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一)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一)
(2023)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2
实验目的
•掌握螺栓组联接的实验方法
•对螺栓组结构认识更加深入,了解其性能参数
•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1.按照实验要求,准备螺栓组件和测试设备
2.应用负载施加器,对螺栓组进行不同方向的载荷测试,并记录实
验数据
3.将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螺栓组件的结构参数,如螺栓根数、螺纹尺寸、材料强度等
•计算螺栓组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应变等参数
•结合材料特性,对螺栓组进行受力分析,预测其疲劳寿命、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实验结论
•螺栓组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螺栓组件存在一定的疲劳寿命和耐久性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材料选用
•实验结果可以为螺栓组件的应用提供参考
以上就是本次实验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抱歉,接下来没有您需要继续的内容,请问还有其他需要我帮助的吗?。
螺栓连接实验及报告

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机电学院机械基础实验室2011.9螺栓联接实验指导书一.实验目的1.掌握测试受轴向工作载荷的紧螺栓联接的受力和变形曲线(即变形协调图)。
2.掌握求联接件(螺栓)刚度C 1、被联接件刚度C 2、相对刚度C 1/C 1+C 2。
3.了解试验预紧力和相对刚度对应力幅的影响,以考察对螺栓疲劳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图4—1为LB-87型螺栓联接实验机结构组成示意图,手轮1相当于螺母,与螺栓杆2相连。
套筒3相当于被联接件,拧紧手轮1就可将联接副预紧,并且联接件受拉力作用,被联接件受压力作用。
在螺栓杆和套筒上均贴有电阻应变片,用电阻应变仪测量它们的应变来求受力和变形量。
测力环4是用来间接的指示轴向工作载荷的。
拧紧加载手轮(螺母)6使拉杆5产生轴向拉力,经过测力环4将轴向力作用到螺杆上。
测力环上的百分表读数正比于轴向载荷的大小。
1.LB-87型螺栓联接实验机的主要实验参数如下:1).螺栓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1=2.06×105N/mm 2,螺栓杆直径d=10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1=130mm 。
2).套筒材料为45号钢,弹性模量E 2=2.06×105N/mm 2,两件套筒外径分别为D=31和32,内径为D 1=27.5mm ,有效变形计算长度L 2=130mm.。
2.仪器1)YJ-26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2)YJ-18型数字电阻应变仪。
3)PR10-18型预调平衡箱。
三.实验原理1.力与变形协调关系在螺栓联接中,当联接副受轴向载荷后,螺栓受拉力,产生拉伸变形;被联接件受压力,产生压缩变形,根据螺栓(联接件)和被联接件预紧力相等,可把二者的力和变形图线画在一个坐标系中,如4-3所示。
当联接副受工作载荷后,螺栓因受轴向工作载荷F作用,其拉力由预紧力Qp 增加到总拉力Q,被联接件的压紧力Qp减少到剩余预紧力Q’p ,这时,螺栓伸长变形的增量Δλ1,等于被联接件压缩变形的恢复Δλ2,即Δλ1=Δλ2=λ,也就是说变形的关系是协调的。
螺栓连接实验-2015.11.20

被联接件刚度: C2 F2 / 2
相对刚度: C1 /(C1 C2 )
系统刚度:
C C1 C2 O1
B
AD
F
F' E
α
Fβ F ''
G Δδ
O2
δ
Δδ
δ
δ
螺栓联接实验│二.实验原理
螺栓联接实验结构图 1.电动机 2.蜗杆 3.凸轮 4.蜗轮 5.下板 6.扭力插座 7.锥塞 8.拉力插座 9.弹簧 10.空心螺杆 11.千分表 12.螺母 13.刚性垫片 14.八角环压力插座 15.八角环 16.挺杆压力插座 17. M8螺杆 18.挺杆 19.手轮
6 生成并保存测量数据文件 7 螺栓卸载并完成其余3个项目 8 整理实验设备及附件等 9 整理实验数据,请指导老师签字 10 实验结束
螺栓联接实验│五.实验守则
⑴请严格按照实验要求操作实验设备。 ⑵请严格按照要求关闭实验设备。 ⑶请同学们注意安全。
螺栓联接实验│六.反馈建议
学无止境 教学 欢迎大家对实验室建设与
螺栓联接实验│二.实验原理
螺栓联接实验│二.实验原理
惠斯通电桥 之半桥测量
1
4
R4
R1
工作电阻 标准电阻 贴于试件
ΔR
2
上的应变片
R3
R2 ΔR
3
~
螺栓联接实验│三.实验要求
测试试件四种状态数据 生成四个DOC文件,用移
动存储设备备份。
螺栓联接实验│四.实验步骤
1 确认测试螺栓联接件状态 2 开启计算机并打开测试软件 3 仪器设备调零 4 螺栓预紧 5 螺栓加载
四.实验步骤(4)
之后弹出预紧信息 确认对话框,点击 【是(Y)】按钮。
机械设计基础-螺栓联接实验

