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课件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pt课件

ICU马宁宁
• 一、定义 • 二、诊断标准 • 三、发病机制 • 四、相关因素 • 五、治疗原那么 • 六、预防及护理
• 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病人在建立人工气道〔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48h以后或撤机拔管后 48h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一种严重的院内感染和并 发症,尤其是ICU内常见的感染之一。
• 2.声门和气管插管之间的间隙常有严重污染的积液存在, 构成了细菌贮存库,每0.1ml可带入10亿个细菌,成为VAP病 源的重要来源。 ——指南推荐: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 3.呼吸机气路管道的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质,收集瓶中的冷 凝液反流进入湿化器储水罐或直接流入下呼吸道,也是重 要的致病菌侵袭途径。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
• 分泌物黏稠或引流管堵塞时可用5~10 ml生理盐水冲洗管道 , 冲洗前一定要检查气囊, 使气囊压力保持在该患平安 压力范围上限, 并且保证充分引流的前提下的吸引负压。
最小闭合技术
• 如无测压表可采用最小闭合技术:即气囊充气后, 吸气时 恰好无气体露出。方法为:将听诊器置于患者的气管处, 边向气囊内注气边听漏气声, 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 后抽出0.5 ml气体, 假设又可听到少量的漏气声, 那么可 再向气囊内注气, 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此方法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 而且不易引起 误吸。
• 4.呼吸机回路管道是细菌定植的一个重要部位,频繁的更 换呼吸机管道〔24h~48h〕增加了污染的时机;研究认为每 7d更换1次为宜,或者是更长两周时间,只要疑似被污染, 就要更换管道。
• ——指南推荐:建议每例新病人使用新的管道;如果管 道被污染,及时更换。
• 5.消毒不严格的病房空气、呼吸机及气路管道、湿化器、 串联雾化器和吸痰管等均为致病菌的来源,可通过气溶胶 吸入或直接进入并定植于下呼吸道。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PT课件

(2)充分气道湿化:加强气道湿化是预防VAP发生的 主要措施之一,加以温湿化空气,减少寒冷,干燥 的气体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使气体进入呼吸道后 温度渐升至体温水平,并可使相对湿度达到维持纤 毛活动的生理要求,预防气道水分丢失过多所致的 分泌物黏稠和排出障碍。
2
临床表现:
❖ 患者出现发热体温大于38℃,呼吸道有脓性 分泌物
❖ 肺部可闻及湿罗音 ❖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 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侵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
侵润性阴影 ❖ 病原学检查: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
3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 机体免疫力底下 ❖ 细菌在上呼吸道定植,吸入物黏附 ❖ 胃内酸碱度降低和细菌定植,误吸 ❖ 呼吸机及相关装置引起的感染 ❖ 人工气道的直接影响 ❖ 体位的影响 ❖ 吸痰操作 ❖ 医务人员因素以及空气环境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AP)
呼吸重症监护室:阿热爱
1
定义: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机械通气(MV)48小 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 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 HAP)的重要类型,其中MV≤4天内发生的肺 炎为早发性VAP,≥5天者为晚发性VAP。
15
预防措施:
❖ 1 .气道管理
❖ 机械通气时,气流绕过大部分上呼吸道,直接 进入气管,加上机械通气使呼吸道的水分蒸发增加。 如果湿化不足,呼吸道黏膜干燥,纤毛运动减弱, 使分泌物黏稠或形成痰栓,痰痂,不易排出或堵塞 气道。呼吸道引流不通畅,肺的防御功能降低,均 易发生VAP。
2024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护理课件pptx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护理课件pptx•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治疗策略•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防治中的作用•总结与展望目录CONTENTS0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机械通气(MV)48小时后至拔管后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是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重要类型。
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病原菌感染、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口咽部定植菌误吸等。
