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宰后检疫主要部位剖检方式及操作要求

合集下载

猪宰后检疫.1

猪宰后检疫.1

猪宰后检疫宰后检疫包括体表检疫、头部检疫、胴体检疫、内脏检疫、寄生虫检疫。

宰后检疫的操作要点一、头蹄及体表检查1、体表检查检查体表的完整性、颜色,有无规定动物疫病引起的皮肤病变、关节肿大。

检查目的:主要检查有无猪丹毒、猪Il型链球菌病、猪瘟、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检查结果:体表皮肤是否完整、颜色是否正常,有无病变、关节肿大等2、吻突、齿龈、蹄部检查观察吻突、齿龈和蹄部有无水疱、溃疡、烂斑等检查目的:主要检查有无口蹄疫。

检查结果:吻突、齿龈、蹄部(蹄冠、蹄叉、蹄底)有无水疱、溃疡、烂斑。

头部检疫⑴颌下淋巴结的检查颌下淋巴结是浅层淋巴结,位于下颌间隙的后部,呈卵圆形或扁椭圆形。

检疫方法是钩住切口左壁的中间部分,沿放血孔纵向切开下颌区,直到颌骨高峰区,剖检两侧下颌淋巴结,视检有无肿大、坏死灶、切面是否呈砖红色,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等。

检查目的:主要检查有无咽炭疽。

检查结果:下颌淋巴结有无肿大、坏死灶,切面颜色是否正常,周围有无水肿、胶样浸润。

实训图)猪头部检疫1.咽喉隆起2.下颌骨3.颌下腺4.下颌淋巴结(2)咬肌检查在两侧咬肌与下颌骨平行方向切开咬肌充分暴露剖面,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检查目的:主要检查有无猪囊尾蚴。

检查结果:剖检咬肌是否发现猪囊尾蚴寄生。

1.提起猪头的铁钩2.被切开的咬肌二、胴体检查1、胴体检查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变化等。

检查目的:主要检查有无猪丹毒、猪Il型链球菌病、猪瘟、猪肺疫、猪副嗜血杆菌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

检查结果: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淋巴结、骨骼以及胸腔、腹腔浆膜有无淤血、出血、疹块、黄染、脓肿和其他异常等2、腹股沟浅淋巴检查位于最后一个乳头平位或稍后上方(肉尸倒挂)的皮下脂肪中间,剖开腹部底壁皮下、后肢内侧、腹股沟皮下环附近的两侧腹股沟浅淋巴结,检查有无淤血、水肿、出血、坏死、增生等病变。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在猪只屠宰前,对猪只进行检测并排除有害物质,以确保猪肉安全卫生的一项程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和要点。

1. 接触初检:在猪只进栏前,对猪只的精神状态、体质素质等进行初步检查。

2. 外观检查:目视检查猪只的体表,如是否有皮肤病、伤口、肿瘤、疮痂等异常情况。

3. 内脏检查:猪只经过宰杀后,进行内脏的检查,主要检查肝、肺、脾、肾等脏器是否有异常情况。

4. 环节检查:对于猪只的肉类进行检查,主要检查是否有生肉“黑心”、溃疡、肉中带水和臭味等情况。

5. 核查管理:对猪只的来源、存储等信息进行核查,确保生猪的信息真实。

1. 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屠宰场进行屠宰,遵守安全卫生规范,建立标准屠宰工艺,做好猪只的检疫工作。

2. 应选用无菌、干净的屠宰设备,并做好设备的保养和消毒工作。

3. 应定期对屠宰场的设施设备、人员的健康情况、认真做好疫情监测。

4. 屠宰后应对生猪肉进行分类,进行质量检验,严格控制猪肉的出厂质量。

5. 应建立健全的追溯管理制度,对生猪来源、交易、运输、保存、屠宰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确保生猪肉的质量安全。

6. 对屠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对处理,在屠宰过程中要有质量管理人员到场监督。

