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与非典型性面痛的鉴别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及鉴别诊断.d

疼痛通常在情绪激动或疲劳时加 重,蝶腭神经痛的病因可能与鼻 窦炎、血管病变等有关。
舌咽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表现为舌咽神经分布区域 的剧烈疼痛,可能伴随扁桃体区肿胀 、咽喉部有异物感等症状。
疼痛性质多为电击样、刀割样或针刺 样,通常在吞咽、讲话、咳嗽等动作 时诱发。舌咽神经痛的病因可能与舌 咽神经受压或炎症有关。
流行病学与发病率
流行病学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 统疾病,发病率较高,多见于中 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
发病率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约为 0.3%,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 病率则较低。
02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法
病史采集
询问疼痛性质
了解疼痛是否为阵发性、剧烈 、刀割样、闪电样或烧灼样疼 痛,以及疼痛的触发点和缓解
因素。
询问疼痛部位
了解疼痛是否局限于三叉神经 分布区域,如面部、口腔和下 颌等。
询问疼痛伴随症状
了解是否伴随流泪、流涎、面 肌抽搐等症状。
询问既往史
了解患者是否有头部外伤、牙 科疾病、鼻窦炎等可能导致三
叉神经痛的病史。
体格检查
面部感觉检查
角膜反射检查
检查面部痛觉、触觉和温度觉是否正 常。
观察角膜反射是否正常,以排除其他 原因引起的疼痛。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胀痛,通常在咀嚼或张口时加重,下颌 关节功能紊乱症的病因可能与咬合关系不良、关节负荷过重 等有关。
04
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01
药物治疗是三叉神经痛 的首选治疗方法,包括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
02
03
口服药物包括卡马西平、 奥卡西平、苯妥英钠等, 主要用于轻度疼痛患者。
注射药物包括无水乙醇、 甘油、维生素B12等, 主要用于顽固性疼痛患 者。
非典型性的面痛介绍

非典型性的面痛介绍最近一段时间朋友反应面部有点疼痛,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
所以他非常的害怕和着急,他说的一些情况非常符合非典型性的面痛,说到这里,大家也许不知道,非典型性的面痛是怎么一回事。
先别着急那么下面就给大家讲讲非典型性的面痛相关内容介绍。
临床上发现它的发作和加重与情绪激动关系密切,故精神障碍可能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疼痛的部位主要限于一侧面部的某些区域,可以扩散到上、下领,甚至比面、颈部更广泛的区域,如同侧软愕、顶枕部、颈肩部等,远超过三叉神经分布的范围,但很少累及臂部。
位置深在,不易定位。
疼痛的性质为酸痛、灼痛或钻痛。
疼痛的程度较重,情绪激动可加剧疼痛。
疼痛呈持续性,牙和领面部手术及创伤可诱发疼痛。
不伴随其他症状和体征。
( l )诊断要点:符合以上疼痛特征而无任何其他伴随症状及感觉和运动异常,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皆为阴性,即可确定本病的诊断,但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①三叉神经痛:为浅表而尖锐的闪电样疼痛,其范围严格局限于三叉神经支配区,有扳机点。
②颗领关节痛:疼痛与颗领关节运动有关,关节囊有触痛,X 线等检查有阳性发现。
③牙痛:仔细的牙科检查不难发现原发病变。
( 2 )治疗方案及原则:目前尚无可靠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①药物治疗:联合应用三环抗抑郁药和吩唾嗓类药物。
常用阿米替林25mg 睡前服用,或氟奋乃静lm 留次,每日3 次。
有些患者对抗痉挛药物有效,尤其是具有三叉神经痛的某些特点时,常用苯妥英钠、地西伴等。
其他类药物如维生素、氨茶碱也具有一定的效果。
②神经阻滞疗法:三叉神经分支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两种方法如同时配合使用效果更好。
病情较重时,可每日治疗1 一2 次,缓解后频率可逐渐减低,直至痊愈。
以上就是给大家详细介绍的非典型性的面痛知识的介绍,如果有朋友想要了解关于非典型性的面痛,就可以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来认真的阅读和了解。
关于非典型性的面痛知识的相关介绍,可以让以前不懂的人们了解非典型性面痛,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种情况。
三、非典型颜面痛

1 概 念
将 器 质 性 疾 病 除 外 ,并 与 功 能 性 病 变 进 行 鉴 别 后 仍 不 能 归 类 的 面 部 疼 痛 作 为 本 病 的 分 类 。
2 病 理
本 病 病 因 尚不 清 楚 ,有 几 种 观 点 。其 一 认 为 是 三 叉 神 经 血 管 的 病 变 ,在 三 叉 神 经 根 切 断 术 后 所 出 现 的 非 典 型 的 突触 结 构 的病 理 变 化 , 是 否 是 非 典 型 颜 面 痛 的 一 个 原 因 尚 不 清 楚 ;其 二 认 为 原 因 是 三 叉 神 经 末 梢 的 损 伤 ;其 三 也 有 强 调 精 神病 理 学 的 因 素 。
