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机械效率课时作业2新版苏科版
2018学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1.5 机械效率课时跟踪练习(基础篇)(新版)苏科版

机械效率(基础篇)一、填空题1、使用机械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做_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2、使用机械时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称为________,用________表示。
3、________功与________功的总和叫总功,用W总表示,写成公式W=总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跟________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表达式是:η=________。
因为________总小于________,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测定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
5、某人用斜面装置将重为120N的物体匀速从斜面的底部拉到顶部,已知斜面长为5m,高是2m,拉力F=60N,则此人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额外功为 ________。
6、杠杆是一种机械效率很高的简单机械。
若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36 kg的物体提升50 cm,则需要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J(g取10 N/kg)。
7、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拉一个重为4.5N的物体到斜面顶端,斜面长1.2m,高0.3m,拉力做功为2.16J,则这个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N。
二、选择题8、已知甲机器的机械效率是65%,乙机器的机械效率是8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力B.甲机器一定比乙机器省距离C.甲机器做的有用功一定比乙机器多D.以上说法都不对9、小明用两个相同的滑轮,组成不同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分别将同一物体匀速提高到相同高度,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s1、s2,图中左、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η2,下列关系正确的是(忽略绳重及摩擦)()A.s1>s2,η1=η2 B.s1>s2,η1>η2C.s1<s2,η1=η2 D.s1<s2,η1>η210、用同一滑轮组分别把100 N和200 N的重物匀速提高5m,如果两种情况下的额外功相等,则()A.所做的总功相等 B.所做的有用功不相等C.两次的机械效率相等 D.用于拉绳子的力两次相等11、功率为10kW的起重机在一分钟内,将重的物体升高2m,水平移动4m,则下列数据错误的是()A.总功为B.有用功为C.总功为D.机械效率为30%12、图中剪刀剪纸机械效率为80%,这表示()A.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是1N,则阻力是0.8NB.若作用在剪刀的阻力是1N,则动力是0.8NC.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2J 的功用于剪纸D.若作用在剪刀的动力做功1J,则有0.8J 的功用于剪纸三、实验与计算题13、在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小强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4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得前3组数据,用两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测得第4组数据,如下表:(1)根据表中前3次实验数据,画出甲图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九年级物理苏科版上册课时练《11.5 机械效率》(2)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1.5机械效率》课时练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机械做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效率越高的机械,功率越大B.做功越多的机械,功率越大C.做有用功越多的机械,效率越高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2.如图所示,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做的有用功为6J B.拉力做的有用功为19.2JC.物体所受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3.如图所示,小桂利用动滑轮竖直匀速提升木箱。
以下做法可以提高动滑轮机械效率的是()A.适当减小木箱重力B.增大木箱上升高度C.增大提升木箱的速度D.换用质量较小的动滑轮4.汽车上坡,一般都是低挡减速,其原因是()A.汽车功率一定,减速可以增大牵引力B.有用功一定,减速能提高机械效率C.减速上坡,安全第一D.减速上坡可增大摩擦,防止车下滑5.如图,工人师傅用两种不同的滑轮装置把同一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G动<G物),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A.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甲<F乙B.工人师傅做的总功W甲>W乙C .滑轮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甲>s 乙6.如图,重为G 的物体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从斜面的底部移到顶部,设沿斜面移动的距离为s ,高为h ,拉力为F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 。
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A .Gh fsB .Gh FsC .()+Gh F f sD .()-Gh F f s7.如图所示是小新家在郊游时用滑轮组拉车的情景。
他们10s 内将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6t 的汽车匀速拉动了1m 。
