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论文

合集下载

功能性保健食品论文

功能性保健食品论文

功能性保健食品论文功能性食品保健论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满足温饱到追求口味,继而逐渐转变为追求营养保健——即通过日常饮食达到满足营养需求、调节身体机能以及降低疾病风险的目的。

这主要是人们意识到食品尤其是保健食品对健康的巨大作用。

一项由国际食品信息委员会开展的”2009消费者趋势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相信所选择的商品是可以促进或维持身体健康的,并为获得良好的健康而向健康专业人士咨询。

过去几年来,我们被告之每天吃一个苹果可以让你远离医生,后来我们又听到喝绿茶可以防治疾病。

但现在研究者认为,功能性食品可以预防疾病,甚至改变基因表达方式。

所谓功能性食品,是指除营养(一次功能)和感觉(二次功能)之外,还具有调节生理活动(三次功能)的食品,是其成分对人体能充分显示身体防御功能、调节生理节律,以及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有关身体调节功能的功能化食品。

功能食品包括各种健康食品、保健食品、膳食补充剂,特别是一些以普通食品和饮料为载体,添加具有防病抗病功能的因子的特种营养食品,是当今国内外食品工业新的增长点。

功能性食品应符合以下几方面要求:1、无毒、无害,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2、功能必须是明确的、具体的,而且经过科学验证是肯定的。

同时,其功能不能取代人体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类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3、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针对需要调整某方面人体功能的特定人群而研制生产的。

4、它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功能性食品具有各式各样的功能。

有美容功能性食品,延缓衰老的功能性食品,辅助改善记忆的功能性食品,减肥功能性食品,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性食品,改善睡眠的功能性食品,调节血糖的功能性食品,增强免疫力的功能性食品等等。

具体表现为:1. 美容功能性食品。

皮肤健美离不开维生素,与皮肤健美有关的主要维生素是: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

具有促进美容功能的物质有芦荟、珍珠粉、红花、神经酰胺、苹果多酚等等。

药学系毕业论文—保健品的作用与危害

药学系毕业论文—保健品的作用与危害

目录摘要 (2)第一章保健品的特性和作用 (3)1.1保健品的含义 (3)1.2保健品的特点和功能 (3)1.3保健品的作用 (4)第二章保健品的危害 (5)2.1继发便秘 (5)2.2乳腺增生 (5)2.3肠穿孔 (5)2.4严重肝炎 (5)2.5导致不孕 (5)2.6生命危险 (5)第三章食用保健品的六大注意 (6)3.1认清产品包装上的批准文号和标识 (6)3.2仔细查看产品包装及说明书,确定产品的保健功能 (6)3.3注意产品的禁忌,因人而异选购保健食品 (6)3.4认识保健食品的属性 (6)3.5应根据保健功能选择适宜自身食用的保健食品 (7)3.6注意产品质量和生产日期 (7)第四章总结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摘要各类保健品已经打起了促销大战。

面对形形色色的保健品,本文经过查阅文献和调查,本文对其作用与危害进行分析,并对食用保健品提出六点注意,为保健品的正确使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健品,作用,危害第一章保健品的特性和作用保健食品也是普通食品和医药中的一种特殊食品。

本实用新型不仅具有普通食品的营养补充功能,而且具有辅助处理功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压力,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1.1保健品的含义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

它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

保健食品是保健食品含有一定量的功效成分,能调节人体的机能,具有特定的功效,适用于特定人群。

它不能直接用于治疗疾病,是人体机理调节剂、营养补充剂。

保健食品是处于普通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类特殊食品处于普通食品与药品之间的一类特殊食品。

1.2保健品的特点和功能保健食品应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1、健康食品是食品。

首先,吃后对人体的营养作用,其次是安全。

保健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必须符合国家相应标准或行业标准。

保健食品必须由卫生部指定进行毒理学检测,人体不能产生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危害。

保健品的论文总结范文

保健品的论文总结范文

保健品的论文总结范文保健品是指具有调节身体机能、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功能性食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保健品琳琅满目。

然而,保健品的效果和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

为了全面了解保健品的研究现状,本文对相关论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进行总结。

首先,研究发现保健品的功效主要集中在调节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等方面。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某些保健品具有改善人体健康状况的作用。

