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常见皮肤病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常见皮肤病药物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皮肤病是指人体皮肤上出现的各种异常状态和变化。
对于皮肤病患者来说,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是关键。
本文将介绍常见皮肤病药物的使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一、外用药物1. 激素类药膏激素类药膏是治疗各类皮肤炎症的常用药物,如湿疹、银屑病等。
使用方法是将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完全吸收。
需要注意的是,激素类药膏不宜长期使用,否则会引起萎缩性皮炎、色素沉着等副作用。
2. 抗生素药膏抗生素药膏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如疖、脓疱疮等。
使用时先清洁患处,然后取适量药膏涂抹于患处,并轻轻按摩使其充分吸收。
然而,长时间使用抗生素药膏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产生。
3.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s)NSAIDs常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病。
通常以凝胶或乳霜的形式涂抹在患处,按摩至吸收为止。
使用时要避免接触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以免出现刺激性反应。
二、口服药物1.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常用于缓解过敏性皮炎、荨麻疹等症状。
服用方法是根据医生建议,按照剂量和频次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抗组胺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
2. 抗生素在一些感染性皮肤病,如疖、疥疮等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口服抗生素。
一般情况下,按照医生指导的剂量和频次服用,症状会逐渐改善。
然而,滥用抗生素可能导致肠道菌群失调、药物耐药性等问题。
3. 免疫调节药物在严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银屑病等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开具免疫调节药物。
这类药物一般需要经医生详细诊断后使用,按照医嘱服用。
总结:在使用常见皮肤病药物时,首先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对于外用药物,要正确使用药膏、药霜等,按摩至完全吸收。
而口服药物需要按照医嘱剂量和频次进行服用。
避免滥用药物,并注意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如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细菌耐药性、口干等。
若出现异常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并停止使用。
正确的使用常见皮肤病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皮肤的康复。
皮肤科外用药物 (课堂PPT)

硬膏
➢ 释放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 贴附于裱褙材料上。
➢ 作用: 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 增强药物渗透性。
➢ 常用: 肤疾宁贴膏 (曲安奈德新霉素贴膏) 伤湿止痛膏
2020/4/7
13
外用药的剂型
涂膜剂
➢ 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 ➢ 作用:
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层薄 膜。 ➢ 用于治疗慢性皮炎。 ➢ 常用: 痤疮涂膜剂
对化脓性皮肤病,可选择抗菌药物; 对真菌性皮肤病,可选用抗真菌药物;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如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选用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
2020/4/7
33
种类选择
根据症状选择: 第二部分
