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18届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通用版)完美版.ppt

步骤一:关注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请用双曲线画出开头表现于休烈主要性格特点
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 的语句。
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 步骤二:抓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人
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 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 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 “《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
3.跨“难” 通读时难免会碰到一些一下子理解不了的词句,正确的做法是先“跨” 过去。因为可能文后有注释,还有可能题目中有暗示,或者命题回避了这 一难点。因此,一般不要在个别词句上多作推敲,以免浪费时间;即使答 题时非得弄清这一难点,到最后也可以根据尽可能多的信息来答题。 4.借助 对通读全文、整体感知中碰到的问题,能够借助上下文和试题来解决,是 很重要的方法和能力。有时也可以借助阅读材料的出处或注释理解。
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
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
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
之荣,少有其比。
请尝试用此方法在阅读中借助下面第3题B、C、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D选项,看看能帮你疏通哪些读文障碍,继而判
定各个选项的正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A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直言不讳”错误。于 文无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译文: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罪 己”“规过”,译出大意。第(2)句得分点:“亲贤”“推毂”“曾”,译 出大意。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ppt

解析:首先,通读文段,大致了解整个文段的内容, 文段主要讲了《孔子世家》产生的背景。其次,借助相似 结构,利用动词“追”“匡”“垂”“作”等断开一些比 较明确的地方。再次,利用词性断句,如诸侯、仲尼。
答案: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 /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 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自仙人台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 径仅容双趾。 以 匹 布 缚 胸 使 人 从 后 挽 之 扶 滕 侧 足 盘 跚 而 步 危 甚 刘 子 先 之 徐 子 与 余 相 去 数 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
解析:画线语句涉及的动词、形容词有:缚、使、从、 挽、扶、盘跚、步、去等。这些词语中可能做谓语的有: 缚、使、从、挽、扶、步、去等。然后根据这些谓语往前 和往后判断语句的停顿点。 答案: 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 /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
解析:文段中表明对话、引文的“云”“曰”可以看 作断句的标志。注意要分清第二个“曰”不是对话标志, 是转述的内容,那么此处不能按对话来处理。 “则” “故” 是句首虚词。由此,可以进行断句。
答案: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 /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故唐末之诗/近于 鄙俚。
2.句式 (1)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句式,特别是文言文的固定结构,可以 帮助我们断句。如“……者……也”这一典型的判断句 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 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 断 句 提 供 帮 助 ) ; “ 不 亦 …… 乎 ”“ 孰 与 …… 乎”“其……乎”“安……哉”“何……为”
(2)根据谓语成分(动词、形容词)断句。 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 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的词),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 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 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 语句的停顿点。
2018高考文言句式专题(共116张PPT)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
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主”—— [状] “谓”——(定)中心词
“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
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jiùshì)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 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 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zhànshì)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第四十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 (ɡònɡ yǒu)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 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 省略。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1、下列句子(jùzi)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翻译(fānyì)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兄嫂是依。
用 规律 三: (guīlǜ)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 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
在意义。
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1、何以(héyǐ)战?
“何以(héyǐ)”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xiànɡ wánɡ)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第十一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中心词“主”—— [状] “谓”——(定)中心词
“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
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jiùshì)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 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 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zhànshì)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第四十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 (ɡònɡ yǒu)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 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 省略。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第十三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1、下列句子(jùzi)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 )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第十四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翻译(fānyì)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兄嫂是依。
用 规律 三: (guīlǜ)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 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 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
在意义。
第十七页,共一百一十六页。
1、何以(héyǐ)战?
