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版九上思想品德复习点精选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上册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上册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政治上册必背知识点一、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1. 踏上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 中国经济腾飞的表现-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等。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等。

- 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内涵- 必要性: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我国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 内涵: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国防和军队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

- 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和措施- 原因: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 措施: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例如,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等。

2. 创新驱动发展- 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 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 成就: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如高铁、5G技术、航天技术等。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如下:1. 道德的本质和作用:- 道德的本质是以人的自觉行为为基础,以社会共同利益为导向的规范行为准则。

- 道德在社会中起到规范行为、促进和谐、维护公正等作用。

2. 理解道德行为:- 道德准则:道德准则是人们在行为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等。

- 道德感情:道德感情是人们在道德行为中体会到的喜悦、羞耻、内疚等情感体验。

3. 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指公众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服从和维护,如遵守交通规则、保护环境等。

4. 家庭美德:- 家庭美德指在家庭生活中应积极培养的品质和行为,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关心家人等。

5.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特有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

- 时代精神是指一个时代所代表的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如创新精神、责任精神等。

6. 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是指国家依法治理的原则和制度机制。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信念、道德和行为准则,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

7. 法律与法治:- 法律是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强制性规范,是社会公共利益的具体表现。

- 法治是依法治理的理念和原则,要求全体人民都要遵守法律、尊重法律。

8. 公民权利和义务:- 公民权利是国家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如人身自由、选举权等。

- 公民义务是公民应履行的法定责任和义务,如遵守法律、尊重社会公德等。

9. 法治与个人行为:- 法律对个人行为的规范和限制,包括刑法、民法等不同领域的法律规定。

- 个人应当树立守法意识,自觉遵守法律、遵循道德行为。

以上是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科版思想品德课九年级中考复习最新资料

教科版思想品德课九年级中考复习最新资料

初三思想品德学科复习手册亲爱的同学们:为帮助同学们学考中有所提高,我们精心整理了九年级复习手册,主要包括:“一句话知识点”、“重要考点”、“典型习题”三个板块。

我们衷心希望你:一、认真、扎实掌握“一句话知识点”、“重要考点”,打好坚实基础。

二、掌握、运用好选择题的做题方法,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

“一审:找准题干关键词,并明确选正确的、还是选错误的二排:认真审选项,排错误选项、排不符合题意的无关选项三选:准确选择。

说明:组合选择题适合用(排除法)”三、掌握、运用好材料题解题步骤,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1、审题:先读设问,找准关键词和题型,转换设问和题型:是、为、怎2、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与课本知识点结合,进行知识整合3、组织答案,使用学科语言,规范、全面、分条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拼搏,老师愿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我们坚信:辛勤的付出,肯定会有收获!复习范围九年级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项目1 层次1合法致富第九课共享阳光项目1 政府的努力项目2 社会的力量项目3 我们的关爱第十课聚焦两会项目1 人民当家做主第十一课神圣的一票项目1 选票的分量第十二课法律的尊严项目1 依法治国项目2 与法同行第十三课我们的议案项目1体验人大代表第十四课小平,您好项目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项目2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第十五课“三个代表”项目1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项目2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项目3 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十六课可持续发展第二十课世界舞台上的中国项目1中国的声音第二十一课时间的足迹项目1成长纪事项目2 一起走过的日子姓名班级初三思想品德组全体教师2013年12月第二单元1、每个人要获得财富,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还要受到(道德)的约束。

见利不能忘义。

第6课财富中的法与德 P37—P42△6—1 为什么要合法致富?P37答:①获得财富必须走合法的生财之道,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之中进行.②意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每个社会成员才能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受法律保护。

九年级《思想品德》(1—12课)知识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1—12课)知识点复习提纲

九年级《思想品德》知识点复习提纲1.人们往往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2.⑴生产力的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⑵在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3.人类社会从原始的野蛮时代到创立古代文明,从古代文明发展到现代文明,是经济、政治、文化(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

4.跨入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

★5.⑴2020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⑵2050年(21世纪中叶)奋斗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⑶我国现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6.和谐社会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促进社会和谐。

