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

古诗词教学的五大步骤可以归纳为“读、默、译、赏、总”。
“读”是古诗词教学的第一步,这里所指的读并不是随意而为的朗读,而是需要关注诗歌的节奏、重音、韵律,大声朗读,以此培养古诗词的韵律感。
“默”是默写,不仅要求书写正确,还要求书写规范。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古诗词的正确格式和内容。
“译”是翻译,包括注释、自读自译等环节。
这一步骤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和背景。
“赏”是赏析,这是古诗词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在赏析过程中,可以从练字的角度赏析那些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的诗句;也可以从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比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说理,借古讽今,托物言志,先扬后抑,巧用典故等等。
“总”是总结,是对古诗词的总体把握。
总结中心思想时,需要从法(写作方法)、人(人物)、物(事物)、事(事件)、景(景物)、情(情感)、理(道理)等角度进行总结。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

古诗教学的五个步骤古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教学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欣赏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古诗教学,可以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导入古诗背景知识在教学古诗之前,首先需要为学生导入相关的古诗背景知识。
这包括介绍古诗的发展历史、不同时代的古诗特点、古代文化背景等。
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基础信息,使他们对古诗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步: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在了解了古诗的背景知识之后,需要逐句解读古诗的内容和意境。
这可以通过分析古诗的词句、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展开。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形象描写、意象等,帮助他们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与学生共同探讨古诗的诗意、美感和思想内涵,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步:朗读和背诵古诗在学生理解了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之后,可以通过朗读和背诵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或者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古诗进行班级朗诵比赛。
同时,可以要求学生背诵一些常见的古诗,提高他们的古诗记忆和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和背诵,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和音韵之韵。
第四步:创作与古诗相关的作品在学生充分理解和欣赏了古诗之后,可以引导他们进行一些与古诗相关的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些与古诗题材相近的现代诗,或者根据古诗创作一些绘画作品、音乐作品等。
通过创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他们对于古诗的个人理解和表达能力。
第五步:评价和分享古诗作品在学生完成创作之后,可以组织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分享。
可以邀请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古诗作品,大家可以一起欣赏、评价和探讨。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可以根据学生的作品质量,给予一些鼓励和建议,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古诗教学,可以使学生在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文艺欣赏能力的同时,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学古诗五步法顺口溜

学古诗的五个步骤口诀:拆、看、读、懂、赏。
学习古诗常用的五种步骤:
一、拆题目。
例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可以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杜少府之任蜀州”我们知道这首诗是写给即将到蜀州任职的友人杜少府的。
由题目我们可以对诗歌内容有大体的了解。
二、看作者及背景。
知人才能论事,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我们只有了解了作者的生平经历、诗作风格才能对其诗歌有高度的共情,同时我们只有了解了写作背景才能知道诗歌具体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是什么。
三、读诗歌明诗意。
首先我们要根据诗歌内容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概括诗句内容。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悟诗情。
四、懂主旨和情感。
通过诗句内容的了解,我们可以从中分析出诗人想要写作对象或读者传达什么的内容,想要表达什么的思想感情。
五、手法作赏析。
不同的诗它都会运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来表情达意,将其用于找出并逐步赏析能够更深入地去理解诗句内容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做到三必看:
1、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
2、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
3、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曲”

小学古诗教学“五步曲”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是我国悠久灿烂文化中的一部分。
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诗情画意,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让它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一环。
那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本人结合在古诗教学中的点滴积累,归纳为以下“五部曲”:一、自主感悟,读准诗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可见诵读是培养感受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古诗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通过诵读去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在诵读中品味古诗词的情感。
初读古诗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拼音,划出生字,做到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
这样做有利于复习汉语拼音,也利于学生克服依赖思想,提高朗读能力。
自读后,可指名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
接着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让学生得到熏陶,再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分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轻声读等,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这样的古诗教学课堂,学生读诗不下二十遍,学生读得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他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读得有味,大多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当堂背诵是根本不成问题。
二、了解背景,升华主题学习古诗的第二步是在初读的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
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汪伦这两个人,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及写作背景,也能直接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大概理解。
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及主题。
有些古诗的题目包含了古诗内容,语句精简,意揽全文。
从理解古诗的题目入手,分析全文大意。
三、自主理解,体会诗意中国古典诗词言约意丰,贵在含蓄,时空跌宕,跳跃腾挪,非想象不能领悟其意境、意趣。
“春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一字风流,意境全出。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 【完整版】

