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族 地理
朝鲜族移民史

朝鲜族移民史1.人口与分布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
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
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
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
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
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
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韩国-地理

something
韩国简介(一)
国名:全称大韩民国 (대한민국)又称南韩、南朝鲜 英文名称: Republic of Korea 简称:韩国 Korea(한국)韩国的英文名Korea源于古
名“高丽”。 建国日:1948.8.15
韩国国旗始源
国旗
太极旗
太极旗的横竖比例为3:2,白地代 表土地,中间为太极两仪,四角有黑色 四卦。太极的圆代表人民,圆内上下弯 鱼形两仪,上红下蓝,分别代表阳和阴, 象征宇宙。四卦中,左上角的乾即三条 阳爻代表天、春、东、仁;右下角的坤 即六条阴爻代表地、夏、西、义;右上 角的坎即四条阴爻夹一条阳爻代表水、 秋、南、礼;左下角的离即两条阳爻夹 两条阴爻代表火、冬、北、智。
3. 服务业
(1)交通运输业。交通运输以公路、铁路为主。铁路长 6000多千米,公路长51000多千米。航空、海运亦占 一定地位。
(2)美丽产业。韩国只有4000多万的人口,但近年来却 赢得了“整容大国”之名。仔细观察,整容美容健身已经 与媒体广告、演出策划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 “美丽产业”链。
釜山港
➢ 釜山港是韩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第五大集装 箱港, 它是韩国海陆空交通的枢纽,又是金融和 商业中心,在韩国的对外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 第二大港——光阳港 光阳港是第二大集装箱港 ➢ 首尔的水上门户——仁川
仁川港为韩国第二大外贸港口,在韩国港口史上, 继釜山港和光阳港之后,第三个年吞吐量达百万 箱的港口。
又有外来宗教。
3 .饮食
饭是韩国饮食的主食,大部分人吃白菜饭。 为增加营养也有时添加豆类、栗子、高梁、 红豆、大麦、谷物。泡菜
是韩国菜中最著名的菜肴, 除了广为人知的白菜、泡菜 外,还有用萝卜、黄瓜等多 种蔬菜腌制的泡菜,并且因 地域的不同,泡菜的种类有 百余种。
延边风景民情介绍

温泉群
长白山温泉属于高热温泉,多数泉水温度在摄氏60度以 上,最热泉眼可达82度,放入鸡蛋,顷刻即熟。长白温 泉有“神水之称”,可舒筋活血,驱寒祛病,特别对医 治关节炎,皮肤病等疗效十分显著。这里设有温泉浴池, 供游人洗浴,池水温度可以调节,出浴之后,倍感轻松。 在黑风口滚滚黑石下面有几十处地热,大如碗口、小有 指粗,这就是分布在1000平方米地面上的温泉群。它距 离震耳欲聋的长白瀑布不到二里,奔腾咆哮的白河檫边 而过。它以绚丽的色彩把周围的岩石、沙砾染的金黄、 碧蓝、殷红、翠绿,闪烁着五光十色,散发着蒸腾热气, 格外愉悦游人的眼目。特别是冬季,周围是一片银装素 裹,冰天雪地,而这里确实热气腾腾,烟雾袅袅,实在 是别有一番景致。
• 当兄妹二人无路可逃 时,一位银须白发老 人,给了他们两件宝 物:一匹白马和一把 宝剑,兄妹拿着宝剑 和官兵搏斗,并领着 乡亲打败了围山官兵, 冲进官府,开仓分粮, 这下惹了大祸,朝廷 派重兵镇压,杀死了 妹妹和白马,把哥哥 五花大绑押回乡里, 斩首示众。
• 一路上,哥哥被打得皮开 肉绽鲜血淋漓,一步一个 血红的脚印,印满了悬崖、 山岗。哥哥还没有走到家, 就在山谷里死去了。不久, 在哥哥走过的山岗,印着 血印的地上,到处生出了 许多奇异的山花,香飘四 溢。从此这种花年年春天在 长白山开放,人们叫它金 达莱。
