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管理实用干货――猪只免疫技术操作规程
养猪场中猪科学免疫程序

养猪场中猪的科学免疫程序一、种公猪免疫程序⑴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⑵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⑷每年在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每年4-5月注射一次乙型脑炎弱毒苗;⑹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⑺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二、种母猪免疫程序⑴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蔓猪肺疫两联苗;⑵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每年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疫苗;⑷每年在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每年4-5月注射一次猪乙型脑炎弱毒苗;⑹每年春秋两季各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⑺每年春秋两季各肌肉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⑻妊娠母猪于产前40-42天和产前15-20天各注射一次仔猪下痢菌苗以预防仔猪黄痢;⑼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各注射一次红痢菌苗以预防仔猪红痢。
三、仔猪免疫程序⑴20日龄和70日龄各肌肉注射一次猪瘟猪肺疫两联苗或在初生未吃初乳前立即接种一次;⑵断乳时(30-35日龄)和70日龄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丹毒疫苗;⑶断乳时(30-35日龄)口服或肌肉注射一次仔猪副伤寒疫苗;⑷7-15日龄右侧胸腔注射一次猪喘气病疫苗;⑸60日龄肌肉注射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⑹70日龄肌肉注射一次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四、后备猪免疫程序⑴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猪瘟肺疫两联苗一次,选出做种猪时再接种一次。
⑵产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一次猪细小病毒病疫苗;⑶后备母猪4-5月和配种前各肌肉注射一次猪乙型脑炎弱毒苗;⑷60日龄肌注一次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选做种猪时再肌注一次。
以上免疫程序,对于规模经营的猪场和养殖户必须接种的疫苗是猪瘟猪肺疫两联苗,猪丹毒疫苗、仔猪副伤寒疫苗,仔猪下痢菌苗、红痢菌苗、猪口蹄疫灭活疫苗、而猪细小病毒病疫苗、猪喘气病疫苗;猪乙型肺炎弱毒苗、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仅在该场或当地流行过此类疾病时才接种;仅少量养殖的农户只需接种猪瘟猪肺疫两联苗、仔猪副伤寒疫苗。
猪场免疫接种操作规程

猪场免疫接种操作规程
1、猪群的免疫接种工作应指定专人负责,包括免疫程序的制订,疫苗的提供和贮存,免疫接种时工作人员的调配和安排等,根据免疫程序的要求,有条不紊地开展免疫接种工作。
2、疫苗需专人负责保管,活疫苗要求在低温冰冻的条件下运输和贮存,灭活苗只需在4℃左右的普通冰箱内贮存。
3、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苗瓶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有效日期、使用方法、头份是否记载清楚,要有生产厂家、批准文号和检验号等,以便备查,避免伪劣产品。
4、免疫接种工作必须由兽医防疫人员执行,接种前要对注射器、针头、镊子等器械进行清洗和煮沸消毒。
备有足够的碘酊棉球,稀释液、免疫接种记录本。
猪场建议免疫程序

猪场建议免疫程序一、注意事项注射疫苗应注意:①肌肉注射:耳后靠近耳根的最高点松软皱褶和绷紧皮肤的交界处。
不同体重的猪只,针头大小不一样:10公斤以下,用9×10mm长的9号针头。
10-30公斤,用12×20mm长的12号针头。
30-100公斤,用16×25mm长的16号针头。
100公斤以上,用16×38mm长的16号针头。