抗 焦 虑 药 比抗 抑 郁 药 效 果 稍 差 ,但 有 时 也 奏 效 。 5.2.3 单 胺 氧 化 酶 抑 制 剂
临 床 上 可 见 到 有 效 的病 例 。 5.2.4 解 痉 药
合 并 三 叉 神 经 痛 时 可应 用 此 类 药 物 。 5.2.5 英 明 格 (sumtraptan)
4 诊 断 要 点
在 排 除 其 他 器 质 性 、功 能 性 病 变 外 ,根 据 疼 痛 特 点 及 伴 随 症 状 即可 诊 断 。也 有 因 面 部 及 牙 齿 外 伤 、手 术 所 致 、有 时 难 与 复 合 性 局 部 疼 痛 综 合 征 (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相 鉴 别 。把 拔 牙 术 等 牙 齿 治 疗 后 的 非 典 型 齿 痛 (齿 痛 的 原 因不 是 牙 齿 病 所 致 )也 列 为 局 部 非 典 型 颜 面 痛 。
痛 和 温 度 升 高 。疼 痛 范 围 广 而 深 .左 右 侧 均 可
非典型性面痛

非典型性面痛一概述非典型性面痛(atypical facial pain)又称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指与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不同的面部疼痛性疾病。
二病因典型性面痛多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三叉神经受累所致,常见病因有桥小脑角肿瘤、脑蛛网膜炎、颅底恶性肿瘤、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多发性硬化、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和神经损伤及手术后三叉神经痛等。
三临床表现非典型性面痛即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初始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症状,以后可逐渐出现脑神经、小脑、后组颅神经和脑干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因颅内压增高而危及生命。
四检查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MRI(磁共振成像)有助于明确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颅内占位病变的性质;MRI的特殊序列有助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微血管压迫病因。
五诊断根据其病因不同,其临床表现和诊断各有特点:1.桥小脑角肿瘤以胆脂瘤、听神经瘤、脑膜瘤多见,早期为三叉神经痛表现,逐渐出现第Ⅴ、Ⅶ、Ⅷ、Ⅸ等脑神经受损表现,CT和MRI等检查可明确。
2.脑蛛网膜炎多为持续性钝痛,伴疼痛部位的感觉障碍。
3.颅底恶性肿瘤多见于口腔癌和鼻咽癌,偶见侵犯颅底的转移癌或肉瘤等;面部疼痛广泛,常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呈持续性疼痛,并可见广泛脑神经损害表现,常伴有鼻出血、鼻塞。
4.三叉神经半月节区肿瘤可见神经节细胞瘤、脊索瘤等;三叉神经感觉和运动障碍明显,X线检查可见颅底骨质破坏。
5.多发性硬化1%的多发性硬化可出现三叉神经痛,双侧三叉神经痛应警惕多发性硬化可能。
6.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带状疱疹病史,好发于三叉神经第Ⅰ支区域,呈持续性灼痛,疼痛区皮肤可有白斑、感觉障碍;微血管减压术或神经切断术治疗均无效。
7.神经损伤、手术后三叉神经痛半月节破坏术和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后,少数患者可发生麻木性疼痛障碍,以三叉神经脊髓束切断后发生率高,疼痛区感觉障碍,疼痛转为持续性。
六鉴别诊断1.三叉神经痛(1)疼痛性质无先兆的骤然闪电样发作,呈刀割、烧灼、针刺或电击样,可有流泪、流涎、面部抽搐等伴随动作,常以手掌紧按面部或用力揉搓,长期可造成患侧面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稀少。
三叉神经痛概述及临床表现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或复发者。
MVD 手术步骤
? 患者侧卧位,外耳道水平做长约5~6cm的横切口,分离枕部肌肉,牵开 器撑开。暴露颅骨的范围向上至横窦以上,向外至乙状窦以外。
? 露骨钻孔,骨窗形成,3×3cm大小以内;硬膜以乙状窦侧为基底,弧形 切开。
? 脑板牵开小脑上外侧,CPA池充分放液。
三叉神经痛
概述
? 特征:三叉神经分部区出现反复发作的突发 的短暂的剧烈疼痛。
? 流行病学: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在 50~70岁,有随着年龄增加而发病率增加的 趋势。年发病率男性约为3.4/10万,女性约 为5.9/10万,略多于男性。
? 分类:原发性和继发性,后者多由于CPA区 肿瘤、蛛网膜炎、血管畸形、动脉瘤、多发 性硬化等症引起。
中枢病原学说
? 三叉神经痛与局灶性癫痫有很多类似点。
? 有一些现象由周围病原学说无法解释如尸检发现 很多正常人存在着神经和血管的接触、某些三叉 神经痛的患者没有血管压迫等。
