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学生五步走,古诗词教学不用愁

合集下载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曲”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曲”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诗情画意,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让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

那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本人结合在古诗教学中的点滴积累,归纳为以下“五部曲”:一、自主感悟,读准诗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诗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

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

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

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

二、了解背景,升华主题学习古诗的第二步是在初读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

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汪伦这两个人,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及写作背景,也能直接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大概理解。

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及主题。

有些古诗的题目包含了古诗内容,语句精简,意揽全文。

从理解古诗的题目入手,分析全文大意。

三、自主理解,体会诗意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意境全出。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 【完整版】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 【完整版】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词具有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厚的人文精髓,且古诗词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如何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呢我将古诗词教学分为五步曲。

第一曲:每课读一首。

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五分钟,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首古诗词的朗读。

优美流动的画面,悦耳富有感情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一定会让学生心中泛起涟漪,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古诗词的浓厚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更要反复诵读。

听完朗读后,就让学生欣赏着画面,和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入境入情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曲:每日诵一首。

赏读诗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热爱诗歌的热情,那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去吟诵这首古诗词,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第三曲:每周析赏一首。

为了使学生突破自身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更好地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对赏读和背诵过的诗歌还要在教师引导下对其进行赏析。

每周根据时间安排和学习古诗词的情况进行赏析。

每周所赏析的古诗词来源于本周所背诵的古诗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查阅资料赏析一首自己的最爱,也可以全班共同赏析一首;赏析主要从古诗词的用字、修辞、写作背景、风格、意境,也就是诗歌的情、画、意等方面进行赏析。

赏析完,每人写出赏析报告,交流赏析的心得。

通过这样的赏析,使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意义,丰富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曲:每月赛一首。

为了使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更高,我们可以在每月月末对本月所赏读、背诵和赏析的所有诗歌,让每一个学生在其中任选一首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古诗教学五步法

古诗教学五步法

古诗教学五步法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古诗教学的五步法,这可真是个
超级实用的好东西!
第一步,读诗韵。

就像唱歌要找准调子一样,读古诗得把韵味读出来。

你想想,一首古诗那可是古人的心声啊,要是读得平平淡淡,多
对不起作者呀!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得读
得舒缓又带着点思念的味道,这样才能感受到李白在异乡的孤独嘛!
第二步,解诗意。

这就好比是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去弄明白诗人
到底想说啥。

比如说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咱
们就得搞清楚,他为啥在异乡就这么思念亲人?是因为佳节的热闹更
衬托出他的孤单吗?
第三步,想诗境。

这一步可有趣啦!要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
古诗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

就像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你难道不想象一下那江南春天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绿树红花,还有水边村庄、山里城郭和风中飘扬的酒旗吗?这画面多美呀!
第四步,悟诗情。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
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咱们就
得体会到他那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离别的痛苦,是不是心里也跟
着沉甸甸的?
第五步,诵诗篇。

把古诗背下来,让它成为咱们心里的宝贝。

就像我们喜欢的一首歌,总是忍不住哼唱,古诗也一样,背熟了,随时都能在心里回味。

我觉得呀,这古诗教学五步法,就像是一把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只要咱们好好用,就能领略到古诗那无尽的魅力!怎么样,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五步法好不好?。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的五个步骤口诀:拆、看、读、懂、赏。

学习古诗常用的五种步骤:
一、拆题目。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即将到蜀州任职的友人杜少府的。

由题目我们可以对诗歌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二、看作者及背景。

知人才能论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我们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诗作风格才能对其诗歌有高度的共情,同时我们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知道诗歌具体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是什么。

三、读诗歌明诗意。

首先我们要根据诗歌内容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诗句内容。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悟诗情。

四、懂主旨和情感。

通过诗句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诗人想要写作对象或读者传达什么的内容,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感情。

五、手法作赏析。

不同的诗它都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情达意,将其用于找出并逐步赏析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诗句内容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做到三必看: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学古诗,五步法,先读懂,再模仿,默写诵,反复练,善用典,用意显。

一步目,读懂诗,通读全文,把握节奏。

研究句意,体味语感,深入思考,领略精髓。

二步目,模仿诗,笔锋飘逸,意境流动。

千头万绪,思路宽广,心中乐曲,吟咏动容。

三步目,默写诵,字字流畅,字音婉转。

速度适宜,声音优美,情感融入,表达淋漓。

四步目,反复练,刻苦钻研,勤奋刻苦。

多读多写,不断修炼,诗词功夫,将无穷无尽。

五步目,善用典,古人智慧,谋取参考。

典故比喻,表达生动,情景交融,用意显明。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易记牢。

读懂诗,模仿憭,默写诵,反复练。

善用典,用意显。

如此练诗,功夫到家。

学古诗可以让人开阔视野,裨益人生。

通过学习古诗,我们了解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到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下面详细介绍五步法。