VAP 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重症监护室(ICU )患者。
发病率死亡率危险因素VAP 患者的死亡率较高,与感染严重程度、基础疾病等有关。
包括高龄、长期卧床、意识障碍、误吸、机械通气时间长等。
030201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诊断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进行诊断。
其中,胸部X线或CT检查可显示肺部浸润影;病原学检查可明确致病菌类型。
0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老年人和儿童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年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使用呼吸机时发生肺炎的风险增加。
基础疾病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易感染肺炎。
营养不良患者因素长时间使用呼吸机,特别是超过48小时,会增加肺炎发生的风险。
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管道清洁不彻底或消毒不严格,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引发感染。
呼吸机管道污染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设置不合理,可能导致肺部过度膨胀或萎陷,增加感染风险。
呼吸机设置不当呼吸机使用因素医源性因素医护人员手卫生医护人员手卫生不规范,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等侵入性操作,可能损伤呼吸道黏膜,增加感染风险。
药物使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可能导致菌群失调、免疫力下降等问题,增加感染风险。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pt课件

支气管哮喘也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但通常不会出现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等表现。与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相比,支气管哮喘通常具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03
CATALOGUE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
预防策略
保持呼吸道通畅
定期为患者吸痰,确保呼吸道畅通,减少细 菌滋生。
严格控制抗生素使用
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耐药菌株的产生。
手卫生
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避 免交叉感染。
患者教育
疾病认知
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的发病机制、预防措施及治 疗手段,提高患者及家属的认知
水平。
自我管理
指点患者进行正确的呼吸、咳嗽、 排痰等操作,加强自我管理意识。
生活习惯
鼓励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 戒烟、限酒、公道饮食等,以降低 感染风险。
04
CATALOGUE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治疗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
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以控制感染。
抗炎治疗
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抗炎药物,减轻肺部炎症反应。
非药物治疗
机械通气治疗
通过调整呼吸机参数,改良患者通气功能,降低呼吸机相关 性肺炎的产生。
营养支持
对于营养不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 力。
全性和有效性。
药物相互作用
03
新药研发回需考虑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避免潜伏的药物
间不良反应。
新型治疗方法
免疫疗法
通过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抵抗感染,减少抗生 素的使用,降低耐药性的产生。
局部治疗
针对肺部感染病灶,采用局部给药的方式,以提 高药物浓度,减少全身不良反应。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pt课件

还发现在VAP的病原培养中,77%只有需 氧菌生长,23%培养出厌氧菌,其中仅有 3%为纯培养
病原学及其诊断技术
VAP病原学变迁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MV时 间和先前抗生素应用史
早发性VAP(MV<4天)且先前未用抗生素的 VAP病原类似于社区获得性肺炎,以肺炎 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MSSA等为核心 致病菌
插管可以影响宿主气道的防御完整性 插管磨擦和吸痰损伤气道粘膜及上皮基
底膜、粘液量增加、咳嗽的有效性下降 插管提供了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机会 管道可成为细菌繁殖的场所,并且不能
被机体的防御功能和抗生素所清除 其影响方式
直接侵入 储菌效应 吸入 粘液
机械通气引起肺炎的原因-通气机
VAP流行病学
美国VAP延长住院日6~30天,增加医疗费 用5000美元以上。
国内报告的发病率为60%,死亡率为32%~ 39.1%
正确使用机械通气、有效预防和正确治疗 VAP是临床的重要问题
