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图文稿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仁义礼智译注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1),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释】(1)约:穷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于仁道;利仁,认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译文】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在贫困中,也不能长久地处在安乐中。
仁人是安于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则是知道仁对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评析】在这章中,孔子认为,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否则,他们就会为非作乱或者骄奢淫逸。
只有仁者安于仁,智者也会行仁。
这种思想是希望人们注意个人的道德操守,在任何环境下都做到矢志不移,保持气节。
11【原文】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12【原文】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译文】孔子说:“君子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这就是君子了。
”13【原文】15·33 子曰:“知及之(1),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2)之,则民不敬。
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1)知及之:知,同“智”。
之,一说是指百姓,一说是指国家。
此处我们认为指禄位和国家天下。
(2)涖:音lì,临,到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但仁德不能保持它,即使得到,也一定会丧失。
凭借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就会不敬;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可以保持它,能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但动员百姓时不照礼的要求,那也是不完善的。
孟子文言文原文翻译

译:孟子说:“人从出生开始,本性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后天的习惯却使得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差距。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发生变化。
教育的方法,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志。
”孟子又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教之道,必先正其身,然后能正人。
身正,不令而行;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孟子又说:“教育的目的,在于发扬人的善良本性,纠正他们的过失。
教育的方法,必须先端正自己的身心,然后才能端正他人。
自身端正,即使不发布命令,人们也会自觉遵循;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了命令,人们也不会服从。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译:孟子说:“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统治天下并不在其中。
父母健在,兄弟和睦,这是第一种快乐;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这是第二种快乐;得到天下英才并加以教育,这是第三种快乐。
君子有三种快乐,而统治天下并不在其中。
”孟子曰:“人之初,性本善。
方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强恕而行,求仁得仁,又何怨?”译:孟子说:“人从出生开始,本性是善良的。
万物都为我所具备,反身自问,真诚无欺,这是最大的快乐。
努力实践宽容,追求仁德,得到仁德,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庶民之去之也,犹盗也;君子存之也,犹贤也。
”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只有一点点。
普通人舍弃这种区别,而君子则保留。
普通人舍弃这种区别,就像盗贼一样;君子保留这种区别,就像贤人一样。
”孟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孟子说:“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我欲仁,斯仁至矣课件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3.子贡说:“假若有这么一个广泛地给人民好处,又 能帮助大家生活得很好的人,怎么样?可以说是仁道了 吗?”孔子说:“哪里仅仅是仁道!那一定是圣德了!尧舜 他们都有所不足!‘仁’是什么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 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 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实拿自己比方别人可以说是实践仁道的 方法了。” ——《论语· 雍也第六》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我欲仁,斯仁至矣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新闻快递】 小悦悦 2011 年 10 月 13 日下午, 广东佛山 2 岁小女孩悦悦被一 辆面包车撞倒和碾轧。2 名路人先后路过均对倒地的悦悦不 理睬,接着悦悦被小型货柜车再次碾压。之后往来的十余个 路人均见死不救,直到一位拾荒阿姨看到并救起悦悦。在与
1.通假举要 其为仁矣(“矣”同“也”,表示停顿) 2.词类活用 (1)亲亲 而仁民(形容词作名词,亲人) . (2)己欲立而立 人(使动用法,使……站得住) . (3)己欲达而达 人(使动用法,使……行得通) . (4)仁远 乎哉(形容词作动词,距离……远) .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苏教版 ·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4.从第九章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孔孟所说的人性的最 高境界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九章可以看做本板块的总结。孟子说:所 谓“仁”,意思就是“人”。“人”和“仁”结合起来,就 是所说的“道”。所以,儒家之仁,在于“爱人”,这是人 性的最高境界。
名师讲坛
《论语》《孟子》选译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 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 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 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 叔孙武叔:名州仇,鲁国 • 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大夫们说: 的大夫。 “子贡比他的老师仲尼还要好。” 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子贡 • 子服景伯:名何,鲁国的 说:“拿围墙来作譬喻,我的围 大夫。 墙只有肩膀那么高,大家可以站 • 仞(任rèn):古时七尺或 在墙外望见房屋的美好。我的老 八尺叫做一仞。 师的围墙有几丈高,如果找不到 • 官:这里指房舍。 门户进去,就看不见其中宗庙的 • 夫子:这里指叔孙武叔。 美好和房舍的多种多样。能够找 前一个“夫子之墙数仞” 到门户的人或许不多吧。叔孙武 的“夫子”指孔子。 叔那样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 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 恶讦以为直者。” • 流:疑为衍文。较早 • 子贡问:“君子也有僧恶 版本的《论语》无 吗?”孔子说:“有憎恶。 “流”。讪(shàn): 憎恶宣扬别 人坏处的人,憎 诽谤,攻击。 恶身居下位却毁谤上司的人, 憎恶勇敢却没有礼 义的人, • 窒:阻塞不通。这里 憎恶果敢却刚愎自用的人。” 指顽固不化。 • 缴(jiǎo):窃取,抄 • 孔子问:“赐啊,你也有憎 袭。知:同“智”。 恶吗?”子贡回答:“ 恶 • 孙:通“逊”。谦虚。 把抄袭当 作有学问的人,憎 恶把傲慢当作勇敢的人,憎 • 讦(jié):揭发、攻 恶把揭发别人隐私 当作直率 击别人的隐私。 的人。”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 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 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 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 服。’此之谓也。”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_课件

学习 理解 赏析
【练一练】: 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
中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 体现了人地关系的何种思想 ( B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天人相关论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曰:“民 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是故得乎 丘民而为天子,得 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诸 侯危社稷,则变置。 牺牲既成,粢盛既 洁,祭祖以时,然 而早干水溢,则变 置社稷。
让我们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 圆润的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然后让我们每一 个人真正建立起来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
怎样学习与理解孔孟?
