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模板)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报告综合实验Ⅰ.Southern杂交(质粒DNA提取、PCR技术体外扩增DNA、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一.实验目的1.学习Southern杂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学习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
3.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了解引物设计的一般要求。
4.掌握DNA体外连接的基本技能,了解连接反应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在碱变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而变性,质粒DNA氢键也大部分断裂,双螺旋也有部分解开,但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pH=的乙酸钠将其pH调到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到原来的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构型,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形成缠绕的致密网状结构,离心后,由于浮力密度不同,染色体DNA与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DNA片段的一种技术,PCR进行的基本条件:DNA模板(在RT-PCR中模板是RNA)、引物、dNTP(dATP、dTTP、dGTP、dCTP)、Taq DNA聚合酶、反应缓冲体系。
PCR循环由三个步骤组成:变性、退火、延伸。
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通过30个左右循环后,目的片段的扩增可达106倍。
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是通过DNA连接酶的催化实现的。
DNA连接酶催化具有平末端或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间相邻碱基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
最常用的来源于T4噬菌体的T4DNA连接酶。
对于平末端或互补的粘性末端可直接进行连接反应。
一个片段是平末端,另一片段为粘性末端或两个片段都是粘性末端但不配对,则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可一匹配或通过平末端进行连接。
通常采用末端补平、加同聚物尾、加接头等方式是目的片段之间能够匹配。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旨在探究DNA复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等分子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加深对分子水平生物学过程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大肠杆菌(E. coli)细菌菌斑、DNA提取试剂盒、PCR试剂盒、琼脂糖、琼脂糖电泳试剂、PCR扩增仪、电泳仪等。
2. 实验步骤:
a. DNA提取:取一支含E. coli细菌菌斑的移液管,用DNA提取试剂盒提取DNA。
b. PCR扩增:将提取的DNA加入PCR试剂盒中进行PCR扩增反应。
c. 原核表达:将扩增后的DNA片段转入大肠杆菌进行原核表达。
d. SDS-PAGE电泳:将蛋白质样品加入琼脂糖凝胶,通过电泳进行蛋白质分子量的分离。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DNA提取:成功提取到E. coli细菌的DNA,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DNA的带型。
2. PCR扩增:成功扩增出目标DNA片段,并经过验证测序结果正确。
3. 原核表达:大肠杆菌成功表达了目标蛋白质,通过SDS-PAGE电泳观察到目标蛋白质的条带。
4. SDS-PAGE电泳:观察到蛋白质的分子量差异,验证了蛋白质的分离效果。
结论与讨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实现了DNA提取、PCR扩增、原核表达和蛋白质分离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步骤,从而全面了解了分子生物学过程的基本原理。
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操作规范,结果可靠,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基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无。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引言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实验手段揭示生命现象的分子机理。
