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急性胰腺炎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合集下载

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与分类的新认识

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与分类的新认识
人资料
动态评价器官衰竭
.
17
早期持续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是急性胰腺炎致命 结局的主要预后标志
早期脏器功能衰竭及其持续时间 与致命结局
急性胰腺炎死亡与是否与多脏 器功能衰竭有关
.
18
结论
有器官衰竭的病人比那些没有器官衰竭的假性囊肿及胰腺 坏死的病人死亡率更高
存在器官衰竭的预后也是不一样的,持续的器官衰竭 (>48h)比一过性的器官衰竭死亡率更高
对SAP按照器官功能衰竭的有无进行进一步分类,筛选出“重中之 重”的患者,有利于及时采取特殊的治疗措施、集中有限的医疗 资源,从而提高SAP的救治成功率
.
33
SAP(重中之重)
以持续性脏器衰竭为特征(>48h) SIRS的出现意味着脏器衰竭的可能性增加,需要警惕 若最初几天内发生脏器衰竭,死亡率高达36%-50%(既往
要率,住院死亡率,
.
25
除APACHEⅡ和SIRS评分外, 一般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
26
中度与重度胰腺炎坏死与胰腺液体聚集发生率相似
.
27
比较三种程度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结局
.
28
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的认识进展
已有的共识
新的认识
器官功能衰竭是重症急性胰腺 没有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的重
炎死亡的主要原因。

诊断CT:(9.29):胰腺体积增大, 急性胰胰腺体腺尾炎部重肿症胀可,能边,缘模糊,
糖尿胰病周渗酮出症,酸左中肾毒周,筋膜增厚
高脂血症,脂肪肝 .
7
住院治疗经过
9.219.22
9.229.25
9.269.30
10.110.8
神智模糊,心率\呼吸 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

血清icam-1、sil-2r、il-2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血清icam-1、sil-2r、il-2水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TheClinicalValueofSerum ICAM1,SIL2RandIL2Levels inEvaluatingConditionandPrognosisofPatients withSevereAcutePancreatitis
YAN Wei1,CHEN Hui2
(1.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AffiliatedHospitalofSichuanNursingVocationalCollege,Chengdu610100,China; 2.DepartmentofNeurosurgery,SichuanFriendshipHospital,Chengdu610066,China)
DOI:10.11748/bjmy.issn.1006-1703.2020.01.022 收稿日期:20190904;修回日期:20190929 基金项目:四川省医学会科研课题(编号:dImmunoassays& ClinMed,Jan.2020,Vol.27,No.1
血清 ICAM1、SIL2R、IL2水平对重症急性 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
严 伟1,陈 辉2
(1.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四川 成都 610100;2.四川友谊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66)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对重症急性 胰腺炎(AP)患者病情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 2016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收治的重症 AP51例作为重症组, 收集同期收治的轻症 AP40例作为轻症组,选取同期来医院体检且留存完整血样标本的 30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血 ICAM1、SIL2R、IL2水平,并进行病情 Ranson评分,分析三者与 AP病情进展及重症 AP预后的关系。结 果 轻症组、重症组入院时血清 ICAM1、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IL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重症组血清 ICAM1、 SIL2R水平高于轻症组,IL2水平低于轻症组 P<0.05);重症组入院时 Ranson评分高于轻症组(P<0.05);死亡组血清 ICAM1、SIL2R及 Ranson评分均高于生存组,IL2水平低于生存组(P<0.05);ICAM1与 SIL2R、Ranson评分均呈正相关 (r=0.784、0.560,P均 <0.05),与 IL2呈负相关(r=-0.486,P<0.05),SIL2R与 Ranson评分呈正相关(r=0.688,P< 0.05),与 IL2呈 负 相 关 (r= -0.567,P<0.05),IL2与 Ranson评 分 呈 负 相 关 (r= -0.523,P<0.05);ICAM1> 183.83ng/mL时,预测重症 AP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 86.27%、92.50%;SIL2R>45.75pg/mL时预测重症 AP灵敏度、特异性 分别为 88.24%、90.00%;IL2<3.41pg/mL时 预 测 重 症 灵 敏 度、特 异 性 分 别 为 84.31%、90.00%。结 论 AP伴 明 显 ICAM1、SIL2R表达上调,IL2表达降低,三者均与 AP病情进展有关,可作为预测重症 AP发病及评估 AP预后的依据。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白细胞介素2; 进展; 预后 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识码:A

