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要点探究
要点 人脑的高级功能
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在①大脑、②小
脑、③脑干三个结构中,与此反应相对应②①
C.③①②
D.①②③
提示:语无伦次与语言中枢有关,语言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呼吸急促与呼 吸中枢有关,呼吸中枢位于脑干;走路不稳与小脑有关,小脑有维持平衡、 协调运动的功能。
W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写字 .
S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讲话 .
H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听懂话 .
V区
此区发生障碍,不能 看懂文字 .
[思考与讨论] 甲听不见别人讲话,乙能听得见但听不懂别人讲话,但却 可以讲话。推测甲、乙可能是哪个区出现问题? 提示:甲是听觉中枢出现问题,而乙是H区出现问题。听觉中枢和H区是不 同的中枢。
[归纳总结]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这样相应 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就能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
知识点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
教材导读
阅读教材第20~21页,完成下列填空: 位于人大脑表层的 大脑皮层 ,有140多亿个神经元,组成了许多神经中枢, 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 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它涉及人类的听、写、读、说。这些 功能与大脑皮层某些特定的区域有关,这些区域称为 言语区 。常见 的功能障碍如下表:
4.当你专心作答生物试题时,参与的高级中枢主要有( D ) ①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 ③大脑皮层S区(运动性 语言中枢) ④大脑皮层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 ⑤大脑皮层W区(书写性 语言中枢)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④⑤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1课时)教学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坐骨神经
腓肠肌
(意大利)伽尔瓦尼
资料1:1786年有一天,伽尔瓦尼在实验室解剖青蛙,把剥了皮的 蛙腿,用刀尖碰蛙腿上外露的神经时,蛙腿剧烈地痉挛,同时出现 电火花。经过反复实验,他认为痉挛起因于动物体上本来就存在的 电,他还把这种电叫做“动物电”。 这种电可测吗?
维 上 的
传导方式 电流方向
膜外: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浓度高,膜内 膜内: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 K+浓度高
传 导
特 点: 双向传导 Na+浓度→动作电位,K+浓度→静息电位
达标练习
1.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B.乙区发生了Na+内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据图可判断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从左到右
10
15
1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20
1.5
10
140
150
4
神经细胞Na+、K+分布特点?
Na+ 细胞外>细胞内
K+ 细胞内>细胞外
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阅读教材P28小组讨论完成问题。3min
1:静息电位:膜电位表现?机理?离子跨膜方式?
内负外正; 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K+外流; 协助扩散
2:动作电位:膜电位表现?机理?离子跨膜方式?
丹麦生理学家斯科(Jens C.Skou)等人发现,钠钾泵是一种钠钾依赖的 ATP酶,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将膜外的K+运进细胞,同时将膜内的Na+运出 细胞。细胞内K+浓度高,细胞外Na+浓度高,正是由钠钾泵维持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下提能:第二章 第1节 课时1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含解析

第二章第1节课时1 反射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下提能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神经元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一个神经细胞只有一个树突B.根据神经元传递兴奋的方向,可分为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C.神经元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但不能传导兴奋D.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轴突中[解析]选B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一个神经元一般有多个树突;能将兴奋从周围部位传向中枢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入神经元,将兴奋从中枢部位传向周围部位的神经元叫传出神经元,两者之间的神经元是中间神经元。
神经元不仅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还能传导兴奋。
神经元的细胞核位于细胞体中。
2.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导B.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C.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Na+外流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基础[解析]选C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
3.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
下面A、B、C、D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若指针的偏转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同),正确的是()[解析]选C在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为静息电位,所以要测量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电流表的两个电极要分别接在神经纤维的膜外和膜内,且电流必定是从膜外流向膜内。
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均接在膜外或膜内时,由于两电极间无电位差存在,指针不偏转。
