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旋光仪实验报告(修订版).doc
旋光仪的实验报告

旋光仪的实验报告旋光仪的实验报告引言:旋光仪是一种常用的实验仪器,用于测量物质对光的旋光性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旋光仪,探究不同物质对光的旋光现象,并分析其原理和应用。
一、实验原理旋光现象是指光在穿过某些物质时,光线的偏振方向会发生旋转的现象。
这种旋转是由物质分子结构引起的,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浓度有关。
旋光仪通过测量光线旋转的角度来定量描述物质的旋光性质。
二、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旋光仪放置在水平台上,并调整仪器使其水平。
打开仪器电源,预热一段时间。
2. 校准仪器:使用标准样品进行仪器校准,调整仪器使其读数为零。
3. 测量样品:将待测样品注入旋光仪的样品池中,调整仪器使其读数稳定。
记录读数并计算旋光角度。
4. 重复测量: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性,重复测量样品多次,并计算平均值。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了苏丹红溶液和蔗糖溶液作为样品进行测量。
1. 苏丹红溶液苏丹红溶液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具有旋光性质。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苏丹红溶液的旋光角度为+10度。
这表明苏丹红溶液是右旋光物质,即光线在其通过时会顺时针方向旋转。
2. 蔗糖溶液蔗糖溶液是一种常见的旋光物质。
通过实验测量,我们得到了蔗糖溶液的旋光角度为-5度。
这表明蔗糖溶液是左旋光物质,即光线在其通过时会逆时针方向旋转。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同物质对光的旋光性质不同,旋光角度的正负号表示旋光方向的顺逆时针。
这些旋光性质与物质的结构和浓度有关。
四、实验应用旋光仪在化学、生物、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化学领域旋光仪可以用于测定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旋光性质,从而判断反应的进行程度和产物的结构。
这对于有机合成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2. 生物领域生物体内的一些有机分子,如蛋白质和糖类,具有旋光性质。
通过旋光仪的测量,可以了解这些分子在生物体内的结构和功能。
3. 医药领域旋光仪可以用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
药物的旋光性质可以帮助判断其纯度和活性,从而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大学物理旋光仪实验报告数据

大学物理旋光仪实验报告数据分析及计算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验设备,通过两种激发方式来测量化学分子溶液旋光度,以观察其在右旋光和左旋光下的性质差异。
二、实验原理当一种物质在光的照射下旋转时,会出现旋光现象:即当光以一定强度照射到物质上时,可以引起物质立体偏振,而这种光的偏振性可以通过旋光仪来测量。
右旋光和左旋光是描述旋光现象的一种基础概念,右旋光指的是,当光从光纤聚焦点传入时,被旋光实验溶液经过聚焦后,使两个光状态旋转90度,而左旋光指的是,当光从光纤聚焦点传入时,被旋光实验溶液经过聚焦后,使两个光状态旋转270度。
一般而言,当物质的立体光偏振状态在传播时转向右边的话,则该物质就具有右旋性;如果该物质在传播时转向左边,则具有左旋性。
三、实验步骤1.装配旋光仪,并校准将旋光仪在实验台上安装,并调Integrating Sphere的位置,使激发光线和探测光线在四个不同的位置聚焦到小球里面。
2.进行实验观测A.准备溶液样品:溶解指定浓度的化学分子溶液,利用旋光仪检测其右旋光与左旋光特性差异。
B.用汞灯和LED灯作为光源,分别向溶液样品施加光,并观测旋光仪的显示结果。
3.数据分析收集实验数据,观察右旋光的旋光度与激发光源之间的关系,左旋光的旋光度与激发光源之间的关系,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各激发光源下旋光度差异。
四、实验数据分析与结果计算本次实验分别采用汞灯Hg Lamp和LED灯作为激发光源,分别从右旋光D_squared_R和左旋光D_squared_L两个方向测量旋光度值。
结果如下:激发光源 D_squared_R D_squared_LHg Lamp 0.96 0.02LED 0.03 0.97实验结果显示,当激发光源为汞灯时,右旋光的旋光度比左旋光的旋光度高出94%;而当激发光源为LED时,左旋光的旋光度比右旋光的旋光度高出94%。
旋光仪的使用实验报告

旋光仪的使用实验报告第一篇:《旋光仪的奇妙之旅》今天,咱们实验室里上演了一场旋光仪的探险记。
这玩意儿长得挺科幻,就像电影里的时光机一样,只不过它不是穿越时空的,而是能测量物质的旋光度,说白了,就是看看糖水啊、药物溶液这些透明液体,它们的光线能不能拐弯,拐多大的弯。
一开始,我还以为这活儿挺简单的,不就是往仪器里倒点东西,然后按按按钮吗?没想到,老师一讲起操作步骤来,那叫一个复杂。
什么校准零点、调节光源、记录数据,听着都头疼。
好在我有耐心,慢慢跟着老师的节奏走,还真摸出了点门道。
最有趣的是,当我们把蔗糖溶液倒进样品管的时候,透过旋光仪看到的光谱居然像彩虹一样五彩斑斓。
那一刻,我仿佛成了一个小小的科学家,感觉自己正在解开世界的某个秘密。
虽然实验过程有些繁琐,但每当看到那些数据逐渐浮现在屏幕上,心里就美滋滋的,好像自己离科学家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实验结束了,收拾好仪器,回想着刚才的一幕幕,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成就感。
虽然只是个简单的实验,却让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
下次再做实验,我一定还能发现更多好玩的东西。
第二篇:《与旋光仪共舞的下午》话说回来,那天下午和旋光仪打交道的经历,到现在还让我记忆犹新。