急性胰腺炎的循证护理及效果评价

急性胰腺炎的循证护理及效果评价

急性胰腺炎的循证护理及效果评价【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循证护理在其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胰腺炎的定义、病因入手,阐述了循证护理在胰腺炎中的重要性。

正文部分介绍了急性胰腺炎的循证护理原则,强调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循证护理在疼痛管理、感染预防和治疗、营养支持上的作用。

结论部分对循证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效果进行评价,展望了未来循证护理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对本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急性胰腺炎的循证护理,并为临床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循证护理、病因、早期干预、疼痛管理、感染预防、营养支持、效果评价、未来展望、结论总结。

1. 引言1.1 胰腺炎的定义和病因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发生在胰腺组织中。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病因包括胰腺内胆囊细胞分泌的酶液在胰管内嵌塞、胰管和肠胰管的胰腺颈部梗阻或胰腺窦部梗阻、胃肠胰三大交通疏通关系发生病变、早期胰腺损伤等。

慢性胰腺炎与急性胰腺炎相比,病程较长,病情反复发作,疼痛持续性较长,病情发展缓慢。

引起慢性胰腺炎的原因主要为酒精性、胰酶的缺乏、遗传因素等。

胰腺炎的定义和病因的了解对于制定相应的循证护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2 循证护理在胰腺炎中的重要性胰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常常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和甚至危及生命。

在治疗胰腺炎的过程中,循证护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循证护理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基于最新的临床证据和研究成果,结合医护人员的临床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

在胰腺炎的治疗过程中,循证护理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和最新的治疗方法,从而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循证护理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评估治疗效果,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急性胰腺炎的评分和评估2024

急性胰腺炎的评分和评估2024

急性胰腺炎的评分和评估2024急性胰腺炎被定义为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急腹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预防与阻断急诊专家共识》适用于在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早期处理,以及以腹痛为主诉就诊但尚未明确诊断患者的鉴别,针对急性胰腺炎的排查和评估。

关于急性胰腺炎的急诊评分和评估,共识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急性胰腺炎急诊评分1 .临床评分及时、客观、准确的评估对于急诊科医生处理急性胰腺炎患者非常重要。

在病程早期准确预测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和病情走势,识别可能发展为SAP 的患者,及时给予支持治疗及转诊至ICU并采取特定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临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目前临床常用的评分包括针对急重症患者的通用评分和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专项评分(见表1)。

不同评分系统对急性胰腺炎的预后判断有相似的预测精度,但Ranson评分等需在48小时后才能评估,因此无法对入院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日本严重度评分(JSS)项目多,操作复杂,临床应用受到限制。

表1急性胰腺炎病情判断评分系统评分范围评分名称急重症通用评分G1asgow昏迷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MUMPhySi()1呼)andchronichea1thexaιnii)atioi)∏,APACHE∏)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日本严重度评分(JapaneSeseveritySCak,JSS)急性胰腺炎专项评分Ranson评分改良Marsha11评分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iN11)急性胰腺炎严重度床旁指数(B∣S∖P)胰腺炎活动度评分系统(pancreatitisactivityscoringsystem,PASS)在急诊科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快速评估中,应结合急诊分诊的病情分级及胰腺炎专项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

BISAP评分(见表2)因其简单和指标可及性好更加适于急诊医疗场景,被认为是实用的预测SAP的方法。

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类 并发症及CT征象的探讨与总结

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类 并发症及CT征象的探讨与总结

【摘要】急性胰腺炎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作为威胁现代人健康的重要疾病,胰腺炎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及时有效的诊治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本文对急性胰腺炎临床分类、并发症及CT征象展开探讨与总结,回顾了急性胰腺炎的分类系统,并举例说明了急性胰腺炎常见和罕见的并发症;认为对比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CECT)是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初始成像方式,并提供了用于胰腺成像的样本CECT技术采集参数,希望能够对临床急性胰腺炎的诊治有所帮助和启发。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诊断分类并发症CT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721(2021)04-0519-04DOI:10.19435/j.1672-1721.2021.04.036随着现代医学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临床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认识和研究都在不断深化,对其病理生理变化机制基本形成了有效认知,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帮助。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临床对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部分患者仍有较高的不良预后风险。