位于吉林省延边州安图县和白山市抚松县境内,是中 朝两国的界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5A级风景 区、关东第一山。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而得名, 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中国 境内的白云峰海拔高度2691米,是东北第一高峰,而 长白山最高峰是位于朝鲜境内的将军峰。长白山是中 国东北境内海拔最高、喷口最大的火山体。长白山还 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长白县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长白朝鲜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南麓,鸭绿江上游右岸。
地理坐标为东经127°17′至128°29′,北纬40°37′至41°05′。
东西长82.9公里,南北宽30公里,总面积为2497.6平方公里。
西自七道沟河口东2公里起,东至二十三道沟河口东北2公里止,东西两极点距离92公里;南自南尖头村,北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北极点距离68公里;西和西北以鸭绿江与七道沟河为界,与临江市接壤;北与临江市、抚松县交界,自七道沟河最上游沿长白山脉的山脊东北行至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与抚松县毗邻;东南自中朝两国3号分界桩南侧,沿鸭绿江南行至长白镇转西行至七道沟河口右岸与临江市交界;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的一市五郡相对。
鸭绿江水面为中朝两国共有,边境线长260.5公里(其中,陆界3.5公里,水界257公里)。
森林资源木材蓄积量。
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封禁长白山后,长白一带原始森林延绵数百里。
据1905年统计,木材蓄积量达4144万立方米。
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中、日合办“鸭绿江采木公司”至1945年,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性的采伐和经常发生山火,长白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沿鸭绿江右岸纵深百里,原始森林砍伐殆尽,全县木材蓄积量仅有654.2万立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上至下普遍建立了林业管理部门,加强了对植树造林、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
自1979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试行)》颁布后,依法护林,依法管林,森林资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1982年普查,全县木材蓄积量已达2503万立方米,比1946年初增长382.7%。
改革开放以后,每年有计划的采伐抚育,边采伐边扶育,年采伐量在10万立方米左右,总产值达1128万元。
同时,依赖林业而发展的多种经营生产和种植业等,近年来也有了较大发展,成为县内经济的主要支柱。
据2005年统计,全县有林地面积230640.8公顷,占总面积的92.4%。
中国朝鲜族移民史

1.人口与分布朝鲜族先民原居朝鲜半岛,自17世纪20~3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300年间由于战争、政治、经济等各种原因从朝鲜半岛越过鸭绿江、图们江边界,陆续迁移到中国东北地区定居。
由于长期在与朝鲜或韩国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中生活,逐渐转变为有别于朝鲜半岛民族的中国朝鲜族共同体,成为中华56个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朝鲜族人口为192万3842人,其人口总数在中国56个民族中居14位。
主要分布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东北三省。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为177万519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92.27%。
其中吉林省朝鲜族人口为114万5688人,占朝鲜族总人口的59.55%,黑龙江省为38万8458人,占20.19%,辽宁省为24万1052人,占12.53%。
其余人口则分布在内蒙及关内的一些省市。
朝鲜族有一个自治州、一个自治县,均在吉林省。
