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算方法

合集下载

中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方案

中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方案

中学核定教职工编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根据上级编制部门的要求——事业单位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

二、组织机构
三、核编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
四、核编程序:
开班子会→确定方案→教职工讨论通过→张榜公示(时间一周)→填写花名册及编制证→上报教育局
五、我校编制标准数:
32人(我校现有教职工:39人,超编7人)。

六、确定编内和超编人员的指导性意见:
1、校级领导职数配备3人。

根据要求普通中学内部机构可设教导处、总务处,配备校级领导2—3人,校长、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

2、教职工配备29人。

一律按进本单位时间先后顺序排序(先来后到)确定;如果进本单位时间相同,则按照参加工作时间先后排序。

3、凡是编制在我单位,本人现又不在我单位工作的此次核编一律视为超编人员(4人:冯世雄、高冯明、谢红、向前)。

七、时效:
本方案交第14周教职工例会讨论,从通过之日起执行。

第1页共1页。

教职工工作量核算制度

教职工工作量核算制度

教职工工作量核算制度前言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职工的工作量计算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教育资源,确保教学效果,各个学校都必须制定一套有效的工作量核算制度。

本文将就教职工工作量核算制度进行介绍和分析。

简述教职工工作量核算制度是指对教职工所从事的各项工作进行综合考核和评价,从而确定教职工的工作量。

这些工作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社会服务和自身成长等。

工作量核算制度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教职工按照其从事的各种工作进行定量的计算,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管理和评价。

工作量核算制度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数量的核算,即以时间和量化指标为基础,对教职工的各项工作进行核算,包括教学任务和教学研究等;另一个方面是质量的核算,即对工作的成果和效果进行评价,如学生成绩、教学效果等。

指标体系在工作量核算制度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

建立指标体系有助于反映教职工的工作量和质量,从而更好地对工作进行掌控和管理。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指标体系:•教学任务量指标:如授课课时数、指导学生数、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数等。

•教学研究量指标:如教学科研项目数、发表论文数、教材编写数等。

•学生管理量指标:如学生工作量、学生转专业数、困难学生指导数等。

•社会服务量指标:如为社会组织或政府所提供的服务量、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等。

指标体系是围绕着工作流程、实现目标和组织绩效进行设计的。

这些指标体系需要考虑到教育资源的分配、教职工的公平性和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因素,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加强教学管理。

实施方法教职工工作量核算制度的实施需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进行安排。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实施方法:•统一制定教职工工作量标准:根据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制定教职工工作量标准,保证工作量的准确计算。

•对每个教职工进行核算:结合指标体系,对每个教职工的工作量进行核算,包括教学任务、教学研究、学生管理、社会服务和自身成长等。

•定期进行工作量考核:根据不同的工作要求和指标体系,定期对教职工的工作量进行考核,评审出优秀人员、中等人员和不合格人员等。

(新)学校教职工工作量计算办法

(新)学校教职工工作量计算办法

学校教职工工作量计算办法(试行)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加强教职工工作管理,比较科学计算教职工的工作量,实现衡量的相对统一,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高楼中心学校初中部。

二、工作量是指每周工作量,是将教职工工作任务以课时节数的形式进行量定.三、教师任课工作量的计算:1、教学工作量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量化核算,是学校对教师进行各项教学活动奖励评比的主要依据,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方法做到科学、合理、公平、民主。

2、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包括上课工作量和兼任工作量两部分,均按照规定的核算办法用标准学时的形式体现。

3、标准课时工作量:一般地,给1个班级讲授1课时的课程计为1个标准课时工作量。

4、超工作量:上课工作量和兼任工作量总和大于校平均工作量称为超工作量,超出部分按学校规定的标准发放超课时津贴。

四、工作量核算办法1、教学岗位教师在计算标准课时,根据以下学科系数计算,语数英三科一个课时为1.5 个标准课时,政史地理化生为1.2个标准课时,其他科为1个标准课时。

