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梵高的艺术及其启示
梵高的艺术创作心得体会

梵高的艺术创作心得体会一、梵高的艺术创作心得体会来源于内心的情感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被誉为现代绘画的先驱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神深度闻名,但在他一生中也经历了许多挣扎和苦难。
然而,正是这些独特的经历让他能够创造出如此感人至深的作品。
梵高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传达了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这也是其艺术创作心得体会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梵高的早期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尝试描绘乡村景色和农民生活的努力。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越来越意识到艺术应该表达内心情感而不仅仅是外观形象。
梵高将观察和经验与自己内心情感相结合,并通过用色、笔触和构图等技巧表达出来。
对他来说,画画并不只是复制世界上已有的事物,而是去捕捉那些无法言喻但又强烈存在于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体验。
二、梵高的色彩运用与表达情绪色彩在梵高的艺术创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被他用来表达和传递情感。
通过对配色的选择,梵高能够强烈地传达自己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和情绪状态。
他经常使用鲜艳且富有张力的颜色,以此突出表达内心体验。
例如,在他的作品《星夜》中,我们可以看到明亮且动态的星空被深蓝色天空环绕。
这种大胆而夸张的配色方案揭示了他对自然万物之美以及内心强烈渴望与困苦之间冲突关系的认知。
在这幅作品中,色彩对于表达深深打动人心的内心情感至关重要。
三、笔触与构图为梵高创造了独特氛围除了色彩运用外,梵高独特而有力的笔触也是其艺术创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通过粗犷而有力的笔触技法,他在画布上营造出独特而引人注目的氛围。
梵高常常使用短而粗的刷笔,在作品中形成明显的笔触纹理。
这种技法赋予了他的作品一种强烈而劇烈的感觉,好像画家正在用全身心投入到他所创造的世界之中。
与平滑细腻的绘画风格相比,梵高的笔触使他能够直接表达内心情感并传递给观者更为真实和直接的体验。
此外,构图也是梵高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他善于运用对比和重复来创建视觉上引人注目且具有冲击力的画面。
从创作主体维度梵高星夜进行艺术批评

从创作主体维度梵高星夜进行艺术批评
梵高的《星夜》是他在1889年创作的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从创作主体的角度出发进行艺术批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疯狂与痛苦的表达:梵高在《星夜》中通过独特的画风和色彩运用,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疯狂和痛苦。
画中的扭曲的树木、明亮的星星和月亮,以及天空中流动的云彩,都展现出他内心情感的激动和不安。
2. 距离与孤独感:《星夜》中的景观被描绘得十分壮观,同时也带给人一种距离感。
梵高将观众与画中的景色分隔开来,创造出一种孤独感和无尽的远离现实的感觉。
这可能反映了梵高内心深处渴望与现实世界隔离的愿望。
3. 超越现实与精神探索:《星夜》中的夜空被赋予了神秘感和宇宙特征,这可能象征着梵高对精神领域的探索和对超越现实的渴望。
他试图通过艺术表达他对宇宙和人类存在的思考,并通过画面中的元素传递出一种超验的感觉。
总体而言,梵高的《星夜》通过独特的表现手法和主题选择,传递出了他内在世界的情感和思考。
这幅作品展示了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独特诠释,并呈现了他个人的情感和精神探索。
论梵高艺术及其启示

河南理工大学论梵高艺术及其启示学院:电气学院专业:自动化班级:08--2班姓名:郎文福学号:310808020211一、梵高的生平与艺术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他生性善良,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文森特·威廉·梵高,出生于荷兰赞德特镇一个新教牧师家庭。
24岁之前曾在海牙、伦敦、巴黎等地的古匹尔画店当店员,后来成为传教士,在比利时西南部的博里纳日矿区传教,由于同情和支持穷苦矿工的要求而被解职。
在度过了一段极度失望和贫困的生活后,他决定在艺术的探求中完成自我的解脱。
1880年以后,他到处求学,向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求教,向荷兰风景画家安东·莫夫学画,但最后还是决定自学。
在1886年以前,他的作品还都处于探索的时期,代表作有《吃土豆的人》、《纺织工》等。
1886年梵高随他担任古匹尔画店高级职员的弟弟来到巴黎,结识了图鲁兹一劳特累克、高更、毕沙罗、修拉和塞尚,并参加印象主义画家们的集会,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
1888年2月,他同高更结伴同行,到法国南部的阿尔写生作画,长达一年之久。
这是他艺术风格形成的最重要的时期,南国的强烈阳光和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但后因两人意见不合,高更离去,梵高的精神也开始逐渐分裂,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割下一只耳朵,并在之后做了一副自画像。
梵高的星夜感想