即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南隔图们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咸镜北道、两江道相望。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于1952年9月成立,是中国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地区和东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
2002年延边总人口为218.8万,其中朝鲜族人口为83.4万,占延边总人口的38%、中国朝鲜族总人口的40%以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成立于1958年9月,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隔鸭绿江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江道相望。
2002年,该县总人口为85,410人,其中朝鲜族人口为12,587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4.74%。
此外,还有40多个朝鲜族民族乡,分布于东北三省及内蒙古自治区。
改革开放前,朝鲜族作为农业民族,其人口多聚居于乡村,从事传统的水稻生产,兴办民族教育,比较完整地保存着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交流的扩大,朝鲜族社会在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尤其是,随着市场意识的增强,朝鲜族经济改变了过去单一的水稻耕作,逐渐向多元化发展;其人口从乡村流入城镇,由小城镇流入大中城市,由东北的传统聚居地区流向关内发达地区和国外。
【doc】浅析朝鲜族服饰特点

浅析朝鲜族服饰特点民族文化研究浅析朝鲜族服饰特点董宁(天津工业大学300387)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朝鲜族传统服饰的特点.主要从影响朝鲜族服饰的因素,朝鲜族服饰的特点,服饰图案特点,色彩特点,服饰品特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今"韩流"正强烈的影响着我国服装的流行样式,因此对朝鲜族服饰特点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把握韩流服饰的基本特征,并更好的运用到现代流行服装的设计创作中.关键词:朝鲜族;服饰;特点一,影响朝鲜族服饰的因素l,地理位置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三省.中国朝鲜族(Korean—Chines在我国境内现有人口192.1)3-,主要聚居在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长自朝鲜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吉林其他地区及黑龙江,辽宁,内蒙古等省区.2,延边地区地域特点延边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咸境北道,两江道毗邻,濒临日本海,与韩日相望.中国的朝鲜族文化与朝鲜半岛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因此,朝鲜族服装比较独特,呈出现素净,淡雅,轻盈的特点.3,延边朝鲜族自治卅【气候特点吉林省处于北半球的中纬地带,接近亚寒带.正因地区气候寒冷,朝鲜族服饰带有高寒地区的文化特点.主要穿长袍,袍服长者及踝,短者至膝.所用材料一般冬季用皮毛棉毡,夏季用丝布绸麻.4,劳动种类朝鲜族聚居的地区是我国主要林区之一.长期以来,他们大多从事农业生产,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着称,住火炕,这些生活条件和环境都对朝鲜族服装的样式发生了影响,二,朝鲜族服饰特点朝鲜族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服装色彩:自色是朝鲜族的服装最喜欢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神圣的意义,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族"之称,自称"自衣同胞".面料:朝鲜族自古就把麻布,丝绸,苎麻布和棉布用做衣料,各种绸缎被用做高级衣料,春,秋和夏季用甲纱之类薄绸,冬季就用各种缎子做衣料.