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胆石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EASL2016-《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EASL2016-《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EASL2016 《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在上周闭幕的第51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年会上,EASL发布了两部临床实践指南:《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和《肝脏良性肿瘤临床实践指南》,备受与会者关注。

EASL2016 《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 (1)指南要点 (1)胆管结石 (4)肝内胆管结石 (6)妊娠期胆石症 (6)专家解读 (6)指南要点胆石症是威胁欧洲及其他发达国家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检索了Pub Med和Cochrane等数据库及相关证据基础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制定了《胆石症临床实践指南》,并于4月12日在线发表在《肝脏病学杂志》(JHepat ol)。

胆囊结石胆囊结石的药物治疗?对于胆囊结石,不推荐利用单纯胆汁酸或与体外震波碎石联合治疗(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应以非类固醇类抗炎药治疗胆绞痛(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中等质量证据,弱推荐);此外,应对症给予解痉药(如丁基莨菪碱)以及阿片类(如丁丙诺啡)药物(低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对于轻度急性胆囊炎(无胆管炎、菌血症/脓毒症、脓肿或穿孔),抗生素并非始终推荐(极低质量证据,弱推荐)。

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胆囊切除术为症状性胆囊结石的优先治疗选择(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对无症状性胆囊结石患者,不推荐胆囊切除治疗(极低质量证据,弱推荐)。

●对伴瓷样胆囊的无症状患者,可行胆囊切除术(极低质量证据,弱推荐)。

●无论症状如何,胆囊息肉≥1cm伴或不伴胆石的患者均应接受胆囊切除术(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伴有无症状性胆囊结石并且胆囊息肉为6~10mm的患者以及息肉生长的患者,亦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极低质量证据,弱推荐);伴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胆囊息肉(无论大小)的无症状患者,可推荐行胆囊切除术(极低质量证据,弱推荐);伴有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且胆囊息肉≤5mm的患者,无胆囊切除指征(中等质量证据,强烈推荐)。

胆结石诊治指南

胆结石诊治指南

胆结石的诊治疾病简介:胆结石(Gallstones)是指发生在胆囊(Gall bladder)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发病原因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

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胆结石预防手册

胆结石预防手册

胆结石预防手册胆结石应该如何预防?胆结石的预防饮食调控是防止胆石症、胆囊癌发生的最理想预防方法。

预防胆结石应注意饮食调节,膳食要多样,此外,生冷、油腻、高蛋白、刺激性食物及烈酒等易助湿生热,使胆汁淤积,也应该少食。

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鱼类及海产类食物则有助于清胆利湿、溶解结石,应该多吃。

生活要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按时吃早餐、避免发胖、减少妊娠次数等也是非常重要的预防措施。

每晚喝一杯牛奶或早餐进食一个煎鸡蛋,可以使胆囊定时收缩,排空,减少胆汁在胆囊中的停留时间。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坚果的摄取似乎能降低患胆结石的危险。

健康饮食的脂肪来源,有大部分是来自于坚果类。

胆结石的饮食疗法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但胆汁中成分的改变,特别是胆盐与胆固醇在胆汁中含量的变化,是胆结石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正常情况下,这二者在胆汁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胆固醇是溶解状态,随胆汁排出。

如果胆盐过少,或者胆固醇过多,二者失去正常的比例关系,胆固醇便处于过饱和状态,胆汁中过多的胆固醇便沉淀下来,形成结石。

如同时胆囊还有炎症、蛔虫卵、坏死组织及胆色素者,结石就更易形成。

而糖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可使胆固醇增加,导致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促使胆结石形成。

有人曾对267名胆石症病人及600名健康人的饮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吃糖越多,胆结石发生率就越高。

因此,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必须少食糖。

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寄生虫感染。

宜进食低脂肪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可食猪瘦肉、鸡肉、鸭肉、蛋清。

忌食油炸食物、动物脂肪及内脏,慎食蛋黄、鱼、甲壳类动物。

忌烟酒及辛辣食物。

饮食调理饮食治疗的目的是达到抑制结石的生成和缓解结石梗阻引起的疼痛。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热量供给要满足生理需要,但要防止超量,一般为1500~2400千卡。

