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化学选修4 第一章第二节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4同步教师用书:第1章 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1.掌握燃烧热的概念,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2.了解资源、能源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热点问题。
3.常识性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燃烧热教材整理1燃烧热1.定义25 ℃、101 kPa时,1_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2.单位及符号单位为kJ·mol-1,ΔH<0。
3.意义25 ℃、101 kPa时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1 kJ·mol-1,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ΔH=-890.31 kJ·mol-1。
说明:1 mol 甲烷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教材整理2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25 ℃、101 kPa时下列物质的燃烧热:序号名称化学式ΔH/(kJ/mol)①苯C6H6(l) -3 267.5②一氧化碳CO(g) -283.0③乙醇C2H5OH(l) -1 366.8④乙烯C2H4(g) -1 411.0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二节中和热燃烧热课件(共14张PPT)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二、燃烧热
1.定义:在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 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理解: ①燃烧热属于反应热,也用ΔH表示,单位也为 kJ/mol。 叙述时直接读出“数值” 如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1kJ/mol 也可用ΔH表示,如ΔH=-890.31kJ/mol ②燃烧热的测定条件通常是101kPa.
热量。
4. 若是弱酸和弱碱在发生中和反应的同时还要发生电离,电离要吸收热量,
故放出的热量均不完全是中和热。
中 小学班 级安全 教育工 作计划 范文
作 为 班 主 任 ,班级安 全工作 职责重 大,务必 常抓不 懈,富 有实效 。今年 ,我班将 进一步 认 真 学 习 贯 彻加强 学校安 全工作 的有关 文件,以 学生安 全工作 为中心 ,避免各类事故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练习】已知: 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 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 求氢气的燃烧热。
注意H2为1mol,生成水为液态 答案:氢气的燃烧热ΔH= -285.8 kJ/mol
化学 ·选修 4
第一章第二节 中和热 燃烧热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学习目标
1.理解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2.会书写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教学重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中和热、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燃中烧和热热 燃能烧源热
复习引入 写热化学方程式 ⑴1L1mol/L稀盐酸和1L1mol/L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为57.3kJ。
的 发生。
【化学】人教版选修4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能源

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
油等化石燃料
B.大力发展采煤、采油业,迅速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
产的快速发展
C. 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 生
点拨:对于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应限制,适度合理开发利
用;对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应大力发展,以替代不可再生能 源,减少甚至消除污与 1 mol Ba(OH)2 完全中和所放出的热量
B.25 ℃、101 kPa 时,1 mol S 和 2 mol S 的燃烧热相等 C.CO 是不稳定的氧化物,它能继续和氧气反应生成稳定 的 CO2,所以 CO 的燃烧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101 kPa 时,1 mol 碳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碳的燃烧热
得到充分利用。
(2)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如固体燃料粉碎或液化, 液体燃料雾化等。 (3)对化石燃料需进行多次加工,得到某些燃料再用于燃 烧,以合理利用化石燃料。如煤的气化或液化,石油分馏等, 均使化石燃料得到有效的利用。
[例 3]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人类与 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
B.石油
D.太阳能
4.已知在 25 ℃、101 kPa 时,2 mol CO 完全燃烧生成 CO2, 放出的热量为 566 kJ。 (1)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2CO(g)+O2(g)===2CO2(g) ΔH=-566 kJ/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写出表示 CO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1 CO(g)+2O2(g)===CO2(g) ΔH=-283 kJ/mol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34张PPT)

低
酸雨 温室效应
利用率
新能源 (4)新能源包括:太阳能、 氢能 ________ 风能 和________ 海洋能 等。 生物质能
能源
地热能 、________、 、________
栏 栏 目 目 链 链 接 接
特点:资源丰富,可以再生,没有污染或很少污染。 3.地位 能源是国民经济 ________和社会发展 ________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
101 kPa 时 , ________ 1 mol 纯 物 质 ________ 完全 燃 烧 生 成 ________ 稳定的氧化物 ________ 时所放出的热量。
- 或ΔH________0 < 。 2.符号:ΔH为________
kJ/mol 。 3.单位:________ 4.意义 例如:CH4的燃烧热为890.31 kJ/mol,表示在25°C、 1 mol CO2(g) 和 101 kPa 时, ________CH 4(g) 完全 燃 烧 生成 __________ H2O(l) 时放出890.31 kJ的热量。 ________
利用情况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 水平。
应用 思考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提示:燃烧热是以 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来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
式时,以燃烧 1 mol物质为标准来确定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
数。
栏 目 链 接
综合
拓展 三、能源的分类及煤作燃料的利与弊 1.能源的分类方法
(1)一次能源与二次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叫一次能源,如原煤、原油、流水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 换后获得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各种石油制品、煤气、蒸 汽、电力、氢能等。
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4课件第1章 第2节 燃烧热 能源

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先把可燃物的计量数定为1,再配平其他物
质。
2.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2 mol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所放出的 热量有何关系?分别用1 mol H2与2 mol H2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 所计算出的氢气的燃烧热是否相同?
