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初写简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写简单的议论文——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目标:1.掌握议论文的相关基础知识2.把握议论文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3、学写简单的议论文教学重点:1、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证明2、议论文结构教学难点:论证过程教学课型:写作指导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俗话说得好: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历史上,毛遂自荐,救赵于危;晏子使楚,不辱使命;墨翟陈辞,止楚攻宋。
诸葛亮的”隆中对策”,是使天下三足鼎立的策略基础,”舌战群儒”更是力挽狂澜于既倒的宏论雄辩。
当代社会,口才的重要性同样突出。
周恩来的口才举世仰慕,被世界公认为”钢嘴”。
他机敏的应变,渊博的知识,侃侃而谈的修养,不紧不慢的风格,斐然旷世,被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誉为”冠绝国际”……亲爱的同学们难道你不想拥有这样的口才吗?难道你不想拥有这种睿智吗?难道你不想口留青史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那么,这节课就跟随着老师一起学写议论文吧。
第二环节:授课1、什么是议论文呢?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我们的议论文就是提出论点,摆上论据,运用论证,写成一篇严密、有力的文章。
3、如何写呢?我们来一次穿越,到达历史上的清华大学,请吴晗教授出示他的《谈骨气》出示第一个锦囊生读第一段,这就是: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生读第五段,这就是:文天祥拒降元,即是举例论证,摆出事实论据。
细心的同学发现第几第七段、第九段同样如此,分别是“穷人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敌人枪口,英勇就义”。
4、这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基本办法:(出示结构:提出问题——提出中心论点分析问题——论证解决问题——总结)5、同学们发现第几段是总结,是解决问题啊?请同学们齐读一下。
你发现,此段是总结全文,再次重申中心论点,发出号召。
细心的同学还发现第2、3、4、6、8段是咋回事呢?老师来告诉你:第2、3、4是对骨气的诠释,是对中心论点的解释。
同样第4段是过渡,承上启下。
而第6、8段是对事实论据的分析补充,是非常必要的,也可算是道理论据。
议论文作文教案反思初中

议论文作文教案反思初中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一直在尝试寻找最适合学生们的写作教学方法。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存在畏惧心理,他们往往认为议论文写作难以下笔,缺乏逻辑性和说服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设计了一堂以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能力为主题的写作课。
现在,我将对我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在未来的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首先,我要对我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
在本次写作课中,我的目标是让学生们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学会使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提高他们的论辩能力。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概念模糊,对于如何使用恰当的论据和论证方法也感到困惑。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明确地解释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并通过例证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其次,我要对我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
在本次写作课中,我以讲解和练习为主要教学方式。
我首先向学生们讲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要点,然后给出了一个话题,要求学生们现场写作。
然而,我发现这种方式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论证的逻辑性和论据的恰当性,而是单纯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让他们在思考中学会如何运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再次,我要对我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
在本次写作课中,我采用了讲解法和练习法。
然而,我发现学生们在写作过程中,对于讲解的内容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法,让学生们在讨论和实践中掌握议论文写作的技巧。
最后,我要对我的教学评价进行反思。
在本次写作课中,我采用了自评和他评的方式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
然而,我发现学生们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只关注作文的语言表达,而忽略了论证的逻辑性和论据的恰当性。
因此,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对评价标准进行调整,更加注重对学生论证能力和论据运用能力的评价。
总之,虽然本次写作课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我相信只要我能够在未来的教学中进行改进,一定能够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初中语文_作文评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作文指导课——《再现生活,彰显细节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细节描写的内涵,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通过鉴赏、训练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引发学生情感冲动,激起参与兴趣,产生表达冲动,诱发成就动机,从而自觉投入写作训练。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2.激发情感,把对生活、社会、人生的真实、独特的感受化作细写的文字。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配图欣赏赵照的《当你老了》)看了这首歌,你有何感受?你觉得哪些地方打动了你?(明确课题,导入细节描写)二、明确学习目标:1、初步理解“细节描写”的内涵及作用。
