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茗溪帖释文
米芾苕溪帖全文释文

米芾苕溪帖全文释文《苕溪帖》全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
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
缕会(此字用“卜” 点去)玉鲈堆案,团金橘满洲。
水宫无限景,载与谢公游。
半岁依修竹,三时看好花。
懒倾惠泉酒,点尽壑源茶。
主席多同好,群峰伴不哗。
朝来还蠹简,便起故巢嗟。
余居半岁,诸公载酒不辍。
而余以疾,每约置膳清话而已,复借书刘、李,周三姓。
好懒难辞友,知穷岂念通。
贫非理生拙,病觉养心功。
小圃能留客,青冥不厌鸿。
秋帆寻贺老,载酒过江东。
仕倦成流落,游频惯转蓬。
热来随意住,凉至逐缘东。
入境亲疏集,他乡彼此同。
暖衣兼食饱,但觉愧梁鸿。
旅食缘交驻,浮家为兴来。
句留荆水话,襟向卞峰开。
过剡如寻戴,游梁定赋枚。
渔歌堪画处,又有鲁公陪。
密友从春拆,红薇过夏荣。
团枝殊自得,顾我若含情。
漫有兰随色,宁无石对声。
却怜皎皎月,依旧满舡行。
元祐戊辰八月八日作。
注释:•苕溪:位于浙江省北部,是浙江八大水系之一。
•襄阳漫仕黻:米芾自称“襄阳漫仕”,“黻” 是他的名。
米芾祖籍太原,因其祖父徙居湖北襄阳,曾在襄阳居住,所以有此称呼。
•赓:继续、连续。
•缕会:此处“缕会” 二字有误书,旁边用“卜” 点去做标记,表示写错了456。
•玉鲈堆案:鲈鱼摆在饭桌上好像一堆玉一样。
•团金橘满洲:橘子结满枝头,呈现出一团团金色。
•惠泉酒:一种很有名的酒。
•壑源茶:宋代的一种名茶。
•蠹简:被虫子蛀过的书简,这里代指书籍。
•贺老:指贺怀智,唐玄宗时期的著名乐工。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四处漂泊。
•梁鸿:东汉时期的隐士,家贫好学,崇尚气节。
这里米芾以梁鸿自比,表达一种自谦的态度。
•剡:古县名,在今浙江嵊州一带。
•戴:指戴逵,东晋时期的名士、画家、雕塑家,曾隐居剡县。
•鲁公:指颜真卿,他曾被封为鲁郡公,米芾在此将与自己同游的林舍人比作颜真卿。
释文:我将要前往苕溪,戏作这些诗呈给各位朋友。
我是襄阳的闲散之人米芾。
因为夏天的美好松竹我留在这里,如今为了领略秋天的美景,我要前往苕溪去看那儿的溪山。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

宋-米芾书法墨迹《十三帖》(故宫珍藏)米芾《丹阳帖》(翰牍九帖之六)译文:丹阳米甚贵.请一航载米百斛来,换玉笔架,如何早一报,恐他人先。
芾顿首。
此帖所致为米芾之友人。
此友人乃《适意帖》中“觑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米芾《陈揽帖》(昨日帖)释文:昨日陈揽戢戢之胜,鹿得鹿宜。
俟之,已约束后生同人,莫不用烦他人也。
轸之只如平生,十官如到部,未缘面见,欲罄绅区区也。
芾顿首再拜。
米芾《甘露帖》(又称弊居帖)米芾《烝徒帖》释文:芾烝徒如禁旅严肃,过州郡,两人并行。
寂无声,功皆省三日先了。
蒙张都大、鲍提仓、吕提举、壕寨左藏,皆以为诸邑第一功夫。
想闻左右,若得此十二万夫自将,可勒贺兰。
不妄、不妄。
芾皇恐。
米芾《致伯修老兄尺牍》翰牍九帖之二米芾《致伯充尺牍》(翰牍九帖之七又称《业镜帖》)米芾《德忱帖》米芾《晋纸帖》翰牍九帖之三米芾《适意帖》(又称《玉格帖》)翰牍九帖之四米芾《贺铸帖》(翰牍九帖之五)米芾《惠柑帖》翰牍九帖之八米芾《戏成诗帖》(翰牍九帖之九)米芾《真酥帖》内容提要:米芾(1051-1107),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为芊,湖北襄阳人,时人号海岳外史,又号鬻熊后人、火正后人。
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
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
祖籍山西,然迁居湖北襄阳,后曾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创立了“米点山水”。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
其个性怪异,举止颠狂,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
宋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又称“米襄阳”、“米南宫”。
米芾书画自成一家,枯木竹石,山水画独具风格特点。
在书法也颇有造诣,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主要作品有《多景楼诗》《虹县诗》《研山铭》》《拜中岳命帖》等。
米芾学书帖原文及译文

