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无端崖之辞概要
《无端崖之辞》解析

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
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
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弹。
•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
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
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
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
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 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 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 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 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基础落实
朗读,正音正字
郢 (yǐng ) 垩 (è) 斫 (zhuó) 儵(shū )
缁 (zī ) 犗 (jiè) 会(kuài )稽 期(jī )年
錎(xiàn ) 鬐(qí)
侔 (móu )
腊 (xī ) 辁 (quán )
鲵(ní)鲋(fù )
重点字词梳理
• ①顾谓从者曰
顾:回头看
• ②吾无以为质矣 ③漫其鼻端
庄周梦蝶
• 解释: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 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庄生晓梦迷蝴蝶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名言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
2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偷钩子的小贼,要被处死。而偷取整个国家 的大盗反倒成为诸侯。
无端崖之辞 庄子 (1)概要

【译文】庄子和惠子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白儵鱼 游得多么悠闲自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你不是鱼, 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 鱼儿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也不是 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还 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你怎么知道鱼的快 乐’的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 在濠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
相关链接
钟期死,伯牙不复弹;郢人死,匠石不复 斫;惠施死,庄子无与言。呜呼,人生在世, 虽挟绝技,又恶可以独施乎哉! (清•宣颖《南华经解》)
伯 牙 和 钟 子 期
知音何处寻?
请说出结成‚知己好友‛的相关人物。
1、管鲍之交 2、李白与杜甫 3、马克思与恩格斯 4、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 ……
抢答题
1、庄子属于先秦哪个学派? 2、《庄子》一书的别名叫什么? 3、庄子最重要的篇章是什么? 4、庄子本人的文章即《庄子》‚内篇‛,突出 的特点是什么? 5、猜猜这是谁的话: 孔子负责八小时以内,庄子负责八小时以外。 6、请说出《庄子·逍遥游》中下面句子的上句: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重点讲解1、3、4选文
第 1则
以“郢人斫垩”的寓言故事,形象表达了庄子对 挚友的深切怀念。
匠石 ——— 郢人 立不失容
知音难寻 无人再赏 孤独寂寞
(俞伯牙与钟子期)
庄子————惠子 无以为质,无与言之
“言”外之意:
通过“郢人斫垩”这个故事,庄子告诉我 们,并非什么人都可以充当对象,形象地说明 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斫者与被斫者都同样 了不起,失去任何一方都不能成功。故庄子与 惠子同匠石和郢人,双方的对立与配合是自然 和谐、天衣无缝的。他们的对立与配合,不仅 凝聚着思想互异的默契,凝聚着友谊,而且也 凝聚着个体生命得以最自由最充分发挥的自然 真实。所以,人世间有这样一种人,在一起的 时候常常面红耳赤地争论,可是交情却极为笃 厚,就像庄子与他的好友“惠子”。选段妙
无端崖之辞

第五则
益:更加。 更加。 屦:泛指鞋子。 泛指鞋子。 悟:使动用法。 顾:回头看 活:使动用法 激:引
虚词
焉:兼词 乃:竟然
第七则
相:动词,做相。 动词,做相。 国:都城。 都城。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 往先焉, 愿以境内累矣! 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 子持竿不顾, 吾闻楚有神龟, 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 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读音si四声 四声, 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读音 四声, 盛饭食或衣物的方形竹器) 盛饭食或衣物的方形竹器)而藏之庙 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 “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 吾将曳尾于涂中。 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先:先行致意 累:使动用法 巾笥: 巾笥:名词活用为动词
庄子选择了濮水清波, 庄子选择了濮水清波,姜太公选择了 只钓王和侯” 你更赞成哪一种做法? “只钓王和侯”,你更赞成哪一种做法?
无 端 崖 之
庄 子
辞
一、无端崖之辞
语出《庄子·天下 天下》 解题:语出《庄子 天下》:“ 以谬 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 他们讲严正的话,所在以在表达他对社会、 他们讲严正的话,所在以在表达他对社会、 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 人生的思考时,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 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 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可寻的文辞”,这 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五单元 一、无端崖之辞

《无端崖之辞》讲了七个小故事,思想高远,手法奇特。庄子善于 讲故事,他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蕴藏在这些故事里面。庄子善用各种修 辞手法,语言的运用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尤其善于夸张描写。写意则意 象浑厚,绘景则瑰奇非凡,状物则活灵活现,画人则形神毕现。我们学 习时要重点体味故事的内涵,学习文中的表现手法。
1.词语理解
语言积累
(1)通假字
①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通“_瞬___”,“__恂__目__”__,__眨__眼__、__眼__睛__转__动___
②牵巨钩, 没而下 通“_陷___”,__沉__陷___ ③骛扬而奋鬐 通“_鳍__”,_鱼__鳍__ ④苍梧已北 同“_以___”,_自____
⑤趣灌渎 通“_趋___”,_趋__向__、__奔__向__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_我__昨__天__来__的__时__候__,__道__中__有__呼__救__的___声__音__。__我__回__头__看__看__路__上__车__ _轮__辗__过__的__小__坑__洼__处__,__有__条__鲫__鱼__在__那__里__挣__扎__。__ (6)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 译文:我__将__要__到__南__方__去__游__说__吴__国__越__国__国__王__,__引__蜀__江__的__水__来__迎__接__你__,__ _行__吧__?__ (7)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译文:我__失__去___了__我__平__日__相__处__的__水__,__我__没__有___安__身__的__地__方__。__眼__下__我__能__ _得__到__斗__升__之__水__就__可__以__活__命__了__。_
《无端崖之辞》