7. 屠宰过程中尽量减少手工进程,采用自动化设备,避免猪只在屠宰过程中受到伤害。

8. 屠宰场应建立于区分不同等级的储存场所,避免产生误交混淆等情况,使各种猪肉得到高质量的区分储存。

9. 应保证员工的工资福利和安全防护措施的配备,加强员工的培训和安全意识的理解,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质量意识。

通过以上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和要点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做好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不仅要依靠检疫工作人员的技能,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做好管理和监督,提高生猪肉质量安全的保障水平。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对屠宰场内屠宰的猪只进行检疫和审查,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动物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以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动物入场检查:在生猪进入屠宰场之前,需要对其进行入场检查。

此时,检疫人员会细致检查猪只的身体状况、行为特点和携带情况等,以排除明显有疾病的动物。

2. 屠宰场环境卫生检查:在猪只进入屠宰场后,需要检查屠宰场的环境卫生状况,确保屠宰环境卫生达标,避免污染猪肉。

3. 麻醉和宰杀:在确保入场检查和环境卫生合格后,使用合适的麻醉方法对猪只进行麻醉,然后进行宰杀。

宰杀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旨在快速、安全地完成。

4. 屠宰后检查:在宰杀完成后,会对猪只的各个部位进行仔细检查,以确保屠宰过程中无肉类污染和内脏病变现象。

检查内容包括内脏、肠道、结核病灶、寄生虫感染等。

5. 标记追溯:检疫人员会在猪只的耳朵上标记进行追溯,以便跟踪和溯源。

6. 肉品质量检查:经过屠宰和检查的猪肉会进行质量检查,包括颜色、气味、质地等方面。

生猪屠宰检疫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防控疾病传播:屠宰场应当加强对外界病毒和细菌的防控,避免疾病在屠宰场内传播。

猪肠道内脏器官和尿液是一些疾病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在屠宰过程中需要小心处理这些物质,确保不污染猪肉。

2. 麻醉和宰杀操作:麻醉和宰杀操作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猪只在屠宰过程中不受伤。

3. 检查内脏和肉质:屠宰后,对猪只的内脏和肉质进行检查,以排除疾病和污染现象。

特别是肉质方面,需要检查其颜色、气味和质地等指标,确保出品的猪肉质量符合标准。

4. 标记和追溯:屠宰后,猪只的耳朵上需要标记并做好追溯工作,以便跟踪和溯源,确保猪肉的安全和可追溯性。

5.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屠宰场应建立起完善的生猪屠宰检疫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管理责任和操作规范,加强屠宰检疫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

生猪屠宰检疫规程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生猪屠宰检疫规程肝脏检查:检查色泽、大小,触检其弹性,剖检肝门淋巴结。

必要时,横切肝叶及胆管,检查有无病变和寄生虫。

脾脏检查:检查色泽、大小、弹性有无病变。

胃肠、膀胱检查:剖检胃门淋巴结和肠系膜淋巴结。

观察胃、肠、膀胱粘膜有无病变。

必要时,进行剖检。

9 检疫结果处理经宰前和宰后检疫合格,在胴体上加盖检疫合格验讫印章,印色必须使用食用级色素配制,对分割动物产品外包装加封动物产品检疫验讫标志。

销售胴体、内脏、头、蹄等动物产品,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全国统一的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县内销售的,按一猪一证出具县内使用《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运出县境销售的,按一车(船)一证,出具《出县境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

检疫不合格的胴体、内脏、头、蹄及摘除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结,应按GB16548的规定分别作出高温、化制、销毁的处理决定,加盖“高温”、“化制”、“销毁”印记,签发高温、化制、销毁处理通知书,监督货主按GB16548的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采用深埋法销毁的,应选择远离居民住所、河流、水源地、畜禽场、道路等高燥地方作为掩埋点,用密闭容器运送,埋入距地面以下,并做好消毒工作。

检出或检出疑似炭疽、口蹄疫、猪水泡病等一类传染病,应责令停止屠宰,封锁现场,采取严格防范措施,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迅速将病料密封后送化验室检查,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处理。

