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钙结石是怎样形成的
草酸钙结石的溶解方法

草酸钙结石的溶解方法草酸钙结石(草酸钙结晶)是由于人体内肾脏功能异常而导致草酸钙盐聚集在肾脏中形成的固体结石。
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肾脏排尿功能的障碍导致尿液中草酸钙的浓度过高,从而导致草酸钙的沉淀和结晶形成结石。
草酸钙结石既影响人体健康,也带来了较大的疼痛和痛苦。
所以,如何有效地溶解草酸钙结石对患者很重要。
首先,草酸钙结石的溶解方法需要从改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开始。
首先,增加饮水量是普遍认同的方法。
多喝水可以增加尿液的排出量,从而稀释尿液中的草酸钙浓度,减少结石的形成。
另外,饮水量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尿液中的物质溶解,有利于草酸钙结石的溶解。
其次,合理饮食也是溶解草酸钙结石的重要因素。
草酸钙结石的形成与尿液中草酸的浓度有关,而草酸主要来自食物中。
因此,合理搭配饮食,减少高草酸含量的食物摄入,对于溶解草酸钙结石有一定的帮助。
例如,草酸含量较高的食物有:菠菜、甜菜、茶叶、扁豆等,需要适度节制。
同时,草酸钙结石患者也需要避免进食含钙过多的食物,如奶制品、蛋黄等,以防止新的草酸钙结石形成。
此外,适当的草酸解离剂的使用也是溶解草酸钙结石的常用方法。
草酸解离剂可以帮助草酸离解为草酸盐,进而增加尿液中的汉泽酸根浓度,与草酸钙结石形成的溶解产物继续结合,从而加速结石的溶解。
草酸解离剂的使用应该遵医嘱,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注意合理的剂量控制,以防止副作用的发生。
另外,一些天然草酸钙结石溶解剂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例如,蔓越莓提取物被发现可以促进草酸钙结石的溶解和排出。
蔓越莓提取物中的某些物质可以与草酸钙结石结合,形成可溶性的盐,从而促进结石的溶解。
总的来说,溶解草酸钙结石的方法需要从改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习惯和使用草酸解离剂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
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治疗草酸钙结石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而定,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并避免自行用药以及超量用药的情况发生。
早期的发现和治疗是预防草酸钙结石形成、溶解和预防复发的关键。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中的作用及相关调控机制研究进展陈伟1,龚茂迪2,吴义坤2,文饶2,洪光毅2,江克华2,徐述雄1,21 遵义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遵义563003;2 贵州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摘要:草酸钙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复发率高,防治困难。
自噬是机体一种高度保守的细胞代谢机制,可通过溶酶体途径维持细胞稳态。
研究表明,草酸钙诱导自噬通过影响细胞氧化损伤参与草酸钙肾结石的发生、发展。
自噬在草酸钙肾结石形成过程中表现出保护性或破坏性的双重作用。
适度自噬有助于减轻草酸盐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及晶体沉积,而自噬过度激活则可加重相应的损伤、促进草酸盐沉积。
基于自噬相关信号通路、氧化应激、外泌体等途径调控自噬,有望成为防治草酸钙肾结石的新方法。
然而目前相关研究多为基础研究,其临床转化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自噬;氧化应激;外泌体;草酸钙;肾结石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3.20.020中图分类号:R69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3)20-0080-05肾结石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最常见的是草酸钙结石,其中50%的患者在结石初次治疗后5 ~ 10年内再次复发[1-2]。
目前研究认为导致肾结石形成的机制主要包括线粒体损伤、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纤维化、自噬等[3-5]。
