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有机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有机化学》 说课稿

《认识有机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有机化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的开篇内容。
这部分知识在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中起着引领和奠基的作用。
教材首先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有机化合物的介绍,引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兴趣。
接着,阐述了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以及分类方法,为后续深入学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用途奠定了基础。
从教材的编排来看,其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逐步引导学生构建有机化学的知识框架。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探究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阶段已经对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有机化学的系统知识还较为欠缺。
他们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但在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有机化学的学习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难,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较为复杂,反应类型多样。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方法。
(2)掌握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
(3)能够识别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并根据官能团推测其可能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实例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对官能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有机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有机化合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常见官能团的结构和名称。
2、教学难点(1)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性质的关系。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检测学生掌握情况培养学生观察能结构式和结构简式只能表示分子中原子的_______________,不能表示分子中真实的空间结构。
名称分子式结构式球棍模型填充模型甲烷[针对练习2] 下列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其中不能反映出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 )[问题5]观察下列烃,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几个共价键?烃的形状有几种?有机化合物结构多样性的一种表现:(1)碳原子之间可形成较长的碳链或碳环。
(2)碳和碳之间可以形成单键、双键、叁键等多种形式。
[针对练习3] 下图中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共价键,省略氢原子(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共价键都与氢结合的),写出A—E的分子式。
【问题6】下列三种烃分子中,有几种共价键?烃分子的形状有何共同特点?学生观察分析丁烷的结构式和空间结构,思考得出结论观察思考练习力分析思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归纳能力归纳分析(1)分子中只有_______ (2)____状分子4. 烷烃:分子里碳原子和碳原子都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烃。
烷烃的化学性质和甲烷相似。
【问题7】下列烷烃的名称是什么呢?用天干来代替碳原子数碳原子数: 1 2 3 4 5 6 7 8 9 10名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问题8】写出下列烃的分子式,思考它们的分子式满足什么样的通式?组成通式:______________[问题9] 如何判断一种烃是烷烃?(1)分子中只有________键(2)分子式符合________ (3)____状分子[针对练习4] 下图中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共价键,省略氢原子(假如碳原子上其余的共价键都与氢结合的),A—E中属于烷烃的是__________。
【问题10】这些烃中,哪些分子式相同?5.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环节板块一:自主建构物理性质【视频播放】----西气东输。
(可燃冰和页岩气)教学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甲烷,使化学和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
知道甲烷是以什么形式存在。
板块二:甲烷的结构探究甲烷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稳定性呢?首先让学生回忆旧知书写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和结构式,并提出问题:甲烷的四个碳氢键是以何种方式分布在碳原子周围空间的呢?有同学认为是平面性,碳氢键之间的夹角为90°。
还可能有其他结构吗?请设计目的:设置矛盾冲突,激发学生思维火花 ,动手实践,真实再现科学推理和探究过程。
科学家研究甲烷结构的历程,19世纪初许多科学家也和同学们开始想的一样,认为甲烷是平面正方形,但这无法解释许多实验事实。
直到第一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荷兰化学家范霍夫提出了甲烷的正四面体构型,才解释了这些事实,而这也标志着立体化学的诞生。
设计目的:通过化学史还原科学家对知识的认知过程,让学生回归科学发现的真实情境。
【提出问题】甲烷分子中各原子在空间是如何分布的呢? 激发学生思考,有的猜想是平面正方形的,有的猜想是正四面体结构分布。
【探究实验】——模拟甲烷的空间分布,学生利用橡皮泥、火柴棒自主拼插甲烷分子模型。
展示每个小组认为可能的结构模型,接着老师给出引导信息:1、甲烷分子中的4条C—H键完全等同。
2、H与C之间的距离和每个夹角也完全相同。
3、如果把甲烷中的两个氢原子换成两个氯原子后也只有一种结构,学生分小组再次动手进行实践活动,由此得出甲烷的空间结构应该是呈正四面体排列。
【小组活动】——纸折正四面体,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折出正四面体。
