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数字电路名词解释(一)

数字电路名词解释(一)

数字电路名词解释(一)数字电路简介1. 什么是数字电路?数字电路是一种电子电路,用于处理数字信号。

数字信号是离散的、非连续的信号,具有两个稳定状态:高电平(表示1)和低电平(表示0)。

数字电路通过逻辑门和触发器等组件,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操作和传输。

2. 相关名词:逻辑门(Logic Gates)逻辑门是数字电路中的基本构建模块,用于实现逻辑运算。

常见的逻辑门包括门(AND)、非门(NOT)、或门(OR)、与门(NAND)、异或门(XOR)等。

每个逻辑门都有特定的真值表,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组合,输出相应的逻辑结果。

例:AND门:只有当所有的输入信号都为高电平时,输出信号才为高电平;否则输出信号为低电平。

触发器(Flip-Flop)触发器是一种建立在逻辑门之上的存储器件,用于存储和传递数字信息。

触发器有不同类型,如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等。

它们能够存储一个或多个位的二进制数据,并在时钟信号的作用下进行状态变化。

例:JK触发器:根据输入信号和时钟信号的不同组合,可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如存储、计数、分频等。

多路选择器(Multiplexer)多路选择器是一种用于在多个输入信号中选择一个输出信号的设备。

它根据选择信号的不同,将指定的输入信号输出到目标位置。

多路选择器有多个输入端和一个输出端,以及一个选择端,用于控制选择哪个输入信号输出。

例:2:1多路选择器:有两个输入信号和一个选择信号。

当选择信号为0时,输出端输出第一个输入信号;当选择信号为1时,输出端输出第二个输入信号。

计数器(Counter)计数器是一种能够根据时钟信号进行计数的设备。

它能够按照规定的顺序产生一系列的输出信号,用于计数、脉冲生成等应用。

计数器通常由触发器和逻辑门组成。

例:二进制计数器:按照二进制的计数规则,从0到最大计数值递增,再从最大计数值回到0。

如4位二进制计数器可以表示0到15的数字。

数字编码器(Encoder)数字编码器是一种将多个输入信号转换为二进制编码输出信号的设备。

数字电路中的重点名词解释

数字电路中的重点名词解释

数字电路中的重点名词解释数字电路是电路设计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利用数字信号进行信息处理和传输。

数字电路由多个数字元器件组成,如逻辑门、触发器和计数器等。

在数字电路中,有许多重要的名词需要解释和理解。

本文将对数字电路中的重点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字电路的工作原理。

1. 逻辑门(Logic Gate)逻辑门是数字电路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之一。

它具有一定数量的输入和一个输出。

逻辑门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组合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

常见的逻辑门有与门(AND Gate)、或门(OR Gate)、非门(NOT Gate)以及与非门(NAND Gate)等。

逻辑门的输出信号可以是高电平(表示1)或低电平(表示0),这取决于逻辑门的工作方式和输入信号的电平。

2. 触发器(Flip-flop)触发器是一种存储电路,也是数字电路中常用的组件之一。

触发器可以存储一个位(0或1),并将存储的位作为输出信号。

触发器具有时钟信号输入,通过时钟信号的边沿来改变存储的位。

常见的触发器包括RS触发器、D触发器和JK触发器等。

这些触发器根据输入信号的不同组合以及时钟信号的作用,可以实现不同的存储和传输功能。

3. 计数器(Counter)计数器是一种能够按照一定规律进行计数的数字电路。

它可以用于计数和计时等应用。

计数器根据输入的时钟信号进行计数,并将计数结果输出。

常见的计数器有二进制计数器、十进制计数器以及循环计数器等。

不同类型的计数器具有不同的计数规律和位数,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计数器。

4. 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编码器和解码器是数字电路中用于编码和解码信号的设备。

编码器将一组输入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编码输出信号,而解码器则将编码的输入信号转换为原始输入信号输出。