伴有瘙痒者选用止痒剂; 有渗出者选用收敛剂。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根据病理变化选择:
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 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松解剂。
寻常疣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慢性湿疹干燥脱屑时,建议外用卤米松乳膏
2020/4/7
28
剂型选择 第二部分 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软膏、糊膏、硬膏、乳剂、
酊剂、涂膜剂。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神经性皮炎,建议外用卤米松乳膏或肤疾宁贴膏
2020/4/7
29
剂型选择 第二部分 单纯瘙痒而无皮损者,可用酊剂、醑剂、乳剂或振荡
➢ 常用: 云南白药气雾剂来自2020/4/716
第二部分
外用药的种类
2020/4/7
17
外用药的种类
种类
作用
常见药物
清洁剂
清除渗出物、鳞屑、痂皮和 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
残留药物
植物油
保护剂
保护皮肤、较少摩擦和缓解 滑石粉、炉甘石粉、淀
六种皮肤外用药教你正确使用

六种皮肤外用药教你正确使用1. 消炎药膏消炎药膏是一种常见的皮肤外用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炎症引起的红肿、瘙痒等症状。
常见的消炎药膏有氢化可的松膏、红霉素软膏等。
使用时,首先要清洗患处并保持干燥,然后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天使用2-3次,疗程根据症状决定。
2. 抗菌药膏抗菌药膏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引起的红肿、脓包等症状。
常见的抗菌药膏有炉甘石洗剂、新霉素软膏等。
使用时,同样要先清洗患处并保持干燥,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天使用2-3次,疗程一般为1周左右。
3. 舒缓药膏舒缓药膏主要用于减轻皮肤瘙痒、刺激等不适症状,常见的舒缓药膏有氢化可的松膏、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等。
使用时,先清洗患处并保持干燥,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天使用2次,疗程根据症状决定。
4. 抗真菌药膏抗真菌药膏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瘙痒、脱皮等症状。
常见的抗真菌药膏有克霉唑软膏、酮康唑软膏等。
使用时,先清洗患处并保持干燥,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天使用2次,疗程根据症状决定。
5. 退烧药膏退烧药膏主要用于降低局部皮肤温度,减轻皮肤发红、疼痛等症状。
常见的退烧药膏有伸平膏、冰精灵膏等。
使用时,先清洗患处并保持干燥,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每天使用2-3次,疗程根据症状决定。
6. 晕车药膏晕车药膏主要用于缓解晕车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常见的晕车药膏有复方丁胺卡巴胶囊、樟脑丸等。
使用时,要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使用,一般在出行前30分钟使用。
使用药膏时要注意不要涂抹在开放性伤口、破损的皮肤上,以免引起不适。
总结:在使用皮肤外用药时,需要先清洗患处并保持干燥,然后取适量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对于不同类型的皮肤问题,选择相应的药膏进行使用,并根据症状和医生建议确定使用的疗程和频率。
同时要注意遵循药品说明书上的用法和用量,避免过量使用或长期使用。
皮肤外用药大全

皮肤外用药大全3 . 2 . 1 蓼艾粉配方:小蓼五月艾各 300g 制法:取两药鲜草全株,洗净,晒干,各取300g ,切段,磨粉,瓶装密封。
备用。
主治:带状疱疹。
用法:以京墨汁(或2 %龙胆紫溶液)调匀药粉成糊状,用清洁鹅毛或鸡毛蘸药糊由外向内外涂患处,每日3 次。
若患处灼痛不已,或已伴发脓疱者,加白芷粉少许;若水疱破溃流脂者,加枯矾粉少许。
3 . 2 . 2 肥皂水配方:肥皂 20g 水 100ml 制法:温水中加入肥皂小块,溶匀即成。
主治:预防农药皮肤吸收中毒及水田皮炎等。
用法:喷撒农药前,先用肥皂水在皮肤上外涂 2 次即可。
3 . 2 . 3 荸荠泥配方:鲜荸荠 25g 冰片 6g 制法:鲜荸荠以热水洗净,共捣烂如泥,现用现配。
主治:跖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等。