已知水平拉力F =500N ,汽车运动时受到的阻力是它重力的0.05倍,汽车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800cm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B .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汽车重力做功为1.6×104JC .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D .汽车在运动过程中,拉力做功的功率为80W8.用四个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它们匀速提起货物,在绳自由端施加竖直的拉力分别为F 甲和F 乙,物重分别为G 甲和G 乙,物体被提升高度分别为h 甲、h 乙,不计绳重及摩擦,则()A .若F 甲=F 乙且G 甲=G 乙,则乙的机械效率比较低B .若F 甲=F 乙且h 甲=h 乙,则甲的机械效率比较低C .若G 甲=G 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则甲的机械效率比较低D .若F 甲=F 乙且滑轮重均相同,则乙的机械效率比较低9.如图所示,在竖直方向上大小为600N 的力F 的作用下,重物A 沿竖直方向以0.2m/s 的速度匀速上升,已知该装置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拉力F的功率为60W B.滑轮的重力为210NC.滑轮移动速度为0.4m/s D.物体A受到的绳子的拉力为960N10.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每个滑轮重20N,在绳子自由端用100N的拉力把货物匀速提高1m,不计摩擦和绳重,则货物的重力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是()A.20N;80%B.20N;90%C.180N;90%D.180N;80%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是一种小型千斤项的示意图,往下压动摇臂时,能把重物抬高一段较小的距离,工人在2s时间内用100N的力竖直向下压动摇臂1m,把1000N的重物匀速抬高8cm。
九年级物理上册12.5机械效率课时作业2苏科版(2021年整理)

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 机械效率课时作业2 (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 机械效率课时作业2 (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九年级物理上册12.5 机械效率课时作业2 (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机械效率课时作业[第十一章五、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一、选择题1.用如图5-K-10所示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 )图5-K-102.小聪测量了如图5-K-11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将钩码分别匀速竖直提升h1和h2的高度(h1>h2).对两次实验中一些物理量进行比较,正确的是(其中s为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H为动滑轮上升的高度)()图5-K-11A.s1=s2B.H1=H2C.η1=η2D.W有用1=W有用23.2017·通辽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5-K-12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D.F1>F2,η1<η2图5-K-124.2016·恩施州如图5-K-13所示,滑轮组相同,钩码相同,甲挂一个钩码,乙挂两个钩码,用滑轮组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K-13A.乙滑轮组所做的总功是甲滑轮组所做总功的两倍B.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甲滑轮组所做有用功的两倍C.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D.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乙滑轮组拉力的功率大些5.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5-K-1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错误!()图5-K-14A.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B.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C.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二、填空题6.工人用如图5-K-15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忽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N,动滑轮总重______N;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600 N的重物,其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5-K-157.[2016·苏州]如图5-K-16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100 N,滑轮重25 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F甲=________N,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________,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________.图5-K-168.如图5-K-17所示,用甲、乙两种方法提起相同的物体,则:(1)使用图________所示的方法省力,机械效率高的是图________所示的方法.(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图5-K-179.用如图5-K-18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 N,每次运送数量不定,由图乙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为________N.若某次拉力F是300 N,则此时运送了________件货物.图5-K-18三、实验探究题10.2017·齐齐哈尔某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5-K-19所示。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5 机械效率课后作业2(无答案) 苏科版