4.如图表示离体神经纤维上的生物电现象,关于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丙两处表示未兴奋区域,乙处表示兴奋区域B.膜外电流的方向为甲→乙,丙→乙C.乙处产生的兴奋,能刺激甲、丙两处产生兴奋D.甲处膜外只存在阳离子,乙处膜外只存在阴离子[解析]选D神经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表现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膜在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后,表现为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甲、丙两处膜外均为正电位,乙处膜外为负电位,甲、乙及乙、丙两处存在电位差,能产生局部电流,刺激未兴奋区域产生兴奋;甲、乙两处膜外均既存在阳离子,也存在阴离子,但甲处膜外阳离子较多,乙处膜外阴离子较多。
2018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第1节课时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学案

课时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及人脑的高级功能1.结合突触的结构图,理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和特点。
(重、难点)2.结合“资料分析”,概述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并能以言语区为例,了解大脑的高级功能。
1.结构基础(1)突触由图中[b]突触前膜,[c]突触间隙,[d]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2)其他结构:①图中a是指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形成的膨大部分为突触小体。
②图中e、f、g分别是指突触小泡、神经递质、受体。
2.传递过程神经冲动→神经末梢→[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c]突触间隙→然后作用于[d]突触后膜上的[g]受体→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3.传递方向:单向传递。
其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e]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4.突触类型(如图)从结构上来说,突触主要分为两大类:A.轴突—树突,图示为:。
B.轴突—细胞体,图示为:。
[合作探讨]探讨1:相邻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有其特殊的结构(如图)。
根据下图信息,探讨下列问题:(1)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消耗ATP?递质在突触间隙移动消耗ATP吗?提示:不需要。
需要。
不需要。
(2)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一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吗?说明原因。
提示:不一定。
若释放的为抑制性递质,则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抑制。
(3)兴奋在由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的过程中,信号的转变方式是什么?提示:化学信号―→电信号。
探讨2: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的外表面,读图探讨以下有关问题:(1)刺激a点,电表①、②是否会发生偏转?若发生偏转,偏转几次?提示:会。
电表①发生两次相反的偏转;电表②只发生一次偏转。
(2)该实验能否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为双向传导?提示:能。
[思维升华]1.突触信号转化在突触小体上的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突触的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3.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课件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接着又恢复__正___电位。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结论: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_电__信___号__的形式沿着神经 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做_神___经__冲__动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 形成原因:_细__胞___膜__主__要__对___K_+_有__通___透__性__,
常等症状,严重可导致死亡。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C )
A. 食用草乌炖肉会影响身体健康 B. 钠离子通道打开可以使胞外的Na+内流 C. 钠离子通道持续开放会使神经元持续处于静息状态 D. 阻遏钠离子通道开放的药物可以缓解乌头碱中毒症状
选择
3. 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图示为该部位受刺
导 膜_内___电流相同。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若刺激离体的神经纤维的中部,则兴奋的传导方向是怎样的?
结论:若刺激发生在神经纤维中部,则兴奋传导方向是_双___向__的; 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_内__电流相同。
电位变化曲线的解读
离体神经纤维某一部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受刺激部位细胞膜两侧会出现 暂时性的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如图为该部位受刺激前后,膜两侧 电位差的变化。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刺 激
兴 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会形成
奋 传
_局__部__电___流_,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
导 导形式为_局__部___电__流__。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刺 激
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_未__兴__奋___部位产生
兴 奋
_同__样__的电位变化,之前兴奋的部位又
传 恢复为__静__息__电__位__。兴奋传导的方向与
【课件】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细胞类型
枪乌贼神经元轴突 蛙神经元
哺乳动物肌肉细胞
细胞内浓度(mmol/L) 细胞外浓度(mmol/L)
Na+
K+
Na+
K+
50
400
460
10
15
120
120
1.5
10
140
150
4
Na+浓度:神经细胞外的浓度高于细胞内 K +浓度:神经细胞外的浓度低于细胞内
01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时膜内外离子浓度差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欲望得到满足,奖励机制启动,获得快 乐等正面情绪,得到满足感。
大脑皮层 前额叶
●远超正常水平的多巴胺可以和受体结合, 欲望增强。但后续神经信号不敏感,奖 励机制反馈不足。
伏 中脑 隔 腹侧 核被盖区
纹状体 黑质
03 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 突触传递的调节
从神经递质角度,增加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相对数量 1. 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合成 2. 促进突触小泡对多巴胺的摄取 3. 促进多巴胺在突触前膜的释放 4. 促进多巴胺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的结合 5. 抑制突触前膜对多巴胺的重摄取/降解