米芾学书帖原文及译文米芾(1325-1387)是中国南宋末元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他以其个性化的书法风格和创新的技法而闻名于世。
米芾在他的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观,使其作品显得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下面是米芾的一些学书帖的原文及译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一、《让练帖》「ㄧ硬礉力忠贞婽⺡唼箞ㄣ仔肙」译文:「一刚毅坚强,忠贞而敦厚。
容貌端庄而文雅。
以刚单而不露锋芒。
」二、《移静帖》「幾碟⺀角汚游䥑誼操芐蹠色」译文:「几次体验了寂静宜人的自然风光之后,深受启发,开悟了人生的真谛。
」三、《幼师帖》「驷雠羸关朔蹠獾沿誴拾沿蹠漲豪香奕」译文:「用画马来描绘人生百态,展示人生起伏和各种情感。
优雅中带有战国豪杰气概,展示韧性和果敢。
」四、《进山帖》「由陔畿帷寔躴萛㹵冾祜」译文:「由平庸朝向优秀,从境外进入山林之后,体验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得到心灵的洗涤和净化。
」五、《陶者帖》「降䴚瘝䃿慗濌勥汌瀉速間闗廼」译文:「以陶诗意境写意,流露出内心真情实感。
无拘束而自由地创作,旨在表达内心世界的平衡与和谐,并传达给读者快乐与舒适。
」六、《独立顽帖》「赋留碩傳育角堅獷勣曀滎胡」译文:「以独立与顽强的精神,传播艺术教育的智慧和精粹,力求推动艺术界的进步,展现出领导力和决断力。
」以上是米芾学书帖的原文及译文,每个帖子都表达了米芾不同的情感和思考,可以看出他在书法创作中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表现。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对人生和内心世界的诠释。
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灵感,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以及其艺术风格和释文米芾,北宋著名大书画家,鉴藏家。
他的书法极富天真率意的特性,他的艺术道路又不同于苏东坡、黄庭坚等人的求意,而是能集古出新,他开辟了宋代尚意书风的另一条道路,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米芾经典代表作品欣赏:一、米芾《淡墨诗帖》释文:淡墨秋山尽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淡墨诗帖》赏析:米芾传世作品中以长卷及小品为主,《淡墨诗帖》属米芾行草书中的小品,寥寥廿八字,变法无穷,气象万千。
“淡”、“墨”、“平”等字之浓重与“故”、“人”、“好”等字之轻灵有机的组织在一起,使作品带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米芾笔法的多变堪称宋人第一,古人所谓八面开锋,即是指米字而言。
单从此帖的“淡”、“秋”、“远”、“天”、“霞”、“故”、“人”、“不”等字的奈笔来看,各具形态,变化无穷。
【临池要诀】学某家帖要学其特点,方易见功。
临写此贴,特别要重视“墨”、“秋”、“尽”、“天”、“添”、“年”等字的神情气韵,以及通篇章法上的轻重缓急。
二、米芾《苕溪诗卷》欣赏释文: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松竹留因夏溪山去为秋久赓白雪咏更度采菱讴《苕溪诗卷》赏析:《苕溪诗卷》写于宋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年),是米芾三十七岁时的书法作品,是其传世墨迹中的代表作之一。
米芾书体的特点可归结为“淋漓畅快、奇变纵横”八字。
前人对米字的评说也很多,如“沉着痛快、如乘骏马、进退裕如,不烦鞭勒”(赵构)、“如快剑阵,强弩射千里,所当穿彻”(黄庭坚)等,都有助于我们理解米芾的风格。
米芾自己也提出“无往不收,无垂不缩”等理论,学习米字时可以作为参考。
此帖是米芾的代表作之一,字数较多,是系统地学习米字的好范本。
如通过临写此贴,能掌握米字笔势“纵横开阖,转折如意”的特点,便可谓窥得米字堂奥矣,既而再进一步去临写《蜀素帖》、《方圆庵》。
三、米芾《彦和帖》彦和帖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释文]芾顿首启。
经宿。
尊候冲胜。
山试纳文府。
且看芭山。
《苕溪诗帖》字字析(三)