朝鲜族服装结构及造型:他们服装最鲜明的特点是斜襟,无钮扣,以长布带打结.朝鲜族传统男装主要是袄(则高利),裤(巴基),坎肩(古克)和长袍.袄宽松而短,有领子,但不直立,领上敷有白领衬,以便时常拆洗.袄的右襟在里,左襟在外,用袄带在右胸前系以一定样式的活扣,多为半蝴蝶结形状.坎肩套在袄外,多用绸缎作面,毛皮或布料作里,有三个口袋,五个扣,颜色花纹各异.裤子宽松肥大,裤裆裤腿肥大,裤腰尤肥,由右向左掩,再扎以裤带.穿着随便轻松,适合其盘腿席坐的习惯.朝鲜族传统的女装有裤,裙,袄,袍,以黄袄粉裙为典型.女袄非常短,称"则高利",袄长及至现在上衣三个纽扣之上,无纽扣,袄袖呈圆弧形肥大,左右衣襟以两根长长的结带在右胸前打一个蝴蝶结.领子呈圆形,襟和下摆略呈弧形,线条柔和,颜色多样.袄的领口,袖口多以不同颜色的布条镶边.朝鲜族妇女的裙子通常是宽大松长,裙长及膝盖或脚面不一,多有长皱褶,可分为缠裙,筒裙,长裙,短裙,围裙.极短的小袄,优雅小口的长袖与长松飘逸的长裙形成了朝鲜族传统女装的基本特点.三,朝鲜族服饰的图案特点朝鲜族的标志性图案中有代表朝鲜特色的长鼓和彩带,象征着吉祥欢乐.象帽的长飘带形成长白山的轮廓,与长鼓,象帽共同组成一幅象征性图案,表现了节日气氛和民族特色.青年男子己16服饰无太多图案,只是在袖口,背褂(坎肩)处有几何图案作为装饰.青年女子服饰在飘带,领口,裙身和裙边处多有花边作为装饰,用彩色丝线绣出美丽的云纹,植物纹和几何图案四,朝鲜族服饰的色彩特点男子服饰多为单一的,稳重的色彩,如:白,蓝,黑.在节日时也穿着色彩艳丽的服饰,如:红.衣服的颜色大体一致,衣服和裤子多为白色,但也有的是灰色,玉色等o:女子最喜欢穿绿袄红裙.随着年龄的增长,色彩也趋于端庄,如暗红,紫等.老年女子多穿着白色服饰,儿童则穿七彩衣.五,朝鲜族服饰品特点:l,帽:男子的帽子,过去主要是黑笠.黑笠在头顶的部分是圆筒形,帽檐很宽,可以遮挡阳光,也有礼帽,鸭舌帽,制帽等.女人常用的是头巾,戴头巾即将半米方形的四角巾对折叠起,从前额围到脑后系上.2,鞋:旧时,习穿布鞋,鞋底以破布层叠,苎麻线密缝.冬日于鞋底,鞋帮絮以棉花,称棉鞋..六,结语朝鲜族服饰有着鲜明的本民族特点,他们白衣,斜襟短袄,无纽扣,以布带打结构成了本民族服饰的整体符号.如今"韩流"正强烈的影响着我国服装的流行样式,因此对朝鲜族服饰特点的研究可以让我们更多的把握韩流服饰的基本特征,并更好的运用到现代流行服装的设计创作中.参考文献【1】金钟国.中国特色朝鲜族文化研究.[MV4~:延边人民出版社,2001【2】延边大学民族研究院.朝鲜族研究论丛【M】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1..f3】3金东勋金昌浩.朝鲜族文化.[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 【4】千寿山.全钟国中国朝鲜族风俗.fMJ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
朝鲜族人文地理_民族风情

二、民俗风情
服饰
❖ 白色是朝鲜族最喜欢的服装颜 色,象征着纯洁、善良、高尚、 神圣,故朝鲜族自古有"白衣民 族"之称,自称"白衣同胞"。随 着纺织工业的发展,如今妇女 们穿用的衣料颜色更是绚丽多 彩、不拘一格,但短衣长裙这 一传统民族风格久久不变,因 为它符合朝鲜族妇女的审美心 理,充分反映了她们温顺、善 良和勤劳淳朴的美德。朝鲜民 族服装的结构自成一格,上衣 自肩至袖头的笔直线条同领子、 下摆、袖肚的曲线,构成曲线 与直线的组合,没有多余的装 饰,体现了"白衣民族"的古老 袍服的特点
民族舞蹈
❖ 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 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 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 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 己的感情。家庭中遇有喜事, 便高歌欢舞,形成有趣的 “家庭歌舞晚会”。伽椰琴 弹唱、顶水舞、扇子舞、长 鼓舞、农乐舞,巫舞,扇 舞 ,扁鼓舞,剑舞等都是 受人喜爱的传统歌舞节目。
民间乐器
建筑、宗教
❖ 朝鲜族住房的构造,主 要是木构架承重。地基 用土垫起30厘米高的台 基,周边再砌上石块。 外墙也是先立起木框架, 两面编织草绳或柳条, 外抹泥浆,白灰罩面, 中间充填沙土;也有不 填沙土,做成空心墙的。
❖ 内隔墙多用双面抹灰 的板条墙。门窗为推 拉式,门窗口的尺寸 相同,往往是门窗不 分,都可做出入口, 窗棂竖向排列密,横 格间隔远,再加门窗 口狭长,使得本来低 矮的房身给人以挺拔 秀丽之感。
民族歌曲
