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博物馆分析
瞻仰明孝陵探寻明朝帝陵建筑之美与文化遗产

瞻仰明孝陵探寻明朝帝陵建筑之美与文化遗产明孝陵,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是明朝第一代皇帝朱棣(永乐皇帝)及其皇后所共葬的陵墓,也是明朝帝陵建筑的代表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明孝陵融合了华丽的建筑风格、精湛的工艺技巧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瞻仰明孝陵,探寻明朝帝陵建筑之美与文化遗产。
一、宏伟壮观的墓园风貌明孝陵坐落在紫金山的南麓,占地面积达到了126.5公顷,整个墓园分为前、中、后三部分,呈瑞字形布局。
墓园的主体建筑是“大红门”、“宝顶山”和“宝鸡岭”,构成了一个庄严肃穆、气势恢宏的墓园景观。
明孝陵的主要建筑群位于墓道的尽头,由一系列巍峨高大的宫殿式建筑组成。
其中包括“碑亭”、“宝顶山”、“宴山”、“玉皇殿”等,这些建筑分属于正、左、右三路,各具特色。
在这些建筑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明代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领略到当时皇家墓葬的规模与布局。
二、独特的建筑风格与艺术表现力明孝陵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明朝建筑注重宏伟、浑厚的气势,充分展现了帝国的尊贵与权威。
明孝陵采用了经典的宫殿式布局,建筑形制庄重大气,雄伟壮观。
清一色的红墙黄瓦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明孝陵的建筑工艺也是富有特色。
雄伟的石狮、精美的石刻、细腻的彩绘以及华丽的琉璃瓦,都展现出当时建筑工匠高超的工艺水平。
每一座建筑都融入了大量的艺术细节,如雕龙画凤、纹饰图案等,体现了明代建筑风格的独特品味。
三、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作为明朝帝陵的代表,明孝陵不仅具有历史的价值,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孝陵承载着古代帝王陵墓的祭祀功能,其中包括晨昏礼、典礼、祭祀等一系列传统仪式。
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的礼仪制度,更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统与价值观。
为了保护明孝陵这一重要文化遗产,中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墓园内,设立了专门的文物保护单位,加强了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宣传力度,推动明孝陵的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传播与认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明孝陵的调研报告

明孝陵的调研报告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明成祖)和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
我进行了对明孝陵的调研,在此将调研报告如下:明孝陵是明朝时期建造的陵墓,建于1426年至1431年间,历时5年建成。
陵墓占地面积约为1.15万平方米,规模宏大。
陵墓由宝顶、豪华的石刻石雕和配殿组成,整个建筑坐北朝南,气势非常雄伟壮观。
明孝陵的宝顶是陵墓的核心部分,是由绿色琉璃瓦铺的,十分华丽。
宝顶的顶部主要由7个大小不一的圆顶构成,其中最大的是顶上的金玉圆顶。
宝顶的造型独特,寓意着皇帝在世时的尊贵地位,也象征着皇帝的无上权威。
明孝陵的石刻和石雕也是其独特之处。
在宝顶、配殿和神道中,都可以看到精美的石刻和石雕。
这些石刻和石雕细腻而精美,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例如,神道两侧的兽首、石狮和巨型青石龟,都是明孝陵石刻艺术的杰作,体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精湛技术和风格。
明孝陵的配殿也是值得一提的地方。
配殿分为正殿和两个侧殿,正殿供奉皇帝和皇后的神像,而侧殿供奉其他贵族的神像。
配殿中的壁画、彩绘和文物陈列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体现出明代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氛围。
明孝陵作为明代皇陵的代表之一,不仅体现了明朝统治者的权威和荣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通过对明孝陵的调研,我深刻了解到了中国古代陵墓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
明孝陵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今天,明孝陵已成为南京的一大旅游景点,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游览明孝陵,人们可以领略到明代的宏伟建筑和卓越的石雕艺术,感受古代帝王的威严和尊贵。