走进实验室,一眼就看到了那个长相奇特的仪器,心里暗自嘀咕:“这玩意儿到底怎么玩?”不过,好奇心战胜了一切,我决定跟这个看似高冷的家伙来一场亲密接触。
老师讲解了旋光仪的工作原理后,我开始动手操作。
先是要调整光源,确保光线能顺利通过样品,这一步感觉就像是在给仪器做暖身运动。
接着,将事先准备好的葡萄糖溶液小心翼翼地倒入样品管,就像给小朋友喂奶那样温柔。
最后,启动旋光仪,那一刻,我的心跳加速,紧张得连呼吸都屏住了。
当屏幕上显示出测量结果时,那种兴奋感难以言表,仿佛自己刚刚完成了一次宇宙探索。
原来,这不仅仅是一场实验,更像是一次与未知世界的对话。
通过旋光仪,我看到了物质的另一面,那些平时看不见的特性,竟然如此奇妙。
实验结束后,我站在那里,望着旋光仪,心里涌起了莫名的感激。
(完整word版)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doc

.实验二 旋光仪测定溶液的浓度及旋光度【实验目的】1、 加深对旋光现象的理解,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 掌握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 测定糖溶液的比旋光率及其浓度。
【实验仪器】4、 1、WXG-4小型旋光仪5、 2 、烧杯 3 、蔗糖 4 、葡萄糖 5 、蒸馏水 6 、物理天平 7 、玻璃棒 8 、温度计 等。
【实验原理】光是电磁波,它的电场和磁场矢量 互相垂直,且又垂直于光的传播方向。
通常用电矢量代表光矢量, 并将光矢量 与光的传播方向所构成的平面称为振 动面。
在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内, 光矢 量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振动状态, 被称为 光的偏振态。
若光的矢量方向是任意 的,且各方向上光矢量大小的时间平均 值是相等的,这种光称为自然光。
若光矢量可以采取任何方向,但不同的方向其振幅不同,某一方向振动的振幅最强,而与该方向垂直的方向振动最弱, 则称为部分偏振光。
若光矢量的方向始终不变,只是其振幅随位相改变,光矢量的末端轨迹是一条直线,则称为线偏振光。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 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
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
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
旋光性物质不仅限于像糖溶液、松节油等液体, 还包括石英、 朱砂等具有旋光性质的固体。
不同的旋光性物质可使偏振光的振动面向不同方向旋转。
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质;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物质。
实验证明,对某一旋光溶液, 当入射光的波长给定时, 旋光度φ与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 l 和溶液的浓度 c 成正比,即cl( 1)式中旋光度φ的单位为“度” ,偏振光通过溶液的长度 l 的单位为 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 g ml 1。
为该物质的比旋光率, 它在数值上等于偏振光通过单位长度 (m) 单位浓度 (g ml 1) 的溶液后引起的振动面的旋转角度。
旋光仪的实验报告

旋光仪的实验报告
《旋光仪的实验报告》
在化学实验室中,旋光仪是一种常用的仪器,用于测量化合物的旋光性质。
旋光性是指某些化合物溶液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使偏振光产生旋转的现象,这种性质对于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台先进的旋光仪,对几种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进行了测量。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将它们分别倒入旋光仪的样品室中。
接着,我们调节仪器使其产生偏振光,并记录下样品室中的溶液对偏振光产生的旋转角度。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葡萄糖溶液的旋光性质与其浓度呈线性关系。
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溶液对偏振光的旋转角度也随之增加。
这一结果与我们的预期相符,说明旋光仪能够准确地测量溶液的旋光性质。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旋光性质的理解,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使用旋光仪进行测量。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科研工作和实验课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旋光仪将会成为我们不可或缺的实验工具之一。
总的来说,本次实验取得了成功的结果,我们对旋光仪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期待着在未来的实验中继续应用旋光仪,探索更多有趣的化学现象。
旋光仪实验报告

θ= α·C·L 式中旋光度θ得单位为“度”,L 得单位为dm ,溶液浓度得单位为 g/ml;α为该物质得旋光 率,即长度 1dm、浓度 1g/ml时溶液引起得振动面得旋转角度,其与温度有关。
ﻩ几种糖对钠黄光(λ=589、3nm)在不同温度与浓度下得旋光率关系如下: ①蔗糖:ﻩα(20℃)= 66、473 + 0、0127Z, Z = 0~500g/ml α(t)= α(20℃)[1-0、00037(t—20)], t = 14~30℃
四、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
测量零点及蔗糖、转化得旋转角
项目
1 左右
2℃ 2 左右
M = 20、0002g t2=23、4℃
t1=23、
3
4
5
左右左右左右
零点(γ
0) 蔗糖(γ 错误!)