第一步是“读懂诗”,这一步非常关键,只有真正理解了诗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模仿和吟诵。

首先,应该通读整篇诗,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接着,要仔细研究句意,体味语感,深入思考,领略精髓。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和历史背景,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境界尤为高深。

第二步是“模仿诗”,这是锻炼写作能力的关键步骤。

模仿诗可以在语言、用词、意境等方面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诗的结构和特点。

在模仿时,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不断琢磨,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掌握描绘情感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然而,模仿不等于抄袭,应该注意保持自己的创新和独特。

第三步是“默写诵”,这个过程可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也可以提高口感和手感。

在默写诵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古人的语言和节奏,感受情感的真实和魅力。

第四步是“反复练”,这是任何技能的必经之路。

只有坚持不懈地练习,不断地琢磨和改进,才能将熟悉和掌握古诗的技巧。

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掌握句子的层次和呼吸,同时要严格要求自己的发音和语调。

第五步是“善用典”,这是诗歌的精华所在。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诗词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啊!
今天我就来跟你们讲讲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那就是诵读!你想想,读诗就像唱歌一样,得把那节奏、
韵律给读出来。

就好比咱们跑步,得先迈开腿才能跑起来,读诗也得
先读顺了,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读着读着,是不是那种思乡的情绪就出来啦?
第二步,是理解诗意。

这就像解开一个谜团,得把每个字词的意思
搞清楚。

比如说“疑是地上霜”里的“疑”,不是怀疑的意思,而是好像。

不搞明白这些,怎么能懂诗人到底想说啥呢?
第三步,感受意境。

这就像是走进一幅画里,去亲身体验那种美妙
的场景。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不是能想象出那
广阔的沙漠、直直的狼烟、流淌的长河还有圆圆的落日?那种画面感,多震撼啊!
第四步,体会情感。

诗人们都是有感情的呀,他们把喜怒哀乐都藏
在诗里。

比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满
满的忧国忧民之情,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第五步,背诵积累。

这就像存钱一样,把好诗都存在咱们的脑袋里,以后随时都能拿出来品味。

总之,这古诗词五步教学法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古诗词那神秘而美妙的大门。

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想试试吗?。

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

小学语文古诗“五步教学法”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名篇部分,这些精华脍炙人口,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为实现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现将本人在教学中摸索的“古诗五步教学法”浅做介绍。

古诗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对古文学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理解作品,学到知识。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我们坚持这一原则,在古诗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进行了新的尝试。

现以语文课本中部分古代诗歌为例,对“古诗五步教学法”做一说明。

概括说来,该教法分为五个大环节,即,熟读全诗——贯通大意——背诵理解——写赏析词——巩固体会。

下面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送元二使安西》、《天净沙.秋思》为例作具体说明:第一步熟读全诗:这一步骤主要放在读准读对上。

教师可范读、领读,然后学生自己朗读,教师指出朗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出现的问题。

如音节的停顿,字音的校正等。

古诗有整有散。

整的和谐整齐,散的错落有致。

读起来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朗读基本功,做好朗读提示,示范朗读,并以充沛的感情读出师的韵味来。

领读一定要标准,以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第二步贯通诗意:该步骤侧重在对诗歌大意的领会上。

教师应对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有关常识简介,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教师可适当作解释,但不宜过多过细的讲解,以免造成学生不必要的负担。

学生要做的是在熟读的基础上,经老师的讲解,初步了解诗意,并进一步体会诗的精妙之处。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作品。

此诗作于763年(代宗广德元年)春。

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他的部将李怀仙斩其首来献,安史之乱结束。

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

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好古诗词-精品文档

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好古诗词-精品文档

运用五步教学法教好古诗词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一直是令很多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大都有为难情绪,有的甚至是畏之如虎。