诊断标准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MV48小时以上或撒机拔管后48小时以内 X线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 同时具备以下两项或以上表现:
病原学及其诊断技术
有创性技术
纤支镜引导保护性标本刷(PSB)技术; 纤支镜引导支气管肺泡灌洗(BAL)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显微镜检查、含
菌细胞检查、内毒素含量测定; 经皮肺针吸术(PLNA)等。
病原学诊断技术的评价已上升至新的高度, 但从目前的技术很难区别细菌定植和感染
Luna CM et al.Chest 1997
气道定植VS医院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镜获取的标本,非肺组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查房课件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预防措施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免疫力;定 期翻身拍背,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 保持口腔卫生,减少口腔细菌滋生。
处理方法
对于已发生的并发症,如褥疮、肺部 感染等,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定 期换药、口腔护理等;同时根据医嘱 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案例分享与讨论
呼吸机参数调整与监测
参数调整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血气分析结 果,适时调整呼吸机的参数, 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氧浓
度等。
气道管理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期吸 痰,清除气道分泌物,防止痰 液淤积。
监测指标
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 频率、气道压力等指标,评估 呼吸机治疗效果。
报警处理
及时处理呼吸机报警,如气道 压力过高或过低、氧气供应不
口腔清洁
每日进行口腔护理,清除 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 保持口腔清洁。
牙周固定
对于牙齿不整齐的患者, 可使用牙周固定器,防止 牙齿移位导致的口腔细菌 滋生。
呼吸道管理
吸痰护理
定期为患者吸痰,清除呼吸道内 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湿化气道
使用加湿器或雾化器,对吸入的空 气进行湿化处理,防止呼吸道干燥。
护理措施与评价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呼吸频率、 心率等指标的变化。
营养支持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营 养支持,提高免疫力。
保持呼吸道通 畅
定期吸痰,保持呼吸道湿润。
预防交叉感染
加强手卫生,定期更换呼吸机 管道等。
评价
根据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及 时评价护理效果,调整护理方 案。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措施
环境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PT课件

究发现,836例VAP中31%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 多种病原菌导致的混合感染在VAP中占相当比例。晚近一项研
究显示124例VAP中,由单一病原菌致病的有65例(52%),另59 例(48%)为混合感染。在混合感染病例的致病菌中,42例(34%) 有两种病原菌,10例(8%)有三种病原菌,7例(6%)有四种病 原菌。
2019/8/26
8
3、影响VAP病原菌分布的因素
2019/8/26
9
3.1基础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易合并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 拉汉菌和肺炎双球菌所导致的VAP; 肺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易合并由铜绿假单胞菌、金 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VAP; 创伤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易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的VAP。
们及时准确地应用抗菌药物。
2019/8/26
12
4、VAP的发病机制
VAP发病涉及两个环节,即病原菌的 定植和误吸。
2019/8/26
13
4.1 Johanson等研究发现,微生物在口咽部的定植在气管 插管患者中很普遍,并指出细菌的定植是VAP的"前奏"。该研究 显示,ICU内213例患者中有95(45%)人在住院一周内,从口 咽部标本培养出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GNB),其中22例 (23%)后来发生VAP;而118例没有GNB定植的患者中仅4例 (3.4%)发生肺炎。下列因素如基础病情严重、住院/ICU时间 长、先前用过广谱抗菌药、营养不良、气管插管、原有慢性肺部 疾病等均增加了GNB定植的机会。气管插管破坏了上下呼吸道 之间的自然屏障,使在口咽部、副鼻窦、声门下区、牙菌斑、气 管插管气囊周围的定植菌通过误吸进入远端气道和肺。如果肺的 防御机制不能抵抗细菌的侵袭力,终将发生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ppt课件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谢谢聆听!