编码器和解码器广泛应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和系统的控制等方面。

常见的编码器和解码器包括二进制-十进制编码器、BCD-七段数码管解码器等。

5. 多路复用器(Multiplexer)和译码器(Demultiplexer)多路复用器和译码器是数字电路中常见的数据选择和分配设备。

电气基础名词解释

电气基础名词解释

电气专业名词解释出品知行1电源----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设备。

2电路----由金属导线和电气以及电子部件组成的导电回路,称其为电路。

直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直流电路”;交流电通过的电路称为“交流电路”。

3电流——_就是大量电荷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有规则地定向运动的物理现象。

4电压——单位正电荷由高电位移向低电位时,电场力对它所做的功叫电压。

5电动势----电路中因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为电能所引起的电位差,叫做电动势。

6电位----分析电位时必须选择一个参考点,参考点用O表示,在电路中用⊥符号表示,原则上是可以任意选取,但是习惯上选择接地点或者接机壳点或者电路中连线最多的点为参考点,电路中某一点的电位就是该点到参考点的电压7模拟电路——是由自然界产生周期性变化的连续性的物理自然变量,在将连续性物理自然变量转换为连续的电信号,并通过运算连续性电信号的电路。

8数字电路——·将连续性的电讯号,转换为不连续性定量的电信号,并运算不连续性定量电信号的电路,称为数字电路。

9有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转换成电磁形式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有功10无功功率——在交流电能的发输用过程中,用于电路内电磁场交换的那部分能量叫做无功11视在功率——在具有电阻和电抗的电路内,电压与电流的乘积叫做视在功率,用字母Ps来表示,单位为瓦特。

12功率因数——在直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就是有功功率。

但在交流电路里,电压乘电流是视在功率,而能起到作功的一部分功率〔即有功功率〕将小于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叫做功率因数,以COSφ表示。

13电功率——电路传送或转换电能的速率叫电功率,简称功率用P表示,单位瓦特W在汽车业还有功率单位叫马力,1马力等于735瓦特P=UI14电感——:电感是指线圈在磁场中活动,所能感应到的电流的强度,单位是亨利H15基尔霍夫定律——简写为KLC,对于电路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该节点所连的各支路中,流入该节点全部的电流的总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全部电流的总和。

名词解释串联电路

名词解释串联电路

名词解释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是一种电路连接方式,其中电流在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流动。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一个元件后,会继续流向下一个元件,直到流经电路中的所有元件为止。

在串联电路中,元件之间是以线性方式连接的,即一个元件的正极与下一个元件的负极相连。

这样,电流就可以依次通过电路中的每个元件,从而实现电路的正常工作。

串联电路的特点是电流在电路中的各个元件中是相等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的大小与电阻和电压有关。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电流通过每个元件时,会根据元件的电阻大小进行适当的变化。

较高的电阻会导致电流减小,而较低的电阻则会导致电流增大。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个串联元件的电阻之和。

这是因为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必须通过每个元件,所以总电阻等于每个元件电阻的累加。

因此,当在串联电路中增加元件时,总电阻也会增加。

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分配是根据元件的电阻比例进行的。

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因此,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大小会根据每个元件的电阻比例进行相应的变化。

较高的电阻会导致电压增大,而较低的电阻则会导致电压减小。

总之,串联电路是一种电流依次经过各个元件的电路连接方式。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总电阻等于各个元件电阻之和,而电压根据元件的电阻比例进行分配。

这种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电路中,例如电灯串联、电子电路等。

三相电路名词解释

三相电路名词解释

三相电路名词解释三相电路是一种用于电力输送和电能转换的电路形式,由三个互相连接的相线组成,分别为正弦波的左侧、右侧和顶部。

在三相电路中,每个相线都有自己的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连接点称为接地点或节点。