梵高的星夜感想梵高的《星夜》是一幅极具传奇色彩的画作,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深邃的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
本文将带您领略这幅名画的魅力,分享我对《星夜》的感想。
一、画作背景《星夜》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创作的一幅油画,描绘了一片宁静的乡村夜景。
画面中,一条小河从前景流向远方,一座小桥横跨其上,村庄里的房屋和教堂错落有致。
夜空中,明亮的星星和月亮散发出耀眼的光芒,犹如梦幻般的世界。
二、艺术特色1.强烈的色彩对比:梵高在《星夜》中运用了强烈的色彩对比,将深蓝色夜空与明亮的黄色星光形成鲜明对比,使画面充满视觉冲击力。
2.独特的画风:梵高的笔触粗犷,线条扭曲,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画风。
这种画风使得《星夜》具有强烈的个性,让人过目难忘。
3.深邃的内涵:梵高在《星夜》中表达了自己对宇宙、生命和宗教的思考。
画面中的星星和月亮象征着希望与美好,而扭曲的线条则反映了梵高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三、感想分享1.对自然的敬畏:《星夜》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但同时又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生命的顽强:梵高在创作《星夜》时,正处于人生的低谷。
然而,他在画作中展现出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这种顽强精神令人敬佩。
3.艺术的魅力:《星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艺术的魅力。
它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享受,更能激发人们内心的共鸣,引发无尽的思考。
4.梦幻与现实的交织:在《星夜》中,梵高将梦幻般的夜空与现实的乡村景色相结合,使画面充满神秘感。
这种梦幻与现实的交织,让人陷入沉思。
总之,《星夜》是一幅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深刻内涵的画作。
它让我感受到了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论梵高自画像的艺术特色

论梵高自画像的艺术特色1 注重构图,匠心独具梵高研究过浮世绘,在他大部分作品中都显示出这方面的痕迹。
他非常注重画面的构图,力求画面均衡变化,丰富又统一,借鉴东方艺术精华,造型果敢奔放。
这幅作品画面中采用人物四分之三侧面,两只眼睛一高一低,打破了人们已有的习惯画法,人物的草帽两边一高一低,富有变化,人物左边的帽沿下有一个转折,右边的帽沿则没有,突出左右的造型变化。
画面中的梵高右肩膀上略高,左肩膀略低,左脸前的空间面积略多一点,为了填补这个空白,梵高在此处画了一个烟斗,多么巧妙的安排,人物帽子上左右的空间安排也不一样,左边空间略小偏横向,右边的空间略大偏纵向,这样画面的安排使画面很丰富,充满变化。
为了避免人物胸前左右对称,人物的衣领被安排偏向右边。
把我们平时画画中不知如何处理的地方都巧妙的解决了。
如果我们在画人物头像也利用一下这些技巧,作品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2 笔法肯定,变化丰富梵高的作品,历来注重笔法,每一笔都经过慎重考虑的,每一个笔触都是明确的,每一笔颜色也都是明确的,从不拖泥带水。
另一方面,用笔蓬松,一点也不死板。
笔触的使用也很有节奏,同他的素描一样,源自米开朗基罗的调子。
画笔间充满情绪,在此处展现得淋漓尽致。
笔触作为形式美的一种手段,梵高很有研究,他借鉴了东方的很多东西,用笔有书法的韵味。
大家注意到没有,画面帽子的笔触是横向的,而衣服的笔触则是纵向的,这种变化带有节奏感。
3 颜色主观,富有感染力这幅画使用的表现主义色彩,他的自画像很少有根据现实色彩写生的,主观颜色很容易带动人的情感。
他的用色很有分量,震撼人心。
画面中的头部和帽子用了最暖的桔橙色,大家知道橙色象征热烈温暖,充满生命的力量,是火焰的颜色,表达了画家心中的热情。
曾经有人问吴冠中,梵高的画到底好在哪里。
吴冠中说,梵高是太阳!当时,很多人不能理解,今天看来也许吴冠中是想表达对梵高的这种热情的赞颂。
如果色彩能构成音乐的话,那么这幅画就是隆重的交响乐,其中的橙色是最有力的音符。
梵高给我的启示

梵高给我的启示这篇论文我选择了写梵高,写这样一个人尽皆知的画家,并不是要重申梵高的伟大,也不是要描述他的苦难史。
在这门课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但是让我有了更多思考的人,还是梵高。
梵高的艺术成就毋庸置疑,但是对于我来说,他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在艺术上的震撼,更多的是对生活或者是人生的思考。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家过的都是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这种想法或者是价值观就在自己的世界里形成。
好像身为一名艺术家,就应该是贫穷的,就应该是命运多舛的。
儿时的自己也曾经为他们感到惋惜甚至痛心。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逐步对这些艺术家的了解和思考,我突然觉的,有些羡慕他们的生活。
所谓的贫穷,是我们依照一般人的理解,以金钱作为衡量的标准。
认为没有钱,就是贫穷。
但是在我看来,艺术家是少数能够自由选择自己生命方式的的人。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中,所追求的,不是金钱。
他们能够尽自己最大的精力,去追求自己需要的东西。
曾经看过一个数据,说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都不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出于无奈在从事自己感到毫无乐趣的职业。
