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与行为
了解他人的个性与行为特点

了解他人的个性与行为特点在人际交往中,了解他人的个性与行为特点是十分关键的。
无论是与家人、朋友、同事还是陌生人相处,了解对方的个性和行为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合作和建立牢固的关系。
本文将从观察、倾听和沟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了解他人的个性与行为特点,并且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处理人际关系。
一、观察观察是了解他人个性与行为特点的第一步。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从对方的外表、言行举止等方面获得一些线索。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对方的外貌特征。
例如,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发型以及面部表情等,都可以反映出他们对自己形象的重视程度和个性特点。
其次,我们可以观察对方的行为举止。
比如,一个人的动作、姿态,以及他们在不同场景下的反应等,能够揭示他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观察他人的个性与行为特点不仅限于表面的外在特征,我们还可以通过对方的交际方式、兴趣爱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观察,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
例如,在和对方交谈时,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辞和语气、语速、语调等来判断他们的情绪状态和性格特点。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和消遣方式等,来了解他们的个人喜好和价值观。
二、倾听倾听是了解他人个性与行为特点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倾听意味着我们要真正关注对方的言谈,并且给予对方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倾听,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情感状态和行为动机。
在倾听他人时,我们应该保持专注,不要打断对方的发言,并且用肢体语言和回应来展示我们的关注。
同时,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评判和偏见,尊重对方的观点和感受。
在与他人交流中,倾听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打开对方的心扉,加强双方之间的信任和共鸣,进而更好地了解对方的个性与行为特点。
三、沟通沟通是了解他人个性与行为特点的关键环节。
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沟通,我们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对方的内心需求、个性特点和行为倾向。
在沟通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技巧,以更好地促进理解和互动。
02个性与行为

(2)向性说。向性说是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倾向来划分性格类型的学 说。它是瑞士心理学家C.G荣格(C.G.Jung,1875—1961)最早 以精神分析的观点来划分的情不自禁类型学说,主要是将人的性 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两种。 内向型性格:沉静谨慎,深思熟虑,顾虑多,反应缓慢,适应性差, 情感深沉,交往面窄,较孤僻;长处是内在体验深刻,具有自我 和自我批评精神。 外向型性格:主动活泼、情感外露,喜欢交际,热情开朗,不拘小 节,独立性强,对外界事物比较关心;但比较轻率,缺乏自我分 析和自我批评精神。 荣格在测验中发现,多数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间型。
2.气质的类型与特征 胆汁质,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心境变化剧烈,抑制能力较 差。易于冲动,热情直率,不够灵活。精力旺盛,动作迅猛,性情 暴躁,脾气倔强,容易粗心大意。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外倾 性明显。 多血质,情绪兴奋性高,思维言语动作敏捷,心境变化快但强度不 大,稳定性差。活泼好动,富于生气,灵活性强。乐观亲切,善交 往,浮躁轻率,缺乏耐力和毅力。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 外倾性明显。 粘液质,情绪兴奋性和不随意反应都较低,沉着冷静,情绪稳定, 深思远虑,思维言语动作迟缓。交际适度,内心很少外露,坚毅执 拗,淡漠,自制力强。感受性较低而耐受性较高,内倾性明显。 抑郁质,感受性很强,善于觉察细节,见微知著,细心谨慎,敏感 多疑。内心体验深刻但外部表现不强烈,行动迟缓,不活泼。易于 疲劳,疲劳后也易于恢复。办事不果断和缺乏信心。内倾性明显。
组织行为学
肖月强
2007年9月06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一、个性的内涵
1、概念: ——目前广泛运用的定义是: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基 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 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 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A、个性倾向: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 世界观等; B、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组成。 2、特点: 1)组合性 个性不是一个孤立的心理特征,而是一组心理特征的 有机组合。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

个性心理特征及行为引言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在心理层面上表现出来的稳定和持久的特征,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表现。
个性心理特征与个体的行为密切相关,不仅对个体的行为决策和适应能力产生影响,也对个体与他人的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个性心理特征的一些常见类型及其对应的行为表现。
1. 内向与外向内向和外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最为经典的表征之一。
内向指的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相对保守、敏感,并倾向于独处和自省。
外向则指的是个体渴求社交活动,喜欢寻求刺激和与他人互动。
内向的人通常更具有思考和分析能力,喜欢独立思考和专注于特定任务。
外向的人则更富有社交能力,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他们乐观、开朗,喜欢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2. 精细与粗糙精细和粗糙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认知差异。
精细指的是个体对细节有较高的敏感度,能够观察到并注意到周围环境中细微的变化。
他们注重细节,擅长进行逻辑思考和分析。
而粗糙则指的是个体对细节不太敏感,更注重整体性的认知。
他们关注大局,倾向于综合理解问题和表达观点。
3. 冲动与谨慎冲动和谨慎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冲动指的是对刺激物的高度敏感,容易被外界情绪和环境所左右。
他们常常表现出冲动的行为,缺乏自制能力。
而谨慎则指的是个体处理情绪和决策更加谨慎,考虑周全。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情绪,做出理性的决策。
4. 外向与内向外向与内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绪表现差异。
外向的人倾向于将情感表露出来,善于与他人交流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大,较为容易受到外界情绪的影响。
内向的人则倾向于将情感内化,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们情绪的起伏较小,相对稳定。
5. 自信与自卑自信和自卑是个性心理特征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差异。
自信指的是个体对自己有信心,认为自己具备能力去完成任务和应对挑战。
自信的人乐观、开朗,更能够主动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而自卑则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缺乏信心,常常担心被他人评价和批评。
人的个性与行为

