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

合集下载

中国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朝鲜族是一个民族的名称,东亚的重要民族,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是朝鲜和韩国韩国称为韩民族的主体民族,其他主要居住在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及其他原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美国、日本等世界各地。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绝大部分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但是如今三省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所有朝鲜族人都会使用朝汉双语。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双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根据户口所在地,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吉林省的朝鲜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100万,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至100万,内蒙古、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朝鲜族在1万至10万,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不足1000人。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中国朝鲜族使用北朝鲜标准的朝鲜语,语系尚未确定。

朝鲜语属音位文字类型,有40个字母,是音素字母。

拼写时,把同一音节的音素迭成字块构成方块形文字。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如今大部分朝鲜族从事制造业。

朝鲜族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人民银行自1987年4月27日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中,纸币贰角的正面图案就是布依族和朝鲜族。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朝鲜族的起源

中国朝鲜族的由来,朝鲜族的起源
教育理念:朝鲜族学校注重多元化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 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教育交流:朝鲜族学校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教育的国际化发 展。
朝鲜族在中国未来的展望
朝鲜族在中国民族团结中的地位和作用
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朝鲜族在中国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有助于增进民 族间的了解和团结。

来 中 击
此 处
添 加 副

朝 标


族 的汇
报 人
由:
XXX
目 录
伍肆叁 贰壹





鲜 族 在
鲜 族
鲜 族
鲜 族
击 添















来 的 展
的 影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朝鲜族的历史背景
朝鲜族在中国的分布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 中吉林省最多
朝鲜族在韩国的数量较少,主要 分布在东南部地区
经济合作:朝鲜族在中国的发展成就和经验可以为国际社会提供有益的 参考,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谢汇 报 人
谢:
XXX
谊的桥梁
朝鲜族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朝鲜族迁入中国的时间:17世纪初 迁入原因:躲避战乱、自然灾害等 迁入地点:中国东北地区 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垦荒、务农,到逐渐形成完整的社区和民族文化
朝鲜族在中国的重要事件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1949年新中国成立,朝鲜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 义革命,建立了人民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东北少数民族朝鲜

东北少数民族朝鲜

三伏与狗肉酱汤: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可是朝鲜族在三伏天却有宰狗吃狗热汤的习俗。 这种酱汤别有风味,在三伏天吃狗肉酱汤可大 补。朝鲜族大多数人爱吃狗肉。然而在节日, 或办红白喜事时是绝对不准吃狗肉的。这是一 种习俗,也是一种礼节。杀时将狗吊起,四蹄 放血,退毛。用其肉、皮及五脏做汤,肉加调 料凉食,其味鲜美可口。
冷面
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鲜族人不仅在 炎热的夏天爱吃冷面,即使在寒冬腊月里也喜 欢坐在炕头吃冷面。特别是每年到农历正月初 四中午,朝鲜族有全家一起吃冷面的习俗。据 民间传说这一天吃面条,可以“长命百岁”, 故冷面也称做“长寿面”。冷面的主要原料是 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 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做法是在荞麦 面中加淀粉、水,和匀成面条,煮熟后用凉水 冷却,加香油、辣椒、泡菜、酱牛肉和牛肉汤 制成,吃起来清凉爽口,味道鲜美。
西服及马夹钮扣要领
上装:有双排扣与单排扣两种。穿双排扣上 装一般要将全部钮扣扣好,有时可不扣下面 一粒。单排扣上装可不扣下面一粒或全部不 扣,不要将钮扣全部扣上。 马夹:往往不扣最下面一粒钮扣。若扎领带 的话,应置于马夹里面,注意领带尖不要露 出。在正式场合应穿三件套或两件套,避免 加穿毛背心或毛衣。
有关西装的知识
西服的始祖: 1690 年,究斯特科尔(法语, 意为紧身全体的衣服)十七世纪后半叶的路 易十四时代,长衣及膝的外衣“究斯特科尔” 和比其略短的“贝斯特” (法 语,现代西 服背心的前身),以及紧身和体的半截裤 “克尤罗特”(法语意思是紧身的长及膝的 半截裤)一起登上历史舞台,构成现代三件 套西服的组成形式和许多穿着习惯。究斯特 科尔前门襟口子一般不扣,要扣一般只扣腰 围线上下的几粒 ―― 这就是现代的单排扣西 装一般不扣扣子不为失礼,两粒扣子只扣上 面一粒的穿着习惯的由来。