第十一章第五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课后作业班级姓名1.在“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果被提升的物体物重相同,则()A.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就越省力,且效率越高 B.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就越省力,且效率越低C.动滑轮的个数越少就越省力,且效率越低 D.机械效率主要由机械本身结构决定2. 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A B C D3.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减少提升重物重力,减小拉力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4.一个滑轮组经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 B.有用功增加,总功不变C.有用功不变,额外功增大 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5.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分别以图中两种方式,将重为G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竖直提升了10m,不计绳重和摩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B.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C.F1和F2做的功相等 D.F1做的功大于F2做的功6.利用动滑轮提升货物,动滑轮重为20牛顿,绳与动滑轮间的摩擦及绳子重不计.第一次把重为1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1;第二次把重为200牛顿的货物匀速提升,这个过程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则()A.η1<η2 B.η1>η2C.η1=η2 D.η1和η2的关系无法确定7.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钩码总重G/N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1 4 0.1 1.8 0.32 6 0.1 2.4 0.3 83%3 4 0.1 1.4 0.5 57%4 4 0.2 1.4 1.0 57%(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各章课时练及参考答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全册各章课时练及参考答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课时练及参考答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课时练课时1杠杆[课堂巩固]1.所谓杠杆,是指一根,在下,能够绕着点转动。
2.杠杆的五要素是指(1)杠杆转动时绕着的固定点叫;(2)的力叫动力;(3)叫阻力;(4)从到的距离叫动力臂;(5)从到的距离叫阻力臂。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使用杠杆时的用力情况,我们可以把杠杆分为杠杆和杠杆。
在我们平常所使用的工具中,理发师用的剪刀属于杠杆,剪断钢筋用的剪刀就是杠杆,而我们在实验室中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则属于杠杆。
4.下列常用的工具中,属于省力机械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A.瓶盖起子B.剪铁丝的老虎钳C.钓鱼竿D.起钉子的羊角锤E.修剪树枝的剪刀F.缝纫机踏板G.筷子5.如果使用杠杆是为了省力,那么动力臂应当阻力臂;如果为了少移动距离,那么动力臂应当阻力臂。
无论使用哪种杠杆,都既省力又少移动距离。
6.用杠杆去撬动一块石头,如果杠杆的动力臂长2m,阻力臂长40cm,那么只要用N的力就能撬起重500N的一块石头。
7.图11.1.1中的农民拿着一根用来挑东西的扁担.扁担属于__________类机械,使用扁担挑东西______图11.1.1(填“能”或“不能”)省力.8.撬棒在撬道钉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15倍,当撬道钉时用力20N恰能将道钉撬起,则道钉受到的阻力为N。
(不计道钉自身的重力)9.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支点总位于动力作用点与阻力作用点之间B.动力臂越长,总是越省力C.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越大,就越省力D.动力作用方向总是与阻力作用方向相反10.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叫力臂B.力臂一定在杠杆上C.动力臂长的杠杆比动力臂短的杠杆省力D.动力臂比阻力臂长的杠杆是省力的杠杆11.如图11.1.2所示是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机械或工具,其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12.将重为5牛顿和15牛顿的甲、乙两物体,分别挂在杠杆的左右两端。
机械效率-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3. 在测定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 示的滑轮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第①次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83.3 ;第②次实验中动 滑轮的机械效率与第①次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相比, 较高 (较高/较 低/两者相等)。
3. 在测定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 示的滑轮进行了两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苏科物理补充习题
11.5 机械效率
★课知堂识小回顾结
机械效率
1. 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永远小于1。 2. 机械效率指的是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与功率
没有必然的关系。
3. 有用功和总功的认识: W有 100%
W总
★知识回顾
几种简单机械的有用功和总功
杠杆
斜面
滑轮组
示意 图
有用功 W有= Gh 总功 W总= Fs
(3)在实验中,如果在斜面上铺一条毛巾,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得的机械效率 将 变小 (变大/变小/不变)
1. 如图所示,小明分别有甲、乙两种滑轮
把同一袋沙子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用
滑轮甲时,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 用滑轮乙时,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 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C )
A. W1=W2,η1=η2 C. W1<W2,η1>η2
3. 质量为60 kg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 物重力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机械中摩擦力及绳重忽略不计.(g取10 N/kg)
(1)若工人在1 min内将货物匀速向上提高了6 m,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为400 N,求拉力 的功率.
