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抗凝

合集下载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近年来,老年人房颤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高发率和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对于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老年人房颤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减弱和心血管病变等因素,易发生栓塞性并发症,如中风和栓塞性心脑血管事件。

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针对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不可或缺。

2. 抗凝药物的选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凝药物主要包括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等。

华法林是传统的口服抗凝药物,但需要密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来调整剂量,且易受多种食物和药物的干扰。

而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是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它们无需常规监测,且作用时间长,对患者更加方便。

3.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抗凝治疗的疗效主要体现在预防和减少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口服抗凝药物能够显著降低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减少栓塞性事件的发生。

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相对于华法林在预防中风和栓塞性事件方面具有更好的疗效,而且在药物相互作用和食物干扰方面更为安全。

抗凝治疗也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隐患,主要表现为出血事件的增加。

特别是在老年人群体中,抗凝治疗可能导致出血并发症,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在进行抗凝治疗时,需要权衡疗效与安全性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监测手段,同时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

4. 个体化治疗针对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需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肾功能、心血管病变、出血风险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抗凝药物和剂量。

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的平衡。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在预防栓塞性事件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中风风险。

社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社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3114··论著·社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段园霞1,潘志刚2*,顾杰2,苏瑾3【摘要】 背景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高、易诱发脑卒中,而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相关性卒中的核心策略。

目前,社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相关研究较为缺乏。

目的 探索上海市社区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

于2019年7—12月,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至上海市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2018年度健康体检的老年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CHA2DS2-VASc 和ORBIT 评分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集其房颤患病与用药情况、疾病认知情况、共病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与风险等信息。

依据问卷调查结果排除既往无房颤相关就诊经历及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NVAF 患者抗凝治疗现状。

根据CHA2DS2-VASc 评分量表的推荐意见:脑卒中高风险人群应进行抗凝治疗。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NVAF 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302例NVAF 患者,其中89例(29.5%)正在服用抗凝药物,120例(39.7%)例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物,93例(30.8%)患者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

CHA2DS2-VASc 评分结果显示,302例NVAF 患者中,合并脑卒中高风险者占92.4%(279/302)。

其中正在服用抗凝药者占30.5%(85/279),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药者占40.1%(112/279),未服用上述两类药物中的任一类药物者占29.4%(82/279)。

单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房颤类型、房颤症状发生情况、房颤病程、首次因房颤就诊时抗凝药开具情况、房颤危害知晓情况、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和出血风险为NVAF 合并脑卒中高风险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P <0.05)。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169例抗凝治疗用药分析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169例抗凝治疗用药分析
i ,而 阿司 匹林 效果 不如 抗凝 药[。2 ic i“ 2 0 欧洲 心脏学 】 l 0年
药的依从性 ,有些患者 因此拒绝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再者 ,
华法林 的主要不 良反应是 出血 ,大 出血是最危险 的并 发症 ,

旦出现出血 ,尤其是颅 内出血 ,病死率很高 。因此 ,医患
中纤维 蛋 白原 、D一二聚体含量升高 ,易形成血栓 , 华法 而
林可使 其降低 ,进一步达到抗血栓 形成作用 。到 目前为止 ,
林使用率如 此之 低 , 尤其是 随着危 险级别 的增加 , 华法林 的 使用率反而下降的原 因,可能与临床 医生对房颤所致血栓栓 塞 的并 发症 以及抗栓治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关。近年来 随 着循证 医学 的发展 , 许多疾病 的治疗理念不 断发生变化 。如
的逐渐减少 , 非瓣膜病房颤成为 目 的主要 问题。非瓣膜病 前
房 颤 的 发生 率 随年 龄增 长 而急 剧增 加 ,房 颤 的 主要 并 发 症 一一 卒 中的发生率 也随年 龄增加 而升高 。此 外 ,老年 人
证 :出血素质 、血 小板减 少( 5 × 1 L) < 0 0 / 、未治疗 或难 以控 制的高血压( 1 09 mmHg 。使 用华法林相对 禁忌 > /0 6 ) 证 :大量酗酒 ( 6 ml ) > 0 / 、常规使用非类 固醇类抗炎药( d 无 细胞保 护作用 ) 加容易造 成外 伤的活动 。 、参 2 结果 CHADS 2得 分与用药情 况见 表 1 。使用华法林 禁忌证 的有 2例 ,评分分别为 3分 和 6分 ,原因分别为大量酗酒 , 未 治疗或 难 以控 制的高血 压 。
( 上接 2 5页 )拉 西地 平 后患 者 的谷 压 / 压 比达 到 5 % 峰 0 以上 。患者 每 天 口服 2 rg拉 西地 平 可 以有 效 降低 其 ~8 a 白天与 夜 间 、2 h动 态 的血 压 平 均 值 , 4 血压 的偶 测 结 果