限制脂肪,避免刺激胆囊收缩以缓解疼痛。

手术前后饮食中的脂肪应限制在20克左右,随病情好转可略为增加,以改善菜肴色香味而刺激食欲。

胆结石诊治指南

胆结石诊治指南

胆结石的诊治疾病简介:胆结石(Gallstones)是指发生在胆囊(Gall bladder)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胆囊结石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随年龄增长,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卫生条件的改善,我国的胆石症已由以胆管的胆色素结石为主逐渐转变为以胆囊胆固醇结石为主。

发病原因胆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有些是不可更改的因素,例如:逐渐增长的年龄、女性、种族、基因和家族史;有些是后天因素,部分是可以逆转的,例如:妊娠、肥胖、低纤维、高热卡饮食结构、长时间禁食、某些药物如头孢曲松,降脂药、口服避孕药、快速体重丧失(>1.5kg/wk)、代谢综合征、特殊疾病等等。

不可逆因素:发病年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如果在儿童期发病,多与溶血或先天性胆道疾病有关。

发病的高峰年龄都在40~50岁。

发病性别差异:超声诊断研究结果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女性胆囊结石以胆固醇结石多发,女性胆固醇结石高发可能与雌激素可以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分泌、降低总胆汁酸量和活性,以及黄体酮影响胆囊收缩、致使胆汁淤滞有关。

发病与基因、家族史胆囊结石发病在种族之间的差异明显,提示遗传因素是胆石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可逆因素:发病与妊娠的关系妊娠可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并且妊娠次数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由于孕期的雌激素增加使胆汁成分发生变化,可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而妊娠期的胆囊排空缓慢;孕期和产后的体重变化及饮食结构也影响胆汁成分,改变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促进了胆固醇结晶的形成。

发病与肥胖的关系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

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_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_2_

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_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_2_

Chinese Hepatology ,Dec.2009,Vol.14,No.6・国际学术动态・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胆汁淤积性肝病的治疗(2)陆伦根 田丽艳 徐铭益 冯赟 徐正婕 孟祥军 作者单位:200080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 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一)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 )的诊断 PBC 患者可能表现的症状有疲劳,皮肤瘙痒伴或不伴黄疸,但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并无明显症状。

早期很少有患者出现进展期肝病表现和门脉高压并发症(如腹水、肝性脑病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

近来,一项结合异常血清肝脏试验(肝源性A P 持续升高6个月以上)和血清中AMA (滴度大于1:40)存在可作为PBC 可靠的诊断依据。

PBC 特征性胆管损害组织学特征可证实该诊断。

随访中发现A P 正常的AMA 阳性者发展成PBC 的风险性很高。

1.实验室检查:生化指标PBC 血清A P 和γ2GT 升高。

AL T 、AST 和结合胆红素可升高,但不具诊断特异性。

AP 和γ2GT 正常而具有PBC 特征血清的患者应当每隔1年重新进行临床和生化评估。

典型的PBC 患者血清IgM 水平显著升高。

与其他胆汁淤积疾病一样,血清胆固醇水平通常也升高。

凝血酶原时间、血清白蛋白及结合胆红素的改变仅在晚期患者中才能观察到。

免疫学指标AMA 为PBC 的诊断标志,90%以上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

PBC 患者中AMA 特异性高于95%。

经典的AMA 反应性是通过免疫荧光方法来测定,滴度≥1/40为阳性。

对分子线粒体靶抗原识别后,用重组蛋白建立起的免疫酶检测方法提高了测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如果可能,抗AMA 2M 2(PDC 2E 2抗体)的检测很有用。

非特异性的抗核抗体(ANA )可以在至少30%的PBC 血清中检测到。

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可以检测分别针对核体或多核点和散点分布的包膜蛋白如抗Sp 100和抗gp 210的抗核抗体(ANA ),显示对PBC 有较高的特异性。

肝胆胰外科胆石症围手术期健康指导问题解答

肝胆胰外科胆石症围手术期健康指导问题解答

肝胆胰外科胆石症围手术期健康指导问题解答(一)胆囊结石的基础知识何谓胆囊结石?胆囊因各种因素产生结石而引起剧烈的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的疾病,称为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分为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型胆结石和胆色素结石。

胆囊结石占全部胆石的50%。

胆囊结石是外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人口年龄增长、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胆囊结石的分类?胆囊结石按结石组成成分不同分为以下三类。

