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457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2006--2020年考研真题汇编

3、请论述从陆九渊到王阳明的心学发展过程及其基本理论。
4、陈亮、叶适等浙东学派的事功主义学说。
二、论述题(每题30分,每题答题不少于800字)
1、请评述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融合发展及其具体表现。
2、请评述戴震的主要哲学思想。
3、请分析论述春秋战国时期哲学思想繁荣的基本原因及其有益启示。
4、虚一而静
5、独化
6、天人合一
二、简述题(每题15分,共45分)
1、试评贾谊的社会历史观。
2、僧肇的佛教哲学思想。
3、章太炎对孔教的批判及其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75分)
1、试述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现代价值及其意义。
2、阐述宋明理学的本体论思想演变及其理论意义。
3、试谈中国近现代的文化危机及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化路径。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0分,每题5分)
1、无以人灭天
2、“为学”与“为道”
3、得意在忘象
4、四端说
5、白马非马
6、金狮子论
7、格物穷理
8、浙东学派
9、良知自由
10、《焚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40分,每题8分)
1、如何理解孔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
2、如何理解以下这段话:“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老子》)
3、论王阳明哲学对朱熹理学的批判和超越。
4、你如何看待中国近代的“古今”“中西”之争与近代哲学革命的关系?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60分,每小题30分)
1、你对中国传统哲学中儒家和道家的关系有何理解?对当代哲学的发展有何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2005、200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2005、200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作文我们先看一下作文。
这里解析的是05年和06年的作文试卷。
05年的作文题目是《我看文化与语言的关系》,只有一篇大作文,要求议论文体,2000字以上。
06年题目是篇半命题、根据材料的议论文。
大致的意思是:目前国内韩流一片汹涌,“汉流”也在发展壮大中,“孔子学院”在全球各地纷纷建立,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现在的“汉流”,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言之有物,2000字以上。
06年还有一篇小作文,也是采取的根据给出的材料,阐述自己的观点。
中心是关于针对目前国内大学文科的发展提出自己的看法。
今年作文具体的题目应该很快就可以复印。
从以往的作文命题来看,没有特别的规律性,但总的趋势仿佛是越来越和语言文化相关,也就是和翻译专业和对外汉语所涉及的专业性在加强。
作文的复习,很多人都强调平时的积累,现场的临场发挥,以考察考生的思维能力、知识面和文字的驾驭能力。
当时我复习作文时,也曾经胆战心惊。
毕竟作文150分,仅仅靠临场发挥,好像终归是不保险。
由于现如今作文命题的专业性加强,我建议大家在复习其他科目的同时,多读一些有关语言文字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书和文章不是那种专业性很强的,在图书馆中有很多这方面的随笔和散文类的文字,像是南方朔的《语言是我们的居所》,陈原《在语言的密林里》之类的书。
多读一些,对有关文字、语言、文化方面的东西可以渐渐形成自己的idea,不要仅仅局限于教科书上的说法。
这里,我给出大家几篇文章的名字,基本上在网上都可以找得到,读读会有所收获:《少数民族地域语言是一种文化资源》,《英文汉字,各领风骚》,《网络语言、汉语、“新民族”》,《汉语的拯救》、《汉语的开放》,《语言,走过历史的沧桑》,《中国传统文化与全球化》……等等。
关键字就这么几个,自己可以在网上多搜搜。
多关注语言文字文化方面的新动态,像双语教学的利与弊,方言的变迁和普通话的地位、祭孔的争议等等这样的。
华东师大中哲(857)考研真题

中哲(2018年)一、名词解释(10个题,每题6分)1.丹鼎派(《周易参同契》)2.四法界(华严宗)3.智慧说三篇(冯契)4.克己复礼(孔子)5.以名举实(后墨)6.知行合一(王阳明)7.解蔽(荀子)8.经权之辩(孟子)9.两层存有论(牟宗三)10.心统性情(朱子)二、标点、翻译、评析(2个题,每题15分)1.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
夫人自有生而梏于形体之私,则固不能无人必矣。
然而心有得于天地之正,则又不能无道心矣。
日用之间,二者并行,迭为胜负,而一身之是非得失,天下之治乱安危,莫不系焉。
是以欲其择之精,而不使人心得以杂乎道心;欲其守之一,而不使天理得以流于人欲。
则凡其所行,无一事之不得其中,而于天下国家无所处而不当。
(朱子《晦庵集·答陈同甫书》)2.郭店楚简《五行》,原著不详。
三、论述(2个题,每题30分)1、评述戴震对宋明理学的批判2、老子“为学”与“为道”的关系中哲(2017年)一、名词解释(10个题,每题5分)1.非命(墨子)2.法术势(韩非)3.离坚白(公孙龙)4.独化(郭象)5.复性书(李翱)6.一念三千(天台宗)7.民胞物与(张载)8.《群己权界论》(严复译穆勒《论自由》)9.能-式(金岳霖)10.意之所在即是物(王阳明)二、标点、翻译、评析(2个题,每题25分)1.物無非彼,物無非是。
自彼則不見,自知則知之。
故曰: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彼是方生之說也。
雖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
因是因非,因非因是。
是以聖人不由而照之於天,亦因是也。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無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謂之道樞。
樞始得其環中,以應無窮。
是亦一無窮,非亦一無窮也。
故曰:莫若以明。
《莊子·齊物論》2.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
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
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 4 卷。
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
