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理论与人际实践

人际关系理论与人际实践
人际关系理论与人际实践

乔治·梅奥:人际关系理论

乔治·梅奥,美国管理学家,人际管理的倡导人,又被人称为“行为科学学派的开山鼻祖”。

他研究的霍桑实验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他创建的人际关系理论使西方管理思想从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进入到行为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思想概述】

梅奥对管理学最大的贡献是发现了“人是社会人”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他对霍桑实验所做的贡献以及从中发现的一些内部规律使他闻名与世。对于霍桑实验的阐述:霍桑实验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传统管理理论对于人的假设,表明了员工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的最重要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梅奥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工业文明社会问题》和《管理和士气》。

【北景故事】

梅奥,美国管理学家,原籍澳大利亚,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他于1880年出生在澳大利亚的阿福雷德,20岁时在澳大利亚亚阿福德大学取得逻辑学和哲学硕士学位,应聘至昆士兰大学讲授逻辑学、伦理学和哲学。

梅奥在管理学方面的贡献在于首先提出了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体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员工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梅奥广为人知主要是因为霍桑实验,即1927~1932年间在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的一系列调查,实验针对的是员工的工作动机,研究发现,工作条件会导致产出的增长,并且提示出工业生产中的个体具有社会属性,生产率不仅同物质实体条件有关,而且同员工的心理、态度、动机,同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以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密切相关。他的成果还强调了在组织中建立一种充分的意见交流系统的重要性,尤其是员工同管理人员自下而上的交流。1992年,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下,梅奥移居美国,至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管理学院任教。1926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专事工业研究。

梅奥不仅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教授,同时也是美国艺术和科学院院士。

【思想精要】

人是社会人

梅奥认为每个人都有各自需要、欲望和情感,并且作为一种“社会人”,人的需要、欲望和情感都是同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密切的联系,这些同社会密切关系的需要、欲望和情感制约着人的行为,影响生产效率。简单地说,他认为员工是“社会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不但有经济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人有社会方面和心理方面的需求需要得到满

足。正是基于对人的本性的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人际关系学说的这种认识正好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认识相反。因此,基于“社会人”假设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好是从与科学管理理论相反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的问题。所以说,人际关系学说的提出,完全地改变了管理理论发展的进程。

因此,我们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来鼓励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不能单纯地从技术和物质条件着眼。他尖锐地批评了“工业社会”及其所产生的工业社会环境的某些方面所出现的问题,指出工业化跛坏了促使社会团结的文化传统,造成了“社会解体”和不愉快的人个“。员工在他们的工作生活中若不能找到令人满意地表达其个人问题和不满情绪,而其表现则为对企业管理当局持疑虑态度,限制产量,以及其他多种降低士气和效率的行为。

由此可见,要调动员工和积极性,就应该使员工的社会的心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那么怎样才达到这种目的呢?

首先,必须让员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让员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非常容易,往往一两句赞扬的话就可以达到目的。在让员工干一件新的工作或需要以更高的能力进行工作时往往开头是个关键,如果一开始就遇到挫折,以后便很难把工作进行下去,也往往会丧失信心。作为管理者应当这样: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要员工亲自进行,也要一开始就让他们获得成功,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就能给他们建立起信心。然后再逐步要求他们从事较难判断的或技术上复杂的工作。如果管理者能这样安排工作,开发员工的能力便可顺利进行,员工也就会充满信心、主动积极地进行工作了。而管理者,则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了。

其次,在企业中,允许自由活动,鼓励思想开放也是很重要的。管理者应成为创新的催化剂而不是挡路石,并且要形成坦诚相待的风气,这样,雇员们会相互激发出更多地真知灼见,加深相互的友谊和团结。梅奥指出,为使雇员工在创造性方面互相给予最大的、持久的扶持,经营管理者要主动探索新的组织形式,鼓励雇员对新思想和新经验敞开心雇,了解每个雇员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身价值观。分派工作要尽量顾及每个参加者的实际兴趣,要根据与每个雇员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密切相关的激励因素来制定策略,采取行动。公司提供的工作任务要能促进雇员的个性发展,能给他们带来事业上的成就感,满足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指派工作和项目的难度可以稍稍超出从事者的能力,使之具有挑占性。任务的形式和构成要让人觉得似曾相识,使人感到过去曾享受的会再次降临,这就使新的创造有了可靠的基础。应该允许自由活动、鼓励思想开放,以封闭系统走向开放系统会使权势关系转化为共同关系,而在共同关系中创造性和协作精神得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在企业内设置一些特殊的场所,让雇员们自由地去那里进行创造性活动。

非正式组织

梅奥认为,人际关系学说有个重要观点,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组织”。这些非正式组织亦称非正式群体是以感情产逻辑作为行为准则的。任何一个机构里,在正式的法定关系掩盖下都存在着大量非正式群体构成的更为复杂的社会体系。不应把其中某一

个,而应把形形色色的非正式组织,即整个这样的非正式组织群体定义为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群体对于生效率,工作满意度都具有强大的影响。无论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组织系统,对于一个组织的活动都是不可或缺的。恰如一把剪刀的两半叶片,缺一不可。非正式群体就是企业成员在共同不作的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组织。譬如在一家企业里,在同一车间的同之间,或者在兴趣相同的人们之间,或者因职务关系接触较多的人们这间,有各种各样的群体,可能是同一单位的,也可能是跨单位的;可能是同级的人,也可以是不同级的人。他们凑到一起,谈的问题可能是和工作有关,也可能是和工作毫无关系的其他问题。可能是在传递某些信息,也可能是在打球、打桥牌,等等。这些人的往来,不是按照正常的隶属关系进行的,这是非正式群体的重要特征。

梅奥根据霍桑试验的材料指出,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尽管带来种种弊端,但也可以雇员和组织带来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事实是这些混杂在正式组织中的非正式组织构成了一个有效能的总体组织系统。

非正式组织的另一种交用是减轻管理工作的负担。当管理人员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在配合工作时,完全不必要再强令督导以确保各项工作的划然有序。非正式组织的配合还鼓励管理者放物委托并实行分权,因为他们确信雇员群体会与管理部门合作。一般说,非正式组织对管理人员工的支持,很可能导致更融洽的协调配合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从而,有助于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梅奥认为,非正式组织还具有一种为管理人员工拾遗补缺,取长被短的作。如果管理者不擅长制定计划,就会有人以非正式的方式在计划工作中帮助他,从而即使在这方面有弱点的管理人员也能制定出详实的计划。

那么,对于管理者来说,怎样才是对待非正式组织的正确态度呢?