因此,对于包括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在内的临床诊断和评估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如今,随着CT检查技术的成熟和发展,CT成为了现阶段临床早期诊断评估急性胰腺炎病情的重要工具,相较于超声、MRI等影像技术,CT检查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胰周、腹膜后间隙内的病变的进展状况,且操作方便、检测结果稳定可靠。

本文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类、并发症及CT征象展开详细说明与阐述。

1急性胰腺炎简介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每100,000人中有20~80例,在不同国家之间差异很大。

例如,在美国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估计为每100,000人中30~40例,而在日本,2011年的发病率是每100,000人中49.4例[1,2]。

临床表现从短暂的腹部不适到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不等,5%的病例可能发生死亡[3,4]。

急性胰腺炎通常分为轻度、中重度和重度,轻度急性胰腺炎是自限性的,病死率和发病率极低,并且通常可以在不进行影像学检查的情况下进行临床、生化诊断;中重症急性胰腺炎表现为短暂性(<48h)器官衰竭或局部或全身性并发症,尽管与轻度胰腺炎相比,中重度胰腺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但其病死率被认为低至2%。

动态检测hs—CRP在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动态检测hs—CRP在急性胰腺炎病情评估中的临床价值

性胰腺炎( m i l d a c u t e p a n c r e a t i t i s , M A P ) 。A P 起病 急、 发展快 , 其 引起 的级 联放大炎性反应 非常凶险 , 因此早期 、 准确地评估 A P的危险程度 , 对 于 A P的临床 治疗和 处理有 重要的指 导意义 。本研 究对 5 1 例A P患者 的
齐齐哈尔 , 1 6 1 0 2 6 )
【 摘
要】 目的 : 探讨 h s — C RP在 急性胰腺 炎病情发展 过程 中的 变化。方 法: 2 0 1 2年 6月 一 2 0 1 3年 6月收治急性胰腺 炎患者 5 1
例, 分 为 MA P患者 2 6 例(I a 组) , S A P患者 2 5例(I b组 ) 。选取 同期在本院行健 康体检 的健康人 3 5例设 为对照组( Ⅱ组 ) , 检 测各组 第 1 天、 第 3天、 第 7天、 第 1 O天和 第 1 4天的 h s — CRP水平。结果 : 急性胰腺 炎患者血清 h s — C RP浓度在 第 1天、 第 3天、 第 7天 、 第 1 0天均 明显 高于对照组 ,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 0 5 ) ; 第1 4天差异无统计学意5 C ( P > 0 . 0 5 ) ; S A P患者各个 时间段 的 h s — C RP浓度均 明显 高于 MA P患者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O . O 1 ) 。结论 : 动态检测 h s — C RP浓度可以对急性胰腺 炎的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和判 断。
今 日健康

2 0 1 4年 7月
第1 3卷 第 7期
1 O・
J I N R I J I A NK AN G
J u l y 2 01 4 Vo 1 . 1 3 No . 7