8.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

★9.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10.人类社会是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由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1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①个人离不开社会,人们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

②社会也离不开个人,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人们共同努力的结果。

(详见P6-7)12.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了解社会,可以从关注时事政治做起。

★13.我们平时了解时事政治的途径:上网、听广播、看电视、看报纸等。

★14.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不只是了解社会的变化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明确自己作为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对社会、国家应尽的职责和义务,以健康的心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以实际行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15.青少年了解时政、关心时政,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有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有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思品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思品复习知识点

九年级思品复习知识点思想品德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人生态度的关键学科。

为了帮助九年级学生复习思品知识,以下将从个人品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个人品质1. 独立自主:作为九年级学生,应该逐渐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盲从、不依赖他人。

2. 积极进取:积极主动,勤奋学习,不畏艰难,追求卓越,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3. 诚实守信: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言行一致,不撒谎、不欺骗他人。

4. 自律自控:自律是培养好品质的重要保证,要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欲望。

二、社会公德1. 尊重他人:九年级学生应该尊重师长、父母和同学,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权利。

2. 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法律法规,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进行违规行为,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关心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人解决困难。

4. 诚实守信:在社会交往中,要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对他人的承诺和信任要能够信守。

三、家庭美德1. 孝敬父母:九年级学生要孝敬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规定,不说不孝的话,不做不孝的事。

2. 乐于助人:在家庭中,要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劳动,关心家庭成员的生活和情绪,共同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3. 家庭和睦:要与家人和睦相处,不吵架、不争吵,通过沟通和理解解决家庭问题,共同维护家庭的温馨和平稳。

4. 学会感恩:九年级学生要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家庭的关爱和支持,学会珍惜和回报他们的付出。

总结: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程的复习,涉及到个人品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三个方面。

希望同学们能够牢记这些重要的思品知识点,积极践行于日常生活中。

通过努力培养好的品德素质,成为一名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九年级学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全一册思想品德复习要点

九年级全一册思想品德复习要点

九年级全一册思想品德复习要点第一课公平1、怎样对待社会中不公平现象:⑴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⑵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客观理智地对待不公平现象;⑶增强权利意识,同破坏公平的现象作斗争。

2、合作为什么要建立在公平的基础上:⑴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⑵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促进了社会高效、和谐运转;⑶有利于我们顺利融入社会,为社会作出贡献。

第二课正义1、列举我国维护正义的典型人物:任长霞、孟祥斌、徐洪刚、林浩2、列举我国出台的正义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低保。

3、维护正义我们应怎样做?⑴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⑵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⑶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⑷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

4、做有正义感的人:⑴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⑵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我们未成年人,要做到见义巧为,维护正义;⑶明辨是非,伸张正义。

第三课政治生活1、我国的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

2、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

3、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

5、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6、全国人大的职权:⑴修改宪法;⑵监督宪法的实施;⑶立法权;⑷任免权;⑸重大事项决定权;⑹监督权。

7、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8、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9、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10、怎样建立法治国家?⑴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⑵国家机关应依法行使职权;⑶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⑷人人都要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11、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024年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总结归纳上册范本(二篇)

2024年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总结归纳上册范本(二篇)

2024年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总结归纳上册范本九年级政治上册主要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宪法和法律法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内容进行的总结归纳: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化2. 邓小平理论及其核心要义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 科学发展观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宪法和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作用2. 法律和法律体系的特点3.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权力和职责4. 司法机关的组织和职责5. 中国人权的基本保障三、政治制度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5.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 党的性质、纲领、党章2. 党的组织和领导体制3. 党的干部的选拔、任用和监督4. 党的群众路线、民主集中制原则5. 党的建设和党的作风五、公民的权利和义务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2. 公民的基本义务和责任3. 公民的参与和监督4. 个人隐私权和公共利益的平衡5. 公民道德和社会责任总而言之,九年级政治上册的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宪法和法律法规、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更好地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2024年九年级政治复习提纲总结归纳上册范本(二)第十一课在人群中挺立(坚守道德、追求高尚道德情操)1、道德为什么是人的立身之本(1)道德是成就事业的基石,也是人的精神追求。