第一,要正视和重视非正式组织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因为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又是一种普遍现象。若干个正式组织的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又是一种普遍现象。若干个正式组织的成员在工作交往的过程中,总是会由于各种感情的原因而产生某种某种新近感,他们可能会为了满足友谊、追求趋同、取得谅解、寻求保护、相互帮助等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小团体,也就是说形成了人们所说的各种非正式组织。因此,它是一种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象。对于每个正式组织的成员,而在每个正式组织中,也总会形成各种各样的非正式组织。所以说,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又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管理当局对于正式组织中存在的各种非正式组织,中能重视和正视它的存在,而不能忽视和否认它的存在。

第二,应对非正式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使之有利于正式组织目标的实现。如果管理人员懂得了工作中的社会力量,他在设计自己的正式组织、在进行计划、领导和控制的过程中就能做得更为巧妙些。别外,如果管理人员在其总的工作中考虑进了社会因素,那么他就能修正其组织设计。或者也许:他还会采用能考虑其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任务小组或其他的一些形式;也可能当他在考虑变革己分配好的职责时,他会注意去熟悉新的社会关系中的各种阻力和推动力。

根据“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的观点,企业中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员工的满意度,以提高员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种关于社会人的领导者的观点是以“人为什么

工作”的基本观点为依据的。从上述关于“社会人”和“非正式组织”的观点可以看出,金钱或经济刺激对促进工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只起第二位的作用,起第一位作用的是员工的满足度,而这个满足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员工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根据上述观点,梅奥的同事罗特利斯伯格《管理和士气》一书中进一步指出:“一个人是不是全心全意地为一个组织提供他的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他的工作、对他工作上的同件和他的上级的感觉。”金钱只是员工所需要满足的一小部分。员工所需要满足的还有:“被社会所承认、在社会上重要性的明显证明、安全感觉,这种感觉地是来自成为一个组织公认成员,而不是来自银行中存款的金额。”所以,所谓员工的满足度主要是指员工的安全的感觉和归属的感觉这些社会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序而言。按梅奥、罗特斯伯格等人的观点,员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生产条件、工资所报酬的变化只有第二位的关系,最主要的是同员工的共同态度即士气有关,而士气又同员工的满足度有关。员工的满足度越高,士气就越高,士气越高则劳动生产率真就越高。而员工的满足度又依存于两个因素:一个是员工的个人情况,即员工由于其个人历史、家庭生活的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个人态度和情绪,另一个是工作场所的情况,即员工相互之间或员工与上级之间的人际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企业中管理人员的新的领导能力,在于要同时具有技术经济的技能和人际关系的技能。满足企业效率逻辑的能力同满足员工非逻辑的感情的能力是不同的。所以,要对各级管理人员进行训练,使他们学会了解人们的逻辑行为和非逻辑的行为,学会通过同员工交谈来了解其感情的技巧,以便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而平衡是取得高效率的关键。员工通过社会机构来取得别人的承认、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愿意为实现组歌的目标而合作并贡献其服务。如果技术变化过于迅速而管理当局不了解员工的感情,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和感情,能够在经济的逻辑同非逻辑的感情之间取得平衡。这种新的领导能力图文混排可以弥补古典管理理论的不足,解决劳资之间以至工业社会的矛盾和冲突,提高生产率。

著名的霍桑实验经过8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在当时并没有显示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管理实践证明,它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实验。它在管理思想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管理思想的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给管理学和管理实践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梅奥的工作和他在霍桑实验中的同矫正了早期研究者的科学偏见,这是管理理论建立过程中从科学到人性之间摇摆不定的周期性循环轨道的一部分,梅奥的工作作为一个基础,服务于所有处于分水岭的人本管理一侧的人。

此外,梅奥认为,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真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员工满足度,而生产条件、工资报酬只是第二位的。员工的满足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产生效率就越高。高的满足度来源于员工个人需求有效满足,不仅包括物质需求,还包括精神需求。梅奥和罗特利期伯格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学家,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的泰勒科学管理思想不同的一些新观点。

所以,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地分析员工的需要,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适时、充分地激励员工,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点评】

尽管梅奥的试验与思想现在看起来已经显得很古老而久远了,但正是这种最朴素的思想孕育了后来的人本管理思想。自从霍桑实验被发现后,人们对管理的看法便发生了改变。霍桑实验实际上标志着管理思想中人际关系学派的形成。一时间,社会学家们纷纷关心起工业问题来了。更有甚者,一些大学也开始设立相应的课程,人际关系学说及其观点逐步地进入了企业。

自此以后,许多的管理学家、社会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的环境、行为的过程到及行为的原因等多种的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周到的服务,那简直是难以想象的。20.3.2620.3.263.26.202008:4308:43:3208:43

军队无放任,学校无放任,此今日世界各共和国之道例。军队放任,则将不能以令,学校放任,则师

不能以教;将不能令则军败,师不能教则学校败,其为国忠,莫此之尤。

速度就是一切,它是竞争不可或缺的因素。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六日星期四3/26/2020 8:43 AM

光靠价格便宜的产品能够长久地存活下来。

获得成功有两个重要的前题:一是坚决,二是忍耐。Thursday, March 26, 2020March 26, 2020

喷泉的高度不会超过它的源头;一个人的事业也是这样,他的成就绝不会超过自己的信念。

患难可以试验一个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显出非常的气节;风平浪静的海面,所有的船只都可

