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文本解读《在天晴了的时候》是“雨巷诗人”戴望舒的一首小诗。

诗人以清婉的笔触向人们展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新怡人,让我们感受到了闲适与欢乐。

诗歌语言自然、明丽、有韵味。

整首诗节奏舒缓,一韵到底,读起来朗朗上口。

句子结构并不齐整却设计精巧,诗节的前两句运用回环的方式,既突出和强调了同一情感的抒发,又表达出诗人微妙情感抒怀的变化。

三个诗节之间情感联系紧凑:第一小节描绘了雨后小径中的景象,拟人手法巧妙又自然,作者的的想象浪漫又丰富;第二小节道出雨后散步的畅快感受,句式灵动、富有感染力;第三小节意象简明、寓意深刻,用象征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教学要点1.生字识记。

课文要求会认读7个生字。

“炫”是前鼻音。

“涉”是翘舌音。

“晕”是个多音字,在文中读“yùn”。

2.语言品味。

诗人巧妙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为我们绘出了一幅雨过天晴的美丽画卷。

小径中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让人陶醉、向往。

诗人想象丰富,每一个意象都饱含深意,教学中需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象征意。

3.要素实践。

本课是现代诗歌单元中的略读课文,学生应运用本单元前三篇课文所学到的“现代诗歌策略”: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情感。

并根据需要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帮助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进一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

三、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正确认读7个生字。

2.朗读诗歌,感受现代诗的音律美,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意象。

3.抓住诗歌中诗意的表达,体会作者用心感悟自然,用爱抒写自然的情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板块一:单元回顾,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复习“现代诗”。

出示课题:《繁星》《绿》《白桦》回顾本单元学习过的现代诗歌。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第【1】篇〗在天晴了的时候课题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型略读课文授课时间1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炫、垢”等6个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描写一种景物。

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1.【出示课件2】出示一组雨过天晴的,师:看着这组,你想到了哪些词语?(雨后初霁、云开日出、云消雾散)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雨过天晴,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自由介绍)3.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读课题)(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4. 戴望舒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出示课件3】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

浙江杭县(今杭州余杭区)人。

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

他的诗歌和诗论极富个性,虽然总量不多,却“以少胜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是一位现代派象征主义诗歌代表人物,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他的《雨巷》《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诗篇,堪称中国新诗的杰作。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新课教学()分钟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出示课件4】润过凉爽温柔炫耀胆怯绽透饰彩曝着阳光涉过赤脚涉过圆晕读准字音注意读准翘舌音“赤、涉”,读准易错字“怯(qiè)”“曝(p ù)”。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第1篇】语文要素阅读: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自主阅读诗歌,说出阅读感受。

人文主题通过想象画面,从中感悟自然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能自主阅读诗歌,并主动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1.课件。

2.搜集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

课时安排:1课时预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雨后天晴的美文与。

2.出示课题,教师引导:同学们,在雨过天晴的时候你们都想做些什么?(学生自由交流)大家的想象都很丰富,想法也很美好啊。

我国诗人戴望舒也写了一首描写雨后天晴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在天晴了的时候》。

(板书:在天晴了的时候)3.作者简介。

(出示诗人)戴望舒: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其代表作是小诗《雨巷》,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4.教师配乐范读《在天晴了的时候》。

提问:这首诗带给你什么感觉?预设:自由自在、悠闲、宁静、奇妙、优美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通读顺。

提示: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句。

2.认读生字词。

出示需要认读和理解的生字词,重点指导学习多音字“曝”和“晕”。

(1)出示“曝”:①字源解说:会意字。

从日,表示日下晒物;从暴,暴是曝的本字,其古文字形体像把米拿到阳光下去晒;暴(pù)兼表声。

本义是晒。

②读音指导:读pù音时,可组词~晒、~衣、一~十寒(比喻没有恒心),读bào时,可组词~光(a.使摄影胶片或感光纸感光。

b.隐秘的事情暴露出来,被众人知道:事情在网上曝光后,他压力很大。

)(2)出示“晕”:①字源解说:本义是“日月周围的光圈”,这是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折射而形成的。