例如,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感冒;鱼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有益于心脑血管健康。

此外,益生菌、蛋白质粉等保健品也在促进肠道健康、补充营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保健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

一些研究表明,过量摄入一些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副作用或不良反应。

例如,长期服用高剂量的维生素A可能导致头晕、呕吐等症状;某些减肥保健品可能含有违禁成分,对肝脏造成损害。

因此,选择合适的保健品以及正确的用法用量非常重要。

此外,保健品的销售宣传也是一个研究焦点。

许多保健品宣称能够治愈各种疾病,增强身体功能,但很少有充分的科学证据支持这些宣称。

一些论文研究了保健品的广告宣传策略,发现其中存在虚假宣传和夸大功效的情况。

消费者在选择保健品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被花言巧语所蒙蔽。

综上所述,保健品的研究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

虽然一些保健品具有一定的功效,但其安全性和宣传问题也值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保健品的效果与安全性,在选择和使用保健品时,建议研究相应的科学论文,并根据个人需求和身体状况进行判断。

此外,加强监管,规范保健品市场,也是确保消费者健康的重要举措。

只有根据科学的研究结果和个人实际情况,明智地选择和使用保健品,才能真正达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目的综上所述,保健品在促进肠道健康、补充营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保健品的安全性和销售宣传问题需要引起关注。

合理选择和使用保健品,参考科学研究结果和个人需求,是确保其效果与安全性的关键。

保健食品学论文

保健食品学论文

我所掌握的保健食品学知识摘要:二十世纪末保健食品在各国居民生活中“崭露头角”。

保健食品一方面为人们提供了调节生理功能、增强体质、扼制不利因素与疾病,使人们摆脱“亚健康”状态,获取更大健康利益;另一方面它的研究与应用本身也带来一系列值得人们注意的概念、理论、观念、技术和方法等问题。

关键字:保健食品性质、食品保健功能、标识规定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保健食品作为人们的一种高科技营养保健食品,作为食品市场上一个新的食品族群,它不仅已经“站稳了脚跟”,而且还在向更高水平持续发展。

我国对保健食品的认识与现行有关规定是国内人士所熟悉的。

卫生部规定的产品名称是保健食品,但也有称功能食品的,如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国家标准GB16740-1997则写成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这种写法概指保健食品亦可称功能食品。

虽然人们对保健食品的认识还不尽相同,但是对保健食品性质在认识上的共同点还是基本的、明确的。

(1)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药品或其他物品。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食品的理解则是“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2)保健食品与其他食品和物品的重要区别在于它有特定的保健功能。

(3)保健食品的保健功能来源于其中含有的功效物质、功效成分或活性因子。

很多已知营养素都它的特效功能,如:维生素A、胡萝卜素、维生素E、C、硒等的抗生物过氧化、减缓自由基对膜损害所产生的延缓衰老及扼制退行性与代谢性多种疾病;铬、锌作为葡萄糖耐量因子(GTF)的组成成分而显示的降低Ⅱ型糖尿病人血糖水平的功能;其他如低聚糖、多不饱和脂肪酸等都提出一些作为传统营养素功能以外的保健功能而得到新的强调和应用。

有些我们常吃的东西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功能。

如:(1)蜂蜜: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养食品,也是最常用的滋补品之一。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优秀6篇)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现况论文篇一现阶段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讯速发展,营养素与其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3]。

在现阶段社会大环境下,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的培养开始注重新知识以及新技术的应用,目前大多数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的培养都是注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运用。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能为研究生提供科研思路,同时也可以提升研究生思考与创新能力,从而对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素质和独立思考并且单独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同时研究生在应用和学习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同时不但发挥了个人创造的能力和培养了研究生团队协作的能力,还可以提升研究生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目前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研究生在加强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研究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学生们的研究培养期间要建立起独立分析解决科研问题的能力。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运用符合这一阶段的培养要求,在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过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科研创新和独立学习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符合当下对营养需求的专业人才[4]。

但是就目前的就业和研究生的培养情况,对于现阶段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究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传授以及能力的培养还是很是欠缺,然而这方面对于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学生从事未来的工作很重要。

就目前的社会需求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培养本文从课程的设计,教师队伍的培养、以及最后的考核与考试形式的这几个方面提出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硕士的在食品卫生方面的培养。