以并驱竞胜。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够处之泰然。

3.26.20203.26.202008:4308:43:32

企业发展需要的是机会,而机会对于有眼光的领导人来说,一次也就够了。

发展和维护他们的家;至于女子呢?则是努力维护家庭的秩序,家庭的安适和家庭的可爱。

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March 26, 2020

最好的CEO是构建他们的团队来达成梦想,即便是迈克尔·乔丹也需要队友来一起打比赛。

3/26/203/26/20

请示问题不要带着问题请示,要带着方案请示。汇报工作不要评论性地汇报,而要陈述性的汇报。

一个成功的决策,等于90%的信息加上10%的直觉。26-Mar-203.26.20203/26/2020 8:43 AM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涓滴之水终可磨损大石,不是由于它力量大,而是由于昼夜不舍的滴坠。只有勤奋不懈的努力才能够获得那些技巧,因此,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3.26.202008:4308:43:32

做人低三分,做事高三分。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六日星期四

创新就是创造一种资源。

危机不仅带来麻烦,也蕴藏着无限商机。

省钱就是挣钱。二〇二〇年三月二十六日

如果你不能战胜对手,就加入到他们中间。2020年3月26日星期四

3岁前后严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长;13岁前后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

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有效的激励是朝五晚九,无效的激励是朝九晚五。

将良品率预定为85%,那么便表示容许15%的错误存在。8时43分上午8时43分

绝不会再来的机会。

新经济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3.26.202008:43:3208:433.26.2020Mar-20

人际关系名词解释

第一章人际关系学概述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进行物质或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互动关系 人际关系学:是一门研究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社会科学。 系统性原则:是借助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人际关系学。系统是指同类事物按一定的关系组成的整体。 或者说系统是某一客观事物的一种结构组成模式。 文献法:是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等获取相关信息、从而全面、广泛、系统 地了解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观察法: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对被调查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是通过有目的地控制某些条件,观察和研究被试对象的活动情况和变化情况社会调查法:是通过直接向被调查对象提问而获取信息的方法。考试大自考站,你的自考专家! 社会测量法:是通过制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人际关系加以测量的方法。 统计法:是对经由研究者调查、访问、测量而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第一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自己的访问、调查、记录等直接收集获取的资料。 第二手文献:是研究者通过查阅他人的文字等资料、研究成果、间接获取的资料。 第二章人际关系的主要理论 人际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马克思认为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社会交往。 人群关系理论:也称为人际关系学说,它是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在美国逐渐形成,在40至50年代达到兴盛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 安全的需要:是防御自然灾害、防止偷盗掠夺、摆脱瘟疫病痛等保护身体免受危害的需要以及失去威 胁,获得必要的福利,生活环境稳定等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与他尊,这种需要实际上是多种需要的集中表现,既包括渴望自由与独立、获得知识与能力,从而感到自信与自豪的需要;又包括对权利、地位、荣誉的向往和追求。实现自尊和获得 他尊的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一个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对自己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具有 满意”感。 角色扮演:是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社会职位、时间场合,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所表现出来的行 为。 角色期望:是指社会、团体或他人对角色扮演者行为的期待或要求,是个人行为的动机。 角色实现:是在角色扮演和角色期望的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戏剧交往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中一种颇有特色和影响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欧 文戈夫曼。 剧班:是两个以上的表现者共同组成的表演单位,正常的剧班在观众面前应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成 员必须合作配合,一致行为,以维护剧班的印象。 人际交换理论:主要采用了经济交易理论和强化心理学原理,把人际交往看作是一种商品交换过程, 用以解释人际吸收行为的产生和持续有赖于相互满足、相互强化。 第三章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宗法关系: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建立的按家族血统远近区分亲疏贵践的等级关系。 先决条件: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普遍促进作用的决定性条件,有的学者称其为动力系统, 包括人的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任何人际关系的形成或确立都是社会内部这三种生产相互作用和协 同发展的结果。 具体条件:是指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的条件。任何具体人际关系的形成或确立,都需要具有人与人的相互接触,都需要对于接触的人加以选择,在选择交往对象的过程中相互近似、相互补充、相互悦纳能够产生较强的人际吸引力,成为结交关系的基本条件。 悦纳:即喜欢,相互悦纳即是相互喜欢。人们总是喜欢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愉快感受的人。 时间条件:对于发展人际关系来说需要经历的过程,人际关系的发展具有正负方向的区别,正向发展就是逐步建立人际关系的过程,这需要在相互接触的基础之上经历注意、吸引、适应、融合、依附五个阶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人际关系学》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们认为人际关系的实质是 ( ) A.利益 B.财富 C.心理 D.沟通 2.人际关系的历史性特点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什么的变化所决定的。 ( ) A. 分配关系 B. 生产关系 C.政治关系 D.经济关系 3.马克思对人际交往的论述,是宏观考察,它是关于人际交往的 ( ) A.一般理论 B.个别理论 C.绝对理论 D.相对理论 4. 人际关系学说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学者 ( ) A. 罗特利斯伯格 B. 马斯洛 C. 伯恩内 D. 梅奥 5.马斯洛学说的理论基石是 ( ) A. 动机理论 B.角色理论 C.格式塔理论 D. 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6. 人际关系认识平衡理论起源于 ( ) A. 角色理论 B.格式塔理论 C.动机理论 D.相互作用分析理论 7.人类的起源和人际关系的产生在时间上具有 ( ) A.异步性 B.同步性 C.前后性 D.伴随性 8. 人类的第一种社会组织形式是() A.同族部落 B.同族群体 C. 血缘群体 D. 血缘家庭 9. 封建社会人际关系的基本特征是() A. 依附关系 B. 雇佣关系 C. 宗法关系 D. 金钱关系 10.人际交往的心理动力因素是心理因素中的() A.中级层次 B.最高层次C.初级层次D.低级层次 11. 以人的自由平等为基础的交往形式,即人际交往的最高形式是() A.原始型交往 B.规范型交往 C.本能型交往 D.原则型交往 12.希望与别人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需要就是() A.包容的需要 B.控制的需要 C.情感的需要 D. 依附的需要 13.礼貌原则的核心是() A.尊重他人 B.了解他人 C.理解他人 D.关心他人 14. 人道原则源于人道主义的() A.人性原则 B.人本原则 C.伦理原则 D.处事原则 15.利用“将自己的现实与自己的未来目标相比”的方法来认识自己时,应当尽力避免出现什么倾向。 () A.自我肯定 B.自我否定 C.自我欣赏 D.自我悦纳 16. 交际学家约瑟夫·鲁夫特和哈林顿·英翰姆将有关自我并影响到传播的信息分为四种,比喻为四种窗格。将其 中的开放区域或公开自我比喻为() A.透明的窗格 B.不透明窗格 C.隐蔽的窗格 D.未知的窗格 17. 相互悦纳是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而影响相互悦纳的因素主要是 () A.交往的环境 B.交往的手段C.交往的技巧D.交往者的自我形象 18《礼记·中庸》所说的“莫见乎隐,莫显乎微。”表达了以下哪个词语的基本含义。 () A.内省 B.慎独 C.修养 D.拘泥 19.一个人在谈话时过多地使用什么语态,表明该人敢想敢为,不怕困难,甚至不怕冒险。 () A.过去时态 B.现在时态 C.被动语态 D.主动语态 20. 以下哪能一种不属于直系亲属()