2、其他岗位及后勤工作,按以下标准折算标准课时。

(1)、行政兼课:校长18节,书记16节,其他行政14节,年级组长6节,代办员8节,工会主席4课时,团队专干4课时,教研组长和协调员2课时(2)、班主任工作量:每天按1个标准课时计算,一周按5天计算;(3)、专职教师带大课间体育活动单独记2课时。

(4)、后勤工作人员视为工作量。

3、教师个体工作量核算方法为:工作量=主教工作量 +兼任工作量。

4、个人超工作量=个人工作总量-校平均工作量5、教师工作量参考标准:以全校平均工作量作为超工作量计算标准。

五、工作量的统计、津贴核发1、工作总量由教导处统计并公布。

2、教师个体工作总量按周统计,并按学期实际工作周计算3、职工工作量的计算:完成任务视为平均工作量。

六、本办法由学校负责解释从本期起开始试行。

本办法中未尽事宜,由校长办公会讨论决定。

小学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

小学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

小学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
小学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
为合理计算教师的工作量,进一步加强我校科学性和人文化的管理,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公平竞争,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根据我校工作量考核的需要和工作实际,现制定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如下:
一、工作量计算标准
(一)上课:每节课工作量按1课时计算。

(二)作业:一二年级语文每周批阅作业按6课时计算,三至六年级语文每周批阅作业按7课时计算,数学每周批阅作业按5课时计算,英语每周批阅作业按3课时计算,兼职科学课教师在学期工作量中加0.3分。

工作量达到19-20课时均视为满工作量。

计算工作量不足参考工作量下限标准,计算超工作量参考工作量上限标准,每课时工作量按
0.25分在学期考核的5分工作量中加减。

二、各类人员工作量情况
根据以上计算标准,规定各类人员的工作量如下。

(一)承担低年级语文教学工作(19-20课时)
语文课9课时,作业6课时,其它课4-5课时。

(二)承担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19-20课时)
语文课8课时,作业7课时,其它课4-5课时。

(三)承担一个班数学教学工作(18-20课时)
数学课5课时,作业5课时,其它课8-10课时。

(四)承担两个班数学(20课时)
数学课10课时,作业10课时。

(五)专职英语教师(21课时)
英语课18课时,作业3课时
(六)体育专职教师(20课时)
体育课18课时,其它工作量2-3课时
(七)校级领导和兼项人员认真完成好教导处安排的教学任务和学校安排的兼项工作为满工作量,兼项工作量和后勤工作量由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为切实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现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74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国办发[2002]28号),做好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和编制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抓紧做好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1、按照国办发[2001]74号文件和国办发[2002]28号文件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中小学编制实施办法,指导、落实本地区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要积极贯彻落实国办发[2002]28号文件提出的要求,抓紧做好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并将结果报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

2、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编制、财政部门,根据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实施办法和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提出本地区中小学人员编制方案。

要按照精简、规范、合理、高效的原则,规范中小学内设机构名称和职责,控制中小学领导职数,合理确定教师与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工勤人员的结构比例。

3、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批准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调控中小学班额(每班学生数)和班级数,科学确定中小学教职工工作量,采取在校学生人数、标准班额、班级数、每班教师定员等指标,区别学校层次和地域分布,计算并分配中小学校编制数额。

要根据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的情况,合理调剂学校之间编制余缺。

二、中小学内设机构和领导职数的确定4、中小学根据学校类别、规模和任务设置管理机构,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普通中学职能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重点中学和24个班以上的学校可增设1~2个机构。

完全小学职能机构设教导处(室)、总务处(室)。

中小学教学工作量和后勤岗位工作量折算办法

中小学教学工作量和后勤岗位工作量折算办法

中小学教学工作量和后勤岗位工作量折算办法一、确定专任教师和后勤岗位人员比例。

专任教师比例为初中学校不低于80%,24班以上规模小学不低于87%,12班—18班规模小学不低于89%,11班以下规模小学不低于91%。

二、教学工作量,设置学科系数:含备课、作业批改、辅导1、小学:1-2年级:语文1.3数学1.2英语1.03-4年级:语文1.35数学1.25英语1.1科学1.15-6年级:语文1.4数学1.3英语1.2科学1.2其余学科系数为1.02、初中:语文、数学、外语、科学均为1.4,社政1.2,体育1.1,其余学科均为1.0。