本实验旨在探究DNA复制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以及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的基本原理。
实验一:DNA复制DNA复制是细胞分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它保证了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持。
本实验通过模拟DNA复制过程,研究DNA复制酶的作用和复制的准确性。
材料:- DNA模板- DNA聚合酶- 引物- dNTPs- 缓冲液方法:1. 准备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DNA聚合酶、引物、dNTPs和缓冲液。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将反应体系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3. 取样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观察DNA复制产物。
结果:通过凝胶电泳分析,我们观察到DNA复制产物的出现。
这表明DNA聚合酶能够在模板DNA上合成新的DNA链,并且复制的过程较为准确。
讨论:DNA复制的准确性是生命传递遗传信息的基础。
DNA聚合酶具有校正功能,能够识别和修复错误的碱基配对。
这种精确性保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二:RNA转录RNA转录是将DNA信息转录成RNA的过程,它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
本实验旨在研究RNA转录的机制和调控。
材料:- DNA模板- RNA聚合酶- 引物- NTPs- 缓冲液方法:1. 准备反应体系,包括DNA模板、RNA聚合酶、引物、NTPs和缓冲液。
2. 在适当的温度下,将反应体系放入PCR仪中进行反应。
3. 取样并进行凝胶电泳分析,观察转录产物。
结果: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出RNA转录产物的出现。
这表明RNA聚合酶能够在DNA模板上合成RNA链。
讨论:RNA转录是基因表达的第一步,它决定了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
RNA聚合酶通过与DNA模板的互作用,选择性地合成特定的RNA链。
这种选择性转录是基因调控的关键。
实验三:蛋白质翻译蛋白质翻译是将RNA信息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它是生物体内蛋白质合成的关键步骤。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重组质粒的pcr验证(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姓名:xxx学号:xxx专业:xxx界别:xxx同组者:xxxx一.实验目的(1)自学掌控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2)了解引物设计的基本要求。
1.pcr基本原理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简称pcr,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在体外快速扩增dna,类似dna的细胞内复制过程:由一对引物介导,通过温度的调节,使双链dna变性为单链dna、单链dna能与引物复性(退火)成为引物-dna单链复合物、以及在dntps存在下dna聚合酶能使引物沿单链模板延伸成为双链dna(引物的延伸);这种热变性-复性-延伸的过程,就是一个pcr循环;一般通过20-30个循环之后,就可获得大量的要扩增的dna片段。
pcr技术的基本原理类似dna的天然激活过程,其特异性依赖与靶序列两端优势互补的寡核苷酸引物。
pcr由变性--淬火--延展三个基本反应步骤形成:①模板dna的变性:模板dna经加热至90~95℃左右一定时间后,使模板dna双链或经pcr扩增形成的双链dna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为下轮反应作准备;②模板dna与引物的淬火(复性):模板dna经冷却变性成单链后,温度降到55℃左右,引物与模板dna单链的优势互补序列接合融合;③引物的延伸:dna模板--引物结合物在taq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tp为反应原料,靶序列为模板,按碱基互补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新的与模板dna链互补的复制链。
经过“变性—淬火—延展”三个过程就可以赢得代莱dna分子,而且这种崭新dna分子又可以沦为下次循环的模板。
因此,变性、淬火和延展循环反复25~30次后,即可从少量的模板dna中扩充出来大量的目的产物。
pcr引物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对合适的核苷酸片段,使其能有效地扩增模板dna序列,因此,引物的优劣直接关系到pcr的特异性与成功与否。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PCR扩增HBV-S1.实验原理1.1采用PCR扩增出HBV-S基因。
PCR是一种体外由引物介导的特定DNA序列的酶促扩增技术。
其前提是一对人工合成的15-20bp的寡核苷酸引物,其序列与待扩增的DNA两侧的碱基序列互补。
PCR包括下列三个基本步骤:变性、复性、延伸。
经过上述变性、退火、延伸步骤的25-35次循环,导致特异的靶序列的2n指数扩增。