(1)胆固醇结石:以胆固醇为主要成分,约占结石总数的50%,其中80%发生于胆囊内。

外观呈白黄、灰黄或黄色,质硬,形状和大小不一,呈多面体、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多光滑,剖面呈放射状排列的条纹。

(2)胆色素结石:含胆色素为主,约占结石总数的40%,其中75%发生在胆管内。

结石是由非结合胆红素、不同数量的有机物和少量钙盐组成,一般胆固醇含量低于25%。

(3)混合型胆结石:约占结石总数的10%。

60%的混合型胆结石发生在胆囊内。

其主要由胆红素、胆固醇、钙盐等混合而成,根据所含成分的比例的不同,呈现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引起胆囊结石的原因?通过多年来的研究,已经明确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包含三个连续性步骤: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结晶析出、在促核形成因素作用下聚集并逐渐形成结石。

而其他因素,如胆囊功能、细菌、基因等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并影响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胆囊运动减弱是胆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胆囊收缩素(CCK)受体的缺乏可能是胆囊运动功能受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都通过实验验证了细菌在胆固醇结石中的存在及其作用,细菌产生的物质可催化胆汁类脂成分水解,为形成钙沉淀提供原料,细菌感染能激发人体免疫或代谢状态的改变,导致胆囊黏膜分泌紊乱,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胆汁淤积。

细菌源性物质可能直接参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并且与非细菌致石机制有交叉作用,通过影响或改变人体免疫代谢产物间接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胆石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胆石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胆石病的基础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 定期的体育活动和理想体质量的 保持可能对胆固醇结石和有症状 胆石病有预防作用()。
一般人群胆石病的预防
()不推荐一般人群应用药物预防胆石病()。
胆石病高危人群的基础预防
体质量迅速下降 ()与体质量迅速下降相关的情况 (如极低能量饮食、减肥手术),可 推荐暂时使用熊去氧胆酸(每天至少, 直到体质量稳定)()。
胆绞痛治疗
()应选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治疗 胆绞痛()。
()另外也可用解痉药(如丁基 东莨菪碱),若症状严重,可用 阿片类药物(如叔丁啡)()。
抗生素治疗
()对于轻度急性胆囊炎(无胆 管炎、菌血症/脓毒症、脓肿或 穿孔),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生素 ()。
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
()如果内镜治疗失败,应进行胆道探查联合胆囊 切除术或术中行()。
()如果术中发现胆管结石,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有 胆道探查、经胆囊管取石或内镜下清扫()。
()如术后发现胆管结石,推荐做内镜下括约肌切 开取石()。
()在结石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中,胆道探查后, 一期缝合优于 管引流()。
()对于同时患有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患者,应 于后内尽快行()。
急性胆管炎的治疗
()胆管炎的治疗应包括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胆道减 压()。
()胆道减压的时机取决于胆管炎的严重程度和抗 生素的疗效,一般在内进行;对液体复苏和静脉应 用抗生素无应答的严重胆管炎患者应考虑紧急胆道 减压()。
()胆道减压首选方法为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如果 有括约肌切开禁忌证的,应纠正一般状态后再行胆 管支架植入及取石术()。
()如果内镜下减压失败或有内镜治疗禁忌证的, 应选用经皮胆管引流()。