论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摘要:通过大量的实地调研,运用社会调查问卷的形式引证出人际关系的对于当前“社会人”的重要性。并依次从分析人际关系的现状、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异同点、人际关系的分类、作用和建立,阐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和社会活动有极大帮助,而且对于个人社会结交面的范围的大小和事业工作的成功都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并且着重指出了学校开设人际关系课程的必要性,以及在校学生在学校和今后的工作中所面临的人际关系问题。 关键字: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社会活动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阅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信,并附诗一首: 千里修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有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接信后,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了,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这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流传至今。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在我们工作生活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问题十分重要。特别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与人之间接触和联系的概率也大大增加。有人做过这样的统计,一个人在一生中与他有过重要交往的平均人数约为500人。这不能不提醒我们应该努力去营造好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快乐或烦恼,也在为事业的发展创造机会或设置障碍。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人际关系?要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呢? 一.关于人际关系现状的社会调查 发放问卷40份,回收35份。 参加调查人员来自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公司 年龄:20-30岁 1.你认为人际关系在你生活中重要吗? 所有参与调查者都认为人际关系十分重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重要的因素之一了。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一 1、霍桑试验简介:霍桑试验是从1924年到1932年之间,在美国芝加哥郊外的西方电器公司下属的霍桑工厂中进行的。霍桑工厂当时有2.5万名工人,主要从事电话机和电器设备的生产工厂具有较完善的娱乐设施、医疗制度和养老金制度,但是工人们仍然有很强的不满情绪,生产效率很低。为了探究原因,1924月11月,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组织了一个由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进驻霍桑工厂,进行试验。试验分成了四个阶段: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厂小组试验(福利试验)、大规模访问交谈(谈话试验)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群体试验)。这项试验的代表人物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埃尔顿.梅奥。在这项试验的基础上,梅奥创立了早期的行为科学——人际关系理论。 霍桑试验的四个阶段 (1)工厂照明试验:工厂照明试验是证明工作环境和生产率之间有无直接因果关系;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通过试验发现各种工作条件变动对生产率的影响; (3)谈话研究:3年大规模访谈21000人次,发现行为动机的内隐性; (4)观察研究:对工人的群体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发现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通过以上试验,梅奥等人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要受到生理方面、物质方面等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影响。这个结论对“科学管理”只重视物质条件,忽视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工人的影响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根据霍桑试验,梅奥于1933年出版了《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提出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新观点——人际关系理论。 2、人际关系理论 乔治.埃尔顿.梅奥出生于澳大利亚,1899年在阿德雷德大学取 得逻辑学和哲学的硕士学位后,在昆士兰大学逻辑学和哲学。后来 在苏格兰学习医学,并参与精神病理学的研究,后移居美国。从 1926年起,他应聘于哈佛大学,任工业研究副教授,随后带队参加 了霍桑试验。梅奥的代表作《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1)工人首先是“社会人”,而不是早期科学管理理论所描述的“经济人”。 (2)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而“士气”的 高低取决于工人社会欲望的满足程度。 (3)重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 (4)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人际关系理论的贡献 (1)激起了管理层对人的因素的研究兴趣 (2)改变了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恢复了人的“社会人”本 来面目; (3)为行为科学奠定基础; (4)为管理思想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 (5)为管理方法的变革指明了方向。 管理学人际关系理论二 切斯特.巴纳德1886年出生于美国,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经济 系学习,3年内他以优异的成绩学完全部课程,但因缺少试验科学 学分未获学士学位。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公司统计部服务。1927年 担任美国新泽西贝尔公司的总经理知道退休。他一生中还在许多组

怎样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怎样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人是社会中的人,与各式各样的人都有着联系,处理好与人的 关系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是有助益的。那么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 性体现在哪里呢?我们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呢?现在就 来了解一下吧。 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可以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传业技术,而85%要靠其人格力量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1.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身心健康的需要 一个人如果身处在相互关心爱护,关系密切融洽的人际关系中,一定心情舒畅,有益于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 轻松平稳,态度乐观。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 生焦虑、不安和抑郁。 2.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幸福的需要 人生的幸福是构建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的。人生幸 福必然包含有物质生活的内容,创造人生物质生活的幸福,会受到 人际关系状况的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营造使人在物质生产 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力的优化环境,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能 增加物质财富的生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使得 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渠道畅通,人与人之间互通有无,互利互惠,可能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的幸福。 3.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生事业成功的需要 人际关系对人生业绩的影响很大,是人们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之一。如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处世技巧,将有助于个人在 事业上的成功,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为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创造优良的 环境。 现代社会最难懂得就是人心。最难学也最需要学习的一门学问 就是如何与人交往。看到别人与人相谈甚欢。自己却不知道怎么与 别人交往。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让自己提升交际能力。 1.看那些交际能手也并非天生就很受欢迎。他们也是通过 多去接触,多去了解,多去学习而成功的。要想提高交际能力首

