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名
南京老地名

南京老地名南京老地名十佳老地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湖、虎踞关从时空分布看,当选的十佳老地名基本涵盖了南京发展史上的各朝各代,区域也各有分布。
“十佳”时间分布广泛,按时间排序:先秦地名长干里:“十佳”里最老的一个,早在先秦时期就产生,是南京市区内最早的居民区。
干,是南京古代地方话里用的字,意为长条形高地。
当时人口密集,应是南京最早的“繁华”市区。
南京的历史从越城开始,越城就在长干里的位置上。
六朝地名龙蟠里、虎踞关、乌衣巷、桃叶渡。
南唐地名夫子庙。
夫子庙和国子监、孔庙有关,这两者都是南唐时期设立的,夫子庙的繁荣是在宋元以后。
明朝地名朝天宫、成贤街、孝陵卫。
民国地名莫愁路,1930年设立。
观点提炼:从时间分布上可见,反映南京城市记忆的主要是六朝时期和明朝时期,是南京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朝代,“十佳”中有八个与之相关。
从地区分布上看:城南的占了7个,毕竟是历史上的南京城市中心,集中了南京的历史文化。
另外,城中一个(成贤街)、城西一个(莫愁路)、城东一个(孝陵卫)。
城北的空缺可见城北在历史中是后期才发展起来的。
象征意义语音:当选的十佳老地名分别从六个方面反映了南京这座十朝都城,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和杰出的代表性。
●历史沧桑的南京乌衣巷乌衣巷成为十佳之首,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乌衣巷名字本身,并不算南京最优美的地名,而且位置不清,对于其具体位置,古今一直都有争议。
但为什么它能得到市民和专家这么高的认可?因为,它集中反映了历史沧桑的南京。
作为江苏三大古城,提到扬州,人们立即想到的诗歌就是“烟花三月下扬州”;提到苏州,是“姑苏城外寒山寺”,而提到南京,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必然是唐朝刘禹锡那首著名诗歌《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可见,乌衣巷无论在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心目中,都是南京这个城市的代名词,是城市的画龙点睛之笔。
历史上,乌衣巷本是东晋王谢望族居住地,豪门大宅,繁华鼎盛;而到了唐朝,繁华已逝,豪门冷落,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古诗词中的南京地名

1、朱雀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唐诗人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广为流传,一千三百多年后,南京依然保留留有乌衣巷和朱雀桥的地名.乌衣巷在今南京秦淮河南岸夫子庙文德桥边,是一条幽静狭小的巷子。
乌衣巷得名于三国时吴曾在此扎营,吴兵皆穿乌衣。
六朝时,成为东晋名相王导、谢安的宅院所在地。
为纪念王导、谢安,在乌衣巷东建有来燕堂,建筑古朴典雅,堂内悬挂王导、谢安画像,仕子游人不断。
成为瞻仰东晋名相、抒发思古幽情的地方。
朱雀桥为东晋时建在内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在今中华门内,已不存。
人们为追忆朱雀桥,往往把镇淮河当作昔日的朱雀桥,不知有多少历代文人名士来此抒发过桑梓情思,抚今追昔!如今在武定桥和镇淮桥间新架设了朱雀桥,游人至此,望着潇洒的“朱雀桥”三个字,思古之情顿生。
这里淮水微转,桥卧晚霞,尚不失当年风范。
2、桃叶渡[桃叶歌] 东晋--王献之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
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
(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3、白鹭洲与凤凰台[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之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白鹭洲原为古代靠秦淮河口的一个沙洲。
后江流改道,白鹭洲与陆地相连。
现在的白鹭洲公园紧邻夫子庙,历史上称为徐太博园,徐中山园、东园,是明初中山五徐达王府的东花园。
东园定名为白鹭洲,始于民国初年,其原因在于湖中有洲,四面环水,洲边多植芦苇,秋日时有水鸟白鹭飞来,与原长江边的白鹭洲相像,墨客骚人在此观景畅饮时,为了让名园平添诗情画意,故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诗句,名之曰“白鹭州”。
凤凰台位于城内西南隅的一座山岗上,其遗址就在现今花露北岗一带。
建于南北朝刘宋暑期。
相传有凤凰翔集于此,因筑台而称凤凰台。
南京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南京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玄武湖,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地名,玄武湖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内湖之一。
它融合了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是南京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2.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也是南京的地标性建筑之一。
它位于南京市东郊的紫金山上,以其庄重肃穆的建筑风格和优美的园林环境而闻名。
3. 瞻园,瞻园是南京最具代表性的古典园林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名人黄宾虹的故居。
园内有精致的建筑、精美的园林景观和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精髓。
4. 雨花台,雨花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重要的战斗遗址,也是南京的重要纪念地。
这里是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斗争的见证,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5. 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最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区。
这里保存着众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6. 江宁古镇,江宁古镇位于南京市东部,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
的古老镇区。
这里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传统民居,展示
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7.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也是南京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城墙上有众多的城楼和瞭望台,提
供了俯瞰城市全景的绝佳视角。
以上只是南京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一部分,南京还有许
多其他具有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地点,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
魅力和故事。
这些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弘扬南京的历
史文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南京古代地名的含义