②皮下注射:使用较短的针头(1.2-2.5cm),于耳窝的松软肤下部,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提起皮肤的皱褶,以一定的角度刺入针头,确保针头刺入皮下。
商品猪防疫程序:日龄疫苗名称剂量免疫方法12日龄兰耳病灭活苗 1ml 肌肉注射15日龄猪链球菌 1ml 肌肉注射20日龄伪狂犬基因缺失苗 1头份肌肉注射25日龄猪瘟疫苗 1头份肌肉注射35日龄丹毒--肺疫二联苗 2头份肌肉注射45日龄猪链球菌 1ml 肌肉注射50日龄伪狂犬基因缺失苗 1头份肌肉注射65日龄丹毒--肺疫二联苗 2头份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4头份肌肉注射70日龄高效五号苗 2ml 肌肉注射110日龄高效五号苗 3ml 肌肉注射2、后备猪防疫程序:配种前30天猪瘟疫苗 5头份肌肉注射配种前25天高效五号苗 3ml 肌肉注射配种前22天细小病毒疫苗 1头份肌肉注射乙型脑炎疫苗 1头份肌肉注射配种前15天伪狂犬基因缺失灭活苗 1头份肌肉注射配种前10天兰耳病灭活苗 2ML 肌肉注射配种前7天细小病毒活疫苗 2头份肌肉注射乙型脑炎疫苗 2头份肌肉注射3、生产母猪防疫程序:3、9月份中旬猪丹--毒肺疫二联苗 2头份肌肉注射3、9月份下旬乙型脑炎疫苗 1.5头份肌肉注射产前7周高效五号苗 3ml 肌肉注射产前6周黄白痢 3ml 肌肉注射产前5周兰耳病灭活苗 2ML 肌肉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灭活苗 1头份肌肉注射产前4周猪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 4ml 后海穴注射产前3周链球菌灭活苗 3ml 肌肉注射产前2周黄白痢 2ml 肌肉注射产后7天猪瘟疫苗 1 头份肌肉注射产后14天细小病毒疫苗 2 ml 肌肉注射产后21天兰耳病灭活苗 5头份肌肉注射伪狂犬基因缺失灭活苗 1头份肌肉注射断奶高效五号苗 3ml 肌肉注射4、种公猪防疫程序:3、9月上旬猪丹毒--肺疫二联苗 2头份肌肉注射猪链球菌活疫苗 2头份肌肉注射3、9月中旬伪狂犬基因缺失灭活苗 1头份肌肉注射猪瘟疫苗 5头份肌肉注射12、3、9月下旬五号苗 3ml 肌肉注射3月、9月下旬细小病毒疫苗 1头份肌肉注射乙型脑炎疫苗 1.5 头份肌肉注射(B)养猪场要始终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严格的防疫制度。
猪场防疫免疫规程

1、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必须引进种猪时,在引进种猪前必须调查产地是否为非疫区,并有产地检疫证明。
2、猪场严禁饲养禽类、犬、猫及其他动物。
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只及其产品。
职工家中不得养猪。
3、严禁外来人员到猪场参观,必要时需经场长许可,需经更换场区工作服、工作鞋或洗澡,并遵守场内防疫制度。
4、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的畜产品或其他物品。
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只及其他动物的疾病。
猪场配种人员不准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5、猪场每个消毒池要经常更换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
6、生产人员进入生产区前,应先洗手、穿工作服和胶靴;或淋浴后更换衣鞋,工作服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
严禁相互串猪舍。
7、猪场要喂全价配合饲料,禁止饲喂不清洁、发霉或变质的饲料,不得喂未经无害处理的泔水以及其他畜禽副产。
8、每天坚持打扫猪舍卫生,保持饲槽、水槽、用具干净,地面清洁,舍内可用0.27%、0.3%过氧乙酸或次氯酸钠或其它消毒药消毒,每月2~3次。
猪只专群后,栏舍要进行彻底清洗消毒。
9、猪场道路和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因地制宜选用高效、低毒、广谱的消毒药品,定期消毒。
10、每批猪只调出后,猪舍要严格进行清扫、高压冲洗和消毒,并空栏5~7天,做到“全进全出”。
11、产房要严格消毒,有条件的可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临产母猪进入产房前进行体表清洗和消毒,产前母猪用0.1%高锰酸钾溶液对外阴部和乳房擦洗消毒。
仔猪断脐、剪牙、断尾和剪耳缺要进行严格消毒。
12、定期驱除猪的体内、外寄生虫。
搞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等工作。
13、饲养员认真执行饲养管理制度,细致观察饲料有无变质、猪采食和健康状态、排粪有无异常等,发现不正常现象,及时请兽医检查。
14、猪只及其产品出场,出具经县以上防疫检疫机构或其委托单位的检疫证明。