朝鲜族

朝鲜族
导游基础
朝鲜族
朝鲜族的简述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朝鲜族多数从事农业生产,尤 其擅长种植水稻。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吉、 辽三省。其余则散居在内蒙 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 州、广州、成都、济南、西 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冷面:朝鲜族传统食品之一。朝 鲜冷面的历史很长。据日本史书记载, 17世纪上半期,朝鲜僧天珍已将制作 冷面的方法传到日本。
松饼如饺子。松饼是先反和好的米面擀成小面片, 后把拌有芝麻、枣、糖的小豆馅包在里面,再放 到松树叶上蒸熟而成。
朝鲜族冷面以它独特的风味闻名中外。这种冷面把荞麦
粉、面粉和淀粉等掺和压制成面条,加以牛肉汤或鸡肉汤, 然后在面条上放一些胡椒、辣椒、牛肉片、鸡蛋、苹果片、 香油等调料。过去,朝鲜族有正月初四中午吃冷面的习惯, 说是这一天吃了冷面,就会长命百岁,因而又得名长寿面。
跳板
多在元宵、端午和中秋节举行。参加者多为女子,分别 站在一块长约5米的跷跷板两端,在规定的时间内,以比赛者 弹跳时所抽出的线的长度、高度,来判定胜负。
摔跤
素有“摔跤之乡”之称的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 有悠久的摔跤历史。 每逢端午节或中秋节,四 方摔跤手云集,争夺锦标,人 们常选一头肥壮的黄牛作为奖 品给优胜者。裁判一声令下, 双方同时立起,比高低,经过 多局较量,获胜者牵着黄牛在 锣鼓声中绕场一周。
朝鲜族的娱乐
• 跳板 • 荡秋千 • 摔跤
荡秋千
• “打秋千”,是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尤其受到妇女们的 喜爱,并经常进行该项目的比赛。 • 比赛时评定优胜者有几种方法:一种是以秋千架前方高树 上的树叶或花朵为目标,用脚碰着或咬掉树叶(花朵)者 为胜;一种是在踏板底下挂一根长绳,测量秋千荡起的高 度,高者为胜;还有一种是在秋千架前方竖两根树杆,杆 上横拉一根系有铃铛的绳子,荡秋千者以碰铃次数多少决 定胜负。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

中国境内的朝鲜族中国境内的朝鲜族有180多万的朝鲜族人居住在中国东北部,在吉林、黑龙江、辽宁。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

如今三成的朝鲜族人散居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五成的朝鲜族旅居韩国。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朝鲜语及其文字。

杂居地区的朝鲜族通用朝鲜语和汉语。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朝鲜族总人口为1,923,842人。

吉林省的朝鲜族人口最多,人口超过100万,黑龙江和辽宁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100万,内蒙古、河北、北京、广东等地区的朝鲜族在1万~10万,宁夏、甘肃、新疆等地区的朝鲜族人口在1000人以上,而西藏、青海地区的朝鲜族人口不足1000人。

2008年末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州户籍总人口为218.88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80.6万人,占总人口的36.8%。

朝鲜族通用语言为朝鲜语,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朝鲜族主要从事农业,以擅长在寒冷的北方种植水稻著称,生产的大米洁白、油性大,营养丰富,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被称誉为“北方水稻之乡”。

延边地区还是中国主要的烤烟产区之一。

延边黄牛是中国五大地方良种黄牛之一。

长白山林区的特产人参、貂皮、鹿茸,被誉为“东北三宝”。

如今大部分朝鲜族从事制造业。

根据中国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了朝鲜族自治州、县、乡、镇。

比较著名的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吉林省)。

朝鲜族村落多半坐落在依山的平地上,房屋别具一格。

屋顶四面斜坡,屋里用木板隔成单间,各屋之间有门道相通。

屋内设平地炕,炕底有火道,即使是严冬,室内也温暖如春。

朝鲜族的文化受汉族影响较深,房屋建筑与汉族多有相似之处,不过为适应民族生活习惯的要求,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朝鲜族民居多为山顶式的青瓦白墙建筑,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而和左邻右舍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

作业:中国东北——朝鲜族

作业:中国东北——朝鲜族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李爽09级旅游管理民族风情旅游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一、民族概况(一)中国的朝鲜族朝鲜族(朝鲜语:조선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

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朝鲜族人口1,929,6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3%。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与朝鲜半岛接邻的东北地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大的聚居区。

由于地缘和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紧密关系,朝鲜族长期在中国东北地区或聚居或与其他民族杂居。

早期到来的朝鲜人多汉化或者旗化,中国现代朝鲜族大多是19世纪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后裔。

(二)朝鲜族的形成与分布朝鲜族约有192万人口,主要居住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其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河北和北京等地。

其中,黑龙江省有452398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61.54%;辽宁省有230378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2%;内蒙古自治区有22641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18%;关内各地共有33216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73%。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总共有1864740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97.1%。