《无端崖之辞》原文+译文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垩墁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
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
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
虽然,臣之质死久矣。
’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
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
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
匠石说:“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
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
”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
当是时,犹象人也。
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列御寇而进之。
御寇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于中也殆矣夫!”列御寇为伯昏无人表演射箭的本领,他拉满弓弦,又放置一杯水在手肘上,发出第一支箭,箭还未至靶的紧接着又搭上了一支箭,刚射出第二支箭而另一支又搭上了弓弦。
在这个时候,列御寇的神情真像是一动也不动的木偶人似的。
伯昏无人看后说:“这只是有心射箭的箭法,还不是无心射箭的射法。
我想跟你登上高山,脚踏危石,面对百丈的深渊,那时你还能射箭吗?”于是伯昏无人便登上高山,脚踏危石,身临百丈深渊,然后再背转身来慢慢往悬崖退步,直到部分脚掌悬空这才拱手恭请列御寇跟上来射箭。
列御寇伏在地上,吓得汗水直流到脚后跟。
无端崖之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豪杰们在历史的年轮下,随时间离去
了。留给我们后人的是他们当年的豪情壮语。
1、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项 羽道:彼可取而代之。 2、大泽乡,雨夜,陈胜吴广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霍去病:“胡奴未灭,何以为家?”破敌十万,封狼居胥,二 十岁的冠军侯,皇帝的外甥,将两瓶御酒洒在河中与将士共享的浪漫将 军在皇帝舅舅给他安家时不屑的迸出了这几个字 4、彭德怀:“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东方海岸架起几门火炮就可以奴役一个 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国家地位的承认往往是在一场大战之后 被确定下来的,志愿军的鲜血染成了彭总在朝鲜战争后的总结。 5、梦里,如果还有梦。将披一袭宽袍,与庄周化蝶,感悟那份迷离;与 陶潜同饮,体会那份淡泊;与太白齐唱,倾诉那份豪放;与商隐对坐, 寻找那份灵犀;与柳永共泣,发掘那份细腻;与清照偕游,掂量那份愁 思……
庄子的品质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 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 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漆园小吏,生活 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在道 德上其实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 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 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 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 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 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1、3、4选文
(一)朗读,正音正字
郢 (yǐng ) 缁 (zī ) 錎(xiàn ) 腊 (xī ) 垩 (è ) 犗 (jiè ) 骛(wù ) 辁 (quán ) 斫 (zhuó ) 会(kuài )稽 鬐(qí) 儵(shū ) 期(jī )年 侔 (móu ) 鲵(ní )鲋(fù )
5.1无端崖之辞

写作特色
作者在这几篇文章或用寓言,或用比喻,或用夸张,多用对话,让读者在所讲的故事中领略其思想,可谓“润物细无声”。讲故事是庄子的特长,故事中所蕴涵的丰富哲理有时是通过强烈的讽刺效果所达到的。如本文第六、七两篇。
主旨探究
]
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文章通过对浑沌之死的讲述,说明了统治者如果违背人民的性命之理而行事,即便是出于善意,也一定会产生悲惨的结局。告诫统治者应从实际出发,体察民意。
第五单元 《庄子》
选读
一、无端崖之辞
学法指导
应以辩证全面的观点,认识文中所表达的庄子及道家思想。要能理解庄子所推崇的“道”,实际上是指自然界的一种规律性、人的天性以及为人处事的一些合乎人情的原则。除了认识庄子的思想价值外,还要认识到它的文学与审美价值。
字词梳理
词义
课文剖析
1.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墓地,]顾谓从者曰:[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郢人垩漫其鼻端,[郢地有个人将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运斤成风,[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听而斫之,[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尽垩而鼻不伤。[鼻尖上的白垩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郢人立不失容。[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召见匠石说:]‘尝试为寡人为之!’[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虽然如此,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死去很久了!]自夫子之死也,[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吾无以为质矣,[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吾无与言之矣!”[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
无端崖之辞概要