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
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
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
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
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
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
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
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
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
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
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
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
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
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中国哲学史 名校考研真题 (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简述明末清初的经世致用思潮。
[中山大学2018年研]答:(1)经世致用思想兴起的原因明末,汉族知识分子开始反思明亡的教训。
在思想领域,人们反思的矛头指向了宋明理学及陆王心学,认为他们空谈性命而不务实事。
“书生徒讲义理,不揣时势,未有不误人国家者”。
要求学术反虚就实,提倡经世致用的真学问和“以实为宗”的新学风。
他们学风的特点是:务当世之务,康济时艰,反对脱离社会实际;勇于任事,不务空谈,“生存一日当为民办事一日”;致力于创新,绝不蹈袭古人;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
他们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社会问题的一切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民族、法律、人情、风俗、科学等,“事关民生国命者,必穷源溯本,讨论其所以然”。
他们以社会问题为中心,在救世济时的思想指导下,提出了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的各种方案。
代表人物有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傅山、颜元、李塨、方以智、戴震等。
(2)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内容①气论哲学的兴起反思思潮的总体走向是对宋明理学超越追求的一种拨正,所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一致强调现实关怀,注重经世致用。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转向是以从理到气、从超越追求到现实关怀为标志的。
无论是王夫之、方以智,还是对王学一直情有独钟的黄宗羲,都转向了气,都强化了对气的论证。
清代哲学大体上都是以气论为基础的,这不仅包含着一种本体论的转向,更重要的则表现了一种立足于现实关怀以重新确立超越追求的指向。
如王夫之“以气释理”并坚持“据器以出道”时,不仅表明了一种新的本体论的确立,同时也表明其力图通过器识、历史以重新探索道之超越指向的趋势。
②提倡个性解放的新道德a.在关于理欲、情理、义利、个体与类的关系的讨论中,这一时期的学者集中表达了以自然人性论为出发点的新理欲观、新情理观、新义利观以及关于个性解放的论说。
从泰州学派到李贽及李贽的众多崇拜者,都要求冲破禁欲主义,肯定“人欲”的合理性,批判“天理”说对人性发展的宰制,批判道学末流的虚伪,主张“自然之性乃自然真道学”,在自由竞争中“各遂千万人之欲”。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目 录2015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4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2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1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10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2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9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1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8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20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7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719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2006年杭州师范大学政治与社会学院328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牛入学芍试地考试科目代码:7H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片仇一、名词解释(每融5分,共30分)1.略迷信2.洛学3.格物穷理4.《焚书》5.性善论6.章太炎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1.试论孔溢儒学F5善朱理学的关系及具对后代懦学的影响2.庄子的道遥游的人生观.3.筒论辙学辩征法。
4.论王阳明哲学对明引启蒙思潮的蛇响,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而分)1.试论老子哲学的基本认识论及其方法论意义.2.忒论隋唐以来怫教哲学的发展进程及其中国化特点.2014年:杭卅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考试科目代码,m考试科H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考生答题时律与在答题明上,否则漏批贵任自负—•、名M解释(共S题,每题10分,共50分)L大音希声2.孔颜之乐3.言感之辨4.棒喝5.中腐之道:、简答题(共4题,每题10分,共4。