然后将折出来的正四面体与球棍模型相比较,明确甲烷的五个原子在正四面体上处于什么位置,对甲烷的空间构型有直观的认识。
用实物气球进一步的演示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用现代化的仪器证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最后【动画演示】——甲烷的空间正四面体分布。
高中化学_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合作探究】【交流·研讨】【思考】1、在元素周期表中那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主要是什么物质?2、有机化合物与人类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衣、食、住、行、医疗、能源、材料、科学技术及工农业生产等领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请你说出身边的有机物?3、下图常见的那些有机物?他们在组成和性质上有什么相同?积极思考回答:碳元素、有机化合物认真观察、思考学生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各小组之间交流补充。
让学生明确化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能力【过渡】【板书】【指导自学】【板书】【板书】【思考】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什么?----------甲烷2、甲烷在自然界中是否存在?天然气、石油气、沼气、坑道气、瓦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二、甲烷1、甲烷的物理性质色态味密度水溶性【思考】实验室应该收集甲烷?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甲烷的分子式:CH4甲烷的电子式:H︱甲烷的结构式:H — C— H︱H甲烷的结构简式:CH4【练习3】下列分子空间构型不是正四面体结构的是()A.CH4B.CH3Cll4D.CF43、甲烷的化学性质【思考】联系生活---常见的能源物质---可燃性煤矿安全措施:1、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和监测系统,保证甲烷含量不在爆炸极限内2、严禁明火、电火花等【播放视频1】--甲烷的燃烧【思考】:①点燃甲烷前要进行什么操作?[ __]②火焰的颜色是什么?[ __]③燃烧时火焰是淡蓝色的气体还有哪些?[ _、_、_]④燃烧后的产物如何检验?[ ______]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自学课本第59页,小组讨论、总结,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自己动手书写联系实际,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准确使用化学用语化学指导生活,引发学生关注生产、生活注意安全等。
【实验探究1】【实验探究2】1. 点燃纯净的甲烷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甲烷易燃2.在火焰的上方罩干燥洁净的烧杯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甲烷中含氢元素3、向反应后的烧杯中注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甲烷中含碳元素【思考】1、实验能否说明甲烷中含有氧元素?为什么?2、如何鉴别氢气、甲烷、一氧化碳三种无色气体?【播放视频2】--甲烷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播放视频3】--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实验现象】没有光照的试管不变化;光照后的试管壁上出现油滴,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气体颜色略微变浅。
《认识有机化学》 说课稿

《认识有机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有机化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认识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有机化学基础》的开篇内容。
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发展历程,为后续深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应用奠定基础。
本章节主要包括有机化学的发展、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等内容。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表,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思维方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阶段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如甲烷、乙烯、乙醇、乙酸等,对有机化合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有机化学的系统知识和研究方法还比较陌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示方法较为复杂,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和书写容易混淆等。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逐步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程,认识有机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方法,能够根据官能团对常见有机化合物进行分类。
(3)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能够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和电子式。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有机化合物分类和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有机化合物结构模型的搭建,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有机化学的魅力。