首先把握其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读注 释,借助工具书把握孔孟言论的基本意思;
其次了解孔孟的伟大智慧,反复诵读其 中的精彩语句,从而理解中华文化精神;
最后对其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进行 重点研讨、反思,探究疑点和难点,提出自 己的见解。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曰:“士师 不能治士,则如之 何?”王曰:“已 之。”曰:“四境 之内不治,则如之 何?”王顾左右而 言他。
【译文】: 孟子说:“如果您的司
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 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 “撤他的职!”孟子又说: “如果一个国家的治理得很 糟糕,那又该怎么办呢?” 齐宣王左右张望,把话题扯 到一边去了。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孟子谓齐宣 王曰:“王之臣有 托其妻子于其友, 而之楚游者。比其 反也,则冻馁其妻 子,则如之何?” 王曰:“弃之。”
【译文】: 孟子对齐宣王说:“如
果大王您有个臣子把妻子儿 女托付他的朋友照顾,自己 出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 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 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 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 “和他绝交!”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仁义礼智_课件

放在句末,相当于“罢 了”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如是而已
堂
互
动
探
究
菜单
晨
读
开 卷
10.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窘困中,也 助 读
有 益
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
参 考
译
课 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 文
前
自 主
于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课
(6)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省略句)
堂 互
译文:__自__己__抛__弃__自__己__的__人__,__不__能__和__(_他__)_做__出__有__价__值
动
探 究
_的__事__业__。______________
菜单
晨
读
开
助
卷
读
有
仁义礼智信
参
益
考
译
文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
译 文
课
前 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
自
主
导 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学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
课
堂 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
互
动 探
为此。
究
菜单
参 考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译 文
课 前
13.孔子说:“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不能保持它,
自 主
就是得到,一定会丧失。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能保持
论语孟子课文讲解及写作拓展ppt 苏教版5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人之生也直
——课文讲解及写作拓展
1、子曰:“人之生也直,罔 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 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 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 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 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 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 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 来。’这话是什么意思?” 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 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 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 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 了。”
10分钟背诵
做人要正直。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 我们的先哲们在谈到做正直的人方面积累了许许多 多的至理名言,给我们树立了做人的典范。孔子 讲:"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莎士比亚 说:"世上没有比正直更丰富的遗产"。普柏 说:"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我国 唐代的魏征以正直谏言而被君王称为自己的一面镜 子。开国元帅彭德怀不畏名利、顶着危险敢上万言 书,共产党员张志新报定信念、宁死不屈,科学家 李四光不服定论硬是在北纬四十度以上找到大庆油 田,为新中国建设立下赫赫功勋。因此,做一个正 直的人不仅是个人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进步的呼 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论语孟子选读全文翻译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很愉快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的人不是君子吗”2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勤勉做事而说话谨慎,到有贤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3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贫穷而乐于道,有钱却谦虚好礼的好.”子贡说:“《诗经》说:‘既像雕刻骨器,又像雕刻象牙;既像雕琢玉,又像雕刻石一样下功夫,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曰:“子贡啊,现在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提起学过的知识,你就知道将来要学的知识,并有所发挥.”4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各种知识,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耳闻的东西能融会贯通,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越礼的准则”6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普遍地团结人而不相互勾结;小人相互勾结而不能普遍地团结人.”7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孔子说:“看见贤德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德的人就要自己内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行为.”9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译文】孔子说:“礼乐之道如果不能推行,我就乘竹筏漂浮到海外去.跟从我的人,就只有仲由了吧?”子路听了很高兴.孔子又说:“仲由好勇超过了我,这就没有什么可取的了.”10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道:“卫国的大夫孔文子为什么称他的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虚心好学,不以请教别人为耻,所以才称他为‘文’呀.”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贤良啊,颜回!一个竹筐盛饭,一个瓜瓢喝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贫困的忧患,颜回却不改变他自身的快乐.