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论文

合集下载

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保健食品搭配与研发论文

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保健食品搭配与研发论文

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保健食品搭配与研发论文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保健食品搭配与研发论文摘要:本文基于中医学理论分析了保健食品的搭配原则,了解到保健食品在搭配过程中遵循结合中医文献、科学搭配、原料功能健康、食品来源明确等原则,并提出了基于中医学理论产生的保健食品研发理论,从整体与辩证相结合、扶正与却邪共同应用、治未病思想的体现三个方面进行了相应叙述,从而推动了具有中医特色保健食品的形成,促进保健食品的发展。

关键词:中医学理论;保健食品;搭配与研发一、基于中医学理论的保健食品的搭配原则(一)结合中医文献,科学搭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健康也愈发重视,而保健食品也愈发被人们重视。

保健食品是指在说明处标明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保健食品的服用并不适应所有人群,保健食品有其特有的使用人群。

并且保健食品并不具备治疗疾病的功能,服用保健食品对机体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对身体健康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同时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中医知识的重视,中医理论知识也被应用到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中医学理论首先被应用到保健食品的搭配之中,形成具有中医学理论特色的保健食品搭配原则。

在保健食品搭配中首次通过翻阅相关的中医学文学,了解中医学习的内涵,再制定其中的搭配内容。

在我國饮食保健历史悠久许多中医学文献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如在《吕氏春秋·尽数》、《伤寒杂病论》、《五十二病方》等中都明确的记载了我国饮食保健的发展,因此在进行保健食品搭配的过程中,首先应结合中医学进行参考,再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搭配内容。

同时在结合中医学理论知识调整保健食品的搭配过程中,应做到中西结合,科学搭配。

即在保健食品搭配过程中,可以利用病理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西医学,从而使保健食品以中医学理论为搭配原则,以西医学知识进行检验与探究,从而促进保健食品的研发。

(二)原料功能健康,食品来源明确在保健食品搭配过程中,通过中医学文献了解到中医饮食保健食品的功能性较强,且其保健功能种类全。

功能性保健食品论文

功能性保健食品论文

功能性保健食品论文功能性食品保健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口味,继而逐渐转变为追求营养保健——即通过日常饮食达到满足营养需求、调节身体机能以及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

这主要是人们意识到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对健康的巨大作用。

一项由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开展的”2009消费者趋势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相信所选择的商品是可以促进或维持身体健康的,并为获得良好的健康而向健康专业人士咨询。

过去几年来,我们被告之每天吃一个苹果可以让你远离医生,后来我们又听到喝绿茶可以防治疾病。

但现在研究者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预防疾病,甚至改变基因表达方式。

所谓功能性食品,是指除营养(一次功能)和感觉(二次功能)之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三次功能)的食品,是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以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有关身体调节功能的功能化食品。

功能食品包括各种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特别是一些以普通食品和饮料为载体,添加具有防病抗病功能的因子的特种营养食品,是当今国内外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

功能性食品应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

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3、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功能性食品具有各式各样的功能。

有美容功能性食品,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性食品,减肥功能性食品,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性食品,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调节血糖的功能性食品,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等等。

具体表现为:1. 美容功能性食品。

皮肤健美离不开维生素,与皮肤健美有关的主要维生素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具有促进美容功能的物质有芦荟、珍珠粉、红花、神经酰胺、苹果多酚等等。

保健品的论文总结范文

保健品的论文总结范文

保健品的论文总结范文保健品是指具有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琳琅满目。

然而,保健品的效果和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全面了解保健品的研究现状,本文对相关论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研究发现保健品的功效主要集中在调节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某些保健品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作用。

例如,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

此外,益生菌、蛋白质粉等保健品也在促进肠道健康、补充营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保健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过量摄入一些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例如,长期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A可能导致头晕、呕吐等症状;某些减肥保健品可能含有违禁成分,对肝脏造成损害。

因此,选择合适的保健品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非常重要。

此外,保健品的销售宣传也是一个研究焦点。

许多保健品宣称能够治愈各种疾病,增强身体功能,但很少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这些宣称。

一些论文研究了保健品的广告宣传策略,发现其中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情况。

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蔽。

综上所述,保健品的研究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虽然一些保健品具有一定的功效,但其安全性和宣传问题也值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健品的效果与安全性,在选择和使用保健品时,建议研究相应的科学论文,并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判断。

此外,加强监管,规范保健品市场,也是确保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举措。

只有根据科学的研究结果和个人实际情况,明智地选择和使用保健品,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目的综上所述,保健品在促进肠道健康、补充营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保健品的安全性和销售宣传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合理选择和使用保健品,参考科学研究结果和个人需求,是确保其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