2结合当前的社会食品安全事件,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选取适当的食品安全的教学内容3打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食品卫生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团队“双师型”即“双素质型”,是指授课教师即需要具备教授理论的素质又要付诸于实践教学的素质[5]。

对于食品卫生方向要建议一个双师型教师团队,即作为一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的理论课授课教师,在“双师型”标准的要求该教师既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与素质又要拥有具备从事科研活动的能力与素质;为了更好的完成食品卫生的教学工作,既要达到食品卫生学技术人员从业标准,即拥有宽泛食品卫生学的基础知识,同时对于专业实践以及实训技能熟练掌握,能够完成食品卫生的实践与实训的工作。

保健品的毕业论文

保健品的毕业论文

保健品的毕业论文保健品的毕业论文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保健品市场也日益繁荣。

然而,保健品的定义和功效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保健品可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改善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延缓衰老;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保健品只是商家的营销手段,没有实质性的效果。

本篇论文将探讨保健品的真实面貌,分析其市场现状,并提出一些关于保健品的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保健品。

根据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规定,保健品是指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延缓衰老、保持健康的作用,适用于特定人群的食品。

保健品通常包括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益生菌等成分,以及具有特定功能的草药提取物。

这些成分被宣称可以改善身体机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

然而,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一方面,市场上存在大量以虚假宣传为手段的保健品。

这些产品宣称可以治疗各种疾病,甚至拥有神奇的抗衰老效果。

然而,这些宣传往往缺乏科学依据,甚至违反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

这些虚假宣传不仅误导了消费者,还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保健品市场的监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保健品不属于药品范畴,其监管相对较为宽松。

这导致了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没有经过严格审批的保健品。

这些产品可能存在安全性问题,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然而,保健品并非完全没有价值。

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一些保健品确实可以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改善身体机能。

例如,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吸收,蛋白质可以帮助肌肉修复。

对于一些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妇、运动员等,适量补充保健品有助于满足身体的需求。

因此,我们需要在使用保健品时保持理性。

首先,消费者应该对保健品的宣传进行审慎判断,不轻易相信夸大的效果。

其次,选择保健品时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购买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

最重要的是,保健品只是辅助品,不能替代正常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只有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达到保持健康的目的。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2篇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2篇

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食品营养与保健对于人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论文将探讨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如何通过饮食改善健康状况。

由于字数限制,下面将连续写两篇论文,每篇3000字。

第一篇:食品的营养价值食品中所含的各种营养物质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正常功能维持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首先是蛋白质,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基础。

蛋白质在人体内被分解为氨基酸,这些氨基酸能够合成新的蛋白质并参与体内各种化学反应。

蛋白质的摄入能够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和修复受损组织。

其次是碳水化合物,它是人体获取能量的主要来源。

碳水化合物分为简单碳水化合物和复杂碳水化合物。

简单碳水化合物如糖类能够快速提供能量,而复杂碳水化合物如淀粉和纤维素则能够提供持久的能量和促进肠道健康。

另外,脂肪也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之一。

脂肪是能量的储存形式,同时也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

适量摄入脂肪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供应必需脂肪酸。

此外,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

维生素能够促进身体各种生理过程的顺利进行,矿物质则是组成骨骼和维持体液平衡所必需的。

摄入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够预防各种疾病,并维护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总结起来,食品中的营养物质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了解不同营养物质的作用以及如何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改善健康状况并预防营养不良相关疾病。

第二篇:饮食与健康饮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的饮食搭配能够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并降低患疾病的风险。

下面将探讨一些与健康相关的饮食宜忌。

首先是摄入足够的水分。

水分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需的重要物质,它能够维持体液平衡、调节体温和促进新陈代谢。

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是合理搭配膳食中的各类营养物质。

饮食宜忌上的建议包括增加果蔬摄入、选择优质蛋白质、控制脂肪和糖的摄入量等。

合理的饮食搭配能够满足人体不同营养素的需求,预防各种疾病。

此外,饮食中纤维的摄入也非常重要。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

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范文参考【5篇】饮食养生与保健论文一:论文题目:中医饮食养生摘要:饮食养生文化源远流长,经过长期反复实践,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