2、初步掌握描写细节的方法和技巧。
三、感知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我在生活中到处寻找细节,如果把我的作品比做编织好的生活网,那么细节就是网中的结点。
”----(托尔斯泰)品味以下的经典文段,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片断】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背影》朱自清(点析)动作、外貌描写,用慢镜头分解,细化动作。
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层次分明地先描摹父亲的外貌:身体肥胖、穿着臃肿、步履蹒跚,这简朴的形体素描,不仅给背影提供了实感,而且写出了父亲老态、憨厚。
作者深情地写出了父亲的一系列动作,"探身下去","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两手攀着","两脚向上缩","身子向左倾"……父亲艰难的举动,肥胖的背影打动了儿子的心,这里背影的描写,字里行间充溢着父亲对儿子的慈爱。
初中语文_议论文写作指导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议论文写作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确议论文的概念及三要素;2、掌握多角度确立论点的方法;3、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论据;4、学会运用四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为学习多角度确立论点;教学难点为学会使用论据和论证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记得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句话“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
”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偏重于主观情思的直接流露,有作者的情感与观点融入文章之中。
二、初步回顾议论文的知识:(过渡)那么,什么是议论文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它的定义。
1、指名学生来读。
(课件出示: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直接表达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2、那么议论文的三要素又是什么呢?齐读。
论点:作者所持的观点和看法。
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三、确立论点(过渡)了解了议论文的三要素之后,我们首先来看如何确立正确的论点呢?(一)记得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
”“帅胜则文胜,帅败则文败。
”可见,论点在文章的作用是很重要的。
但是,对于一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观点,正像苏轼诗中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多角度确立论点。
(二)如何从众多论点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论点?(课件出示)正确、深刻、新颖(三)出示练习:阅读材料,试着从多角度确立论点。
1、材料一:“滥竽充数“成语故事。
思考:你从中能确立怎样的观点呢?(1)小组交流:(2)师生交流:2、材料二:“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
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
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
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
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
初中语文_议论文阅读指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议论文阅读指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知识,明确中考议论文的考察要点2.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3.提高议论文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议论文阅读答题的策略和方法教学方法:归纳法、专项训练法课时安排:1课时一、议论文知识点回顾(一)、议论文及其三要素1、什么是议论文: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来阐明作者观点的一种文体。
2、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什么是论点:作者对文中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或主张。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表明主要见解,能统率全篇观点的是中心论点;只能统率局部的观点的是分论点。
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统率和被统率的关系。
论点特点:要求正确、严密。
(2)什么是论据:作者在文中所使用的证明论点的材料、依据。
论据种类: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什么是事实论据:有事例、史实、统计数字等;什么是道理论据:有名人名言、革命理论、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论据特点:要求准确、典型、真实。
论据作用:无论是哪一种论据,都只有一个作用:证明中心论点、分论点。
(3)什么是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纽带。
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论证特点:要求严密。
(4)三要素小结论点——需要证明什么论据——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怎样证明(二)、议论文的结构1、一般结构:是根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次序来安排的。
体现在结构形式上就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2、各部分作用:引论(开头)担负着提出问题的任务;本论(正文)是主体部分。
结论(结尾)是分析论证的结果,担负着总结全文或强调中心论点,明确认识或提出希望的任务。
(三)、议论文的分类1、从论证的方式分,可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2、什么是立论和驳论:立论: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驳论:指反驳别人的主张,证明别人的主张是虚假的、错误的,从而确立起自己正确的主张。