螺栓联接静、动态特性实验报告专业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日期 2006-08-15 指导教师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一、实验条件:1、试验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螺栓联接实验台型号:主要技术参数:①、螺栓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螺栓杆外直径D1= 16mm,螺栓杆内直径D2=8mm,变形计算长度L=160mm。
②、八角环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
L=105mm。
③、挺杆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挺杆直径D=14mm,变形计算长度L=88mm。
2、测试仪器的型号及规格①、应变仪型号:CQYDJ-4 ②、电阻应变片:R=120Ω,灵敏系数K=2.2二、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1、螺栓联接实验台试验项目:空心螺杆2、螺栓组静态特性实验实测值理论值预紧形变值(μm) 预紧应变值(με) 预紧力(N) 预紧刚度(N/mm) 预紧标定值(με/N)加载形变值(μm) 加载应变值(με) 加载力(N) 加载刚度(N/mm) 加载标定值(με/N)螺栓拉力 40 167 5187.7 129692.5螺栓扭矩 113 177.1八角环 126 0 5219.4 41172.2挺杆 -2 -31.7螺栓拉力 40 250 7766 194150.4螺栓扭矩 342.8八角环 126 7766 61635.1挺杆 0 0 1463.9-0.0184430.0321915 0.1287509 0.0000000 0.0630915 0.0215039 0.3296382 0 45 182 5653.7 129692.5120 185.2118 0 6129.3 41172.2-30 -475.745 281.25 8736.8 194150364118 7272.9 61634.90.0321913 0.1287314 0.0000000 0.0630650 0.0209458 0.3296703 03、螺栓联接静、动特性应力分布曲线图 (空心螺杆)三、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二 螺栓组连接实验

实验二螺栓组联接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试螺栓组联接在翻转力矩作用下各螺栓所受的载荷;2.深化课程学习中对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的认识;3.初步掌握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LYS-B螺栓组及单螺栓连接静、动态综合实验台。
三、实验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LYS-B螺栓组联接实验台结构如图1所示:图1多功能螺栓组联接实验台结构1.机座2.测试螺栓3.测试梁.4.托架5.测试齿块6.杠杆系统7.砝码8.齿板接线柱9.螺栓1-5接线柱10.螺栓6—10接线柱11.垫片多功能螺栓组联接实验台结构如图l所示,被联接件机座l和托架4被双排共10个螺栓2联接,联接面间加入垫片II(硬橡胶板),砝码7的重力通过双级杠杆加载系统6(1:75)增力作用到托架4上,托架受到翻转力矩的作用,螺栓组联接受横向载荷和倾覆力矩联合作用,各个螺栓所受轴向力不同,它们的轴向变形也就不同。
在各个螺栓上贴有电阻应变片,可在螺栓中段测试部位的任一侧贴一片,或在对称的两侧各贴一片,如图2所示.各个螺栓的受力可通过贴在其上的电阻应变片的变形,用电阻应变仪测得。
图2 螺栓安装及贴片图静态电阻应变仪主要由:测量桥、桥压、滤波器、A/D 转换器、MCU 、键盘、显示屏组成。
测量方法:由DC2.5V 高精度稳定桥压供电,通过高精度放大器,把测量桥桥臂压差(uV 信号)放大,后经过数字滤波器,滤去杂波信号,通过24位A/D 模数转换送入MCU(即CPU)处理,调零点方式采用计算机内部自动调零。
送显示屏显示测量数据,同时配有RS232通讯口,可以与计算机通讯。
εKEU BD 4=△ 式中:△BD U ——工作片平衡电压差;E ——桥压; K ——电阻应变系数;ε——应变值。
当工作电阻片由于螺栓受力变形,长度变化△L 时,其电阻也要变化△R ,并且RR△正比于ll△,△R 使测量桥失去平衡。
通过应变仪测量出△BD U 的变化,测量出螺栓的应变量。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