用法:患处热水洗干净, 75 %酒精常规消毒,胶布保护周围正常皮肤,并使疣充分暴露,将药泥涂敷患处,用胶布覆盖,每天 1 次。
3 . 2 .4 狼毒乳汁配方:狼毒 1 棵制法:鲜活狼毒全株、植于花盆中,或野外杂生狼毒更好。
备用。
主治:寻常疣。
用法:患处于热水中浸泡半小时,待表面角质层软化,刮洗去瘊子表面粗皮,取狼毒白色乳汁涂于患部。
每日 2 ~3 次,禁忌人口。
3 . 2 . 5 七叶一枝花酊配方:七叶一枝花全棵20g 50 %酒精100ml 制法:浸泡1 ~2 天后,滤渣存酊。
备用。
主治:毛虫皮炎,蜂蜇,昆虫叮蜇皮炎。
用法:外用患处,每日 2 ~3 次。
3 . 2 . 6 酒齄鼻布搽剂配方:水银苦杏仁枫子仁木鳖仁当归樟脑各 9g 胡核肉火麻仁各 12g 制法:将当归、樟脑研细末,再和其他各药捣烂如泥,分成10份装在玻璃瓶内。
备用。
主治:酒齄鼻。
用法:取一份药泥用单层纱布包扎,每天在患处外搽5 ~ 6 次。
同时口服龙胆泻肝丸,每日 2 次,每次 6g ( 20 ~30 粒)。
外用本品时,对汞过敏者禁用或停用。
3 . 2 . 7 生发灵酊配方:鲜侧柏叶 90g 山奈 45g 75 %酒精 700nil 制法:浸泡 7~ 10 天,过滤后药酊入瓶密封。
皮肤科外用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三、常用的皮肤科外用药---尿素软膏
(一)适应症
皮肤角化症手足皲裂干皮症鱼鳞病等 (二)不良反应 偶有轻度局部刺激,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三)注意事项. 不得用于皮肤溃烂处,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 . 连续使用一般不超过7日,涂擦部位如有灼烧感 瘙痒红肿等应停止用药 (四)药物相互作用 与酸、碱、生物碱、碘化物、铁和铅盐有配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常用的皮肤科外用药—氢化可的松软 膏
(一)适应症
本品为不含氟的中效皮质激素。对非感染引 起的皮肤病有显著的抗炎作用,临床上用 于非感染性皮肤病的治疗,如各种湿疹、 牛皮癣、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及尿布 疹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五、常用的皮肤科外用药—氢化可的 松软膏
(一)适应症 1、缓解急性鼻炎、鼻窦炎等引起的鼻塞症 状,鼻出血的辅助治疗,慢性鼻炎、过敏 性鼻炎的辅助治疗。 2、处理鼻出血时的应用 3、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用于滴耳。 ▪ (二)禁忌症 ▪ 鼻腔干燥、萎缩性鼻炎禁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六、耳鼻喉用药—麻黄碱
(三)不良反应 ▪ 偶见一过性轻微烧灼感,干燥感,头痛,
就医。 ▪ 5. 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七、耳鼻喉科常见药物合理使用
▪(一)耳 部常见疾病 用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七、耳鼻喉科常见药物合理使用
▪ (二)鼻部常见疾病用药 ▪ 1、慢性鼻炎 ▪ 常选用盐酸麻黄碱滴鼻液等 ▪ 2、变态反应性疾病 ▪ 可选用苯海拉明麻黄碱滴鼻液,左卡巴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皮肤科常用药及使用方法

皮肤科常用药及使用方法
炉甘石洗剂
常用于过敏性皮肤瘙痒,如荨麻疹、痱子、湿疹、虫咬性皮炎等
使用前摇匀,涂抹在无伤口破溃的皮肤上
维A酸乳膏
常用于松解角质,如寻常型痤疮、鸡皮肤、角质层增厚等,也可用于淡化色素沉着,一般晚上使用、使用前先测皮肤耐受性,孕妇和敏感肌肤不要用
氧化锌软膏
常用于皮肤屏障受损、皮肤溃疡,如湿疹、慢性皮炎以及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等一日2次的外敷,需避开眼睛,涂搽患处,皮肤特别干燥时不适宜用
尿素维E乳膏
常用于保湿滋润皮肤,如手足皲裂、湿疹、脚气、鱼鳞病等需要保湿的皮肤病都适宜使用,一日使用2-3次,涂抹患处后揉搓促吸收,若涂抹可传染的皮损区事后要及时清洗手部。
常用于皮肤感染性疾病,如脓疱疮、疖肿、毛囊炎等
皮肤有明显破溃时不宜直接用,孕妇慎用,如果使用一段时间未得到改善需要及时就医。
二硫化硒洗剂
常用于头皮部位,帮助缓解如头皮屑多、头油、脂溢性皮炎、花斑癣等
一般一周使用2-3次,清洗时要用在头皮上,轻柔按摩3-5分钟帮助发挥作用
阿昔洛韦乳膏
常用于抗病毒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等
仅用于皮肤黏膜,不能用于眼部,需要多次使用,孕妇慎用
盐酸金霉素眼膏
常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眼部疾病,如角膜炎、眼睑炎,其它较小的皮肤发炎如口角炎也能用使用前要清洁双手,使用过程中管口不宜接触到手和眼睛。