答案 相同条件下,2 mol H2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1 mol H2完
探究一
探究二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 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随堂检测
燃烧热
热化学 方程式
CO(g)+12O2(g)
CO2(g)
举例 ΔH=-283.0 kJ·mol-1
中和热 NaOH(aq)+12H2SO4(aq) 12Na2SO4(aq)+H2O(l) ΔH=-57.3 kJ·mol-1
-10-
-13-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课堂堂篇篇 探探究究学学习习
随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燃烧热的有关计算
问题探究
1.可燃物的物质的量发生变化,其燃烧热改变吗?如何配平表示可
燃物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 燃烧热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
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可燃物的物质的量无关。配平表示可燃物燃
随堂检测
探究一
探究二
解析 (1)根据燃烧热的定义知H2、C3H8的燃烧热分别为285.8 kJ·mol-1、2 220 kJ·mol-1。
(2)燃烧释放的总热量的计算式为
Q放=1 mol×285.8 kJ·mol-1+2 mol×2 220 kJ·mol-1=4 725.8 kJ。
热化学方程式化学选修4课件2

与化学方程式相比,以上方程式
有哪些不同?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能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 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1/2H2(g)+1/2I2(g)====HI(g) △H=-14.9kJ/mol 101kPa
计量数就是指物质的量且可以出现分数形式 200℃
1、 1mol C与1mol 水蒸气反应生 成1mol CO 和1mol H2,需要吸收 131.5 kJ的热量。写出此反应的热 化学方程式。
9.下列反应中属吸热反应的是 D A、 镁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B、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C、 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 D、Ba(OH)2•8H2O与NH4Cl反应 5.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D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石灰石烧制生石灰 D.在生石灰中加水 10.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H2(g)+1/2O2(g) = H2O(g) △H=-241.8 kJ/mol
H2(g)十1/2O2 (g)=H2O(l) 液态水
液态水(放热) 气态水(吸热)
比较a、b的大小
H2(g)+I2(g)======2HI(g) 101kPa
200℃
△H=-a kJ/mol
2.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按规定的物质的量写出化学方程式(留开间距) 2).补充反应条件:温度、压强、其他条件。 (25℃、101kPa时可省略) 3).各物质后加括号,内注明状态:s固体,l液体,g 气体. 4).方程式后注明焓变,即△H=· · · · · · 5).检查
3. 状态不同对△H的影响?