1.2此次扩增的目的基因用于后续的表达,为了保证碱基不发生错配,不采用无矫正功能的Taq酶,而用高保真酶。
1.3为了使目的基因能和载体正确连接,本次实验选择在目的基因末端加尾(A)的方法。
2.实验目的获得HBV-S基因,为后续克隆做准备。
3.实验材料3.1模板3.2 PCR扩增引物3.3二甲基亚砜3.410×PCR 缓冲液(含Tris-HCl 100mmol/L; MgCl2 15mmol/L 、KCl 500mmol/L, pH8.3,0.1%明胶)3.5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s:配成10mM- dATP,dTTP,dGTP,dCTP各10mM,用NaOH溶液调节至pH8.3。
)3.6水:要求不含DNA聚合酶抑制剂,不含离子,一般为去离子二蒸水(ddH2O), 灭菌以后即可使用。
4.实验仪器4.1PCR仪Thermo Hybaid4.2水平式琼脂糖凝胶电泳槽4.3恒压电泳仪Bio-Rad4.4凝胶成像仪JY04S—3C北京君毅东方4.5垂直流超净工作台上海智域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4.6微量加样器5.1获得模板5.1.1取100ul血清,加入50ul裂解液,颠倒混匀,100℃金属浴10min;5.1.2 12000rpm的转速下离心5min;取2ul作为模板。
5.2扩增HBV-S基因(PCR)5.2.1PCR体系材料体积5*buffer 2.5mMdNTP Phire模板HBV-S1 HBV-S2 ddH2O总体积4ul 1.6ul 0.4ul 2ul 1 ul 1 ul 10ul 20 ul5.2.2 PCR设置参数1)98℃预变性30s;2)98℃变性5s、60℃复性5s、72℃延伸10s,循环30次;3)72℃终延伸1min.6.琼脂糖凝胶电泳6.1量取100ml5×TBE电泳缓冲液加蒸馏水至1000ml,配置成0.5×TBE电泳缓冲液;6.2称取琼脂糖3g,加入0.5×TBE电泳缓冲液200ml,加热熔化,当凝胶冷却至60℃左右时,加入溴化乙锭溶液5ul,充分混匀;6.3先用透明胶带封固胶托边缘,放好梳子,然后再倒入凝胶(凝胶厚度在5~10mm左右);6.4在凝胶完全凝固后,小心移去透明胶带,将凝胶放入电泳槽中,加入电泳缓冲液,再小心取出梳子;6.5取已制备好的DNA样品10ul,加入染料2ul,充分混匀后用移液器将样取加入点样孔,在另一点样孔中,加入maker10ul;6.6盖上电泳槽,打开电源,电泳40~60分钟;(注意:DNA样品从负极向正极泳动);6.7将凝胶置于紫外仪下观察;将剩余的10ul保存于4℃扩增的HBV-S基因片段长度为750bp框内所标识的条带为本组实验结果(从左置右,前两管的引物体积为1ul,后两管的引物体积为0.5ul)。
分子生物学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的结构与功能的一门学科。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子生物学在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我们开展了为期两周的分子生物学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验技能,培养科研素养。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
2. 掌握DNA提取、PCR扩增、酶切、电泳等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3. 理解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质分析等分子生物学实验原理。
4.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培养科研素养。
三、实训内容1. 实验室基本操作与安全规范(1)熟悉实验室布局,了解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2)学习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法。
(3)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配制试剂、消毒、无菌操作等。
2. DNA提取(1)了解DNA提取的原理和常用方法。
(2)学习酚-氯仿法提取DNA。
(3)对提取的DNA进行质量检测,如A260/A280比值、琼脂糖凝胶电泳等。
3. PCR扩增(1)了解PCR扩增的原理和步骤。
(2)设计PCR引物,进行PCR反应。
(3)对PCR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4. 酶切(1)了解酶切原理和酶切反应条件。
(2)学习限制性内切酶的用法。
(3)进行酶切反应,对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5. 电泳(1)了解电泳原理和电泳技术。
(2)学习琼脂糖凝胶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电泳技术。
(3)对DNA、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进行电泳分离和检测。
6. 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质分析(1)了解基因克隆、基因表达、蛋白质分析的基本原理。
(2)学习相关实验技术,如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蛋白纯化等。
(3)对克隆的基因、表达的蛋白进行检测和分析。