古诗词教学“五步曲”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词具有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厚的人文精髓,且古诗词凝炼、魅力无穷。
常吟古诗词,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有益于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
如何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呢我将古诗词教学分为五步曲。
第一曲:每课读一首。
每节语文课的课前三五分钟,先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一首古诗词的朗读。
优美流动的画面,悦耳富有感情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一定会让学生心中泛起涟漪,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激发他们热爱古诗词的浓厚的兴趣。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词更要反复诵读。
听完朗读后,就让学生欣赏着画面,和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入境入情地体会诗人的情感。
第二曲:每日诵一首。
赏读诗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他们热爱诗歌的热情,那么就趁热打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体验,去吟诵这首古诗词,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积累。
第三曲:每周析赏一首。
为了使学生突破自身知识、生活阅历的限制,更好地利用古诗词这一传统文学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对赏读和背诵过的诗歌还要在教师引导下对其进行赏析。
每周根据时间安排和学习古诗词的情况进行赏析。
每周所赏析的古诗词来源于本周所背诵的古诗词;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查阅资料赏析一首自己的最爱,也可以全班共同赏析一首;赏析主要从古诗词的用字、修辞、写作背景、风格、意境,也就是诗歌的情、画、意等方面进行赏析。
赏析完,每人写出赏析报告,交流赏析的心得。
通过这样的赏析,使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心灵,真正深层次地理解诗歌的意义,丰富文化积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提高语文素养。
第四曲:每月赛一首。
为了使学生全面参与,使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更高,我们可以在每月月末对本月所赏读、背诵和赏析的所有诗歌,让每一个学生在其中任选一首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古诗教学五步法

古诗教学五步法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古诗教学的五步法,这可真是个
超级实用的好东西!
第一步,读诗韵。
就像唱歌要找准调子一样,读古诗得把韵味读出来。
你想想,一首古诗那可是古人的心声啊,要是读得平平淡淡,多
对不起作者呀!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得读
得舒缓又带着点思念的味道,这样才能感受到李白在异乡的孤独嘛!
第二步,解诗意。
这就好比是揭开一层神秘的面纱,去弄明白诗人
到底想说啥。
比如说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咱
们就得搞清楚,他为啥在异乡就这么思念亲人?是因为佳节的热闹更
衬托出他的孤单吗?
第三步,想诗境。
这一步可有趣啦!要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把
古诗描绘的画面想象出来。
就像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酒旗风。
”你难道不想象一下那江南春天到处都是莺歌燕舞、绿树红花,还有水边村庄、山里城郭和风中飘扬的酒旗吗?这画面多美呀!
第四步,悟诗情。
这可是关键的一步,得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
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比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咱们就
得体会到他那种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离别的痛苦,是不是心里也跟
着沉甸甸的?
第五步,诵诗篇。
把古诗背下来,让它成为咱们心里的宝贝。
就像我们喜欢的一首歌,总是忍不住哼唱,古诗也一样,背熟了,随时都能在心里回味。
我觉得呀,这古诗教学五步法,就像是一把打开古诗宝库的钥匙,只要咱们好好用,就能领略到古诗那无尽的魅力!怎么样,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五步法好不好?。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哎呀,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古诗词那可是咱中华文化的瑰宝啊!
今天我就来跟你们讲讲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第一步,那就是诵读!你想想,读诗就像唱歌一样,得把那节奏、
韵律给读出来。
就好比咱们跑步,得先迈开腿才能跑起来,读诗也得
先读顺了,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韵味。
比如说读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读着读着,是不是那种思乡的情绪就出来啦?
第二步,是理解诗意。
这就像解开一个谜团,得把每个字词的意思
搞清楚。
比如说“疑是地上霜”里的“疑”,不是怀疑的意思,而是好像。
不搞明白这些,怎么能懂诗人到底想说啥呢?
第三步,感受意境。
这就像是走进一幅画里,去亲身体验那种美妙
的场景。
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是不是能想象出那
广阔的沙漠、直直的狼烟、流淌的长河还有圆圆的落日?那种画面感,多震撼啊!
第四步,体会情感。
诗人们都是有感情的呀,他们把喜怒哀乐都藏
在诗里。
比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满
满的忧国忧民之情,难道不令人感动吗?
第五步,背诵积累。
这就像存钱一样,把好诗都存在咱们的脑袋里,以后随时都能拿出来品味。
总之,这古诗词五步教学法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古诗词那神秘而美妙的大门。
朋友们,你们难道不想试试吗?。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读、品、想、悟、比