自己人际交往的案例分析

自己人际交往的案例分析 人际交往关系是人的心理行为的综合表现,其发展方向和好坏程度,往往是由很多种因素所决定的,对于正处于学习和成长中的我们来说,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走向社会的需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有助于大学生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减少孤独、寂寞,空虚和恐惧。相反,不良的交往则阻碍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因而增加了大学生的挫折感,激发内心的矛盾冲突,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导致生理心理疾病,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切身感受到人际交往对我们的重要性,正如德国学者斯普兰格描述的:“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没有像青年期那样强烈渴望被理解的时期了,没有任何人会像青年人那样站在遥远的地方呼唤”。 人际关系关系到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处事的境地,甚至是人生的成败。我对自己目前的人际关系还算满意但仍存在一定的漏洞。为此分析如下; 首先谈谈我人际关系中良好的一面:第一,与同学朋友的社会关系友善来往,相互尊重,我认为我能与同学建立起友好的关系,首先我能热情的与周围同学朋友相处,然后为人真诚、求真务实的作风更使得我能与他人友善交往,在互相尊重的基础前提下,最后,宽容以待是交往的秘诀,不管在校外还是在校内我都谨记妈妈的一句话,“忍字头上一把刀”,所以很多事情我总是忍让宽容。第二:与同学朋友等社会关系能够喜悦共享、互相帮助。所谓喜悦共享,我并不能与每个人做到这一点,可能只限于我要好的朋友,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我总是希望把积极的一面带给大家,对于生活上有困难的同学朋友,我总是伸出援助之手,而且在我能力范围之内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乐意帮助,因为我想在人际交往中给他们留下良好的形象,这也是我自己的原则。第三:与同学朋友肝胆相照、合作处事,这是建立在诚信待人、友善交往、互相尊重的前提下的。 然而我的人际交往关系中也有很多的漏洞:刚上初中时我的胆子特别小,性格内向而

人际关系的九大理论总结

人际关系九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 媛媛 13034026

人际关系的九论总结 应用心理学媛媛13034026 上两节课,我们通过分组,以讲课的方式,将影响人际关系的九论详细的讲出来,并由老师把每部分的重点知识更深层的结合实际为我们更细致的讲解了一遍。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对这九个理论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这九个理论的理解程度。我将这九论分成了三个方面加以介绍和评述。 (一)人际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理论建立在对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这方面的理论包括象征性交往理论,场合交往理论,自我呈现理论,社会交换论。 1.象征性交往理论 这是一种强调人类生活和行为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观。目的是分析社会的多元性和冲突性,社会生活的相对开放性,社会结构的不稳定性,主观解释的重要性,道德和社会规则的文化相对性以及自我的社会结构性。美国学者米德是这个理论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家和奠基人。其主要理论容包括以下几点: (1)强调人类意义上符号和语言的作用。简单的说就是以交往者在人际关系中所担当的角色来估计他人的反应。 (2)每个交往者都有自己的一套符号系统。其中符号分为两种,一种是具体的自然符号,一种是抽象的人为符号。在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文字符号,人们用它来交流思想,沟通情感,

是影响人际关系发展水平和方向的工具。 (3)米德从人的心理出发,提出了一个公式:刺激→符号的意义→反应。这个公式情调主观的我与客观的我的相互作用,强调语 言对对象的相互作用,强调交往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4)一个人在产生某一行为时,作为行为的中介过程必须估计到他人对此的反应。通过担当潜在的角色来评估他人的应答,然后 产生对他人的行动,同时也产生他人对自己施予刺激的反应, 通过评价预期反应与实际反应的一致程度,再对自己的行为进 行调节。 从这个理论中我知道如何更好的了解自我,如何更好的与别人沟通,掌握好沟通的技巧。这个理论虽然有很多积极的意义,但是把整个社会关系归结为符号,就夸大了许多,忽视了人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该客观的对待这个理论。 2.场合交往理论 交往中的个体受两个因素影响,其一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所面对的交往情景,二是交往者怎样认识自己的交往行为。场合交往轮强调在交往中应重视情景、场合,重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然而,它把复杂的人际关系情景简单化,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人的一面,过分夸大了情境、场合的作用。 3.自我呈现论 运用多种策略控制和反馈自己外在印象的理论。它属于社会相互作用理论的一种,主要阐述人际关系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暴露问题。

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并谈谈如何完善

2012—2013年第一学期《青年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科目考查卷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化工12—1 任课老师:梁波姓名:陈鼎学号:12014280208 成绩: 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并谈谈如何完善 人的一生中,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人际关系的处理。怎样把握好良好的心理,如何使自己能更好地进行与人际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对我们生活以及以后融入社会舞台是相当有必要的。当然,选择人际关系心理学这门选课,除了出于自己的兴趣,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自己能在课堂学到东西,能正确和周围的人相处,建立自己完善的人际关系. 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生活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网中,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依存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往往是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社会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社会交往。对于正在学习、成长中的大学生来说,人际交往是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构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网络系统。培养良好的人际效能力,不仅是大学生活的需要,更是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 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

群体,面对外面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对于正确处理人际交往存在的问题就具有了极其重要的意义了。 总的来说,我的人际关系应该算是不错的。虽然比不上那些交际能力强的人结识的朋友多,人脉宽,但我认识的人也不少。而且只要是和我认识的,关系比较熟的,大都可以说是和我成了好朋友的了。我觉得我的人际关系网络里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只有过一面之缘的,萍水相逢的普通人;二是和我在同一个生活圈里的,关系熟络的,交往较好的朋友;三是和我关系密切的,交情深厚的知心朋友。也许是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我自己感觉我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属于有点慢热的那种类型。我知道我在与人交往方面的能力并不是很好,所以我一直都有意识地改善自己,交际中尽量在别人面前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我知道,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学习,锻炼和提高。我的人际关系也存在一定不足之处。因此,我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改善。第一,从自己开始入手,做好自己、改善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个人形象,这样才能在别人面前展现优秀的自己。第二,用真诚交往的态度和热情去结识新的朋友。主动和热情地待人,热情是最能打动人、对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质之一。第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对待对方。自己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相应的态度和方式对待自己。第四,容纳别人不足的宽广胸怀,人无完人,学会接受别人的不足,同时也要善于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和好的一面。要多点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思考一下,设身处地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内容 (1)否定了古典管理理论对人的假设,提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工人不是被动的、孤立的个体,他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梅奥认为,企业中除了存在着古典管理理论所研究的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而明确规定各成员相互关系和职责范围的正式组织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以效率为其行为准则,它忽略工人的感情因素,因此容易引起冲突,影响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目标的实现。非正式组织以感情为其行为准则,其作用在于维护其成员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内部个别成员的疏忽和外部人员的干涉所造成的损失。这些非正式组织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领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观念、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因此,管理者必须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意在正式组织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保持平衡,以便管理者与工人之间能够充分协作。 (3)提高工人满意度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首要条件,高满意度来源于物质和精神两种需求。梅奥认为,在决定劳动生产率的诸因素中,置于首位的因素是工人的满意度,而生产条件、工资薪酬只是第二位的。工人的满意度越高,其士气就越高,从而是生产效率就越高。 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在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管理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他们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的;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力争获得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收入,