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体验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
明孝陵的保护和传承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希望能世代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欣赏到这一瑰丽的文化遗产。
南京明孝陵景区赏析

南京明孝陵景区赏析南京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是中国明代开国皇帝朱棣(明成祖)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也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典范。
南京明孝陵景区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欣赏其独特的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景。
本文将围绕南京明孝陵景区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和自然风景进行赏析。
一、历史背景明孝陵修建于15世纪初,是明成祖朱棣及其皇后马氏的永定陵,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帝陵之一。
明孝陵整体规划建设历时近十年,包括了陵墓、神道、建筑群和山水景观等多个部分。
陵墓是明代墓葬制度的代表,它的建筑风格和布局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成为后世帝陵建设的典范。
二、建筑风格明孝陵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和明代时期的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
陵墓主体建筑是宣德门和大成门,其后是神道,两旁是石像骑狮和兽吏。
穿过神道,就是大圣门和坛庙。
大圣门是明孝陵的正门,其上刻有“道光拜谒”四个大字,意味着皇帝向祖先行礼。
坛庙是牌坊式建筑,用来祭奠明成祖和皇后。
除了陵墓建筑,明孝陵景区内还有一些次要建筑,如宝顶山石佛、工字厅和文昌阁等。
宝顶山石佛位于神道东侧,是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石窟。
工字厅是供奉明成祖和皇后的神堂,内有像玉石雕刻和明代文物。
文昌阁是供奉文昌帝君的神堂,被视为文化名人神圣的场所。
三、自然风景南京明孝陵景区不仅以建筑风格独特而闻名,还以其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大量游客。
景区内有两个主要的山峰,紫金山和鸡鸣山,景色秀丽。
紫金山作为南京的象征之一,被誉为南京的“肺腑”。
山上景色优美,有茂密的森林、曲径通幽的小道和清澈的湖泊。
鸡鸣山是明孝陵景区的最高点,从山顶可以远眺整个南京城的美景。
此外,景区内还有玛瑙湖、琴台、柳洲等自然景观。
玛瑙湖是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湖泊面积宽广,水质清澈,四周绿树成荫。
湖畔的琴台是一座仿古建筑,建于明代,曾经是明孝陵的文化中心。
柳洲是紫金山中的一处自然植树景观,四季都有不同的景色。
总之,南京明孝陵景区以其独特的建筑和美丽的自然风景吸引了众多游客。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介绍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介绍1.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历史渊源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作为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及其皇后的陵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座宏伟的地下墓室位于中国南京市江宁区,是明孝陵的核心组成部分。
其建造始于1405年,历经多年才最终建成。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多样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
2.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建筑风格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以其独特而庄严肃穆的建筑风格而备受瞩目。
整个地下墓室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是朱棣及其皇后杨氏合葬之处,北部则是用于安葬其他皇帝、皇后和贵妃等成员。
整座地下墓室坐北朝南,呈现出一种庄重肃穆、恢弘壮观之感。
3.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布局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布局精心设计,展现出明代陵墓建筑的独特魅力。
整个地下墓室由一条主轴线贯穿,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三个主要部分。