三相电路通常用于大型电力设备,如变压器、电动机和发电机等,其优点是可以提供更大的电流和更高的功率,同时可以更好地平衡三相之间的电压偏差。

在三相电路中,每个相线都有自己的火线和零线,它们之间的连接点称为接地点或节点。

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通常约为 220 伏特 (V)。

每个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通常约为 380V。

由于三相电路中的三个相线之间存在着相位差,因此三相电路中的电流是不相等的,这被称为三相不平衡。

三相不平衡可能会导致设备和电网的性能下降,因此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来降低三相不平衡的影响。

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路通常用于变压器和高压输电线路,其中变压器通常使用三相电源来产生不同的电压等级,以便在不同的电压等级下进行电能传输。

高压输电线路通常采用三相电路,以便在不同的输电线路之间进行能量传输。

在家用电器中,三相电路通常用于大型家用电器,如洗衣机、冰箱和空调等,这些电器通常需要较大的电流和功率。

拓展:1. 相线:在三相电路中,相线是指与电源连接的火线,它们可以提供电流和电压,以便驱动设备和进行能量传输。

2. 中性线:在三相电路中,中性线是指连接电源中性点的连接线,它通常用于连接三相电路中的三个相线,以便形成三相电路。

3. 相位差:在三相电路中,三个相线的相位差是指三个相线之间的相差角度,通常用角度表示。

相位差的大小取决于三相电路中的三个相线的电压和电流的相位差。

4. 三相不平衡:三相不平衡是指三相电路中的三个相线之间的电流不相等,这可能会导致设备和电网的性能下降。

三相不平衡可以通过测量三相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差异来确定。

交流调功电路的名词解释

交流调功电路的名词解释

交流调功电路的名词解释交流调功电路是一种用于控制和调节交流电能的电路。

它主要通过改变电流或电压的大小和相位来实现电力的调节和分配。

本文将对交流调功电路中涉及的一些关键名词进行解释,包括交流电流、交流电压、功率因数、电感、电容、电阻以及调节器的原理等。

交流电流是指在交流电路中流动的电荷的方向和大小随时间变化的电流。

与直流电流不同,交流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在一个周期内会多次变化,它以正弦波的形式表示。

交流电流的频率用赫兹(Hz)来衡量,常见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或60Hz。

交流电压是指在交流电路中随时间变化的电势差。

与交流电流一样,交流电压也以正弦波的形式表示,并且频率与交流电流相同。

交流电压通常用伏特(V)来表示,常见的电压等级有110V、220V和380V等。

通过调节交流电压的大小,可以改变电力的输出或输入。

功率因数是衡量交流电路有效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指实际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

实际功率是指电路中真正用于做功的功率,而视在功率是指电路中电压和电流的乘积。

功率因数通常用cosφ来表示,它的取值范围在-1到1之间。

当功率因数接近1时,表示电路具有高效率的功率转换能力。

电感是一种存储电能的元件,它主要由导线绕成的线圈构成。

当交流电流通过电感时,会在线圈内产生一个磁场,磁场的变化又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使电感储存和释放电能。

电感的单位为亨利(H),常见的电感元件包括线圈、变压器等。

电容是一种存储电能的元件,它由两个导体板之间的绝缘介质隔开。

当交流电压施加在电容上时,正负电荷会在两个导体板之间积累,形成电场。

电容的储能能力取决于电容的电压和介质的性质。

电容的单位为法拉(F),常见的电容元件包括电容器和电子元件等。

电阻是交流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它具有一定的电阻性质。

当交流电流通过电阻时,会产生热量和能量损耗。

电阻的大小决定了电路的阻抗,它可以通过改变电路的电阻值来控制电流的流动和分配。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常见的电阻元件包括电阻器和电子元件等。

电路模型名词解释

电路模型名词解释
6. 理想电流源模型:理想电流源模型假设电流源的电流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提供任意大小 的电流输出。它通常用一个固定电流值表示,不考虑内阻和电源的实际特性。
这些电路模型是电路分析和设计中常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工程师理解和预测电路的行为, 进行电路计算和优化。