分)1.筒论庄子的“无以人火天”思划L2,简论朱嶷与陈必的王霸之辨思想3.不真空论4,李贽的异端思想切、论述题(共2题,每碘3。
分.共阈分)L试论宋明理学与勺教的关系。
2.试论近现代中国关于“古今中西”的文化论争及蠢重要意义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侧考试科目代码;.川考试科fl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i.考生答题时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责任自负:一、名词解释(本题共7题,粽题5分,共%分)1.“为学”与■为道”必《四书章句》3.四法界4.理学与反理学5.良知自也6.三民主义7.浙东学派二、筒答题(本题共4题,每霆10分,共仲分)1.如何理解孔了“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思想?2.戴震如何解释理和欲的关系?3注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规有何昇同?4.佛教“申国化”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论述题(本题-共3题,每题25分,共75分)1.魏晋玄学兴起的背景.基本思想及其意义2.清分析论述崩宋以来“.工教合一”的演变.作用及其思想史密义3.道家“道通为学说的基本思想及其现代意义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究生入学考试题考忒科目代码:m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说明—命题时清按右关说明填写清楚.完整;2,命题时试题不得超过周围边框;3.考生答题时-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漏批页任自负;一,名词解样(本大题共W分,何小题S分)1.逍遥游2.言意之辨3.优性起例4.禅宗5.转识成智6-明湖之会二、简答题(本大题共6。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456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456管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管理学代码及名称:456一、名词解释(40%)1.《管子》2.管理的二重性3.《科学管理原理》4.行为科学5.董事会6.《第五项修炼》7.头脑风暴法8.杰布雷斯夫妇二、简答题(30%)1.简述“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主要区别。
3.简述供应链管理与价值链管理的区别。
三、论述题(30%)1.试析以下这首诗对管理工作的启发意义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长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2.周三多等人在《管理学——原理与方法》中指出:“人本原理主要包括下述主要观点:职工是企业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观点,结合实例加以阐释。
参考答案: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招生专业:教育经济与管理考试科目:管理学代码及名称:456一、名词解释(40%)1.《管子》答:《管子》一书是西汉人刘向编写的,但史学界对《管子》一书中哪些是稷下先生宋钘,尹文的遗著,哪些是管仲学派的言论还有争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其绝大部分的思想资料是属于管仲学派的,它所体现的政治、经济和哲学思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成就。
《管子》一书在经济思想方面,体现出宏观经济管理理论的轻重论。
轻重论是管仲首创的,后来的管商学派又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宏观经济管理理论。
他们主张国家积极干预社会经济,把握左右经济形势的主动权。
主张实行重征商、官山海和禁榷制度等,使封建国家直接掌握大量资财,以散敛方式控制物价和调节经济,并实行利出一孔,使每个人都根据其为国家所作贡献大小而得到利益。
2.管理的二重性答:所谓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方面,企业管理具有同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表现为管理过程就是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组合、协调和利用的过程。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5、2006年考研专业真题解析

华东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5、2006年考研专业课真题解析2005年政治学真题解析总体评析:2005年政治学的出题方式和往年有很大不同,风格可以说完全不一样,简单的说,就是考得细,考得偏。
原因在于出题的老师换了。
以前出题老师都是一样的,所以,出题的风格一脉相承。
2005年的题目,有的考生考的很好,有的很差,原因在于复习思路不一样。
复习得仔细全面的考生考得很好,因为题目答案在书上都找得到。
有的考生考得很差,是因为依据往年的出题风格复习,结果发现很多题目在书本上都找不到。
考点分布:由表可知,考点涵盖较广,第3章,第6章,第9章是考察的重点。
其中第6章是历年考察的重点,本章易出论述题。
论述题分值大,要相应答得多,详细展开。
一、概念题1.政治模仿解析:是政治学原理的重要概念,其他政治社会化方式一般不会考。
答案要点:(p330)2.三权并重解析:孟德斯鸠的观点,不能简单答三权分立,否则不完全正确。
答案要点:(p131)3.领主占有制解析:区别于地主占有制,国家占有制。
答案要点:(p55)4.信访制度答案要点:(p287)5.双国论解析:即两国论。
此题考时政,一般称为两国论,考生不要因为名称有异而慌了阵脚。
之所以称为两国论是出题人的个人癖好。
二、简答题1、帕杰斯政体分类标准解析:有四项标准,主权机关与政府机关有无区别,国家元首产生的方式,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权利关系,国家权利集散程度。
答案要点:(p79)2、民族国家实行一党制的主要途径。
解析:跟书上一样,背下即可。
最好每种举个例子。
答案要点:(p249)3、前苏联的联邦制及其特征。
答案要点:(p104)1)、苏联宪法的有关规定2)、苏联是以民族划界成立联邦主体和其他不同层次的自治实体3)、苏联实行的是联邦种的联邦的国家结构形式。
4)、自由退盟权利4、简评2003年我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解析:要求先简述一下2003年改革的基本情况。
包括改革的背景,重点,与以往改革的不同点,改革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