一个讲道德的人,不仅能收获内心的充实,锤炼人格和提高思想境界.也会享受到其情的温暖和别人的尊重,所以他们能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2)道德是成功的基石,也是一种修养,更是人格的光彩。

纯洁而高尚的品德是一个人的做人之本。

思想品德九上考点总结

思想品德九上考点总结

思想品德九上考点总结思想品德九上教材重点总结思想品德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根据一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和形成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和品德素质。

作为一个人的核心素养和发展成果,思想品德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思想品德是个人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核心价值的内化表现。

《思想品德》(九上册)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本重要教材,它主要涵盖了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思想品德方面的知识和内容。

下面,我将对该教材的重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涵盖了人与自然、个人发展、人与道德、人与法律、人与社会、人与信仰等内容。

在第一单元《人与自然》中,教材主要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的重要性。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需要学习如何正确对待自然资源,如何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第二单元《个人发展》则围绕个人成长和自我提升展开。

教材提出了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教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培养健康的个性和品质。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还需要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学习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第三单元《人与道德》主要关注的是人与道德理念的关系。

教材通过讲述人际关系和亲情关爱等话题,引导我们树立人本主义的道德观,培养守约、有爱心、包容宽容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四单元《人与法律》则探讨人与法律的关系。

教材为我们介绍了法律的基本概念和法律的作用。

我们需要学习法律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法律法规,了解我国的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

同时,我们还需要学习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第五单元《人与社会》则着重于社会关系和社会责任。

教材通过讲述社会角色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行使公民权利和履行社会责任。

最后,第六单元《人与信仰》则围绕着信仰与宗教的关系展开。

教材通过讲述不同宗教的信仰和文化,启发我们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问题。

我们需要学习宗教的基本概念和精神内涵,加深对不同信仰的尊重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版九上思想品德复习点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科版初2012级思想品德(初三教材)考点问答第一单元历史启示录第一课历史的足迹1、怎样认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最早的文明之一,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辉煌灿烂的特点;②中华文明曾经是世界上最强盛、最先进的文明之一,我国古代军事、数学、历法、天文都曾走在世界前列。

③中国的科技文化曾在世界上长期独领风骚(西方国家曾经把中国称为“东方雄狮”),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历经百年沧桑(由强变弱)的原因是什么①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②国家的闭关自守,导致国家落后;③外国列强的侵略。

3、外国侵略者消灭中国的企图始终没有实现,是为什么因为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有着顽强信念和不屈不挠民族精神的民族(中华儿女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抗争)。

第二课历史的昭示1.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有何作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中国的脊梁”指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作用:由于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不仅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而且生生不息、延绵不绝,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2、什么是爱国主义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自己祖国挚爱的深厚情感。

它表现为:①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和深切的眷恋,②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强烈企盼,③对祖国繁荣昌盛的坚定信念④对祖国主权和尊严的坚决扞卫等,(5)也表现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具体表现是什么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铁人精神、雷锋精神、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等。

这些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特点和强大的生命力。

4、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坚持的外交原则、外交政策各是什么在对外交往中,我国奉行睦邻友好、和平共处的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近代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都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失败原因:①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指导;②没有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正确道路。

6、社会主义革命取得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新中国成立60年(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青少年为什么要树立忧患意识①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能亡身。

当祖国兴旺发达时,忧患意识能让我们保持警惕居安思危。

当祖国处于低潮时,忧患意识使我们卧薪尝胆,励精图治、迎头赶上。

②当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技水平和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③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仍然存在差距。

④因此,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

2、当代中国青少年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振兴中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青少年为什么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①、历史上许多中华儿女都“以天下为已任”②、中国还不发达,中国人民还不富裕,中国要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还要走很长的艰苦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样面临着历史和时代的挑战。

③、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的成长关系着国家的兴旺。

4、青少年怎样以振兴中华为己任1) 青少年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伟大精神,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代代相传。

2)必须从现在做起。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使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

3)必须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第二单元财富论坛第四课走向小康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水平(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2、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21世纪头20年的奋斗目标。