0°
28、7 0°
0°
28、7 0°
0° 0°
0°
0°
0° 0° 0°
0°
28、
28、0
28、9 28、
28、30° 27、60° 27、60°
ﻩ设纯蔗糖在 t1℃时旋转角为 θ1,则
θ1 = (66、473 + 0、0127Z1)·[1-0、00037(t1—20)]· ·
式中,Z1为蔗糖得质量; 设转化糖在 t’ ℃时旋转角为 θ2,则
θ2 = (-19、8 - 0、036Z2 + 0、304(t’—20))· ·
式中,Z2 为转化糖得质量。
ﻩ设蔗糖溶液中杂质旋光度为 β,则 40ml 溶液得总旋光度γ1 为: γ1 = θ1 + β
旋光仪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一、实训目的本次旋光仪实训旨在使学生了解旋光仪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应用范围,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旋光性物质检测的实践技能,加深对光学知识的理解。
二、实训时间与地点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训地点:光学实验室三、实训内容1. 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及构造2. 旋光仪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3. 旋光性物质的检测与分析4. 旋光仪的维护与保养四、实训过程1. 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及构造在实训开始前,我们首先了解了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构造。
旋光仪是一种利用旋光物质对偏振光的旋光性进行检测的仪器。
当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时,其振动方向会发生旋转,旋转角度与旋光物质的旋光率成正比。
旋光仪主要由光源、偏振片、样品室、检偏器、望远镜和读数装置等部分组成。
2. 旋光仪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了解了旋光仪的基本原理和构造后,我们开始学习旋光仪的操作步骤。
具体如下:(1)打开旋光仪电源,预热30分钟;(2)将待测样品放入样品室,调整样品位置;(3)打开光源,调整光路,使光束通过样品;(4)旋转检偏器,观察望远镜中的图像,找到消光位置;(5)记录旋光仪的读数,计算旋光度;(6)关闭光源,关闭旋光仪。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旋光仪操作时要保持室内光线稳定,避免外界光线干扰;(2)调整光路时,要轻柔操作,避免损坏仪器;(3)使用旋光仪时,要佩戴护目镜,防止眼睛受到伤害;(4)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旋光仪的清洁,避免污染样品。
3. 旋光性物质的检测与分析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利用旋光仪对几种旋光性物质进行了检测。
通过比较样品旋光度与标准旋光度的差异,分析了样品的旋光率。
此外,我们还对样品的浓度、温度等因素对旋光度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4. 旋光仪的维护与保养实训结束后,我们学习了旋光仪的维护与保养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定期清洁旋光仪,保持仪器表面干净;(2)定期检查旋光仪的光源、偏振片、检偏器等部件,确保其性能正常;(3)使用旋光仪时,避免强烈震动,以免损坏仪器;(4)储存旋光仪时,避免阳光直射,保持室内通风。
旋光仪实验报告

旋光仪实验报告
前言
旋光仪是一种测定主要生理活性物质的旋光性质的仪器,它可以用来测量化合物旋光度和比旋光度,从而可以推算出物质的含量和光学活性。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旋光仪来测量冰片酸和葡萄糖的旋光度和比旋光度,了解各种物质的光学活性及其与旋光性的关联。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检查仪器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同时根据实验所需量准备好样品,并称量出所需量。
2. 测量样品的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在准备工作完成后,将样品注入旋光仪中,并调整仪器,使其光路通畅,并根据设备指示计算出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3. 数据统计
在完成测量后,需要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样品的浓度和
光学活性等信息,并结合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讨论
通过对冰片酸和葡萄糖的测量,我们可以得到它们的旋光度和
比旋光度,从而了解它们的光学活性和旋光性。
同时,我们还可
以通过比较样品之间的差异,来推算出它们所包含的物质种类和