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从地位上看,本节课位于鲁科版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学生在学习了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基础上,深入学习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有机物,为后面继续学习新的有机物奠定基础;从内容上看,主要学习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通过对碳原子的分析认识碳原子的成键,包括成键类型与成键数目,并进一步掌握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碳原子可以连接碳原子、氢原子、卤素原子等原子,并且碳原子可以形成单键、双键、三键,也可以成环,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烃的概念,进而认识烷烃,掌握烷烃的结构及性质,通过对丁烷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与书写掌握同分异构体的具体含义,帮助学生对有机物的结构有个整体认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节中学习了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通过对甲烷的学习初步认识了有机化合物,对碳原子有一定的了解,已经学习了化学键,知道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能书写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但是对有机物的结构不是很了解,而有机物的结构对认识研究有机物有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1.通过对碳原子的结构分析,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2.通过对甲烷、乙烷等烷烃的认识,了解碳原子的连接方式,搭建烷烃的模型;认识并书写同分异构体3.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整体认识四、教学重难点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同分异构体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一、碳原子1. 6号原子,原子结构,非金属元素,最外层4个电子,电子式2. C的成键特点:成键类型成键数目二、碳原子连接方式1.烃2.烷烃三、同分异构体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第一节中学习了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知道有机化合物的定义;已经掌握了碳原子结构、元素的分类;也已经学习了化学键,知道化学键有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可以分为极性共价键与非极性共键;能书写简单物质的电子式,通过对甲烷的学习知道了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
但是对有机物的结构不是很了解,而有机物的结构对认识研究有机物有重要意义。
二、要学习的知识通过对碳原子的结构分析,掌握碳原子的成键特点,包括成键类型和成键特点,进而掌握碳原子的连接方式,认识到有机物的结构特点,掌握烷烃的定义,认识并书写同分异构体效果分析本节课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热烈,分工合作较好,通过自己动手拼插模型,直观感受有机物的结构,在这个过程中一步步深入,认识烷烃,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达到对有机物分子结构的整体认识。
高中化学_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1节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2.掌握同分异构现象,并能书写一些简单的同分异构体。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探究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2.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迁移·应用”、“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活动,激发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用模型组装有机分子的实践活动,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1.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2.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三、设计思路首先引入烃的概念,对所学知识点有个大名称和归类。
根据甲烷的结构模型自主学习结构式、结构简式,认识甲烷的立体结构,对于甲烷的变式结构如CH2Cl2有立体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模型探究有机物多样性的表现,总结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原因,体验烷烃的特点,体会同分异构现象。
步步紧扣,设计思路符合学生认知的逻辑思维,真正帮助同学们建立立体结构思维。
四、教学方法本节采用实验探究与讲授相结合,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操作,从实验中思考、质疑、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得出结论。
分组探究活动要充分,要注意过程;表达交流可用实物、投影,要强调合作、争议与赞赏并重,既有思维碰撞,又能相互认同。
运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的图片,形象生动。
整个探究活动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老师不宜过多提示或暗示,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自评、互评,以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素养。
整体思路:教师设疑——实验——学生讨论——学生得出结论——教师点评小结。
五、教学过程【情境引入】有机物主要是由碳元素组成的,虽然组成元素种类少,但是有机物的种类却非常地繁多。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我们刚学习了甲烷的性质,根据结构决定性质,那么有机物的结构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机物的结构特点。
高中化学_第1节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堂引入: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化学反应类型。
乙烯和溴水反应:;乙烯和氯化氢反应:;甲烷与氯气光照反应:;制备硝基苯:;乙醇催化氧化:一、有机化学反应的重要类型1、加成反应(1)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化合物的反应。
(2)特点:分子中含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碳氧双键,碳氮三键等不饱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3)常见的加成反应试剂能与碳碳双键加成反应的试剂:氢气,卤素单质,氢卤酸等能与碳氧双键加成反应的试剂:能与碳碳三键加成反应的试剂:上述试剂都能加成2、取代反应通过书写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描述取代反应的定义。