前殿是整个地下墓室的入口,中殿是主要祭祀场所,后殿则是朱棣及其皇后合葬之处。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装饰,展现出明代皇家陵墓建筑精湛的工艺和设计理念。
4.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文物收藏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以其丰富多样的文物收藏而备受瞩目。
这些文物包括陶俑、石刻、金银器、玉器等各类珍贵文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三铺”和“十三座”两组石刻群。
这些石刻群以其精美绝伦、工艺精湛而闻名于世,展现出明代雕刻艺术的高度成就。
5.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研究价值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研究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丰富的文物收藏,更在于其对明代历史和文化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地下墓室的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明代皇陵建筑、皇家葬礼仪式以及明代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明代历史的认识,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6. 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的保护与传承作为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明孝陵博物馆地下墓室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重要任务。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遗产,中国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监测与修复工作、提高游客管理水平等。
南京明孝陵景区景点介绍

南京明孝陵景区景点介绍
南京明孝陵景区是一处以明代嘉靖皇帝和皇后的陵墓为主体,集皇陵、陵园、宫殿、祭祀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景区内的几个主要景点。
一、大牌楼
大牌楼是明孝陵的正门,建于明代,是中轴线上的一处重要建筑。
大牌楼是一座四柱三门式的楼阁,高约21米,宽14米,深7米,呈金字塔形,显得雄伟壮观。
二、石象路
石象路是一条长约600米的石板路,路两侧种有梅花、松柏等名贵树木,路中央摆放着石雕的象、马、狮等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石象路是明孝陵景区的主要景点之一,游客在这里可以领略到明代的建筑风格和园林艺术。
三、宝慈门
宝慈门是明孝陵内的最后一道门,也是最为庄严的一道门。
门上有“慈宁宝殿”四个大字,寓意皇帝和皇后永远在民间享有至高无上的崇高地位。
门内有一个大型的宝殿,供奉皇帝和皇后的神牌。
门前有一对玉狮,造型优美,栩栩如生,成为游客拍照的热门景点。
四、神道
神道是明孝陵景区的一条主要道路,全长约1200米,路两侧种有松柏、柏树等名贵树木,路中央摆放着石雕的文武百官、瑞兽、祥云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神道是明孝陵景区的精华部分,游客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明代皇陵的神秘和庄严。
五、明孝陵景区博物馆
明孝陵景区博物馆是一座以明代文物为主要展品的博物馆,馆内展出了大量的明代器物、书画、文献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明代嘉靖皇帝和皇后的文物,如玉玺、玉佩、金册、锦袍等。
博物馆是游客了解明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以上是南京明孝陵景区的几个主要景点介绍,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是一处备受游客欢迎的旅游胜地。
明孝陵讲解

明孝陵讲解明孝陵是中国明朝时期的一座皇家陵墓,位于江苏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太祖)和他的皇后马皇后(孝慈章皇后)的合葬陵墓。
明孝陵建于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从1405年开始修建,耗时22年才完工。
明孝陵占地约126.4万平方米,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前陵、主陵和后陵。
前陵是明孝陵的入口部分,包括神道、磴道、大门等建筑。
主陵是朱棣和马皇后的合葬之地,主要建筑有宫城、石马、宫门等。
后陵是明孝陵的后园,建有明孝陵博物馆,陈列着明朝时期的文物和历史文化遗迹。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宋、元、明三代的建筑特点,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皇家陵墓的规制和格局。
明孝陵的设计精巧,巧妙地融合了自然山水和建筑景观。