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治疗

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治疗朱宁【摘要】社会老龄化必然带来房颤的高发生率,继之脑卒中的高发生率.口服抗凝药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生,有效率达64%.但抗凝药在中国的应用情况一直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因此有必要重申卒中风险量表(CHADS2和CHA2 DS2-VASc)的应用,指导规范化的抗凝治疗.同时应注意亚洲人群脑卒中的特殊性,包括出血性卒中高发及抗凝强度宜较白种人低等问题.近些年问世的新型口服抗凝药似乎对亚洲人群尤为有益,又可避免不断抽血化验的烦恼,应予重视及推广.【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38)001【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非瓣膜病房颤;抗凝;风险量表;亚洲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作者】朱宁【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辽宁大连1160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引用本文] 朱宁.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治疗[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6,38(1):1-5.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速,房颤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加。

房颤的发生率与年龄密切相关,40~50岁人群房颤发生率仅为0.5%,而80岁时已增至5%~15%[1]。

2004年统计中国房颤患者估计已达800万人[2]。

房颤的主要危害就是发生脑卒中,其卒中的发生率较之无房颤患者增加5倍。

房颤患者每年卒中的发生率约为3%~4%,而脑卒中患者中15%~20%是由房颤导致的[3-4]。

房颤还显著增加卒中复发的风险,较之无房颤患者1年内卒中复发风险增加4.7倍,1年内脑卒中的致残率升高近1倍,1年死亡率升高近3倍[5-6]。

而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卒中发生率[7],所以多年来国内外众多指南一致推荐中危及高危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应行抗凝治疗,单是近3年就有多项相关指南出台:2012年的欧洲房颤管理指南[8],2014年美国AHA/ACC/HRS房颤管理指南[9],2014年NICE房颤管理指南[10],2014 AAN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房颤卒中预防指南[11],2014年非瓣膜病房颤应用抗凝药物中国专家建议[12],2014加拿大CCS房颤管理指南[13]。

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对麻醉的影响

非瓣膜疾病性慢性房颤的抗凝治疗对麻醉的影响
对 照组 :采用 阿 司匹林 抗 血小板 治疗 ( 耳 医药 保健 有限公 司 , 拜 10 0 mg),1 /,观察 ( . .),对照组l R 2 4±1 1 N 均值是 ( ± .),两组 比较 , l 1 06 _ 0
差 异有 统 计学 意 义 ( <00 ),说 明倍华 法 令抗 凝 的疗 效 优 于 P .5 阿 司匹 林 。两 组患 者脑 栓 塞发 生 率 比较 ,差 异 有统 计学 意 义 ( P <O 5 . ),两组 患 者 脑 出血 发生 率 比较 ,差异 无 统 计学 意 义 ( 0 P