“何以(héyǐ)”
“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 “与谁”
3、项王(xiànɡ wánɡ)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
2018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之文言实词复习优质课件新人教版(共104张PPT)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零四页。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
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xiāngduì) 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shēn ào)、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shēnhòu)。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 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练一 练
• 1、各率 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juéjìng)
• 2、今齐 地方千里(qiān lǐ)
• 3、可怜体无比
• 4、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第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
常见常用(chánɡ yònɡ)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亲戚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今义
旁系亲属
例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四页。
4、词义(cíyì)轻重有变化
• 即词义(cíyì)强化或弱化。“憾”的古义是 “怨恨、不满”,现在表“遗憾”,古 义比今天的程度要高。再如“恨”,古 代多表“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仇 恨、怀恨,程度加重了。
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四页。
5、感情 色彩 变化 (gǎnqíng)
大渡桥(dù qiáo)横铁索寒
2、辐射式。即词 例如: 盘根错节
的引申义环绕一个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中心,而不从难不看同出的词义清引明申时的节一雨般纷规纷律:由具体到 方面抽展象开,,由例个如别:到一单般于。壮其节
钿头银蓖击节碎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
(三)掌握多音(duō yīn)多义词音不同,
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
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xiāngduì) 立、或相关联的意义。
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
1、深奥(shēn ào)、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
2、深厚(shēnhòu)。如:友谊很深
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
4、浓,重。如:颜色太深 “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 相类似的基础上的。
练一 练
• 1、各率 妻子邑人来此 绝境(juéjìng)
• 2、今齐 地方千里(qiān lǐ)
• 3、可怜体无比
• 4、备他盗之出入与 非常也
第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
常见常用(chánɡ yònɡ)古今异义词
词语 古义
亲戚
父母兄弟, 统指亲人
今义
旁系亲属
例句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妻子 妻子儿女 爱人(女方)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第十四页,共一百零四页。
4、词义(cíyì)轻重有变化
• 即词义(cíyì)强化或弱化。“憾”的古义是 “怨恨、不满”,现在表“遗憾”,古 义比今天的程度要高。再如“恨”,古 代多表“遗憾”,不满意,现在则表仇 恨、怀恨,程度加重了。
第十五页,共一百零四页。
5、感情 色彩 变化 (gǎnqíng)
大渡桥(dù qiáo)横铁索寒
2、辐射式。即词 例如: 盘根错节
的引申义环绕一个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中心,而不从难不看同出的词义清引明申时的节一雨般纷规纷律:由具体到 方面抽展象开,,由例个如别:到一单般于。壮其节
钿头银蓖击节碎
第二十七页,共一百零四页。
(三)掌握多音(duō yīn)多义词音不同,
2018年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之答题技巧ppt课件

思路结构: 1.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
12
2.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 的关系。
3.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 否相同。
13
虚词比较:每组 中利用给出的高 中学过的另一句 子来推断文中句 子的虚词用法。
14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 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 赞誉的话可考虑。
28
文言实词题分类解析:
1.古今异义现象。 特点:古今字形相同
意义用法不同 易错原因:差别细微,易被忽视
常见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
变化,名称说法变化
29
例如:1.亲戚 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 古意:内亲外戚
例如: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 古意:妻和子女
17
【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 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 系全文。
18
问题:1.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 及个人履历表。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 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 虑是否通假 或者活用 。
4.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9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 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10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将该 词语的今义带进 原文,通则对, 不通则错。
11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 同一个词。
7.代入检验法 代入选项中,选择最为准确的,或是用排除法
12
2.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 的关系。
3.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 否相同。
13
虚词比较:每组 中利用给出的高 中学过的另一句 子来推断文中句 子的虚词用法。
14
【信息筛选题】 答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 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 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 赞誉的话可考虑。
28
文言实词题分类解析:
1.古今异义现象。 特点:古今字形相同
意义用法不同 易错原因:差别细微,易被忽视
常见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 词义转移,感情色彩
变化,名称说法变化
29
例如:1.亲戚 今义:和自己有血缘关系或婚姻关系的家庭成员 古意:内亲外戚
例如:2.妻子 今义:爱人(女方) 古意:妻和子女
17
【全文把握题】 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 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 系全文。
18
问题:1.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 及个人履历表。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 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 虑是否通假 或者活用 。
4.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9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 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10
【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将该 词语的今义带进 原文,通则对, 不通则错。
11
【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 同一个词。
7.代入检验法 代入选项中,选择最为准确的,或是用排除法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乃:连词,表承接,于是。 以:介词,因为。 以:介词:用。 以:介词,凭借。
当死. 而口不讼.直 宣帝嘉.之 鲁芝洁.身寡.欲
死:名词作动词,处死。 讼:名词作动词,争辩。 嘉: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他好,欣赏。 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自身洁。 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欲望寡。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识记多义词,一定要找出其本义(工具书中一般列为第一条)或基本义项,寻求众多义项之间的 关联。例如,从:会意字,像两个人相随行走在路上。本义:跟随、随从,如“吾从而师之”。 引申义:①听从、服从,如“从善如流”;②次要的,如“从犯”;③堂房亲属关系,如“从弟”。
根据上下文意,看时间、地点、什么人说、为什么说、对谁说、怎么说等语言环境。不但要看
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 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
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文言文高考总复习课件(共27张PPT)
【文言实词】
谠.言嘉.谋 芝坐.爽下狱 和.而不同. 塞.天下之望. 【文言虚词】
谠:正直。嘉:美,善。 坐:因犯……罪。 和:谦和。同:苟同。 塞:隔阻,堵。望:怨恨。
