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三段两分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上课讲义

合集下载

六步三段两分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

六步三段两分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

六步三段两分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第一篇:六步三段两分支的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第40课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教案学习资源学习资源1 条目式教案示例学校:小学;班级:二年级一班;科目:英语;教师:;时间:1998年3月18日上午第2节。

一、课题名称:what is he/she doing?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1.应用进行时形式的动词作基本句子结构的简单句型;2.朗读进行时形式的句子读音清楚、语调适当;3.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三、教学内容: l.复习几个动词;2.学习what is he/she doing中的动词替换练习; 3.就what is he/she doing进行问答对话。

四、重点难点:动词进行时形式的正确读音;就what is he/she doing进行问答对话。

五、课的类型:综合课。

六、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活动作业法。

七、教材教具准备:课本、练习册、图片、词卡、图卡、句式卡。

八、教学时间:35分钟。

九、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引入(5分钟):利用词卡贴上黑/白板,组织学生朗读重温已学习过的进行时形式的动词。

(二)教学新课(25分钟):1.问答教学(6分钟)。

出示10幅图卡并将它们贴在黑/白板上,以 what is he/she doing?作为问句形式,教导学生回答he is ing or she is ing。

先由老师问、学生答,答对后由教师或学生将正确的句式卡贴到相应的图卡右方,然后学生之间互相练习。

完成后,组织全班学生阅读这些句子一次。

2.“戏剧式”演习对话(5分钟)。

分别抽派数位学生自由做其中一个进行时形式的动作,老师再以 what is he/she doing?这问句,请其余学生自由举手回答问题。

3.问答对话教学(6分钟)。

出示数幅图片,并把图片贴在黑/白板上,以is he ing?或is she ing?作为问句形式,教导学生回答yes,he’s/she’s_ing.或no,he/she is n’t ing.先由老师问,学生答,再请个别学生答,然后组织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反复练习。

“两段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两段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两段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整体概括。

目前,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合理利用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也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重要的研究课题。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我们立足“自主有效原理”,提出建构“循环大课堂”的教学构想,摸索出“两段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新模式,努力打造自身课堂教学特色。

一、基本内涵“两段三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是从改变传统课堂的“结构”入手,把课堂45分钟分成截然不同的两部分,即课中实施40分钟和定向预习5分钟两个阶段,实现“定向预习—展示提升—达标测评”三环节有效衔接,把课堂教学实践规范为“定向预习—独学内化—合作释疑—展示提升—拓展反思—当堂达标”六步,最终形成一个“环状大课堂”链,实现建构“循环大课堂”的目标,最终解决学生学习的“自主”、“高效”问题,实现“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

二、基本思路1、实现课堂结构重组。

通过时间划分,把课堂45分钟,分解成两部分。

一方面,把课堂前40分钟作为“交流助学、合作释疑;展示提升、拓展深学;系统建学、当堂达标”的环节,探究学习的内容属于上节课后5分钟安排的预习任务或活动。

另一方面,把后5分钟为“定向预习”指导学生“独学内化”的环节,属于预设下节预习任务和提出活动要求环节。

通过紧紧揪住课堂后5分钟这一“小尾巴”,把课下“独学”、“对学”对接到下一节课的“交流助学、展示提升”环节。

解决的是“课上和课下”有效衔接问题,瞄准的是“自主”、“高效”,最终将“定向预习——展示提升——当堂测评”三环节贯穿起来,构建“循环大课堂”。

2、优化教学流程,形成课堂“教与学”的基本规范。

第一,要抓好定向预习的研究。

首先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明确预习任务,然后要分析课标明确预习目标,最后要依据预习内容,分类设计预习任务。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第一篇:“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在课教学中的灵活运用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点击数:542 更新时间:2010-04-28 17:02为了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实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盘锦市提出了“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将课堂教学结构分为“自学阶段导学阶段测评阶段”,即先“学”后“导”再“测”。

“三段”主要解决“学什么”“怎么学”和学后的“结果怎么样”等问题。

检测是否达到了“学会”和“会学”。

“六步”是“三段”的细化。

即“定向目标”“自学指导”“自学督导”“导学释疑”“合作探究”“自主测评”。

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本人又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突出了“自主学习”这一环节,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自主学习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好学,从而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求知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实践证明,这一环节的灵活运用,对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以概念、原理、观点为主线,自主理解教材知识(自学阶段)有人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因此,数学课堂培养好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实现“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根本性转变。

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课本就成为学生最佳的阅读材料,学生通过认真阅读课本,对学习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可以加深对学习的理解,能够对原有知识进行引申和扩展,这样获取新知识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的直接灌输。