宰后检出猪囊虫、旋毛虫等病猪时,按GB16548的规定予以处理。

宰后仅发现组织、器官有下列病变之一者,应将病变组织或器官作工业用或销毁:局部化脓、明显损伤、发炎、充血与出血、肿胀或水肿、病理性肥大或萎缩、钙化或钙化灶、寄生虫结节、包囊或其他损伤。

脓毒症、尿毒症、中毒猪肉、恶性肿瘤、两个以上良性肿瘤病灶、病死猪及死因不明的猪等应化制或作工业用。

生猪屠宰后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后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后检疫流程与检疫要点1 头部与体表检查生猪屠宰后的头部检查有一定的复杂性,以猪下淋巴结为检查对象,解剖后在下颌角内侧平行深入,观察淋巴结,作为具体检查指标,主要查看淋巴结的形状、颜色是否正常,如果生猪的淋巴结出现充血、坏死、肿胀和腐烂等现象,以此可以确诊此猪已经感染疾病,屠宰需要谨慎。

同时,应仔细检查生猪的皮毛,包括可能由猪瘟或猪肺病引起的丘疹和红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 酮体检查屠宰生猪后,酮体检查以生猪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和脂肪组织为检查对象。

若组织出现出血、肿胀和渗出等都将视为异常现象,在屠宰后的生猪检疫中必须严格注意。

同时,要做好生猪增生和病变的检查和判断,主要是腹股沟淋巴结检查和肩关节前路淋巴结检查等。

3 旋毛虫检查在旋毛虫检查过程中,应对猪的腹部肌肉部位进行取样和检查,准确贴标后应撕掉隔离膜,并仔细观察肌纤维表面的特征。

然后将肉样压碎成相同大小的肉颗粒,用显微镜进行检查与诊断,检查压片后是否有旋毛虫的存在,若出现旋毛虫,则严禁将其进入市场。

4 脏器组织检查在屠宰后的生猪检疫中,应检查生猪器官和组织,包括心脏、肝脏和肺脏等关键的脏器。

检查猪的心脏时要密切观察猪心脏的颜色和质地等状态,以判断猪的健康状况。

正常猪的健康心脏呈红色或浅棕红色,质地坚硬有弹性,无心包积液。

猪的健康可以通过凝血状态和猪心脏血液的稀薄状态来判断。

通过观察生猪的心脏状况,我们可以分析生猪是否患有猪丹毒和口蹄疫等重大流行疾病。

在肝脏检查中,体积大小颜色、形状和有无出血点等作为检查指标。

通过观察肝脏,我们可以分析猪是否有某种疾病。

检查猪的肺脏,看其大小、弹性和出血用作观察猪病理变化的指标。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指在生猪进入屠宰场进行屠宰前,对其进行检疫和检查,以确保生猪的健康和屠宰产品的安全卫生。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于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从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1.生猪进场检疫生猪运抵屠宰场后,首先需要进行进场检疫。

检疫人员需要对生猪的身体状况、行为举止、毛色等进行全面观察和检查。

主要包括生猪的精神状态、步态是否正常、有无呼吸困难等。

同时也需要对生猪的耳标进行核对,确保生猪的来源和身份信息正确无误。

经过进场检疫后,符合要求的生猪需要进行隔离检疫。

这个环节是为了防止疫病的传播和交叉感染。

检疫人员需要将生猪单独隔离,并进行定期观察和检测。

一旦发现生猪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报警并进行处理。

3.生猪体检在隔离检疫的基础上,还需要对生猪进行体检。

检疫人员需要对生猪的体温、呼吸、心率、皮肤、粘膜等进行仔细检查。

同时也需要对生猪进行血液检测、粪便检测等实验室检测。

确保生猪没有携带疾病并且身体健康。

4.生猪屠宰前检疫在生猪进行屠宰前,需要进行最后一次的检疫。

确保生猪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保证屠宰产品的安全和卫生。

1.疫病防控生猪屠宰检疫的核心在于疫病的预防和控制。

检疫人员需要对生猪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观察,确保生猪没有携带疫病。

遇到有疫病症状的生猪需要及时隔离和处理,防止疾病的传播。

2.检疫人员素质检疫工作需要严谨和细致,检疫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还需要有较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职业操守。