我邻居家有一小孩,今年读高二。

有一次他对我讲,他们的语文老师课讲得不怎么样,却很厉害。

当我问怎么厉害时,他说他们老师有一次在讲完一篇文言文后让他们背诵,不想背诵就50遍。

结果他选择了抄50遍。

可当我问他抄的是哪篇文章时,他却说不出题目。

让他随便说两句文中语句我来猜一下,可他尽然一句也记不起来了。

后来还是通过翻书才找到那篇课文,原来是李煜的《虞美人》那首词。

我当时很纳闷地问道:就这么短的一首词,你背不下来也就算了,可抄了50遍,你却连题目都记不住,真是不可思议。

可他却振振有词的说:“我压根就不想学古文,看着头就疼,再说我们现在讲的是白话文,写的是白话文,古文也不用,学它干吗?老师上课,满嘴之乎者也,一会儿什么使动用法,一会儿什么宾语前置,搞得人头昏脑胀,枯燥无聊极了,我们班有好几个同学都选择抄50遍。

”这件事对我触动很深,如果说是一篇叙事说理性较强、语句比较难懂的文言文,学生不感兴趣那也罢了,可是像《虞美人》这样语言优美,内容精深的诗词,学生也望而却步,那就值得我们思考了。

究竟问题出在哪呢?是学生的问题还是教师的问题呢?我想这主要是我们师生对文言文教学价值认识的偏差所造成的。

朱自清先生在《经典常识》中说:“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而长期以来我们文言文教学一直重在它的实用价值,而忽略了它的文化、教育和艺术价值。

就连有很高文化艺术欣赏价值的古诗词的教学也深受此偏差的影响,出现了讲的多、读的少,理解分析能力训练的多、思维表达能力训练的少,以致缺乏对古诗词审美鉴赏创造能力的培养。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古诗词特点我们不妨将古诗词学习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步:精心设问,促进理解。

古诗词特点是:语言简炼,内容精深,往往一句一词乃至一字含有一个或多个文化背景和经典典故。

学生单从字面很难理解透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精心设问,以启发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会学生五步走,古诗词教学不用愁当今中学生中广泛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古诗文,三怕写作文”。

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古诗词的学习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的一处死穴,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

面对灿若繁星的古代文化瑰宝——古诗词,中学生们却一片茫然,没有热情,缺乏好奇,止步于文化殿堂之外,无法领略千年文化的底蕴,吮吸不到古典文学的乳汁,这无疑将对中学生的成长造成残缺和畸形。

不少的语文老师也苦于无良方可医,带着无奈和焦虑,把古诗词的教学简单化——单纯地阅读、背诵和默写古诗词。

近年来中考语文引入古典诗词赏析后,激发了中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意识,增强了中学生对祖国丰富的文化遗产的热爱。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有很多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仅停留在读读背背上,还不知如何去欣赏诗词优美的句子,意蕴无穷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更存在有朦胧的“意会”却缺乏清晰表达的现象。

尽管初中学生阅读古诗词还只是一些比较浅易的,但如果只“授之以鱼”而不“授之以渔”,教学就难以有好的效果。

我在古诗词教学上,经过长期的摸索、尝试和总结,形成了一套古诗词五步教学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赏诗句。

一、解诗题诗词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解读诗词题目,以达到管中窥豹的目的。

1、教会学生通过解读题目了解诗词的文体特点和文化常识中国古典诗歌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由诗到词,由词到曲,有它自身的特点。

像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分为古诗和乐府,近体诗又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绝句有五绝和七绝;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曲分为小令和套数;诗的对仗与押韵、律诗的四联名称、词的标题与词牌、曲的宫调与曲牌等知识。

所以,在学习诗词以前,要让学生有意识地从题目中过滤出这些方面的知识加以了解,熟悉了文体特点和文化知识,对学习诗词其他方面的知识都大有裨益。

2、教会学生从题目上判断诗词的题材类别从诗词题目的有限文字里及时分辨“写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怀古咏史诗”、“送赠思乡诗”的题材类别,能帮助我们更好地鉴赏古典诗歌。

写景抒情诗。

古人作诗以自然为师,从自然景物中捕捉形象,又要在内心深处引发思想感情,寓情于景,这些内容往往体现在题目上。

如杜甫的《望岳》和《春望》诗,从题目中一个“望”字,可知诗歌一定是写景抒情诗。

咏物言志诗。

诗人的志向和品质要表达出来,往往寄托在景(物)上,把景(物)作为咏吟的对象。

当然,所咏之物要和所表达的志向品质或形似、或神似。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就可以从题目知道它是首咏物言志诗,进而推测它所表达的志向。

边塞征战诗。

古诗人有军旅生活者也不乏其人。

他们往往把征战生活、征战的感慨融入诗中,我们也就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

因此,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关”、“塞”、“山”等与边塞有关的字眼去判断诗词的题材。

怀古咏史诗。

许多古诗人生活奔波,仕途上或升或迁,多有凭吊,凭吊之时往往对古代的人或事,有缅怀,有感叹。

古赤壁、石头城、故国等地,是无数风流人物叱咤风云之地,所以诗人往往把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感触,融入在他的诗歌之中,体现在题目之中。

