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分类标准-香港社会福利署
香港的社会福利

香港的社会福利六十年代以前,香港的社会福利一直是由民间志愿机构办理的,六十年代以后,港英政府才真正开始策划全港的社会福利;进入七十年代以后,香港的社会福利事业逐渐建立并向多元化发展,这主要是因为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市民生活水平、生活方式的变化产生了对社会福利服务的强烈需求。
另外,青少年和老年人口的上升,使政府的福利政策着重向青少年服务、老人服务、家庭服务和社区建设方面转化。
政府积极地为志愿机构提供经济资助,不仅与志愿机构结成了亲密的“伙伴关系”,而且也直接办理一些社会福利事务。
在社会福利立法方面,香港地区颁发过有关儿童福利、妇女福利、贫困与疾病对策、对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监护等方面的法规。
1970年制定了儿童养护设施标准,1973年制定了保育所标准和家庭服务机构标准等等。
为了做好社会福利工作,香港在社会福利署之外还专门设立了社会福利咨询委员会,该机构的任务就是评价并监督有关福利政策的实施,向各个设施发放补助金,同时起草有关福利设施标准的草案。
香港的社会福利主要以提供各种津贴补助和服务为主,并以社区为中心开展各项福利活动。
其实施者包括公办、民办、公助民办三种形式,工作人员达1万多人。
社会福利事业出现了政府与志愿机构相结合、专职和义务社工人员相配合、公众共同参与的全社会共同办福利的局面。
香港地区社会福利的具体项目名目繁多,但主要可以概括为儿童福利与服务、青少年福利与服务、老人福利与服务、家庭服务、康复服务、感化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和公共房屋。
1985——1986年,政府在社会福利补贴志愿机构方面的支出为4.485亿港元,1991——1992年度为15.876亿港元,7年间就增长2.54倍。
(《中国统计年鉴》(1993)第867页。
)1、儿童福利与服务香港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体现在1980年8月香港政府推行的“幼稚园减免学费计划”。
任何香港居民,如果有3岁或三岁以上的子女在教育署注册的幼稚园就读均可以申请,但不包括接受公共援助的人士。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的社会福利政策与老龄化挑战

香港回归日香港特区的社会福利政策与老龄化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香港特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这使得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日以来,香港特区实施的社会福利政策,并探索这些政策在应对老龄化挑战方面的成效。
一、养老金制度在香港回归日之前,特区政府已经开始逐步实施养老金制度,旨在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回归后,香港特区不断完善养老金制度,提高了老年人的福利待遇。
政府通过增加养老金的发放金额和降低领取年龄,鼓励更多的老年人申领养老金,从而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
二、医疗保健政策香港特区的医疗保健政策十分完善,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医疗服务。
回归后,特区政府进一步提高了医疗保健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老年人可以享受到免费或者低价的医疗服务,这大大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此外,特区政府还大力推动社区医疗服务的发展,使老年人能够更便捷地接受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长期护理服务随着香港特区的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长期护理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特区政府积极推动长期护理服务的发展。
回归以来,特区政府建立了一系列的长期护理机构和服务,为需要长期照顾的老年人提供支持。
这些机构提供各种形式的护理服务,包括居家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机构护理等,为老年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
四、老年人就业政策老年人就业是香港特区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为了充分发挥老年人的劳动力潜能,特区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老年人就业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鼓励企业为老年人提供灵活的工作安排、提供特殊的培训机会等。
通过促进老年人就业,特区政府帮助他们保持社会参与感,提高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香港特区在回归日后积极应对老龄化挑战,通过制定和完善各类社会福利政策,为老年人提供了全面的保障和支持。
然而,面对不断增加的老年人口和医疗护理需求,香港特区仍需不断完善和调整社会福利政策,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同时,特区政府还应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
老年社会福利的香港模式解析