确保检疫工作的准确和可靠。

3.检疫设备和工具在生猪屠宰检疫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设备和工具。

比如体温计、心率仪、血液分析仪等。

这些设备需要保持干净和消毒,确保检测的准确性。

4.疫苗接种和防治生猪在进场前需要接种相应的疫苗,保证生猪没有携带疾病。

同时也需要对生猪进行定期的防治工作,确保生猪的健康。

5.合理的检疫流程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需要合理设计。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

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及检疫要点生猪屠宰检疫是确保猪肉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也是防止疫病传播的有效措施。

在猪肉行业中,各种流行疫病都可能对生猪产生影响,因此进行全面的检疫工作对确保猪肉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介绍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和检疫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要点。

一、生猪屠宰检疫的流程1. 检疫前准备:在生猪屠宰前,需要对生猪进行初步检查和准备工作。

检查生猪的外貌和行为,确认是否有明显的异常情况,如疾病症状等。

并对生猪进行麻醉和固定,以方便后续的检疫工作。

2. 体检和标本采集:经过初步准备后,需要对生猪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检查生猪的体温、呼吸、心跳等基本生理指标,并仔细观察生猪的皮肤、毛发、眼睛、鼻孔、口腔等部位,检查是否有异常症状。

根据需要采集相应的标本,如血液、尿液、粪便等,进行病原学检测和病理学分析。

3. 实验室检测和诊断:采集的标本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和诊断,对病原体和病理变化进行分析,确认生猪的健康状况和疾病情况。

必要时,进行病理剖检,以确定猪只的疾病类型、病变部位和范围。

4. 检疫结果处理:根据实验室检测和诊断的结果,对生猪的检疫结果进行判定和处理。

如果确认生猪患有传染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置和处理,以防止疾病传播和扩散。

5. 检疫合格标识:对通过检疫的生猪进行合格标识,确认其符合屠宰标准,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屠宰和后续加工。

二、生猪屠宰检疫的要点1. 诊断能力与技术要求:为了进行有效的生猪屠宰检疫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诊断能力和技术要求。

对生猪进行体检和标本采集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检疫设施与装备要求:在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时,需要配备相应的检疫设施和装备,如实验室、诊断设备、标本采集工具等,以支持检疫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需要保证检疫场所的清洁和卫生,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3. 检验标准与操作规程:进行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时,需要遵循相关的检验标准和操作规程,如《猪屠宰检疫操作规程》等,确保检疫工作的规范和标准化,提高检疫效率和准确性。