即“经济人”;管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 总和。基于这种认识,工人被安排去从事固定的、枯燥的和过分简 单的工作,成了“活机器”。从20年代美国推行科学管理的实践来看,泰勒制在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 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并导致工人的 怠工、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经 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 占据了主导地位,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也使得西方的 资产阶级感到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以达 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这使得对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 管理方法的寻求和探索成为必要。 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霍桑试验。与此同时,人的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逐渐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来,并引起了 许多企业管理学者和实业家的重视,但是对其进行专门的、系统的 研究,进而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全新的管理理论则始于20世纪20 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所继续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 梅奥(GeorgeEltonMe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 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进行了 著名的霍桑试验,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霍 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 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 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 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取消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 的影响时,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 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并未象传统 的管理理论认为的那样使工人最大限度的提高生产效率;而在历时两 年的大规模的访谈试验中,职工由于可以不受拘束地谈自己的想法,发泄心中的闷气,从而态度有所改变,生产率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类试题解析.

公务员面试人际关系类试题解析 一、人际关系的涵义 人际关系类题目是面试中常考的一类题目。人际关系是指建立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人际关系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等活动。人际关系处理与协调实际上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人际关系也是社会人群中因交往而构成的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属于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的范畴。故人际关系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关系等。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作质量的好坏。 公务员职位的特点就是要跟领导、同事和群众打交道。因此巧妙的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是圆满完成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考生公务员基本素质的直接体现。 二、面试涉及的人际关系类题目的基本类型 (一公务员与领导关系的处理 个人与领导的关系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工作关系、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同时又是一种同志关系。不同的领导有不同的风格,个人如何与领导做好沟通协调,关系到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 在面对这类问题时题目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摆正位置。2检讨自己,主动沟通。3尊重而不崇拜,补台而不拆台。4服从而不盲从,是非原则要分清。5以工作为重,荣辱不在一时一事。 (二公务员与同事关系的处理

同事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关系、协作关系;同时也是一种竞争关系。公务员要有与同事、朋友和睦相处的能力。大家在一起工作,彼此能够和睦相处,形成和谐一致、心情舒畅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公务员与下属关系的处理 公务员与下属的关系应该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决策者与执行者、带头人与追随者、领跑者与运动员关系。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除了需要哲学家的睿智、战略家的眼光、科学家的缜密、军事家的果断、改革家的创新外,同时还得使下属对其有一种父母般依托、安全感,师长般的信赖、服从感,艺术家般的号召力、亲和力。 (四公务员与服务对象关系的处理 人民群众是公务员的“衣食父母”,人民群众是公务员的“上帝”。我们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应该是一种“鱼水关系”、“水舟关系”。要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最根 本的就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自己看成是人民公仆,而不能以机关代表自居。和群众打交道应热情、谦虚、平易近人,绝不能指手画脚、盛气凌人。要坚决杜绝“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公务员要把群众的反应、群众的情绪、群众的愿望、群众的问题,揣在心窝、落实在行动上,在管理与行政执法中务必牢记执政宗旨、人本原理及人文关怀。 面对这类题目时我们要明确以下几点: 首先:要有公仆意识,摆正关系,明确角色,要明白公务员与群众的关系是鱼与水 的关系。 其次:对待群众要有服务意识,转变职能,改善服务,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最后:处理问题时要有法律意识、民本意识诚信意识,能做到热情接待,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树之以诚,做到文明执法。

人际关系自我分析

人际关系的自我分析和解决办法 1、最重要的原因是说话少,不够主动,缺乏交流。 我平时很少说话,偶尔会和宿舍的同学说一下话,在班里也几乎没有主动和女生说话,有时因为一些事情说一下话,都是公事公办的,有时偶尔有女生主动和我说话,我也是说不了几句话,在外面就更不得了,可以不说的话我就不会说。和 长辈都是打一下招呼客套一下,以前看到长辈还不会打招呼呢,老爸老是骂我没礼貌。后来就慢慢开始打招呼了。初中和高中的时候说话最少,特别是高中,几 乎不会主动和别人说话,别人也很少和我说话,我一个学期说的话也没有一些女生一天说的话多。在大学好了一点,宿舍的人少一点,交流的机会多一点,男少 女多,被关注多了一点,还有就是有了QQ 和QQ 空间,给我这样说话少的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媒介,我可以用QQ 和空间和同学交流,如鱼得水。 2、不够自信,太过自卑,害羞。 可能是家庭原因,可能是性格本来都是如此,我从小都不都自信,很自卑,容易 害羞,对其他事物是很大胆的,就是怕人,怕和别人相处,特别是大人。怕去别 人家,怕老师,小学时不敢进老师办公室,不敢和老师打招呼,一次学费也不敢 交给老师,和妈妈去街不敢上楼买衣服,等等。不敢和女生说话,和她们说话都 会感到很心虚,怕说错什么,怕浪费别人的时间,反正很不自在。别人在谈论问 题时也不会发表意见,对自己没自信。 3、无知,见识少。