老年社会福利的香港模式解析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地区,非常重视老年福利政策。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增加,政府一直致力于提供全面的老年社会福利保障,以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本文将对香港的老年社会福利模式进行解析。
首先,香港的老年社会福利体系建立在全面的基础之上。
政府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为老年人提供各类社会福利服务,包括养老金、医疗保健、住房保障、日间托老、长期护理等。
老年人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享受这些福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香港的养老金制度是老年福利的核心。
香港实行公民基本养老金计划,居民在满足相关条件后就有资格申领养老金。
政府根据申领者的年龄和收入状况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老年人的最低生活水平。
此外,政府还设立了一系列养老金改革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养老保障。
医疗保健是老年福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香港的医疗系统被广泛认为是世界级的,老年人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保健服务。
政府为老年人提供了各种免费或优惠的医疗项目,包括定期体检、门诊看病、住院治疗等。
此外,政府还鼓励老年人购买医疗保险,以弥补公共医疗系统的不足。
香港还注重老年人的住房保障。
政府通过建设各类老年人住宅、提供公共住房和住房补贴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可以选择居住在专门为他们设计的社区,享受到安全、方便的居住条件。
此外,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住房改革措施,以满足老年人不同的住房需求。
另外,香港还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日间托老和护理服务。
政府设立了一系列的康乐活动中心和长者护理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社交、康复、娱乐等服务。
同时,政府还推出了护理补贴项目,资助老年人在居家或护理院所中获得所需的护理服务。
此外,香港政府还注重老年人的教育和职业培训。
政府提供各类学习和培训机会,帮助老年人提升技能和才能。
政府还设立了长者教育基金,资助老年人参加各类学习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
总体来说,香港的老年社会福利模式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务,确保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祉。
香港养老制度

香港养老制度:民间机构承担九成服务香港人口老龄化亦持续加剧,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数据,截至2010年,香港总人口达706.8万人,其中65岁或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12.2%。
“香港有基本的长者福利政策,比如老人的小区照顾、院舍照顾、家居照顾、长者屋、看病每年有500元医疗券,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可以领取老人金(公共福利金),以及强积金、公积金、综援等等,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这些并非完全由政府承担,也包括你的供职企业、雇主。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魏雁滨表示,香港地区的养老福利政策相对健全,只是保障水平较低,其多元文化造就了政府、第三方机构、企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包含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等方面内容,“以促进社会福利机制合作为主,整合社会福利资源,有效提高社会福利水平。
”与欧洲部分国家不同,因为香港不是全民福利的社会,很多老人在年轻时没有很高的收入,相应的,其年老时获得的是非常低的退休金或养老金,因此养老生活异常艰难。
目前香港政府也在考虑如何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问题,这无疑也会加重港府的财政压力。
四大支柱四大支柱是退休前的个人储蓄、强积金、综援及照顾服务所有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都是,如何解决体制运转的资金需求?据魏雁滨解释,香港目前退休养老保障中与金钱相关的四大支柱是退休前的个人储蓄、强积金、综援及照顾服务。
为适应香港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香港政府于2000年正式实施《强制性公积金条例》。
强积金计划的法定供款是由雇主和雇员根据雇员收入分别供款5%,供款设有上下限,雇员收入少于6500元港币可不供款,但雇主仍需按雇员收入的5%供款;如果雇员每月收入超过2万元港币,则雇主和雇员各需缴纳雇员收入的最高上限2万元的5%;超出部分,雇主和雇员可自愿性缴费。
所有由强制性供款所累积的权益必须保留至计划成员达到退休年龄为止。
雇员个人账户中积累的养老金必须达到65岁法定退休年龄时,才可以一次性全数提取。
香港的养老制度