含量,这在生化分析和实验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旋光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在测量中掌握了各种相关数据的计算和分析方法。
这对我们日
后从事相关工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旋光仪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与实验仪器
1.实验目的
(1)加深对旋光现象的理解,观察线偏振光通过旋光物质的旋光现象;
(2)掌握旋光仪的构造原理和使用方法;
(3)测定糖溶液的比旋光率及其浓度。
2.实验仪器
WXG-4圆盘旋光仪、电子天平、温度计、量筒、烧杯、玻璃棒、温度计、滤纸、盐酸(4mol/L)、蔗糖、去离子水。
二、实验原理
1.物质的旋光性
当线偏振光通过某些透明物质(例如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
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
能使其振动面旋转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
若面对光源,使振动面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右旋物;使振动面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为左旋。
蔗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等为右旋物质,果糖、转化糖为左旋物质。
对某一温度下的旋光溶液,旋光度θ与入射光的波长、溶液的长度L溶液的浓度C成正比,即
θ= α·C·L
式中旋光度θ的单位为“度”,L的单位为dm ,溶液浓度的单位为g/ml;α为该物质的旋光率,即长度1dm、浓度1g/ml时溶液引起的振动面的旋转角度,其与温度有关。
几种糖对钠黄光(λ=589.3nm)在不同温度和浓度下的旋光率关系如下:
①蔗糖:α(20℃)= 66.473 + 0.0127Z,Z = 0~500g/ml
α(t)= α(20℃)[1-0.00037(t-20)],t = 14~30℃
①转化糖:α(20℃)= -19.8 - 0.036Z,Z = 90~350g/ml
α(t)= α(20℃)+ 0.304(t-20),t = 3~30℃
式中指100ml溶液所含溶质质量,若长度以cm做单位,则旋光度
θ= α··
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转化糖,它是果糖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具有左旋性。
2.蔗糖纯度的计算
设纯蔗糖在t1℃时旋转角为θ1,则
θ1 = (66.473 + 0.0127Z1)·[1-0.00037(t1-20)]··
式中,Z1为蔗糖的质量;
设转化糖在t’ ℃时旋转角为θ2,则
θ2 = (-19.8 - 0.036Z2 + 0.304(t’-20))··
式中,Z2为转化糖的质量。
设蔗糖溶液中杂质旋光度为β,则40ml溶液的总旋光度γ1为:
γ1 = θ1 + β
往蔗糖中加入盐酸使其完全变成转化糖,稀释至44ml. 则40ml的转化糖溶液旋光度为:
γ2 = θ2 +β
由以上两式可得:
γ 1 – 1.1γ2 = θ1 –1.1θ2
由于蔗糖分子量为342,转化糖分子量为360,所以Z1、Z2的关系为:
Z2 = ××Z1
联合上述式子可得:
(γ – γ)
Z1 =
式中,计算时可以先忽略0.0490Z1这一项,算出Z1的近似值,在逐次逼近算出Z1的较准确值。
最后,蔗糖纯度为:
蔗糖纯度= ×100%
3.旋光仪原理
物质的旋光性测量原理如图所示。
首先将起偏镜与检偏镜的偏振方向调到正交,观察到视场最暗。
然后装上待测旋光溶液的试管,因旋光溶液的振动面的旋转,视场变亮,为此调节检偏镜,再次使视场调至最暗,这时检偏镜所转过的角度,
即为待测溶液的旋光度。
由于人们的眼睛很难准确地判断视场是否全暗,因而会引
起测量误差。
为此该旋光仪采用了三分视场的方法来测量旋光
溶液的旋光度。
从旋光仪目镜中观察到的视场分为三个部分,
一般情况下,中间部分和两边部分的亮度不同。
当转动检偏镜
时,中间部分和两边部分将出现明暗交替变化。
当放进了待测旋光液的试管后,由于溶液的旋光性,使线
偏振光的振动面旋转了一定角度,使零度视场发生了变化,只有将检偏镜转过相同的角度,才能再次看到零视场,这个角度就是旋光度。
三、实验步骤
1.糖溶液的制备
1)用天平称量20g蔗糖,使其溶解,配置100ml的蔗糖溶液;
2)将蔗糖溶液过滤后倒入40ml至50ml量筒中,滴加10滴盐酸,稀释至44ml;
3)将溶液倒入小烧杯中,在水浴锅中加热到70~80℃,保温15min,使蔗糖全部转化为葡萄糖,并冷却至室温。
2.调整旋光仪
1) 接通电源,开启电源开关,约五分钟后,钠光灯发光正常,便可使用;
2) 调节旋光仪调焦手轮,使其能观察到清晰的三分视场;
3) 转动检偏器,观察并熟悉视场明暗变化的规律,调节至零度视场,即三分视界消失,三部分亮度相等,视场较暗,记录游标盘的读数γ0;
4) 用去离子清洗旋光管T,再用少许蔗糖溶液清洗。
将蔗糖倒入旋光管中并充满,旋紧盖子,使有球的一端朝上,将气泡赶入玻璃球内。
擦拭干净旋光管和两端的玻璃面,放入旋光仪中,测量蔗糖的旋光度γ’
1
和蔗糖溶液温度t1.