急性胰腺炎分型与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分型与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分型与病情评估的研究进展
钱家鸣;赖雅敏
【期刊名称】《临床肝胆病杂志》
【年(卷),期】2013(029)007
【摘要】急性胰腺炎(AP)是消化科常见急症.由于预后的不同,早期发现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及时干预非常重要,因此许多临床进展与之有关.介绍了AP两方面的进展,一方面,2012年的亚特兰大分型将重症胰腺炎(SAP)改为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ASP)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否存在持续48 h的器官衰竭是鉴别MSAP及SAP的关键.另一方面,床旁AP严重度评分作为一种新的AP评分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得到了肯定的结果.这两方面的进展均体现了人们对AP认识的深入,并可能在将来提高AP患者的预后.
【总页数】3页(P481-483)
【作者】钱家鸣;赖雅敏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51
【相关文献】
1.超声背向散射积分技术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分型及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J], 周学刚;谢科;张怡;张琳
2.外周血TGF-β1及IL-18 mRNA表达水平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及病情评估中的作用 [J], 程力平;张群威;高小玲;高珊
3.重症急性胰腺炎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 [J], 马许辉;索智敏;康玉华;余玲
4.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对淋巴瘤病理分型及病情评估的意义 [J], 刘景华;周凡;刘彦琴;郭步云;白清宇;王吉刚;白颖;张晓琳
5.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型、分期及病情评估 [J], 李晓光;刘明生;崔丽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外科诊疗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外科诊疗进展
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干预策略——"跨越式"、"crossback"、"一步法"等治疗模式
• 对于病程早期未能规范实施创伤递升式治疗且病程迁延较 长的患者,尽早行彻底的坏死组织清除术。
• 对于位置较深且孤立于胰腺后及腹膜后腔室的IPN患者可 直接行开放性清创。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外科处理——合并出血 • SAP引起的出血包括胃肠道出血、腹腔内出血。 • SAP患者出现不明原因腹痛、腹胀加重、血红蛋白 浓度急剧降低20g/L、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引流管见 血液流出,应确定是否有活动性出血。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外科处理——合并出血 • SAP介导的全身炎症反应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 液呈高凝状态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其多累及脾静脉 。持续性的脾静脉血栓形成会导致门静脉高压,胃底 静脉曲张出血。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外科处理——腹腔间隔 室综合征
• 非手术治疗不能有效缓解腹腔内高压,可在超声或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出坏死组织及腹腔渗液。若 引流下症状仍无缓解,则果断给予开腹手术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外科处理——胃肠道瘘 • 胃肠道瘘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一种罕见且可能致命 的并发症。 • 通过内窥镜、瘘管造影或手术显示坏死腔与胃肠道之 间的病理性瘘道相通时,即可确诊。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性胰腺坏死的外科治疗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其他并发症的外科处理——胃肠道瘘 • 目前对于继发于胰腺炎的胃肠道瘘可采取"创伤递升 式"的治疗方式进行处理。 • 在大多数由胰腺炎导致的上消化道瘘形成的病例中, 只需要支持性治疗,即可能自发闭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症急性胰腺炎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新分型对病情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
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3年6月124例确诊为SAP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符合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诊断定义的有83例,符合SAP诊断定义的有41例。

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评分,统计住院死亡率、总住院天数、ICU监护需要率、ICU监护天数、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MSAP组和SAP组患者中,BISAP评分48 h)器官功能衰竭,伴或不伴有局部并发症。

器官功能衰竭包括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循环功能衰竭;局部并发症包括急性胰周液体集聚、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坏死集聚、包裹性坏死;全身并发症是指患者先前已存在的伴发疾病,如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因患急性胰腺炎而加重。

根据以上标准,124例确诊SAP患者中符合MSAP诊断定义的有83例,符合SAP诊断定义的有4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患者的住院情况,记录总住院时间,住院病死率,ICU监护需要率及监护时间,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如内镜下治疗、呼吸机的使用、肾透析、空肠营养等。

对两组患者进行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bedside index,BISAP)评分。

1.4 BISAP评分标准
根据参考文献[6],BISAP评分标准共5项:①血尿素氮>25 mg/dl;②意识障碍;③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包括以下4项:体温>38℃或90/min;呼吸频率>20/min或PaCO212×109/L或杆状核>10%;④年龄>60岁;⑤胸腔积液。

以上5项患者于住院24 h内出现1项记1分。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BISAP评分的比较
两组BISA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2)。

表2 两组BISAP评分的比较[n(%)]
与SAP组比较,*P<0.01
2.2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按照新分型方法,MSAP组患者住院死亡率、ICU监护需要率、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均低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AP组患者总住院天数、ICU监护天数均短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表3 两组观察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1993年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共识意见[2]将急性胰腺炎患者中伴随器官衰竭、胰腺坏死、胰腺脓肿或假性囊肿形成定义为SAP。