2 . 学生读后作画 、 交流( 鼓励学生走 出诗句 , 想象更大 的空
间) 。 ( 五) 悟— — 感 受诗 歌 的情 感 美
过渡语 : 诗言情 , 每首诗都是诗人情感 的积淀 , 你从这两首 诗感受到 了诗人什 么样 的情感?
1 . 思考 、 交流 。
2 . 用 自己的声音把你 的理解读出来 。 ( 六) 比— —感受诗歌 的空间关 过渡语 : 学 习古诗 , 不能仅仅局 限于眼前 的这一两则 , 还要 拓展开来 , 寻求与之相类似的诗篇 , 从而感 受诗歌 的空间美。
过 渡语 : 诗歌是读不尽的 , 诗 中有画 , 我们只有插上想象的
翅膀, 走进画 中, 才能感受到诗歌的图画美。
绘了一 幅意境雄浑 、 视野开阔的边塞奇景 ; 岑参 的“ 忽如一夜春
风来 , 千树 万树梨花开 ” 比喻新奇 、 想象奇特 , ( 下转 第 1 8 9页)
1 2 7・
3 . 你认为诗 中哪个词句用得好 , 为什么?
4 . 学生思考 、 交流。 ( 四) 想— — 感 受诗 歌 的 图 画 美
丽的画面中飞翔 。 诗 中有画 , 很多抒情诗都具有这个特点。 我们
不妨拿起 画笔 , 去勾勒诗 中美好的画面 , 或在头脑 中想象 , 然后 用 自己的语言描绘 出来 。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 日圆” 描
无 尽的韵味。因此 , 需要我们细细咀嚼 , 对重点词句反复琢磨 , 不断感 受诗 歌的语言美 。 1 . 结合 注释 , 边读边理解 每句话 的意思 , 然后 用 自己的话
说 说整首诗的意思。 2 . 学 生读 书 、 理解 , 然后交流( 只要 说 出大 体 意 思 即 可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
古诗词——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 ,浅谈古诗词五步教学法珠,博大精深,灿若繁星。
千百年来,它以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 滋润了无数国人的心灵。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
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它带着雷霆之声走进了古诗词教学改革的课堂。
如何让学生走进古诗呢?赋予这一传统的课题以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话题,值得研究、探讨与实践。
现在,我就如何进行古诗词“五步教学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解诗题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我们通常可以借助眼睛来窥探古人写诗时内心所思所感, 所以分析题目自然尤为重要。
在诗词学习中,我们可以从诗题、词题中知道一些重要信息。
有些诗题、词题往往点明时间、地点, 有的点明全诗内容和写作目的, 为我们分析提供线索。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了时间是九月九日, 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古人习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 登高远眺, 祈福抒怀, 一个“忆”字又说明此时作者应该和自己家乡(山东)的兄弟们天各一方, 诗中自然会饱含思念之情。
像这样的诗歌题目,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过故人庄》, “故
人” 是友人, 老朋友之意,从题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和故人久
别重逢
的欣喜二、知诗人
在古诗词教学中知道作者的情况,了解写作背景,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要理解古诗,必须做到了解诗人的生平与经历。
因每个诗人所处的时代与人生的经历不同,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
如《观沧海》一诗中,如果了解作者曹操的生平与经历,我们自然就会理解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作者想统一祖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对于学生而言,在诗歌学习中,要充分了解作者创作背景及描写的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渲染的氛围, 从而体会出作者的感情。
如《天净•秋思》这首词中,如果了解了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并且困窘潦倒。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我们自然就会理解了诗人将无限愁思寓情于文的悲凉。
三、读诗文
初读古诗词时,我们可要求学生自己读准音,不丢字添字,把诗读正确流利。
自读后,可指明个别学生大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读错的字、词;接着,老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让学
生得到熏陶。
读时注意诗词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的诗词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词意境。
然后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如个别
读、男女读、小组读、全体读等。
让学生在变换中领会读的乐趣,悟出诗词的意境,提高朗读能力。
这样的古诗词教学课堂,学生读的不累而且越读兴致越高。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反复吟诵,读中感悟是我国诗歌教学的传统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充分的诵读。
读诗词时,注意诗词的韵律美——句式、音韵、停顿、平仄等,也要注意诗词的诗情美——意象、意境、情感、情境等。
学生读时要创造条件,给时间,给空间,给机会。
可以配乐、可以配画,让学生充分的投入,做到声声入耳,句句动情,入情入境,百读不厌。
古典诗词的音乐之美来源于诗歌的平仄、节奏和韵律,读来抑扬
顿挫,朗朗上口。
在朗读教学中,训练学生学会把握诗歌的节奏。
如, 四言为两个音节,即2/2 式,“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五言为三个音节,即2/1/2 或2/2/1 或2/3 式,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发生”;七言为四个音节,即2/2/1/2 式或2/2/2/1 式,如“应怜/屐齿/ 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另外也要把握诗词的平仄。