基于这样的理论,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应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以教学目标及自学思考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以提纲为线索自学教材,逐步找到提纲要求的基本内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宏观上首先形成对教材知识的综合把握。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法课件

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法课件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定义
明确目标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展示拓展
检测反馈 归纳总结
课始,教师首先出示“学习目标”,呈现“自学指 导”,明确自学的时间、任务、要求。 学生按照自学要求自主研读,独立探究,初步掌握 基础知识。
合作小组内的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探究, 教师做必要的点拨指导。
学生按学习的任务要求进行课堂展示,教师进行适 当的点拨梳理,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精讲。
“五”是指“五让” 即学生能学会的让学生去学, 学生能动手的让学生去做, 学生能讲解的让学生去讲, 学生能合作交流的让学生去交流, 学生能归纳六步”课堂实施,关键点
1
自主学习是基础: 学生主动地学习,有两层意思,
一是提前自学的本质是学习。学习必须有思考,引起
学生思考是自学的基本品质,因此,自学设计和要求
中要把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交给学生;
二是通过提出合理的要求和设计有效的、多样的自学
形式激发学生想学的内在动力,实现学生能学的终极
目标。
少教 多学
教学 相长
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 ;给学生自学的权利和 自由;教给学生自学的 方法。
先学 后教
先学要有指导,然后让 学生独立地自学;有针 对性地教,教学生不会 的。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定义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为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和高效地学习而对学习 全过程进行的设计。 “三段”
是指每节课教学实施的“课前、课中、课 后”三个环节,即“课前自学探究、课中 有效学习、课后巩固落实”。
“三段六步”课堂实施,关键点
2
引领探究是核心: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老师不
讲,
老师只讲解学生不会、不懂的难点问题,

运用“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做功了吗”

运用“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做功了吗”

运用“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设计“做功了吗”作者:王瑞霞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4期【摘要】“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是皮连生教授独创的一种课堂教学过程模式。

本文是基于这个模式对沪科版初二物理第十章第三节“做功了吗”进行了设计。

【关键词】六步三段两分支功【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62-02一、模式简单介绍如何解决知识、技能教学转化为学生的能力问题是所有教学改革遇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华东师范大学皮连生教授吸取了加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独创了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

六步是指:1.注意与预期;2.激活原有知识;3.选择性知觉;4.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5.提供变式练习,知识转化为技能;6.技能的迁移运用。

前四步是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习得阶段;第五步是第二个阶段:转化阶段;第六步是第三个阶段:迁移运用阶段。

广义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另一类是程序性知识,两种类型知识的学习在前四步的教学过程中相同,在第五步开始出现分支:一支是陈述性知识的巩固与重组,另一分支是程序性知识转化为技能。

二、教学目标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分析就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测,这节课包括以下两点:1.通过正反例证的分析,能应用功的知识判断出生活中的实例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并能辨别出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2.会利用功的公式计算一些常见的运动中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三、教学过程分析“功”在物理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性概念,之所以说是过程性概念是因为在物理学中有三个主题:物质、能量和力与运动,要学习、理解好“能量”,学生必须得知道“功”的概念,对于“功”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对“功”的前概念,在头脑里都是不存在的。

第一步:引起注意,告知目标。

选用本章中前面所学习的杠杆的两张图片和动滑轮的一个小动画,人们在使用简单机械时发现,省距离的机械不省力,省力的机械不省距离,那么在利用机械为人们工作时,力和距离之间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第二步:提示回忆原有知识。

“三环六步”式教学模式解读PPT课件

“三环六步”式教学模式解读PPT课件
(老师在展示环节中,要给未展示同学安排好任务,并 检查指导,让未展示的同学有事可干,不浪费时间)
展示要求:展示的准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给学生提供 最大的学习动力。
①迅速---各小组主动展示,快速到“聚焦”处,积极、有序。 ②高效---一个小组可以根据需要,上多人同时展示,分工合
作。 ③规范---要求必须简洁、条理、重点突出,板书美观、合理、
点评、质疑的组织 管理方法技巧能力 (2)培训学案知识内容
课中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解读目标
(三) 学案反馈(表优促劣 即时评价) (四)预习整理
学生浏览学案,明确问题所在
教师板书要点,做好梳理准备 (五)基础知识梳理
强调重点 点拨难点
理清脉络 系统条理
操作原则:时间为5——10分钟
操作原则:学生主体、合作学习 关键词:展示、交流、点评、质疑
学生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如好思路、 好方法、好结论等及在自学过程中所遇到 的问题,在组内、组间进行展示、讨论、分 析与评价等。
操作原则:学生小结反思、举一反三 关键词:迁移、提升
设计一些体现能力、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 开放性题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思考、 分析、解决这些问题时,达到迁移知识,提高 能力的目的。
B.面向同学,语言流利,仪表大方,表情丰富,声音 洪亮,肢体语言得当。
C.评出对错。若展示正确,则需说出是否规范,如何 完善。若展示有错,则需指出错误之处,错误原因, 如何纠正,并用红笔纠错。并说出本题的思路分析, 用红笔写出方法、规律、技巧、易错点,解法补充 及拓展延伸。
D.重在思路分析、方法技巧 总结,忌念展示人的答案。
规范。 ④升华---每道题后的总结、感悟为本题精华,用红笔在题后