整个陵墓建筑布局严谨,规模宏大,被誉为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中的瑰宝。
明孝陵不仅是一座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它展示了明代建筑的高超工艺和精美细节,是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典范之一。
明孝陵的石雕、砖雕、木雕等艺术品都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除了建筑本身,明孝陵还有丰富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孝陵十三陵水利工程”,据说明孝陵地下有十三座水库,用于供应陵墓内部的用水。
这些水利工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史上的壮举,体现了明朝时期的科技水平和工程能力。
明孝陵作为南京的一处重要景点,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人们可以在明孝陵感受到古代帝王的气势和庄严,了解明朝的历史和文化。
同时,游客还可以欣赏到明孝陵独特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和艺术的魅力。
总之,明孝陵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也是明朝历史的重要见证。
它的建筑规制、设计精巧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一处值得游客深入探索的景点。
明孝陵的调研报告

明孝陵的调研报告
明孝陵是中国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明成祖)陵寝,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山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明代皇陵之一。
我在调研中发现,明孝陵是一座建筑宏伟、艺术精湛的古代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以及艺术价值。
明孝陵始建于公元1405年,历时30多年才完工。
整个陵园占地面积约为129亩,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明代皇陵。
明孝陵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主要有碑亭、石石、石象、石壁、石石阁、石牛、围墙等建筑。
在调研中,我发现明孝陵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与创新,建筑风格独特而高雅。
在明孝陵的调研中,我深入了解了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明孝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寝,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寝的典范之一。
在明孝陵中,我发现了许多有关明朝历史的资料,如石碑、石刻等,这些资料不仅体现了明朝时期的社会风貌,还反映了明朝皇帝的治理政策和思想。
我认为明孝陵是了解明朝历史的重要窗口之一。
此外,明孝陵还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明孝陵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同时也吸收了外来的建筑风格,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调研中,我发现明孝陵的建筑结构精确而安全,内部装饰精美,彰显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此外,明孝陵的石刻、石雕等艺术品也是精美绝伦,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深厚底蕴。
总的来说,明孝陵是一座具有极高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古
代建筑。
通过调研,我深刻认识到了明孝陵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珍贵遗产,还是了解明朝历史和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我相信明孝陵将继续承载着人们的敬仰和激励,成为人们学习、研究和欣赏的宝贵资源。
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格局与建筑特色解析

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格局与建筑特色解析1. 引言1.1 概述南京明代明孝陵作为中国历史上一处重要的陵墓建筑,其历史格局和建筑特色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以及与其他同类建筑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解析,揭示其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格局和独特之处。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对南京明代明孝陵进行深入研究。