2 不良反应: . 3 两组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 反应, 两组不良 反应
_
病性慢性房颤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选取 我 院2 0 年 5 ~20 年7 . 08 月 0 9 月收 治 的6 例 非 0
发 生情 况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P>00 ) . 5
学意 义 ( P<00 ),说 明倍华 法令 抗凝 的疗 效优 于阿 司匹林 。 . 5
2 随访 情 况 :两组 随访 1 ,两组 患者 脑栓 塞发 生 率 比较 ,差 . 2 年
异 有统 计 学 意 义 ( P<00 ),两组 患 者 脑 出血 发生 率 比较 ,差 , 5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00 )。详 见表 l . 5 。
4 参考文献
2 结 果
[] 1 许俊堂, 胡大一.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抗栓疗法 [ . J 中华心血管 ]
病 杂志 , l, () 2 . 2 O2 2: 6 O 9 1
评价 [ . J 中国循环 杂志 , l, () 3. ] 2 Ol 6: 1 O 6 4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论著·681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1 年第49卷第6期early marker of late mortality in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J]. HeartVessels, 2014, 29(2): 220-230.[7] SBAROUNI E, GEORGIADOU P, KOSMAS E, et al. Plateletto lymphocyte ratio in acute aortic dissection[J]. J Clin Lab Anal,2018, 32(7): e22447.[8] KAHLBERG A, RINALDI E, TSHOMBA Y, et al. Volumetricanalysis of aneurysm thrombosis after thoracic endovascularaortic repair predicts postoperative changes in platelet count andcoagulation parameters[J]. J Cardiovasc Surg (Torino), 2018,59(3): 419-427.[9] VAGDATLI E, GOUNARI E, LAZARIDOU E, et al. Plateletdistribution width: a simple, practical and specific marker ofactivation of coagulation[J]. Hippokratia, 2010, 14(1): 28-32. [10] YALCINKAYA E, CELIK M. Evaluation of platelet activationby platelet volume indices[J]. Eur Rev Med Pharmacol Sci, 2013,17(15): 2127.[11] MENG W, LIU S, LI D, et al. Expression of platelet-derivedgrowth factor B is upregulated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aorticdissection[J]. J Vasc Surg, 2018, 68(6S): 3S-13S.[12] IHARA A, MATSUMOTO K, KAWAMOTO T, et al.Evaluation of platelet indexes in patients with aortic aneurysm[J].Pathophysiol Haemost Thromb, 2005, 34(6): 269-273.[13] MASASHI T, KOJI K, HIDEO A, et al. Platelet dysfunction in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 evaluated by the laser light-scatteringmethod[J]. 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03, 126(3): 837-841. [14] HOLGER E, NABER C K. Value of plasma fibrin D-dimers fordetection of acute aortic dissection[J]. J Am Coll Cardiol, 2004,44(4): 804-809.[15] LIU Y, HAN L, LI J, et al. Consumption coagulopathy in acuteaortic dissection: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J]. J CardiothoracSurg, 2017, 12(1): 50.[16] LIU J, SUN L L, WANG J,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fibrinogen and in-hospita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type A acuteaortic dissection[J]. Am J Emerg Med, 2018(36): 741-744.收稿日期:2021-01-15;修回日期:2021-04-05(本文编辑:高天虹)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韦莲莲,王岳松,邵旭武,董学滨,王学忠,樊琴(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摘 要:目的 观察高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预防卒中的临床研究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应用达比加群抗凝治疗预防卒中的临床研究
C H { 辩 毫 s 乏 c 0 醚 凇 U I T Y D 0 C T O R S
呛蔷 悔廒 沦坛
非瓣膜 性房颤患者 应用达 比加群 抗凝治疗预 防卒 中的临床研究
孟 祥 亚
E S C的 C H A D S 2 V A s C评 分法 , 患 者评 分 ≥1分 。临床 中采用 心 电 图 已经 明确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6 1 4 x . 2 0 1 3 .
0 2.1 4 6
列 优点 : 首先 其克 服 了华 法林 治疗 窗窄 ,
需 要 频 繁 监测 I N R 和 需 要 调 整 用 量 的 弊
生栓塞 的患者 。按 照双肓 的原 则分 成华 法林抗凝 组 ( 对照组) , 达 比加 群抗 凝组 ( 观察组 ) , 每组 1 6 0例。对照组男 7 8例 , 女8 2例 , 年龄 5 4~7 3岁 , 平均6 3 . 8± 9 . 2
以明显 的降低卒 中的发生率 , 临床效果显
著, 而且具有较 高 的临床安 全性 , 可 以替 代华法林成 为临床 预 防非瓣膜 性房 颤患 者发生卒 中的理想药物 。
关键词
房颤
达比加群
卒中
非瓣膜性心 房颤 动是 临 床 中常见 且 较为严重 的一种 心律 失 常。常常 伴发 卒 中而 导 致 患 者 死 亡 或 致 残u 。文 献 报 道, 正 常人 群 卒 中 的发 生 率 1 % 左右 , 而 房颤 患者卒 中的发 生率 5 % ~7 % 。华 法林 是 目前公认 的预 防卒 中的首 选抗 凝
的 结 论 与 周 庆 涛 等 开 展 的 研 究 得 到 的
观察 指标 : 观察患 者卒 中的发生率和 皮肤 、 黏膜 、 消化道 、 颅 内出血等出血事件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

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摘要】老年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抗凝治疗在老年人中具有重要性。

非瓣膜性房颤的特点包括高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风险。

常见的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其作用机制各异。

针对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的抗凝治疗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其在降低卒中和深静脉血栓风险方面有效;抗凝治疗中可能出现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应对。