光照CH3—CH3 + Cl2CH3—CH2Cl + HCl①+ HO浓硫酸—NO2+ H2ONO2②+H2SO4(浓)SO3H+ H2OΔ③(1) 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2)α—H 被取代的反应烯烃、炔烃、醛、酮、羧酸等分子中的烷基部分也能发生取代反应,其中与官能团直接相连的碳原子(α—C )上的碳氢键容易断裂,发生取代反应。
CH 3—CH=CH 2 + Cl 2Cl —CH 2—CH=CH 2 + HCl练习:根据机理实现下列下列取代反应的方程式: CH 3—CH 2—CH = CH 2+Cl 2【合作探究】乙烯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业上,通过石油裂解来制乙烯,[实验室制备乙烯]学生代表操作,给大家展示。
讨论相关问题。
学生小组代表展示。
①混合液颜色为什么变黑?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是什么?怎样产生的?②写出实验室制乙烯的反应方程式,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③该反应属何种反应类型?④反应时乙醇分子中哪些键断裂?CH 2—CH 2 CH 2=CH 2↑ + H 2O H OH 我们把这种类型的有机反应称为消去反应。
3、消去反应(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脱去小分子物质(如H 2O 、HBr 等)生成分子中有双 浓硫酸170℃键或叁键的化合物的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化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学
【效果分析】
优点:
1.本节课,能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贯彻落实,有意识的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
课堂的设计环节围绕学习方式,以学生为本,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教学方法方面丰富多样。
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再单一,而是交错运用。
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运用比较成熟,没有被各种教学方法框住手脚,而是运用灵活自由。
如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演示法、情景创设法等
3.教师更加重视情景创设,基本运用得法,几乎每一节课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4.教师在学法引导方面更加有效。
学习方法指导贯彻整个课堂,老师们或者提供任务卡,或者设计几个活动,或者口头提示,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帮学生理清整个学习过程。
有的老师在屏幕上打出学习目标,做法也比较好体现生态化。
5.教案非常详细。
但教案与课堂不完全一致,灵活调整,课堂是处于变化中的,随时生成,由此,体现了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提高。
不足之处:
1.提问流于形式,有待改变。
如:提问太大,不合理无效提问等,对于学生真话不予置评,提倡学生要有与众不同的答案。
2.讨论流于形式。
讨论问题与时间是关注的方向。
3.课件使用上应提高效率。
课件设计不必有头有尾。
课件是帮助课堂提高效率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题尽量在白板上写出来比较好,可以给学生留点思考空间。
屏幕上打出来的文字、动感形象不要干扰课堂,有时可以关掉屏幕。
还有课件音乐音量等问题要注意。
题。
第1节认识有机化学
跟踪练习
1.(2016·梅州高二检测)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机物是只有在生物体内才能合成的物质
B.有机物都是难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的共价化合物
C.由于组成有机物的元素种类多,所以形成的有机物种类繁多
D.无机物和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下列属于链烃的是( )
A.C2H6O
B.
C.
D.CH3CH2CH3
3下列物质中属于烃类的是( )
A.CH3OH
B.CH3Cl
C. D.
4.(2016·郴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
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5.(2016·广州高二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羟基跟链烃基直接相连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B.分子中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属于醇类
C.酚类和醇类具有相同的官能团,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分子内含有苯环和羟基的化合物都属于酚类
6.下列关于同系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互为同系物
B. 符合相同分子通式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
C. 两个同系物之间的式量差一定为14或14的整数倍
D. 同系物间具有相同类型的官能团,且数目也相同
7.下列物质属于同系物的是()
① CH3CH2Cl ②CH2=CHCl ③CH3CH2CH2Cl ④ ClCH2CH2Cl ⑤CH3CH2CH2CH3 ⑥CH3CH(CH3)2
A.①②
B.①④
C. ①③
D. ⑤⑥
8. 对右侧的有机物结构进行仔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按碳的骨架分类,该有机物的类别属于
(2)分子中所有官能团的名称分别为
《有机化学基础》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学
【课后反思】
一课堂教学设计反思: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本次教学设计的研究,我在备课时认真研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山东科技出版社的选修《有机化学》第一章第一节有机化学分类选,通过对比和整合,在教学设计时着重参考了山东科技出版社的第一章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学,对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形成了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的一些问题:“有机物的分类”内容是以“必修2”中学过的几种有机物代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为基础,将必修教学中以生活和生产实践为主题的有机物性质的学习,转变为选修教学中以学科特点为主题的有机物分类的学习,在教学中体现学科特点。
通过“有机物分类”的学习,为以后系统的学习有机物性质提供了一个研究思路和方法。
三实际教学环节中的反思:通过这次的教学这样在学生头脑中
建立了分类证据系统,体会分类官能团碳骨架的重要性,也完善了科学的认识过程,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
同时多找一些易错题目来加深分类的标准和依据,这样实践加深理论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