这也是现下社会的一大现状,经常听到或者看到毕业的人选择不是自己专业的工作。
这其中大部分人给出的理由,总少不了“无可奈何”几个字。
说白了,还是对金钱上的渴望。
谈不上是否奈何的。
都是自己做出的选择,就没有必要叹息社会的不公。
事实上,很多艺术家比腰缠万贯的实业家都要富有,但是贫富差异是由于艺术创造的商品化策略等复杂因素造成的,这里不加以评论,但是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一个自愿选择艺术道路的艺术家,即使是贫穷的,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
因为那毕竟是对生活方式自由的选择。
尤其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这群人就显得是那么的可爱和珍贵。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艺术家通常意味着生命的方式极端自由,意味着每一天都为自己活着。
至于有可能要忍受贫穷,那也比为了荣耀、头衔、地位等外在的世俗目的好的多。
如果梵高还在世,无疑是世界上少有的富翁。
梵高的艺术贡献

梵高的艺术贡献梵高(VincentvanGogh,1853-1890)是19世纪末荷兰的一位画家,他的作品风格独特,颜色鲜明,情感强烈,表现了他内心深处的苦闷和痛苦。
尽管梵高在生前并没有受到艺术界的认可,但他的作品却对20世纪的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现代艺术的先驱之一。
本文将从梵高的艺术风格、艺术思想和艺术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梵高的艺术贡献。
一、梵高的艺术风格梵高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以强烈的色彩和形式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梵高的画作中,色彩非常鲜明,常常使用红、黄、蓝等强烈的原色,以及绿、紫等次要的颜色。
他对色彩的运用极为自由,常常将不同颜色的笔触混合在一起,创造出独特的色彩效果。
除了色彩,梵高的画作中还有明显的笔触,他用笔触来表现画面中的形式和纹理,使画面更加生动有力。
梵高的画作中,常常出现自然界中的元素,如太阳、星星、月亮、树木、花卉等,这些元素被他赋予了强烈的情感色彩,表现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二、梵高的艺术思想梵高的艺术思想主要是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精神状态。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是一个传达内心情感的人,他的作品应该是真实而有力的,能够触动观众的内心。
梵高在信仰方面非常虔诚,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基督教的元素,如圣经、教堂、宗教仪式等。
他认为艺术是一种宗教体验,艺术家应该通过艺术来传达上帝的意志和人类的精神。
梵高还非常关注社会问题,他的画作中常常出现贫穷、疾病、残疾等社会边缘人群的形象,他希望通过艺术来呼吁社会关注这些人的命运。
三、梵高的艺术影响梵高的艺术影响是非常广泛的,他的作品对20世纪的艺术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梵高的色彩运用对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的强烈的原色运用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色彩的先驱,对后来的画家如毕加索、梅洛、马蒂斯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梵高的表现主义风格也对后来的艺术运动产生了影响。
他的画作中强烈的情感表现和明显的笔触成为了表现主义的特征之一,对后来的表现主义艺术家如克林姆、贝克曼等产生了影响。
浅谈梵高的艺术成就

浅谈梵高的艺术成就引言梵高(Vincent van Gogh)是一位备受赞誉的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才华横溢的作品而闻名于世。
梵高的艺术成就在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也被广泛地研究和欣赏。
本文将浅谈梵高的艺术成就,探讨他在艺术上的突破和贡献。
1. 艺术风格与表现主题梵高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富有创造力。
他通过鲜明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展现出内心世界的情感表达。
梵高擅长运用浓厚的色彩来表现画面的情感,他将灰暗的色调和明亮的色彩相结合,创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在表现主题方面,梵高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领域。
他描绘了农民、风景、静物和自画像等各种题材,展示了他对生活和人物的敏锐观察和独特的感受。
梵高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达。
2. 艺术创新与突破梵高在艺术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突破,对后世的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在色彩运用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梵高善于利用颜料的厚重质感和纯净色彩,创造出独特的色彩效果。
他运用对比鲜明的色彩来表现情感,使画面更具有表现力和冲击力。
其次,梵高在构图和透视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的绘画作品中常常采用特殊的构图手法,破坏传统的透视规则,给人以不同寻常的视觉体验。