文章主要从三因制宜,五味调和、营养均衡,饮食有节、适寒温,顾护脾胃、清淡饮食,把握饮食宜忌及疾病禁忌等6个方面进行论述,并着重强调了疾病饮食禁忌属于中医饮食养生的一部分,应提高人们对其的认知度,以便让食养适应不同的群体,同时使人们对饮食养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并以此来指导自己进行饮食保健。

关键词:中医;饮食养生;基本原则;疾病禁忌;"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如何科学、合理的饮食,达到保养形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也是古往今来各医家不断探索的问题之一,经过反复的实践总结,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独特的理论体系--中医饮食养生,即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食物的性能,根据食物的性味归经及其功能作用,合理地调配膳食,从而保健强身、防老抗衰.中医饮食养生针对的不仅仅是健康人,其对亚将康及患病之人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论述。

三因制宜1 因时制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是因为随着季节的交替,日月更迭,人的体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养生保健时要顺应时气的变化特点,做到毋逆天时,勿失气宜【2】.饮食养生也应因遵循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选取适当性味的食物,如《备急千金要方-食治》述:春"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夏"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长夏"省甘增咸,以养肾气";, 秋"省辛增酸,以养肝气";, 冬"省咸增苦,以养心气。

当春之季,万物复苏,应减酸益甘以养脾气;夏令之时,气候炎热,机体阳气最为旺盛,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长夏主湿,气候闷热,应减甘增咸以养肾气;当秋之际,万物生长平缓主收,气候干燥,应减辛增酸以养肝气;冬令之时,万物收藏,气候寒冷,应减咸增苦以养心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农业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学院:食品科技学院年级专业:食品科学姓名:王雨学号:2012108045 课程论文题目:茶多酚保健功能研究课程名称:保健食品专题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茶多酚保健功能研究学生:王雨(2012年级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专业,学号201208045)摘要:茶是最受人们欢迎的健康饮料之一,本文介绍了茶叶中的成分茶多酚的性质组成和提取工艺及其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同时,简单分析了我国利用茶多酚开发保健食品的现状,并从进一步从茶多酚健康功能的角度对茶多酚保健食品开发进行了的展望。

关键词:茶叶;茶多酚;抗氧化;保健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观念不断变化,食品消费趋势逐渐转向具有合理营养和保健功能的营养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而最受人们欢迎的健康饮料之一茶,它当中含有茶蛋白、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和茶叶皂甙等多种功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理保健功能,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自古以来,茶叶就被推崇为养生的保健饮料,早在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有“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

明代顾元庆茶谱记载“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尿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茶叶中的化学成分经分离鉴定的已知化合物有500多种,其中有机化合物有450种以上。

[1]目前,从不同茶类中发现的功能性成分主要有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多糖类、维生素类以及经氧化的多酚类衍生物等物质,而含量最多、研究最广的是茶多酚,其中又以儿茶素及其EGCG为主。

1 茶多酚的性质组成茶多酚主要成分为儿茶素类(黄烷醇类)、黄酮类、黄酮醇类、花青素类、酚酸、缩酚酸类及聚合酚类等,其中儿茶素类约占茶多酚总量的65%~80%。

儿茶素类主要包括表儿茶素(E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醍(EGCG)4种物质,其中EGCG约占儿茶素的50%左右[2]。

茶多酚纯品为白色无定形粉末,易溶于热水、乙醇、乙酸乙酯,微溶于油脂,不溶于苯及氯仿等有机溶剂;具有吸湿性;耐热性及耐酸性好;在pH 2~7范围内均十分稳定,光照或pH>8时不稳定,易氧化褐变。

茶多酚的化学结构特点决定其具有极强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它的氧化还原电位低,其多邻位酚羟可提供氢中断或终止自由基的链式反应。

同时,茶多酚可激活自由基的清除体系,并可通过抑制氧化酶系络合诱导氧化的过渡金属离子来抑制自由基的产生。

总之,茶多酚是天然高效抗氧化剂。

由于过量自由的毒性反应是引起人类罹患疾病的启动因子,因此,茶多酚作为自由基清除剂是保护人体健康不可多得良药。

[3]2 茶多酚保健功能研究进展茶多酚是茶叶中主要的功能性物质之一,具有极强的抗氧化作用和多种保健功效。

近年来,各种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实验都验证了茶多酚的多种健康功效。

2.1 茶多酚对癌症的防治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茶多酚在活体外具有抗突变作用,能抑制啮齿类动物多种肿瘤的发生,茶多酚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阻断致癌物质形成的代谢途径,抑制肿瘤细胞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