解:W=Fs=3Fh=3×400 N×6 m=7200 J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1章 简单机械和功 机械效率 课时训练(二) (2)

九上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机械效率(二)一、填空题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第1、2、3 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_______ J,机械效率是_______.完成丙滑轮组的组装.(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自重大小有关.(4)综合上述结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增大有用功,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额外功.具体措施为:_______动滑轮重,_______摩擦,_______物重.(填“减小”或“增大”)(5)如果在静止时读出测力计拉力大小,所计算得机械效率比实际效率_______,因此,在操作时注意拉动测力计.2.建筑工地上,施工人员用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吊起建筑材料(如图).绕在滑轮组上的钢丝绳最大拉力为6×103N,不计滑轮、吊钩、绳的自重及摩擦,一次最多能起吊_______N的建筑材料.实际使用该滑轮组最多只能吊起5.4×103N的建筑材料,且将建筑材料1s内匀速吊起了1m,起重机的功率是_______W,机械效率为________.若吊起的建筑材料重力减小,机械效率将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2010.荆门)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400N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忽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N,动滑轮重_______N;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600N的重物,其机械效率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二、选择题4.一个滑轮组改进后提高了机械效率,用它把同一物体匀速提升同样的高度,改进后与改进前相比( )A.有用功减少,总功减少B.有用功增加,总功增加C.有用功不变,总功不变D.有用功不变,总功减少5.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一个物体匀速拉起,不计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B .拉起的物体质量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 .拉起物体的速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D .物体被拉起得越高,机械效率越高6.如图所示,用两个滑轮组提升货物,所用的动力之比为F 1:F 2 =4:3,被提升货物的重力之比为G 1:G 2 =1:2,则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比为 ( ) A .4:3 B .3:8 C .3:4 D .1:37.(2011.无锡)用相同的滑轮和绳子分别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把相同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若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绳子受的拉力F 1和F 2大小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B .绳子受的拉力F 1和F 2大小不相等,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C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相等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相等,拉力对滑轮组所做的功不相等8.工人用一个动滑轮将重物匀速提升到一定高度,重物的重为G 物,动滑轮重为G 动,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重与摩擦,则工人所用拉力不可能为 ( )A 、2G G +动物 B 、2G η物C 、G G ηη+动物 D 、()21G η-物9.斜面高度为h ,长度为L ,用一个平行于斜面的力把重为G 的物体匀速拉到斜面顶端,拉力所做的功为W ,则斜面和物体间的摩擦力为 ( )A 、W Gh L + B 、W Gh L - C 、W GL h + D 、W GL h- 三、简答题10.(2010.哈尔滨)同学们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有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同学们有异议,请你帮助分析和解决.(1)一位同学的实验操作步骤如下: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G ;②组装好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拉动弹簧测力计使物体匀速上升;③用刻度尺分别测出物体上升的高度h 和绳端移动的距离s ;④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⑤根据公式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同学们进行交流之后一致认为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存在不合理,请你指出该操作步骤(只写出该步骤的序号),并说明不合理的原因及改进的方法:____________.(2)另一位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他记录了如下数据.①同学们对该同学的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他的实验结果是不符合物理规律的,其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分析他的实验过程,会发现导致实验结果不符合物理规律的原因是_________.11.(2010.枣庄)张强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货物运送到楼上,图中每个滑轮等重,不计绳子重和摩擦.如果所送货物重G从200N开始逐渐增加,直到绳子被拉断.每次均匀速拉动绳子,且提升同样的高度.图乙记录了在整个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的重力的增加而变化的图像.请根据有关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每个滑轮的重是多少?(2)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多少?(3)当绳子的拉力最大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12.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高(2)0.4 72. 7%图略(3)增大(4)减小减小减小增大(5)偏大竖直向上匀速2.1.8×104 1.8×10430%减小3.125 100变大4.D 5.B 6.C 7.C8.C 9.B10.(1)④原因:滑轮转动时,滑轮轴与框架间存在摩擦,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改进:物体匀速上升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①数据中的有用功是0.2J,大于总功0.12J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错了,应改为0.8N11.(1)100N(2)500N(3)90%12.(1)0.5 66.7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2)不能①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②仅根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11.5《机械效率》课时练习(有答案)