• 思考题:
1、“江山易改,本性难易”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否矛盾?
2、为什么有人喜欢侦探小说和枪战片,有人喜欢诗歌和情节浪漫的抒情 片?
3、为什么“龙生九子,九子不同”?为什么“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 绔少伟男”?
4、影响性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5、HRM中,个性测试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第四节 人的能力
4、可塑性;
5、情绪的兴奋性;
6、外向性和内向性。
• 三、气质的类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中国古代医学家按照人的好动或喜静的程度把人分为五种类型;
2、西方:希波克拉底在《论人的本性》一书中提出“体液说”。盖 仑发展了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并把气质进行分类。后来学者们大都 沿用希波克拉底—盖仑的观念。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 质四种气质类型。
• 五、性格与管理:
1、阿吉里斯、麦格雷戈的观点
2、HRM中的性格测试:
1 ) 明 尼 苏 达 多 相 个 性 调 查 表 ( 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 ,MMPI)
由美国的哈撒韦和麦金利共同制定的(1942)。包括566个题目 (1966年修订后减为399个),内容涉及身体各方面情况和主观体验 以及对各种社会问题的态度。是目前最为广泛的客观性人格测验之 一。
• 一、能力概述:
1、含义:ability 是人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 的个性心理特征。它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指实际 能力,即个人已经具备并表现出来的能力,国外 心理学家称为成就(achievement),是个人先天 遗传基础加上学习的结果;二是潜在能力,即个 人将来可能发展并表现的能力,又称为“性向” (aptitude)。能力不包括一般所说的体能或社会 能力。
胡孝德《组织行为学》教案第五章人的个性与行为

协作型
促进团队沟通和合作, 让员工在协作中发挥最
大价值。
自主型
给予员工独立思考和自 主工作的空间,让他们
在自主中发挥价值。
如何克服不同个性在工作中的障碍
创新型
提供实际可行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将创意转 化为实际成果。
稳健型
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培养冒险精神,提高应对 变化的能力。
协作型
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提高个人工作能力 。
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管理方案
管理者应通过观察、沟通、心理测评等方 式了解员工的个性特点,包括性格、价值 观、兴趣爱好等。
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制定个性化的管理 方案,包括工作任务分配、职业发展规划 、绩效评估等。
灵活调整管理方式
培养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员工的反馈和表现 ,灵活调整管理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员工 的个性需求和工作要求。
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帮助团队成员发展自己的技能 和才能,提升个人和团队的绩 效。
THANK YOU
感谢聆听
个性对管理风格的影响不可忽视
个性不仅影响员工的工作态度和行为,也会影响其对管理方式的接受程度和反应,因此, 管理者应重视个性对管理风格的影响。
管理风格对员工个性的影响
管理风格对员工个性有塑造作用
长期处于某种管理风格下的员工,其个性可能会逐渐被塑造和影响,因此,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对 员工的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独特性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独特的,没 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个性。
稳定性
个性在个体的一生中相对稳定 ,不易改变。
整体性
个性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 整体结构,包括许多方面如情 感、动机、价值观等。
青少年旅游者行为与个性

鼓励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也可以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力量,为青少 年提供更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支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这三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机制。例如,具有某种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是否更容易受到同伴的影响?最要好同 伴的吸烟行为是否会改变青少年的个性特征?这些问题的解答将帮助我们更深入 地理解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复杂性,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青少年的个性特征。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可以影响他们的吸烟 行为。一些研究表明,具有冒险、好奇心强、寻求刺激等个性特征的青少年更容 易尝试吸烟。另一方面,那些对健康和安全更为敏感的青少年可能更倾向于避免 吸烟。因此,理解并塑造青少年的个性特征,可以帮助预防和控制他们的吸烟行 为。
接下来是青少年最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同伴是青少年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 素,他们的行为和态度对青少年的行为选择有着显著的影响。研究发现,如果青 少年的最要好同伴吸烟,那么他们尝试吸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可能是因 为青少年在同伴的压力下,更可能去模仿和学习他们的行为。因此,对青少年最 要好同伴的吸烟行为进行干预,可能是减少青少年吸烟的有效途径。
3、个性化的旅游服务:未来旅游业将更加注重满足青少年旅游者的个性化 需求。例如,定制旅行、小团游和特色住宿等将更加受欢迎。这些服务可以更好 地满足青少年旅游者的兴趣和需求,让他们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参与感。
4、可持续旅游: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社会贡献的,青少年旅游者将更 加注重可持续旅游。他们将更加倾向于选择环保型的旅游目的地和活动,以减少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这种可持续旅游的理念也将贯穿于青少年的教育 过程中,促使他们在未来的旅行中更加环保和社会责任。
影响因素
青少年旅游者的行为与个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家庭、社会和教 育: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 个性与个体行为分析