神 经
兴奋性递质
引发突触后膜的Na+通道开放,使 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产生兴奋。
递 质
抑制性递质 引发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 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产生抑制。
+ 表示兴奋 - 表示抑制
02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4、神经递质的类型
①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神经递质释放的运输方式是胞吐,需要消 耗能量,不需要转运蛋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①刺激a点,电流计指针如何偏转? 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因为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优质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第二章第三节《神
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稳态与调节》的第2章第三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动物体各器官系统之间之所以能够紧密配合、相互协调,对环境的变化和体内外的刺激作出反应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主要是因为它们受神经和内分泌等系统的调节。
在大多数情况下,神经系统的调节更快速,并往往处于主导地位。
在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神经调节有着自身调节的特点,但也有着与体液调节等共同的调节特点,如反馈调节、分级调节等,因此,本章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起到弓|领的作用。
本节课介绍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及如何在神经元间传递。
本节内容是对前两节的深化,也为后续内容教学打基础。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的和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本章内容重点落实课标中“1.3 神经系统能够及时感知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调控各器官、系统活动,实现机体稳态。
1.3.2 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
1.3.3 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通过化学传递方式完成”的要求。
为达成上述目标,课标在“教学提示”中提出需要开展的活动包括:讨论滥用兴奋剂以及吸食毒品的危害。
神经冲动与传导(第二课时)教学案

课题:第2章神经调节第3节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2.说明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自觉拒绝毒品并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难点:突触传递的过程及特点。
三、学情分析本节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不难理解,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过程。
化学递质对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的作用。
因此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教师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演示该实验过程和现象,或者以版图形式把过程重现,从而学生辅助学生理解,引导分析。
四、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情景,问题或视频等方式导入新课,根据不同课程运用不同形式)我们学习了一个神经元上神经冲动的传递,那么两个神经元是如何传递的呢?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什么是突触小体?突触小泡存在的位置? 2.神经递质的作用?存在位置?3.突触的概念(类型)?4.突触的结构?学生自学:一、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阅读教材P28-31完成下面的内容:1.写出甲图中标号代表的结构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
2.写出乙图中A、B代表的突触类型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__________。
其可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__________。
3、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1)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引起突触小泡向__________移动并释放神经递质。
(2)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_______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
(3)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结合。
(4)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神经干的损伤电位和动作电位 一、损伤电位和静息电位
1、损伤电位(injury potential):存在于损伤部位与完整 、损伤电位( ):存在于损伤部位与完整 ): 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部位之间的电位差。 (图2-11) ) 2、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细胞未受刺激时,即细 、静息电位( ):细胞未受刺激时 ):细胞未受刺激时, 胞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胞处于“静息”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内负外正。即极化状态( 内负外正。即极化状态(polarization)。图2-20 。 细胞内记录) 二、动作电位(细胞内记录) 1、动作电位 (action potential):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 、 ):指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 ): 而发生兴奋时所产生的外负内正的扩布性电位变化。 而发生兴奋时所产生的外负内正的扩布性电位变化。
2. Goldman方程 Goldman方程
①如果细胞膜对某一种离子是不能通透的,则这种离子的电化 如果细胞膜对某一种离子是不能通透的, 学梯度对膜电位不起作用。 学梯度对膜电位不起作用。 ②通透性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大。只有微小通 通透性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大。 透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作用很小。 透性的离子对膜电位的作用很小。 膜在安静时, 约为P 膜在安静时,PNa约为 K的1/100~1/50.