保健食品论文

保健食品论文

姓名:***学号:**********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专业:2011级生物技术中国保健食品现状和发展趋势摘要:保健食品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健康要求的提高,保健食品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后保健食品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分析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现状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创新是保健食品产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关键词:保健食品;现状;发展趋势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自古以来就有食疗养生的传统。

我国人民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学,积累了大量的养生保健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养生理论。

保健食品的理论基础就是“药食同源”[1]。

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大量的保健养身的饮食秘方或者药方,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保健食品科学。

我国卫生部在1996年3月15日正式定义保健食品,是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并突出了保健食品的3个主要特征:食品性、功能性和非药物性[2]。

200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3]。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保健食品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保健食品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1 高速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由于保健食品的高额利润和相对较低的政策壁垒和技术壁垒,保健食品行业出现第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这一阶段的保健食品多数为第一代产品。

第一代保健食品是以民间处方、秘方为基础,根据原材料的功能推断保健食品的功能,未经严格的科学检测,这些功能没有经过任何实验给予证实。

1.2 产业链形成期1995~2002年为保健食品的成型阶段,保健食品行业产业链形成。

1995年10月30日,《食品卫生法》公布,首次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

关于保健食品的论文

关于保健食品的论文

求关于保健食品的论文1 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广义而言,是指组成人们通常所吃的膳食以外的一些非传统食品或其成分。

消费者希望通过食用这些保健食品来增强体质,改善机体生理功能,乃至预防疾病。

关于保健食品的定义至今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说法,而且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保健食品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我国卫生部1996年3?5日颁布的《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中第二条规定,"本方法所称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

而美国至今尚无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的官方定义,就其含义而言,所包括的范围很广,既涉及人们所熟悉的营养素(如维生素、矿物质、氨基酸等),又包括草药或其他植物中的非营养素成分。

因此,人们在美国的保健食品商店中常可看到一些将营养素和草药成分合在一起的产品。

如在一个包装中有5个不同的胶囊,分别为维生素、b-胡萝卜素、大蒜油、银杏叶提取物和人参提取物。

2 美国的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1994)美国没有颁布关于保健食品或功能性食品管理的专项法律或法规。

所有的食品都按照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来管理。

该法规定一般食品及成分均不得申称有特殊功能;当然有些保健功能在具有充分科学证据和经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后是可以在标签上标示的,如叶酸可预防新生儿的神经管畸形,钙可预防骨质疏松症,但不允许申称有诊断或治疗疾病的功效。

为了明确对越来越多的功能性食品的开发、生产和经营的管理政策,美国国会于1994年10月25日通过一项《膳食补充物健康与教育法》。

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⑴美国国会认识到:增进美国国民的健康状况是联邦政府的首要任务;营养的重要性和膳食补充物在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方面的效益已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报道;摄入某些营养素和膳食补充物与预防某些慢性疾病(如癌症、心脏病和骨质疏松症) 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为此美国联邦政府认为在严格防止不安全或伪劣产品进入市场的同时,不应采取不合理的管理措施对优质产品的上市制造障碍;本法的最终目的在于保护消费者获得安全的膳食补充物的权益。

保健食品学论文

保健食品学论文

我所掌握的保健食品学知识摘要:二十世纪末保健食品在各国居民生活中“崭露头角”。

保健食品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调节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扼制不利因素与疾病,使人们摆脱“亚健康”状态,获取更大健康利益;另一方面它的研究与应用本身也带来一系列值得人们注意的概念、理论、观念、技术和方法等问题。

关键字:保健食品性质、食品保健功能、标识规定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保健食品作为人们的一种高科技营养保健食品,作为食品市场上一个新的食品族群,它不仅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在向更高水平持续发展。

我国对保健食品的认识与现行有关规定是国内人士所熟悉的。

卫生部规定的产品名称是保健食品,但也有称功能食品的,如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GB16740-1997则写成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这种写法概指保健食品亦可称功能食品。

虽然人们对保健食品的认识还不尽相同,但是对保健食品性质在认识上的共同点还是基本的、明确的。

(1)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或其他物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理解则是“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和物品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3)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来源于其中含有的功效物质、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

很多已知营养素都它的特效功能,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C、硒等的抗生物过氧化、减缓自由基对膜损害所产生的延缓衰老及扼制退行性与代谢性多种疾病;铬、锌作为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组成成分而显示的降低Ⅱ型糖尿病人血糖水平的功能;其他如低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都提出一些作为传统营养素功能以外的保健功能而得到新的强调和应用。