胆结石病预防与治疗策略

胆结石病预防与治疗策略

04
胆结石病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药物保守治疗措施
药物种类
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溶解结石的 药物、缓解疼痛的药物等。
用药时机
在胆结石初期或小型结石时,可 优先考虑药物保守治疗。
治疗周期与效果
药物治疗需要较长时间,且效果 因人而异,需密切观察病情。
微创手术治疗适应证与优势
适应证
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结石数量较少且直径不大 的患者。
血清胆红素、转氨酶等指 标异常。
影像学检查
B超、CT、MRI等显示结 石及胆囊情况。
其他检查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 造影(PTC)等。
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典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与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等疾病进 行鉴别。
THANK YOU
加强跨学科合作,优化诊疗流程
建立多学科协作机制
加强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等科室之间的合作,共同制定 胆结石病诊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推广微创手术
积极推广微创手术技术,如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以减轻患者痛 苦,缩短康复时间。
完善随访体系
建立胆结石病患者随访体系,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评估,以便 及时发现并处理复发或并发症。
结石的风险。
03
地域差异
胆结石的发病率在地域上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发病率较高可能与水质、
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例如,某些地区水中钙、镁离子含量较高,可能
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02
胆结石病预防措施
合理膳食结构
均衡摄入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适量的蛋白 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 定期的体育活动和理想体质量的 保持可能对胆固醇结石和有症状 胆石病有预防作用(2C)。
1.2 一般人群胆石病的预防
(1)不推荐一般人群应用药物预防胆石病(2D)。
1.3
胆石病高危人群的基础预防
1.3.1 体质量迅速下降 ( 1 )与体质量迅速下降相关的情况 (如极低能量饮食、减肥手术),可 推荐暂时使用熊去氧胆酸(每天至少 500mg,直到体质量稳定)(2B)。 (2)预防性胆囊切除术不是减肥手术 的常规指征(2D)。
5.3 急性胆管炎的诊断
(1)如果患者有发热、寒战的病 史,同时伴有腹痛、黄疸,应做 白细胞、 C 反应蛋白和肝脏生化 检查以及腹部超声检查进行初步 的筛查(1B)。
5.4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
( 1 )患有胆囊结石和(或)胆总管结石的 患者如出现上腹部疼痛及胰腺、肝脏生化学 检查异常可作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诊断依 据(1B)。 ( 2 )针对疑似胆管结石的急性胆源性胰腺 炎患者,可以采用EUS检查进行胆管结石的 排除诊断,其可降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术(ERCP)的风险(2C)。
( 5 )伴无症状胆石病且胆囊息肉《 5mm ,无胆囊切除症状 (1B).
4.4 术前检查
(1)除了做腹部超声以确定胆石 病的存在外( 1B ),无需做其他 常规检查。是否做肝脏生化检查 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 2D )。
5
胆管结石的诊断
5.1 病史及体格检查
(1)对于伴有黄疸、急性胆囊炎 或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排查胆总 管结石(1A)。
( 5 )如果内镜治疗失败,应进行胆道探查联合胆 囊切除术或术中行ERCP(2C)。 ( 6 )如果术中发现胆管结石,可选择的治疗手段 有胆道探查、经胆囊管取石或内镜下清扫(2B)。 ( 7 )如术后发现胆管结石,推荐做内镜下括约肌 切开取石(2C)。 ( 8 )在结石复发风险较低的患者中,胆道探查后, 一期缝合优于T 管引流(2C)。 ( 9 )对于同时患有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的患者, 应于ERCP后72h内尽快行LC(1B)。
7 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和治疗
( 1 )如果怀疑有肝内胆管结石,首选手段 是腹部超声检查,其次为MRCP(2D)。 ( 2 )无症状肝内胆管结石不一定要治疗。 对每个患者应设计个性化治疗方案,对有症 状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应采取多学科综
( 1 )如果出现紧急指征,无论处在孕期哪 一阶段都可以进行LC(2C)。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icing elit, sed do eiusmod tempor incididunt ut labore et dolore magna aliqua. Ut enim ad minim veniam, quis nostrud exercitation ulla
2016年欧洲肝病学会临床实践指南: 胆石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
