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费需求 的结构 决定 经 济增 长 的结构 .合理 的消 费需
求结 构为 全面 提高 经济 增长 水平 创造 了条件 .也 为 经济增 长 奠定 了基础 。 市场 经济条 件 下促使 经 济增 长的关键 是 均衡 消
的 膨胀与 扩张 . 它是 消费需 求增 长 的发 动机 。 是经济
发展 不可 或缺的 引导力 量
的生 产需 求生 产 了出来 。较 高 的消费 需求可 以刺激 经济 以较快 的速 度增 长 。 ( ) 2 消费需 求 的水平 、 规模 和速度决 定 着经 济增 长 的水 平 、 规模 和速度 。 ( ) 3 消
动经 济增长 。这是 计划 经济 条件 下 与市 场经 济条件
下 两种不 同的经济增 长 方式 。计 划经 济条件 下理 论 研 究 的重点 是 “ 产经 济 学 ” 生 问题 . 而市 场 经 济条 件 下 理论研究 的 重点则 是 “ 消费 经济 学 ” 问题 。在市 场 经济条 件下 . 经济增 长受到 消费 需求 的 约束 。 消费需 求不 足是市 场经 济发展 的最 大 障碍 。为 了刺激 消费 需 求 . 须发 展消费 经济 。 发展 消费 经 济离不 开消 必 而 费 热点 的引导 和拉 动 .消费 热点 可 以刺激 消费需求
主要 问题就 是如 何增 加需求 。 大 消费 。 扩 通过 消费拉
( ) 费需求 与宏 观经 济运 行 一 消
1消 费需求 决定 经济 增长 方式 转变和发展 方 向 .
在市场 经济 条件 下 .消费 需求 决定 经济增 长方 式 的转 变和发 展方 向。 主要 表 现在 :1 消费需求 为 () 经 济增长 提供 生产 对象 并创 造生 产动 力 .从 而把新
在 计 : 济条 件 下 . 产 力 水平 较 低 的 粗放 型 划经 生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摘要]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因而是最终消费,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从宏观经济学的收入决定理论可知,消费需求的增加导致生产规模扩大。

消费需求不足成了经济增长的最大障碍,为了刺激消费需求,必须发展消费经济,培育消费热点,转变社会消费观念,提高消费者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消费需求、消费热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消费需求;消费热点;经济增长如果说在“短缺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增加生产,保障供给,用更多的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话,那么,在”过剩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增加需求,扩大消费,通过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计划经济条件下理论研究的重点是“生产经济学”问题,而市场经济条件下理论研究的重点则是“消费经济学”问题。

发展消费经济离不开消费热点的引导和拉动,消费热点可以刺激消费需求的膨胀与扩张,它是消费需求增长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引导力量。

1、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1.1消费引导经济发展消费需求是指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购买消费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需求能力,它是市场对消费品的一种真实需要。

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出口需求一起,构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这三驾马车中,消费的作用又是最重要的。

首先,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在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份额最大一般在60%左右,而从各需求要素对GDP的贡献率比较来考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可以看到,消费需求增长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远远超过投资需求增长和出口需求增长,是经济增长中的主要拉动力量。

其次,从根本上说,投资需求不过是消费需求的一种引致需求,作为一种中间需求是由消费需求所决定的。

最后,所谓净出口本质上也是一种消费需求,只不过来自国外部门的消费需求罢了。

可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启动居民的消费需求。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

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集中表现为消费的增长本身就是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组成部分。

我国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我国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26卷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Vo l .262006年6月 Jou rnal of So ut h 2C en t ral U n iver sity fo r N at i o nalit ies (Hum an it i es and So ci al Science ) Ju n .2006α我国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黄 睿(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62)摘 要:本文以我国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结构等方面,论述了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提出了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消费需求;边际消费;经济增长中图分类号:F 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33X (2006)20182203 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一、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又可以把总消费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有数据表明,最近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在不断提高,人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但居民消费的增长速度其实还远不如政府消费的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事实上,人民的消费水平实际上并没有想像中提升得那么快。

