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小说鉴赏人物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7.《红旗谱》教案

《朱老巩护钟》教案【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熟读课文,化繁为简,概括小说情节脉络。
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老一代农民对封建剥削压迫的觉醒和反抗精神,珍惜今日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一篇赏析性的短文,并分角色朗读课文,赏析朱老巩这一人物形象,感受他的侠义与血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总结并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小组合作与交流,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的创作意图,探究农民苦难的根源。
【教学方法】1、化繁为简,拟小标题。
文章较长,学生应具备很好的概括能力,梳理情节脉络。
2、以写带读,读写结合。
写赏析片段,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助于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分角色朗读课文,可以更直接地演绎人物的性格。
3、小组合作,共同研讨。
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助于思维的提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走近英雄在电视剧《红旗谱》的主题曲中有这样几句:“自古燕赵多祸殃,大鼓小曲唱凄凉。
志士慷慨洒热血,只为百姓谋稻粱。
”对老百姓而言,最基本的要求就是生存,所以当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被侵犯的时候,他们就会拿起武器奋力反抗。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红旗谱》的第一章“朱老巩护钟”这个故事,一起来领略燕赵大地上的这位农民英雄的风采。
活动一化繁为简梳理情节小说离不开情节,情节离不开矛盾冲突,可以说矛盾冲突是小说的灵魂。
表格展示,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相关情节,再用拟小标题的形式呈现。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梳理情节脉络的同时,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活动二读写结合赏析形象梁斌说:“我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民族气魄,要靠英雄人物来彰显,在那个岁月里,朱老巩就是人们眼里的英雄。
如何引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如何引学生赏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性格特点篇一: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怎样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记叙文是初中生最熟悉的一种文体,而编入我们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都是文质兼美、内涵丰富、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文学作品。
这些作品,无论是叙事性散文,还是小说,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支撑。
那么,如何分析并把握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文中的人物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情感,感受人物的思想性格。
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鲜活无比的,这种生命的活力源于各种生动的描写:外貌描写呈现的是人物的外在形象;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刻画的是人物的内在性格和思想。
只要牢牢抓住人物的各种描写,深入分析,揣摩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就定能把握住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例】 ??最后,带着叹赏的舒心,他扔下刮刀,就象一个男士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样,温存关怀地把湿布蒙在女正身像上。
于是,他又转身要走,那身材魁梧的老人。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分析】句中,一个“扔”字传神地刻画出罗丹大功告成后的无比兴奋的心情;而后句中的“披”、“蒙”二字则又生动地再现了罗丹对自己作品的珍爱;最后“又转身要走”表明罗丹工作时的忘我和投入,他完全忘记了站在自己身后的“我”。
由此,罗丹专注于雕塑艺术并力求完美的忘我精神就让我们了然于心了。
二.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的整体运思,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中的人物,是作家源自灵魂深处的感情人格化的产物,他们支撑着整个小说的故事和主题。
这些文学人物形象之所以能超越不同民族、穿越时间隧道、震撼人们心灵并最终留在了人们的记忆深处,完全在于作者的精心塑造。
因此,我们在阅读这些文学作品时,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关注作者对作品及人物的整体运思和表现手法,全面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例】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着一小堆火柴。
焦干的火柴。
红红的火柴头簇集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

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教学设计课程分析:关于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2014年高考考试大纲》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人教版必修五第一单元为小说单元,单元提示中谈到“人物性格的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注意细节描写,体会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特色”。
由此可见小说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是小说鉴赏重要内容....................,是小说教学中的重点........。
而且文学类文本的人物形象分析手法基本是一致的,学好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于诗歌鉴赏中的人物分析也有借鉴意义......................,并且对实用类文本传记中传主形象分析也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阅读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有一定的的分析和理解,但往往存在鉴赏方法掌握不到位,分析方法单一,人物形象概括简单,不能体现出人物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考试答题时不规范,要点不全等问题。