5)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转化糖的旋光度γ’ 2和蔗糖溶液温度t2.
四、数据处理
1.原始数据
测量零点及蔗糖、转化糖的旋转角
1
转化糖的旋转角γ 2 = 174.50°-180° = -5.50°
3.蔗糖纯度的计算
由公式Z1 =
(γ – γ)
进行逐次逼近求得Z1 = 19.4065g
则蔗糖纯度= ×100% = 97.03%
五、分析讨论
(提示:分析讨论不少于400字)
1.实验中三分视场的方法是利用放进存有待测溶液的试管后,由于溶液具有旋光性,使平
面偏振光旋转了一个角度,零度视场便发生了变化。
转动检偏镜一定角度,能再次出现亮度一致的视场。
三分视场是亮与暗的交界,人眼能够清晰的观测其变化。
实验中当旋转检偏器使线偏振光方向连续变化时, 由于两边的光没有经过半波片,在检偏器前边的光偏振方向如P1,而中间的光因为经过了半波片,偏振方向为图中P2’,三分视场中间部分与两边部分将出现明暗的连续变化,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由马吕斯定律I = I0cos2α和上图可知:三分视场均匀亮与均匀暗时,检偏器透振方向角度相差π/2,因为暗视场下光强随角度变化的灵敏度比亮视场灵敏度要高, 所以将三分视场均匀暗的位置作为仪器的读数位置。
实验中我首先使用三分视场均匀亮测量刻度盘的零点,但发现五次测量结果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5°左右,而使用暗视场测量时,误差在0.5°范围内,这充分说明使用暗视场作为零点效果最好。
2.实验中凡是有螺纹的测微仪器,会由于内外螺纹间隙引入的误差实验中每一次旋转检偏器的度盘转动手轮时,应该朝一个方向旋转检偏器的度盘转动手轮,直到视场中三部分弱照度相等(零度视场)为止。
如果旋转过了测量点,则应该反方向旋转超过测量点,重新正向旋转,以消除螺距引起的空程误差。
3.实验中没有放糖溶液的时候我们调清晰的视场会在放入糖溶液后变得模糊,由于糖的折射率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因而不同浓度蔗糖或转化糖的T型管放入后,由于折射率的变化,调清晰的视场也会变得模糊,均需要重新调节焦距,此时如果忘记调焦也会产生实验误差,如果每次测量都调焦会提高测量的精度。
4 . 关于计算Z1的不确定度问题,由公式
Z1 =
(γ – γ)
前后都包含Z1,不太好直接计算,所以将等式右边的Z1直接用计算出的结果Z1=19.4065g 代替,再把T型管长度L,以及温度t全部看成常量,计算出分母数值,则等式化为:
Z1 = (γ – γ)
= 0.574(θ1 –1.1θ2)
计算过程如下:
s2
X
(θ1)==0.428(度2)
U(θ1)=Δ
仪
= = 0.819(度)
s2
X
(θ2)==0.238(度2)
U(θ2)=Δ
仪
= = 0.612(度)
=
θθθθ= 0.574×
θ
()
θ
== 0.6085g 则Z1 = (19.4065±0.6085)g
六、实验结论
1. 当线偏振光通过蔗糖溶液后,偏振光的振动面将以光的传播方向为轴线旋转一定角度,这种现象称为旋光现象。
旋转的角度φ称为旋光度。
2. 由单色光源发出光线经起偏器后变为线偏振光, 在放入待测溶液前调节目镜的焦距使视场更清晰, 再调节检偏器, 使视场最暗。
当放入待测溶液后由于旋光性,视场由暗变亮。
旋转检偏器,使视场重新变暗, 所转过的角度就是旋转角,进而就可以代入公式求出蔗糖纯度。
七、原始数据
(要求与提示:此处将原始数据拍成照片贴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