邯郸学步
语出《庄子·秋水》。比喻模仿别人不到家,连 自己原来的东西也忘了。
东施效颦
比喻盲目模仿, 效果极坏。西施是中 国历史上的“四大美 女”之一,是春秋时 期越国人,有心痛的 毛病。犯病时手扶住 胸口,皱着眉头,比 平时更美丽。 同村 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 样子扶住胸口,皱着 眉头,因其本来就长 得丑,再加上刻意地 模仿西施的动作,装 腔作势的怪样子,让 人更加厌恶。
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
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
烈的觉醒与反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
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
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
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 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 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 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 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无 端
崖
《 庄 子
》之
辞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螳螂正要捉 蝉,不知黄雀 在它后面正要 吃它。比喻目 光短浅,仅仅 看见眼前的利 益,而不知后 患能随之而来。
呆若木鸡 : 【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
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
周,字子休(一说子沐)。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 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 学”。
关于《庄子》又称《南华经》
• 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 •“内篇” 7篇,肯定是庄子所写的; •“外篇”15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 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 真实的思想; •“杂篇”11篇,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 者后来的学者所写。
无端崖之辞
一、无端崖之辞
语出《庄子·杂篇·天下》:“以谬悠之说,荒 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庄子认为天下之人沉滞混乱,不能跟他们讲严正 的话,所在以在表达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时, 他使用“虚远的说法、夸大不实的语言以及无端 可寻的文辞”,这使得他的文章奇特之极。
1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 顾谓从者曰:“郢人垩漫其鼻端, 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
生活中志趣相投的人很难遇到,要好好 珍惜,没有“他”,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得 到很好的发挥
牡丹虽好,要靠绿叶扶持。我们分析任 何一件事情,除了研究其本身外,还要看 到与之有联系的其他方面;评价一个人获 得的成就,不能忽略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的 努力。
相关链接
钟期死,伯牙不复弹;郢人死,匠石不复 斫;惠施死,庄子无与言。呜呼,人生在世, 虽挟绝技,又恶可以独施乎哉!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 到什么启发?
越是谋取私利大,越是不择手段、卑 鄙下流。 庄子对这种讥贫炫荣的卑鄙小人极为 厌恶,以舐痔得车与曹商的肮脏勾当 相类比,反映了庄子对当权者及名利 之徒的蔑视。
6、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 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 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 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 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 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 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 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匠石 —— 郢人 立不失容
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
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
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
庄子——惠子 无以为质,无与言之
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
知音难寻
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
无人再赏
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
孤独寂寞
表达了庄子对挚友的深切怀念。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么 启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 么启发?
射箭绝不能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必须内守大道,外忘一切,才能达 到出神入化的妙境。
有高明的技术,也需要良好的心 理素质,若瞻前顾后,患得患失, 就会一事无成。
5、宋人有曹商者,为宋王使秦。其 往也,得车数乘;王说之,益车百乘。反 于宋,见庄子曰:“夫处穷闾厄巷,困窘 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 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 子曰:“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 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 多。子岂治其痔邪,何得车之多也?子行 矣!”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 么启发?
辛辣地讽刺了人情的虚伪。一切都要 从实际出发。不从实际出发,就等于 “西江引水”,因为那是时间、地点和 条件所绝对办不到的事。空头支票害死 人。
7、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 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 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 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 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 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 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 我邪?”
好心办坏事,何其多!
1、大跃进 2、文化大革命 3、填湖造地 4、盲目地建设“开发区”
……
•4、任公子为大钩巨缁,五十犗以为饵, 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钓,期年不 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錎没而下, 骛扬而奋鬐,白波若山,海水震荡,声侔 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 之,自制河以东,苍梧已北,莫不厌若鱼 者。已而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 也。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 大鱼难矣,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 远矣,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其不可与 经世亦远矣。
浑沌
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 忽谋报浑沌之德,曰:
报浑沌之德,日凿一窍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 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浑沌无为则生, 有为则死。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从中可得到什 么启发?
事物皆有其特殊性,强求一律,反而 坏事。一个人的本真是最重要的,不要 试图去改变本真。
天下无治者安,有治则乱。违背了事 物的发展规律,即使是好心做事,也会 造成惨重的后果,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 觉。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人生在世,应当有大志向、大抱负,才能 达到目的,才能真正参与社会生活、参与 国家管理。
任
大钩巨缁
公
五十犗
子
会稽、东海
钓
鱼 大志向、大抱负
大鱼 经于世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1、南郭先生(滥竽充数) 2、赵括(纸上谈兵) 3、蒋干(群英会蒋干中计) 4、马谡(失街亭) 5、叶公(好龙)
(清•宣颖《南华经解》)
伯 牙 和 钟 子 期
请说出结成“知己好友”的相关人物。
1、管仲和鲍叔牙(管鲍之交) 2、廉颇和蔺相如(刎颈之交) 3、刘备关羽张飞(生死之交) 4、马克思与恩格斯 5、白居易和琵琶女
3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
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 儵、忽
待之甚善
……
2、列御寇为伯昏无人射,引之盈贯,措杯水 其肘上,发之,适矢复沓,方矢复寓。当是时, 犹象人也。伯昏无人曰:“是射之射,非不射之 射也。
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若能射 乎?”于是无人遂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 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揖列御寇而进之。御寇 伏地,汗流至踵。 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 挥斥八极,神气不变。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尔 于中也殆矣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