九年级物理11.5《机械效率》课时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B.做功越少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C.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D.总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2、某机械的机械效率是85%,它的意义是()A,总功中有8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 B,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额外阻力做功C,总功中有15%用来克服有用阻力做功 D,它只做了85%的功3、对物理概念的理解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过改进机械的性能可以使机械效率达到100%B.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C.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D.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4、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分别提升同样的重物,在不计摩擦阻力和绳子重力的情况下,机械效率最高的是()A,动滑轮 B,定滑轮 C,滑轮组 D,都一样5、甲同学用水桶从井里提水,乙同学用绳把掉在井中的桶捞上来,水桶里带了一些水,关于两同学做有用功、额外功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 B,乙提水桶做的功都是有用功C,甲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 D,乙提水桶对桶做的功是额外功6、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
与提升B相比,提升A的过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提升A的过程()A.额外功较小B.额外功较大C.总功较小 D.总功较大7、分别使用定滑轮、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物体到同一高度处,其机械效率分别为η定、η动、η组(不计绳重和摩擦,设每个滑轮质量相等),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η组<η动<η定B.η动<η定<η组C.η定<η动<η组D.η定<η组<η动8、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匀速提起质量相同的物体,不计绳重及摩擦。
若每个滑轮质量相同,对比两个滑轮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更省力,甲机械效率大 B.乙更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C.乙更省力,乙机械效率大D.甲更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9、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效率不可能达到100%B.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效率可能会大于100%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D.杠杆的机械效率一定大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10、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等重),在相同时间内把重物G提升相同高度,F1和F2大小相等,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F1和F2做功的功率相同B.力F1和F2做的总功相同C.乙滑轮组更省力,两个滑轮组机械效率一样大D.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比乙滑轮组高11、如图所示,物体G在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下,匀速上升0.2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效率课时作业[第十一章五、机械效率第2课时机械效率的测量]一、选择题1.用如图5-K-10所示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 )图5-K-102.小聪测量了如图5-K-11所示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先后进行了两次实验,将钩码分别匀速竖直提升h1和h2的高度(h1>h2).对两次实验中一些物理量进行比较,正确的是(其中s为绳子自由端通过的距离,H为动滑轮上升的高度)( )图5-K-11A.s1=s2B.H1=H2C.η1=η2D.W有用1=W有用23.2019·通辽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如图5-K-12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每个滑轮重相同)匀速提起相同的重物,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η1=η2B.F1<F2,η1=η2C.F1<F2,η1>η2D.F1>F2,η1<η2图5-K-124.2019·恩施州如图5-K-13所示,滑轮组相同,钩码相同,甲挂一个钩码,乙挂两个钩码,用滑轮组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和绳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K-13A.乙滑轮组所做的总功是甲滑轮组所做总功的两倍B.乙滑轮组所做的有用功是甲滑轮组所做有用功的两倍C.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高于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D.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乙滑轮组拉力的功率大些5.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5-K-14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链接例4方法指导( )图5-K-14A.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B.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C.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D.用甲、乙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二、填空题6.工人用如图5-K-15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为400 N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忽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________N,动滑轮总重______N;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600 N的重物,其机械效率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图5-K-157.