H2(g)+I2(g)======2HI(l) 101kPa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 第二节 燃烧热 能源(第1课时)

能源
资源蕴藏方面: 煤是我国储量最多的能源资源,应充分利用,但由于 煤为不可再生能源,故使用过程中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并提高其能量利用率,同时应加快开发新能源。 开采和运输方面: 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集中,开采成本较低,这从我 国的大、中、小型煤矿繁多即可说明,且一般的煤矿工人 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但煤在大量开采时,又会造成地 面塌陷;在运输方面,很不方便,需要装、卸、运等诸多 环节,且开采出来的煤在贮存时便有部分变质,造成资源 浪费,同时造成环境污染,这从煤矿周围的空气质量普遍 不佳(尤其是粉尘)即可证明,故应大大提高清洁煤技术, 使煤通过气化等手段而变得易于运输。
19
能源
能源分类
按转换 过程分 按利用 历史分
按性质分
一 级 能 源 二级能源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常规 能源
可再生 能源 不可再 生能源
风能、水能、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太阳能、海洋能、地热能、 可再生能源 波浪能、潮汐能等。
新能源
不可再生 能源
核能
电能、氢能、煤气、水煤气、蒸汽、焦炭、汽油、 煤油、柴油、液化石油气、沼气能等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25
参考观点
能源
资源综合利用: 煤作为固体燃料,燃烧反应速率小,热利 用效率低,我们国家的煤,在进行综合利 用时的办法主要是煤的干馏和煤的气化、 液化,但在此过程中,却有相当多的副产 物不能有效利用,如在炼焦过程中产生的 焦炉气、煤焦油等,我们都没有很好地进 行再加工,结果是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 了环境。因此,积极开展煤的综合利用十 分重要。
2014年6月15日星期日
14
燃烧热
燃烧热和中和热的区别与联系
化学选修4鲁科版第1章第2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课件(3)

有何规律?
电解的基本规律
举 例 电解 类型 物质类别 含氧酸 强碱 溶液pH 溶液复 变化 原方法 实例 H2SO4 NaOH 阳极:4OH—-4e—=O2↑+2H2O 阴极:4H++4e—=2H2↑
电极反应
水 电 解
溶 质 电 解
减小 增大 不变 H2O
活泼金属的 含氧酸盐 无氧酸
不活泼金属 的无氧酸盐
Na2SO4
HCl CuCl2
阳极2Cl=2H2↑
增大
HCl CuCl2
阳极2Cl—-2e- =Cl2↑
阴极:Cu2++2e—=Cu
2Cl-+2H
2O =
通电 通电
2NaCl+2H2O =
H2 ↑ +Cl2 ↑ +2NaOH
H2 ↑ +Cl2 ↑ +2OH-
阳极: 4OH-= 2H2O+O2 ↑+ 4e+ — 4H + 4e = 2H2 ↑ 阴极: 通电 总反应: 2H2O == 2H2 ↑+O2 ↑
Na2SO4溶液
阳极: 4OH-= 2H O+O ↑+ 4e2 2
阴极: 4H+ + 4e— = 2H2 ↑
总反应:
通电 2H2O = 2H2 ↑+O2 ↑
H2SO4溶液
阳极:4OH-= 2H2O+O2 ↑+ 4e阴极: 4H + 4e = 2H2 ↑ 总反应: 通电 2H2O = 2H2 ↑+O2 ↑
NaOH溶液
+ —
6.离子放电顺序及电解产物的判断
(1)阳极上(氧化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姓名廖伟东学生姓名张旖苇填写时间年级高一学科化学上课时间阶段基础(√)提高()强化()课时计划第()次课共()次课教学目标1、理解燃烧热的概念2、区别燃烧热与焓变的关系3、掌握有关燃烧热的计算重难点1、燃烧热的概念2、燃烧热与焓变有的关系3、有关燃烧热的计算课后作业:教师评语及建议:科组长签字:燃烧热能源一、燃烧热⑴定义:在101..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某物质完全...kP..a.时,1.mol如C完全燃烧应生成CO2(g),而生成CO(g)属于不完全燃烧。
又如H2燃烧生成液态H2O,而不是气态水蒸气。
(2)注:①燃烧热通常是由实验测得的。
②可燃物以1mol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③计算燃烧热时,热化学方程式常以分数表示。
例题分析1、CH4(g)+2O2 (g)=CO2 (g)+2H2O (l) ΔH= -890.31kJ/mol,甲烷的燃烧热是多少?答案:甲烷的燃烧热是890.31kJ/mol2、已知:2C8H18(l)+25O2(g)=16CO2(g)+18H2O(l) △H=-11036kJ/mol,则C8H18的燃烧热是多少?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表示25℃时燃烧热的是( )A.C(s)+O2(g)=CO(g); ΔH= -110.5 kJ/molB.C(s)+O2(g)=CO2(g); ΔH= -393.5 kJ/molC.2H2(g)+O2(g)=2H2O(l); ΔH= -571.6 kJ/molD.H2(g)+1/2O2(g)=H2O(g); ΔH= -241.8 kJ/molE. H2(g)+1/2O2(g)=H2O(l); ΔH= -285.8kJ/mol二、.注意事项:①研究条件:25℃,101 kPa 。
在未说明时,一般指25℃、101 kPa。
②燃烧物的量:1mol(纯物质)。
因此其它物质的计量数常出现分数。
