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8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决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PPT优选课件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2020/10/18
4
一只螃蟹 8 条腿 两只螃蟹 16 条腿 三只螃蟹 24 条腿 四只螃蟹 32 条腿
五只螃蟹 40 条腿 六只螃蟹 48 条腿 七只螃蟹 56 条腿 八只螃蟹 64 条腿
2020/10/18
5
买一个小足球
8的乘法口诀
2020/10/18
1
数一数:一只鹈鹕捕了几条鱼?
20呢?三只呢?……
1×8=8 2×8= 3×8= 4×8= 5×8= 6×8= 7×8= 8×8=
2020/10/18
3
一只鸬鹚捕8条鱼?两只呢?三只呢?……
1×8=8
一八得八
2×8= 16 3×8= 24 4×8= 32 5×8= 40 6×8= 48 7×8= 56 8×8= 64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2020/10/18
8元,买2个 16 元。 买3个 24 元。 买4个 32 元。 买5个 40 元。 买6个 48 元。 买7个 56 元。 买8个 64 元。
6
看口诀说出两个乘法算式
2020/10/18
7
看算式说口诀
8×7=56
2020/10/18
8
谢谢您的聆听与观看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有: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乘法口诀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教学时应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进行迁移学习。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
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学会总结乘法口诀的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乘法口诀是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对今后的计算具有重要的作用,务必使学生熟练掌握。
)第1课时7的乘法口诀教材第72页的内容。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类推能力,使学生自主经历口诀的编制过程,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2.掌握7的乘法口诀的特征,熟记口诀,并逐步提高灵活运用的口诀的能力。
3.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使学生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初步掌握7的乘法口诀,能运用7的口诀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熟记7的乘法口诀,理解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课件、7套七巧板。
师:我们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那么2个星期有多少天呢?3个星期有多少天呢?5个星期有……要算出几个星期有多少天,怎样算最简便呢?如果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你就能很快地回答出来。
(板书课题:7的乘法口诀。
)1.拼图游戏。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一组七巧板拼成一个图案,然后再与同桌交流,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师:请每小组挑选自己组最满意、最美的图案,上台讲讲拼得像什么。
2.教学第72页例1。
根据学生的交流,课件出示7个拼好的图案。
师:同学们利用自己的智慧拼出了这么多优美的图案,那么你们能根据这七个图案写出相应的乘法算式,并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试试看能编几句?小组分工,合作探究。
如有的说乘法算式、有的写乘法算式、有的编乘法口诀等。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

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实验小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7的乘法口诀,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在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提高他们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提高他们运用口诀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理解口诀的意义。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讲述一个关于8的乘法口诀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发现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3.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8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设计一些有趣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8的乘法口诀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可以设计成思维导图的形式,将8的乘法口诀和相关实际问题展示出来。
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思考能力等方面。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3课时8,9的乘法口诀教案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第3课时 8,9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材第35~36页的教学内容,包括例1、例2。
【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8,9的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概括、记忆能力。
2.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正确计算乘法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重、难点:掌握8,9的乘法口诀,并学会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课件出示:播放水中动物活动的短片。
)师:小朋友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最喜欢片中的哪些动物呢?生:红鲤鱼、乌龟、螃蟹……师:你们知道1只螃蟹有几条腿吗?(大屏幕出示1只螃蟹图)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生:8条。
师:(大屏幕出示书中情境图)现在小明和小红想统计一下1~9只螃蟹的腿的条数,可他们只统计到4只螃蟹就遇到困难,你们谁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帮帮他们?下面请同桌的同学合作完成,看谁最快?师:5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生:40条。
师:请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讨论发言:4只螃蟹有32条腿,5只比4只多1只,就多8条腿,32+8=40(条)。
因为是5只螃蟹就是求5个8是多少,我用了“五八四十”这句口诀。
师:这句口诀可以写出几个算式?5×8或8×5两个算式。
师:6只、7只呢?师:谁知道8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64条)师:这里是求几个几?怎样给它编一句口诀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8,9的乘法口诀。
(板书:8,9的乘法口诀)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看情境图写算式。
师:刚才小朋友们知道了8只螃蟹一共有64条腿,你们能根据它写出乘法算式吗?(板书:8×8=64)师:9只螃蟹一共有多少条腿?生:72条。
师:是求的几个几呢?求的是9个8是多少。
师:怎样列式呢?(板书:8×9=72或9×8=72)(2)看算式编口诀。
师:你们能编出乘法口诀吗?请4个小朋友一组讨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3课时8的乘法口诀2教案