重庆綦江“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重庆綦江“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重庆綦江“三段六步”式课堂教学模式一、三段自主预习阶段:根据教师的引导和学习目标自主预习,通过预习交流熟悉文本,进一步明确目标,完成基础性知识或准备性知识。

合作探究阶段:针对重点任务,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安排、分配,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各小组展示组内合作探究阶段的学习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纠正、补充、质疑、点评,进行知识的迁移和拓展延伸。

二、六步预习引导,明确目标: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案中的目标,进行预习引导。

自主预习,组内交流:学生自主预习,交流预习情况,完成基础性知识,初步落实目标。

分配任务,合作探究:教师将重点任务以多种形式平均分配到小组,小组内合作探究,达成共识。

展示质疑,拓展提升: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用多种形式对本组合作探究的成果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

教师起好牵引鼓励作用。

穿插练习,全面巩固:各小组结合本组展示情况,对本组未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检测,反馈校正:学生完成学案中的检测反馈内容,检查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师及时获取反馈信息并进行补救。

三、小组学习评价标准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齐整,安静等待上课。

自主预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预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安静。

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理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

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演规范清楚,讲述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组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教师的指导,听从组长和教师的指挥。

三段六步教学

三段六步教学

一:“学-教-练”高效课堂基本结构——“三段”“学-教-练”高效课堂将一节课或一个单元(或一个完整学习材料,如语文一篇课文的完整学习)的学习流程原则上划分为“三个相对独立但又有机联系的阶段”:自主学习·以学定教——教学相长·以教导学——当堂训练·巩固提升。

二、“学-教-练””高效课堂基本流程——“六步”(一)精短导入:“学-教-练”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一开课就要想方设法、三言两语、以情激情,把学生的“情”激发出来,把学习的“境”创设出来,尽快调整学生学习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二)明确目标:引入课题后即揭示学习目标,确保课堂教学每一步都围绕“学习目标”提出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确保每个学习步骤都围绕学习目标紧张、高效开展。

对准“靶心”开火,离开目标谈何高效?“有效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不清晰是当前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学-教-练”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厘清三维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制定清晰的学习目标,既不降低也不拔高要求,能清楚地知道教学重点、难点究竟是什么,还要让学生知道,并逐步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制定学习目标。

(三)自学·交流学生根据学习目标、教材或自学指导(并借助一个操练本)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独立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发现并深入思考、讨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构建“愤悱”状态,为“后教”作准备。

这样,“后教”时稍加点拨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自学。

一切学习都应是自学。

先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搞形式主义,而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

也就是老师简明扼要地出示目标或自学指导,明确学习内容、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方法指导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规定时间内学习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

交流。

学生独立学习后,视独学情况、时间进度,自动进入“一对一”对学,解决独学后尚存在的问题;小组长根据时间进度和对学情况,适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针对“对学”后还存在的问题组织合作、探究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课课堂教学设计的结构——教案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1 条目式教案示例
学校:小学;班级:二年级一班;科目:英语;教师:;时间:1998年3月18日上午第2节。

一、课题名称:what is he/she doing?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
1.应用进行时形式的动词作基本句子结构的简单句型;
2.朗读进行时形式的句子读音清楚、语调适当;
3.用所学的句型进行简单的对话。

三、教学内容:
l.复习几个动词;
2.学习 what is he/she doing中的动词替换练习;
3.就what is he/she doing进行问答对话。

四、重点难点:动词进行时形式的正确读音;就what is he/she doing
进行问答对话。

五、课的类型:综合课。

六、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讲解法、谈话法、练习法、活动作业法。

七、教材教具准备:课本、练习册、图片、词卡、图卡、句式卡。

八、教学时间:35分钟。

九、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引入(5分钟):利用词卡贴上黑/白板,组织学生朗读重温
已学习过的进行时形式的动词。