乃.引芝参骠骑军事 一旦以.罪见黜 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 诸葛诞以.寿春叛 【词类活用】
逊.位.,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 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专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十一 文言文阅读 (共358张PPT)

-6-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B )(3 分) ...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 足下也 期:期待。 . B.真可惜 也 .. C.使圣人微 旨不传 . D.参 之于上古 . 可惜:令人惋惜。 微:精深微妙。 参:检验。
解析:依据上下文语境,此处“可惜”意为“值得珍惜”。
-5-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 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 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 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 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 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 州刺史。②缪: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 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7-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B )(3 分) 饰以温慎 A. 举以予人 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 B. 儿之成,则可待乎 其有国者成败废兴 C.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D. 吾尝终日而思矣 解析:A项,介词,此处放在动词“饰”后作补语,相当于“用”/连词,表示 目的,“以”之后的动作、行为,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 “来”“用来”。B项,两个“之”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 项,代词,意为“那些”/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相当于“是…… 还是……”。D项,连词,表承接关系/表修饰关系。
-10-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 位。 参考答案:(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 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 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解析:翻译时注意字字落实,第(1)句中“天资”意为“上天给予,赋 予”,“异日”指将来,“迹业”即“业绩”,“正”意为“恰好”;第(2)句中注意 把代词“其”代指的写出来,后面要注意是一个假设关系复句,“游、 夏”要注意点出人名“子游、子夏”。
回顾2018届高考文言文复习.ppt

史书。
优选文档
5
选材及题型特点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 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 了筛选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 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
(3)2015年至2017,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
二、文化常识考查题
优选文档
7
三、分析概括题
一、借助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快速疏通文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照文章 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 章的一个层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 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此时可借助 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 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 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 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
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
依次为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优选文档
6
新型题分数必须拿
一、断句题: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理解和把握,对 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 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 2014、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湖南卷、广东卷 等)二是直接给出指定的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 年的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等)
2018届高考 文言文复习
优选文档
1
文言文复习不能脱离课本
一、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 出题的依据,脱离课本就是脱离了根 本。
二、要求学生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 注释。
优选文档
5
选材及题型特点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 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 了筛选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 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
(3)2015年至2017,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
二、文化常识考查题
优选文档
7
三、分析概括题
一、借助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快速疏通文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照文章 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 章的一个层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 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此时可借助 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 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 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 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
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
依次为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优选文档
6
新型题分数必须拿
一、断句题: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理解和把握,对 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 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 2014、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湖南卷、广东卷 等)二是直接给出指定的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 年的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等)
2018届高考 文言文复习
优选文档
1
文言文复习不能脱离课本
一、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 出题的依据,脱离课本就是脱离了根 本。
二、要求学生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 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题分数必须拿
一、断句题:
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对语段内容理解和把握,对 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
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 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
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如 2014、2015年的新课标全国卷、湖南卷、广东卷 等)二是直接给出指定的句子或段落断句(如2014 年的北京卷、湖北卷、浙江卷等)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dòu)者”
.
19
祝枝山巧“点”对联
祝枝山是明代的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他与唐伯虎、 文征明、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祝枝山寄居 杭州时,某年除夕,有一个建了新房子的人登门求 他写一副门联,表示愿意付二十两银子作酬金。他 马上答应,铺开红纸一挥而就:
二、文化常识考查题
三、分析概括题
一、借助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快速疏通文意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基本上是按照文章 行文的先后顺序而设置的。即每个选项对应的是文 章的一个层次,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 些生僻的、难懂的字词造成阅读障碍,此时可借助 概括分析题的四个选项,将每个选项中的每句话在 原文中找到对应,通过一一比对,既可以破解一些 难懂的字词,快速疏通文意,又为解答分析综合题 找到了信息比对区间,为准确解题找到依据。
考点分布
断句、文化常识、 分析与概括、翻译
断句、文化常识、 分析与概括、翻译
分值 19
19
2017年新课 《宋史·曾公亮传》 断句、文化常识、 19
标全国卷Ⅲ (人物传记)
分析与概括、翻译
.