电路模型名词解释
4. 电感模型:电感模型用来描述电感元件的行为。它通常使用电感的自感和互感来表示电 感与电流之间的关系,即V = L * di/dt,其中V表示电压,L表示电感值,di/dt表示电流变化 率。
5. 理想电压源模型:理想电压源模型假设电压源的电压不受任何限制,可以提供任意大小 的电压输出。它通常用一个固定电压值表示,不考虑内阻和电源的实际特性。
电路模型名词解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路模型名词解释: 1. 理想电路模型:理想电路模型假设电路中的元件完全符合理想特性,例如电阻没有内阻 、电容没有漏电、电感没有电阻等。这种模型简化了电路分析和计算,但在实际电路中往往 存在一定的误差。 2. 电阻模型:电阻模型用来描述电阻元件的行为。它通常使用欧姆定律来表示电阻与电流 之间的关系,即V = I * R,其中V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值。 3. 电容模型:电容模型用来描述电容元件的行为。它通常使用电容的充放电过程来表示电 容与电压之间的关系,即Q = C * V,其中Q表示电荷量,C表示电容值,V表示电压。

电工电子

电工电子

电工基础名词解释:电路:即电流通过的路径。

实际电路的功能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现电能的输送、分配和转换;另一类则是把电作为信号的载体,以实现信号的传输、处理或存储。

电源(信号源):电路中提供电能(电信号)的设备或器件。

负载:把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或器件。

中间环节:导线和开关类,将电源与负载连接起来的部分。

电路的三种状态:有载状态:正常工作状态。

开路(断路)状态:电路断开电阻无穷大。

短路状态:电流不通过负载的情况。

二端元件:元件只有二个接线端。

多端元件:元件有两个以上的接线端。

理想元件:把实际的器件理想化,只考虑他们的单一性质如:电阻只消耗电能电感只储存磁场能电容只考虑储存电场能力电路模型:实际电路也就可以画成由理想元件(包括理想导线)的图形符号组成的电路图。

电流:电荷的有规则运动。

电流方向:即正电荷的运动方向。

周期电流:大小和方向(或其中之一)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

交变电流(交流电流):若周期电流在一个周期内的数学平均值等于零。

电流单位:安【培】,符号为A中文符号为安。

1KA=10+3A,1mA=10-3A,1uA=10-6A. 假定的电流方向:称为电流的参考方向。

电荷从电路中的a点移动到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与该电荷的比叫做a、b两点间的电压。

电压的单位为伏【特】,符号为V,中文符号为伏。

1KV=10+3V,1mV=10-3V,安全电压:一般为36V;在环境潮湿或触电几率大的情况下安全电压为12V。

电压参考方向也称参考极性。

电位:各点对参考点的电压。

零电位点:参考点的电位等于零。

电功率:电场力在电路中移送电荷做的功与做这些功所用的时间的比,简称功率,用P表示。

电功率也常说是电路消耗或吸收的功率。

功率的单位为瓦【特】,符号为W,中文符号为瓦,公式P=UI 1W=1V A.1KW=10+3W,1mW=10-3W。

1KWh=1000Wx3600s=3.6x10+6J. W=Pt。

某教室有40W的日光灯8只,平均每天用电5小时,一个月按照30天计算,求每个月用多少度电?若电费为0.58元,问一个月应交多少电费?解:W=Pt=40x8x5x30=48000WhW=Pt/10+3=48KWh48x0.58=27.84(元)答:每个月用48度电;一个月应交27.84元的电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名词解释1 电流(current):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的有序运动形成电流,衡量电流大小的量是电流强度,简称电流。

其量值为单位时间内通过电路某一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用符号i(t)表示,单位为A(安培)。

2 电压(voltage):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所做的功,是衡量电场力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用符号u(t )表示,单位为V(伏特)。

3 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电源中的局外力(非电场力)将单位正电荷从电源负极移到电源正极所做的功,是衡量局外力做功能力的物理量。