❤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

朝鲜族

朝鲜族

朝鲜族婚礼的仪式很复杂,在延边,婚礼一般分两段进行:先在新 娘家举行,后在新郎家举行。在新娘家举行谓之“新郎婚礼”,在新郎 家举行谓之“新娘婚礼”。新郎婚礼一般要按奠雁礼、交拜礼、房合礼、 席宴礼等顺序进行。 新郎在新娘家住三日后,便独自回家,随后新娘等待选定的吉日再 被迎接到新郎家,新郎家也照样搭起醮礼厅,为新娘摆喜筵,第二天新 娘同丈夫家的人相认,施礼,被请去招待,至此,婚礼才告结束。朝鲜 族结婚后一般都不离婚,他们在婚礼中举行献木雁的仪式,象征夫妻白 头到老的愿望。
朝鲜族服装的颜色以白色为主, 大部分是玉白色和浅青色,故有 “白 衣民族”之称。这种尚白习俗,自古 有之。而今,青壮年男子即使不穿素 白衣服,也要在衣襟上镶一道可以经 常拆洗的白布边。老年妇女不仅喜着 素白衣裙,还习惯用白绒布包头。这 不仅体现了朝鲜族爱清洁、朴素的特 性,也反映了朝鲜族人敬天思想和顺 应自然的民心。“白衣”在朝鲜族百 姓心目中成了自身民族的象征。最初 迁入境的垦民多以线麻自织的麻布为 衣料,质地粗糙,夏季凉爽,但冬不 保暖。以后随着织布工艺技巧的不断 改进,麻布越织越好,不仅纹细且少 有斑点,颜色亦经漂洗由黄变白。在 相当长的时期,麻布、土布一直是朝 鲜族传统服装的主要面料。
2、语言 朝鲜族绝大部分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 的语言系数尚未有定论。但学术界多倾向于恕阿尔 泰语系。少数杂居地区的朝鲜族居民使用汉语。朝 鲜族的词汇很丰富,完全能够精确的表达各种复杂, 细微的思想情感,可以刻画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微笑 变化和差异,以及人们对这些食物和现象所持有的 各种复杂的情感。在朝鲜语词汇中,除本民族故有 的词和外来词之外,汉字词占相当大的比重。在朝 鲜语中,对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阶称”,一般分 为“尊重阶”“对等阶”“对下阶”三种阶称。这 样可以表达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感情色彩。朝 鲜语从形态的特性看是属于“黏着语”。朝鲜文创 制于15世纪中叶。这种朝鲜语文,在朝鲜半岛都是 通用的。

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

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

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中国朝鲜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

朝鲜族自古以来就与汉族、蒙古族、满族等民族和睦相处,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朝鲜族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他们的发展。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文化传承和政策支持等方面,浅谈中国朝鲜族发展对策分析。

教育是中国朝鲜族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教育是每个人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而优质的教育资源对于少数民族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朝鲜族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水平较低。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促进中国朝鲜族的教育发展。

政府应增加对朝鲜族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学校师资力量和教育设施建设水平,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可以设置专门的教育补助政策,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给予中国朝鲜族学生,鼓励他们接受更高的教育。

还可以加强中朝交流合作,引进朝鲜族的优秀文化资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就业问题是中国朝鲜族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朝鲜族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如何促进朝鲜族地区的就业发展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朝鲜族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推动当地产业快速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可以通过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朝鲜族青年的就业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

可以鼓励外来企业或投资者到朝鲜族地区投资兴业,带动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传承是中国朝鲜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朝鲜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但由于时代的变迁和外部文化的冲击,朝鲜族的传统文化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推动朝鲜族的文化传承。

政府可以加大对朝鲜族文化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可以加强朝鲜族地区的文化交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增进朝鲜族与外部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可以开展一些文化传统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朝鲜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
一、民族概况
(一)中国的朝鲜族
朝鲜语(朝鲜语:조선족)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列中国第14大民族。

吉林、黑龙江、辽宁以及内蒙四省区是现代朝鲜族聚居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大陆有朝鲜族人口1,929,696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83%。

中国朝鲜族主要分布于与朝鲜半岛接邻的东北地区。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大的聚居区。

由于地缘和中国与朝鲜半岛历史上的紧密关系,朝鲜族长期在中国东北地区或聚居或与其他民族杂居。

早期到来的朝鲜人多汉化或者旗化,中国现代朝鲜族大多是19世纪后迁入中国的朝鲜族人的后裔。

(二)朝鲜族的分布
全国朝鲜族人口总数为1920597人,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三省。

其余则散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成都、济南、西安、武汉等内地大中城市。

其中,黑龙江省有452398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23.56%;吉林省有1181964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61.54%;辽宁省有230378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2%;内蒙古自治区有22641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18%;关内各地共有33216人,占全国朝鲜族总人口的1.73%。

居住在东北三省的朝鲜族人口总共有1864740人,占全国朝鲜总人口的97.1%。

二、语言、宗教信仰
(一)语言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居民多数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

杂居地居民通常使用汉文。

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①在类型上,因为和阿尔泰语系相近,沈阳有人主张入阿尔泰语系。

②朝鲜文创于15世纪,是一种字母音节文字,以音节为单位进行标记。

朝鲜语共有40个字母,其中有元音21个,辅音19个。

③在朝鲜语,元音是音节的中心,辅音只有和元音结合才能构成文字。

④朝鲜语的辅音不仅可以在音节开头与元音相拼,还可以在元音作为韵尾发音。

(二)宗教信仰
朝鲜族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信仰宗教的人较少,信教者有的信佛教,有的信基督教或天主教;--没有统一全民性宗教。

三、文化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