香港的养老制度政府通过各项计划为长者提供多种社会服务及福利,包括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安老院舍照顾服务,以及长者经济援助。
非政府机构亦设有各种支援服务,确保长者能各取所需,安享晚年。
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社区照顾及支援服务分为长者地区中心、长者邻舍中心和长者活动中心。
1、长者地区中心。
它是一种地区层面的长者社区支援服务,目的是帮助长者在社区过着健康、受尊重及有尊严的生活。
此外,长者地区中心亦联系地区上各服务单位,更有效地运用社区资源,共同建立一个关怀长者的社区。
2、长者邻舍中心。
它是在邻舍层面,为长者提供一系列适切而便捷的社区支援服务,以协助长者在社区过着健康、受尊重及有尊严的生活,并鼓励长者积极参与,贡献社会。
此外,长者邻舍中心亦配合长者地区中心的工作,共同推动社会大众建立一个充满关怀的社区。
长者地区中心及长者邻舍中心分别在地区及邻舍层面为长者提供多种服务,包括教育、发展、护老者支援服务、外展网络、辅导、膳食、转介及偶到服务。
3、长者活动中心长者活动中心为长者提供社交及康乐活动,以助长者善用余暇,透过学习发展潜能,以及扩阔社交网络。
安老院舍照顾服务安老院舍照顾服务旨在为一些未能在家中获得适当照顾的长者,提供住宿及起居照顾,协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促进社交生活。
香港现设有不同类型的安老院舍,照顾长者各类护理需要。
社会保障及津贴政府设有不同的社会保障计划。
其中公共福利金计划是为年龄在65岁或以上或严重残疾的香港居民,每月提供现金津贴。
有经济困难的长者也可申请综合社会保障援助(综援)计划,以应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凡符合申请资格的综援受助长者,若选择到广东或福建省养老,则可申请综援长者广东及福建省养老计划,继续领取现金援助。
补贴标准标准金额 (每人每月以港元计)类别单身人士家庭成员60岁或以上的长者健全/残疾程度达50% 2,935 2,765残疾程度达100% 3,550 3,140需要经常护理5,000 4,58560岁以下而健康欠佳/残疾的成人健康欠佳/残疾程度达50% 2,935 2,765残疾程度达100% 3,550 3,140需要经常护理5,000 4,585注:以上是香港移民局由2013年2月1日起生效的金额。
香港养老院标准

香港养老院标准
香港养老院标准主要由香港政府制定和监管,以下是相关章节的介绍:
一、建筑标准
香港养老院的建筑标准主要包括建筑面积、房间大小、通风、照明、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单人房间的最小面积应为5.5平方米,双人房间的最小面积应为8.5平方米,房间内应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通风设备,卫生间应符合卫生标准等。
二、服务标准
香港养老院的服务标准主要包括饮食、医疗、康复、娱乐、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养老院应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有专业的医护人员提供医疗服务,提供适当的康复训练,开展各种娱乐活动,保障老人的安全等。
三、人员标准
香港养老院的人员标准主要包括员工数量、资质、培训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养老院应有足够的员工数量,员工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培训,如医护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医疗资质和培训,服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服务技能和培训等。
四、设施标准
香港养老院的设施标准主要包括设备、器具、家具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养老院应提供适当的设备和器具,如轮椅、助行器具等,提供舒适的家具和床铺等。
五、管理标准
香港养老院的管理标准主要包括管理制度、评估、监管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养老院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管,确保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是香港养老院标准的主要章节介绍,这些标准的制定和监管有助于提高香港养老院的服务质量和老人的生活质量。
香港养老机构概况3