第二节
关于个体行为的解释
四、个体行为规律
(一)行为概述
(三)个体行为规律
人的行为是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包括人的欲望、动机、 情感、态度及意志在行为上的表现。基本特征: (1)目的性。(2)自主性。 (3)社会性。(4)连续性。 (5)持久性。(6)可塑性。
01 02
03 04
(二)人的行为模式
1.S—R模式 2.S—O—R模式
X理论基本观点
1.多数人天生懒惰; 2.多数人胸无大志; 3. 目标是相互矛盾; 4.多数人满足基本需要; 5. 少数人能成为管理者。
基于“经济人”假 设的管理和评价
1.采用任务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 2.管理工作只是少数人的事情,与工人无关; 3.实施明确的奖惩制度。
第一节 人性假设
二、“社会人”假设
“经济人”
经济问题的出发点是人的本性,即资本主义 的利己主义,每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会受到利己 心的支配,这种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就称为“经济 人”。
“经济人”的观点
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 益,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其 他人的利益,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共同利益,进而形 成总体社会利益。
(三) 对“自我实现人”假设的评价
事实上,人格和人性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 物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影 响实现的,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能动改造、变 革的结果。
第一节 “复杂人”假设:
1.每个人的需要和能力各不相同,工作动机复杂多变。 2.人在组织中会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和动机。 3.人在不同的组织中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动机模式。 4.人能否感到满足,愿意为组织出力,取决于他本身的动机模式、组织关系、工 作性质、个人能力等。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做出不同 的反应。
第04章 个性与行为