出售的种猪应包括种猪档案、免疫证明。
15、根据养猪专业合作社猪病防控中心免疫防控大纲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区疫病发生的种类,确定免疫接种的内容和适宜的免疫程序。
规模猪场实用免疫程序

规模猪场实用免疫程序前言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推广,规模猪场数量日益增加。
对于养猪场主来说,如何保障猪的健康,提高养殖效益,免疫程序的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实用的规模猪场免疫程序,并给出相应的养殖建议。
1. 疫苗及免疫计划疫苗是预防疾病的常见方法之一,规模猪场需要拟定完善的免疫计划,将疫苗接种计划化、系统化。
在正式施工前,需提前制定好免疫计划表,结合猪栏和猪群数量,决定接种品种和接种时间,保证接种充分、科学化。
一般情况下,规模养殖场的免疫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 新生猪新生猪出生后,视情况14-21天内注射口服流感和蓝耳病疫苗。
1.2 断奶猪断奶猪在离开母猪前,接种口服细胞壁破碎菌和口服毒素重组病毒疫苗;离开母猪后,接种口服萨尔蒙病毒和百日咳病疫苗。
1.3 生长猪生长猪每年进行2次萨尔蒙病疫苗接种,每次间隔4~6个月。
1.4 出栏猪出栏前1周接种口服疫苗,并闭环式育种,不断更新种猪基因库。
2. 感染预防感染预防是规模养殖场免疫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猪群健康的前提。
下面简单介绍几点感染预防建议:2.1 管理淘汰猪群淘汰猪群是养殖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不良健康状态、疾病耗费大量成本,拉低产出效益,所以需严格控制。
建议每年选择1-2次进行换群操作,减少感染物质积聚在养殖猪群中的时间,降低感染风险。
2.2 健康检测对采样检验,尤其常见疫源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识别,例如蓝耳病、口蹄疫等疾病,期间可有误差,所以需要定期进行检测。
3. 合理营养管理猪群营养需求与健康、免疫状况息息相关。
一旦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便会影响其免疫效果,导致接种效果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甚至会加重猪群疾病。
这里给出几点养殖建议:3.1 猪的饲料管理新生猪和断奶猪的饲料成分需要更为细致地控制,生长猪的饲料及量的布置,需要根据生长阶段、性别、机体质量等综合考虑。
3.2 猪群干净卫生保持养殖场卫生堆积清洁,争取猪群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可减少病原菌的积聚,降低感染风险。
猪场常规免疫程序

猪场常规免疫程序规模猪场的免疫程序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合理制定,目前在北方地区建议采用以下免疫程序:(一)仔猪阶段(0-35日龄)1、猪瘟免疫:(1) 20日龄首免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剂量为1头份,肌肉注射。
*u+K!T(G-`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2)在常发猪瘟病的疫场可采取乳前免疫的方法:在初生仔猪擦干体表黏液后,立即肌肉注射猪瘟弱毒疫苗1头份,待30-60分钟后再让仔猪吃奶。
采用该方法时,20日龄不再做免疫,半年后再进行免疫。
2、伪狂犬病免疫:发生过伪狂犬病的疫场,母猪妊娠后期未做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免疫的后代仔猪可在1-8日龄时进行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免疫注射,免疫剂量为1头份。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苗供应)3、仔猪副伤寒免疫:30日龄采用口服或注射的方法,免疫剂量肌注1头份,口服4头份。
(二)小育成猪阶段(35-70日龄)35日龄断奶后:(1)传染性胃肠炎免疫:采用弱毒或灭活苗。
免疫剂量为1头份。
以后每年进行一次。
(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苗供应(2)五号病免疫:A、高密度灭活苗:免疫剂量为1头份,每半年进行一次免疫。
B、一般灭活苗:免疫剂量1头份,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免疫。
1999年农业部推广的程序:父母代以上种猪场:仔猪断奶时免疫一次,间隔一个月再免疫一次,以后每隔半年免疫一次。