随着经济的增长,便会出现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出现一种明显的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层次,他们既有基本消费需求和补充需求(可称为第一类消费需求),也有对奢侈品的消费需求和边际需求(可称为第二类消费需求)。

第一类消费需求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想继续在某一个水平上工作和生活所必须满足的需求。

消费与经济增长

消费与经济增长

消费与经济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的脚步不断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而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忽视。

本文就探讨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分析其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还是经济结构变革,都需要消费的支撑。

行业和国家实现增长和转型,离不开消费的扶持。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消费不断地推动着经济增长,成为了“三驾马车”之一。

首先,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巨大的。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于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近年来,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占到了70%以上,这说明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

其次,消费能够促进就业。

消费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使得社会就业状况得到改善。

就业状况的改善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从而进一步促进消费。

消费与就业相互促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消费可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新产业、新业态涌现出来,这就需要更多的消费来支撑。

在这一过程中,消费将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发展新产业和新业态,推动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如电商等新兴产业的崛起,都离不开消费的驱动。

二、未来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未来中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桥梁作用的消费。

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中,中国宏观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平稳和较高的增长,其中消费前景广阔,将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随着消费的升级和转型,消费的品质、品种和服务也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未来中国消费市场将更加多元化、全面化。

一方面,人均收入增加,教育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将会关注消费品的品质,并愿意为品质付出更高的价值。

另一方面,年轻人的消费趋势也日渐增长,他们对品牌、服务和体验要求较高,对商品的品质要求更高。

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

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

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分析消费增速一直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消费增速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此外,消费增速还对GDP的结构及经济结构转型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消费增速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消费增速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居民和企业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最终支出同比增长的速度。

通常,消费增速的计算是以同比增长率为基础进行的。

例如,假设2019年居民和企业通过购买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最终支出为100亿元,到2020年增加到110亿元,则消费增长率为10%。

二、消费增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消费增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

消费增速高,意味着居民和企业的消费需求旺盛,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需求增加,又进一步刺激了供给侧改革,进而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1.拉动GDP增长消费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一。

居民和企业的消费需求的增加,会促进大量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企业将会受到启发,生产和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覆盖所有消费领域,从而创造更多的回报和刺激GDP持续增长。

在一定程度上,消费增速代表了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2.推动企业扩大生产和就业机会消费增速上升,促进了企业更好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更新换代,让更多人获得就业机会。

当消费需求增加时,生产和服务的需要也增加。

企业会增加生产和服务的产量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在生产和服务方面发现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人民的收缩增加,促进了社会资源的更好地分配。

3.推动消费GDP比重上升消费增速的迅猛增长能够刺激GDP由投资驱动型转化为消费驱动型,推动了过去工业化进程的转型期。

消费是内需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消费增速的提高不仅能够让GDP的整体增长更加稳健,而且能够促进消费GDP比重的提高。

增加消费的重要性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从而将工业化制造、大项目等的重点转换为服务业、消费业等领域的开发。

三、消费增速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挑战虽然消费增长速度的提高已经推动了国家的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的方式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风险和挑战。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课件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PPT课件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未来将更加追求个性化与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未来经济增长趋势预测
01
02
03
科技创新驱动
未来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 于科技创新,包括人工智 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 域的发展。
绿色经济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未 来经济增长将更加注重绿 色、低碳、循环经济的发 展。
服务业崛起
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 调整,服务业将在未来经 济增长中占据更加重要的 地位。
服务业崛起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服务业在经济增长中 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绿色发展
在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 重要方向,推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现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01
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企业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带动
服务消费
促进服务消费发展,如旅游、教育、 医疗等,提高服务消费占比。
加强市场监管和政策引导
市场秩序
加强市场监管,打击不正当竞争 和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政策引导
通过财政、税收等政策手段,引 导居民和企业合理消费和投资。
信用体系
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降低交易 成本,提高市场效率。
07 结论
研究总结
04 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现代关 系
现代经济环境下的消费特点
多元化
健康环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 的转变,消费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 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种类、品质、 品牌等有更高的要求。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环保,对绿色、 有机、低碳等概念的产品需求增加, 这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和健 康属性。