首先在引言中给出文章的概述,并说明文章的目的。
其次,在第二部分中探讨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包括明朝时期南京的重要性以及建陵的起源与发展等方面。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详细解析明孝陵的建筑特色,包括整体布局与规划设计、建筑风格与技艺特点以及石刻、塑像及装饰艺术品介绍等内容。
接下来,在第四部分中分析历史格局对明孝陵产生的影响,包括政治、社会因素对建筑格局的影响、经济、文化因素对建筑特色的塑造以及与其他同类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与比较研究。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对前文进行总结,评价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格局和建筑特色,并展望未来对明孝陵研究的重要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背景、建筑特色和与其他同类建筑之间关系的详细解析,探讨其所展示出的历史格局和独特之处。
通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建设的发展规律及其与时代背景的相互作用。
同时,本文也旨在提供给读者一个深入了解南京明代明孝陵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认知。
2. 南京明代明孝陵的历史背景2.1 明朝时期南京的重要性在明朝时期,南京是中国的首都以及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于1368年建立明朝后,将首都设在南京,并规划了宏大的皇城建筑群。
南京作为首都,集聚了大量官员、学者和艺术家,使得这座城市成为著名的文化繁荣之地。
2.2 建陵的起源与发展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其皇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位于紫金山麓。
该陵墓始建于1381年,历经多次扩建和修复,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孝陵是南京迄今唯一一处世界文化遗产,而明孝陵博物馆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世界遗产明孝陵和南京明文化的专题展馆,那天我们也到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参观了。
这里以前是一个废弃的旧厂房(南京手表厂),现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一座高科技展示明代文化的博物馆。
为了全面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及其所代表的明文化,2009年2月明孝陵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由《大明孝陵》主题展厅、《观朴明式家具艺术馆》、360度环幕影院、文化书吧、文化产品超市、临时展厅、大明生活馆(含明代织锦馆、洪武大明贡茶茶艺馆)等部分组成,旨在从多种角度,主要通过历史场景再现、文物陈列、数字多媒体展示等对明孝陵和明文化进行主题演绎,向世人诉说明太祖朱元璋的传奇人生,展现明孝陵的独特文化魅力,阐释明文化的深厚内涵。
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就设在这些明清风格建筑里。
是明孝陵的门户,建筑外墙上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会长沈鹏先生亲笔题写“明孝陵博物馆”六个大字,门头的横匾是蒋宏坤市长提写。
因为附近被梅花山,大金门,四方城,下马坊公园,孝陵卫遗址公园,前湖公园等优美而含有古典气息的环境包围,新馆外观特意采用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建筑风格,白墙、灰瓦、雕花木门、坡顶屋面、马头墙、花格窗等典型元素的运用,使得整体建筑与周边明孝陵遗存的大金门、四方城等文化遗址和草木葱郁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这也与600多年前明孝陵“天人合一”的建造理念不谋而合。
一进入博物馆,便能看到宽广恢弘的序厅,在门口就有清晰地流线图,可以看出整个博物馆只有大门这一个出入口。
主题展厅
《大明孝陵》主题展厅由孝陵雄姿、传奇帝王、选址建陵、创新规制、历史地位、孝陵沧桑六个部分组成。
主要为三个版块:序厅与第一章节“孝陵雄姿”为“明”版块,风格上追求大气,大尺度。
突出明代的简约风格。
序厅正立面创作双层式主题浮雕,前景以朱元璋为首,形成立体式群雕,表现其雄才大略的英雄气概;后景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与钟山全景相融合,综合叙述传奇人生。
“孝陵雄姿”以大尺度漆画为主体,表现明孝陵的整体全景,两侧以明宫墙为装饰空间语言,这是中国传统“借景”的表现手法。
配合这博物馆整体富有古风的氛围,漆画地图不仅起着指导说明的作用,更配合这王者的奢华和磅礴。
而周围的空墙上也不闲着,挂着的是这位传奇帝王的种种简介和辉煌的历史,因为自然采光不足,这部分基本使用的都是人工采光,虽然有点浪费,但满足了帝王陵的神秘,深远和幽暗,所以也无伤大雅。