这种独特的构图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动态和生气,给观者带来了不同寻常的艺术享受。
此外,梵高对于绘画材料的使用也进行了创新。
他常常使用粗糙的质地和厚重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的质感,给人以触觉上的感受。
这种实验性的绘画技法为后来的艺术家开辟了新的路径,影响了绘画的发展方向。
3. 艺术成就的评价梵高的艺术成就备受赞誉,他的作品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
首先,梵高的作品被认为是后印象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创作风格对于后来的艺术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运用鲜明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
梵高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也广受欢迎,成为了重要的艺术收藏品。
其次,梵高的作品展示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
梵
高
的
艺
术
及
其
启
示
姓名:学院: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1梵高生平简介
通过美术鉴赏课堂以及课下的学习,我对梵高本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摒弃了一切后天习得的知识,漠视学院派珍视的教条,甚至忘记自己的理性。
在他的眼中,只有生机盎然的自然景观,他陶醉于其中,物我两忘。
他不仅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绘画训练,而且为弄到画布、油彩和画具日复一日地奔波劳碌。
他的精神也不断处于矛盾的状态,为追求艺术的完美而承受着压力,这些种种原因为他后来罹病和悲剧的生活埋下了伏笔。
通过课堂上视频的学习,我了解到梵高的早期曾投身于艺术品商人的工作。
后来又经历了短暂的教职生涯,随后他成了贫困的传教采矿工人。
梵高是很晚才作为一位极具个性化的画家,距他去世时只有八年。
也就是说直到27岁时,梵高才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然而,在他生前的最后十年间,却创作了超过二千幅画,包括约900幅油画与1100幅素描。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进行创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见了印象派与新印象派。
梵高融入了他们的鲜艳色彩与画风,创造了他独特的个人画风,其在梵高待在法国亚尔的那段时间,发展已臻成熟。
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在他生前最后二年创作的,期间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岁那年将他导向自杀一途。
他的作品,如《夜晚的咖啡馆》、《向日葵》、《星夜》与《罗纳河上的星夜》等,现已挤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割耳事件:1888年2月,梵高赴法国南部的阿尔勒旅居。
租赁房屋,10月高更来访。
12月高更离去,随后梵高的左耳于1888年12月圣诞节左右被割去一大半。
普遍认为,梵高由于与好友高更发生争执,高更愤怒之下离他而去。
梵高因情绪激动而导致精神失常,于12月23日晚挥刀割掉自己的左耳。
关于割耳事件的原委,学术界也有不同说法。
两名德国的艺术史研究学者于2009年5月曾提出,梵高的左耳可能是在与高更一次争吵中,高更挥刀误伤而导致梵高左耳
被割掉。
两人为了掩盖事实真相,维持友谊,而向警方谎称割耳事件是梵高自己动手所为。
但此一论点争议性颇高,因此此事件目前尚无任何可靠解释。
梵高自杀:1889年5月,梵高住进圣雷米的精神医院。
1890年5月21日,去巴黎南部村庄瓦兹河畔欧韦,接受Paul Gachet医生的医治。
7月27日傍晚,在散步时用手枪自杀。
年仅三十七岁,作为一位艺术家,直到死前不久他才以其震撼人心而富于想象力的绘画赢得评论界的赞扬。
死前说了一句话:“La tristesse durera toujours”即“悲伤会永远不会终结”。
2.艺术作品简介
1)《夜晚的咖啡馆》:虽然他的大部分色彩观念用来表达对于人物和自然的爱,及其表现过程中的愉快,但他对较深的色彩十分敏感,所以在谈到《夜晚的咖啡馆》时说:“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为手段,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
”《夜晚的咖啡馆》是由深绿色的天花板、血红的墙壁和不和谐的绿色家具组成的梦魇。
金灿灿的黄色地板呈纵向透视,以难以置信的力量进入到红色背景之中,反过来,红色背景也用均等的力量与之抗衡。
这幅画,是透视空间和企图破坏这个空间的逼人色彩之间的永不调和的斗争。
结果是一种幽闭、恐怖和压迫感的可怕体验。
作品预示了超现实主义用透视作为幻想表现手段的探索,但是没有一种探索,能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
2)《向日葵》:梵高在巴黎结识了印象主义画家之后,他的调色板就变亮了。
他发现,他唯一深爱的东西就是色彩,辉煌的、未经调和的色彩。
他手中的色彩特征,与印象主义者们的色彩根本不同。
即使他运用印象主义者的技法,但由于他对于人和自然特有的观察能力,因而得出的结论也具有非梵的个性。
这从来都是如此的。
而这种色调与向日葵永远朝向太阳的精神又如此吻合。
“无论多高多大,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来处”.这就是向日葵的精神。
《向日葵》这是梵高绘画的一系列静物油画。
当中有三幅绘有十五朵向日葵,另有两幅绘有十二朵向日葵。
梵高在1888年夏末开始工作,并持续到第二年。
其中一幅被他的朋友保罗·高更装饰其卧室。
这个系列呈现了向日葵由盛放到凋谢各阶段的形象。