甲骨文像太阳周围有日晕。

小篆出现形声字“”。

后借为形容头晕或昏迷的症状。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及重点:1、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2、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3、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4、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教学设想:1、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2、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3、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未选择的路》一、带着问题朗读上节课已经有人谈到喜欢这首诗,喜欢它的朦朦胧胧,喜欢它的忧郁。

读这首诗,看看作者因为什么而忧郁?哪些句子、哪些画面让人感觉到这种情绪?答案提示:因为要“选择”一条路,诗人担心选错。

第三小节,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他却留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2、通过朗读,大家发现,诗人明明已经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十分幽静”的路,可为什么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答案提示:诗人的写作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

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

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

诗人不写已选择的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3、再朗读一遍,看看诗人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提示: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选择其中一条,所以必须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随波逐流,而要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立自主的选择。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第【1】篇〗陈琳琳教师在教学《在天晴了的时候》这个环节中,学生和教师都是在简便、和谐的气氛中进行的,陈教师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学生成为主体,教师成为主导,平等地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启发和引导学生运用所收集的资料自由地发表自我的所得、所想,陈琳琳老能结合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布置他们课前去收集关于在天晴了的时候的课文资料,这些资料是学生平时看过、听过、学过的东西,积累起来容易,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乐于积累所学的知识,进取运用所积累的知识,这些都为他们以后高年级的感悟,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不仅仅如此,陈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与学生进行对话教育,让学生充分发挥自我的想象力为自我的画面起名字,经过全体同学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为画面起恰当的题目,但在导入新课时如果能把学生起的题目巧妙地与课文题目相结合那就更好。

总之,陈琳琳教师的这节课是成功的课,我只是提出自我的看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多向她学习,在积累方面多下功夫,为我的学生创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第【2】篇〗教学反思通过前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欣赏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特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感悟诗人对祖国新生充满希望的内心世界。

最后,让学生进行仿写,在仿写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研读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语言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第【3】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遵循这个原则,这节课我在设计上进行了一些尝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美读诗歌,体会诗情诗境,感受经典的魅力。

2、唤醒学生对田园意趣的通感,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1、美读诗歌,读出诗情诗意。

2、理解诗歌,唤醒学生类似的生活感受。

教学难点:1、如何有效地入情入境,指导朗读。

2、用诗的语言来解读诗,营造美好融洽、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

教学资源:一束野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欣赏音乐,安静情绪。

1、课件播放音乐,在舒缓的旋律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放松学生的情绪。

2、感受:刚才的音乐描述了什么?森林、海洋、田野或者是天空?二、自然过渡,导入课题。

自古以来,动听的音乐总是和优美的诗歌相依相随,《诗·大序》有云:“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今天,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学习现代诗人戴望舒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在天晴了的时候》。

三、配乐朗诵,范读全诗。

1、老师范读。

2、好的文字能感染我们的情绪,你觉得老师刚才是用一种怎样的心情来读的?3、请你们也面带微笑,自由读一读这首诗。

4、指名读,出示读书要求。

四、理解诗歌,体会诗意。

1、要读出诗的味道,先得理解了这首诗才行。

2、理解诗题,比较“在天晴了的时候”与“在天晴的时候”的不同时间概念。

用“在的时候”练习说话。

3、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泥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很平常的事物,在诗人的笔下却流淌出温馨宁静之美。

可见,“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从诗句当中,你能推断这是哪个季节吗?4、自由读诗,做批注:这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句子或者是哪一个词?说说你曾经感受过的诗中的情景,和大家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相机指导,注意对学生的朗读作中肯的评价和有针对性的训练。

——“炫耀着新绿的小草,一下子洗净了尘垢。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在天晴了的时候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会认“润、爽、柔、炫耀、怯、绽、饰、曝、涉”等生字及其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通过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由读到写,学会一种景物。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组春的,师:看着这明媚的春光,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