[2019·苏州] 如图5-K-16所示,用同一滑轮按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同一物体,物体重100 N,滑轮重25 N,绳重和摩擦不计,图甲中F甲=________N,图乙装置的机械效率η乙=________,若图乙中再加挂一物体,机械效率将________.图5-K-168.如图5-K-17所示,用甲、乙两种方法提起相同的物体,则:(1)使用图________所示的方法省力,机械效率高的是图________所示的方法.(2)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图5-K-179.用如图5-K-18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每件货物重100 N,每次运送数量不定,由图乙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动滑轮重为________N.若某次拉力F是300 N,则此时运送了________件货物.图5-K-18三、实验探究题10.2019·齐齐哈尔某小组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5-K-19所示.链接例3实验点拨图5-K-19(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他没有考虑到___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3)用图丁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4)通过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承重绳子的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5)通过比较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小华同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课题提出了一些值得探究的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跟:链接例4方法指导A.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B.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C.斜面的长度有关;D.物体的重力有关.他为了证实其中的部分猜想是否正确,自己设计了如图5-K-20所示的装置,并将实验记录在下面表格中(小华拉着物体在斜面上每次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图5-K-20(1)在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是______J ,斜面的机械效率是________%. (2)通过对比实验1、2、3的数据,可验证猜想________(填写字母).(3)通过对比实验2、4或3、5的数据,可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________.(4)若要验证猜想D ,应控制斜面的倾斜程度和____________不改变.(5)实验还发现,斜面材料相同时,斜面的倾角越小,越________(选填“省力”或“费力”).【课时作业】B 1.A2.C [解析]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n 值一定,由s =nh 可知,在h 1>h 2时,s 1>s 2,故A 错误;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动滑轮与重物上升高度相同,由于h 1>h 2时,H 1>H 2,故B 错误;由η=W 有用W 总=W 有用W 有用+W 额外=Gh Gh +G 动h =GG +G 动可知,只改变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机械效率不变,故C 正确;由W 有用=Gh 可知,物重G 一定,h 1>h 2,W 有用1>W 有用2,故D 错误.3.A [解析]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F =1n (G +G 动),由图可知n 1=2,n 2=3,则绳子受的拉力:F 1=12(G +G 动),F 2=13(G +G 动),由于滑轮重和物重相同,故F 1>F 2;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的物体重相同,则由η=W 有用W 总=GG +G 动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即η1=η2.4.B [解析]已知滑轮组相同,钩码相同,甲挂一个钩码(G),乙挂两个钩码(2G),用滑轮组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h ,乙滑轮组的总功:W 总乙=(2G +G 动)h ,甲滑轮组的总功:W总甲=(G +G 动)h ,2W 总甲≠W 总乙,故A 错误;乙的有用功:W 乙有用=2Gh ,甲的有用功:W 甲有用=Gh ,2W 甲有用=W 乙有用,故B 正确;甲的机械效率:η甲=W 甲有用W 甲总=Gh Gh +G 动h =GG +G 动,乙的机械效率,η乙=W 乙有用W 乙总=2Gh2Gh +G 动=GG +G 动2,比较可得甲的机械效率小于乙的机械效率,故C 错误;提升钩码的过程中,拉力的功率P =W 总t,由于不知甲、乙做功的时间,故不能比较功率,故D 错误.故选B .5.C6.125 100 变大[解析]由图可知滑轮组由4段绳子吊起,则n =4;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Gh Fs =GnF ,所以F=G nη=400 N 4×80%=125 N .又F =G +G 动n ,故G 动=nF -G =4×125 N -400 N =100 N . 7.100 80% 变大[解析] (1)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F 甲=G =100 N ;(2)乙滑轮是动滑轮,绳重和摩擦不计,有用功W 有用=Gh ,总功W 总=(G +G 动)h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乙=W 有用W 总×100%=Gh (G +G 动)h ×100%=G G +G 动×100%=100 N 100 N +25 N ×100%=80%;(3)当提升重物的重力增加,做的有用功就变大,而额外功几乎不变,故机械效率变大. 8.(1)乙 甲(2)减小动滑轮重(或减小摩擦) 增加物重(在承受范围内) 9.[导学号:03412227]增大 100 5[解析]由图乙知,当G =100 N 时,η=50%,η=W 有用W 总×100%=W 有用W 有用+W 额外×100%=GhGh +G 动h ×100%,即50%=100 N ×h 100 N ×h+G 动×h ×100%,解得G 动=100 N .F 拉=1n (G +G 动),即300 N =12×(G+100 N ),解得G =500 N ,运送货物的件数为500 N100 N=5.10.(1)匀速 (2)不正确 摩擦 (3)0.4 80% (4)1、2 (5)2、3 (6)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11.(1)6 58.3 (2)B (3)高 (4)斜面的粗糙程度 (5)省力[解析] (1)第2次实验中,拉力做的总功:W =Fs =6 N ×1 m =6 J ,机械效率:η=W 有用W 总×100%=3.5 J6 J×100%≈58.3%.(2)实验1、2、3中,斜面的倾斜角度、物重、斜面高度、斜面长度均相同,但是斜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机械效率不同,故可猜想B :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比较2、4或3、5的数据可得:当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4)研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的关系时,应控制斜面倾斜角度和粗糙程度不变,改变物体的重力.(5)比较3、5或2、4可得:斜面倾角越小越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