自噬是一种通过溶酶体途径降解内源性细胞蛋白聚集物和受损细胞器的过程,在肾损伤、肾脏疾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6-7]。
当肾小管上皮细胞受到高草酸、高钙尿等刺激时,将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及炎症因子,导致细胞受到氧化应激损伤,促使晶体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黏附、聚集并形成肾结石。
由此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氧化损伤是肾结石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8-9]。
通常在生理条件下,自噬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外稳态,但在高草酸尿症等病理情况下,自噬过度激活则会加重细胞氧化损伤。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根据结石成分的不同,肾结石可分草酸钙结石、磷酸钙结石、尿酸(尿酸盐)结石、磷酸铵镁结石、胱氨酸结石及嘌呤结石六类。
大多数结石可混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成分。
各种结石的特点如下:(1)草酸钙结石占结石中80%~84%,常呈黄褐或石铜色,表面平滑(单水草酸钙)、粗糙(双水草酸钙),男性发病为多见,多有家庭史,在x线片上清晰可见。
尿沉渣内常有草酸钙结晶。
(2)磷酸钙结石:占结石中6%~9%,结石为白色,表面粗糙,常呈鹿角状,质地较硬。
常在碱性尿中形成。
以青壮年男性为多见,多有家庭史,在x线片上清晰可见。
(3)尿酸(尿酸盐)结石:占结石中6%—10%,表面光滑,常呈鹿角形,色黄或棕褐色,质地较硬,在x线片上模糊不清或不能出现。
以男性多见,尤以痛风病人更常见,通常有家庭史。
尿沉渣内可见尿酸结晶。
(4)磷酸铵镁结石:占结石中6%-9%,结石色黄或污灰色,呈树枝状或鹿角状,质地较软。
以女性为多见,尿路感染的病人较多,不能透过x线。
尿沉渣内可见磷酸铵镁结晶。
男性得肾结石的原因是什么?肾结石是怎么形成的?1、从饮食习惯来说,男人口味重,爱吃偏咸、多肉类的食物。
动物蛋白很快会在尿液中产生尿酸和钙,导致结石形成。
同时,蛋白质食物中的嘌呤降解后,也会形成尿酸。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就增加了肾结石发生在男性身上的概率。
2、从生活中来看,男人普遍喜欢运动量大的活动,如篮球、足球等,但是却不重视主动喝水。
许多男人却喜欢喝饮料、咖啡、啤酒来解渴。
特别是有些饮料里添加了大量的合成维生素C。
致使有些男人尿液中草酸盐浓度已经过高。
当每天摄入维生素C超过3000毫克后,对于易患肾结石的男性来说,多余的维生素C有可能转变成为草酸盐,增加泌尿结石的风险。
3、从女性的优势来说,在女性的雌性激素有预防肾结石的作用。
但是无论怎么说,男性易得肾结石,和男人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如果男人们把生活习惯稍微改变一下,也可避免泌尿结石发作,减少肾结石的发病。
羟脯氨酸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浓度上升远 比同等程度钙浓度上升对草酸钙饱 和度 的影 响大_ 3 _ 。 增 生或 破 坏时 ,如 严重 骨折 、烧伤 、重 症肺 结 核 和肝 硬变 、
・
3 9 4・
临森医 学工 程2 0 1 4 年3 月 第2 1 卷第3 期
・
综述 ・
羟脯氨酸导致草酸钙结石形成的研究进展
贺徐 华 ( 综述 ) ,蒋 雷鸣 ( 审校 ) ( 桂林 医学 院 附属 医院 泌尿 外科 ,广 西 桂 林 5 4 1 0 0 1 )
【 摘 要】 羟脯氨酸是近 些年 来发现的一种草酸钙 结石形成过程 中的 草酸前体 。在尿路 结石形 成过程 中,草酸钙结 石 占大部
分 而羟脯氨 酸作 为草酸前体在人 的 肉类饮食过程 中占了绝大部分 ,并最终 可能诱发草酸钙结名形成。本文综述羟脯氨酸诱发草 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过程 ,并初步探 讨羟脯氨酸在动物模型上的应用。
【 关键词 】 羟脯氨酸 ;草酸钙 结石 ;动物学模 型
中 图分 类 号 :R 6 9 1 . 4 文 献 标 识码 :B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4 — 4 6 5 9 . 2 0 1 4 . 0 3 . 0 3 9 4
h y d r o x y p r o l i n e i n d u c i n g me t a b o l i c p r o c e s s o f c a l c i u m o x a l  ̄e s t o n e f o m a r t i o n a n d h y d r o x y p r o l i n e i n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 n i ma l mo d e l s .