抗凝治疗在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中具有重要地位,但面临挑战,未来应加强个性化治疗和安全性监测。

【关键词】老年人、房颤、抗凝治疗、非瓣膜性、疗效、安全性、并发症、药物、作用机制、评估、地位、发展方向、挑战。

1. 引言1.1 老年人房颤的发病情况老年人房颤发病情况非常普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群体中房颤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群中患有房颤的比例约为2%-3%,而在80岁以上的人群中这一比例可高达10%以上。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房颤的患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在85岁以上的高龄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更是飙升至15%-20%。

老年人房颤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常常伴随着其他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及早认识老年人房颤的发病情况,采取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对于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1.2 抗凝治疗在老年人中的重要性老年人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症,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房颤患病率逐渐升高。

而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以上,其中老年人患者更容易发生卒中和其他血栓栓塞性事件。

抗凝治疗在老年人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对于非瓣膜性老年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减轻病情并延长生存期。

抗凝药物可以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血栓形成,从而降低患者发生卒中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在老年人中,抗凝治疗对于预防卒中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KD 合并 AF 患者抗凝方案(亚太)
注:① 亚太指南未明确华法林推荐剂量,但对 CKD4 期的患者具有卒中预防作 用;对于 CKD 5 期的患者可能具有卒中预防作用;② 阿哌沙班 2.5 mg Bid 剂 量用于具有以下 2 个或以上条件者:血肌酐 ≥ 1.5 mg/dL,年龄 ≥ 80 岁, 体重 ≤ 60 kg;③ 达比加群 110 mg Bid 推荐用于以下任一条件者:年龄>75 岁,出血高危(HAS-BLED ≥ 3),使用相互作用的药物(如维拉帕米);④ 依 度沙班 30 mg Qd 推荐用于具有以下任何一个条件者:eGFR 30-50 mL/min,体 重 ≤ 60 kg,使用维拉帕米或奎尼丁
非瓣膜病性房颤的抗凝策略
文 静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

房颤(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型心律 失常之一,卒中是其最重要的并发症。房 颤患者的卒中发病率是一般人群的 5 倍,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AF 相关卒中患 者逐年增加。
卒中风险评估


目前比较经典的卒中风险评分系统包括 CHADS2 和 CHA2DS2-VASc。 CHADS2 评分系统最初于 2001 年由美国医学会推 荐使用,但随后研究发现,当 CHADS2= 0 分时, 亚洲人群卒中年发生率仍有 1.15%~4.47%,欧洲 人群卒中年发病率>1.5%,而此时 CHA2DS2-VASc 评分为 0~3 分。经证实,CHA2DS2-VASc 评分在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方面优于 CHADS2 评分, 能够发现真正卒中低风险的患者。 2010 年ESC、ACC/AHA联合推荐 CHA2DS2-VASc 评 分系统,将 65~74 岁、外周血管疾病史及性别 纳入该系统用于补充 CHADS2 评分的不足。
卒中风险评估


目前比较经典的卒中风险评分系统包括 CHADS2 和 CHA2DS2-VASc。 CHADS2 评分系统最初于 2001 年由美国医学会推 荐使用,但随后研究发现,当 CHADS2= 0 分时, 亚洲人群卒中年发生率仍有 1.15%~4.47%,欧洲 人群卒中年发病率>1.5%,而此时 CHA2DS2-VASc 评分为 0~3 分。经证实,CHA2DS2-VASc 评分在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方面优于 CHADS2 评分, 能够发现真正卒中低风险的患者。 2010 年ESC、ACC/AHA联合推荐 CHA2DS2-VASc 评 分系统,将 65~74 岁、外周血管疾病史及性别 纳入该系统用于补充 CHADS2 评分的不足。
1-6-12 方案
注:低出血风险:HAS-BLED 0-2 分;高出血风险:&HAS-BLED ≥ 3 分
(3)缺血性卒中 /TIA

研究发现缺血性卒中 /TIA 合并 AF 患者使 用 NOAC 优于 VKA。
缺血性卒中 /TIA 严重程度及 NOAC 启动时机
注:高栓塞(如 CHA2DS2-VASc ≥ 6 分)合并低颅内出血(ICH)风险者 4-8 周后可启动 NOAC,低栓塞合并高颅内出血(ICH)风险者不予 NOAC。缺血性卒 中 /TIA 严重程度分级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
CHADS2 和 CHA2DS2-VASc 评分系统
注:血管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外周动脉疾病、主动脉斑块 CHADS2 评分: 0~1 分为低危,2~3 分为中危,4~6 分为高危。 CHA2DS2-VASc 评分: ≥2 分者需口服抗凝药物;评分为 1 分者,口服抗凝药物或不进行抗凝 治疗均可;评分 0 分者不需抗凝治疗。
(2)冠心病合并房颤