螺栓组联接实验报告带传动实验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螺栓组联接实验及传动实验的相关测试和分析,对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探讨。
实验结果表明,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
1. 引言螺栓组联接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连接方式,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螺栓组联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传动系统作为机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和效率有很大的影响。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检验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的性能,包括扭矩传递能力、载荷能力和耐久性。
3. 实验装置与方法3.1 螺栓组联接实验装置螺栓组联接实验装置包括螺母、垫圈和螺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进行了测试。
3.2 传动实验装置传动实验装置通过传动轴、齿轮和皮带等组成,通过调节传动比例和载荷来测试传动系统的性能。
4. 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4.1 螺栓组联接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在螺栓组联接实验中,我们测试了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组联接的扭矩传递能力和载荷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螺栓组联接在扭矩传递和载荷承载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性能。
4.2 传动实验过程与结果分析在传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节传动比例和施加不同的载荷,测试了传动系统的传动效率和耐久性。
实验结果显示,传动系统在不同载荷和传动比例下均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并且能够承受一定的载荷和工作时间。
5. 结论通过对螺栓组联接实验和传动实验的测试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螺栓组联接在不同类型和规格下具有良好的扭矩传递和载荷承载能力;- 传动系统在不同载荷和传动比例下具有良好的传动效率和耐久性;- 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能够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螺栓组联接实验和传动实验是对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性能的评估和探讨,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螺栓组联接和传动系统在各项性能指标上表现出良好的性能,可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

螺栓组联接中螺栓的受力和相对刚性系数一、实验目的1.了解在受倾覆力矩时螺栓组联接中各螺栓的受力情况;2.了解螺栓相对刚度系数即被联接件间垫片材料对螺栓受力的影响;3.了解单个螺栓预紧力的大小对螺栓组中其它各螺栓受力的影响;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螺栓相对刚性系数,填入实验报告。
4.了解和部分掌握电阻应变片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力测量中的应用。
从而验证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理论和现代测量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二.实验要求:1.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书和教科书中有关本实验的相关内容;2.实验中按指导教师要求和实验指导书中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注意观察实验中各螺栓载荷变化情况,并能用螺栓组联接受力分析理论解释其现象;3.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螺栓相对刚性系数,填入实验报告。
4.按指导教师要求完成指定思考题。
三、实验设备:1. 螺栓组实验台一台2. 计算机一台3. 10通道A/D转换板(包括放大器)一块4. 调零接线盒一个5. 25线联接电缆一条四、实验原理1. 机械部分:当将砝码加上后通过杠杆增力系统可作用在被联接件上一个力P,该力对被联接件上的作用效果可产生一个力矩,为平衡该力矩,已加上预紧力的螺栓组中各螺栓受力状况会发生变化,且受力情况会因垫片材料不同而不同;螺栓所处位置不同而不同。
测出各螺栓受力变化(如图11-2),即可检验螺栓组受力理论。
螺栓实验台(如图一)本体由①机座、②螺栓(10个)、③被联接件、④1 75的杠杆增力系统、⑤砝码(2—2kg,1—1kg)、⑥垫片六部分组成。
各螺栓的工作拉力F i可根据支架静力平衡条件和变形协调条件求出。
设在M(PL)作用下接触面仍保持为平面,且被联接件④在M作用下有绕O-O线翻转的趋势(如图11-3)。
为平衡该翻转力矩M,各螺栓将承受工作拉力F i;此时,O-O 线上侧的螺栓进一步受拉,螺栓拉力加大;O-O 线下侧的螺栓则被放松,螺栓拉力减小。
由静力平衡条件可知:M PL F L F L F L F L i i ==+++++11221010 (1)式中:F i —第i 个螺栓所受工作拉力; L i —第i 个螺栓轴线至O -O 线的距离;根据螺栓变形的协调条件,各螺栓拉伸变形量(工作拉力)与该螺栓距O -O 线的距离成正比,即F L F L F L F L i i 11221010===== (2)由(1)、(2)两式可推出任一螺栓的工作拉力F iF PLL L L L i i=+++1222102(3)根据受轴向载荷紧螺栓联接的受力理论,各螺栓受载荷后的总拉力不仅与预紧力Q pi、工作拉力F i 有关,而且与螺栓的刚度C b 和被联接件的刚度C m 有关。
螺栓联接静、动态特性实验报告.doc444

螺栓联接静、动态特性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日期 2002-01-01
指导教师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一、实验条件:
1、试验台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
螺栓联接实验台型号:
主要技术参数:
①、螺栓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螺栓杆外直径D1=
16mm,螺栓杆内直径D2=8mm,变形计算长度L=160mm。
②、八角环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
L=105mm。
③、挺杆材料为40Cr、弹性模量E=206000 N/mm2,挺杆直径D=14mm,变形
计算长度L=88mm。
2、测试仪器的型号及规格
①、应变仪型号:CQYDJ-4 ②、电阻应变片:R=120Ω,灵敏系数K=2.2
二、实验数据及计算结果
1、螺栓联接实验台试验项目:
实心螺杆加锥塞
2、螺栓组静态特性实验
3、螺栓联接静、动特性应力分布曲线图 (实心螺杆加锥塞)
三、实验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