香港养老机构概况香港的养老机构主要分为非政府机构和私营机构。
非政府机构现提供138间津贴养老院,共25443个宿位及3832个非资助床位。
而私营机构提供42889非资助床位,共有572间私营养老院。
资助床位由社会福利君提供津贴,年龄达65岁或以上老年人,经过政府安排评估员评估其护理需要,并符合有关要求(如有社交或住屋需要、体格及精神状况适合过群体生活等),便可等待入住养老院。
养老院分为四类,包括长者宿舍、安老院、护理安老院及护养院。
长者宿舍为能够照顾自己的老人提供群体住宿及活动。
安老院为老人提供住宿、膳食和有限度的起居照顾。
护理安老院为健康欠佳或伤残中度精神残障,日常起居活动需要照顾之老人提供住宿及有限度的护理服务。
护养院则为身体机能缺损程度较高之老人提供住宿护理服务。
现共有二万多人正排队入住资助养老院,平均轮候时间为三年。
中国敬老院网从香港有关部门获悉香港特区政府除积极推动养老服务外,也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让有需要的老人留在熟悉的环境生活,也藉此建立赶区关怀的文化。
养老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可说是相辅相成。
香港义工团义务工作发展局致力推动义务工作,积极承担枢纽角色,[义工转介服务]是本局一项重点服务,透过服务配对,为义工安排合适的服务机会,亦为服务机构提供义工人力资源。
香港义工团积极支持本局各项大型活为了更有系统组织义工参与服务,本局成立「香港义工团」,并设个人会员及团体会员,欢迎有意参与义务工作的人士和团体加入。
我们为会员提供服务资讯、义工培训、交流活动、福利保障和嘉许等。
我们期望香港义工团的会员在服务过程中不断成长及提升服务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及持续的服务,使「香港义工团」成为优秀义工服务团队的标志。
动,图为本局于2003年举行之步行筹款活动。
「香港义工团」分个人会员及团体会员两类,任何支持本局的使命和信念,并有兴趣参与义务工作服务社会的人士及团体均可加入。
个人/团体只须填交「香港义工团–会员申请表格」及缴交会员费(请参照[ 索取表格/交表方式 ]及[缴款方式] ),经本局审核后便可成为香港义工团会员,会员将获发会员证及香港义工团会员手册。
香港养老福利机构

概括而言,长者社区支援服务可以划 服务,例如教育及发展性活动、义工
分为三个范畴:即长者中心服务,长 服务、护老者服务、辅导服务、外展
者社区照顾服务及其他支援服务。
及社区网络、社交及康乐活动、饭堂
1、长者中心服务
膳食服务、偶到服务等,以满足不论
长者中心服务旨在为长者及其护 健康或身体有轻度残缺的长者在身心
一、社会福利架构
务队、健康教育、教育及发展性活动、
(一)长者社区志愿服务
发布社区信息、转介服务、义工发展、
长者社区支援服务旨在协助长者 护老者支持服务、社交及康乐活动、
尽量留在社区中安享晚年,以及为护 饭堂膳食及洗衣服务和偶到服务。
老者提供支援。为了配合各项社区支
长者邻舍中心则在邻舍层面为长
援服务,服务形式将以综合模式为主。 者提供一系列适切而便捷的社区支持
每月金额 (港元) 225 (
3.香港人口 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21 日公布 2011 年人口普查结果,截至 2011
年 6 月底,香港人口为 7071600 人,其中 6859400 人为常住居民。人 口年龄中位数由 2001 年的 36.7 岁升至 2011 年的顾服务旨在为一些年
2)改善家居及社区照顾服务/综合 龄达 65 岁或以上,由于个人、社会、
家居照顾服务,是以长者家居为本的 健康及/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在家中居
社区照顾服务,让体弱长者在熟悉的 住的长者,提供住宿照顾服务及设施。
家居及社区环境接受到户式的护理及 尽量促进及保持长者的健康,并在各
工比例和人均面积标准,以进一步提 收费 2000 港元。
高私营安老院的服务水平,同时提供
长者住宿暂托服务专为在社区中
更多资助宿位以缩短长者轮候入住资 生活,但在个人照顾方面需要家人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数字
转介接受统一评估的个案
截至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转介接受统一评估的个案共有 294 401 宗;转介来源的分布如下:
完成统一评估的个案
截至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完成统一评估的个案共266 046
宗,其分布如下:
上诉/上诉前调解个案
截至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共收到1466宗上诉前调解个案,当中2宗个案因对评估结果不满而提出上诉。
详情如下:
上诉前调解个案
上诉个案
认可评估员数目
截至二零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共有 2 786名已接受训练及获认可的评估员。
其中2174人为现职评估员,其分布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