对于择期 PCI 和 ACS 患者通常需要使用一种 或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如果患者同时合并 AF 则需再联合一种抗凝药物,目前推荐两联方案 (氯吡格雷 75 mg Qd+ 一种 OAC)和三联方 案(阿司匹林 75~100 mg Qd+ 氯吡格雷 75 mg Qd+ 一种 OAC),两种方案需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联合使用。不推荐使用 GPⅡb/Ⅲa 受 体抑制剂,因其与 OAC 合用存在较高出血风 险。也不推荐替格瑞洛或普拉格雷作为三联治 疗之一,因其与 NOAC 合用出血风险未知。目 前指南推荐 1-6-12 方案:
HAS-BLED 评分系统
3. AF不同人群抗凝方案

目前针对 AF 患者的抗凝药物主要为口服 抗凝剂(OAC),分为维生素 K 拮抗剂 (VKA)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两大类, 前者代表药物为华法林,后者代表药物为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 班,其中达比加群为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后三种药物为Ⅹa 因子抑制剂。
(4)围手术期AF 患者抗凝方案
(5)房颤电复律或药物复律
(6)房颤射频消融围手术期
(7)瓣膜病

对于中、重度二尖瓣狭窄和机械瓣膜置换 合并 AF 患者,VKA 仍然是卒中预防的唯 一药物。
2. 出血风险评估

部分 AF 患者(如高龄)既是卒中高危人群,又 是出血高危人群。抗凝药物主要副作用是出血, 因目前抗凝药物通常为全身抗凝,并不能只作用 于血栓或栓塞处,所以即使是循证医学证据最多 的抗凝药,出血也无法完全避免。因此在使用抗 凝药物前必须充分权衡患者卒中和出血风险,选 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卒中风险评估 源自目前比较经典的卒中风险评分系统包括 CHADS2 和 CHA2DS2-VASc。 CHADS2 评分系统最初于 2001 年由美国医学会推 荐使用,但随后研究发现,当 CHADS2= 0 分时, 亚洲人群卒中年发生率仍有 1.15%~4.47%,欧洲 人群卒中年发病率>1.5%,而此时 CHA2DS2-VASc 评分为 0~3 分。经证实,CHA2DS2-VASc 评分在 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方面优于 CHADS2 评分, 能够发现真正卒中低风险的患者。 2010 年ESC、ACC/AHA联合推荐 CHA2DS2-VASc 评 分系统,将 65~74 岁、外周血管疾病史及性别 纳入该系统用于补充 CHADS2 评分的不足。
3. AF不同人群抗凝方案


NOAC 的标准剂量为: 达比加群 150 mg Bid, 利伐沙班 20 mg Qd, 阿哌沙班 5 mg Bid, 或依度沙班 60 mg Qd。 AF 患者选用抗凝药物的种类、剂量以及疗程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慢性肾脏病(CKD) CKD 分期通常通过 eGFR 评价,使用 NOAC 时通常根据 CockcroftGault 法评价,并指导抗凝策略。
慢性肾脏病 GFR 和 CockcroftGault 分期
CKD 合并 AF 患者抗凝方案(美国)
注:① 华法林使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争议;② 阿哌沙班 2.5 mg bid 剂量用于具有以下 2 个或以上条件者:血肌酐 ≥ 1.5 mg/dL,年龄 ≥ 80 岁,体重 ≤ 60 kg;③ 达比加 群 75 mg Bid 对于 CrCl15~30 mL/min 患者可能安全,但未 经前瞻性研究证实,其他一些国家使用 110 mg Bid,美国指 南主要针对美国人群,而亚太指南主要针对亚洲人群。
2. 出血风险评估

目前有多种出血风险的评分系统,如 HASBLED、HEMORR2HAGES、ATRIA、ORBIT 和 ABC-bleeding 评分系统,但欧洲心律学会、 欧洲心脏病学会、加拿大心血管学会、亚 太心律学会均推荐使用 HAS-BLED 这一既 简单又实用的评分系统。HAS-BLED 0~2 分为低危,HAS-BLED ≥ 3 分为高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