(二)教学新课(25分钟):
1.问答教学(6分钟)。

出示10幅图卡并将它们贴在黑/白板上,以 what
is he/she doing?作为问句形式,教导学生回答he is ing or she is ing。

先由老师问、学生答,答对后由教师或学生将正确的句式卡贴到相应的图
卡右方,然后学生之间互相练习。

完成后,组织全班学生阅读这些句子一次。

2.“戏剧式”演习对话(5分钟)。

分别抽派数位学生自由做其中一个进
行时形式的动作,老师再以 what is he/she doing?这问句,请其余学生自由
举手回答问题。

3.问答对话教学(6分钟)。

出示数幅图片,并把图片贴在黑/白板上,
以 is he ing?或is she ing?作为问句形式,教导学生回答yes,he’s
/she’s_ing.或no,he/she isn’t ing.先由老师问,学生答,再请
个别学生答,然后组织学生之间互问互答,反复练习。

4.“情景式教学”(6分钟)。

分别抽两位学生上台在黑/白板上画出一
个人物正在进行某个动作,然后以what is he doing?提问全班学生,学生可
自由举手作答;作答后以is heing?句式问及作画同学,而作画同学应视情况
回答yes,he’s ing.或no,he isn’t ing.
(三)小结(2分钟):以师生问答的形式归纳出 what is he/she doing?
is he/she doing?问题句式及其he/she is ing.yes,he/she is ing.no,he/she isn’t ____ing等回答句式。

(四)布置作业(5分钟):分发并讲解作业纸,在学生作业期间进行个别辅导。

十、板书设计。

(本教案免用板书)
学习资源2“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
一、“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
皮连生根据广义知识学习阶段和分类模式,吸取了加涅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的优
点,在《智育心理学》中提出了“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
“六步”:不论哪类知识,其完整的学习过程都经过如图的六个步骤,同时也就有相应的六个教学步骤。

“三段”:学习和教学的六个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段:一至四步为一段,其中心任务是知识的理解;第五步和第六步分别为第二段和第三段,其中心仔务是知识的巩固和转化(第二段),以及知识的提取与运用(第三段)。

“两分支”: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过程的前四步相同,从第五步开始出现分支:左边一支表示陈述性知识的巩固和提取,右边一支表示程序性知识的变式练习和迁移。

二、“六步三段两分支”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的优点
与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模式相比,该模式的优点在于:
1.传统教学过程模式着眼于教师的行为;该模式则着眼于师生的双向活动。

该模式认为,学习有自身的独立过程,而教本无独立过程,它是学习的外部条件,是为学而服务的,离开了学,就没有教。

2.传统教学过程模式没有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该模式反映了知识分类学习的思想。

自第五步开始,学与教分为两支,左边的一支代表陈述性知识的学与教;右边的一支代表程序性知识的学与教。

3.与传统教学过程模式相比,该模式能清楚地解释基本课型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顺序及时间分配,它反映了一定教材单元体系中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组织。

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教学任务与特点,故其结构即教学过程会有相应的变化。

而该模式为几种基本课型提供了可选择的教学步骤。

图1 “六步三段两分支”教学过程模式
学习资源3 初中化学《分子》一课的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如图所示:
新课一开始,运用录像播放“几种常见现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习的兴趣。

随着画面的转换和解说,学生思维也跟着活跃起来。

这时,教师适时地设问:“如果将物质不断分割,会有什么结果?”学生很快地回答了问题,轻松地认识了“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教师进一步设问:“分子是怎样的一种微粒?”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

在这时播放“分子的真实存在”录像,非常直观地把分子的大小、分子的图像显示出来。

生动的画面和有感染力的解说把学生带进了奇妙的微观世界,丰富了空间想象,有力地证明了分子的真实存在。

在讲授分子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则结合录像和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通过教师诱导、导思、点拨,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了认识过程,归纳出分子的基本性质,并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了常见的现象。

随后。

教师播放“分子运动示意”录像,变静为动,使学生形象地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是由分子运动引起的,主要是分子间隔大小发生变化的结果。

这时教师适时地设问:“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时,分子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加热酒精,并点燃酒精蒸气”,当看到酒精蒸气点火燃烧的现象时,情绪特别高涨,产生了进一步求知的欲望。

此时播放“电解水时分子变化过程”的录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和播放录像,层层设问,使师生处在相同的经验水平
上,总结出“物理变化时,分子没有改变,分子的基本性质也不改变;化学变化时,分子变成了新物质的分子,不再保持原来物质的性质”。

继而归纳出“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一基本概念,并对概念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当学生能够用分子的性质和概念去理解混和物和纯净物时,他们就掌握了区别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方法,真正理解了所学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