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生物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生物与环境既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无机环境孕育了芸芸众生。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自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但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人口剧增、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已提到了议事日程,因此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一、课堂渗透是实施环境教育的主渠道虽然环境教育具有跨学科特性,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和绝大部分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情况,将其渗透在生态学及其相关学科中是一种比较合适的选择。
就如杨振宁说过:“我觉得学习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按部就班的;一个办法是渗透性的。
什么是渗透性的呢?就是在你还不太懂的时候,在好象乱七八糟的状态下你就学习到很多东西。
对美国学生来讲,我会建议他们加强按部就班的学习方法;对中国学生,我建议他们注意渗透性的学习。
”通过这种渗透结合(学科)课程模式一样能较好地传授环境方面的主要知识内容。
渗透结合(学科)课程模式把环境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要求、通过渗透和结合方式,分散到不同学科的课程里,在开展学科教学的同时,也推动了环境教育。
渗透结合模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增加课时,并且可以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而开展有效的、生动活泼的教学。
由于这个模式在原有学科教学基础上开展环境教育,因此它可能比独立设课花的经费少。
所以渗透结合模式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效推行环境教育的方法之一。
根据前面总结出来的可以渗透环境教育的生物教材内容,联系当地现有的环境和资源,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等来渗透环境教育无疑是一种必要而基础的教学途径。
根据渗透内容的需求度以及难度、广度、深度等,灵活控制渗透的方法与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是实施环境教育的重要途径环境教育除了通过学科的教学渗透掌握环境知识外,还必须在具体的环境中,面对真实的环境问题,通过实践、探索、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体验和经验,达到情感和行为的统一。
浅谈生物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

讲座等活动 ,并且结合重大环境节 1. 3 如 要求 的良好习惯 。 ■
河南教育( 职成教版1 .29 2 6 咖
一
事实 ,唤起学 生对人类 不合理 开发 利
用森林资源 的忧患 意识 ,培养 其环保观 联系 十分密切 ,例如 ,采集 和制作植 物 “ 念, 使之 积极 响 应“ 树造 林 ” “ 花种 植 、栽 草” 等具体活动 。
2 物 学 部 分 的教 学 。 动 物 学 部 分 . 动 在
标本 ” “ ,采集 和制作 昆虫 标本 ” “ ,调查 校 园或 家 乡的 主要 植物 ” “ , 鸟类 的保 护 和
引导学 生从动物 的食性去 理解该 动物与
意介 绍 草 履虫 每 天 大 约能 吞 食4 o + 细 3o o
题班会 , 举行各种竞赛 活动等. 提高其“ 热 2开展 环保 课外活动。 . 教师可组织环 爱大 自然 , 保护人类生存 ” 的意识 。 环境之间的关系 。例如 . 讲到草履虫时 , 注 保课 ̄ J 组 , lb 利用课余或 假期 , ' 组织学 生 三、 注重 生 活 点 滴 。 时 对 学 生 进 行 及
到 当 地 自然 环 境 污 染 较 大 的 企 业 参 观 。 环 境 教 育 的渗 透
菌, 对污水净化有一定的作用 ; 在讲到鸟类 分析 工业 “ 三废 ” 的危 害及 处理 方法 : 还
时 ,要注意补充鸟类捕食大量 的农林害虫
保护环境是公 民社会公 德的基本 内
可聘请科 技人员 指导开展 降尘量 、 噪声 、 容 , 仅 仅 是 指 减 少 环 境 污 染 、 持 生 态 不 维
特点 , 当补充一些紧贴教材的具体事例 , 适 对学生进行环保渗透 , 效果较好。 例如 , 我
在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环境教育

诉讼案 的法官 、 大坝周 围居 民、 已经 发现某一癌症 治疗 方法的科学家等 , 这些 所假设 的人物 处于社 会 的不 同
变化对谁的影响最大? 通过分析培养学生 的社会 责 ”
任感 、 坚持原则而又灵活果断素质 , 养成并 乐于讨论 与
科学有关 的社会 问题的习惯。 2 5 寻找解决的方法 . 在 寻找解决 的方法 中 , 一般采
术有关 的社会 问题 的讨论 和决策 , 是生物 科学 素养 的 重要组 成 部 分 , 是 培 养 学 生 社 会 责 任 感 的 重 要 途 也
生物学教学 生态环境教育 环保 意识 .