四、实训过程1. 实验前准备(1)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配制实验试剂,确保实验用品齐全。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基因在DN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及其表达机制。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DNA模板:提取自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质粒DNA。
2. DNA聚合酶:用于合成新的DNA链。
3. 引物:用于DNA聚合酶的引导和定向合成DNA。
4. dNTPs:脱氧核苷酸三磷酸盐,提供新的核苷酸单位供DNA聚合酶使用。
方法:1. DNA复制反应:将DNA模板、DNA聚合酶、引物和dNTPs混合在一起,加入适量缓冲液和镁离子,并在适温条件下进行DNA复制反应。
2. DNA扩增:通过PCR技术,利用引物的特异性,从DNA模板中扩增目标序列。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用于分离和检测PCR产物,通过电泳迁移率差异判断扩增产物的大小。
实验结果:1. DNA复制反应成功进行,获得了新的DNA链。
2. PCR反应成功扩增目标序列,观察到明显的放大带。
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显示PCR产物的大小符合预期。
实验分析与讨论:本实验通过模拟DNA的复制过程,成功合成了新的DNA链,并通过PCR技术扩增了目标序列。
这一结果验证了基因在DNA复制过程中的作用。
在DNA复制过程中,DNA聚合酶是关键的酶类。
DNA聚合酶能够识别DNA的模板链,并根据模板链的信息合成新的互补链。
在实验中,添加了引物和dNTPs,引物可以定向和引导DNA聚合酶的合成,dNTPs则提供了能量和碱基单位,支持DNA聚合酶的复制活动。
PCR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技术,其通过引物的特异性识别和引导,扩增目标序列。
实验中,选择了适当的引物序列,使其能够与目标序列特异性地结合,并保证扩增反应的特异性和选择性。
PCR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大量的目标DNA序列,为后续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足够的样品。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通过电场驱动DNA分子在凝胶中迁移,根据分子大小的差异来判断扩增产物的大小。
在实验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出明显的PCR产物带,与预期的目标序列大小相符,说明PCR扩增反应成功,目标序列得到了扩增。
医学分子生物学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医学分子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在生命活动中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医学分子生物学在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某种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2. 探讨某种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及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3. 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RT-qPCR技术检测某种疾病相关基因在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中的表达水平。
RT-q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是一种基于荧光信号的定量PC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优点。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1)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样本;(2)Trizol试剂;(3)逆转录试剂盒;(4)PCR试剂盒;(5)引物;(6)DNA模板;(7)荧光定量PCR仪。
2. 仪器:(1)高速离心机;(2)PCR仪;(3)凝胶成像系统;(4)电子天平;(5)移液器。
五、实验步骤1. 提取细胞总RNA:(1)取适量细胞样本,加入Trizol试剂,充分裂解细胞;(2)将裂解液转移至EP管中,室温静置5分钟;(3)加入氯仿,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5分钟;(4)12,000 rpm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5)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充分混匀,室温静置10分钟;(6)12,000 rpm离心10分钟,弃上清液;(7)用75%乙醇洗涤沉淀,12,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液;(8)室温干燥RNA沉淀,加入DEPC水溶解RNA。