第二版块重点写人,讲述传奇皇帝朱元璋,亮点在于空间的处理。
在表现“扫平群雄,肇基大明”的章节上,设计营造出逐步抬升的阶梯,模仿皇家宫廷的气势,朱元璋从底层被压迫者,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最终登上皇帝宝座的历程,完成了从平民到天子的进化。
此处以登基场景为终点,设计95厘米高度的基台,隐含九五之尊的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台阶逐级向上的设计,完全是保留了原钟表厂的台阶设计。
节约成本的同时,营造出一种呼之欲出的霸气。
当然再拾级而上时你不会感到无聊,因为在橱窗中展示着各式各样的展品,如明朝开国战争中以火药发射石弹、铅弹和铁弹的中国古代第一代金属管形射击火器——火铳,明代的火器可是很厉害的,于谦靠之打败也先保卫北京,万历时也靠这个击退入侵朝鲜的倭寇。
火铳上还刻有字当然我看不懂。
第三版块讲述明孝陵的选址、营建、规制与地位,全方位阐述陵寝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用下马坊、大明神功圣德碑作为构造元素,营造大尺度空间。
紧接着与前面登高版块形成节奏上跳跃,利用空间高度,反向下沉,设计以墓道形式过度到地宫。
从开阔的空间转入紧张的甬道,观众心理被引导着步步深入探索发现之旅。
地宫造型参考明定陵的地宫格局,墙面由仿墓室砖体垒砌,前后对应配有金刚墙、中心墓室门洞造型,并将投影投射其中,形成虚拟真实之感。
从甬道而出,进入明孝陵的历史地位部分。
此部分已回归建筑原有地平面。
空间上力求大而高,是整个展馆尺度最大的空间。
重点展示项目为明孝陵陵宫区建筑模型,明孝陵的地面木构建筑在清末太平天国战争中几乎全部毁掉,只有砖石建筑保存了下来。
这副模型如今为我们完整地再现了600
多年前明孝陵陵宫区建筑的辉煌。
复制的神圣功德碑
下马坊
利用眼睛的局限和视觉的冲击,将死路变的无限的延伸,颇有情趣。
观朴明式家具艺术馆
明文化在两百多年的历史中,孕育出精彩纷呈的文化现象来,其中明式家具是依然活跃在现代人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同时也为世界许多大博物馆的馆藏文物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为展示明式家具的艺术成就,本馆从明代的版画,明代墓葬出土的家具模型和明清两代传世的可信实物中,选取了各类典型器加以精心复制,在体现明清两代家具不同时代风貌的同时,以众多实物形象,提供广大观众从不同角度,对明式家具进行品评和欣赏。
文化休闲书吧
书吧是一个文化书籍的展示场所。
备有大量的明孝陵及有关明文化的书籍,既有研究性著作,也有普及性读物,人们或买或读,随意徜徉于明文化的海洋。
文化产品超市
文化产品超市主要经营明代传统工艺文化产品,如云锦、高仿明代字画、瓷器、紫砂、微缩明式家具等中高档文化产品。
临时展厅
不定期举办各类内容的专题展览,以充实明孝陵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从而带给人们更多、更好的文化视觉享受。
金文大师云锦艺术馆
在明代,丝织品集古代织造技术之大成,品类丰富、质地优良,云锦、缂丝等织物的工艺水平均达到了当时织造业的最高水准。
金文大师云锦艺术馆再现了当时的辉煌,冰让我们记住祖先留给我们的伟大工艺成就和灿烂的文化。
洪武大明贡茶茶艺馆
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十六日,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造龙团,唯采茶芽以进,其品有四,曰:探春、先春、次春、紫笋。
”从此天下不煮茶。
由此,中国人进入了泡茶时代。
出土于南京油坊桥的明代大太监吴经墓的一把紫砂壶,使南京成为中华第一把紫砂壶的诞生地。
以此为据,洪武大明贡茶茶艺馆带领人们走入了大明贡茶、大明茶道的时光隧道。
博物馆里最吸引人的是一组孝陵陵宫建筑模型,让我们一致想起了不堪回首的熬夜通宵做模型时期,一个模型就把我们折腾的够呛,看到这么完整气势磅礴的模型,让我们倒吸一口冷气的同时,一种对这位帝王的崇敬和对模型制作团队的敬意油然而生。
以大理石为基座,在龙形雕刻的基座之上,复原了当年明孝陵的陵宫建筑,陵宫分为三个院落,南面院落东西分布着御厨和具服殿,两殿前面各一个座井亭,中间的院落正中是建在三层台基上的享殿,用于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神位,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配殿,用于供奉殉葬妃子的神位。
享殿以北是内红门,也称为阴阳门,这道门是生和死分界线,它将陵宫建筑分为前后两区,后面是墓主灵魂所住的地方,这就是明
孝陵建立的“前朝后寝”陵宫布局。
过了内红门就是升仙桥,桥的另一端是方城,方城上建有明楼,方城明楼也是明孝陵首创的建筑。
方城后是宝顶,宝顶下就是至今完好未被盗过的地宫。
从后面看陵宫,最靠镜头的是方城,方城上是明楼,方城中有一通道,穿过通道可由方城两侧的阶梯到达明楼,另外方城也是陵宫区域内两种形状围墙的分界处,从陵宫门至方城的围墙是方型的,方城至宝顶的围墙则是圆型的,这就是“前方后圆”格局。
看了这么多展品,大家一定发现了一个问题:自然采光几乎只存在于云锦艺术馆,基本上人工采光霸占了主导,在白天也必须将灯都打开,不然很昏暗的感觉会让人很不舒服。
虽然这样会使开销加大,但不失为一个方法。
博物馆的内部装饰不断呈现,几乎找不到完全照搬的,但无一例外都包含着王族所特有的标志,比如层叠的精致栏杆。
整个博物馆新馆配合着朱元璋宏大
的帝王气魄和独特的陵寝建造理念,共
同闪耀着和谐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