皮肤病外用药大全

皮肤病外用药大全皮肤外用药大全[特色外治] 皮肤外用药大全〔软膏剂糊剂乳膏剂〕6第十节软膏剂2.10.1黑油软膏配方:龙骨30g 枯矾30g 五倍子60g 轻粉30g 冰片6g 蛤粉60g 寒水石60g 生石膏60g 薄荷脑30g 凡士林适量制法:上药分别研成细粉。
过120目筛,混匀待配。
取药粉100 ,凡士林900 ,调拌成10%软膏。
主治:慢性湿疹等。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3次。
2.10.2白色病软膏I、II号配方:I号:血竭20g 生蒲黄50g 樟丹10g 蛤粉10g 白芷5g 铜绿5g 凡士林900g II号:血竭40g 马齿苋20g 生蒲黄20g 樟丹10g 元胡5g 枯矾5g 凡士林900g 制法:I号与II号中药各研细末,过120目筛,混合粉加凡士林,采用熔化法配膏分装,备用。
主治:女阴白斑病。
用法:初期者用I号,晚期者用II号,外搽,每日2—3次。
外搽前可用白色外洗液:马齿苋30g,艾叶,川椒、硼砂各10g ,痒甚者加生蒲黄、当归各15g ,每日煎洗熏敷1次,每次30分钟。
2.10.3护肤软膏配方:珍珠粉40g 地龙粉200g 煅月石粉60g 凡士林700g 制法:先将地龙洗净,晒干,低温干燥后,研细粉过120目罗筛,密封在玻璃瓶内,经高压消毒,待配。
月石需除净杂质,置陶锅内,文火烧至白色泡状至疏松为度,冷却后研成细末,与地龙粉,珍珠粉和匀,兑入凡士林中,加温至80℃左右,调匀后取出冷却,装盒(1盒20—40克),备用。
主治:手足皲裂症。
用法:患手患足先用温水洗净裂口处,每日外搽2—3次。
患处暂不接触碱粉、洗衣粉、洗洁精、洗面奶等。
2.10.4酒渣软膏配方:硫磺10g 鱼石脂5g 水杨酸2g 氧化锌10g 淀粉10g 羊毛脂20g 硫酸锌2g 95%酒精10ml 凡士林加至100g 制法:各药先研极细末,混匀,加入酒精调糊后加羊毛脂及凡士林,充分拌匀,备用。
主治:酒渣鼻。
用法:外搽患处,每日2—3次。
皮肤科外用药使用原则

定期复诊有助于医生了解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01
定期复诊有助于了解药物疗效,调整用药剂量
03
定期复诊有助于及时发现药物副作用,及时处理
02
定期复诊有助于了解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
04
谢谢
皮肤科外用药使用原则
演讲人
目录
01
皮肤科外用药分类
02
皮肤科外用药使Biblioteka 原则03皮肤科外用药使用注意事项
1
皮肤科外用药分类
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具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
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等,具有抗炎、抗过敏、免疫抑制作用
抗组胺药:如扑尔敏、苯海拉明等,具有抗过敏、止痒作用
抗白三烯药: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用于治疗哮喘和过敏性鼻炎
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用于治疗严重的过敏性疾病
02
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用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
抗真菌药
01
抗真菌药是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03
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如脚气、体癣等
02
常见的抗真菌药有: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等
04
使用抗真菌药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药物
2
皮肤科外用药使用原则
正确选择药物
01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03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处方
02
考虑药物的副作用和禁忌症
04
避免使用含有激素和抗生素的药物
合理使用剂量
遵循医嘱,不要随意增加或减少剂量
避免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产生耐药性
定期评估药物疗效,调整剂量以保持疗效
0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发表时间:2009-08-31T14:54:01.8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8期供稿作者:石秋环1 石颖1 尹美彬1 薛桂芬2 [导读] 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损伤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物质及外部恶化因子接触。