有些我们常吃的东西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功能。

如:(1)蜂蜜: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

竹盐──一种保健食品-论文

竹盐──一种保健食品-论文
, ,
放人 釜 里
, ,
,
用 松 木烧
,
次方
包括溃疡
,

胃炎 等
、 。

用 松木 烧 烤盐 时
,
盐 融化
,
竹 汁 渗透 次
,
临 床 治疗 观察 验结 果 看
,
无 论 从症 状
体 征或 胃镜
肠镜 病

最后 竹子 变成 灰

盐 融化 后冷 却成 白 色 柱 如此重复 次烧 时
, ,
理检 查都 显 示 有 显著 疗 效 治 疗及 预 防作 用 自 由基 的 能 力
,
且 副作 用 小
从 动物 实
打碎 成粉 末
,
再装 入 筒 里 烧 最后 第
,
仁 山 竹 盐对 大 鼠糜 烂性 胃炎 具有 良 好 的

盐 的 色 泽 逐 渐变 成灰 色 盐 釜里 喷人 松 香 粉
, ,
特制的

,
机理 可 能是 由于 能增 强 机 体 清 除

,
反 应温度 为

并 同 时抑 制 自 由基 的 形 成
,
,
程序 的 严 格 管理 忘 的 印象

,
还是 秀美 的 环 境都 给人 们 留下 难
竹盐 中金 属 成 分 的 含量 高 于 食 盐

而 一些 有害





汞等 重金 属 以 氯 化物 气体 形式 排 除组 本 文作 者
所 以 竹 盐 比 食 盐 所 含 有 害 重 金 属 物 质少
,
中 国预 防 医 学 科 学 院 营 养 与食 品
访韩印象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现况论文篇一现阶段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讯速发展,营养素与其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3]。

在现阶段社会大环境下,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开始注重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的培养都是注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能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思路,同时也可以提升研究生思考与创新能力,从而对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素质和独立思考并且单独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同时研究生在应用和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同时不但发挥了个人创造的能力和培养了研究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可以提升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加强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研究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学生们的研究培养期间要建立起独立分析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运用符合这一阶段的培养要求,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研创新和独立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符合当下对营养需求的专业人才[4]。

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对于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究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是欠缺,然而这方面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生从事未来的工作很重要。

就目前的社会需求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本文从课程的设计,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最后的考核与考试形式的这几个方面提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的在食品卫生方面的培养。

2结合当前的社会食品安全事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选取适当的食品安全的教学内容3打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食品卫生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型”即“双素质型”,是指授课教师即需要具备教授理论的素质又要付诸于实践教学的素质[5]。

对于食品卫生方向要建议一个双师型教师团队,即作为一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理论课授课教师,在“双师型”标准的要求该教师既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又要拥有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与素质;为了更好的完成食品卫生的教学工作,既要达到食品卫生学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即拥有宽泛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专业实践以及实训技能熟练掌握,能够完成食品卫生的实践与实训的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OD在保健食品中的开发与应用
摘要:从古至今,衰老问题一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1955年D.Harman提出衰老的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攻击生命大分子造成组织细胞损伤,是引起机体衰老的根本原因。

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天然清除剂,成为了保健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超氧化物歧化酶、生理功能、保健食品
一、SOD的概述
超氧化物歧化酶(英语:Superoxide dismutase,别名肝蛋白、奥谷蛋白,简称SOD)是一种能够催化超氧化物通过歧化反应转化为氧气和过氧化氢的酶。

它广泛存在于各类动物、植物、微生物中,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保护暴露于氧气中的细胞。

对人体不断地补充SOD具有抗衰老的特殊效果。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1938年Marn等人首次从牛红血球中分离得到超氧化物歧化酶开始算起,人们对SOD 的研究己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1969年McCord等重新发现这种蛋白,并且发现了它们的生物活性,弄清了它催化过氧阴离子发生歧化反应的性质,所以正式将其命名为超氧化物歧化酶。

二、SOD作用机理
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简称SOD,ECl.15.1.1,它催化如
下的反应:
2O2-+2H+→H2O2+O2
O2-称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生物体多种生理反应中自然生成的中间产物。

它是活性氧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氧化能力,是生物氧毒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SOD是机体内天然存在的超氧自由基清除因子,它通过上述反应可以把有害的超氧自由基转化为过氧化氢。

尽管过氧化氢仍是对机体有害的活性氧,但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会立即将其分解为完全无害的水。

这样,三种酶便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氧化链条。

三、SOD的主要生理功能
1、抑制心脑血管疾病:机体的衰老与体内氧自由基的产生与积累密切相关,SOD 可清除人体内过多的有害的氧自由,是对健康的有益的功效成分。

具有调节血脂的保健作用,可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预防高血脂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降低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

2、抗衰老:年龄的增长和某些体外因素会造成机体和皮肤组织自由基产生超过机体正常清除自由基的的能力,从而使皮肤组织造成伤害,导致衰老。

由于SOD能够清除自由基,因而可以延缓衰老。

人之所以会衰老,老化迹象一点一滴出观,如色素沉淀、体力衰退、是因为体内产生氧化作用,所谓“氧化作用”就类似于生锈,抗氧化剂的补充有助于降低氧化的速度,减慢衰老的脚步。