2、 神经 、 (neuron ) 胞体: 胞体: 轴丘 树突(dendrite):接受神经冲动传向胞体 树突 : 突起 轴突( ):神经纤维 轴突(axon):神经纤维 ):
三种神经元模式图 (图)
3、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主要类型( 神经元的主要类型(图)
①有髓纤维(myelinated fibers) :髓鞘 (myelin)、 有髓纤维( 、 (图2-2) ) 郎飞氏结 (Node of Renvier) (图) 许旺氏细胞( 许旺氏细胞(Schwan Cell) ) ②无髓纤维(unmyelinated fibers) 图2-4 无髓纤维(
细胞内高K 浓度和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K 通透, 细胞内高 +浓度和静息状态时膜主要对 +通透,是 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图2-42) 42)
1、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从a → b)。 、某种刺激使细胞膜产生较缓慢的去极化( )。 2、当膜电位达到阈电位,膜上的部分钠通道开放,允许 、当膜电位达到阈电位,膜上的部分钠通道开放, Na+顺着浓度梯度流进细胞。 顺着浓度梯度流进细胞。 3、 Na+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从而引起新的钠通道 、 流入细胞引起膜进一步去极化, 开放,进一步加快Na 内流,形成Hodgkin循环,产生膜的再 循环, 开放,进一步加快 +内流,形成 循环 生性去极化。这个过程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相。( 。(从 生性去极化。这个过程产生动作电位的上升相。(从b →d) ) 4、 当膜电位上升趋近于 Na时,内流的 +在膜内形成的正 、 当膜电位上升趋近于E 内流的Na 电位足以阻止Na 的净内流,从而达到动作电位的顶点d。 电位足以阻止 +的净内流,从而达到动作电位的顶点 。 5、开放的钠通道失活、关闭。而此时延迟性钾通道开放,K+ 、开放的钠通道失活、关闭。而此时延迟性钾通道开放, 在强大的电动势( 作用下迅速外流,使膜复极化, 在强大的电动势(Vm-Ek)作用下迅速外流,使膜复极化, 回到静息水平( 回到静息水平(从d→ e )。 →
一些术语
极化( 极化(polarization) ) 1.去极化(除极化 (depolarization) 去极化( 去极化 除极化) 去极相 2.反极化(reversal polarization) 反极化( 反极化 ) 3.复极化(repolarization) 复极相 复极化( 复极化 ) 4.超射(overshoot) 超射( 超射 ) 5.峰电位(spike potential) 峰电位( 峰电位 6.后电位(after-potential): 后电位( 后电位 ): 负后电位, 负后电位,正后电位 7.超极化(hyperpolarizaton) 超极化( ) 超极化
后电位 (图)
负后电位:在复极化时迅速外流的 负后电位:在复极化时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 侧附近,因而暂时阻碍了K 外流的结果。 侧附近,因而暂时阻碍了 +外流的结果。 正后电位:是由于钠钾泵( 作用的结果, 正后电位:是由于钠钾泵(图) 作用的结果, 此时因膜内Na 此时因膜内 +蓄积过多而使钠钾泵的活动过度 增强,使泵出的Na 量有可能明显超过泵入的K+ 增强,使泵出的 +量有可能明显超过泵入的 使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 量,使膜内负电荷相对增多,膜两侧电位向超 极化的方向变化。 极化的方向变化。
2、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神经冲动传导的特点:
1)生理完整性 ) 2)双向传导 ) 3)非衰减性 ) 4)绝缘性 ) 5)相对不疲劳性 )
2.8 静息电位的离子基础
表2-1 离子 Na+ K+ Cl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内外离子浓度 细胞内液 离子 Na+ K+ ClA浓度 (×10-3 mol/l) 12 125 5 108 细胞外液 浓度( 浓度 ×10-3 mol/l) 120 5 125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兴奋性 兴奋性 细胞在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或动作电位———兴奋 动作电位产生的过程或动作电位 兴奋
2.2 神经元的结构和分类
神经胶质细胞
运动神经元 结构
1、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轴突)包围在结缔组织中组成(图2-1)。 、神经:许多神经纤维(轴突)包围在结缔组织中组成 图 。
第二章 神经的兴奋与传导 2.1 兴奋性和兴奋