初中语文_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议论文阅读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议论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议论文的一般常识;2、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3、学以致用,提高议论文阅读与欣赏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中考议论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能够学以致用,提高议论文阅读与欣赏水平。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才无以立足,不苦不能成才”,2017年紧张的中考锣鼓声离我们越来越近,辛苦备考的你们也即将迎来中考备考复习的新阶段,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议论文阅读专题复习,一起去开启中考语文复习的新征程。
(二)、课程标准:关于议论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是这样要求的: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议论文知识清单:“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首先,我们一起先来理清议论文的基本常识,请看“议论文知识清单”,一起来完成。
(四)、链接中考: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常识,那议论文,作为一种常考的文体,它都考察哪些题型呢?请看老师们收集到的近几年省内外中考试题中对议论文考察的题目:12.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说明。
(4分)(2013年济宁市中考试题)14.文章第4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2014年济宁市中考试题)15.通观全文,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分)(2015年济宁市中考试题)23.简要分析说明第②段的论证过程。
(3分)24.说说第④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25.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第⑦段中“学会赏识,对己,是一种超越;对人,是一种幸福。
”这句话的?(3分)(2016年青海省西宁市中考试题)(五)、考点归纳:通过对题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种议论文常考题型:1、概括中心论点2、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3、梳理论证思路4、感悟启迪5、辨析论据及表达作用;补充论据6、文章开头结尾及关键段落的作用7、赏析议论文的语言(六)、实战演练:通过中考试题《谈热忱》,一起来探究议论文阅读中我们存在的问题,并且一起就探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寻找的解决方案:(1)、请同学们拿出课下完成的《谈热忱》的学案题目,并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
初中语文_拟写分论点作文指导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拟写分论点》教学设计春云初展即倾人———提炼分论点,打造议论文“曼妙身姿”一、导入新课纵观这几年的作文要求,都是文体不限。
可据我观察,同学们写议论文的很少。
我想采访一下同学们,这是为什么?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意,就是中心论点,就是议论文的灵魂,论点不明确,材料就成了一盘散沙;而分论点就是支撑这灵魂的骨架。
好的分论点,一是可以理清思路,二是可以彰显文章纲目。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如何提炼分论点,打造议论文“曼妙身姿”。
(设计意图:从学生写作文的现状,引出他们对写议论文的困惑,强调分论点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导入新课。
)二、出示目标。
1、通过找错,了解议论文分论点的特点2、通过示例,掌握提炼分论点的方法。
3、通过所学方法,能够根据中心论点熟练提炼分论点。
教学方式:讲练结合【评价设计】1、目标一的教学:首先让学生通过复习中心论点特点的方式,完成对议论文论点的知识梳理,为后面学习分论点的提炼做铺垫。
2、目标二的教学,通过两组示例,找错并析因,得出分论点的特点,指出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后老师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做以点评,巩固分论点的特点。
然后通过三大组示例,让学生分析每组示例的规律,并引导他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下面动笔写环节打下基础。
2、目标三的教学:分别运用从示例中概括的不同方法,为“学会微笑”提炼恰当的分论点,训练的题目运用一个,是为了更好的让学生通过对比,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这三种提炼分论点的方法,完成目标二的教学。
(设计意图:齐读学习目标,让学生心有目标,学习时能自觉探究,主动学习,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三、温故知珠。
1、播放微视频。
通过微视频,进一步温习中心论点的要点。
2、判断下列文章题目能不能做中心论点,为什么?《创新的快乐从哪里来》《我们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成熟的稻谷会弯腰》《学贵质疑》《独立与合作》(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复习中心论点的特点,完成对议论文论点的知识梳理。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5篇)

初中语文教学反思论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常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反思,并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我意识到语文教学应关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
因此,我尝试引入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阅读材料,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体验。
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组织读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益处。
其次,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以往,我更注重文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生活体验。
因此,我尝试将现代文化和现实生活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更有实际意义。