《苕溪诗帖》字字析(三)米芾《苕溪诗帖》解析字:阳、漫、仕、松、竹《米芾笔法》米字单字示范,造型分析,笔划分析,结构分析,逐个击破米芾行书结体,多取左低右高状,欹侧现象很普遍。
但就整体观之,未见一字孤立无援。
伏地而泣。
用笔上也是非常丰富,笔锋或露或藏,中侧锋并用,使转提按翻转交替运用。
阳字笔划笔法分解“阳”字属左右结构,第一笔露锋疾入,用笔要快干净利落。
“竖”侧锋直切,形粗壮,“日”中的空白要留意不能写满了,细节决定成败。
“阳”字中的最难点是“易”下部是用手腕带动手指向右划半弧形,要多练几遍。
漫字笔划笔法分解“漫”中的一波三折状三点水有难度,它是按,提,再按提的一个动作,中间还加了转的用笔。
右边的“日”和“罒”上小下大形成了对比,艺术就是时时制造矛盾再统一矛盾。
(如图)注意书写时的转折提按,“漫”最牛的一笔就是最后的反“捺”写的有力痛快笔划又很长,把向左上倾斜的整体一下子拉了过来,这就是险中求胜。
“仕”是米字中常见的形势,左低右高,首笔又是侧锋切入,用笔要有杀纸的感谢,杀进去方通力透纸背,写“丿”直接绞转写“丨”稍顿即提上行。
“士”第一横紧连着左边,两横长短不一,书写时一气呵成,流畅才是书法之美。
“松”左右结体,属方形,藏锋写“一”顺序绞转写“丨”“松”字中有大小四个“点”点点不同,注意观察,尤其是“公”字左点,笔压下去重顿再向左横收笔,点点饱满,这是米字中的亮点,中间有留白。
“竹”取扁势,首笔接上一字,空中划弧形动作微妙写出“丿”的小尖。
大家书写时要仔细读帖,正所谓“尽精微”就是这个道理。
右边横折有个翻转的动作,再写竖稍蓄势写钩。
(如图)书法中的“势”和“气”无处不在,不可断掉。
要用心去感悟。
来源:中国书法作者简介楠亭,女,湖北襄阳人,号枕砚楼主。
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山水画系,受教于何加林,张伟平导师。
书法师从李国盛,夏碧波老师,2016.5月参加张旭光北兰亭(受业于张旭光,王厚祥,刘京闻,李明)行草书研修班。
宋米芾苕溪帖笔法析解

宋米芾苕溪帖笔法析解宋代笔法家宋米芾以其独特的苕溪帖笔法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苕溪帖笔法被视为宋代最重要的表达形式之一,它将线条、色彩以及时间空间等多层面的概念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记录方式。
宋米芾结合成dao主义思想,以草书形式记录和表达他的思想,并采用多种笔和线条组合,精巧而细腻地将极富想象力的表现出来。
宋米芾独具匠心的苕溪帖笔法笔划宽窄有致,灵活地运用直线、折线和动线,以晕、捺、落押、提点、点状等方法变换笔划的粗细,将线条的动态变化表达得淋漓尽致,颇为精彩。
例如部分苕溪帖笔法的折腾字,宋米芾运用密密麻麻的点状笔划,让字中间活跃起来,丰富了书写的节奏感和美感。
宋米芾独特的苕溪帖笔法更是见证中国书法发展的踪迹,他将繁复的书法理法融入笔划之中,以一种更灵活的形式勾画出独树一帜的苕溪帖笔法。
他的苕溪帖笔法以繁复的细节,营造出恢弘气派的书法景象,重新定义了宋代书法的形式。
苕溪帖笔法的核心概念在于描绘精致的线条,以及艺术般地把细节与整体相结合。
宋米芾精妙的笔划表现出来的空间感,极具层次,展现出空间的深度和广度。
他采用细折线组成图案,形成一种美学,把线条、色彩等多个元素融合在一起,宋米芾的苕溪帖笔法有着丰富的艺术乐趣,也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艺术形式。
此外,宋米芾的苕溪帖笔法还将抽象的概念融入笔划,充分体现出一种自由的风格和变化的特性。
他的书法中,笔划的表现结合了宋代书法的传统理念,将空间和时间融入其中,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经历。
宋米芾的苕溪帖笔法充满艺术的创新力量,这种独特的笔触被视为历史上一个新的表达形式,也被视为宋代书法的重要创新。
宋米芾的苕溪帖笔法把当时书法艺术发展至一个新的高度,象征着宋代书法文化的完善。
宋米芾是宋代书法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他以其丰富的艺术思想和独特的笔法改变了宋代书法的历史,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米芾行书的朋友都收藏了,多图详解米芾的每一个字!