应激性(irritability):活的机体、组织与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 :活的机体、 应激性 能力、性能。动植物普遍所具有的。 能力、性能。动植物普遍所具有的。 兴奋性(excitability):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的能力。 兴奋性 可兴奋细胞:指感受器细胞、神经组织、肌肉细胞和腺细胞。 可兴奋细胞:指感受器细胞、神经组织、肌肉细胞和腺细胞。 兴奋: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兴奋:可兴奋组织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2.4 兴奋性的指标与兴奋性的变化
一、兴奋性的衡量指标 –阈强度:与兴奋性成反比 阈强度: 阈强度 –时值: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时值: 时值 –利用时:用基强度的刺激引起兴奋所需的最短时间 利用时: 利用时 二、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图2-7) 阈上刺激引起组织一次兴奋后,组织兴奋性的变化过程: 1. 绝对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兴奋性为零 2. 相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 >阈强度 3. 超常期 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引起兴奋的刺激强度<阈强度 4. 低常期 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兴奋性又低于正常水平。(图) ( 组织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具有重要机能意义。 组织一次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具有重要机能意义。 阈下刺激的总和:时间总和; ●阈下刺激的总和:时间总和;空间总和
三、离子通道 1、膜片箝 (patch clamp)图2-36 Neher和Sakmann 、 ) 和 2、钠钾通道 、
):电压依从性通道 被河豚毒素( 电压依从性通道, ①钠通道(图2-38):电压依从性通道,被河豚毒素(TTX)阻断。 钠通道( )阻断。
图2-35
②钾通道:a)延迟开放的钾通道,由去极化激活;(图2-40) 钾通道:a)延迟开放的钾通道,由去极化激活; b)负责静息电位的钾离子漏泄的钾通道。(图2-41) )负责静息电位的钾离子漏泄的钾通道。 四乙基铵( 四乙基铵(tetra-ethyl-ammonium, TEA)选择性阻断钾通道。 )选择性阻断钾通道。 普鲁卡因可以降低钠通道、 普鲁卡因可以降低钠通道、钾通道激活
“全或无”原理 (“all or none”, “all or nothing”): 全或无” 全或无 ): 某些生理现象不发生则无,一旦发生即为最大反应, 某些生理现象不发生则无,一旦发生即为最大反应,反应的 大小与引起这个反应的刺激的大小无关。 大小与引起这个反应的刺激的大小无关。 单细胞或单神经纤维); ①动作电位 (单细胞或单神经纤维); ②骨骼肌单纤维的收缩; 骨骼肌单纤维的收缩; ③心脏的收缩; 心脏的收缩; ④钠离子通道的开放 2、时间 、 基强度: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最小阈强度 基强度: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即最小阈强度
(二)、强度—时间曲线 (strength-duration curve) )、强度 强度— (strength-
类似于双曲线, 又不同于双曲线
基强度: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基强度:阈强度不再随着刺激时间的增加而减小。 最短时间:小于此时间,不论强度多大,都不能引起兴奋。 最短时间:小于此时间,不论强度多大,都不能引起兴奋。 曲线上每一点表示阈刺激。(阈值曲线) 。(阈值曲线 曲线上每一点表示阈刺激。(阈值曲线)
2.7 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传导特点
1、传导速度 、 1)测量 ) 2)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直径的关系 (图2-21) ) ) 哺乳动物神经干内有A、 、 三类纤维 三类纤维: 哺乳动物神经干内有 、B、C三类纤维: A类纤维:有髓鞘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直径1-22µm,传 类纤维:有髓鞘的躯体传入和传出纤维,直径 类纤维 , 导速度5-120 m/s 导速度 (图2-22 ) B类纤维:有髓鞘的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直径<3µm,传导速 类纤维:有髓鞘的内脏神经节前纤维,直径< 类纤维 , 度3-15 m/s C类纤维:无髓鞘传入纤维和无髓鞘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直 类纤维:无髓鞘传入纤维和无髓鞘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类纤维 径0.3-1.3µm,传导速度 ,传导速度0.6-2.3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