贤良啊,颜回.”12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彩就会显得粗野,文彩多于质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13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事情了解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14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把所学的东西默默地记下来,不断学习而不厌烦,教导别人而不感到疲倦,这些我做得怎么样呢?”1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译文】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自己百思不解时,不要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时,不要启发他.举出一个问题他不能因此而推举出其他三个问题,那就不要再教他了.”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饭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快乐就在其中了.干不义的事得到了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如同浮云一样.”1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为师学习的人;我选择其中好的并且向他学习,看到其中不好的就改正过来.”18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译文】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19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孔子说:“君子胸怀宽广坦荡,小人永远局促忧愁.”20、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译文】曾子说:“知识分子不能没有宽阔的胸怀和刚强的毅力,因为他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不是很重大吗对这一理想的追求到死才可以停止,不是道路遥远吗”2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译文】颜渊感慨地叹息说:“老师的学问和人德、仰望它愈益觉得高深莫测,钻研它愈益觉得坚不可破.看看似乎在前面,忽然又觉得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步引导我们,用文化典籍开阔我们,用礼仪制度来约束我们,想停止不学都不可能.我已经竭尽了我的能力,好像有所成就独立站立.虽然想象老师那样去做,可是又不知道从哪入手了.”22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23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周彡也.”【译文】孔子说:“天气寒冷了,然后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落的.”2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颜渊问仁是什么.孔子说:“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都符合礼就是仁.一天做到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天下的人就会称作为仁人.做到仁德要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仁的纲领是什么.”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要看,不符合礼的不要听,不符合礼的话不说,不符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也要遵照您的话去做.”25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译文】孔子说:“统治者自己要行得正,不用命令百姓也能照着做,自己身行不正,虽然发号施令,百姓也不会听从.”26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遵循道的基础上的和谐,而不是盲目的随从,小人讲求无原则的盲目随人与附和而不是和谐.”27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孔子说:“君子平和大方而不骄恣,小人骄恣而不平和大方.”28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译文】孔子说:“刚强、坚毅、质朴,不随便说话的人接近于仁.”29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译文】孔子说:“贫穷而没有怨言很难做到,富有而不骄傲容易做到.”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译文】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31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译文】孔子说:“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不与他交谈,这是失掉了人;不可以与他交谈的人却与他交谈了,这是失掉了语言.明智的人即不失掉人,也不失掉语言.”32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孔子说:“志士仁人,不能为求生而损害仁德,只能牺牲自己来成全仁德.”33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打算,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34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孔子说:“君子事事严格要求自己,小人事事严格要求别人.”35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单凭语言来荐举人,也不单凭人来废除他的言论.”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子贡问孔子说:“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吗?”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3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能败坏德行.小事不能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38 子曰:“有教无类.”【译文】孔子说:“教育人不分任何类别.”39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译文】孔子说:“主张不同,不能在一起相互谋事.”4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41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晏乐,损矣.”【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以骄恣淫乐为快乐,以放荡无度为快乐,以宴玩荒淫为快乐,都是有害的.”42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43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所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九点要考虑的:看的要考虑是否明白,听的要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颜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止要考虑是否谦恭,语言要考虑是否忠诚,做事要考虑是否谨慎,疑问要考虑如何向人请教,心里不平时要考虑是否有所患,得到利益时要考虑不要忘义.”44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装模作样,这样的人很少有仁义之心.”4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译文】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从孔子车前走过,他唱道:“凤鸟啊凤鸟啊!你的德行为什么衰退了呢过去的事情已经不能换回了,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呀.算了吧,算了吧!如今那些从政的人都危险啊”孔子下车,想和他交谈.接舆赶快走开了,孔子无法和他交谈.46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译文】子夏说:“做官有了余力就可以学习了,学习有了余力就可以做官了.”47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有了过错,人人都看见了;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48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译文】孔子说:“不懂天命,不可以成为君子;不懂礼义,不能立足于社会;不懂得分辩言语是非,不能了解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