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东西看,智商发育不良,比较晚熟。初中也没有课外书看, 电视也只有两个台,见识少,目光短浅,高中开始看一些杂志报纸,不过都是喜 欢看青年文摘那些情感的文章。在大学看的书多一点,不过基础实在太差,很多东西都不懂,不懂和别人沟通,不懂人情世故,见识少,和别人交流有困难,人 际交往就很有困难了。 4、口才太差,不懂和别人沟通交流。 因为之前的三个原因,我的口才超差,说话也不流利,不懂和别人沟通的艺术, 木木独独的,闷死了。别人和我说一句话往往我都不知道怎么应答,不知道在一些场合说一些什么话,不懂察言观色,面皮薄,不会夸奖别人,不会找话题,不 懂活跃气氛,会很尴尬的。反应太慢,别人说的话很场时间才反应过来,再想想 怎么回答别人别人已经说别的话了,渐渐的我就很少说话了。 5、经历的太少了。 没有参加多少活动,也没有参加多少社团,也没有多少发言的机会,和比别 人接触的就少了,经历的就少了,得到的锻炼就少了,人际交往就窄了。 反正这些原因都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慢慢的,我就变成了现在的我。 改进措施: 1、努力学习。 读多一点书,努力学习,不断不断的学习,不断不断充实自己,快快让自己强大 起来。所谓有实力才有魅力嘛,只要我够厉害里,我就可以和别人交往时柔韧有余了,只要我的只是够丰富,我就有话可说了,别人说什么我也知道怎么应答了,

简述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

简述舒茨的人际关系理论。 答:1、舒茨认为,每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需求有三个向度: (1)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产生焦虑,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动。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容需要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的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寻求他人的注意,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相反,如果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 (2)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倾向于控制别人,但却绝对反对别人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喜欢为别人做出决定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顺从、依赖别人,完全拒绝支配别人,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角。 (3)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当个体在早期经验中没有获得爱的满足时,个体就会倾向于形成低个人行为,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但在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却与他人保持距离,总是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若个体在早期经历中,被过于溺爱,他就会形成超个人行为,这些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强烈地寻求爱,并总是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情感联系,过分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而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则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舒兹的三维理论在解释群体形成与群体分解中提出群体整合原则,即群体形成的过程开始是包容,而后是控制,最后是情感。这种循环不断发生。群体分解的原则是反其序,先是感情不和,继而失控,最后难于包容,导致群体分解。 2、舒茨将行为反应分成两种:主动型和被动型。 3、由需求和行为反应,可以得出六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倾向。

人际关系理论梅奥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933) --------------------------------------------------------- 一、古典管理理论的困惑 古典管理理论的杰出代表泰勒、法约尔等人在不同的方面对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对管理实践产生深刻影响,但是他们共同的特点是,着重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纪律性,而未给管理中人的因素和作用以足够重视。他们的理论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即社会是由一群群无组织的个人所组成的;他们在思想上、行动上力争获得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经济收入,即“经济人”;管理部门面对的仅仅是单一的职工个体或个体的简单总和。基于这种认识,工人被安排去从事固定的、枯燥的和过分简单的工作,成了“活机器”。从2O年代美国推行科学管理的实践来看,泰勒制在使生产率大幅度提高的同时,也使工人的劳动变得异常紧张、单调和劳累,因而引起了工人的强烈不满,并导致工人的怠工、罢工以及劳资关系日益紧张等事件的出现;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也使得西方的资产阶级感到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和方法已不能有效控制工人以达到提高生产率和利润的目的。这使得对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寻求和探索成为必要。

二、人际关系学说的诞生——霍桑试验 与此同时,人的积极性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逐渐在生产实践中显示出来,并引起了许多企业管理学者和实业家的重视,但是对其进行专门的、系统的研究,进而形成一种较为完整的全新的管理理论则始于20世纪2O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等人所继续进行的著名的霍桑试验。 梅奥(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土,进行了著名的霍桑试验,主要代表著作有《组织中的人》和《管理和士气》 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长达九年的实验研究——霍桑试验,真正揭开了作为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 霍桑试验的初衷是试图通过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等外在因素,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径,从1924年到1932年,先后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实验:照明试验、继电器装配工人小组试验、大规模访谈和对接线板接线工作室的研究。但试验结果却出乎意料:无论工作条件(照明度强弱、休息时间长短、工厂温度等)是改善还是取消改善,试验组和非试验组的产量都在不断上升;在试验计件工资对生产效率的影响时,发现生产小组内有一种默契,大部分工人有意限制自己的产量,否则就会受到小组的冷遇和排斥,奖励性工资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如何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留心身体外表的修饰。若想增进人际吸引,则应做合适的“印象修饰”。从自己的 服饰、举止、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等做出适合自身角色和当时情境需要的行为,产生令人 愿意“接近”“接收”的吸引力。 ▲增加与他人的熟悉度。心理学实验告诉我们,不论人或动物,彼此之间接触的次数 增加,熟悉度逐步增加,便会具有吸引力。因此,如果你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 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程度哦~ ▲扩大彼此的相似性。我们往往喜欢那些和我们拥有共同理念、态度和兴趣的人。同样,我们也比较容易忘记甚至排除那些和我们在条件、背景、人格特征上难以协调的人。 所以,我们要明晰自己所期望的与他人与社会的相似性,才能使自己的吸引力得以实现。 ▲注重人际间的互惠关系。一般来说,功利的互惠较为现实,但不能长久;心理的互 惠则较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能持续长久。因此,如果能把感激的心情准确传达给对方, 对方也将为你做更多的事。当然,增强自己的吸引力,也要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内在条件, 如学识、才干、品德等都是人与人互惠的资源。这样,你才能得到他人的喜欢和赞同。 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人际关系原则 1、人际关系的真诚原则。真诚是打开别人心灵的金钥匙,因为真诚的人使人产生安 全感,减少自我防卫。越是好的人际关系越需要关系的双方暴露一部分自我。也就是把自 己真实想法与人交流。当然,这样做也会冒一定的风险,但是完全把自我包装起来是无法 获得别人的信任的。 2、人际关系的主动原则。主动对人友好,主动表达善意能够使人产生受重视的感觉。主动的人往往令人产生好感。 3、人际关系的交互原则。人们之间的善意和恶意都是相互的,一般情况下,真诚换 来真诚,敌意招致敌意。因此,与人交往应以良好的动机出发。 4、人际关系的平等原则。任何好的人际关系都让人体验到自由、无拘无束的感觉。 如果一方受到另一方的限制,或者一方需要看另一方的脸色行事,就无法建立起高质量的 心理关系。最后,还要指出,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在人际关系的实践中去寻找,逃避人际关 系而想得到别人的友谊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可能达到理想的目的。我相信,受人欢迎有时 胜过腰缠万金。 在工作中,我们也会面临着不同的人,而在工作中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