2019 33
2019 27
4)适时的吸痰 根据患者有无咳嗽或憋气;气道内有痰 鸣音;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或报警;血氧饱 和度突然降低;清醒患者主动要求吸痰;频 繁呛咳时吸痰吸痰前根据痰鸣音部位协助患 者取合适体位,使病变部位处于高位,并进 行叩背,使痰液充分引流后加以清除,可减 少吸痰次数,减少对气道的机械性刺激,降 低感染的发生。
2019
-
20
操作时,有2名护士协助,患者床头抬高 30~45度,气囊充气加压密闭插管与气管的 间隙,1名护士用注射器将口腔护理液从患者 一侧口角向口腔内注入,停留10s,另1名护 士用吸痰管抽吸,反复冲洗、抽吸3~5次,彻 底清洁口腔,擦洗时先解除固定的胶布,1人 固定气管导管,1人擦洗,防止导管移动或脱 出,擦洗完毕,重新固定气管导管。
2019 28
做好基础护理
床头摇高形成30-45°:VAP发生率仰卧 23%,半卧5%,按时皮肤护理,防止压疮发 生,口腔护理,每天4次,霉菌感染时,用 2.5%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对较长时间机械通 气患者,应对口腔内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 养(每周一次),根据培养结果,适当选择 口腔局部用药;定期痰培养、药敏试验,选 择合适的抗生素。
2019 4
国际采用的诊断标准
传统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考虑了氧合指数和痰
培养及涂片查找病原菌,当临床肺部感染计 分(CPIS)>6分时可确诊。
2019
-
5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机体免疫力低下
细菌在上呼吸道定植、吸入和黏附 胃内酸碱度降低和细菌定植、误吸 呼吸机及相关装置引起的感染 人工气道的直接影响
体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采用的诊断标准
❖ 传统诊断标准的基础上考虑了氧合指数和痰 培养及涂片查找病原菌,当肺部感染记分 CPIS>6分时可确诊。
5
VAP发生的相关因素
❖ 机体免疫力低下 ❖ 细菌在上呼吸道定植、吸入和黏附 ❖ 胃内酸碱度降低和细菌定植、误吸 ❖ 呼吸机及相关装置引起的感染 ❖ 人工气道的直接影响 ❖ 体位的影响 ❖ 吸痰操作 ❖ 医务人员因素以及空气环境
9
呼吸机及相关装置引起的感染
❖ 呼吸机管道中积聚的冷凝水是细菌寄居的高 污染物,为细菌重要的培养基,其中革兰氏 阴性杆菌占主要。
❖ 有研究发现湿化罐内湿化液所培养出的细菌 菌属与气管深部培养出得细菌菌属是一致的, 湿化罐内湿化液的污染是不可忽视的,部分 学者认为,气道与呼吸机湿化罐通过机械通 气过程,形成循环途径引起相互感染。
6
机体免疫力低下
机械通气患者常并发各种疾病,营养状差, 长期卧床或意识不清,广谱抗生素、激素的 使用,患者抵抗力低下,人工气道、机械通 气等侵入性操作,机体防御屏障破坏,增加 了发生的风险。
7
细菌在上呼吸道定植、吸入和黏附
机械通气患者,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减弱 甚至消失,人工气道的建立,使气道粘膜基 底部暴露,口咽部与下呼吸道的屏障功能直 接受到损害,黏性分泌物增加,气管插管后 口咽分泌物在气囊上方积聚经气管内壁与套 管气囊间隙大量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12
吸痰操作
无菌观念差,未做到勤洗手,未按操作规 程吸痰。
13
医务人员因素以及空气环境
❖ 医务人员未充分湿化气道,及时吸净气道分 泌物,未做好气囊及呼吸机管道的管理,对 呼吸机应用时间认识不足,对撤机指征掌握 不彻底。病情平稳后,不能适时调节通气方 式。
❖ 空气: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严重;患者多, 病情重,患者及工作人员都不能离开病房, 给空气消毒带来一定难度,导致院内感染发 生机会增加。
8
胃内酸碱度降低和细菌定植、误吸
胃肠道是杆菌最主要的定植场所,正常的 胃液值为1,胃腔的细菌极少,由于经常使用 H-2受体阻滞剂或抗酸剂,以防应激性溃疡的 发生,可导致胃液值上升,由于放置胃管刺 激咽部,影响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关闭,易引 起反流;此外,食管括约肌的持久松弛,胃 内细菌沿管壁上移至咽部,在进入下呼吸道 引起感染。
削弱了自净能力和局部粘膜保护作用,细 菌和污垢易积聚在双颊部和会厌部,使口 腔内细菌大量繁殖,同时由于广谱抗生素 的应用,易致真菌感染。口腔护理可以减 少分泌物淤积和细菌寄生繁殖,
22
操作时,有2名护士协助,患者床头抬高 30~45度,气囊充气加压密闭插管与气管的间 隙,1名护士用注射器将口腔护理液从患者一 侧口角向口腔内注入,停留10s,另1名护士 用吸痰管抽吸,反复冲洗、抽吸3~5次,彻底 清洁口腔,擦洗时先解除固定的胶布,1人固 定气管导管,1人擦洗,防止导管移动或脱出, 擦洗完毕,重新固定气管导管。
❖ 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在临床上很有必 要!