的环保 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 树立学生 的环境道德 观念和环境责任感 , 使他们承担起保护家园 、 保护环境的责任。
关键词
随着 经济和社 会的发 展 , 人类 在创造 物质 繁荣 的 同时 , 环境问题 也伴 随而生 , 日益严重 。生 态环境 问 且 题是 当今世界面 临的重大 问题 , 如环 境污染 引发 的资 源枯竭 、 生态危机 、 全球 变 暖等 。保 护 环境 , 实现 可持 续发展 , 给后代保 留一个 洁净 的地球 成为人们 的共识 。
一
类和其他生 物 的生 存构 成威 胁 。在 讲 到“ 藻类 植物 ”
时, 可以联系到近几年在我 国渤海 、 黄海 、 海 等 海 域 东 力, 但是 阻碍 了 鱼类 的洄游 。你有 什 么好 的建 议 吗? 请说明理 由。 通过 学 生模 拟 大坝 周 围的 居 民做 出决 ” 策, 主要 目的是让他们 体验 , 加深对大坝拆 除和保 留多
视程度 、 决策意 识培 养和 内容广 度是远 远不 够 的。因
此, 有必要以教材为载体 , 在教材编写 中将社 会决策 内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生态文明教育成为了很多教育者和家长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生态文明教育旨在通过对环境的讲解与保护、对生态文明的重视与传承,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更加注重环保、生态保护,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作为一门紧密联系生态环境的学科,如何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一、通过生物科学知识培养生态意识生物学是一门研究生命的科学。
在学习生物学过程中,学生们将学到各种生命现象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而这些规律和原理正是生物保护的基础。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避免人类的行为对自然产生负面影响。
学校可以在课程中贯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生物地理学”“环境生物学”等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对于环境的作用,加强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二、生物课堂培养生态文化意识学习生物学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从学科中领悟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学的研究是与动植物、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
在生物学教育中,培养生态文化意识也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古生物学知识和自然保护区的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培养他们对生态环境的爱护和保护意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到人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
三、采用参与式教学形式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方式之一。
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将学会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和了解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行动的开展。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研究当地的自然保护区,一起制定生态保护计划,整理生态资料、绘制生态图谱等等,更加细致地了解生态环境的变化和到来的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为环境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初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教案

初中生物渗透环境教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渗透在生物体内的重要性;2. 掌握渗透的定义和原理;3. 能够区分渗透和渗透压的概念;4. 明白环境对生物渗透的影响。
教学重点:1. 渗透的定义和原理;2. 渗透压的作用;3. 环境对生物渗透的影响。
教学难点:1. 渗透和渗透压的区别;2. 环境对生物渗透的影响。
教具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实验材料:马铃薯、砂糖、天平、量筒、滤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中的物体是如何被吸收的;2. 引入渗透的概念,引起学生对渗透的兴趣。
二、渗透的定义和原理(15分钟)1. 通过PowerPoint课件介绍渗透的定义和原理;2. 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渗透是生物体内不断发生的过程。