压抑、否认、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 化、补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
- 13 -
气质
• 心理活动发生的强 度、速度、灵活性 上表现出来的个性 特征。 • 心理过程的强度
– 情绪的强弱 – 意志努力的程度
温沛涵 wenph@
温沛涵 wenph@
- 10 -
个性的结构
• 人格理论
– 本我Id ←快乐原则 Pleasure Principle
个人原始、本能的冲动,如食欲、性欲、攻击欲、自我 保护欲等
– 自我Ego ←现实原则 Reality Principle
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个性中的主要部分 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休生存 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冲突,管制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 超我 Super-ego ←理想原则 Morality Principle
温沛涵 wenph@
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良心、理性” 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等内化后的结果
- 11 -
个性的结构
• 性本能理论
– 性心理发展
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欲期→潜伏期→生殖期
- 25 -
温沛涵 wenph@
4.1 气质与行为 4.2 性格与行为 4.3 人格测评 4.4 个性与职业匹配
- 26 -
性格
• 人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 及与之相应的习惯性的行为方式。 • 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 特点:
– 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在 主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伴随着世界观的确立而形 成的。 – 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稳定的心理特征, 与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世界观等高层次的心理 成分相联系,在个性发展中发挥核心作用。 – 个体的本质属性,有好坏之分,始终有道德评价 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胎儿的个体生物组织制约。
•
盖赛尔(A.L.Gesell)观察新生儿在运动中的敏捷性、
反应性,以及是否容易产生微笑等表现时发现,不同儿童
有个体差异。他把观察的结果分成三种类型。
• A、不着急,用心而慎重,大体上是平静的,能认真对 待生活事态;
• B、急急忙忙,不注意、冷淡、快活、伶俐、心眼快;
• C、不规则,注意不稳定,性情不平稳,才气焕发。
透明窗口 别人了解,自己也了解
不透明窗口 别人了解,自己不了解
隐蔽窗口 别人不了解,自己了解
未知窗口 别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
2021/2/6
2
一、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一个人在其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一定意识倾 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两部分: 个性的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个性的品质倾向:需要、动机、兴趣、态
(1)天生性(气质的天赋性):气质与人的体形有密切 关系,分裂气质者多为瘦长型,躁郁气质者多矮胖型, 粘着气质者多强壮型。
(2)稳定性:气质有较强的稳定性,但也有可塑性;人 的气质与身心健康有关系。
2021/2/6
10
气质的天赋性
•
气质在个体刚刚出生就有所表现,有的新生儿喜吵闹、
好动、不认生;有的较平稳、安静、害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生人。这些差异是
度、理想、信念等。
2021/2/6
3
(一)个性的特点
• 1、社会性:个性是受社会的影响而形成的,离开了社 会, 个性便失去了存在的基础。
• 2、差异性: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每个 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 3、相对稳定性:个性是人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 偶尔出现的某种心理特征不叫个性。
• 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等内化后的结果:
2021/2/6
6
• 本我寻求快乐 • 自我考虑现实环境的限制 • 超我明查是非善恶 • 1) 管制社会所不接受的原始冲动 • 2) 诱导自我符合社会规范替代较低
的现实目标
• 3) 使个人向理想努力达成完美人格
2021/2/6
7
个性与疾病
•
在一个美好、清新而宁静的早晨,你坐在公园的长
12
2、孔子把个性分为五类:
1)庸人 见小失大,不知所务;小处精明,大处糊涂 2)士人 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头脑清醒,做事冷静 3)君子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崇德尚仁,积极向上 4)贤人 德不逾闲,行中规绳,很守规矩 5)圣人 明并日月,化行若行,光明磊落
2021/2/6
13
3. 气质与血型有关(日本) A型: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感情、缺乏
• 木形之人:有才智,好用心机,体力不强,多忧劳于 事。
• 火形之人行走身摇步急,心性急,有气魄,轻财物, 但少信用,多忧虑,判断力敏锐,性情急躁。
• 土形之人行步稳重,做事取信于人,安静而不急躁, 好帮助别人,不争权势,善与人相处。
• 金形之人禀性廉洁,性情急躁,行动猛悍刚强,有 管理才能。
• 2水021形/2/6 之人不恭敬不畏惧,善于欺诈。
• 4、整体性:个性是以整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的 各种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都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并表现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
• 5、倾向性:一个人的个性倾向性表现为对事物有不同的 态度、体验与特定的行为模式。
2021/2/6
4
(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 1、自然的、遗传性因素 • 2、后天社会化因素:社会文化、自然环境、
•
气质的天赋性决定了气质的稳定性的特征,但它并不
是绝对不变的,环境、教育、社会、个人主观因素等对气
质都有重要影响作用,也可改变人的气质,它是可塑的。
2021/2/6
11
(二)气质的类型及其特征
气质类型是指表现为行为特征的神经系统基本 特性的典型结合。
1、《内经》把人按五行分木、火、土、金、水五种: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生活条件以及 教育等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 • 3、社会实践:个性是个体与环境交作用的 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 4、组织环境因素
2021/2/6
5
(三)个性的结构
弗洛伊德:个性是一个整体,分3个相互作用的部分:
本我:最原始的部分,是遗传下来的本能
•
以性冲动和破坏性冲动为主,“力比多”
心理过程的速度、稳定性: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 性程度、注意集中的时间长短等;
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的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的人倾 向于内部体验。
2021/2/6
9
气质的色彩: 不同的人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人们的气质,气
质更多和生理的生物的因素有关,没有可以离开人格的 气质,也没有缺乏气质的人格。 特点
3、抑制反应型:“我应该反击他”,有愤怒或恐惧,但 不敢表现出来,易患哮喘、糖尿病、高血压、周期性偏头 痛。
2021/2/6
8
二、气质
(一)气质的概念: 指个人行为的全部动力特点的总和。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指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
稳定性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点。
心理过程的强度:情绪活动的强度、意志努力的强度 等;
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 B型: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
•
受快乐原则支配,潜意识,不受社会规范约束
自我:在与环境的接触中由本我发展而来
•
受现实原则支配,是个性中的主要部分:
•
1) 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休生存
•
2) 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条件
•
3) 管制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冲动
•
4) 调节并解决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超我:是居于和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良心、理性”
凳上,沐浴着初升的阳光,欣赏着湖中的游鱼和树上的
鸟鸣,这时,有一个与你同样年龄、同样身材、同样性
别的陌生人走到你面前,什么也没说,踢了你一脚。你
会作出什么反应?
1、过分反应型:以牙还牙,报复,“我会以同样方式来对 待他或更加凶狠”。易患冠心病、慢性关节炎、胃溃疡。
2、欠缺反应型:当作什么事也没发生,没有愤怒或恐惧。 易患过敏性皮炎、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个性与行为
教学目标:
1、掌握个性的概念和个性的结构与内容;
2、理解个性、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差异 在管理中的应用。
2021/2/6
1
• 自画像
• 很多人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其实不然,一个人的内心 有4个窗口,各个窗口的大小比例因人而异。
• 了解自己的两个途径: • 内省:摘下有色眼镜,“他们这么看我是因为误解我了” • 交往: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获得自我信息增多,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