例如,我通过选取和讲解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文本,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再次,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
过去,我往往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比如讲授、练习和应试训练。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和缺乏兴趣,而且无法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开始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探究和项目制学习。
同时,我也尝试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包括日常表现、小组演讲和写作作业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最后,我反思了自己对学生的关注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我常常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能力、情感发展和成长需求。
因此,我意识到语文教学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让学生在教学中体验到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
综上所述,我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并根据自身的经验和教学需求,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方法。
虽然这一过程不容易,但我相信,只要我不断反思和改进,就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初三议论文写作研讨课一、导入:采访一下:愿写作文吗?愿意。
师:那你肯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留心生活的孩子,今天的学习会助你写作的一臂之力的;生:不愿。
老师告诉你:不愿写作文是不行的,因为作文是你语文学习的半壁江山;(如果素材匮乏,语文离不开生活,多走近生活,有素材了;如果语言功底不行,那就多背好的片段,没有捷径可走的。
)但学习议论文写作后,你就会愿意写作了,而且特别愿意写议论文了,可能不久你会爱上议论文写作了。
一是好写,因为议论文相对有结构可循的,二是中高考的高分或满分作文多数是议论文,特别是高考满分作文基本都是议论文,所以议论文不仅好写,而且掌握了技巧方法,你还会得高分呢?所以要增强信心哦。
在学习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有关议论文的知识。
二、回顾知识:1、你都了解了议论文哪些知识?做(导学案)题并记下来:1、判断题:①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②议论文是以理服人,记叙文是以情感人,说明文是以知授人。
()③议论文的基本要素有: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④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2、填空题:①议论文最基本的论证方法、②论据分为(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和(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③论证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论证(摆事实):运用具体事例,真实可信,增强文章说服力,趣味性,权威性,让文章浅显易懂2、道理论证(讲道理):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深入。
3、比喻论证(讲道理):形象生动地阐述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4、正反对比论证(讲道理):通过对比,突出强调了某一论点,使说理更鲜明。
过渡语:举例论证是议论文写作常用的论证方法,要想使议论文论证严谨有力,就必须对事例论据进行分析。
但同学们在写作中却常常“叙而不议”或“以叙代议”,使议论文的例证和论点之间缺乏一种黏合剂,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些“泥”,墙就不牢固。
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练练突破这个瓶颈的技法。
三、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1.了解并掌握事例论据后分析说理的技法;解读:(这节课对于初学的你们有点难,但只要你理解了,今后在范文中你能分析出来或在今后作文中能有使用这写方法的意识就可以了,写作不是一日之功的,需要我们慢慢积累体会才能厚积薄发的。
)2.通过读、写、议等活动,培养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结构严谨、论述深刻、论据要准确的思维品质。
四、例后分析的技法•1、方法一:假设分析法(课件定义)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常用格式:倘使……就……;假若……就……;试想……;如果……指导:•论点: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
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
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师解读: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就得出了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
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
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学法指导: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演练:论点:一味模仿必然导致失败事例:学习借鉴会助你成功,但一味模仿则必然导致失败。
东施羡慕西施的美丽,觉得她一肌一容尽态极妍,便学习她的姿态,照搬她的举止动作;可她终究不是西施,在别人看来她不但不美丽,反而成为做作的典型。
真是偷鸡不成反蚀米,她的一腔苦水只能硬生生吞进肚里。
范例:假若东施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而不是盲目模仿,或许也会成为一种新形式的“美”的代表,使欣赏她的人在她的石榴裙下拜倒。
2、方法二:归纳分析法:即举例后(两个或三个以上属性相同或相关的例子)进行归纳升华,点明论据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指导:论点:付出就会有收获范例: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
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
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
“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