南京古代地名的含义
南京的古代地名主要有金陵、建业、建康、江宁等,每个名称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含义。
详细如下:
1.金陵:这是南京最著名的古称之一,其名源于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熊商在此地筑城之时。
金陵的名字不仅代表了南京的古老,也象征着一种悠久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地位。
2.建业:三国时期,孙权在此建立吴国,并将都城命名为建业,意在表示要建立一个繁荣
昌盛的事业。
3.建康:东晋及南朝时期,南京被称为建康,这个名称同样传递出建设一个康健国家的愿
望。
4.江宁:十国时期的南唐以南京为西都,时称江宁,字面意思为“江边宁静之地”。
5.应天:明朝初年,朱元璋将元代的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寓意“顺应天意”,并在1368
年下诏以金陵为南京,即南方的京城。
6.石头城:因南京地处石头山旁,故有此别称,也是早期城市的核心地区之一。
7.越城: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先后属于吴、越、楚等国,因此得此名。
以上只是部分南京的古代地名及其含义,实际上,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都城,其地名变迁反映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演变。
南京地名典故

南京地名典故
1、长干里:它的前身建初寺是江南历史上第一座梵刹。
此外,它还是古时南京最有名的吏民杂居之地。
相传孙吴文臣之首张昭就住在今长干桥南的偏西巷中,当时的地名叫“张侯桥”。
孙吴大将陆逊的两个孙子: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也都住在长干里的越城附近,陆机于吴亡后到了洛阳。
曾著有《怀旧赋》来怀念他的旧居。
2、堂子街:据说明初修筑南京明城墙时,为解决兵役人夫洗澡的问题,有人靠着城墙修了一溜子澡堂,时人称之为“堂子大街”。
因为澡堂是用白石和透水性较差的白色城砖砌成的,所以人们就又叫它为“玉石大街”。
后来,人们为了称呼的方便,干脆就叫它“堂子街”了。
3、百猫坊、钓鱼台、赶鱼巷:据《续纂江宁府志》记载:上浮桥,明俞通海宅,石门楼及西楼虽蔽犹存。
相传朱元璋称帝后,俞通海、俞通源和俞通渊三兄弟,均因战功封侯、封公。
俞通海死后,被追封为虢国公,谥忠烈,并为他的后代盖了一座国公府。
南京

【金陵晚报报道】政区名(5个):金陵、秣陵、建业、江宁、建康;聚落名(21个):越城、石头城、台城、南京、明故宫、新街口、鼓楼、大行宫、三山街、夫子庙、御道街、中山大道、长干里、乌衣巷、桃叶渡、龙蟠里、虎踞关、成贤街、状元境、半山园、贡院街;建筑名(14个):鸡鸣寺、栖霞寺、静海寺、瞻园、朝天宫、凤凰台、明孝陵、郑和墓、总统府、中山陵、朱雀桥、文德桥、聚宝门、神策门;山川名(9个):紫金山、清凉山、牛首山、燕子矶、雨花台、秦淮河、青溪、玄武湖、莫愁湖;坊店名(1个):冶城。
对于老地名的保护,南京近日又有实际行动。
记者获悉,市地名委员会本月出台了《关于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详细圈定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范围。
新楼盘吞噬老地名记者从地名办了解到,15年来,南京已经有180多个有历史含义的路、街、巷名从地图上消失,老地名的现状不容乐观。
老地名消失,除了城市翻新改造后,地理实体消失等原因外,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老居民区被拆,建成新的楼盘,开发商为了楼盘的销售而另起新名,老地名只能退出历史舞台,仅存于地名档案中。
地名办在此次下发的《通知》中也提出,在城市建设改造中,很多反映古城历史文化风貌的老地名受到了冲击,致使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老地名或变更、或消失,造成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破坏。
圈定地名保护范围记者获悉,《通知》特别明确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的范围。
其中说,南京地名文化遗产,是指“从南京历史地名中经过一定程序和规则选择的历史地名,及其挖掘的文化内涵”。
至于什么是“历史地名”,地名办也有解释,即位于“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和秦淮河、滁河流域南京十三个区县境内,从先秦至民国期间,历朝历代产生的地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地名。
地名办还特别提出,进入保护范围的老地名,除了现在还在使用的以外,一些已经消失的老地名也将在保护之列。
老地名更名要公示记者获悉,《通知》要求各区县政府要高度重视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甚至提出要将保护老地名的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南京地名