第 6 单元表内乘法(二)第 3 课时 8 的乘法口诀【教课内容】:教材 75 页例 2【教课目的】:1、使学生理解 8 的乘法口诀的根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 8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 的乘法口诀求积。
3、经过乘法口诀发展学生的察看能力和迁徙类推的能力。
【教课重难点】:要点:1、使学生理解 8 的乘法口诀的根源和意义。
2、初步掌握 8 的乘法口诀,能运用8 的乘法口诀求积。
难点:编制 8 的乘法口诀并记忆。
【教课准备】:教材主题图。
【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形,引入新课。
1、口算练习。
4×77×23×65×66×43×35×27×37×4+75×7+56×6+63×5-3 7×4-46×3+64×4+45×6-6二、自主研究 8 的乘法口诀1、出示图,指引学生察看,每排站了多少人?有几个这样的一排?2、指引学生达成数轴图,填出数轴上所缺乏的数。
081624324048⋯⋯3、引学生写出相的乘法口。
在上写出相的乘法口和口,并和同桌沟通。
二八()三八()四八()五八()六八()七八()八八()【意】:用加法算出相的果,制口做准,同帮助学生一步认识乘法口的根源和意。
4、指学生8的乘法口。
5、指学生背8的乘法口。
6、学生口令。
三、稳固,践用。
1、达成 76 1~4。
2、独立达成76 5。
四、堂。
今日我学了什么知?你学会了什么?五、拓展性学:1、你一,填出适合的数。
3×8=246×6=3624=□×□36=□×□24=□×□×□36=□×□×□【教课反省】:。
第6单元第3课时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6单元第3课时 8的乘法口诀(说课稿)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知道8的乘法口诀。
2.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能够快速计算8的倍数。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8的乘法口诀。
2.教学难点:熟练运用8的乘法口诀。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师生问答:老师:小朋友,你们学过什么乘法口诀了?学生:学过2、3、4、5、6、7、9的乘法口诀。
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哪个数的乘法口诀呢?学生:8的!2.出示板书:“8的乘法口诀”。
3.2 学习新知1.师生共同探讨:“8的乘法口诀”是什么?老师:小朋友们,我们知道什么是乘法吗?学生:两个数相乘。
老师:很好,那么如果我们要算8的倍数,应该怎么办呢?学生:利用8的乘法口诀计算。
2.授课:“8的乘法口诀”是指8的倍数的乘法式中,个位数是8的倍数,十位数是取决于另一个数的个位数。
例如:8 × 6 = 48,8 × 7 = 56,8 × 5 = 40。
老师:通过这个口诀,大家记住吗?学生:记住了。
3.老师反复呈现8的乘法口诀例子,让学生听并跟读。
3.3 计算练习1.给学生发放练习册,让他们自主进行计算练习。
2.小组内互相检查答案,老师进行抽查核对。
四、课堂小结1.老师综合学生的表现,进行课堂小结。
2.回顾8的乘法口诀的重难点,并进一步强化和让学生加深认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课上未完成的题目。
2.布置口算作业:背诵8的乘法口诀,熟练掌握。
六、拓展延伸教师可通过歌曲、小故事等形式进行趣味拓展,丰富和巩固学生的乘法口诀,同时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
《8的乘法口诀》课件

8×6=48 8×7=56 8×4= 32 8×3= 24
1×8=8
5×8=40
7×8= 56 6×8= 48
6
3×8+4=28
8×5+2=42
8×8+6=70
7 3个☆
?个☆ 3 × 8 = 24 (个)
8
( 7) ×8=56
(8)×6=48
8×(5)=40
1 对口令。
同桌对互男口背女令比生!赛!
8的乘法口诀
一八得八 二八十六 三八二十四 四八三十二 五八四十 六八四十八 七八五十六 八八六十四
闭老上师眼和睛你男们女生 一对口一令句!背!
自己想背办诵法8,的快口速诀将,8你的有乘什法么口好诀的背方下法来?,加油!
2 口算下面各题,并说出用哪一句口诀。
4×8=32 8×3= 24 四八三十二 三八二十四 2×8=16 8×7= 56 二八十六 七八五十六
你能编出8的乘法口诀吗?
从“一八得八” 开始编。
可以按顺序看几 个8个8相加 3个8相加 4个8相加 5个8相加 6个8相加 7个8相加 8个8相加
12345678 8 16 24 32 40 48 56 64
1×8=8或8×1=8 2×8=16或8×2=16 3×8=24或8×3=24 4×8=32或8×4=32 5×8=40或8×5=40 6×8=48或8×6=48 7×8=56或8×7=56
5×8+8= 48 6×8= 48 8×6= 48
6×8+8= 56 7×8= 56 8×7= 56
3 7个8比6个8多(8), 比8个8少(8)。
4
783684185×××××873684815=====5522446338866484842200
8的乘法口诀(公开课)

8的乘法口诀 (公开课)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8的乘法口诀”。
教材中包含了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以及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8×1=8,8×2=16,8×3=24,……,8×9=72。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8的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
2. 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归纳等方法记忆口诀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8的乘法口诀。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记忆8的乘法口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口诀卡片。
2. 学具:笔记本、练习本、口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与8的乘法有关的情景,如:8个苹果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2.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
3. 随堂练习:学生口头背诵8的乘法口诀,教师进行检查。
5. 重点讲解:教师针对学生不易掌握的口诀进行讲解,如:8×5=40,8×6=48。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8的乘法口诀,如下:8×1=88×2=168×3=24……8×9=72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将8的乘法口诀写在一张纸上,贴在书桌醒目的位置,每天背诵。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监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与8的乘法口诀有关的实践题目,如:8个小朋友分苹果,每个小朋友分几个?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1. 情景的选择:教师应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情景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呈现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