4
选材及题型特点
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 (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 (2)来源比较广泛,均为历代
标全国卷Ⅱ (人物传记)
分析与概括、翻译
2016年新课 《明史·傅珪传》 标全国卷Ⅲ (人物传记)
断句、文化常识、 19 分析与概括、翻译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年份
选材、文体
2017年新课 《宋史·谢宏微传》 标全国卷Ⅰ (人物传记)
2017年新课 《后汉书·赵憙传》 标全国卷Ⅱ (人物传记)
固定句式
1、何所 何处 2、何如 怎么样 3、然则 既然这样,那么 4、是以(以是) 因此 5、有所…… 、无所…… 有什么 没有什么 6、有以…… 、无以…… 有用来…的办法 7、 ……孰与(若) …… 比…怎么样 8、 ……之谓也 说的就是…啊 9、如……何、若……何、奈……何 拿…怎么样呢 10、何……为、何以……为 干什么呢
2018届高考 文言文复习
文言文复习不能脱离课本
一、课本是我们教学的范本,也是考试 出题的依据,脱离课本就是脱离了根 本。
二、要求学生天天读课本,包括课文和 注释。
三、每一课的知识点都应该扎扎实实地
过一遍,甚至多遍。
.
2
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题考查统计表:
年份
选材、文体
2015年新课 《宋史·孙傅传》 标全国卷Ⅰ (人物传记)
2015年新课 《北史·来护儿传》 标全国卷Ⅱ (人物传记)
考点分布
断句、文化常识、 分析与概括、翻译
断句、文化常识、 分析与概括、翻译
分值 19
19
2016年新课 《宋史·曾公亮传》 断句、文化常识、 19
标全国卷Ⅰ (人物传记)
分析与概括、翻译
2016年新课 《明史·陈登云传》 断句、文化常识、 19
二、要做到字字落实、文通字顺必须注意: 1、专有名词须保留 2、文言现代换彻底 3、特殊句式调语序 4、方言赘词须删去 5、成分残缺要补全 6、根据语境要变通
翻译题的注意事项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我只知道只有我们的君主能做中国的皇帝,如果立异姓 人做皇帝,我就为此而死。 解析:“帝”、“苟”、“死”各1分,句意2分。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 庶或万一可济。 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 两位酋长当面谴责我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解析:“俱”“面”“庶或”各1分,句意2分
.
8
采用比对法解答分析概括题
比对人物看是否张冠李戴或颠倒事实 比对时间地点看有无时序颠倒地点暗换 比对细节看有无词义曲解文意曲解 比对添加内容看是否无中生有 比对因果关系看是否因果不当或强加因果 比对表范围或程度的词语看是否以偏概全或缩
小范围
四、翻译题的注意事项
一、文言文翻译要求确保译文字字落实、文通 字顺。
固定句式
11、唯(惟) ……之(是) …… 只…(宾语 前置标志)
12、何……之有 有什么…呢? 13、不亦……乎 不是…吗? 14、得无……乎 莫非…吧? 15、无乃……乎 恐怕…吧? 16、所以…… 用来 …的 17、庸……乎 岂,怎么…呢 18、其……乎 难道…吗?
学习目标
1.继续培养文言语感,探究断句的方法, 正确断句。
史书。
选材及题型特点
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的变化:
(1)2013年以前较为稳定,题型有四,即实词、 筛选信息、分析与概括、翻译。
(2)2014年,题型设计有调整,用断句题替代 了筛选信息题,变化后的四道题依次为实词、 断句、分析与概括、翻译。
(3)2015年至2017,题型设计又有新变化, 用文化常识题替代了实词题,变化后的四道题 依次为断句、文化常识、分析与概括、翻译。
翻译题的注意事项
❖ 三、考查点: 1、实词的用法 2、虚词的用法 3、特殊句式 4、课本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实词的用法
常见考查点有: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词类活用 通假字 偏义复词
词类活用是重点: 名词作状语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名词 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为动用法
文言句式八大类型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四、主谓倒装句 五、宾语前置句 六、定语后置句 七、状语后置句 八、固定句式
2 .通过练习文言断句,进一步提高 解题及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
18
什么叫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 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 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 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 “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 “、”断开,叫“读”(dòu)。给古书 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