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
分析: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更高的境界。
演练:论点:努力造就辉煌事例:如果没有曹雪芹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哪里会有四大古典之一《红楼梦》的出版?如果没有邓亚萍的挥汗赛场、勇攀高峰,哪里会有中国女子乒乓傲立世界的佳话?如果没有梅西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哪里会有称霸足界“巴萨王朝”的建立?归纳分析:古往今来,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都曾坚持不懈,做出过非同寻常的努力,因而在事业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3、方法三:探因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常用格式:1)、设问式:为什么他们有/没有……,反而能有建树/失败?2)、正是因为……,所以他们才能…指导: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事例: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
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
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终有马陵道之胜。
分析: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
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
在齐国,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施展自己的才华。
学法指导: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
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演练:论点:自立自强事例: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11岁时就经历重大家庭变故,稚嫩的肩膀承担起生活的重负。
从读高中开始,他把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带在身边,靠做小生意和打零工来维持生活,直到背着妹妹上大学。
参考示例:洪战辉为什么赢得大家的赞扬,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因为他努力拼搏,用双手撑起自己和妹妹的一片天,他感动了万千国人。
所以,要收获自己的精彩人生,就必须自立自强。
提示:添加因果分析的议论文字时,最好用上导引词“为什么”“因为”“所以”等,不但能起到引领思维的作用,更可以使说理层次分明。
五、提升练习:事例:勤能补拙。
就是说,天生差是可以用后天的努力来补偿的。
小时候很笨而屡遭失败的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毫不气馁,勤奋工作,最终登上了科学的顶峰;学生时期被视为很笨的学生的我国数学巨匠华罗庚,顽强拼搏,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国外留学时,因进校成绩差而被人耻笑的生物学家童第周,暗下决心,焚膏继晷,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学者。
生交流后展示:1、用归纳法修改:这些人先天条件并不好,但他们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弥补了自己先天的不足,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见,勤奋是能够补拙的。
对三个事例用归纳法对其提取共同点,使分析有力。
2、用反面假设法修改试想,若无几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哪里会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若无顽强拼搏刻苦自学,哪里会有华罗庚在数学等方面的卓越贡献?若无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努力,哪里会有童第周在生物工程方面的令人注目的成就呢?可见,勤奋是能补拙的。
修改后用”若无-----哪里会有----“这一句式分析,构成排比段,感染力强,有力的论证里中心论点。
3、探因分析法:六、本节课的收获七、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习了三种常见的例后分析技法。
另外还有几种,在导学案上,同学们课后可借鉴一下。
但无论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记住:议的目的,是为了使事例更好地证明论点,使论点更突出,更具说服力,因此,议,必须紧紧围绕论点,决不能偏离论点。
今天的课堂大家做的很好,每种方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综合运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作更多的尝试,用好议论文写作的黏合剂,让材料和观点融为一体。
八、本节课作业1、提升练习的另外两种方法进行完善。
2、自学其他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方法。
3、自留一篇范文。
九、板书设计假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探因分析法反向议论抓共同点联系因果一个原则:紧扣论点议论文写作之例后分析——初三议论文写作研讨课学情分析:优点:学生具备基础的论述功底。
具体来讲,首先,从理论观点上看,学生都能围绕一个观点展开议论阐释,讲出“为什么“的理由来,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从中心观点生发,然后进行一些基本的议论阐释。
其次,从结构思路上看,大部分学生基本能按照自己的议论思维,在自己的思路引导下,说完自己的理由,而且相对比较清楚。
第三,从论证方法上看,基本能运用到道理与事实论证方法。
存在的主要问题:1、观点不明确,缺乏新意。
观点明确是议论文的基本要求,是议论文写作的首要要求。
然而,在写作中,一旦审完题,学生往往只管埋着头议论分析,到底全文的观点是什么,只有自己清楚,别人不知所云。
而且由中心观点衍生的相关概念不管有没有关系,硬往观点上扯,全文拥有多个观点。
2、观点与论据若即若离。
论据只有紧扣论点,才能达到观点与材料统一,进而为主题服务。
而这一现象的存在,主要是因为学生没准确把握论据的核心或者广义性的特点。
对于道理论据如名言警句而言,它有一定的核心内容与指向性;对于事实论据而言,它往往有广义性特点,从不同角度理解就有不同的内涵与表述方式。
表述不扣紧所要论证的观点或者表述不准确,往往会造成论点与论据间若即若离,或者形成两张皮,互相没有关系。
如论“欲速则不达”,有的学生在议论过程中就将“做题多了,但效果不好”等同于“欲速则不达”来议论,显然对“做题多”与“速”的概念理解有偏差。
3、论证方法运用不到位。
首先,4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例子”可举,通过实践具体分析,是学生没有鲜活的有充分说服力的例子。
其次是大部分学生所用素材趋同化、陈旧化。
一是喜欢举自己学习生活与自己关系圈的人事例子,说服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