推荐意见
胆结石,或称胆石病,是当今欧洲和其 他发达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 多达20%的人口。近几十年来,由于病 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内镜和外 科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胆石病 患者的多学科诊疗取得了卓越的进步。 然而,对于胆石病的预防工作却仍处于 初级阶段。
1.3.2 长期应用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治疗
(1)对于长期应用生长抑素及其 类似物的患者,同时应用熊去氧 胆酸被认为可以预防胆固醇结石 的形成(2C)。
1.3.3 全肠外营养
(1)完全肠外营养的患者胆泥形 成的风险增加,目前尚无预防建 议(2D)。
1.3.4 激素治疗
(1)应用激素替代疗法的医生应 认识到激素增加胆石病的患病风 险,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激素替 代疗法可预防需药物或手术治疗 的胆石病。(2D)
( 2 )各种形式的胆道探查术后出现无症状 胆囊、胆管结石的患者应在产后进行胆囊切 除术(2D)。
8.2 妊娠期胆管结石的治疗
( 1 )妊娠期有症状胆管结石应由经验丰富 的内镜医师行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2C)。 ( 2 )在采取辐射暴露最小化措施的情况下, 则可以使用X线检查(2D)。
THANKS
1.4 复发性胆管结石的预防
对于复发性胆管结石,尚无药物预防建议.(2D)
2 胆囊结石的诊断
2.1 胆绞痛
(1)出现胆囊结石的特征性症状, 即右上腹或上腹部持续疼痛伴阵 发性加剧,每次持续时间 15 ~ 30 min,可向右肩背部放射,通过止 痛药物可缓解,并通过病史和体 格检查进行确诊(2D)。
5.2 实验室和影像学诊断
( 1 )疑似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评估通常包含肝血清 生化学检查(2C)。 ( 2 )可疑胆总管结石时,腹部超声为首选检查方 法(2C)。
( 3 )胆囊结石、胆总管扩张、急性胆囊炎和高胆 红素血症为胆总管结石的显著预测因素( 1A )。 ( 4 )高度怀疑存在胆管结石的患者应做 EUS 检查 (或MRCP)以进一步作出评估(1B)。
6
胆管结石的内镜及外科治疗
6.1 无并发症的胆管结石的治疗
( 1 )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是胆管结石的推荐疗 法(2B)。 (2)如有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场可进行术中ERCP或 腹腔镜下胆道探查联合胆囊切除术(1B)。 ( 3 )如果取石失败,可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液电碎石术或激光碎石术治疗(2C)。 ( 4 )如果患者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可考虑做经皮或 内镜下(球囊内镜辅助)治疗胆管结石(2C)。
3.1 胆汁酸溶石治疗
( 1 )不推荐单独应用胆汁酸溶石或联合体外冲击 波碎石技术治疗胆囊结石(1B)。
3.2 胆绞痛治疗
(1)应选用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 (如双氯芬酸、吲哚美辛)治疗 胆绞痛(2B)。
(2)另外也可用解痉药(如丁基 东莨菪碱),若症状严重,可用 阿片类药物(如叔丁啡)( 1C )。
4.3 其他患者
(1)磁化胆囊无症状的胆石病患者可行胆囊切除术。(2D) (2)胆囊息肉直径》1cm伴或不伴胆石病的患者,无论症状 如何,均应行胆囊切除术。(1B) (3)无症状胆石病、胆囊息肉直径 6-10mm和息肉生长的患 者均应考虑行胆囊切除术。(2D)
(4)胆囊息肉伴无症状胆石病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 无论息肉多大,可推荐行胆囊切除术(2C)。
6.2 急性胆管炎的治疗
( 1 )胆管炎的治疗应包括应用广谱抗生素和胆道 减压(1B)。
( 2 )胆道减压的时机取决于胆管炎的严重程度和 抗生素的疗效,一般在 24h内进行;对液体复苏和 静脉应用抗生素无应答的严重胆管炎患者应考虑紧 急胆道减压(2C)。
( 3 )胆道减压首选方法为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如 果有括约肌切开禁忌证的,应纠正一般状态后再行 胆管支架植入及取石术(2C)。 ( 4 )如果内镜下减压失败或有内镜治疗禁忌证的, 应选用经皮胆管引流(2C)。
2.2 影像学诊断
(1)近来有胆源性腹痛的患者, 需行腹部超声检查(1A)。 (2)如临床高度怀疑胆囊结石而 腹部超声阴性者,应行超声内镜 或磁共振成像检查(2C)。
2.3 急性胆囊炎
(1)如出现发热,右上腹出现持 续数小时的剧烈疼痛以及右上腹 疼痛伴压痛( Murphy 征阳性), 则应怀疑急性胆囊炎(1B)。 (2)如临床高度怀疑急性胆囊炎, 可行CT 检查(2D)。
本指南明确规定了对于胆石病患 者需运用药物、内镜和外科等手 段以达到预防、诊断与治疗的目 的,并且通过对这些可被普遍接 受的方法的阐述,使医疗保健专 业人员(包括医生及其他)、患 者及其他相关人员在临床决策的 制订方面获益。
本指南并依据GRADE系统进行推荐强度 及证据质量分级。证据分级如下:
1.1 胆石病的基础预防
3.3 抗生素治疗
(1)对于轻度急性胆囊炎(无胆 管炎、菌血症/脓毒症、脓肿或 穿孔),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生素 (2D)。
4
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
4.1 有症状胆囊结石患者
(1)对于有症状胆石病,首选胆 囊切除治疗(1B)。
4.2 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
( 1 )无症状的胆囊结石患者,不推荐胆囊切除治 疗(2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