教学目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鉴赏分析设计思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高考考试大纲为方向,以人教版必修教材为依据,整合必修一到必修五的课本教材教学资源,通过直击高考、真题回放,总结提问方式和利用教材知识指导鉴赏方法,深入浅出富于启发的引导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鉴赏分析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导入:大千世界,既有王侯将相,又有贩夫走卒;既有英雄豪杰,又有才子佳人;从古到今,由中到外,我们的每一部小说都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所以对中外小说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分析理所当然成为高考小说阅读命题中的热点重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中外小说阅读中人物形象的鉴赏和分析。
小说中人物象征意义

浅谈小说中人物的象征意义中图分类号:i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07-0000-01在语文教学当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学好语文十分关键的环节。
我从事语文教学多年,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中外小说的经典片段供学生学习、鉴赏,在这些片段当中,对人物的刻画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引起读者共鸣,我们在感概大师妙笔生花之余,同时也在思考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代表着什么,有什么意义。
我有幸在空闲时间里拜读了法国剧作家贝克特的经典之作《等待戈多》,对其中的经典人物的象征意义进行了思考,与大家共同探讨,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文能给学生一点启发,谓之抛砖引玉。
是现已公认的“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这出戏于1953年在巴黎上演后,曾连演300多场,在巴黎剧坛引起巨大轰动,毁誉褒贬争执不下。
其后几十年间,这部作品又被译为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
贝克特在他的作品中常常探讨“人生意义是什么”的问题。
《等待戈多》是表现这个问题的典型代表,其主题思想就在于等待。
对于剧中人物的象征意义一直是人们对该作品关注和讨论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剧中人物的象征意义进行探讨和分析。
要地位。
西方评论家历来对“戈多”有着各种各样的解释。
有的说戈多就是上帝,有的说戈多是现实生活中的某某人。
戈多在全剧中都未曾露面,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至于戈多到底是谁,我们不知道,作者也不知道。
历来评论家们对这个人物有多种解释,有人说戈多是上帝,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还有人认为剧中出现的波卓就是戈多。
我个人认为,在这部剧中,把戈多理解成希望或上帝更合适。
剧中,弗拉季米尔说戈多来了,“咱们就得救了”。
戈多是他们等待的对象,是他们的救世主。
正是因为有这个神秘的戈多的存在,他们的生活才有了寄托。
戈多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代表了现实生活惶恐不安的人们对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而且,这部戏剧反映了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
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

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契科夫创作的《装在套子里的人》开辟了新的思想篇章,这篇文章也被录入了高二课本中,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鉴赏(1)鲜明深刻的人物形象。
作者抓住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简练、鲜明、夸张而又合理地进行描述,生动逼真地塑造了一个“套子”的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老穿着雨鞋、拿着雨伞”是别里科夫的外表的“套子”。
在现实生活的发展变化面前,恐惧、憎恶,用各种防身的套子把自己包起来,逃避现实,是别里科夫思想上的“套子”;千方百计地进行挣扎,不时地从“套子”里钻出来,去干预现实,辖制别人,以维护“体统”,防“乱子”,是别里科夫“套子”的反动作用。
“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是别里科夫的口头禅,典型的套子式论调。
“套子”是窒息人们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专制势力的象征。
小说最后描写别里科夫可悲的下场,展示了反动腐朽势力必然灭亡,激起人们冲决旧的牢笼,创造新生活的勇气。
(2)含蓄幽默的讽刺笔调。
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
具体表现为:①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
写他的外貌特征和行为习性,写他睡觉时的惊恐,写他滚下楼安然无恙,而响亮清脆的几声“哈哈哈”却就此结束了一切事情,都是夸张的,幽默的表现手法。
②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
例如别里科夫正儿八经地对柯瓦连科说的一段话,判断是荒.唐的判断,推理是荒.唐的推理,但在别里科夫看来却是理所当然,而且出于善意,声称“忠告”。
③将套中人与新派人物联系起来,造成幽默讽刺的效果。
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恋爱,两个根本不般配的人却凑到了一块儿,就是奇事一桩;这边骑自行车兴高采烈,那边脸色却从发青变成发白;别里科夫滚下楼梯,这边一脸尴尬,那边纵声大笑。
凡此种种,都构成了一幅幅绝妙的讽刺画。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辨别《张大厨》《医心》两篇小说,运用所学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通过比较阅读,力求学生能准确全面的把握人物形象,触类旁通。
检测反馈
布置作业 :《枪口下的人格》
阅读《枪口下的人格》完成练习题。
学以致用,链接高考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教学设计
年级
高三
学科
语文
课题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探究》
授课
类型
复习课
授课人
一、教学内容分析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已成必考考题,小说的地位随之凸显出来,而小说鉴赏的着眼点正是人物形象,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历年来是高考小说阅读命题的热点。 高考考纲对于人物形象有着明确的要求: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根据考纲的要求,就小说人物形象的考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能够准确全面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入学习的兴致。