③完全燃烧:指最终生成稳定化合物。
如: C→CO2(g) 、H → H2O(l)、S → SO2(g)、④燃烧一定放热,所以ΔH<0;而某物质的燃烧热则是××KJ/mol,无“—”号。
2、中和热1)定义: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中和热的表示:H+(aq)+OH-(aq)=H2O (l);△H=-57.3kJ/mol。
3)要点①条件:稀溶液。
稀溶液是指溶于大量水的离子。
②反应物:(强)酸与(强)碱。
中和热不包括离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
③生成1mol水,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 H20,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在中和热内。
④放出的热量:57.3kJ/mol燃烧热中和热相同点能量变化放热反应△H △H<0,单位:kJ/mol不相同点反应条件101kPa 在稀溶液中反应物的量1mol(O2的量不限) 可能是1mol,也可能是0.5mol 生成物的量不限量H2O是1mol反应热的含义1mol反应物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燃烧热也不同。
生成1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不同反应物的中和热大致相同,均约为57.3kJ/mol。
变式:已知H+(aq)+OH-(aq)=H2O(l);△ H=-57.3kJ/mol ,求下列中和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1)用20gNaOH配稀溶液跟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____________ kJ的热量。
(2)用2molH2SO4配稀溶液跟足量稀NaOH反应,放出____________kJ的热量。
例题分析有关燃烧热的计算1、在101 kPa时,1 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3 kJ的热量,CH4的燃烧热为多少?112 L CH4(标准状况)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为多少?答案:CH4(g)+2O2 (g) =CO2 (g) +2H2O (l) ΔH= -890.3kJ/mol所以CH4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n(CH4)=112L/22.4L·mol-1=5mol产生的热量为:5mol×890.3KJ/mol=4451.5KJ变式:1、已知下列两个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 =2H2O(l) △H=-571.6 kJ•mol-1C3H8(g)+5O2(g) =3CO2(g)+4 H2O(l) △H=-2220 kJ•mol-1(1)H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C3H8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___(2)2gH2和2mol C3H8组成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3)现有H2和C3H8的混合气体5 mol,完全燃烧时放出热量3847 kJ,则混合气体中H2和C3H8的体积比为____________三、燃烧热与焓变有何关系?①焓变范围广,包括 中和热、燃烧热、溶解热 等,燃烧热只是 焓变 的一种形式;②焓变有 吸热与放热 之分,而燃烧一定 放热 , 其 △H < 0 。
变式1、已知:H +(aq)+OH -(aq)=H 2O(l) △ H= -57.3 KJ/mol分别向NaOH 溶液中加入稀醋酸、浓硫酸、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的热效应分别为 △H 1 、△H 2 、△H 3则三者的大小关系为(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C(s) +21O 2(g) = CO(g) △H=-110.5kJ/mol C(s) + O 2(g) = CO 2 (g) △H=-393.5kJ/mol 现有80t 纯碳不完全燃烧,所得气体中CO 占3/4体积,与80t 纯碳完全燃烧相比较,此反应损失了多少热量?3葡萄糖是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
葡萄糖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 6H 12O 6(s )+6O 2(g )===6CO 2(g )+6H 2O (l ) ΔH =-2 800 kJ/mol 葡萄糖在人体组织中氧化的热化学方程式与它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相同。
计算100 g 葡萄糖在人体中完全氧化时所产生的热量。