2. 逆转录:(1)根据逆转录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反应体系;(2)将反应体系加入PCR管中,混匀;(3)70℃加热5分钟,冰浴5分钟;(4)加入逆转录酶,37℃孵育1小时;(5)85℃加热5分钟,终止反应。
3. PCR扩增:(1)根据PCR试剂盒说明书配制反应体系;(2)将反应体系加入PCR管中,混匀;(3)进行PCR扩增,反应程序如下:95℃预变性5分钟;95℃变性30秒,60℃退火30秒,72℃延伸30秒,共40个循环;72℃延伸10分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生物学实验报告200X级生物XX专业XX班实验X组组长: XX 22200731724XX组员: XX 222007317242XXXX 222007317242XXXX 222007317242XXXX 222007317242XXXXX年X月从基因组中获得甘薯ADK基因XX,XX,XX,XX,XX(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重庆400715)摘要:从甘薯的新品种渝苏303中提取基因组DNA。
先以此DNA片段为模板使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扩增获得 adk 基因核心片段,再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并回收,在16℃与T载体连接30min以上用于转化DH5α感受态。
-----------。
关键词:甘薯;PCR技术;基因克隆;转化To Obtained the ADK gene from the genome of sweet potato Xiong Chun-Qing, Zhang Li, Huang Jia, Jiang Yue, Li We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The new varieties of sweet potato, 303 Yusu extracted genomic DNA.Adenylate kinase gene of potato extract (ADK) and antisense expression vectorconstruct. To make use of this DNA fragment amplified by PCR, in vitro, and then theinitial or the target gene fragment was amplified by low-melting-point agaroserecovery in more than 16 ℃ for 30min to connect feelings into DH5α state. State willbe felt into DH5α E. coli DH5α competence, plasmid DNA in a large number ofreceptor cells and then choose to copy th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of body, to carryout gene extraction.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level of starchsynthesis in the plants, adenylate kinase and the molecular evolution of the highestgenetic similarity. Access to the engineering bacteria strain can be used for genetictransformation of potato, sweet potato and cassava starch and other important crops,for the realization of starch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metabolic engineering.Key words: sweet potato; PCR technologies; gene cloning; transformation1 综述:甘薯学名:Ipomoea batatas Lam. 英文名:Sweet Morningglory旋花科(Convolvulaceae) 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又名山芋、红芋、番薯、红薯、白薯、地瓜、红苕等,因地区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
块根可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
是我国的主要栽培作物, 常年种植面积6×106hm2左右, 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它所富含的淀粉是重要的轻化工和食品加工原料。
“渝苏303”是西南师范大学在育成“渝苏1号”、“渝薯34”、“渝薯20”之后,于1991年从江苏省农科院提供的"B58-5 X苏薯1号"组合的杂交种籽中选育而成,原系91-31-303。
“渝苏303”具有较好的丰产性和适应性, 在试验中其藤叶、薯干、生物鲜产、生物干产、淀粉产量和在生产试验、台位试验中的鲜薯产量均增产,尤以淀粉、藤叶产量增产幅度最大并且, 该品种具有萌芽性较好, 结薯习性好, 大中薯率高, 薯块烘干率和出粉率高, 抗黑斑病和根腐病, 高抗茎线虫病, 贮藏性好的区试结果。