浅谈生猪宰后检疫的检疫要点

浅谈生猪宰后检疫的检疫要点
. 3 检 疫 记录 心包 、观 察其 形 态 、大 小 、色泽 、心外 膜 。在 心室 肌 肉处切 一 小 2
口 ,检 查 有无 囊 虫 。尤 其 要 注意 二 尖瓣 有 无 菜花 样 赘 生 物 ( 猪 丹
在 相 关 检 疫 工 作 全 部 完 毕 后 ,应 有 专 人 负 责 检 疫 结 果 的 登
后 能 够看 到 各种 坏 死 、变性 的黄 白色 囊虫 。对 于囊 尾 蚴轻 度 寄生 生 猪 检 疫是 确 保 合格 的动 物及 其 产 品进 入 消 费环 节 的 一项 关 的器 官 ,将 病变 部 割 除后 ,其余 部 位仍 可 利 用 ,对 于有 囊 尾 蚴严 键 措施 ,可 以 有效 控 制 疾病 蔓 延 ,防止 人 畜共 患 病 的传 播 ,保 证 动 物及 其 产 品 的安 全 ,保 护 消 费者 的食 肉安 全 和 身体 健 康 ,促 进 畜 牧业 健康 发展 。 1 生猪 宰后 检 疫主 要 流程 宰 后 检疫 作 为 肉产 品卫 生 检 疫 工作 中的 关键 环 节 ,主要 流 程
血 、充血 ,全 身脂 肪 是 否发 黄 、发 红 和 发 白 以及 有无 硬 结 ,肌 肉 滥 宰 ,加 强 动 物卫 生 监督 执 法 ,规 范 动 物检 疫行 为 ,切 实 履 行职
检疫 人 员 要及 时对 检疫 的具 体情 况 进行 复 检 ,同时根 据 检 疫 的综合 情 况判 定检 疫结 果 ,最 后再 详 细填 写宰后 检 疫登 记表 。 2 宰 后检 疫 的结 果 与处理
放血 后 烫 毛或 剥 皮 后进 行 宰 后 检疫 ,首先 剖 检 生猪 头 部 ,对 2 . 1 检疫 合 格 的条件 其 颌 下 淋 巴结 进行 详 细 检验 ,观 察 淋 巴结 的形 状 、颜 色 ,有 无肿 经 检 疫 后确 定 没 有 国家 规定 的传染 病 和 寄生 虫 病 ;符 合 屠宰 胀 坏 死 或 出血 等 ;对 生 猪 咬肌 进 行 剖检 观 察是 否 寄 生囊 尾 蚴 ;再 检 疫 规程 要 求 ,如 需 进行 实 验室 进 一 步 检测 ,结 果 符合 要 求 ,由 观 察 生猪 的 口鼻 、齿 龈 和蹄 部 有无 水 泡 或 溃疡 灶 ;退 毛后 ,还要 官 方兽 医负 责 出具 《 动 物检 疫合 格 证 明 》 ,对胴 体 及 分割 后 的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猪宰后检疫主要部位剖检方式及操作要求
生猪宰后检疫操作是每个从事动物检疫的官方兽医人员必须掌握的主要方法之一。

每个生猪屠宰检疫人员都要熟练掌握各检查部位的剖检方式,勤加练习,做到“一刀准”。

结合剖检部位颜色及形态的病变,准确判断屠宰生猪健康程度。

作为每天从事生猪屠宰检疫工作的检疫员,笔者根据农业部《生猪屠宰检疫规程》,结合日常检疫工作实际,按照生猪屠宰宰后头蹄及体表检疫、内脏检疫、胴体检疫、旋毛虫检疫、复检的先后顺序,对生猪宰后检疫主要部位剖检方式及剖检操作要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旋毛虫膈肌采样、标本制作、镜检过程操作方式要求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从事检疫工作的同行提供参考。

1剖检头部两侧颌下淋巴结剖检方式:该部位主要检查炭疽,沿放血孔纵切开下颌区,直切到颌骨高峰区,剖开两侧下颌淋巴结。

视检胶样浸润、周围有无水肿、切面是否呈砖红色及有无肿大、坏死灶等。

操作要求:从放血孔纵向切开下颌区的皮肤和肌肉,要求左右各1 刀切开两侧颌下淋巴结,切面暴露充分。

2去头前剖检两侧外咬肌
剖检方式:沿下颌骨外侧边沿剖开两侧咬肌,该部位主要观察有无囊尾蚴[1] 。

操作要求:定位准确, 1 刀切开,充分暴露肌纤维,剖面适度(占咬肌2/3 以上)。

3剖检支气管淋巴结剖检方式:将猪肺仰放并固定,使肺的膈叶朝
向身体,以钩固定气管,用刀切开气管的主动脉弓及脂肪层和左膈叶,剖检左支气管淋巴结。

基本上以同一方法剖检右支气管淋巴结。

操作要求:定位准确,一刀准,淋巴结切面暴露充分。

4剖检心室和心包膜
剖检方式:用检疫钩钩住心脏左纵沟,在于左纵沟平行的心脏后缘纵剖心脏, 1 刀切开左右房室,检查生猪有无口蹄疫、猪瘟、慢性猪丹毒、囊尾蚴等[2] 。