此外,茶多酚可有效地清除活性氧自由基,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机体免受损伤。

[4]曹明富研究证明,茶多酚能显著治疗60Co引起的白血球和血小板减少症,保护小鼠因60Co损伤的脾脏和胸腺的正常免疫功能。

[5]2.2 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流行性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室研究都证明绿茶及其活性成分儿茶素可以通过抗氧化、降血压降血脂、抑制增殖、抗炎等途径来保护心血管的健康[6]。

发表在《内科医学档案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坚持一年经常喝茶的人发生高血压的风险降低,每天喝1~2 杯的人降低46%,每天喝 2 杯以上的降低65%[7]。

还有研究发现,连续服用高儿茶素含量的绿茶提取物,身体脂肪、收缩压(SBP)、低密度蛋白(LDL)含量都会降低,表明绿茶提取物能使人体患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

[8]2.3 茶多酚的美容护肤作用隋丽华等[9]曾报道茶多酚能清除皮肤表面的油腻,收敛毛孔,具有消炎灭菌、抗皮肤老化的作用。

张静等[10]的临床试验表明,口服及外用儿茶素治疗黄褐斑,与外用复方氢醌霜的效果接近。

使用复方氢醌霜的患者出现红斑、脱屑、灼痛等不适的现象,使用儿茶素的患者则无任何不适。

2.4 茶多酚的防辐射作用茶多酚具有吸收放射性物质锶90和钴60毒害的能力,口服和外用茶多酚能抵抗辐射产生的致癌作用,对肿瘤患者在放射性治疗过程中引起的轻度放射病.以及血细胞减少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王岳飞等[11]研究了茶多酚对NIH小自鼠及荷瘤小鼠辐照损伤的影响,发现辐照前、后口服茶多酚的各组NIH小白鼠的红细胞与白细胞数目均明显提高,表明茶多酚对辐照所致的血象损伤有明显的防护效应,辐射治疗前、后口服茶多酚的各组S180腹水癌小鼠的脾脏和胸腺器官指数及每克脾脏和胸腺的细胞数目均明显增多,表明茶多酚对荷瘤小鼠机体免疫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2.5 茶多酚减肥作用茶多酚减肥作用主要通过抑制体内脂肪沉积和促进体内多余脂肪分解来实现。

Yeh 等[12]发现茶多酚可抑制合成内源性三酰甘油(TG)的关键酶脂肪酸合成酶(FAS)的过度表达,从而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抑制脂肪细胞内TG生物合成作用和增殖作用,表现出减肥功效。

Chan等[13]发现茶多酚可影响膳食中脂肪的吸收,加速了脂肪酸从体内排出,致供机体合成TG的原料减少,降低了血清中TG的水平。

Kurihara等[14]人发现乌龙茶中的多酚物质能减缓束缚应激下TG代谢的抑制程度,加速脂肪的代谢,从而有利于降低血浆及肝脏中的TG水平。

2.6 茶多酚对皮肤病的防治功能茶是一种天然防晒剂,茶多酚对皮肤的紫外损伤和光老化的防治作用已经很多研究。

在一定的浓度内,儿茶素或绿茶多酚的混合物刺激老化角质细胞产生生物能量,并合成DNA,使细胞重新分裂[15]。

目前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临床究报道[16],每天两次服用茶多酚(含儿茶素70%),每次250mg,6 个月后,所有受日光不同程度损伤的面部皮肤都得到显著改善,12个月后,面部红斑和毛细管扩张得到显著改善,而安慰剂对照组在这三个方面都没有改善。

2.7 茶多酚对免疫系统疾病的防治功能有报道茶儿茶素和茶多糖都具有调节免疫作用,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不含儿茶素的茶多糖对小鼠不具有明显的免疫激活的能力,而与儿茶素联合使用后,免疫激活能力大大增加[17]。

另有研究发现儿茶素能抑制免疫系统中促进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和联合损伤的相关因子的产生。