在用色方面—某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新近上市的颜料令新的色调变得可能—黄色系列
的表现力得到突破。
在给其弟弟费奥的信中,他表示:“可以说,向日葵是属于我的花”。
3)《星夜》:是梵高于1889年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画,被广泛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它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
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
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
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
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
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
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黄色。
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有不安之感。
4)《罗纳河上的星夜》:是梵高于1888年创作的著名油画。
显示了法国南部城市阿尔勒的罗纳河上的夜景。
该画现藏于法国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夜晚的星星被它们自己的光晕环绕成圆形。
人造的灯光(当时新建的)在罗纳河里的倒影吸引人们的眼球,有种视觉效果。
通过暖色的光线强弱和间隔的排列,表现星星的远近位置。
罗纳河畔的星夜这幅油画含有星夜中没有的特征--人类。
在这幅画的右下角有一对夫妇沿着河边散步。
这把我们的视线从天空降到地面,具有自然感。
尽管这幅画没有像星夜那么出名, 但它仍带给我们快乐和生命力。
当它与星夜放在一起,就组成了梵高蒙太奇的星夜作品系列。
3.梵高对我的启示
时间已飞快地转过了1个多世纪。
梵高活着时贫困潦倒,被人当做疯子般对待,不知道他生前有没有想到,在他死后100多年间,他的画竟变成稀世珍宝,
千金难求!他曾居住过的阿尔,也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他笔下的咖啡座,也成了去阿尔的人必去的景点之一。
可见现代人对他的评价不言而喻。
通过美术鉴赏课程了解梵高以后,我更信服天才的命运,那些名画带给我精神上的震撼。
原先,梵高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个书面名字,可是现在就感觉像一个很亲近的人,你看着他在遥远的时空经历生活所赋予的一切磨难,感觉像是自己身边的一个人。
梵高之所以能去的如此巨大的成就,原因很多,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他具有高度自我意识。
这种意识使梵高没有受到任何画家对他的影响,能够以区别他人的方式接近生活、以完全个性化的内心感受去认识生活,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现生活。
这体现出梵高自始至终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技能、技巧的提高上,而是要充分表达情感和意志;没有把目标放在画匠的标准上,而是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家。
梵高的艺术创造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当世俗形骸消亡之日,就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
其次,梵高的弟弟对他无私的爱。
梵高能创造稀世珍宝,而那数百幅油画得以完整无缺地保存下来,数十年,一百多年依然还鲜亮如新,这得感谢梵高的弟弟,是提奥成全了梵高的天才,今天的人们能看到那用青春的生命和幸福换来的每幅画,西方绘画中一种独特的风格得以发展,都得感谢同样不幸的提奥,不管他是否仅仅出发于兄弟之情。
曾经有人说过,没有提奥就没有梵高,在梵高最困难的时候,一直是提奥给予他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
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就是如此的可贵。
最后,梵高是用生命在作画。
真正的伟大的艺术,都是在作品加上他全部的生命。
梵高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却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融合东方艺术,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
这些画也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
《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
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
笔触粗厚有力,色彩对比单纯强烈。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
当我们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动,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总之,梵高笔下的植物,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参考文献:
[1]/
[2]林和生著《凡·高:麦田里的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Pascal Bonafoux著《梵高磨难中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