泉水的问题,通过同桌的分做,再进行交流,通过对比,把两种平均分的方法得到了清晰的认识。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学习除法的开始
二、信息窗1的知识:理解平均分;
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按份数平均分和按每份的个数平均分)。
三、信息窗1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
1、选取充满童趣的素材。
本信息窗以发生在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
“森林聚会”的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有趣的故事情景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2、知识结构。
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按排知识结构的重要根据,生活中分东西的现象可以概括为:分东西:平均分
不平均分两种情况。
3、借助生活经验,强化操作与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分”
的经验。
本信息窗的学习正是要有效的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各种学具进行直观操作,进一步丰富学生的体验,逐渐理解除法的意义。
四、围绕教材,利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
1、注重故事性。
本信息窗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森林里聚会的故事。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素材。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模拟各种动物的语气,运用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层层展开教学,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兴致盎然地学习本信息窗的知识。
2、注重动手操作。
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除法。
由于在认识除法初期,平均分是除法的物化形式,因此突出平均分的本质特征并让
学生认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教学时,要抓住“平均分”这一关键,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两种含义,在此基础上认识除法。
学情分析:
本信息窗1是第五单元的开始,也是学习除法的开始。
初步认识除法,教材在编排上,以发生森林里的小动物的故事为主线,通过“森林聚会”的故事,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的融为一体。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分”的经验,但要上升到除法,还要在授课时创造条件和机会,抓住二年级小学生好动、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自然过渡到什么是除法。
这对于以后的正确分辨除法应用题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做到精心备课,各个环节环环相扣,利用课件,以狮子大王的语气分为:“发出邀请、帮助分配、闯关比赛”三个环节,使“平均分”这个看着就枯燥的词语,变得充满生机。
这种故事性贯穿整堂课的教学,我想信学生会发挥最大的主动性、积极性,满怀热情地去解决问题。
本堂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较多,通过实际的分一分或看一看,学生基本上能正确的“平均分”,但我同时也注意启发学生用完整的数学语言叙述分的过程:如:“6个竹笋,平均
分给3只熊猫,每只熊猫分3个。
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4只小兔;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2个,可以分给8只小兔”。
有多少种分法尽可能的启发学生说出,估计难度较大,为使以后的解答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要去做。
教学设计:
一、课题
森林聚会——平均分
二、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3页信息窗1及3个红点问题。
三、教材简析
除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认识除法的重要前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了分东西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丰盛的宴会,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活动情境中主动的快乐学习,体验数学的魅力,为后续学习除法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结合情景图初步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概括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目标:结合平均分的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数学的兴趣,认识到数学里所含有的美,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平均分情景表现,在动手操作“两种分法”中,使学生感知平均分的含义。
难点:充分体会:“两种分法”的不同;充分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六、教学准备:圆片、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秋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因为他们要举行一年一次的果实丰收品尝宴会,宴会上准备了很多好吃的,为了让他们早点吃到自己喜欢的食物,狮子大王邀请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一块去参加它们的宴会,帮助小动物们分分食物,分对了还有奖励,好不好?
(二)情境图中,探求新知
(课件出示情境图,配《晨鸟之歌》音乐)
师:(指情境图)看,有哪些小动物已经早早来到了餐桌旁,餐桌上摆着什么呢?(随着学生的回答:板贴动物画面及相应的数字)
师:面对这么多诱人的食物,小动物们都馋坏了,熊猫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熊猫哥哥也是很着急的样子,谁能猜出它们在想什么呢?(指名说)
生:它们两个正在想怎样分竹笋呢?(熊猫的想法,同时出示课件)
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
(1)引出问题
师:把竹笋分给两只熊猫,该怎么分呢?
为了让熊猫快快吃上竹笋,用你喜欢的方法帮熊猫分一分吧!
(2)汇报交流各种分的结果
师: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生汇报三种分法。
(根据学生的汇报配以相应的课件,同时板贴:5,1、4,2、3,3)
(3)比较分析怎样分最合适?(
感受同样多(公平),揭示主题:公平就是每份分的同样多,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作平均分(板书加课件)】(4)规范语言表述,叙述平均分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帮助熊猫分竹笋,我们都认为平均分最公平,谁能完整的叙述一下两只熊猫平均分竹笋的过程:生: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熊猫分3
个。
(随着学生的叙述板贴)(设计意图:虽然难度较大,
但老师引导着也要说一说,为以后正确分辨除法应用题打下基础。
)
(5)随堂练习(出示课件)
师:竹笋分完了,狮子大王来了,二年级的小朋友们,你们真棒,我要考一考你们,看屏幕,看谁答的又对又快?
生抢答。
(回答正确的同学获得点赞,纠正错误的同学也获得点赞,自己要记录一下得了几个赞,狮子大王可有奖励。
)
这节课,我们来重点研究一下“平均分”的问题(课件用闪烁加粗强调:平均分)
2、分桃子(感受第一种分法)
(1)引出问题
判断一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