ADK即腺苷酸激酶(EC.2.7.4.3,adenylate kinaSe,ADK),它是平衡腺苷酸代谢库的关键酶, 能够催化AMP+ATP 形成2 分子ADP 的可逆反应, 是调控这三种前体分子在淀粉代谢库和核酸代谢库中分配的关键酶,其表达量直接影响腺苷酸在糖类代谢库和核酸代谢库中的分配。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在淀粉合成水平最高的植物中, 腺苷酸激酶的分子进化水平和遗传相似性也最高,因此, 作为腺苷酸代谢库调节中枢的ADK 基因( adk) 是淀粉代谢工程的重要候选基因, 将该基因表达量控制在较低水平就可打破腺苷酸代谢库的平衡, 使腺苷酸代谢流向淀粉合成的方向流动。
用基因工程技术获得的含有ADK基因工程菌菌株可用于遗传转化马铃薯、甘薯和木薯等重要的淀粉作物, 为实现淀粉代谢工程奠定了基础。
本次试验就是利用从甘薯“渝苏303”中提取ADK目的基因,通过连接制备重组DNA,然后导入到大肠杆菌细胞中,通过筛选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化成功。
本次实验涉及DNA的提取,PCR扩增目的基因及检测,目的基因回收与连接,大肠杆菌DH5a感受态细胞的制备,连接产物的转化筛选和PCR检测,以及选做实验质粒DNA的抽提与酶切,原理上根据目的基因的制备,重组DNA分子的构建,重组DNA 分子转移到受体细胞,转化子的筛选,和目的基因表达与功能的鉴定的操作步骤,从分子层面直观的告诉我们了基因工程技术中的操作方法和实现手段。
技术路线:2 材料方法2.1材料2.1.1 植物材料渝苏303为西南大学重庆市甘薯中心利用甘薯近缘野生种Ipomoea trifida与甘薯进行的种间杂交选育而成的淀粉用甘薯品种,通过国家及四川、重庆、江西、江苏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在生产中得到了大面积推广。
华北52-45 南瑞苕18 新大紫胜利百号B58-5 Y10(I.trifida.2n=6x=90)H11-67 南瑞苕渝苏303 华北52-45胜利百号南瑞苕苏薯1号华北52-45图1.渝苏303系谱图Fig I Genealogy of Yusu 3032.1.2 试剂药品及仪器试剂药品CTAB抽提液:2%(w/v)CTAB,100 mmol/L Tris-HCl(pH8.0),20 mmol/LEDTA(pH8.0),1.4 mol/L NaCl醋酸钠:3 mol/L NaAc(用冰乙酸调pH值至4.8-5.2)TE溶液:100mmol/L Tris-HCl,1.00 mmol/L EDTA(调pH值至8.0 )液氮100L,Taq DNA聚合酶,10×PCR buffer,25mmol/lMgcl2,0.225mmol/ldNTP,10umol/l引物,模板DNA分子(0.1-2ug/ul),LB培养基、卡那霉素储存液,marker(DL2000)1支,Amp,Cm,T-Easy Vector,LB培养基液体20mL×10,蛋白胨1瓶,酵母提取物1瓶,NaCl 1瓶,甘油,100mL,CaCl2 1瓶,ddH2O,限制性内切酶等仪器设备PCR扩增仪,PCR用薄壁管,移液枪及电泳仪等,DNA回收试剂盒,恒温水浴锅,超净工作台2台,THZ-C水平摇床2台,冷冻离心机1台,锥形瓶3×10个,室内使用的大中型枪头各2盒,两面板(蓝板)1个×10,浮标,1个×10,室内使用的1.5mL的EP管1×10盒,凝胶成像系统1台,大中小型枪头各3盒,涂棒10根,恒温培养箱1台,THZ-C水平摇床2台,封口膜1盒,LB+Amp平板1个×10,LB+Cm平板1个×10,LB+ Amp + Cm平板1个×10,一次性PE手套,常规PCR试剂1套×10,引物1对×10,计时器1个×10,质粒小量提取试剂盒2个,电泳仪1台,水浴锅2台,凝胶成像系统1台,λDNA/HindⅢ1支,离心机1×10台。
工程菌:大肠杆菌DH5 菌株2.2.实验方法2.2.1 DNA 的提取按照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教研室)操作。
2.2.2 PCR扩增目的基因与检测按照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教研室)实验二操作。
2.2.3 核酸片段的回收和连接按照DNA凝胶回收与纯化试剂盒(柱离心型)上所述方法对已检测并可使用的DNA进行回收、纯化及检测。
2.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按照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教研室)实验四中的CaCl2法,感染预先准备的大肠杆菌DN5α菌株。
2.2.5 连接产物的转化、筛选及PCR检测按照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教研室)实验五中的方法步骤,进行连接后DNA的转化、筛选及PCR检测。
3.结果与分析3.1提取DNA时电泳检测:1 1’2 2’345 6结果说明:第六条为我们小组的实验成果。
图中显示我们小组的条带最明显,亮度高,提取成功,可以进行下一步的试验操作。
结果与分析:1)我们组的条带明显,DNA条带呈涂抹片状,说明在抽提的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降解。
2)条带和其他小组的条带差不多亮度,说明此次提取的DNA的浓度高且杂质少。
3)研磨时不要用力过猛,使细胞破碎充分,所以得到的DNA较多。
4)DNA提取产物用于下步PCR反应。
3.2 PCR电泳:1 2 3 4 5 6 maker 1 2’3’4 5’6’结果说明:四组为我组的实验成果,图中显示我们小组的条带亮度较高,目的基因扩增成功。
结果分析:1)我组条带有2段,且亮度很高,条带清晰,分界明显。
说明反应充分,扩增产物多。
2)从电泳检测图中可以推断,最上端为DNA条带,最下端跑胶最远的是未降解的引物RNA的条带。
3)但是每组一共做了两条,有一条(4’)没有跑成功,说明扩增产物浓度低,可能由于操作中产物部分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