学米芾行书的朋友都收藏了,多图详解米芾的每一个字!16个字代表米芾特色《蜀素帖》是练习行书的书法爱好者的必修课之一,米芾的这件作品写得十分灵动,用笔和结构特色非常明显,最能体系米芾沉着痛快的感觉。
本文选取16个最能代表米芾好书法特色的字,进行单字解析,以飨读者。
一、凌凌字本是左右结构,一般人行书往往容易把它写得很散。
米芾这个凌字处理得很巧妙,他把左边两点水,有意地往上提升,跟右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左右两部分非常紧凑。
二、古这个字字形结构比较简单,但是并不好写。
米芾的巧妙之处,将“古”字写得像一个倒三角形,上面大,下面小,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险绝之势。
用笔比较厚重,中锋行笔缓慢,写出了古朴厚重的味道。
三、牵“牵”字写得非常灵动轻巧,笔法上以中锋用笔为主,上大下小的结构,加上造型上取斜视,配以柔韧的线条,起笔很高,有意拉开距离,使全字斜中求正、收放自如。
四、旖这个字的结构上左右相互依靠,下半部分形成巨大空间。
笔法上左边的首点圆润,撇与横折挨得很紧。
右边的最后一笔,拖得很长,以蟹爪钩收笔,这是米芾的典型写法。
五、得“得”字左右结构,左边取斜势,右边取起正势,一斜一正,相得益彰。
左边形体收敛,右边结构放纵,左右间相互依靠,中间又有大片的空白,显得疏密有致。
六、寒“寒”字写的形体挺拔,侧锋起笔,宝盖头的提按,使得笔法跳跃,很有韧劲。
中间两竖写得很挺拔,右边捺笔收敛为点,与下面两点参差错落,收放有度。
试想一下,如果把右边的捺画写长,那就不好看了。
七、附“附”字写得非常巧妙。
一方面,在形体上进行了笔画精简,将原本复杂的笔画,化繁为简。
另一方面,写得参差错落,重点体现在三笔竖画上面,无论是长短、轻重、方向,都不相同,体现了求同存异、不拘一格的艺术特色。
八、雨“雨”字写得活泼可爱,疏密有致。
以中锋的用笔方式轻盈流畅地写下,起笔化横为点,下半部分开张,中间四点以牵丝相连,浓重收敛,形成虚实对比关系。
九、垂垂字写得张扬而又稳重,如果把外形用笔画连接起来,就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
米芾《苕溪诗帖》——“尚意书风的代表,千古之名篇”

米芾《苕溪诗帖》——“尚意书风的代表,千古之名篇”苏东坡曾认为,米芾随手写的几行字,就足以媲美王羲之,他说:米书超逸入神。
平生篆、隶、真、行、草书,风樯阵马,沉著痛快,当与钟、王并行,非但不愧而已。
米芾的笔法是极为完备的,在米芾的行书当中,你能学到真正的魏晋笔法,能知道什么是纯正的“八面出锋”,在用笔的完备程度上,书法史上没有几个书家能与之比肩。
米芾的《苕溪诗帖》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是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是他的经意之作。
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尺寸:197.89cm*30.35cm《苕溪诗》是米芾行书的重要代表作品。
此帖是以米芾游苕溪时的诗作书写。
开首有句“将之苕溪戏作呈诸友,襄阳漫仕黻”。
此帖是米芾经意之作,全卷书风挥洒自如,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的典型面貌。
笔法清健,结构潇丽,有晋王献之的笔意。
其书写风格最近《兰亭序》。
吴其贞《书画记》评称:“运笔潇洒,结构舒畅,盖效颜鲁公;书者,绝无雄心霸气,为米老超格,妙书。
”当你去一个字一个字认真临摹和揣摩米芾的用笔的时候,就能真正体会到古人用笔的高妙之处。
如何变锋?如何换面?如何力送笔端?如何“变起伏于锋杪”?这些古人用笔的特点都能在《苕溪诗帖》当中找到答案。
为了方便广大墨友临摹和研习,特意为大家推出了高清原大微喷1:1复刻的《苕溪诗帖》。
此卷为高清扫描,采用高清艺术微喷制作而成,按照原作1:1复刻,保持原作细节。
既适合临摹、欣赏,又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之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米芾茗溪帖释文
摘要:
一、米芾简介
二、茗溪帖概述
三、茗溪帖释文及解析
四、茗溪帖的艺术价值
五、茗溪帖对后世的影响
正文:
【一、米芾简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鹿门、襄阳漫士、淮阳外史等,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为“北宋四大家”。
米芾善书,尤其擅长行书,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影响深远。
【二、茗溪帖概述】
茗溪帖是米芾的一部书法作品,共五十一字,为行书。
帖中内容描述了米芾与友人共赏茗溪山水,品味佳茗的雅集场景。
此帖书法风格潇洒自然,笔画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茗溪帖释文及解析】
释文如下:
“茗溪二月江南春,山青水碧与人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