第二节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物质的燃烧热相等的是()A.碳和二氧化碳B.1 mol碳和3 mol碳C.3 mol C2H2和1 mol C6H6D.淀粉和纤维素2.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气体矿物燃料是()A.石油B.煤气C.水煤气D.天然气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的绝对值均正确)()A.C2H5OH(l)+3O2(g)===2CO2(g)+3H2O(g) ΔH=-1367.0 kJ/mol(燃烧热)B.NaOH(aq)+HCl(aq)===NaCl(aq)+H2O(l) ΔH=+57.3 kJ/mol(中和热)C.S(s)+O2(g)===SO2(g) ΔH=-296.8 kJ/mol(反应热)D.2NO2===O2+2NOΔH=+116.2 kJ/mol(反应热)4.下列能源组合中,均属于新能源的一组是()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A.①②③④B.①⑤⑥⑦⑧C.③④⑤⑥⑦⑧D.③⑤⑥⑦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101 kPa时,1 mol物质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B.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水,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C.燃烧热或中和热是反应热的种类之一D.在25℃、101 kPa时,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6已知25℃、101 kPa 时,乙烯和乙炔(C 2H 2)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C 2H 4(g)+3O 2(g)===2CO 2(g)+2H 2O(l) ΔH =-1411 kJ/mol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600 kJ/mol 又知燃烧时火焰的温度乙炔高于乙烯.据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燃烧热越大,火焰温度越高B .相同条件下等体积乙烯和乙炔完全燃烧时,乙炔放热较少C .25℃、101 kPa 时,1 mol 乙烯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放出的热量小于1411 kJD .乙烷(C 2H 6)的燃烧热>1 411 kJ/mol7.已知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发生反应时的中和热为57.3 kJ/mol,101 kPa 时辛烷的燃烧热为5518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H ++OH -===H 2O ΔH =-57.3 kJ/mol B .2NaOH(aq)+H 2SO 4(aq)===Na 2SO 4(aq)+2H 2O(l) ΔH =-114.6 kJ/mol C .2C 8H 18(l)+25O 2(g)===16CO 2(g)+18H 2O(g) ΔH =-11036 kJ/mol D .2C 8H 18(l)+25O 2(g)===16CO 2(g)+18H 2O(l) ΔH =-11036 kJ/mol8.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 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ΔH =+49.0 kJ/mol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192.9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mol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ΔH >-192.9 kJ/mol二、非选择题9.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 1 mol 水蒸气放热241.8 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_.若1 g 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 kJ ,则反应2H 2(g)+O 2(g)===2H 2O(l)的ΔH =_____ kJ/mol ,氢气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 kJ/mol.10.(1)1.00 L 1.00 mol/L H2SO4溶液与2.00 L 1.00 mol/L NaOH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 kJ热量,该反应的中和热为________,表示其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25℃、101 kPa时,1.00 g C6H6(l)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41.8 kJ的热量,C6H6的燃烧热为______ kJ/mol,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已知一些烷烃的燃烧热如下表:化合物燃烧热(kJ/mol) 化合物燃烧热(kJ/mol)甲烷891.0 正丁烷 2 878.0乙烷 1 560.8 异丁烷 2 869.6丙烷 2 221.5 异戊烷 3 531.3(1)热稳定性:正丁烷________(填“>”或“<”)异丁烷.(2)写出表示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同物质的量的烷烃,碳原子数越多,燃烧放出的热量越________(填“多”或“少”).(4)有同学估计“正戊烷的燃烧热大约在3 540 kJ/mol左右”.你认为正确吗?________.(5)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