三、渗透压的作用(15分钟)1. 解释渗透压的概念;2. 利用实验材料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渗透压对物质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渗透压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四、环境对生物渗透的影响(15分钟)1. 介绍环境因素对生物渗透的影响;2. 分组讨论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渗透情况,并总结出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保护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五、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2. 布置作业:回答几个与渗透相关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渗透的概念和原理,掌握渗透压的作用,并明白环境对生物体渗透的影响。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意识到保护环境对生物体的重要性,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渗透

p o n n i t d yS ih s h o su e t e vr n na r mi e t n o a ’ h g c o l td n s n i me tl o a a e e st i i ge v r n n a d c t n i i w r n s r n n .n i me t l u ai mmi e t n i a o e o s n n. v卜 e
要 目前 , 境 问题 是备 受社 会 关 注 的 重要 问题 为 了 环
及环境科学知识 , 强中学生的环境 意识 , 增 宣传环保 , 与 参
环保 创 造 与 大 自然 和谐 相 处 的 绿 色家 园 。
保 护环 境 , 必 须要 从 普 及 环境 知 识 入 手 。在 环境 问题 日益 就 突 出的今 天 . 养 中学 生 环境 意 识 . 行 环境 教 育 已迫 在 眉 培 进 睫 。环境 教 育 作 为 中学 生 物教 学 中的 有机 组成 部 分 . 旨在 生
e vr nme t n io n ,we mus tr r m h ie s lk o e eo he tsa tfo t e unv ra n wldg ft e vr nme t En io me a is s a e n io n. v r n ntl s ue h v be o i r a ig y c me nce sn l
Ab t a t At p e e t e vr n n a p o l ms r mu h sr c r s n , n i me t l r b e a e o c i o tn su s f o il o c r ,i o d r o r tc t e mp r t is e o s ca c n e n n r e t p oe t h a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 步认 识生物 与其环 境之 间的相 互关 系 , 初 保持 生态 平衡 、 控
开展 环境 教育是 贯彻这 一基本 国策 的一项 战略任 务 , 是实 也
施素 质教育 的重要 内容 。 以生 物学科 教师 为主导 , 充分 发挥 生物 学科优 势 , 扎实开 展环境 教育活 动 , 及环境 科学 知识 , 普 增强 青少年 的环 境意识 , 形成“ 人人宣传 环保 , 个个参 与环保 ”
透环保 教育 , 让每一个 学生都 了解 环境破坏 的现状 , 主动关心 环境 保护 方面 的大事 , 学生逐 步形 成“ 使 保护环 境 , 护人类 保
的生 存空 间” 的环 保意 识 , 并且能够 落实 到行动 上 。《 日制 全 义务 教育生物课 程》 突破 了传 统的学科体 系, 构建 了人与生物 圈的知识 体系 。 教材 中各 单元 的 内容 处处突 出 了各种 生物 在
国政 府在 “ 九五 ” 计划 中 明确 将环 境保护 定为 一项基本 国策 ,
新课程 标准 明确 提 出了“ 提高 学生生物科 学素养” 的新课程理 念 , 出了“ 提 具有 关心 、 护环境 的意 识和行 为是九年 义务教 保 育重 要 的培养 目标” 。因此在 初 中生物 学教学 中应该 有意 识 地渗 透环 境保护 教育 , 让学 生在掌握 知识 、 发展 能力、 拓展 思 维 的 同时 培养环 境保护 的意 识和责 任感 , 成关 爱环 境 的态 形 度, 在重大环 境 问题 上能够形成 正确 的看 法, 能够 对一些 问题
作 出正确 的判 断。 ( 在 生物 教学 中灵活渗 透环 境教育 四)
以期引起 全社会 的广泛 关注 。 全 国环境 宣传教 育行动 纲要》 《 指出, 环境 教育是 提高全 民族 思想道 德素质 和科 学文化 素质 ( 括环境 意识在 内) 本手 段之一 。 境教育 的 内容 包括 : 包 的基 环 环境 科学知识 、 环境 法律法规 知识和环境 道德伦理 知识 , 使学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有遵循 自然规律 , 自觉 有效地 教材 , 拓展 延 伸 , 成 环 境 科 学 知识 体 系 形
在生物学教学 中环境 教育的 内容 确定 的基础 环节 , 就是需要挖 掘教材 , 归类 整理 , 当拓展延伸 , 适 形成一个 适于环境教育 的环境 科学知识体 系。第 一 , 凡属直接讲 授环境保 护知识 的部分 , 该讲 清讲 透 , 应 使学 生务 必掌 握 。第二 , 凡与环境 问题有关 的内容, 可作一些必要 的引 申、 拓展和补充 , 使之与环境保护 有机联系起来 , 扩大学 生的知识面。第三 , 有些 内容表 面上 与环境教 育似无关 系, 但仔细分析实际上 有一定 的 内在联 系 。教师应该 通 过适当的方式揭示这种 内在联系 , 使学 生联想 到环境 问
三、 以道 德 教 育 为 基 础 , 强 对 学 生 环 境 法 律 观 念 加 的教 育
在构建环境科学知识体 系时 , 选用本 地区生态环 境 建设 中的正反案 例作 为教材 的结合 点嫁 接到 知识体 系 中, 能起到画龙点睛 、 事半 功倍 的效果 。在教学 中, 者 笔 从拓展延伸的要求出发 , 带领学 生利用节假 日到生产 生
Z HON UE J  ̄ GX L OXU C KAO E AN
教 学经 纬
。 √ 一 ≮
在 生物 教 学 中渗 透 环 境保 护教 育
江 苏海 安县 海陵 中学 (2 60 储旭 芳 2 60 )
在生物教学 中开展 环境 教育有 其教 育 内容 上得 天 独厚 的条件和优势 。那 么 , 以通过哪些方 面的具体 内 可 容来发挥生物学教学 的环境教育功能 呢?