自主检测
适当点拨、指导、评价。
回顾教材,概括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
检查自主学习成果,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复习,重视教材。
展示交流
点拨提升。
学习小组展示成果。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加强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质疑能力,争取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火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提高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能正确的评价人物,树立考试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准确全面地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特点。
五、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
情节发展 联系 发展 全面
环境描写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篇一:《项链》教案《项链》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性格特点。
2、理解人物性格的复杂与统一。
3、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4、探讨研究人物给人以多种解读的可能。
教学重难点:从人性的角度诠释玛蒂尔得这一人物,人物命运包含着的哲理思考。
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深情感慨地):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出尽一夜风头,她受尽十年辛酸。
今天,她离开法兰西,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让我们一同走进承载着玛蒂尔德命运的《项链》。
——板书:项链二、初读课文,概括小说的情节这挂熠熠生辉的钻石相连,这个容貌娇俏的美丽女子,我们已经在英语课文中与她相识。
现在就请大家在预习的基础上重读小说,快速概括小说情节。
思考一下:a.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b.围绕这个线索写了几件事?(学生读课文)这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哪位同学与我们分享一下所概括的小说情节呢?(学生回答问题)总结四字“借”“失”“赔”“识”。
板书:失赔项链借识三、通过作品语言,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征。
生活和玛蒂尔德开了一个绝大的玩笑,就在她的幸福达到顶点时,项链丢了;花了十年光阴还了项链,生活又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项链是假的。
是什么造成玛蒂尔德这样的命运呢?让我们通过小说中的心理描写来一探究竟。
(1)新婚后的玛蒂尔德A、首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来美读小说的楔子部分。
请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体会一下这部分中哪个词语反复出现?B、(读完后)刚才我们已经随着玛蒂尔德畅想神游了一番,那么,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生:梦想。
(板书:梦想)C、梦想”可不可以换成“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生1:不能。
因为理想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之上的。
玛蒂尔德整天做白日梦,想入非非,又不去劳动创造,她的梦想完全是空想。
它表现了玛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受的思想性格。
师:非常正确。
玛蒂尔德的梦想工程实际上是空中楼阁,它只可以给玛蒂尔德的虚荣心以片刻的满足。
赏析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

赏析文学作品中人物性格特点篇一:鉴赏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如何鉴赏文学作品A、诗歌鉴赏诗歌作为四大文学样式之一,是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无论是我国古典诗歌,还是中外现当代诗歌,都有着诱人的魅力。
作为大学生,应该通过课本诗歌的阅读而具备赏析诗歌的能力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就阅读与鉴赏的区别来看,鉴赏要比阅读高一个档次。
就诗歌阅读的教学来说,教师对教材诗歌的处理,只是教会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的一个个体和载体,如果阅读诗歌,只停留在教材上的几首诗歌,那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大学语文诗歌教学的关键还是通过教材诗歌的载体,教会学生独立准确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所以,诗歌阅读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是否具备了诗歌鉴赏的能力。
从这一点来看,诗歌阅读教学也就是诗歌鉴赏教学。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
我认为对古典诗歌的阅读与鉴赏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反复诵读、激发想象: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韩愈在《进学解》中也写道:“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
由此可见,大量诵读、反复吟咏是培养语感、提高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抑扬顿挫、富有感情的诵读中,诗的韵味、诗的意境、诗的情感才能被深刻地品味出。
读之同时,还需展开想象。
想象是引发情感的桥梁,在想象中还原诗歌给我们描绘出的形象画面,在感悟中体味作者的诗情,这样,作者就把我们的精神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二、积累、运用鉴赏知识1、文体知识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
鉴赏古诗,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诗词文体知识,就有可能盲目而被动。
首先,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流变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还应对诗词的格律知识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诸如句法、用韵、对仗、词牌、曲牌等知识。
再次,还要充分把握诗词特点: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或分析人物形象
Company LOGO
1、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性格特征:
洒脱淡泊(悠闲自在),善良,医德高尚,轻视名利, 乐于助人,甘于奉献,急公好义。
2、结合全文,分析王淡人的性格特征:
3、结合全文,概括王淡人的形象特征:
Company LOGO
4、结合全文,分析王淡人的形象特征:
“我” 柳妈
பைடு நூலகம்
是具有进步的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有 反封建的思想但却“软弱”“无能”,没有改良的 办法。
是深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毒害的受压迫的劳动妇 女,愚昧无知,无聊麻木。
四叔: 伪善,冷酷,凶残自利,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 是封建礼教的顽固维护者,是迫害祥林嫂的元凶。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概括并分析课本中主要人物形象——《流浪人,你若 到斯巴······》
是在德国军国主义教育思想下成长起 我 来的青年,有着满腔的热情,对战斗充满
了憧憬 ,但是却浑浑噩噩,懵懂甚至有点 玩世不恭,不满学校单调的学习生活,对 战争缺乏认识,糊里糊涂上了前线,又糊 里糊涂受重伤回来的纳粹德国时期青少年 的代表。
Company Logo
高考真题演练
《三维设计》 概括《保护人》中玛兰的形象; 概括《看望》中“培德”的形象; 概括《孕妇与牛》中女子和牛的形象
Company Logo
黛玉这种“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谨慎态度,是她寄人篱 下感情的反映,也是节选中性格主要的一面。
其次,有两段关于外貌、神情和风韵的描写:1.众人见黛玉时 对她的年龄、 举止言谈、身体面庞和风流态度的描写。2.宝玉见 黛玉时,对黛玉的外貌、神韵的描写,运用对偶、比喻等手法, 以华美对称的语言,写出了宝玉眼中所见的黛玉的娇容。表现黛 玉的共同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尤其怕“哭”与“泪”,不但 照应第一回中的“木石前盟”,又为以后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Company Logo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特征分析题”解题思路 ⑴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情节往往是人物性格的形成发展的过程。 ⑵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往往反
映得最充分最深刻。 ⑶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 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 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注意两个区别:
一、“概括”与“分析”的区别 二、“性格特征”与“人物形象”的区别
Company Logo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 1.常见题型 ⑴概括或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或形象特征; ⑵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与技巧; ⑶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 者对人物的评价)。
2、人物描写的方法: ⑴正面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 写、心理描写等。(注意概括介绍) ⑵侧面描写: 侧面烘托、环境描写、景物描写
Company Logo
在贾母房中吃饭时,更是如此。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
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 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
黛玉的留心与在意,还表现在随时改正一些不适宜的对答上。 比 如 当 贾 母 问 黛 玉 念 何 书 时 , 黛 玉 照 实 回 答 :“ 只 刚 念 了 《 四 书》。 ”但当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时,贾母却说:“读的是 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听得贾 母这样说,觉得自己刚才失了口,所以当宝玉问她读什么书时, 黛玉便改口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 了:“舅母爱惜赐饭, 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 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 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
再如,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 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 椅上坐了。可见,黛玉连坐在哪里,都非常细心,绝不轻易从 事。
概括并分析课本中主要人物形象——《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 贾宝玉: 王熙凤:
美貌多情,体弱多病,寄人篱下、小心谨 慎,入乡随俗、世故人情,孤傲自尊。
眉清目秀、英俊多情,追求平等,蔑视富 贵,寻求知己,父母眼中行为顽劣、性格 叛逆,备受贾母宠爱的的年轻公子形象。
装扮光艳照人,性格爽利,机变逢迎、处 事圆滑,办事干练,精明能干。
Company Logo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 于是投奔外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 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 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 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 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 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 时时在意”。
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
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
Company Logo
形象刻画基本技巧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 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 如生、跃然纸上。
Company Logo
赏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 型意义。
形象的典型意义往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来思 考,而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往 往也与其典型意义有关。
⑸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⑶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Company Logo
概括并分析课本中主要人物形象——《祝福》
祥林嫂: 勤劳能干,善良质朴,顽强刚烈,希望用劳动换 取起码生活机会却不能,愚昧无知,深受封建思想 和封建礼教摧残的劳动妇女形象。是旧中国劳动妇 女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