操作要求:定位准确,不得横剖心脏,剖面应观察到房室内膜、乳头肌、腱索和心肌。

5剖检肝门淋巴结剖检方式:将猪的肝脏仰放并固定,以钩固定肝门,切开肝门周围的脂肪层。

检查淋巴结有无坏死、肿胀、淤血、出血等。

操作要求:肝门淋巴结位于肝脏腹面,肝门附近的肝动脉入肝处,被胰脏和脂肪覆盖着。

要求定位准确, 1 刀剖开。

6剖检肠系膜淋巴结
剖检方式:把大肠圆盘放在检查者面前,然后把猪胃放置在检查者的左前方,再用手将此两者间弯曲较多、肠管较细的空肠部分提起,并使肠系膜在大肠圆盘上铺开,便可见肠系膜淋巴结群。

检查淋巴结有无溃疡、坏死、出血、充血等[3] 。

操作要求:定位准确,淋巴结切面暴露充分。

刀迹大于15 cm。

7剖检腹股沟浅淋巴结剖检方式:检验者用钩钩住最后乳头稍上方的皮下组织向外侧牵拉,右手持刀从脂肪组织层正中切开,即可见被切
开的腹股沟浅淋巴结。

检查有无增生、坏死、出血、水肿、淤血等病变[4] 。

操作要求:定位准,一刀准,纵切,淋巴结切面暴露充分。

8剖检腹股沟深淋巴结、骼内淋巴结剖检方式:沿腰椎虚设一垂
线,再自倒数第1、2 腰椎结合
处斜向上方虚引一直线,使两线呈350〜450相交。

然后沿倒数
第1、2 腰椎结合处斜向上方所引虚线切开脂肪层,见到髂外动脉,沿此动脉可找到骼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检查有无增生、坏死、出血、水肿、淤血等病变。

操作要求:纵切,淋巴结切面暴露充分。

9剖检股内侧肌剖检方式:顺股骨方向切开股内侧肌。

操作要求:定位准确,剖面暴露充分、刀度适中。

刀口不得过深或过浅。

10 剖检腰肌
剖检方式:从荐椎和腰椎结合处起刀,顺肌纤维方向 1 刀切开,对腰肌进行充分分离,用钩子钩住深腰肌,从侧里面部位 1 刀切开,暴露2 个侧面。

操作要求:第1刀使腰肌充分分离,切口不少于15 cm。


2 刀暴露2 个切面,剖面上下均匀。

要求刀法准确,熟练。

不能破坏腰肌的完整性。

11 剖检肾脏
剖检方式:用钩子钩住肾盂部,沿肾脏边缘轻轻划开肾包膜,转动钩子,剥离肾包膜,完全暴露肾脏,纵切肾脏,切面暴露充分。

操作要求:不得用手剥离肾包膜,不得切掉肾脏,不得横切肾脏。

12 旋毛虫检查
检查方式:横膈肌角左右各采样15〜25 g,与胴体编号一致。

撕去肌膜,将肌肉纵向拉平仔细观察,每侧顺肌纤维用剪刀在肉样的不同部位剪取12 个麦粒大小的肉粒,均匀放在普通玻片上,排成 2 排,每排6 粒,另取一普通玻片盖在肉粒上,用力适度压迫载片,肉粒压成厚度均匀薄片。

操作要求:剪取肉粒大小均匀,取肉粒时不得用手操作。

肉粒在载玻片上放置不得重叠。

玻片不能压碎,不得把肉粒、肉汁压出载玻片。

12 粒肉样需全部镜检,视野中肌纤维清晰可见。

13 体会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对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证肉品卫生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宰后检疫工作完成之后,官方兽医还要进行复检、盖章、出证工作。

复检要逐项检查胴体各应检部位(包括肾脏、髂内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腰肌、腹部内侧肌、体表)。

经检疫合格的生猪胴体,加盖检疫验讫印章,盖章时沿胴体表面纵向两侧离中轴3〜5 cm平行加盖农业部监制的验讫印章,要求印章印记和字迹清楚,印章完整。

检疫不合格的加盖“高温”或“销毁”印章。

经现场检疫合格的要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销往省内的出具动物产品 B 证,销往省外的出具动物产品 A 证。

要求机打出证,票证填写规范,手写签名,印章齐全。

这样经检疫合格的猪肉就可以安全出场,进入百姓餐桌了。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