商品代猪场:一般断奶时免疫一次,间隔一个月做一次加强免疫,直到出售。
现北京市有文件强调每三个月免疫一次。
(疫苗的免疫期为3-6个月), 2、60日龄:(1)猪瘟二免:(2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免疫剂量2头份。
(2)猪丹毒:用猪丹毒弱毒疫苗,免疫剂量1头份。
(3)猪肺疫:用猪肺疫弱毒疫苗,免疫剂量1头份。
以上三种病也可用三联苗同时免疫。
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三)后备母猪配种前:1、细小病毒病免疫:用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免疫剂量1头份,公、母猪同时注射。
2、乙型脑炎免疫:用乙脑弱毒疫苗或灭活苗免疫,每年春天在蚊蝇繁殖前对配种前的后备猪或正在配种的公、母猪同时进行免疫注射,方法按说明书进行。
规模猪场免疫的操作细则

规模猪场免疫的操作细则导读在生产现场,由于技术人员不重视疫苗免疫的操作细节,往往容易造成免疫失败。
因此,现场管理应规范兽医操作规程,最大限度减少操作失误,避免免疫失败。
一、疫苗质量与保存条件的检查1.疫苗用前检查:封口、名称、批号、有效期、容量和使用方法、疫苗色泽等物理性状应与说明书相符。
2.定期检查疫苗保存条件:(通常有2-8℃和 -20℃),保存冰箱内要放置数显温度计,仓库保管员每天记录温度变化;冷藏保存的疫苗,时刻注意靠近冰箱内壁的疫苗有无结冻现象。
疫苗保存和运输二、注射器具1.注射器选择:选择猪的大小和疫苗的物理性状选择合适注射器及针头。
2.器具分类:免疫器具(针头、注射器、托盘等)应分区、分类使用来避免交叉感染。
3.防止器具污染:反复清洗和消毒,针头和注射器经煮沸消毒15分钟以上,干燥后待用,防止水对疫苗的影响。
做到一猪一针头,每次吸取疫苗时应更换针头,或在疫苗瓶上固定一枚针头。
三、注射方法1.注射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后海穴注射正确的肌肉注射部位及技术正确的皮下注射技术;母猪必须正确保定后海穴注射部位2.注射技术:注意部位、角度及深度等,正确的肌肉注射部位位于耳后5.0-7.5cm,靠近耳根部最高处的松皮皱褶部紧皮交接处。
正确的注射部位:耳根后三角区正确注射角度不正确的注射角度三、注射方法1.注射方法: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和后海穴注射部位太高,角度不正确注射部位太靠后现场操作时如果注射部位太低,有注入腮腺的可能,由此导致的疼痛可使猪痛的废食。
注射后如有血液和疫苗漏出,应补免一次。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现场注射存在着疫苗注入脂肪组织的危险,因为脂肪组织中的血液供应很少;或可能被脂肪组织包被从而使免疫应答很差,易引起脓包。
一般现场见到母猪耳号脓包较多,往往与操作不熟练有关。
四、猪群健康状况检查接种前应注意猪只是否健康,不健康的猪只不能免疫(因为它不能很好的产生免疫应答,另外会加重病情),应做好记录,一周恢复健康后补免。
第四节猪场免疫程序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第四节猪场免疫程序猪场生产管理手册一、常见猪病的推荐免疫程序(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1、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2、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3、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兰耳病弱毒苗;4、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5、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6、30日龄:肌肉或科小剑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7、30日龄:乌洛托品仔猪水肿病菌苗;8、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9、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二倍量肌注。