3
传统的诊断标准
❖ 定义:患者使用呼吸机48小时后发生的肺部炎症。 ❖ 临床表现:
患者出现发热大于38度呼吸道脓性分泌物; 肺部可闻及湿罗音; 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x线检查:显示肺部有侵润性阴影或出现新的 侵润性阴影; 病原学检查:支气管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
14
VAP的病原学特征
15
16
❖预防为主
17
预防措施1
❖ 加强病房管理,完善消毒、隔离制度,定期 对病房及病房内物品、医疗器械进行全面彻 底的消毒。
18
预防措施2
❖ 实行医院感染及微生物监测通报制度,早期 识别医院感染的趋势,及早实行预防的有效 措施。
❖ 加强医务人员无菌观念,做好手卫生工作。
24
❖ 严格呼吸机管理 在操作呼吸机前后,护理人员应严格洗手,
防止交叉感染。根据患者病情及呼吸机的性 能,选择合适的呼吸机及通气模式,遵医嘱 调节好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并接模拟肺运转 30min,无异常后方可给患者接机。
25
❖ 有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感染的发生率越 高。为了减少感染的发生,必须及时更换呼吸机管 路和附件,一般每周更换一次,在管道污染时及时 更换;定时排空湿化罐内湿化液,湿化罐需填充液 体时,先将湿化罐内湿化液倾倒清洁后再倒入无菌 注射用水,每24h排空1次湿化罐;积水杯放在呼吸 环路的最低处,及时倾倒冷凝水,在离断管路,变 换患者体位时,防止冷凝水倒流污染呼吸环路或造 成患者误吸。
19
预防措施3
❖ 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有效排痰。
20
护理措施
❖ 严格无菌操作及洗手制度 消手是预防VAP最简单同时也是很有效的
措施,在接触不同患者和可能导致传染的物 品(如血液、体液等),以及去除手套后, 均应进行手部清洁,临床医护人员对手部清 洁的依从性非常低,故应引起大家的注意。
21
❖ 口腔护理 经口气管插管的患者口腔处于开放状态,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 理
1
定义
❖ VAP ❖ 指患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后48小时或停用机
械通气、拔出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的肺实 质的感染性炎症反应。 为ICU接受机械通气患者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 感染,在国外,发病率是9%~12%,病死率 高达15%~45%。
2
❖ VAP导致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延长、院内感 染死亡率增加、经济负担加重。
人工气道的直接影响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后破坏了上呼吸道屏 障,削弱了纤毛的清除及咳嗽机制,刺激气 道分泌物,促进细菌繁殖,增加了细菌的黏 附和定植,使病原菌不经过鼻腔的调温、湿 化、过滤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
11
体位的影响
长时间体位及活动范围受限,胃肠蠕动减 弱,容易产生肠胀气及胃内食物反流,反流 物质积存在口腔内没有被及时清除时,会引 起误吸导致肺部炎症,同时增加了发生的机 会。
23
❖ 减少胃内容物反流 机械通气患者若无禁忌症均取半卧位或床头抬
高30~45度,行肠内营养时采用鼻十二直肠管或鼻 空肠管;在鼻饲前,先检查胃管位置,采用输液泵 匀速泵入,防止胃潴留,当肠鸣音消失或胃潴留大 于150ml时,停止鼻饲,对胃残余量过多的患者,可 给予胃动力药,如给予吗丁啉;同时避免质子泵抑 制剂的应用。鼻饲后30 min避免深吸痰;鼻胃管每 月更换至另一侧鼻孔留置,以减少鼻窦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