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2华东师大版

合集下载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八年级历史)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八年级历史)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一、教材分析《祖国统一大业》——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讲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主要史实的,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能力目标(1)讨论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2)阅读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情感目标(1)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范例。

(2)难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四、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寻求身边的历史,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课堂探究过程的进行实施。

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讲授法等六、探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设计思路:利用歌曲播放《七子之歌》,声情并茂的再现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忧国忧民,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学生思考、讨论、辩论的能力。

七、实施过程:课前准备:我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网络教室有目的的搜集与香港、澳门、台湾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等。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 )教学设计:13 祖国统一大业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 )教学设计:13 祖国统一大业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 )教学设计:13 祖国统一大业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历史(2017)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为实现祖国统一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本课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旨在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方面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学习,加深对祖国统一大业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取得的成就;掌握为实现祖国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祖国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取得的成就;为实现祖国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2.教学难点: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发展的内在联系,以及祖国统一的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新中国成立后的繁荣与发展。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为实现祖国统一所采取的措施。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展示课件。

2.资料:收集与祖国统一相关的历史事件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3.视频:准备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历史视频,用于情境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视频资料,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2.呈现(10分钟)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3课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13课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卢亮【内容标准】(1)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1、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因此在本节的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在这种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2、《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因此充分利用课件、视频等多媒体教学和历史挂图等学习资源,组织丰富多彩地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情趣盎然地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教学评价方式:(1)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

(2)通过学生朗诵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可以加深理解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和仁人志士的奋斗目标。

(3)通过视频播放香港政权交接的一些课外资料,如香港末代总督彭定康离开香港情景等,可以衬托出香港回归滚滚大潮是不可逆转的。

(4)个人自评及师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①下课前的几分钟,让学生回顾自己本节课的学到的历史情节,对自己进行客观定位,亮出自己一个客观评价。

②在本节课上,老师为每个学生,特别是参与课堂教学过程的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点评,学生也对老师本节课的表现进行纵向的评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一国两制”构想;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性和可能性。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华东师大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一、教材分析《祖国统一大业》——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讲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通过某某、澳门回归的史实,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某某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2)简述某某、澳门回归主要史实的,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了解祖国大陆与某某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能力目标(1)讨论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某某、澳门的回归?(2)阅读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情感目标(1)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某某、澳门的回归为实现某某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X例。

(2)难点:某某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解决某某问题的前景四、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寻求身边的历史,某某、澳门、某某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课堂探究过程的进行实施。

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讲授法等六、探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设计思路:利用歌曲播放《七子之歌》,声情并茂的再现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忧国忧民,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学生思考、讨论、辩论的能力。

七、实施过程:课前准备:我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网络教室有目的的搜集与某某、澳门、某某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等。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2)

华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3课 祖国统一大业 (2)
一百年前我眼睁睁地看你离去
一百年后我期待着你回到我这里
你知道香
沧海变桑田 抹不去我对你的思念 一次次呼唤你 我的一九九七年
港顺利回归是
得益于哪一伟
一九九七年 我悄悄的走近你 让这永恒的时间和我们共度 让空气和阳光充满着真爱~ 一九九七年 我深情地呼唤你
大的构想吗? 我国又将如何 解决台湾问题?
让这世界都在为你跳跃
官港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红旗代表祖国,白 色紫荆花代表香港,寓 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 达。花蕊上的五颗星象 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 祖国,红、白两色体现 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香港市容
维多利亚港
澳门问题由来
时间


1553 借口船遇风暴,葡萄牙人攫取了在澳 门的居住权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 重要意义?
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性质 一样吗?
不一样。
港澳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 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三、统一大业必将实现 过去
台湾与大陆的 现在
未来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 的关系发生过怎样的变化?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 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予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割占地方
1842年 《南京条约》
香港岛
1860年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租借新界
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实现香 港的回归?
1、综合国力的提高 2、全国人民的支持 3、政府领导得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董 特中 别华
建 行人