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分析

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分析

经济发展的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分析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消费需求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本文将对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增加就业机会,缩小贫富差距,从而激发消费需求。

当人们感受到自己的经济状况改善,他们会更加愿意消费,购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

因此,经济增长可以促使消费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也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商品种类的丰富,使得人们可以选择更多的消费品。

人们在物质条件改善的同时,对于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是双向的,既推动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又满足了人们对更高品质、多样化消费品的需求。

二、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对经济增长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消费需求的增加会刺激企业的生产和投资,进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当人们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时,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增加生产,提高产能利用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推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消费需求的增加也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以汽车消费为例,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时,他们更有能力购买汽车,这将促进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石油、钢铁、橡胶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因此,消费需求对于推动产业链的发展,进而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增长与消费需求的互动关系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经济增长为消费需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经济增长意味着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就业机会增加,社会福利改善等,这些都会刺激消费需求的增长。

另一方面,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当消费需求增加时,企业会增加生产,刺激经济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需求也会随之提高,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

这种互动关系使得经济增长和消费需求形成了良性循环。

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

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

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关系一、工业能源消费工业能源消费是指工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所消耗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以及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工业能源消费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工业经济增长工业经济增长是指工业生产活动的增加和经济价值的提升。

工业经济增长通常以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等指标来衡量。

工业作为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增长对于整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三、关系分析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工业能源消费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投入要素之一,对工业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长是能源消费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因此,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具体来说,在工业发展初期,能源消费的增加会促进工业经济增长。

但随着工业规模的扩大和能源结构的调整,过度的能源消费不仅会加大环境压力,还会对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工业经济增长也会带来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

四、政策建议为了促进工业能源消费和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建议: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引导企业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政府可以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加强环保监管:政府可以加强环保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企业排放标准,推动企业进行环保改造,促进绿色生产。

推动产业升级: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转型,提升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国际合作:政府可以积极参与国际能源和气候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能源和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工业的绿色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一、前言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四、海南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五、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六、结束语一、前言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范畴;从国内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

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范畴。

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

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内市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

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

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

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

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

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

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

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

第二,生产函数理论。

劳动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

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

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

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海南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

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海南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

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1980 19.10 86.0 17.85 93.5 1.25 6.51981 20.64 79.6 19.16 92.8 1.48 7.2 1982 22.38 71.7 20.83 93.1 1.55 6.9 1983 24.00 70.7 22.09 92.1 1.91 8.0 1984 26.12 62.0 23.37 89.4 2.76 10.6 1985 31.58 58.3 28.05 88.8 3.53 11.2 1986 36.81 59.4 32.70 88.8 4.11 11.2 1987 40.00 60.2 35.83 89.2 4.17 10.41988 48.7 59.0 43.22 88.6 5.55 11.4 1989 57.27 57.1 48.99 85.5 8.28 14.51990 66.29 52.2 48.45 73.1 11.31 26.9 1991 72.87 52.1 56.86 78.0 15.93 22.0 1992 95.58 43.4 75.18 78.7 20.40 21.3 1993 127.92 42.7 98.04 76.6 29.88 23.41994 156.47 41.1 124.55 79.6 31.92 20.41995 188.50 46.2 153.09 81.2 35.41 18.81996 208.87、53.6 168.27 80.6 40.60 19.41997 222.33 54.5 176.82 79.5 45.51 20.5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以1988年为分界线,前后两个十年。

1978─1988年,总消费占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下同)比重为60─86%,(个别年份稍低)。

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较低的储蓄率,总投资处于有限的低水平规模,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滞缓状态。

1988─1997年,消费率为41─59%,储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总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取得迅猛发展。

但是,消费率下降的滞后结果是,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

海南经济的高速度是以牺牲消费为代价的,同时,低收入低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因此,消费水平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海南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高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

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海南消费水平低下。

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58─60%,海南仅为41─55%,见表2-2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从上面资料看,建省前政府消费仅占总消费的5─10%,建省后快速上升到20%以上(仅有两年低于20%)。