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1.高草酸尿症
尿液中排泄草酸盐的含量增加(正常人每天尿液排泄草酸盐的含量为14-40毫克)。
高草酸尿症患者应该控制饮食中脂类和草酸的摄入量,并补充钙和益生菌。
2.高尿酸尿症
人体中内嘌呤代谢紊乱,血清中尿酸含量增加从而使尿液中尿酸沉淀而形成尿酸结石。
这种症状主要见于原发性痛风病人。
3.枸橼酸尿症
尿中枸橼酸盐的浓度较低或缺乏成为低枸橼酸尿症。
尿液中的枸橼酸盐有固定尿钙的重要作用,当尿中枸橼酸浓度低或缺乏时,则尿钙中含量可增加,造成高钙尿症,引起尿钙易于沉淀而产生结石。
4.高钙尿症
尿钙正常值:男300毫克/24小时,女250毫克/24小时,儿童50毫克/24小时,当某些疾病导致人体钙代谢紊乱,使血钙值增加,尿中钙排泄量大量增加,超过上诉正常值时,即是高钙尿症。
草酸钙结石基质形成机理

草酸钙结石基质形成机理
草酸钙结石基质形成主要是由于尿液中各种盐类溶解和析出的微妙平衡被打破,导致某些物质过度饱和,从而在肾脏中形成结晶并缓慢增大,最终发展为肾结石。
其中,草酸是影响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主要因素。
当尿液中草酸与钙离子结合,形成溶解度较低的草酸钙,过饱和后易形成结晶,黏附聚集后形成结石。
这种过程可能是由于脱水、肾脏分泌过多的钙离子、草酸盐、磷酸盐、胱氨酸、尿酸等,导致尿液过饱和。
而尿液中一些“抑石”成分的减少,又会促进尿液过饱和结晶的产生。
另外,尿液中枸橼酸盐的浓度是24小时尿液分析的主要检查项目之一。
枸橼酸盐与尿液中钙离子螯合,形成溶解度较高的枸橼酸钙,从而减少尿液中的钙离子浓度,继而降低草酸钙和磷酸钙的饱和度。
简述草酸钙结晶的定义

简述草酸钙结晶的定义草酸钙结晶是指草酸钙溶液中草酸钙分子逐渐聚集形成晶体的过程。
草酸钙结晶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也是化学实验室中常见的实验现象之一。
草酸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aC2O4。
它是一种无色结晶体,可溶于水。
当草酸钙溶液中草酸钙浓度超过其饱和度时,草酸钙分子会逐渐聚集形成晶体,这个过程就是草酸钙结晶。
草酸钙结晶的过程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和研究。
首先,将一定量的草酸钙溶液倒入容器中,然后通过加热或搅拌等方式使草酸钙分子逐渐聚集。
在聚集过程中,草酸钙分子会逐渐形成晶体,晶体的形状和大小取决于草酸钙溶液的浓度和结晶条件。
草酸钙结晶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草酸钙溶液的浓度是影响结晶速度和晶体形态的重要因素。
当溶液浓度较低时,结晶速度较慢,晶体形态较小。
而当溶液浓度较高时,结晶速度较快,晶体形态较大。
其次,结晶条件也会影响草酸钙结晶过程。
例如,加热可以加快结晶速度,搅拌可以促进草酸钙分子的聚集。
此外,溶液的pH值、温度和离子浓度等因素也会对草酸钙结晶产生影响。
草酸钙结晶不仅在实验室中常见,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例如,一些植物中会含有草酸钙结晶,这些结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草酸钙结晶还可以在一些矿石中找到,这对矿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草酸钙结晶是指草酸钙溶液中草酸钙分子逐渐聚集形成晶体的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草酸钙溶液的浓度、结晶条件和环境因素等。
草酸钙结晶不仅在实验室中常见,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以及矿物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草酸钙结晶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晶体生长的机理和规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服药前后草酸钙结石患者尿微晶的性质变化

服药前后草酸钙结石患者尿微晶的性质变化
草酸钙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其形成原因与尿中草酸浓度过高有关。
草酸钙结石通常会伴随尿中微晶体的形成,而服用草酸钙药物后,尿液中的微晶体的性质也会产生变化。
服药前,草酸钙结石患者的尿液中常常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草酸钙微晶,这些微晶往往会在排尿过程中形成结石,给患者带来痛苦。
此外,有些患者尿中还可能伴随着结晶、钙磷酸盐等微晶体。
服药后,随着草酸钙药物的作用,草酸钙结石患者尿液中的微晶体性质会有所变化。
首先,草酸钙药物可以使尿液中的草酸浓度降低,从而降低草酸钙结石的形成概率;其次,草酸钙药物还可以促进尿液中草酸钙形成针状晶体,而较小的尿液针状晶体可更容易从尿中排出,从而减轻结石形成的风险。
此外,草酸钙药物的使用还会影响尿液的pH值,具体影响取决于草酸钙药物的类型。
对于一些兼有碳酸钙和草酸钙成分的草酸钙药物而言,其碳酸盐成分可以中和尿液中的酸性物质,使尿液pH值变得更加中性,从而使草酸钙结石的形成风险更小。
总的来说,草酸钙结石患者服用草酸钙药物后,尿液中草酸钙微晶的性质会发生变化,可以降低结石的形成风险。
因此,对于草酸钙结石患者来说,正确地使用草酸钙药物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也需要结合医生的指导和建议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酸钙结石是怎样形成的
结石的形成要经历尿液过饱和、成核、晶体生长和聚集等一系列过程。
首先,尿液中草酸钙的浓度要达到过饱和状态。
打个比方,这就像海边晒盐一样,海水中的盐要沉淀出来必须先日晒,随着海水的蒸发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