❖ 朝鲜族歌曲旋律流畅婉转、欢快明朗,朝鲜族称民 歌为“民谣”,其旋律优美,自然流畅,富有很强 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常常是一人放歌,众人随合。 著名的民歌《桔梗谣》、《阿里郎》、《诺多尔江 边》等,几乎家喻户晓,人人会唱。
论朝鲜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第33卷第11期2017年11月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Engineering Normal UniversityVol.33 No. 11Nov.2017论朝鲜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姚妙妍(大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大理671000)[摘要]朝鲜族作为跨界民族,不仅自身的民族特色得以发展,同时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朝鲜族处于机遇和危机并存的时期,朝鲜族该如何化解危机、把握机遇,是值得思考的。
本 文运用归纳和联系、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探讨了朝鲜族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关键词]朝鲜族;影响;措施[中图分类号]G 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042(2017)11-0088-03一、 朝鲜族历史朝鲜族是我国56个少数民族之一,在少数民族 中整体发展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平均文化程度 较高。
中国朝鲜族是一个跨境民族,从朝鲜半岛迁 入中国,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生活 水平大多超过当地平均水平。
自古以来,中国和朝 鲜隔海相望,人民交往频繁,朝鲜人长期以“朝耕暮 归、春来秋归、令禁暂退,令弛又回”的办法越江在中 国东北地区大面积耕种,全然不顾朝鲜实施的锁国 政策和清政府对朝鲜人的驱逐政策。
19世纪中叶以 后,朝鲜大面积灾荒和帝国主义列强对朝鲜的侵略, 迫使大量的朝鲜人移居到中国东北,和中国满族、汉 族人民一起开拓领土,共同维护边境和定居,逐渐演 变成我国的少数民族—朝鲜族。
二、 中国朝鲜族历史地位朝鲜族作为近百年来迁入中国繁衍而发展成的 民族,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朝鲜族当作肩负双重使命 的民族具有双重革命身份:不仅仅保卫着中国边疆, 而且还为恢复朝鲜故土而进行斗争。
从历史的角度看,朝鲜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在 反帝国主义、反封建斗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有 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第一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 争时期,朝鲜人民参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建设和 保卫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鲜民族传统服饰最大的特点 是斜襟, 无纽扣,以长布带打 结。男女服饰迥然不同,男人 穿裤,女人穿裙。男装的特点 是裤裆和裤腿都较宽,裤脚系 布带,便于盘腿席坐;妇女为 短袄长裙。朝鲜民族服饰由于 采用平面裁剪法,穿在身上, 直线显得简洁明快,曲线则显 得优雅而富于变化,完美地体 现了服饰的直线美和曲线美。 同时,朝鲜族服饰色彩的搭配 遵循“阴阳五行”原理,利用 服装的色彩和衣料的材质演绎 不同风格,使比色搭配和近似 色搭配相得益彰。但总体上以 上衣用亮色、下衣用暗色最为 古典。
饮食
朝鲜民族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腻。稻米是朝鲜民族最普 遍的主食。石锅拌饭、紫菜包饭、韩式炒年糕、泡菜炒饭 等都是朝鲜民族饮食中常见的主食。牛肉是肉类中最贵的。 由于朝鲜族热爱和平,象征和平的鸽子是禁止食用的。 与其他饮食文化不同,汤在朝鲜民族饮食中不是饭前或饭 后的配菜,而是与主食一起食用的主菜。朝鲜民族饮食中 的汤一般放有肉或海鲜。常见的汤有参鸡汤、大酱汤、先 农汤、水饺汤、泡菜锅、纯豆腐汤、海带汤等。在韩国料 理中与米饭一起食用的伴菜叫做“饭馔”,种类繁多有烧 烤、煎炸、蒸煮、脍、泡制等多种方法制作。而与酒类一 起食用的菜被称为按酒。