? 三叉神经痛可能是一种感觉性癫痫发作。三叉神 经痛的发作具有触发点、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 抗癫痫药物有效支持这一观点。
? 该学说无法解释绝大多数病例为单侧,疼痛长期 局限于某一二支范围内无发展,脑干病变不产生 三叉神经痛等现象。
MVD 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
? 手术后疼痛是否立即缓解,如术后2周疼痛无完全缓解, 则预示近期内疼痛容易复发。
? 三叉神经REZ有动脉压迫者不易复发,术中未发现有动 脉压迫或压迫血管为静脉者,术后复发率高。
? 病史在7年以下的患者手术疗效好,大于7年者容易复发。 ? 女性容易复发。 ? 多分支受累比单个受累效果差,但与侧别无关。 ? 既往三叉神经手术史也是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以往曾
三叉神经痛怎么办_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

三叉神经痛怎么办_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三叉神经痛怎么办?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越来越多,在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给其家人带来诸多烦恼。
三叉神经痛怎么治疗哦?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希望对你有用!中枢性病因三叉神经痛的阵发性提示一种感觉性癫痫样的放电,放电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或中枢其它部位。
三叉神经痛的突然发作、持续时间短暂、有扳机点、抗癫痫治疗有效、加之在疼痛发作时中脑处记录到局灶性癫痫样放电均支持中枢性病因学说。
但此学说难以解释临床所见的许多现象。
周围性病因即病因在半月节到桥脑之间的后根部分,文献报告多倾向于周围病变,有以下学说:①机械性压迫或牵拉三叉神经根,主要是临近的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
②动脉硬化引起三叉神经的供血不足。
③多发性硬化或自发性脱髓鞘疾病。
④家族性三叉神经痛。
多数临床资料表明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病因。
血管压迫学说血管压迫与三叉神经痛之间有肯定的关系,有或无三叉神经痛的同龄人血管接触有质和量的区别。
所谓压迫指血管在神经根上形成压迹或引起神经根扭曲变形。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是由于相应的颅神经在根部受到血管搏动性压迫所致,该区对搏动性和跨过性压迫特别敏感,而该区以外的周围神经轴因有雪旺氏细胞包裹不会发生微血管压迫,动脉粥样硬化性动脉延长会加重这个过程。
判断三叉神经痛的方法⑴有无痛间隙的发作性疼痛。
⑵无明确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⑶有扳机点。
⑷疼痛严格限制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域。
三叉神经痛需要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和下列常见疾病进行鉴别: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表现为三叉神经麻痹并持续性疼痛,常合并其它脑神经麻痹,可由多发性硬化、延髓空洞症和颅底肿瘤所致。
做头部CT和MRI可做出鉴别。
三叉神经痛经常误诊为牙痛,有的患者拔牙后仍痛才确诊。
一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多局限在牙龈部,进冷热食物可加重,局部和放射线检查有助鉴别。
非典型面痛多发生于忧郁和神经质的病人,疼痛模糊不定,通常为两侧,情绪是唯一加重的因素,面部无扳机点。
面、头、颈、肩发作性剧痛诊断详述

面、头、颈、肩发作性剧痛诊断详述*导读:面、头、颈、肩发作性剧痛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鼻、面、眼、耳、头、颈以及肩部的发作性剧痛,为不典型的一侧性发作,多在晚上发作,不因外部刺激而发作,可伴副鼻窦炎症,浅感觉无障碍。
面、头、颈、肩发作性剧痛的鉴别诊断:(一)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即典型性面痛。
疼痛局限在三叉神经分布区为骤发的闪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每次发作由数秒至1~2分钟骤然停止,因触动上下唇、鼻翼、口角、颊、舌等“触发点”而诱发,也可因下颌动作(如嘴嚼、说话)、刷牙、洗脸、剃须等动作引起。
阻断三叉神经疼痛消失。
(二)其它非典型面痛1.颈动脉痛(carotidynia)为起始于颈总动脉,颈外动脉以及颌动脉的疼痛。
以一侧颈总动脉压痛、肿胀、特异的搏动为特征,呈周期性发作,多数为一侧性。
不伴视力障碍,无全身症状,当伴有全身症状时,可能合并颅骨动脉炎。
90%可自然痊愈。
2 植物神经性面头痛(autonimic faciocephalagia)又称血管扩张性头痛综合征。
疼痛起始于眼部,扩张颊部,沿鼻部及齿部而抵耳部。
因呕吐而不能入眠,疼痛持续数小时至几天。
3 Sluder综合征即面下部头痛综合征。
一侧面部痛,范围不超过耳廓高度,可列为非典型面痛,无感染,不按神经分布。