3、防治自身免疫性疾病:SOD对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

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应在急性期病变未形成前使用,疗效较好。

4、抗疲劳:过多的自由基在体内残存,就犹如毒素蓄积在体内一样,会让人:容易疲劳、厌倦、注意力不集中、常常昏昏沉沉、打哈欠。

SOD对上班族熬夜加班、学生应付考试所产生的疲劳,在提振精神及集中注意力方面成效显著,有助于工作绩效的提升,及考试成绩的进步。

5、消除副作用:接受化疗的癌症病患体内的抗氧化能力会大大地降低,万一低到某个程度,自由基就会损害细胞、黏膜、五脏六腑、脑、中枢神经等.所以癌症患者应及时补充抗氧化剂来维持好体力。

日本厚生省与美国癌症中心(NCI)均建议使用抗氧化剂来预防癌症或治疗因氧自由基破坏细胞所引起的病变,降低抗癌药物所引起的如呕吐、食欲不振、掉发等副作用。

四、SOD的研究与制取
SOD的应用价值高,已广泛地应用于保健食品的生产中,目前主要从动物血液(如猪血、牛血等)的红细胞中提取,植物中刺梨、大蒜、小白菜中SOD 含量较高,可从这些原料中分离提取。

例如通过大蒜细胞培养方法,可诱导培养出活力很强的AOD浓缩液核干制品,作为保健食品的添加剂。

就我国而言,近年来已有许多针对SOD提取的研究,例如:
2002年,张波,庞第,王全林关于牛血中SOD的提取技术研究
2005年,孙永君关于大蒜中SOD的提取研究
2007年,李敏康,钱东明对猪血中SOD提取工艺的研究
2008年,杜开书,吕文彦关于黄粉虫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提取及性
质研究初报
2013年,魏瑞锋,魏桃英关于猕猴桃中SOD提取工艺的研究
……
五、SOD的应用
从1938年英国Mannn等人首次从小牛血液中分离出一种含铜的蓝绿色蛋白
质(即SOD)开始,到1968年美国人McCord发现了该酶的歧化反应,并首
次命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半个世纪后的今天,SOD已被广泛应用于各
个领域,而在保健食品行业中也担当着重要的位置。

一、作为食品营养强化剂
该保健品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抗炎、抗辐射、抗疲劳等保健强身的效果。

目前已有添加有SOD的蛋黄酱、牛奶、可溶性咖啡、啤酒、白酒、果汁饮料、矿泉水、奶糖、酸牛乳、冷饮等类型的保健食品面世
二、作为食品抗氧化剂
与其他抗氧化剂一样,SOD可作为罐头食品、果汁、啤酒等的抗氧化剂,防止过氧化酶引起的食品变质及腐败现象。

三、制成多种剂型的SOD或复合型食品
现在已经有SOD胶囊剂、片剂、口服液、颗粒剂等形式的SOD保健食品
四、以富含SOD的原料加工制成保健食品
以富含SOD的原料加工制成保健食品,这方面应用比较典型的有大蒜饮料等。

大蒜是SOD含量较高的天然植物之一,利用大蒜愈伤组织培养生产富含SOD的功能性食品,具有成本低,实用性强,易实现工业化生产的特点。

六、SOD推广应用的阻碍
众所周知,SOD在保健食品行业有着良好的前景,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基础研究不足
外源SOD经口服和经皮肤吸收机理还未完全弄清,其吸收率末见报道。

有报道称外源SOD进入生物体后会刺激生物体产生自身SOD,但其机理尚未搞清。

另外还存在着吸收的外源SOD与自身SOD的作用是否协调一致;对于特殊人群,摄入多少SOD具明显生理作用等问题。

这些有关吸收机理、吸收率、有效剂量的问题直接影响SOD保健食品的研制和开发。

二、未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
目前己建立多种测定SOD酶活性的方法,但各方法间测定结果的差异很大,不具有可比性。

另外,对SOD酶活性的表示方法也不统一,这给SOD的基础研究及实际应用都带来很大的不便。

在1991年5月召开的!全国SOD活性检测与质量标准学术研讨会∀上,虽然制定了作为化妆品和食品原料的SOD标准,但尚未制定含SOD 的保健食品标准,这就给规范和监督这类功能性食品的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七、结束语
目前,SOD作为药物在临床应用上有深入的研究,并已有相应的商品药物问世。

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有SOD糖出售,我国也有SOD泡泡糖、SOD功能饮料、SOD强化牛奶等产品的研制,SOD保健品(制剂或强化食品)已被消费者广泛接受。

但SOD的制备提纯工艺复杂,成本高,其在食品中的大量应用仍有一定限制。

随着新的SOD来源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的改良,SOD作为一种高效、安全的功能因子,在食品工业中拥有广泛的实用前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