四、丧祭礼:
朝鲜族自古以来将孝道视为万行之首,非常重视丧礼和祭礼。丧 礼主要包括招魂、小敛、大敛、运棺、出殡、埋葬、立碑等程序 进行。招魂,人死之后,先要招魂。有一人站在房顶或院子里, 面朝北方,一边挥动着死者的衬衫,一边呼喊着死者的名字,让 他把衣服拿走。如此连喊三声。招魂后,进行袭。所谓袭就是给 死者进行沐浴和穿上寿衣。所谓小敛是用白布裹扎死者的遗体。 大敛是把包裹好的尸体放入棺内。旧式丧礼中,在患者死后的第 三天进行大敛。大敛后的第二天,死者的子女及亲属正式身穿丧 服并举行成服祭祀,谓之“成服礼.”。
三、寿礼:
朝鲜族还特别讲究为老年人操办“寿礼”。寿礼有 六十“花甲”、七十“古稀”,还有纪念结婚六十 周年的“回婚礼”。花甲是朝鲜族为六十岁老人举 办的生日宴席。按传统历法天干地支推算法,六十 年看作为一个循环单元。因此,朝鲜族把六十周岁 看成是人生道路上的分水岭,尤为讲究。到花甲宴 那天,儿女们为老人换上一身特制的礼服,并在大 厅里大摆寿席,广邀亲朋欢聚一堂,感谢父母养育 之恩。献寿是基本的仪式。花甲老人入坐寿席正中, 献寿便开始。其顺序要按儿女长幼之序,亲戚远近 之别,乃至宾客,依次敬酒献寿。
舞蹈
朝鲜民族的传统舞蹈源于萨满教的祭祀 活动,分为宫廷舞蹈和民间舞蹈两种。 一般说来,在起舞的过程中,跳舞者的 腿和脚是不露出来的。
长鼓舞
朝鲜族舞蹈具有自己鲜明的 民族特色,主要包括农乐舞、 长鼓舞、扇子舞、象帽舞、 顶水舞、刀舞等。长鼓舞是 朝鲜族代表性的舞蹈之一, 以独特而典雅飘逸的舞姿而 驰名中外。长鼓舞以柔软的 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 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 鼓鞭,边跳边敲的形式表演, 身、鼓、神融为一体,高度 协调和统一,有独舞、双人 舞和群舞等多种。
朝鲜族
Yolanda fxy
分散居住在东北黑吉辽三省,吉林的延吉朝 鲜族自治州成聚居状态。
分布
中国朝鲜族的迁入过程,也是自然的分布过 程。中国朝鲜族分布的主流在鸭绿江、图们 江沿岸地区和绥芬河流域,并逐渐向北部和 西部方向延伸,向东北内地称动和扩散。朝 鲜族是个擅长种水田的民族。他们一迁入, 就沿着有水源的地区安家落户。东北绝大部 分水田地区是朝鲜族迁入后由朝鲜族首先开 发的。
朝鲜民族
根据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 料,中国朝鲜族约有183万人。
文化
语言文字
韩语与朝鲜语是同一种语言。全球约有 7560万人使用朝鲜语(韩语),是世界第 十三大语言。随着韩国在国际社会政治、经 济地位的不断提高,学习韩语的人数也不断 增长。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韩 语可以作为大学入学考试中的一门外国语。
然后,进行吊丧。之后,把棺材从屋里抬到屋外称作运棺或 迁棺。出殡就是把棺材从家里运往安葬地,也称出丧。把灵 柩放在丧舆上面之后,肩夫们同时把丧舆抬起,走一步退一 步,如此反复三次,而后向前行走。 (照片——丧舆,是朝鲜族使用的特殊的运棺工具。)安葬 时要请风水先生先选择墓地,棺材放人墓穴时,在山坡墓穴 里,头部朝山顶;在平地墓穴里,头部朝北。为了依靠集体 力量办理丧事,从前在朝鲜族聚居地乡村出现过“治丧契” 一类的民间组织,团结邻里,共同解决丧葬中遇到的具体困 难。
民俗礼仪
朝鲜民族自古以来非常重视人生礼仪。自出生到丧 亡都有许多礼仪,其中主要礼仪有出生礼、冠礼和 笄礼、婚礼、寿礼、丧礼与祭礼等。
一、出生礼:
朝鲜民族把出生礼视为人生的开端礼, 非常讲究。出生礼中有“忌绳”、“百 日”、“抓周”等。
二、婚礼:
是朝鲜族人生礼仪中最重要的一项大事。 过去,围绕着婚礼制定了许多繁文缛节, 尽管随着时代的演变,其规模大小、繁 简程度以及具体方式都有变化和发展, 但婚礼的基本内容与程序没有显著的变 化。婚礼仍按“婚议”、“纳彩”、 “纳币”、“迎亲”等顺序进行。
体育
朝鲜民族人民热爱体育运动。摔跤是他们的古老的 体育和娱乐活动,荡秋千和跳板是妇女最喜爱的娱 乐和体育活动,踢足球更是男子普遍爱好的体育活 动。从乡到村一般都有自己的足球队,一般小学四 年级以上的学生即组织踢足球。又出现了一些女子 足球队。每逢节、假日,常举办以足球为中心的多 种体育比赛。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延边已成为全国 闻名的“足球之乡”。大批朝鲜族移居沿海城市, 在朝鲜族人口比较多北京和青岛地区,每年甚至每 个星期都有朝鲜族人自发组织的业余足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