预防措施神经痛多发生于神经受刺激或发炎,疼痛沿神经走向分布,可以转瞬及逝,也可以是慢性的症状,表现形式多样,症状包括疼痛、刺痛及触觉过敏或患部的神经失去感觉、患部红肿,情况严重者还会痉挛。
神经炎的起因不一,包括缺乏营养素(维生素B)、代谢失调、受外力直接打击或骨折、血管、骨或结缔组织压迫神经、神经受感染、糖尿病、痛风、血癌等,服用甲醇、过量的铅及汞等有毒金属也会造成神经伤害。
较常见的神经痛有三叉神经痛(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人)、坐骨神经痛、带状疱疹造成的刺痛等。
当眼内的视觉神经发炎,将逐渐或突然地使视觉模糊。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人的诊断可通过详细询问病人的病史、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等临床表现,另外,通过检查发现多数病人因长期吃饭受影响而全身情况较瘦弱。
疼痛发作时表情痛苦,面部油腻,不愿讲话,即使在间歇期患者也不愿讲话或很少讲话。
但病人神经系统检查正常,三叉神经各种感觉、运动及角膜反射,下颌反射均无明显的异常改变。
有的病人因既往治疗造成颜面部局部疼痛感觉有所减退,此点应与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引起的面部感觉减退相鉴别。
颅底X线照片可见圆孔、卵圆孔均无病理性改变。
总之,依据疼痛的部位和性质,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一般不难。
一般认为,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应具备下述特征:1、性别与年龄:年龄多在40岁以上,以中、老年人为多。
女性多于男性,约为3∶2。
2、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
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
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3、疼痛性质:如倒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甚至痛不欲生。
4、疼痛的规律:三叉神经痛的发作常无预兆,而疼痛发作一般有规律。
每次疼痛发作时间由仅持续数秒到1~2分钟骤然停止。
初期起病时发作次数较少,间歇期亦长,数分钟、数小时不等,随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亦逐渐加重而剧烈。
夜晚疼痛发作减少。
间歇期无任何不适。
5、诱发因素: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病人惶惶不可终日,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惟恐引起发作。
6、扳机点:扳机点亦称“触发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
轻触或刺激扳机点可激发疼痛发作。
7、表情和颜面部变化:发作时常突然停止说话、进食等活动,疼痛侧面部可呈现痉挛,即“痛性痉挛”,皱眉咬牙、张口掩目,或用手掌用力揉搓颜面以致局部皮肤粗糙、增厚、眉毛脱落、结膜充血、流泪及流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与非典型性面痛的鉴别有哪些
文章来源: 三叉神经痛与非典型性面痛的鉴别有哪些?三叉神经痛我们都知道是一种常见的疼痛疾病,但是这种疼痛疾病往往会被很多患者误认为是面部疼痛疾病。
这样不仅耽误了患者的及时治疗,并且对患者的健康也产生影响。
因此,就需要大家能够对三叉神经痛与非典型性面痛的鉴别有所了解。
那么,三叉神经痛与非典型性面痛的鉴别有哪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从文章中看看吧。
非典型性面痛用以描述一组深在的、可能局限,但患者又说不清的疼痛情况,常为一侧面部疼痛,范围不超过耳郭的高度。
病因至今不明,可能与感染、血管运动神经功能障碍及心理因素等有关系。
非典型性面痛的疼痛可能发生在三叉神经、舌咽神经和颈2,3神经分布区域。
疼痛范围往往包括两个或更多的神经支配部位,常波及一侧全头部,由颜面部向颞部、头顶、枕部,甚至颈肩部放射,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并且可以越过中线。
典型的疼痛是缓慢开始,逐渐加重,持续几小时或数周,而不是突然性,也不是发作性,没有三叉神经痛那样短暂发作和立即进入间歇期的特征。
非典型性面痛的疼痛呈弥散、深在性,不易定位。
疼痛性质常为钻、牵拉、烧灼样痛,无扳机点,不像三叉神经痛那样被吃饭、说话、洗脸、寒冷等因素诱发,而与精神因素有关,明显受情绪影响,患者紧张时疼痛加剧。
非典型性面痛比三叉神经痛发病率高,女性表现比男性重,发病年龄比三叉神经痛年轻。
非典型性面痛发作时常伴有同侧植物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泪、面颊潮红、鼻黏膜充血等。
非典型性面痛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一般止痛剂或用卡马西平、氯苯氨丁酸、苯妥英钠等无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封闭术或切断术均无效。
应用酒石酸麦角胺等血管收缩剂可有效,因此有人将本病看作偏头痛的一个类型。
以上就是对三叉神经痛与非典型性面痛的鉴别有哪些的简单介绍,希望大家能够牢记。
祝您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