钟山风景区Zhongshan Hill Scenic Area中山陵Dr.Sun Yat-sen’s Mausoleum明孝陵Ming Emperors Tomb灵谷公园Linggu Park美龄宫Meiling Palace孙中山纪念馆The Memorial Hall of Dr.Sun Yat-sen音乐台Music Platform梅花山Plum Blossom Hill中山植物园Zhongshan Botanical Garden紫金山天文台Purple Mountain Observatory海底世界Underwater World白马石刻公园White Horse Park玄武湖公园Xuanwu Lake Park鸡鸣寺Jiming Temple台城Taicheng City九华山公园Jiuhuashan Hill Park情侣园The Couple Park秦淮风光带Qinhuai Scenic Zones秦淮河Qinhuaihe River夫子庙The Confucius Temple江南贡院Historical Exihibition Hall of Jiangnan Institute For Imperial Examination李香君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Li Xiangjun瞻园Zhanyuan Garden桃叶渡Taoye Ferr吴敬梓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Wu Jingzi王谢古居The Ancient Residence of the Wang’s and the Xie’s白鹭洲公园Bailuzhou Garden中华门Zhonghuamen Gate石城风景区Stone City Scenic Area总统府Presidential Palace梅园新村Meiyuan Xincun Memorial Hall南京博物院Nanjing Museum朝天宫Chaotiangong Palace鼓楼The Drum Tower甘熙故居Former Residence of Ganxi清凉山Qingliangshan Hill石头城Stone City乌龙潭公园Wulong Pond Garden莫愁湖公园Mochou Lake Park大屠杀纪念馆Memorial Hall to the Victims of Nanjing Massacre by Japanese Invaders中华织锦村Chinese Brocade Village红山森林动物园Hongshan Forest Zoo江苏南京广播电视塔The Broadcast Television Tower of Nanjing,Jiangsu Province大江风貌区The Great River Scenic Area长江大桥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长江二桥The Second 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狮子山阅江楼Yuejianglou Tower of Lion Mountain静海寺Jinghai Temple燕子矶Yanzi Rock江心洲Jiangxinzhou Islet栖霞风景区Qixia Scenic Area栖霞山Qixia Mountain栖霞寺Qixia Temple舍利塔The Dagoba千佛岩Thousands of Buddist Rock Cave南朝陵墓石刻The Stone Inscription of Tomb in Southern Dynasty南郊风景区Scenic Area in the Southern Suburds雨花台Rain Flower Terrace弘觉寺塔Pagoda of Hongjue Temple郑和墓Tomb of Zhenghe将军山General Hill Scenic Area南唐二陵Two Cemeteries of the Southern Tang Dynasty浡泥国王墓Tomb of the King of Brunei。
南京易读错的地名