皮肤科常用外用药的种类及使用方法
石秋环1 石颖1 尹美彬1 薛桂芬2
(1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中图分类号】R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8-0270-02
【关键词】皮肤科外用药用法
外用药是治疗皮肤病的主要手段,它不仅能使外用剂中的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损伤处,而且避免了病变部位与致病物质及外部恶化因子接触。
但由于外用药剂型多,浓度不同,作用各异,所以正确掌握外用药的使用方法,对于实施治疗方案及达到治疗目的关系密切。
现从护理角度对皮肤科外用药的使用方法综述如下。
1 外用药的种类
1.1 粉剂:粉末状的外用药。
1.2 软膏剂:是外用药的主体,有油性软膏、乳剂性软膏、水溶性软膏和混悬性基质(凝胶)等。
1.3 溶液:将药物溶解于溶剂中的外用药,包括非挥发性的水溶液和将药物粉末混合于水、乙醇中的洗剂。
1.4 硬膏:在布片上涂抹粘着剂,是含有主药和基质的外用药。
1.5 喷雾剂:喷雾状的外用药。
1.6 胶带状剂:通过粘着剂将主药涂抹在聚乙烯胶带上的外用药,在皮肤病治疗中用作含皮质激素的外用制剂。
1.7 其他:有糊剂(泥膏)、擦剂等。
2 外用药的使用方法
2.1 单纯涂擦法:是皮肤科最常用的外用方法,直接将适量软膏揉进皮质内,每日涂擦2~3次。
小面积皮损可用指尖将药物揉入,范围较大时则用手掌仔细涂抹,以使药物充分吸收。
如要保护局部可用纱布绷带包扎。
2.2 斑贴法:皮损表面湿润、糜烂、溃疡等难以直接涂抹软膏时使用。
外用氧化锌软膏等药物时预先在纱布或软麻布等布片上涂抹厚度约0.5 cm的软膏,根据病情、面积大小剪成相应的形状贴在病变部位,可每日1次或每日交换数次。
2.3 重层法:为发挥皮质激素作用而应用的外用方法。
单涂皮质激素软膏后,再在软麻布片上涂抹氧化锌软膏并将其覆盖的外用方法。
常用于苔藓化皮损。
2.4 封包法:为发挥皮质激素软膏作用的外用方法,大多外涂软膏后用薄膜封包,周围用胶带固定。
亦用作抗肿瘤外用药。
2.5 湿敷法:用4层~8层纱布制成湿敷垫,将其浸透药液后,用无菌镊子取出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稍后敷贴于患处,特殊部位可用绷带固定,以免滑落。
每隔15 min~20 min更换1次,每次0.5 h~1 h,每日湿敷次数视病情而定。
湿敷液的温度以病人感到不冷不热为宜,湿敷面积不应超过体表面积的1/3,以免着凉和某些药物吸收中毒。
3 不同剂型药物的使用
3.1 粉剂:1日数次轻轻撒于皮损表面,用量过大时可使汗管堵塞反而加重症状,禁用于有渗出、糜烂及多毛部位。
通常在外用糊剂后撒上粉剂,以增加糊剂的附着性和药物吸收,并可减少皮肤间摩擦而起到保护作用。
3.2 软膏剂:油性软膏具有粘着性,外抹后有不适感,毛发部难以使用,且容易污染衣服。
但无论何种症状均可大面积使用。
单纯涂擦法每日2次~3次,斑贴法或重层法每日外用1次~2次。
外涂软膏后最好用敷料包扎,这样可使软膏能较好地固定于病变部位上,防止软膏污染衣服和寝具。
乳剂型软膏配合性大,渗透作用强,难以用于湿润和糜烂面,但使用感觉优于油性软膏制剂。
水溶性软膏易涂擦,使用后外观好,且药物配合性好。
因吸湿性强多被用于糜烂、溃疡面。
3.3 溶液:每日外涂2次~3次,轻轻将其揉入皮损内。
对于炎症所致的明显红斑,因涂擦软膏后有痛感,故不宜使用,而溶液有凉爽感可外擦在皮疹上,主要用于干燥性皮肤损害。
3.4 喷雾剂:当面部或毛发处等部位在应用软膏后有粘着性、油光铮亮、外观不雅时或有轻微的泛发性皮疹时,可选用喷雾剂,但用量必须限定,且不可喷到皮损周围。
3.5 胶带状剂:不可用于湿润性皮损,这是一种简化的封包疗法,可用于肥厚性浸润性损害。
4 注意事项
4.1 使用外用药前应认真核对医嘱,了解病人的病情及所选外用药的剂型、剂量、浓度、用药部位。
4.2 皮损表面有分泌物和薄痂时,用清洁剂湿敷或浸泡后除去,较厚的结痂需用消毒植物油或用软膏封包24 h左右,待其浸软后用小镊子轻轻揭掉。
大疱可用注射器抽去疱液,尽量保留疱壁,若疱壁已破则应剪除。
脓疱皮损应常规消毒后剪除疱壁,用棉球吸尽疱液。
毛发处的皮损,须剪去毛发,清洁患处。
皮损及边缘残留的软膏或糊剂可用消毒植物油擦拭,硬膏用汽油擦除。
如患部已有化脓感染时,宜用1∶5 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洁;如系手足可用浸泡法,头部器官如口腔、眼睛、鼻孔周围可用3%硼酸溶液清洁,外耳道分泌物多时可用双氧水清洁[1]。
参考文献
[1] 杨国亮,王侠生.现代皮肤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167.
[2] 徐雪珍,侯玲玉,王智文.皮肤科换药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02,16(8):47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