3、补偿性工作量⑴考试学科跨学科或跨年级(不同层次班级)每周加1—3课时;⑵教职工离退休年龄不足2年的每周加2课时(或单位);⑶班主任工作量要根据学校实际适当考虑。

⑷其他补偿性工作量由学校核定。

三、后勤工作量学校应根据后勤人员比例和岗位需要,合理设置后勤岗位,后勤岗位工作量折算办法具体由学校制定。

附2:中小学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和人员结构比例设置1.初中学校、24班以上规模小学,内设机构3个,校级领导职数3—4名,中层正职3名,中层副职4—7名。

2.12班—18班规模小学,内设机构2个,校级领导职数2—3名,中层正职3名,中层副职2—3名。

3.11班以下规模学校,不设置内设机构,校级领导职数1--2名,中层正职2名,中层副职1—2名。

文案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算方法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算方法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算方法
普通中小学教职工=专任教师+职员、教辅和工勤人员
专任教师编制数=在校学生数/标准班额×班周课时数/教师周授课时数
班周课时数:一、二年级28节,三—六年级32节;初中36节;
教师周标准授课时数:
小学:城市16节,县镇16节,农村中心校18节,村小18节;
初中:城市12节,县镇12节,农村14节;
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小学一般不超过9%;初中一般不超过15%;高中一般不超过16%职员含校长
附件: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相关标准参照表
一、普通中小学班额标准及教师周授课时数参照表
二、普通中小学班周课时数参照表
国办发200174号教职工与学生比,明了好记小学: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
初中:城市1︰,县镇1︰16,农村1︰185.教师的配备
要求,按课程和学生数配齐配全教师,配齐是结构,配全是数量;关注体育教师的配备: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依据: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的
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046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
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
准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学校体
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

2019年最新款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课时)核算标准

2019年最新款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课时)核算标准

中小学教师工作量(课时)核算标准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体现多劳多得,劳好多得,客观公正地衡量教师的工作量,使教师工作量基本趋于合理,本着客观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对我校全体教师的工作量做出定量指标与定量标准。

一、学科标准系数(A):
根据各学科的难易程度,把学科的完整教学过程看成备、教、改、考、辅、评、析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分别赋予学科标准系数:(表一)
二、班容量标准系数(B):
由于班容量不同,工作量大小也不同,以45人为标准,各班参照得出班容量标准系数(表二):
三、周课时(C):
C=∑A×B×实际任课节数
四、学校分管工作和兼职工作周标准课时数(D):
根据各职能工作的特点,分别赋予相当的周标准课时数(表三):
(注:周标准课时=岗位系数×人均周标准课时)
五、周工作课时总量(E):
E=C+D
六、人均周标准课时:
人均周标准课时=全校在编教师周工作课时总量÷全校在编教师总人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
算方法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算方法
*普通中小学教职工=专任教师+职员、教辅和工勤人员
*专任教师编制数=(在校学生数/标准班额)×班周课时数/教师周授课时数
*班周课时数:一、二年级28节,三—六年级32节。

初中36节。

*教师周标准授课时数:
小学:城市16节,县镇16节,农村中心校18节,村小18节。

初中:城市12节,县镇12节,农村14节。

*职员、教学辅助人员和工勤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小学一般不超过9%。

初中一般不超过15%。

高中一般不超过16%(职员含校长)
附件: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相关标准参照表
一、普通中小学班额标准及教师周授课时数参照表
二、普通中小学班周课时数参照表
国办发[2001]74号教职工与学生比,明了好记
*小学:城市1:19,县镇1:21,农村1:23。

*初中:城市1︰,县镇1︰16,农村1︰185.教师的配备要求,按课程和学生数配齐配全教师,配齐是结构,配
全是数量。

*关注体育教师的配备:*1~2年级每5~6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3~6年级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

*初中:每6~7个班配备1名体育教师;农村200名学生以上的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体育教师。

依据:《吉林省普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深化改革的实施意见》(吉政办发[2004]65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教体艺[2008]5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