与居民消费和总消费相比,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2 、消费模型消费,从实物形态看,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从货币形态看,来源于可支配的实际收入。

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一国国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

所谓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DP的一部分,受投资、税赋和政府转移支付等因素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个人可支配收入决定于GDP的大小和GDP转移为个人收入的多少即收入分配政策。

设个人可支配收入为Yd,GDP为Y,假定个人可支配收入在GDP中所占比重为b,我们称b为GDP的个人分配系数。

这样就得到:Yd=b* Y (2.1)再假定个人消费C是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函数,由此得到:C=a+c* Yd (2.2)C=a+b* c* Y (2.3)这样,我们就建立了具有一般意义的消费模型,即式(2.3)。

其中,a是自发性消费,为常量,表明一个基本的消费水平;c为边际消费倾向,它是消费增量同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量的比例,即c=D C/D Yd=D C/(b* D Y)=1/b* D C/D Y (2.4)从消费模型可以看出,在边际消费倾向c一定条件下,消费水平取决于两个因素:即GDP 的个人分配系数b和GDP。

在GDP既定条件下,个人分配系数b决定了消费总量和消费水平。

b是政策参数,是收入分配政策的反映。

研究表明,b波动区间的上限,也就是消费的最大限度,受预期投资影响。

预期投资决定了预期的收入,所以b受到预期收入影响。

因此,消费不但取决于即期可支配收入,也受预期收入影响。

利用消费模型,我们来进一步分析海南经济中消费的特点及消费与收入的关系特征,见表2-3。

表2-3 居民收入与消费情况单位:元--------------------------------------------------------------------------------年份职工平居民人均农村居民人均储蓄存居民人农业居民非农业居民均工资可支配收入人均纯收入款年末余额均消费1990 1980 1575 778 802 852 698 14361991 2194 1726 916 1039 866 667 16091992 2720 2318 1026 1680 1128 819 22521993 3501 3072 1320 2699 1449 1064 28131994 4485 3920 1620 3369 1814 1259 37231995 5340 4770 1872 3978 2197 1548 43451996 5476 4926 2156 4619 2376 1726 44441997 5664 4850 2382 5041 2458 1802 4458资料来源:《海南统计年鉴》,1998年第一、以量入为出的低消费为主要特征。

1990─1997年,消费中量入为出观念占主导地位,消费水平低下,且增长缓慢。

同期人均GDP增长了2.6倍,人均消费增长1.9倍,其中农业人均消费增长1.6倍,非农业人均消费增长2.1倍。

消费水平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速度,并且消费水平的城乡差距扩大,1990年城乡消费水平比为2.1: 1,1997年扩大到2.5: 1。

第二、收入水平提高落后于经济增长水平。

1990─1997年,职工平均工资增长1.9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1倍,农村人均纯收入增长2.1倍,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

低收入是现行的收入分配政策的主导思想。

低收入必然带来低消费,由此引发的需求不足成为经济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无疑制约了经济发展后劲,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第三、非工资性收入和非货币化消费现象严重。

海南经济表现为低收入低消费的特征同时,还表现为高储蓄。

1990─1997年,人均储蓄增长5.3倍,超过了经济增长和收入增长速度。

不协调的高储蓄表明,? 居民的非工资性收入即灰色收入相当高,甚至超过工资收入,成为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社会团体的小金库和地下经济是灰色收入的来源。

地下经济有多大?占GDP份额有多少?尚难估算,也不列入GDP。

但是,如果地下经济超过一定份额,将使GDP核算和经济增长测算低于实际水平。

地下经济失控无疑将破坏经济肌体的健康,干扰正常的经济秩序。

- 非货币消费即实物消费现象不容忽视。

公有住房、医疗保健等实物分配曾一度是主要消费形式,目前这些制度改革没有全部结束,尚有遗留问题,新的货币化分配机制也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计划经济下的实物消费情结和惯性仍在发生作用,实物或变相实物消费仍大量存在,这些因素影响着消费领域的货币化程度。

小金库禁而不绝、政府支出快速增长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见图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