2、师:春光明媚,正是我们出去走走的好时候,你有这样的经历吗?向大家介绍一下吧。

(学生自由介绍)3、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戴望舒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

(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

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润过凉爽温柔炫耀尘垢胆怯绽透饰彩曝着阳光涉过(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

要求读通顺。

3.指名读,想一想,诗歌写了什么内容呢?(雨过天晴的时候,风景很美,告诉大家可以到大自然中去走走)三、品词析句,欣赏美景1、轻轻读一读全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把这些景物圈起来。

(教师板书)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2、雨过天晴,一切都是新的,小路、小草、小白菊,还有凤蝶儿,这些都是多么美好的景物啊!请默读诗歌,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一样景物?为什么?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1)默读,写感受(2)同桌交流(3)大堂交流△小路:凉爽又温柔师:走在这样凉爽而又温柔的小路上,呼吸着野外的新鲜空气,孩子们,你想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小草:新绿师:小草儿已没有了往日的尘垢,这时候看起来是这样的生机勃勃,听一听,小草在说些什么呢?指导朗读△小白菊:不再胆怯,试试寒,试试暖,一瓣瓣地绽透理解“绽透”(看)指导朗读△凤蝶儿:自在闲游(看)指导朗读小练笔: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

部编统编四下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1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部编统编四下语文12 在天晴了的时候教学反思1公开课教案课件公开课教案课件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

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漂亮。

学生可能是由于处于上午第一节课,学习情绪高涨,基本上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

一节课下来,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觉得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做出如下反思:在课堂教学中,我斗胆放手,懂得了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习时间和思量时间。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句子,而研读后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商讨,达成共识,然后以汇报的形式分享成果。

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个别学生还将关键性词语、句子进行品味,洋洋洒洒的发言,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欢跃。

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参预热情。

要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老师只起到引路、搭桥、鼓励的作用。

整体看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2.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音乐来烘托诗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凤蝶儿一段时,我在音乐的烘托下,先是老师动情地朗读,匡助学生走进诗的情景,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头脑中的画面,然后再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我觉得这种设计能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便是我对这堂课认识上的最大的收获。

固然,教学是一门永远不完美的艺术,在我的教学中还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教学准备不足,在讲课中我采用了配乐朗诵的方式。

但是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把音量控制在合适的程度,以致后面的一个孩子听不清。

此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抓住精彩之处进行鼓励,当学生说出第二节中的诗人更加激动时,我没有继续追问,错过了最好的教学时机。

最后一节是感情的升华部份,但是我对最后一节的设计过于简单,没能起到升华情感的效果。

虽然学生是主体,以读为本。

但是,教学中我觉得还缺点什么。

我想在课堂中若能安排小组交流合作,让学生一起去研究文本中的难题,不是更好吗?课改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

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
受诗的意境,大自然的美丽。

学生可能是由于处于上午第一节课,学习情绪高涨,基本上都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阅读。

一节课下来,我重新审视自己的课,觉得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于是做出如下反思:
1.教学效果(思效)
在课堂教学中,我大胆放手,懂得了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习时间和思考时间。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研读句子,而研读后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商讨,达成共识,
然后以汇报的形式分享成果。

学生发言非常积极,个别学生还将关键性词语、句子进行品味,洋洋洒洒的发言,使他们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我们在课堂上就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
学生的参与热情。

要让学生自己研究、自己学习,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而老师只起到引路、搭桥、鼓励的作用。

整体看来,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还是蛮不错的。

2.教学收获(思得)
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和音乐来烘托诗的意境。

例如,在学习凤蝶儿一段时,我在音乐的烘托下,先是老师动情地朗读,帮助学生走进诗的
情景,然后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头脑中的画面,然后再让学生一边想
象画面,一边读,我觉得这种设计能很自然地带学生走进诗的意境,感受诗的语言美。