极易误读的南京地名南京有不少多音字地名,仅从字面上看极其简单,可在朗读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了,弄不好就会出错。
民间一般说说似乎没有什么,正式场合那就非同小可了。
南京的六合,其中的“六”字可以读liu,而作为地名,它的正确发音应该是六(lu)合。
遗憾的是,一些媒体的记者在口播时,往往想当然地念成六(liu)合。
宁海路上有处地名称“三省里”,1931年三个军官在此建住宅,取古人“三省吾身”之意命名,因为老百姓习惯将“省”字读sheng音,于是管理部门竟然迁就大家,在路牌上标注为“三sheng里”,实在是贻笑大方。
南京的许多地名是有来历的,以小行为例,《金陵十记》(杨心佛著)称:小航乃南京著名四大浮航之一,依地理位置考察,古小航即今安德门外之小行,民间传说,小行得名是因为街上各设米行。
可见无论从史书记载也好,民间的说法也罢,发音都应是小行(hang),如果把它念作小行(xing)就会给人留下话柄。
自从大校场机场即将搬迁的消息披露后,“大校场”三个字又频频在广播、电视中间出现,常听播音员将它读作大校(xiao)场。
史料记载:1367年明故宫建成后,朱元璋在宫城之南相继建立多处兵营,以保卫皇宫和都城的安全。
并选择响水河和秦淮河之间的一片平地,辟建大教场,设置阅兵台,以阅兵练武。
在长期流传中“大教场”演变为“大校场”。
汉语词典中诠释:校(jiao)场,明时操演或比武的场地,也作较场。
相传,南宋时期,金兀术率兵攻入建康(南京),康王赵构率众仓皇出逃。
刚走到离南门(今中华门)还有半里地的时候,康王的坐骑突然烦躁不安,拉长颈子要叫唤,无论怎样就是不肯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康王,随从发现,这马恐怕是口渴了,要饮水哩!遂牵马来到一口水井旁,但无水桶,只好让马在百姓淘米的水缸里喝个够,它这才老实了。
饮马后,他们又经历了几次惊吓,终于闯出了城门。
自此,这条巷子就叫做饮(yìn)马巷了。
本是条不起眼的小巷,随着南京地铁从此贯穿而过,一下子忽然变得热燥起来,地铁一号线将古老小巷拦腰截为两段,附近还修了座桥,毋庸置疑,自然应称饮(yìn)马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地名
乌衣巷
南京巷名最老的可能算乌衣巷了。
乌衣巷的名称由来甚早,相传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
当年东吴孙权在南京建都,军营就驻扎在乌衣巷一带。
东吴士兵穿黑色军服,此地遂被后人称为乌衣巷。
与乌衣巷相比,离之不远的琵琶巷名称的来历要浪漫许多。
旧时琵琶巷路中间有一水沟,上覆青石,石质有松有密,且厚薄不一。
雨天行人着木屐踏走其上,叮咚作响,如奏琵琶,就有了琵琶巷的美称。
如今青石小巷变成柏油路,琵琶声已成绝响。
新模范马路上的紫竹林也因历史的改变而面目全非。
明朝崇祯年间,这一带植有大片竹林,以紫竹为盛。
有位高僧云游至此,但见竹影婆娑,景色秀丽,就在此处定居下来,创建禅寺,取名“紫竹林”。
紫竹林禅寺到明清时已成金陵名刹。
后来寺庙荒废,地名却留用了下来。
南京的街道名称与佛教相关的很多,除紫竹林外,还有新街口的大香炉。
元朝时此处有一龙翔寺,寺前有一铁鼎,终年香火不断。
南京人就把铁鼎所在的街道称为大香炉。
与大香炉相邻有一街巷叫做明瓦廊。
明瓦,即是一种瓦片,用蛎蚌的壳磨制而成,薄而透光,可覆于屋顶,或嵌入窗棂。
明朝时新街口已是商业繁华之地,此处以销售明瓦而出名。
久而久之,原来的地名就没人记得了。
明清南京商业繁华之地至少有两处,一处在明瓦廊一带,另一处在以三山街为中心的城南一片。
三山街的名称可远溯至六朝时期。
南京城西南、长江东岸,有三峰并列,世人称之为三山矶。
此矶与采石矶、燕子矶并称为长江下游“三矶”。
南齐诗人谢眺晚登三山,在夕阳的照耀下,建康城东南繁华景象尽收眼底,触景生情,写下了“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
三山街名称即由此而来。
南京城中有象三山街这样充满诗意的街道,也有象七家湾那样有着凄惨故事的巷陌。
传说明初某年新春灯节,朱元璋微服游览,见一户人家门口悬一西瓜灯,灯上绘一大足妇人,并有一行字:“淮西娘子好大脚”。
朱元璋认为这是在讽刺马皇后大脚,下令把此处七户人家全部抄斩。
当地百姓怜其无辜,就把此地改为七家湾。
龙蟠里、虎踞关史称金陵地形如“龙蟠虎踞”。
据传三国孙权时,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此地,曾登上石头山(今清凉山),
多彩夏季,快乐出游把古老的长城留给子孙乐途驴友五一出游特辑聚焦国内知名企业驻马观察南京的地理形势,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述。
所以这两地就借诸葛亮的“龙蟠”、“虎踞”命名。
长干里古代,人们送友人出南京,便以送到长干为止,再折一根柳枝相赠,表达依依不舍的情谊。
因此,长干里频繁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中,代表着极美的意象。
李白著名的“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造就了“青梅竹马”的典故,被传为美谈。
同时,长干里还是南京最早的佛教中心,是孙吴时江南第一寺“建初寺”的所在
地。
百猫坊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忌惮富豪俞通海(因谐音“鱼通海成龙”),便依刘伯温的风水之计,在俞通海生辰时赠其牌坊,上面雕着百猫图案,以显示猫吃“鱼”的王气。
朱元璋还在街上遍植柳树,意指柳树串鱼、晒鱼干,以挫俞锐气,后来此街就名为“柳叶街”。
邀笛步是著名典故“停艇听笛”的发生地。
相传东晋名乐手桓伊爱好音乐,善吹笛,一日王徽之路经此处,泊舟清溪邀伊吹奏,吹罢《三调》后自己离去,主客二人自始至终一言未发。
据说此曲即为后来著名的《梅花三弄》。
此外,佛教也给金陵城留下诸多胜迹。
云光法师讲经天花乱坠,得雨花台;菩提达摩不辞而别离建康,梁武帝派人骑骡追赶,结果骡子突然被夹在山峰之间,达摩遂折苇渡江,则是长芦寺、达摩洞、夹骡峰的由来。
不少著名典故也都出自南京,但如今很多地名也已不可寻,如“画龙点睛”的发生地安乐寺,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一诗中的白鹭洲,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等。
就连流传千古的“乌衣巷”,虽说现在仍有地名存在,但原址究竟在何处,至今仍被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