和海水晒盐稍有不同的是,尿液中草酸钙过饱和不一定能导致结晶或者沉淀。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存在许多其他成分,这些成分的存在使尿液能够溶解更多的草酸钙。
事实上,只有高于草酸钙溶解度7-10倍时,过饱和尿液才会有沉淀析出。
所以说,多饮水,降低尿饱和度,是有效预防结石的措施。
结石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该使排尿量超过2升。
由于天热或者运动导致出汗过多,要相应增加饮水量。
但是,如果草酸钙的数量继续增加,或者尿液中促进草酸钙溶解的其他成分减少,那么草酸钙就开始形成晶核。
尿液中的细胞碎块、脱落的上皮细胞、纤维碎片和其他大分子物质都可以充当成晶核的核心。
这些细小的结晶形成后,如果5-7分钟内不能附着在肾小管管壁,就会被排出肾小管进入肾盏和肾盂。
一般说来,肾小管内新形成的结晶要经过1.5-25个小时的生长后,直径才能达到大约三根头发丝的大小,造成集合小管堵塞。
因此,较小的结晶体通常是可以随着尿液流动而排出体外的。
但是,如果结晶体在肾小管内停留下来,经过长时间的生长以及反复与其他微晶一起发生聚集,就会形成较大的结晶乃至结石。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肾小管上皮病变和肾脏细胞对草酸和钙的转运出现紊乱时,都会诱导晶体沉淀的产生,并附着在尿路中聚集生长最后形成结石。
所以,微小晶体在尿路中的滞留是长大成石的重要因素。
理论上,干扰晶体的生长和聚集的过程应该是预防草酸钙结石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图1总结了结石形成的简要过程。
图1.结石形成的简要过程
前面提到过尿液中还有很多其他成分,对草酸钙的结晶形成起着调节作用。
这些作用有抑制晶体形成的,也有促进晶体形成的。
举个例子来说,镁是常见的抑制因子之一,它有两个作用:一是能与草酸结合形成可溶性的复合物,降低尿草酸的浓度;二是有利于减少尿钙的排泄量,而尿钙浓度下降,对于预防肾结石是非常有利的。
人体内镁的主要来源就是绿叶蔬菜,所以有些人为了避免摄入草酸而少吃蔬菜的做法并不能有效预防结石的发生。
说到这里,我们再次强调,有些病人特意去网络上查找有什么食物含草酸多,含量高的一概不吃,实际上这种做法大错而特错。
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富含草酸的食物中还含有其它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长期缺乏这些营养物质会造成营养不良,甚至引发像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和癌症等严重的疾病。
比如,很多水果蔬菜中都含有叫做叶黄素和玉米黄素的物质,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
它们是人眼视网膜黄斑区域的主要色素,对预防老年性眼球视网膜黄斑退化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体不能合成这种色素,只能从食物中摄取。
若缺乏这种元素,眼睛就会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此外,类胡萝卜素已被建议用作癌症预防剂,生命延长剂,溃疡抵制剂,心脏病发作与冠状动脉疾病的抵制剂。
有意思的是,相当一部分富含类胡萝卜素的水果蔬菜,比如红色、橙色、黄色的水果蔬菜还有绿叶蔬菜,它们恰好也是草酸含量高的品种,所以说用限制饮食的方法来预
防结石的发生是不科学的。
再举个例子,爱喝茶的日本人曾花费9年的时间做过一项调查,发现每天只要喝四五杯绿茶,就能将癌症风险降低40%。
但是大家可能不了解,茶叶中的草酸含量在食物中是名列前茅的。
所以如果因为害怕草酸而不去喝茶,难免有因噎废食之嫌。
况且自古以来,饮茶已经成为上至居庙堂之高的达官雅士下至处江湖之远的平民商贩的日常习惯,突然放弃喝茶的习惯,恐怕也是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
试想一下,妙玉邀宝黛钗栊翠庵品茶,黛玉却说,“姐姐,会得肾结石呀,我不喝茶啦。
”那会是多么大煞风景的事情呀。
总结一下,结石的形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很多内外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关系。
单纯用限制饮食的方法来预防结石的发生,只会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肉(见图2)。
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必须均衡饮食。
为了让人们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不再担心结石的问题,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方法,希望既能够去除食物中的草酸,又不破坏食物的营养。
一旦这种方法面世,必将极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图2.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
参考文献
1. Kristina L. Penniston. Nutrition Recommendations to Prevent Kidney Stones: Realistic Dietary Goals and Expectations! Kidney Stone Disease: Say NO to Stones!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 2015, 187-200
2. 叶章群,邓耀良,董成,陈志强。
泌尿系结石。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