这便
是我对这堂课认识上的最大的收获。

3.不足之处(思失)
当然,教学是一门永远不完美的艺术,在我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教学
准备不足,在讲课中我采用了配乐朗诵的方式。

但是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把音量控制在
合适的程度,以致后面的一个孩子听不清。

另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我没有及时抓住精彩
之处进行鼓励,当学生说出第二节中的诗人更加激动时,我没有继续追问,错过了最好的教
学时机。

最后一节是感情的升华部分,但是我对最后一节的设计过于简单,没能起到升华情
感的效果。

4.改进措施(思改)
虽然学生是主体,以读为本。

但是,教学中我觉得还缺点什么。

我想在课堂中若能安排小
组交流合作,让学生一起去研究文本中的难题,不是更好吗?课改要求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合作、探究。

而合作学习要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要有所互动,我要改变我教学中沉闷的气
氛,让生生、师生之间活跃起来,互动起来。

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的角色功能,让孩子们在
合作中培养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在讨论与探索中发现知识、研究知识和运用知识。

《在天晴了的时候》是四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诗歌,“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这
首小诗,让我们感受到了雨后扑面而来的清爽无比的乡土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重点,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欣赏图片,为学习诗歌做准备
上课后,我先让学生欣赏了一组雨前和雨后的植物图片,让学生在心理上先有雨后万物
复苏的心理印象,为学习诗歌做好准备。

(二)品味诗句,体会表达技巧
这是一首自读小诗,在这节课上,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以朗读为主,品味诗句,并在朗读中品读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动态化”的表达方式,为
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雨后放晴的乡村画卷。

“泥路”是温柔的,“小草”在炫耀,“小白菊”大胆地试寒试暖,“凤蝶儿”在悠然地闲游……这些普通的景物,在雨后似乎都焕然一新,
让人陶醉、向往,让我们走进了充满想象的童话世界。

啊!那清新,清新又怡人的小径!在语言上,诗人一韵到底,读来富有强烈的节奏感。

在感受清新活泼的雨后村景时,似乎又感受
到暗藏在诗中的“深意”,令人回味、揣摩。

此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似乎在表达心中的“淡然”“宁静”和“暖意”,用象征
的手法,歌颂光明和解放,表达了诗人对抗战必胜的坚定信念。

二、成功之处
这节课我觉得成功的地方有两个:
(一)在讲课前,我先给出两组图片进行对比,学生利用图片学习诗歌,在心理上已经
有了视觉的影响,再加上文字的学习,会更容易理解诗歌的内容。

(二)把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不足之处
(一)在教学过程中,我后来才介绍了诗歌的写作背景,顺序上有些颠倒,应该在诗歌
学习的开头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才更深刻。

(二)有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不高,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对
诗歌的理解有些困难。

四、改进措施
针对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的问题,下次上课我会在学习诗歌之前就向学生介绍,帮助学
生更深层次地理解诗歌内容。

针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问题,下次我准备采用学生比赛的形式学习,比赛的形式是:约定的时间内哪个组从诗歌中获得的知识和体会多,哪个组就获得胜利,并给小组加分,应
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比赛中让学生自己发掘知识,比单纯的老师讲解效果应该好
很多。

12 在天晴了的时候课后反思 3
成功之处:
本课是一首生动、富有情趣的小诗,教学时主要是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诗的意境,大
自然的美丽。

学生可能是刚开学,学习情绪很高涨,都能够根据教师的讲解阅读本诗。

我想
本课教学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学生们对于新字词达到了会写的程度,根据上下文也能理解。

2.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达到了会背的程度,就连很差同学也能背下来
3.对修辞手法的教学很成功。

如:诗中:“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学生们根据以前的经验基础知道它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了加深印象,我还让他们进行练说。

我想如果我们继续这样学习的话,相信我们的作文水平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一个新的提高。

不足之处:
另外,在教学中我也有失误的地方,那就是对朗读的指导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
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