政 区
民 共
行和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
国内: 4、意义: 国际:
历史上的香港问题
英国割占香港领土一览表
时间
1842年 1860年


割占地方
香港岛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九龙司地方一区
租借新界
1898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 不要向香港派驻 你们如果宣布收回香 驻军是行使国家主 难性影响’,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 军队, 可以吗? 港,将会产生灾难性 策。‛混乱是人为的,这当中不光有外国人,也有中国 权的象征,一定要 的后果。 人,而主要是英国人。如果在十年的过渡期内香港发生 驻军。 严重的波动,中国政府将被迫不得不对收回的时间和构想的提出,内容和影 响。 2)把握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及意义。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 密切的史实。 4)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一国两制”方针的由来: 20世纪50年代,盛行的口号是“我们一定 要解放台湾!”,毛泽东.周恩来也提出过 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表示尊重台湾现状, 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1982年1月邓小平把这一方针科学的概括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后来这一方针 被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一 国两制”方针也成为处理港澳问题的基本 原则。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思考:你知道港澳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顺利回归是得益于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哪一伟大构想吗?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中国又将怎样解决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台湾问题? 但是他们掠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华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一、教材分析《祖国统一大业》——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节内容,本节内容是本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讲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及意义,“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让同学们认识到统一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党和国家为了台湾能够顺利回到祖国怀抱,正在做着不懈的努力。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涵及意义。

(2)简述香港、澳门回归主要史实的,理解港澳回归的意义。

(3)了解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2.能力目标(1)讨论归纳:中国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实现香港、澳门的回归?(2)阅读讨论:按“一国两制”构想和平统一海峡两岸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3.情感目标(1)理解“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树立祖国完全统一必将实现的信念。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香港、澳门的回归为实现台湾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树立了有说服力的范例。

(2)难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变化以及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景四、学情分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渴望求知的发展期,该年龄段的学生,非常喜欢寻求身边的历史,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愿意主动接受这些热点问题的来龙去脉,有利于课堂探究过程的进行实施。

五、教学方法情景导入法、问题讨论法、启发式谈话法、讲授法等六、探究解决《祖国统一大业》的设计思路:利用歌曲播放《七子之歌》,声情并茂的再现闻一多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忧国忧民,渴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的方式,培养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师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利于增强学生思考、讨论、辩论的能力。

七、实施过程:课前准备:我提前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学校网络教室有目的的搜集与香港、澳门、台湾相关的新闻报道和时事评论、分析资料等。

历史初二下华东师大版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历史初二下华东师大版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

历史初二下华东师大版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中国*******对国民党当局攻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交流的日益频繁。

2.能力方面:(1)通过实行和平统一祖国的条件和“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提出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2)通过香港顺利回归和海峡两岸交流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中国政府对台湾和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政策,让学生学会比较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研习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香港顺利回归祖国是重点。

香港顺利回归,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

香港顺利回归,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

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难点分析:“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是难点。

学生受所学知识限制,对新中国成立后港澳台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不太了解,因而难于正确理解“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必须补充相应知识,互相讨论,共同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结论。

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党和政府也作出了不懈努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祖国统一大业
内容提要
一、“一国两制”构想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其基本内涵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二、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这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步伐。

三、今天,尽管海峡两岸仍处于分裂状态,但两岸交流日益密切,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

导学目标
基础知识
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

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
顺时归纳整理知识
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综合分析认识意义
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热爱祖国向往统一
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

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形式新授
教师讲解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

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朝着神圣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着。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既要照顾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大陆与港澳台地区的差别,又要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维护民族与国家的根本利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指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主权的国家里,以祖国统一为前提,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介绍: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相关插图和《七子之歌》,回顾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

教师指出:闻一多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

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

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组织学生根据“自由阅读卡”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

(A.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

红白两色,体现着“一国两制”的精神。

B.澳门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