德 的前提。在 生物学 教学 中 , 师在传 授知 识 的同 时 , 教 要适时教育学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 自然 , 真正认识 到人 与 自然是 一种 相 互依 存 、 互制 约 、 互作 用 的关 系 。 相 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学生的环境意识是其对环境问题的感觉思维与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
中学生的环境教育属于环境科学的基础教育,而不是培养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人才。
其目的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渗透,帮助学生认识环境,明确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了解环境和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树立环境思想,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好习惯。
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知识和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层次上进行渗透教育,力求做到环境教育系统化、序列化。
高中生物教学可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认识生命的共性、本质出发,阐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逐步进行生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的教育。
现行的中学生物教材,在许多章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环境保护知识。
如植物学中,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涉及水土保持、光合作用涉及绿色植物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的指示植物等;在动物学中,蚯蚓对人类的益处、鱼类资源的保护、青
蛙的捕食、益鸟的保护等都与环境保护有关。
高中《生物》中的第七章“生物与环境”更是着重对生态学较为细致的论述。
这些都是环境教育的得力渗透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挖掘教材,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深度上列出环境教育的渗透点,并在教学计划和教案中得到反映。
通过以上切入点,结合不同的环境教育内容,适时地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渗透。
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渗透环境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结合教材中介绍或涉及到的环境保护内容,将环境教育寓于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才能在长期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目的。
例如,讲森林在保护改善环境中的作用时,要突出生态效益的概念。
可给学生列出这样一组数据:1株50年龄的树木,1年产生的氧气价值3.2万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3.25万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万美元,各种生态效益达19.695万美元,而该树被砍伐后的木材价值却只有几千元,进而介绍我国森林覆盖率仅12.7%,远远低于国际标准30%的要求。
在讲青蛙一节时,通过介绍青蛙惊人的捕食能力,使学生自觉做到不捕杀、不食用青蛙,并与捕食青蛙的行为作斗争;还可组织学生将课堂观察的实验用蛙放回大自然,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一片爱心。
二、通过各项课外活动渗透课内打基础,课外求深化
根据生物教学实际情况,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其力度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将课堂教学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环境教育。
1、以课外阅读为基础,拓宽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
现在中学生的求知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阅读一些环境保护方面的书籍、文章,帮助他们认识到环境问题的由来和解决方法,并引导他们把学到的环保知识与课堂学到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而让学生更关注我们周围存在的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树立利用科学保护环境的热情和信心。
2、以大自然为课堂,在环境中了解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教师可利用春游、秋游、夏令营等活动,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去劳动、去品尝……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从而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情并和大自然建立密切关系,这样才会使他们用真心去热爱大自然,去保护大自然。
如结合植物课教学,组织学生认识校园、公园中的植物,掌握美化、绿化的植物种类,让学生在大自然美的熏陶下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探究环保知识。
3、以实践活动为途径,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可配合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爱鸟周、植树节等节日开展一些公益性活动;也可以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校园里建立植物角和生
态平衡系统,开展校内植物分类、树种挂牌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环境问题和社会关注的环境热点问题进行调查,如开展生活垃圾污染现状调查、水质污染源调查、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森林公园植被群落结构调查等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现实,主动参与到环境保护活动之中去。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其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同时更增强了教育效果。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