用符号e(t )表示,单位为V(伏特)。

4 电位(electric potential):在电路中任选一点为参考点,由某点到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点的电位,用符号V表示,单位为V(伏特)。

5 电能(electrical energy):在一段时间内电场力所做的功称为电能,用符号W表示,单位为J(焦耳)。

6 戴维宁定理(Thevenin’s theorem):在线性电路中,任何一个含有独立源的二端网络,对外电路而言,可以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电路等效代替。

电压源的电压等于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电阻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独立电源置零后的等效电阻。

7 叠加定理(superposition theorem):在线性电路中,任一支路的电流或电压,均等于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产生的电流或电压的代数和。

8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简称KCL):电路中任一瞬间,流入任一结点的支路电流之和恒等于流出该结点的支路电流之和。

或表述为电路中任一瞬间,任一结点的支路电流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9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简称KVL):电路中任一瞬间,任一回路各元件电压升之和恒等于电压降之和。

或表述为电路中任一瞬间,任一回路各支路电压的代数和恒等于零。

10 欧姆定律(Ohm’s law):表示电路中电压u、电流i和电阻R三者之间关系的基本定律,即。

11 参考方向(reference direction):分析电路时任意假定的电流或电压的方向。

规定了参考方向以后,电流或电压就是一个代数量,若电流或电压为正值,则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一致;否则电流或电压的实际方向与参考方向相反。

12 额定值(rated value):各种电气设备在工作时,其电压、电流和功率都有一定的限额,这些限额表示它们的正常工作条件和工作能力。

额定值一般用下标N表示。

13 功率(power):单位时间内电路吸收或发出的电能。

用符号P或p(t)表示,单位为W(瓦特)。

14 有功功率(active power):瞬时功率在一个周期内的平均值,也称为平均功率,用大写字母P表示,单位为W(瓦特)。

15 无功功率(reactive power):以瞬时功率的幅值来衡量电感或电容元件与电源之间交换能量的规模,称为无功功率,用大写字母Q表示,单位为Var(乏尔)。

16 视在功率(apparent power):在交流电路中,端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乘积,称为视在功率,它表示电气设备的容量。

用大写字母S表示,单位为V·A(伏安)。

17 瞬时功率(instantaneous power):瞬时电压与瞬时电流的乘积。

用小写字母p表示,单位为W(瓦特)。

18 电阻元件(resistor):表征电路中电能消耗的理想元件,简称电阻。

用R表示,单位为(欧姆)。

19 电感元件(inductor):表征电路中磁场能储存的理想元件,简称电感。

用L表示,单位为H(亨利)。

20 电容元件(capacitor):表征电路中电场能储存的理想元件,简称电容。

用C表示,单位为F(法拉)。

21 理想电路元件(ideal circuit elements):从实际元件中抽象出来的表征单一物理性质的电路元件。

22 电路模型(circuit model):用理想电路元件或它们的组合模拟实际元件的电路。

22 电压源(voltage source):提供一个恒定不变或交变电压的理想电路元件,是理想电压源的简称。

23 电流源(current source):提供一个恒定不变或交变电流的理想电路元件,是理想电流源的简称。

24 受控源(controlled source):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受其他电路的电压或电流的控制的电源。

25 阻抗(impedance):无源二端网络的端口电压与端口电流之比,即。

阻抗是一个复数,也常称为复阻抗。

单位为(欧姆)。

26 导纳(admittance):无源二端网络的端口电流与端口电压之比,即,它是一个复数,也常称为复导纳。

单位为S(西门子)。

导纳是阻抗的倒数。

27 阻抗角(impedance angle):阻抗的辐角,是电路中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由电路本身参数决定。

28 相量(phasor):在正弦交流电路中,表示正弦量的复数。

其模表示有效值或最大值,辐角表示初相位。

29 正弦量(sinusoid):电路中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电压或电流等物理量。