10、生长疫苗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1.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2.配种前20-30天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3.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口蹄疫、兰耳病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1.空怀期: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2.短小初产猪肌注一次细长病毒灭活苗,以后可不注;3.头三年,每年3-4月份肌注一次甲肝苗,三年后可不注;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5.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6.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7.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8.产前30天,达马藏县仔猪红痢疫苗;9.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10.产前16天,肌注仔猪红痢脊髓灰质炎;(四)绵羊公猪免疫程序1、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黄热病、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2、每年3-4月份肌肉注射1次乙脑苗;3、每年肌肉注射2六次气喘病灭活菌苗;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场管理实用干货——猪只免疫技术操作规程
一、主要目的
控制或净化猪场内危害较大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等),产生或加强猪只对外界流行疾病的抗病力。
二、主要职责
▣猪场场长全面负责猪只免疫工作;
▣猪场各级负责人组织实施猪只免疫工作;
▣猪场全体员工参与猪只免疫工作,严格执行免疫相关操作规程。
三、工作程序
1疫苗运输和保存
疫苗运输:
疫苗运输要用专用疫苗箱如泡沫箱,里面放置冰块。
尽量减少疫苗在运输途中的时间;
疫苗保存:
疫苗必须按厂家要求进行保存,一般冻干疫苗需冷冻(本猪场规定-18℃以下)保存(含耐热保护佐剂疫苗除外),液体油苗需2-8℃冷藏(本猪场规定5℃左右)保存(灭活苗,及含耐热保护佐剂疫苗)。
保存疫苗的冰箱必需是“手动除霜”型。
2-8℃保存的疫苗一般不要直接贴冰箱、冰柜壁,否则容易发生冰结,可在冰箱壁放一层纸皮等隔离物;
在冰箱各层放置温度计(冷冻层放水银温度计),并每天按猪场规定记录温度情况。
2疫苗注射前准备
▣严格按公司制定的免疫程序执行,免疫日龄最多相差±2天,作好免疫计划,计算好疫苗用量。
特殊情况需要推迟的,需留档备案,日后做好补免;
▣注射用具必须清洗干净,经煮沸消毒时间不少于10分钟,待针管冷却后方可使用。
注射用具各部位必须吻合良好。
抽取疫苗前需排空针管内的残水,或者抽取部分生理盐水涮洗。
针头在安装之前将水甩干净,提倡烘干针头,或者使用生理盐水煮针头(或煮后用其润洗针头);
▣疫苗使用前要检查疫苗的质量,如颜色、包装、生产日期、批号;▣稀释疫苗必须用规定的稀释液,按规定稀释。
一般细菌苗用铝胶水或铝胶生理盐水稀释,病毒苗用专用稀释液或生理盐水稀释;
▣冻干疫苗稀释时要检查是否真空,不是真空的疫苗不能使用。
油苗不能冻结,要检查是否有大量沉淀、分层等,如有以上现象则不能使用。
一般非油性苗稀释后呈黄色也不能使用;
▣注射细菌活苗前3天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
▣疫苗注射前一天要添加使用抗应激药物。
3疫苗注射操作
▣尽量选择阴凉天气进行疫苗注射。
疫苗注射当天要添加使用抗应激药物;▣注射疫苗时,哺乳小猪一针筒换一个针头,其余种猪(或商品猪)须一头猪换一个针头。
每次吸取疫苗都必须换针头或在稀释后的疫苗瓶上固定一枚针头。
注射器内的疫苗不能回注疫苗瓶,避免整瓶疫苗污染;
▣注射部位为猪只双耳后贴覆盖的区域,垂直于体表皮肤进针,严禁使用粗短针头和打飞针。
如打针后注射部位流血,一定要在猪只另一侧补一针疫苗;
▣要避开脓包注射;
▣弱毒疫苗稀释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用完;
▣两种疫苗不能混合使用。
同时注射两种疫苗时,要分开在颈部两侧注射;▣出现发烧、大比例拉稀的猪群、有病的猪只不能注射疫苗,病愈后补注;▣注射疫苗出现过敏反应的猪只,可用地塞米松、肾上腺素等抗过敏药物抢救;
▣注射疫苗过程中使用冰盒保存疫苗。
4疫苗注射后工作
▣疫苗注射后一天要添加使用抗应激药物;
▣注射细菌活苗后3天内禁止使用各种抗生素;
▣注射病毒活苗后3天内禁止使用中草药保健;
▣用过的疫苗瓶及未用完的疫苗须作无害化处理,如有效消毒水浸泡、高温蒸煮、焚烧、深埋等;
▣由专人(一般由组长)负责疫苗注射,不得交给生手注射。
由专人跟踪免疫实施,严禁漏免;
▣作好免疫记录,以备以后查看。
记录需保存一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