Kim 等[18]研究发现在结核分歧杆菌(Mtb)诱导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中,绿茶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给大鼠连续9天喂食绿茶多酚(8g/L/D)后,与对照相比(喂水),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 浓度较低,而抗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浓度却大大提高,同时抑制杆菌热休克蛋白65(Bhsp65)的免疫应答。

当然,茶多酚健康功能研究除了上述报道之外,还有很多关于茶对肾病、辐射损伤、眼疾患、骨密度、认知能力、疲劳、白血病、肾疾病、肥胖等方面的作用都在学者的研究兴趣所在,涉及范围几乎涵盖了绝大多数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茶多酚健康功能的机理也将被进一步明确,这将为茶多酚更好的造福人类起到直接的促进作用。

3 茶多酚的提取工艺提取制备TP研究和报道较多的提取法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金属离子盐沉淀法等。

1.1有机溶剂提取法这是传统的TP提取法,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过程比较简单。

该法的原理是即易及抑制溶于有机溶剂而直接从茶叶或水提物中出来。

常用的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一般为回流提取,提取工艺流程:茶叶粉用9倍量60%乙醇在75℃温度下浸提3h后滤渣用5倍量60%乙醇在75℃温度下浸提3h后过滤,弃去,合并滤液,回收乙醇后即得TP。

由于浸提液中不但含有TP,而且还含有茶色素、咖啡碱等杂质,要得到精品,还须反复除杂精制,需要用大量的有机溶剂。

有的有机溶剂回收困难,具有毒性,因此,溶剂法存在的缺点是涉及的有机溶剂多,且有机溶剂用量大;工序多,工艺繁琐复杂,需多次蒸馏,加热时间长,产品及操作不够安全,生产成本偏高。

[19-21]1.2金属离子盐沉淀法该法是利用TP能与某些金属离子结合成结晶性沉淀物的特点,使其从浸提液中分离出来,从而与水溶液中咖啡碱、单糖、氨基酸等组分分离,沉淀剂多选用Ca2+、Mg2+、Ba2+、Fe2+、Zn2+、Al3+。

实验证明[22],利用Al3+、Sn2+、Zn2+为沉淀剂时TP收率较高,但A13+会引发老年性痴呆症,Sn2+极易水解,沉淀时难以操作。

而Zn2+不存在上述缺点,TP收率又最高,故多选用Zn2+为沉淀剂。

其工艺流程:茶叶粉用7~10倍量20%乙醇在75~80℃,0.5h连续提取3次,合并3次滤液加Zn (Na2CO3,PH6.5~8.5)条件下产生沉淀,lh后过滤,40%H2SO4溶液、乙酸乙酯萃取3次,合并3次有机液,用无水Na2S04干燥;减压蒸去溶剂,得到浅黄色粉末TP。

从流程可见,茶叶经浸泡后,加入沉淀剂即可得到茶多酚与金属结晶性沉淀物,不必浓缩提液,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能耗,同时由于Zn2+的选择性高,产品的纯度较好,且无须使用量的有机溶剂和氯仿等有毒物质,成本低,但在其后的稀酸转溶过程中TP损失较大,又因PH值波动极易造成多酚类特质的氧化破坏,故需严格控制PH值。

[23-24]4 小结与展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饮食消费观念逐渐向天然化、营养化、保健化的方向发展,茶叶作为天然的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分离纯化等技术开发茶叶产品及保健制品,将使茶叶这一古老的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

同时,茶多酚离真正作为治疗各种疾病的药物被开发还需要一段时间,在这一段药物研究开发期,以茶多酚为主开发各种促进人体健康的保健食品将是最佳的选择。

国外经验表明,我们对茶多酚相关保健食品开发还处在起步阶段,如何充分利用国内茶多酚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茶多酚保健食品市场开发需要高效、科研单位和企业等茶产业工作者共同努力。

茶多酚保健食品最终要被消费者认可,就必须需要有效地营销网络来推销,这就需要主管部门进一步发挥引导作用,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育或者引入具有完善市场营销网络的强势市场主体[25]。

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逐渐增加,茶叶中的天然抗氧化产物茶多酚的保健功效日益被人们所熟知。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之一,以茶叶为原料生产茶多酚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深入开展茶多酚提取分离及其药理活性的研究,开发出能防治肿瘤、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品、食品,不仅可以为保障人民健康做出贡献,而且可以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