赏析这类诗歌时,可以通过这些古地名出诗词的怀古咏史题材,并加以解读。

如《赤壁》一诗即是如此。

二、知诗人诗词内容、情感往往和诗人、词人的生平简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养成了解诗人、词人生平简历的习惯,以便于事半功倍地学习古诗词。

⑴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如辛弃疾曾经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出生入死,南归之后又遭到投降派的排挤和打击,所以其词多为回忆过去如火如荼的战斗生活,或者表达报国无门的愤懑情绪,风格豪放悲慨。

⑵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特点,创作作品的年代、背景、缘由、经过。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于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比如,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里,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因而格调高亢,情绪激荡。

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大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

三、明诗意所谓明诗意,就是让学生明白诗词字面意思和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我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古诗新译,破解诗面意思。

所谓古诗新译,即把古诗用生动的文字译成新诗(含散文诗)。

这是老调新弹,学生要把透过原诗句表现出来的内容变成文字,明白诗词文字里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叙述的是什么事情,表现的是什么人物,表明的是什么观点,抒发的是哪方面的感情。

其次,鼓励学生通过散文化的翻译明白诗歌表现的意象。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情感物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意象”。

鉴赏诗词作品时,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初中教材所选古典诗词中常见意象的意义有:杨柳—惜别;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时光流逝;古迹—怀古伤今;梅花—傲视;小草—平凡、生命力顽强或弱不禁风;征蓬、归雁—思念(思乡);南冠—囚犯;松竹梅—高尚情操;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白衣苍狗(白云苍狗)—世事变幻无穷;吴钩—宝刀、利剑(指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秋思—思乡之情;庄周梦蝶—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采菊—隐居生活;碧血—为正义事业流的血;折桂—科举及第;红叶—以诗传情;红豆-相思。

四、悟诗情初中古诗词中的情感一般有以下几类,我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诗词的具体内容,抓住关键语句和词语,仔细揣摩,反复推敲,对号入座,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

忧国伤时类:①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

②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

③同情人民的疾苦,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④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建功报国类: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又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②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如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③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杜甫的《春望》。

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思乡怀人类:①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矿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②思念亲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④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长亭送别类:①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②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生活杂感类: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恬淡,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②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刘禹锡的《乌衣巷》。

③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④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⑤仕途失意的苦闷,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五、赏诗句(一)、教会学生掌握和使用一些鉴赏用语近年来的中招,古诗歌鉴赏题由客观题逐步转向主观题。

要答好这样的主观题,适当掌握一些鉴赏用语,答题时才能做到简明扼要,用语贴切,恰到好处。

首先,要掌握诗歌体裁方面的术语,如:诗、词、曲、律诗、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律诗、七言绝句、五言绝句、小令、套数等。

其次,要掌握好表达诗歌思想内容及感情方面的术语,如: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怀古咏史、羁旅生活、爱国思乡、伤春闺怨、孤独伤感、惆怅寂寞、恬淡闲适、昂扬激愤、忧国忧民、迷恋思念等。

第三,要掌握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

诗歌语言鉴赏术语如:平淡、清新、绚丽、明快、含蓄、简洁等。

诗歌表达技巧方面的鉴赏术语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直抒胸臆、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渲染、烘托、映衬、反衬、化用、含蓄、幽默、象征、联想、以动衬静、以乐写哀、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点明主旨、深化意境等等。

(二)、引导学生掌握常见的鉴赏方法。

1、学会从关键词入手进行鉴赏诗句。

诗的语言是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卢延让)。

因此,鉴赏诗歌就得感知妙语,从关键词入手,从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词,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的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2、学会从表达方式入手鉴赏诗句。

除了从关键词入手之外,鉴赏诗歌还应从表达技巧入手。

诗歌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有的诗句鉴赏就要从表达方式上进行。

如写景抒情的诗句,要知道借的什么景,抒什么情。

3、从修辞手法入手鉴赏诗句。

从修辞手法入手鉴赏诗句,是最常见的、最容易的一种鉴赏方法。

在鉴赏的时候,要说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的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当然,鉴赏方法还可以从作者所处的时代、作者生平情况、艺术风格及诗歌的标题等方面入手,这里不一一而论。

通过长期的教育引导,我的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步骤,非常清楚古诗词应该学习什么,应该怎样学习,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古诗词,而且热情高涨,效果良好,着实省却了我的很多时间和精力,同行诸君不妨一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