随着关于SAP研究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诊断为SAP的患者临床病程和预后存在较大差异,提示SAP诊断的局限性和不均质性。

2009年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7]回顾分析了207例SAP的患者资料发现,SAP患者中并存持续性的器官衰竭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死亡率明显高于仅存在局部并发症和或一过性器官衰竭的患者,因此提出将没有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或仅存在局部并发症的SAP患者定义为“MSAP”。

梅奥医学中心并于2011年连续收集137例SAP患者资料进行了一次前瞻性的研究[8],对相关参数对比分析后,确认MSAP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

因此,在2012亚特兰大急性胰腺炎共识意见[1]中,将MSAP作为一个独立的分类,定义为:急性胰腺炎伴有一次性的器官衰竭(48 h内可以自行恢复),和(或)伴有局部或全身并发症而不存在持续性的器官衰竭(48 h内不能自行恢复)。

BISAP是目前一项较新的评估体系,是Wu等[6]于2008年采用分类回归树(cART)分析法对17 9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提出,BISAP评分系统包括了5个预测住院病死率的变量:血尿素氮、精神神经状态异常、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年龄、胸腔积液,大量研究[9-11]证实BISAP评分能够更好地判断器官功能衰竭和病情恶化的出现且简便易行,现在广泛应用于临床。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BISAP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经BISAP评分系统证实,按照旧分型诊断的SAP中包含了临床病程和预后存在明显差异的MSAP这一临床亚型,将MASP作为急性胰腺炎的独立一型将有助于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病情,早期准确识别危重症患者。

进一步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总住院天数、ICU监护需要率、ICU监护天数、有创对症支持治疗需要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1.2% vs 46.3%,)、总住院天数(14.6±3.7 vs 30.4±6.3)、ICU监护需要率(18.1% vs 80.5%)、ICU监护天数(3.0±0.8 vs 17.4±3.9)、有创支持治疗需要率(30.1% vs 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周晓
兰等[12]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由此可见,MSAP患者从临床病程、病情进展到预后明显不同于SAP的患者,重症急性胰腺的新分类更适用临床诊断,能更准确地分类不同病情和预后的患者。

综上所述,MSAP作为SAP的独立分型,临床医生能更准确地早期识别不同患者的临床病程和预后,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和减轻患者的心理及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Banks PA,Bollen TL,Dervenis C,et al.Classification of acute pancreatitis——2012:revision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and definitions byinternational consensus[J].Gut,2013,62(1):102-111.
[2]Bradley EL 3rd.A clinically based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acute pancreatitis.Summary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cute Pancreatitis,Atlanta,Ga,September 11 through 13,1992[J].Arch Surg,1993,128(5):586-590.
[3]Vlada AC,Schmit B,Perry A,et al.Failure to follow evidence-based best practice guidelines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utepancreatitis[J].HPB(Oxford),2013,15(10):822-827.
[4]Bollen TL,Besselink MG,van Santvoort HC,et al.Toward an update of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on acute pancreatitis:review of new and abandoned terms[J].Pancreas,2007,35(2):107-113.
[5]Rau BM.Predicting severity of acute pancreatitis[J].Curr Gastroenterol Rep,2007,9(2):107-115.
[6]Wu BU,Johannes RS,Sun X,et al.The early prediction of mortality in acute pancreatitis:a large population-based study[J].Gut,2008,57(12):1698-1703.
[7]Vege SS,Gardner TB,Chari ST,et al.Low mortality and high morbidity in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without organ failure: a case for revising the Atlanta classification to include “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J].Am J Gastroenterol,2009,104(3):710-715.
[8]Talukdar R,Clemens M,Vege SS.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this new subgroup of acutepancreatitis[J].Pancreas,2012,41(2):306-309.
[9]郭小燕,万荣,徐萍.BISAP评分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评估价值的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2,21(12):1097-1104.
[10]黄玲,徐萍,史先芳.三种评分标准对急性胰腺炎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6):400-403.
[11]夏璐,李晓露,诸琦,等.多中心回顾性研究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的判断价值[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9):593-597.
[12]周晓兰,许建明,胡静,等.重症急性胰腺炎分类与预后的临床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12,32(9):632-634.
▲通讯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