党和政府提出了在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即全面的小康。

4.全面小康的新特点。

全面的小康是较高标准的小康,是共同富裕的小康与精神文明的小康的统—。

第五课财富之源1.创造财富的重要源泉主要有哪些①财富基于勤劳。

辛勤的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基础。

②.财富源自智慧与开拓。

必须有发现财富的慧眼,敢于创新的头脑,敢于冒险和开拓的胆识与勇气。

③.科技创造财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资本、管理、信息等因素也都是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

2、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②在现代社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

③科技对于加快传统工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轨,提高了经济效益。

3、怎样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⑴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⑵还要建立健全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健全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4.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作用:有利于广泛、充分地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调动创造社会财富源泉的活力,使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第六课财富中的法与德1、为什么要合法致富1)现代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都必须在国家法律的框架之中。

2)只有用法律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使社会稳定、和谐,才能使每个社会成员有平等地获得财富的机会,依法获得的财富才能收法律保护。

3)、在经济活动中的违法犯罪行为会扰乱经济秩序,阻碍经济发展,损坏国家、社会和他人利益,自己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4)因此,每个人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首先必须做到遵纪守法。

2、“法”与“义”的关系:“义”与“法”同源同生,“义”就是心中的“法”。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对人的约束是外在的,“义”对人的约束是内在的,才是最有效的。

3、税收的含义、作用和特点含义: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基本形式。

作用:1)、国以税为本,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2)、国家经济建设,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从事公共事业工作的人员的工资都来源于税收。

3)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们要自觉纳税。

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观点:依法纳税,人人有责;偷税漏税,国法不容)4、我国倡导的富民政策(什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

指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5、富而思源的表现及意义①表现:先富起来的人,担负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以各种方式回报社会,奉献社会。

②意义:富而思源,不仅体现了个人品质,也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和标志。

6、为什么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品德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治国安邦之道;是现代企业家取得成就的法宝;是做人的美德。

②历史教训告诉我们,不论在富裕年代还是在艰苦年代,我们都要培养勤俭节约的习惯。

③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的主要矛盾。

④作为中学生,如果从小恪守勤俭节约的生活准则,必然有益于个人的成长,相反,不但对国家和家庭不利,而且对个人的发展必然带来不良影响。

补充:1怎样培养健康文明的消费方式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学会理财,把钱用在关键之处;②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一粒粮;③不盲目攀比、不奢侈浪费,提倡绿色消费。

④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止汞镉污染;⑤选择绿色包装以减轻垃圾灾难等等。

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1、为什么会存在弱势群体(不公平)①我国人口众多,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③同时受历史、自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4)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5)社会转型期也导致了一些弱势群体的产生。

2、弱势群体的含义和特征⑴含义:弱势群体,是指依靠自身的力量或能力无法保持个人及其家庭成员最基本的生活水准、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社会群体。

⑵特征:弱势群体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其一,社会弱势群体是其个人及家庭生活达不到社会认可的最基本标准的群体;其二,社会弱势群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改变目前的弱势地位;其三:要改变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需要国家和社会力量给予帮助或支持。

3、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哪些人其主体是什么人⑴在我国,弱势群体包括①农村贫困人口、②城市下岗失业人员、③进城务工的农民工、④残疾人以及⑤遭遇灾祸的人群等。

⑵弱势群体的主体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下岗失业人员。

第八课日月无私照1、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基础和体现是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体现为人格和各项基本权利的平等。

2、平等的涵义是什么(1)人人生而平等,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种族、民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每个人的生命都同样宝贵、同等重要,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人格尊严。

每个人的人格尊严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

(2)每个人都享有被尊重的权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生存权和发展权,都平等地拥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3)维护他人的尊严是一个合理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4)要靠自己的奋斗维护平等,扞卫自己的尊严。

3、如何理解共同富裕的实现过程⑴平等不等于平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带动和帮助其他相对落后的个人和地区,携手共进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⑵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二者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

4、怎样看待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怎样理解平等总是相对的)①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②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③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加之我国生产力水平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我国仍是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城乡之间、社会成员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相当突出;④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平等任重而道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