如“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
意闹” ,上句是仄平平仄仄平平,下句是平仄仄平平仄仄。
如教学古诗《赠汪伦》时,前两句诗叙事,后两句诗抒情,根据这一点,我让学生去想象汪伦对李白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读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读出李白对汪伦的感情,读出朋友之间的深情,读出友人离别似的幽怨。
四、明诗意
读熟古诗词后,就开始了解诗词的含义了。
在语文课本中,古诗词都会有注释,学生可以在读的过程中将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画下来,在借助课后的注释试着弄懂每句诗词的意思,然后在小组或全班交流。
我比较喜欢学生自主学习诗词,老师可以提供适当的帮助。
诗词其实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一字一句都是诗人经过斟酌得来的,有的甚至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如果我们一字一句地逐一讲解,反而会让古诗失去原本的魅力。
古诗的学习,重点在于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
老师不要过多地干预,一味追求标准理解,鼓励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把握中心,体味诗情。
解释诗句要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因而首先必须明确学习目标。
根据目标抓住诗歌大意,教师指导学生思维发散,引导学生提出疑问,最后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如《泊船瓜洲》的诗歌大意是诗人瓜洲夜泊时的所见所思,那么当时诗人看见的是什么呢?想到的又是什么呢?这样一疑一思,诗歌的基本意思就明确了。
如何引导学生很好地理解诗句的意思,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法来点拨:
1、再现形象。
诗歌其实是以形象来说话的,读诗词也就是要把
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再现于自己的头脑之中。
基本方法就是老师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脑屏形象的转化
,如“一枝红杏出墙来”、“草色遥看近却无”等,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表现的形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2、填补丰富。
诗歌语言是凝炼的、含蓄的、富有跳跃性的,诗人也往往只撷取生活中美丽的“碎片”加工成诗,这就要求学生做必要的补充丰富,老师要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把一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挖掘出来,把“碎片”还原成完整的形象。
如“松下问童子” ,问的是什么?再如“独钓寒江雪” ,应是老翁独自一人,在满天雪中,在凄寒的江上垂钓,理解时需要作调整和补充。
3、联想深化。
联想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诗歌中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就可以通过联想读到。
如学生想象“四海无闲田”的景象后,接着引导他们联想,按诗歌所描写的,农夫们照理应该怎样生活?按常理,农夫应丰衣足食,但诗歌最后却写“农夫犹饿死” ,启发学生通过对比,理解诗意。
学生对全诗大意有了整体上的感知后,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对诗歌词、句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对全诗的理解,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五、悟诗情
诗的意境美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雄伟壮阔,绚丽纤细;有的悲凉
凄婉;有的豪放旷达;有的含蓄典雅,景象万千。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或几幅画,除了物外,还有蕴含其中的情感。
因此,学习古诗词必须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
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的认识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
这时,老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感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明的道理,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人在诗
歌中表达的情感往往和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很大关系,老师可以通过向学生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
如《春日偶成》的作者程灏是宋朝理学家,他是得闲一日到大自然中游玩,能够忙里偷闲,他的心情定是愉悦轻松的。
而柳宗元在写《江雪》时正是仕途不顺之时,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心情思绪的写照。
仔细品味,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人生境界便突现出来。
学生试着带着诗人的心情再去赏插图、读诗歌
,进行深层的意境美的体会。
古诗,不仅仅是语言艺术,更是中国文化精神,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弄懂诗句的意思,更要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感染。
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
贵财富。
优秀的古诗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优美的诗词,深刻的内涵, 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
让我们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