分析自己的人际关系情况 性格特征影响着人际关系 个人理解,个性,从字面上可以解释为个体的特性。特性,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一无二的特征,而这种独一无二的特征主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下面,我就以个人的眼光来说一说,我自己的性格特征缺点以及改进。 个人认为,我是一个外向、乐观、较为健谈而又相对以个人为中心,较少理解别人,比较完美主义,对于一些事情容易过于较真,爱表达不满,但经常表达地方式不佳,往往引起反效果。 一般来说,我也是比较不爱安静的人,性格是比较闹的那种。在宿舍了,经常播放我喜欢的歌曲。许多时候,因为放得太大声,一不注意就干扰到别人的休息。由于太爱安静,我说话声音是比较大的,在讨论一些问题时,经常是表情相对夸张的,这时往往会吓到别人。这一点上,我觉得,我应该多加改进,要多学会静静地倾听别人的意见。 有时候,我是常常钻牛角尖的,对于某些事情,我想我是过于完美主义了,许多情况,有些小缺陷,我很难忽略。这样有事时,可能会造成主次不清的重大失误的出现,这一点,我是应该明确的。所以改进应该朝改变完美主义的方向进行,在以后的一些情况争取尽可能地学会分析主次、分清主次关系。 自觉性方面,我自己要做的事能清楚认识,但是不够坚持,没有十足的耐性,能把自己的热情和力量投入,能冷静分析问题,但是遇到挫折也会气馁。有时过于独断,武断,考虑不够周全。关于这一点,我要加紧对自己的控制,学会坚持,多看书去锻炼出更高的耐心,希望可以有效的提高我的自觉性。

多听别人的意见进一步表达。还是很必要的,而且对我有参考作用,要知道不断的完善自我才是美满的人生! 个人态度决定者人际关系 时光飞逝,恍然间,已经过了快一年的大学生活,个人觉得,这一段时间以来,经历的林林总总,与同学的关系,还算融洽,未发 生较大的冲突。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反复思考,如何才能使自 己能与其他人,各同学之间,或者楼层的校友之间等等能够进行交往。增强自我的交际能力,加强自我交际的认知面,使个人的交际 圈变得更为广泛,更为坚固。 要知道,每一个人都不是独立的个体,都不能在社会上独自生活,学习生活上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因此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学 会与人沟通变得至关重要。人际关系是人生的巨大财富,是我们打 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我是一个随和的人,只要想和我真诚交朋友 的人,我都会以真诚去对待。因此我也有一群不错的朋友群,我们 一起生活,一起学习,有困难互相帮助,遇到问题互相理解,遭受 挫折互相鼓励,拉一把。所以我的人际关系还算不错,不过也存在 着不少的问题。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开玩笑的人,不过由于有幽默感不足,经常说一些开玩笑的挖苦的话语,往往反而弄巧成拙。个性活跃,却是啰 嗦的一个人,我想,听着滔滔不绝的唠叨以及喋喋不休的抱怨,这 样会让他人感觉到反感。 对于这些,我应该改进,要尽可能不再以我个人为中心,试着平静下来,学会静静地倾听,让别人有倾诉的机会,用心与人交流, 传递着友好和温暖。 我觉得,每个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时刻记住人际交往的原则:真诚,交换,平等,尊重。我们就能妥善处理好我们的人际关系。我相信,只要能努力朝这些 方向前进,一切就会在悄然改变:朋友之间的不快荡然无存,能够 畅所欲言的知音越来越多;亲友间深挚互爱;我们便会过得充实愉快,会觉得人际交往是一件自然与轻松的事。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doc

简述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 人际关系学派早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人埃尔顿·梅奥(elton.mayo),美国的罗特利斯伯格,它的组织理论观点是什么呢?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的有效管理理论 曾担任过新泽西州贝尔电话公司总经理的哈弗大学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人,1920xx年接手在伊利诺伊州西方电气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环境与生产效率研究实验,即有名的霍桑实验。通过长达五年时间的研究,他们发现,与生产率增长相关的因素是这样一些社会因素,如劳动群体的士气、小组成员间良好的相互关系和有效的管理。这种有效的管理,就是要了解人的行为,特别是劳动小组的行为。"为此,要采用激励、劝告、领导、交流等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所谓有效的管理,实际上就是通过有效的传播活动达到管理的目的。 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1943年发表了他的《人的激励理论》,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需求层次共有五个,它们是彼此关联,并按优先等级排序的。这种排序说明什么?说明最优先的需求目标将主导人的意识,并往往激起人的相应行为。从他

的五个层次来看,生理和安全的需求是作为自然人生存的基础层次。尊重与自我实现则是作为社会人的较高层次和高层次的需求。而介于基础层次和高层次需求之间,则是"社交的"需求。为什么马斯洛要把社交的需求摆在中间,因为它是自然人社会化的必然需求。 他认为,高层次的需求在生理、安全与社交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合理满足之前,一般来说,并不十分重要。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对于普通人来说,优先等级越高,需求满足的百分比越低。他提出了一个百分比:普通人在生理需求方面满足85%,安全需求方面满足70%,社交需求方面满足50%,自尊方面满足40%,自我实现方面满足10%。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说中,我们不难看出,传播问题,即他所谓的社交、交往已经被摆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人际关系学派的组织理论观点: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在研究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时,提出了一种激励—保健理论。在管理学上称为双因素理论。他的理论是针对马斯洛需求层次论的一种修改。他认为,影响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的因素有两大类,一类是激励因素,即能够导致员工对工作满意的因素,如成就、赏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晋升、工作中的成长等;还有一类是保健因素,如公司的政策和管理、工作条件、人际关系、薪金、地位、职业安定、及个人生活之类。他所谓的保健因素,也叫"维持因素"。这类因素起不到激励员工的作用,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