30 相量图(phasor diagram):将电路中的相量以有向线段的形式画在复平面上,称为相量图。

31 有效值(effective value):正弦交流电流通过电阻R在一个周期内产生的热量与某一直流电流I 通过相同电阻R在相等时间内所产生的热量相等时,则称此直流电流的数值I是该交流电流的有效值。

32 感性电路(inductive circuit):在交流电路中,如果电路中总电压超前于总电流,则称电路为感性电路。

33 容性电路(capacitive circuit):在交流电路中,如果电路中总电压滞后于总电流,则称电路为容性电路。

34 阻性电路(resistive circuit):在交流电路中,如果电路中总电压与总电流同相,则称电路为阻性电路。

35 幅值(amplitude):也称最大值,是正弦量在随时间变化的整个过程中所达到的最大值。

36 角频率(angular frequency):正弦量的相位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37 瞬时值(instantaneous value):电量在随时间变化过程中某一时刻的数值。

38 相位(phase):正弦量随时间变化的角度()。

39 初相位(initial phase):正弦量的相位()在t=0时的值。

40 相位差(phase difference):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之差。

41 三相交流电源(three phase source):由三个幅值相等,频率相同,彼此间具有120o相位差的正弦电源组成的电源。

42 三相交流电路(three phase alternating circuit):由三相交流电源供电的交流电路。

43 三相四线制电路(three phase four wire system):有中线的三相交流电路。

44 三相三线制电路(three phase three wire system):无中线的三相交流电路。

45 相电压(phase voltage):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线与中线之间的电压。

46 相电流(phase current):三相交流电路中,流过每相电源或每相负载的电流。

47 线电压(line voltage):三相交流电路中,相线与相线之间的电压。

48 线电流(line current):三相交流电路中,流过相线的电流。

49 电源的星形联结(Y-connected source):将三相电源绕组的三个末端U2、V2、W2联在一起,成为一个公共点,用N 表示。

由三相电源绕组的三个首端U1、V1、W1引出三根相线L1、L2、L3与外电路连接,N点也可以引出一根中线与外电路连接,这种接法称为电源的星形联结。

50 电源的三角形联结(∆-connected source):将电源绕组W的末端与U的首端联结在一起,称为U点;将绕组U的末端与V的首端联结在一起,称为V点;将绕组V的末端与W的首端联结在一起,称为W点;由U、V、W各引出一根导线与外电路连接,这种接法称为电源的三角形联结。

51 非正弦周期信号电路(nonsinusoidal periodic signal circuit):电流或电压按非正弦周期规律变化的电路。

52 过渡状态(transient):也称暂态、瞬态,是电路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一种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

53 稳定状态(steady state):也称稳态,是电路中的电压或电流稳定不变或呈周期性变化的电路状态。

54 换路定律(law of switching):在换路瞬间,电感元件的电流和电容元件的电压不发生跃变。

即: uC(0+)= uC(0-) iL(0+)= iL(0-)55 初始值(initial value):若t=0时换路,在电路换路后最初一瞬间,即t=0+时刻的电压或电流值。

56 稳态值(steady value):电路在稳态时的电压或电流值。

57 全响应(complete response):电路中由外施激励和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共同引起的响应。

58 零输入响应(zero-input response):电路中无外施激励,仅由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引起的响应。

59 零状态响应(zero-state response):电路中无动态元件的初始储能,仅由外施激励引起的响应。

60 独立源(independent source):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不受其他电路的电压或电流控制的电源。

61 二端网络(two-terminal net):具有两个引出端的电路或网络。

62激励(excitation):能够在电路中产生电压和电流的作用。

63响应(response):在激励作用下,电路中产生的电压和电流。

64感抗(inductive reactance):电感上电压与电流有效值之比。

用符号XL表示,单位为(欧姆)。

65容抗(capacitive reactance):电容上电压与电流有效值之比。

用符号XC表示,单位为(欧姆)。

66电抗(reactance):阻抗的虚部称为电抗,用符号X表示,单位为(欧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