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专题思考题

信息素养专题思考题
信息素养专题思考题

实践一:理工类行业信息与信息观案例讨论

任务:

信息素养或素质的具体内容有那些?对比下列两个标准找出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

要求:

(1)请大家结合自己平时的信息获取习惯指出自己信息素质需要提高的地方;

(2)请大家在课后进入图书馆主页,了解我馆的信息服务及已有的电子资源,确定1-2种与我们学科专业相关的数据库;

(3)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利用信息检索知识来构建学科资源体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总,拟定于12周上课时以PPT形式汇报讨论。

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

维度一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素质能力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价值与力量。

指标:

1.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具有强烈的信息意识。

指标描述:

a了解信息的基本知识;

b了解信息在学习、科研、工作、生活各方面产生的重要作用;

c认识到寻求信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2.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了解信息素质的内涵。

指标描述:

a了解信息素质是一种综合能力(信息素质是个体知道何时需要信息,并能够有效地获取、评价、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

b了解这种能力是开展学术研究必备的基础能力;

c了解这种能力是成为终身学习者必备的能力。

维度二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与范围。

指标:

1.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识别不同的信息源并了解其特点。

指标描述:

a了解信息是如何生产、组织与传递的;

b认识不同类型的信息源(例如:图书、期刊、数据库、视听资料等),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c认识不同层次的信息源(例如:零次、一次、二次和三次信息),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

d认识到内容雷同的信息可以在不同的信息源中出现(例如:许多会议论文同时发表在学术期刊上);

e熟悉所在学科领域的主要信息源。

2.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明确地表达信息需求。

指标描述:

a分析信息需求,确定所需信息的学科范围、时间跨度等;

b在使用信息源的过程中增强对所需求信息的深入了解程度;

c通过与教师、图书馆员、合作者等人的讨论,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信息的需求;

d用明确的语言表达信息需求,并能够归纳描述信息需求的关键词。

3.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考虑到影响信息获取的因素。

指标描述:

a确定所需信息的可获得性与所需要的费用(例如:有的信息是保密的,无法获取;有的信息需要支付馆际互借的费用);

b确定搜集所需要的信息需要付出的时间与精力;

c确定搜集所需要的信息和理解其内容是否需要应用新的语种和技能(例如:信息是以非中文/英文的语种表达信息内容的,要了解其内容,则需

要先学习一门新的语言;或是理解信息内容需要应用到还未学过的学科

知识)。

维度三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指标:

1.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了解多种信息检索系统,并使用最恰当的信息检索

系统进行信息检索。

指标描述:

a了解图书馆有哪些信息检索系统(例如:馆藏目录、电子期刊导航、跨库检索平台等),了解在每个信息检索系统中能够检索到哪些类型的信息

(例如:检索到的信息是全文、文摘还是题录);

b了解图书馆信息检索系统中常见的各种检索途径,并且能读懂信息检索系统显示的信息记录格式;

c理解索书号的含义,了解图书馆文献的排架是按照索书号顺序排列的;

d了解检索词中受控词(表)的基本知识与使用方法;

e能够在信息检索系统中找到“帮助”信息,并能有效地利用“帮助”;

f能够使用网络搜索引擎,掌握网络搜索引擎常用的检索技巧;

g了解网络搜索引擎的检索与图书馆提供的信息检索系统检索的共同点与差异;

h能够根据需求(查全或是查准)评价检索结果,确定检索是否要扩展到其他信息检索系统中。

2.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组织与实施有效的检索策略。

指标描述:

a正确选择检索途径,确定检索标识(例如:索书号、作者等);

b综合应用自然语言、受控语言及其词表,确定检索词(例如:主题词、关键词、同义词和相关术语);

c选择适合的用户检索界面(例如:数据库的基本检索、高级检索、专业检索等);

d正确使用所选择的信息检索系统提供的检索功能(例如:布尔算符、截词符等);

e能够根据需求(查全或是查准)评价检索结果、检索策略,确定是否需要修改检索策略。

3.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根据需要利用恰当的信息服务获取信息。

指标描述:

a了解图书馆能够提供的信息服务内容;

b能够利用图书馆的馆际互借、查新服务、虚拟咨询台、个性化服务(例如:MyLibrary)等;

c能够了解与利用其它信息服务机构(例如:CALIS)提供的信息服务。

4.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关注常用的信息源与信息检索系统的变化。

指标描述:

a能够使用各种新知通报服务(alert / current awareness services) ;

b能够订阅电子邮件服务和加入网络讨论组;

c习惯性关注常用的印刷型/电子型信息源。

维度四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并且把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识体系。

指标:

1.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应用评价标准评价信息及其信息源。

指标描述:

a分析比较来自多个信息源的信息,评价其可信性、有效性、准确性、权威性、时效性;

b辨认信息中存在的偏见、欺诈与操纵;

c认识到信息中会隐含不同价值观与政治信仰(例如:不同价值观的作者对同一事件会有不同的描述)。

2.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将选择的信息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重构新的知

识体系。

指标描述:

a能够从所搜集的信息中提取、概括主要观点与思想;

b通过与教师、专家、合作者、图书馆员的讨论来充分理解与解释检索到的信息;

c比较同一主题所检索到的不同观点,确定接受与否。

d综合主要观点形成新的概念;

e应用、借鉴、参考他人的工作成果,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或方法。

维度五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与交流信息。

指标:

1.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管理、组织信息。

指标描述:

a能够认识参考文献中对不同信息源的描述规律;

b能够按照要求的格式(例如: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等),正确书写参考

文献与脚注;

c能够采用不同的方法保存信息(例如:打印、存档、发送到个人电子信箱等);

d能够利用某种信息管理方法管理所需信息,并能利用某种电子信息管理系统(例如:Refworks)。

2.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有效地与他人交流信息。

指标描述:

a选择最能支持交流目的的媒介、形式(例如:学术报告、小组讨论等),选择最适合的交流对象;

b能够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信息技术产品进行信息交流(例如:使用PowerPoint软件创建幻灯片、为研究项目建立网站、利用各种网络论坛

等);

c采用适合于交流对象的风格清楚地进行交流(例如:了解学术报告幻灯片的制作要点,了解如何撰写和发表印刷版或网络版的学术论文);

d能够清楚地、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述与交流。

维度六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作为个人或群体的一员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来完成一项具体的任务。

指标:

1.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制定一个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具体任务的计划;

2.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3.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将获得的信息应用到解决

任务的过程中;

4.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提供某种形式的信息产品(例如:综述报告、学术

论文、项目申请、项目汇报等)。

维度七

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了解与信息检索、利用相关的法律、伦理和社会经济问题,能够合理、合法地检索和利用信息。

指标:

1.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了解与信息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经济问题。

指标描述:

a了解在电子信息环境下存在的隐私与安全问题;

b能够分辨网络信息的无偿服务与有偿服务;

c了解言论自由的限度;

d了解知识产权与版权的基本知识。

2.具备信息素质的学生能够遵循在获得、存储、交流、利用信息过程中的法律

和道德规范。

指标描述:

a尊重他人使用信息源的权利,不损害信息源(例如:保持所借阅图书的整洁);

b了解图书馆的各种电子资源的合法使用范围,不恶意下载与非法使用;

c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不剽窃;在学术研究与交流时,能够正确引用他人的思想与成果(例如:正确书写文后参考文献);

合法使用有版权的文献。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标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互联网与物联网、计算机求解问题基础、人工智能基础和计算问题案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本质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该课程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三、师资队伍 课程负责人:具有计算机专业相关的硕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主讲教师配置要求: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受聘计算机相关学科中级及以上职称。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 1. 建议教材 2.参考书 五、教学组织 1.教学构思、教学设计、教学手段 针对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结合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授课模式。 2.课程服务 授课教师除了组织课堂研讨外,周末为学生提供答疑服务。按照教学进度布置课外作业,教师对每次作业批改量达到1/3,并及时对作业进行讲评。 六、课程考核 本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本课程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5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50%)按比例合成,成绩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主要包含课堂考勤,线上章节测试,课堂测试等,期末考试采用上机考试的方式。 七、说明 1.本课程标准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第一学期学习。 2.本课程参考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要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要求进行教学。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答案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㈠答案 1. A 没有考取秀才的考生无论多大都叫童生 2. A. “未冠”不是“弱冠” 3. D应为“公、侯、伯、子、男” 4. D “母忧”指的是母亲去世。 5. B 迁的含意与授、拜、除不相同 6. B.州,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单位。州与中国古代行政区划路、府、省、道等,区域大小不相同。 7. A 殿试才由皇帝圈题,钦定名次。 8. B “左迁”是降职 9. B 错在“登基时”,庙号只能是皇帝逝后才有。 10. D 丁内艰,是遭遇母亲去世 11. D 庶人之死谓死,大夫之死为“卒”。 12.B “通过殿试考取后进入会试”错,“会试”与“殿试”互换 13.D “致仕”也是指请求辞官归家。 14. C “谥号”不仅仅是朝廷给予的 15.B “既自以心为形役”的“役”是“役使,奴役”的意思 16. C. 典礼、科举、学校等工作是属于礼部的职权范围。 17. C “人性本善”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 18.A “除”属于授予官职一类 19. D 古代官员为去世父母在家守孝 20. D“拜”“除”不表示官职的升迁。 21. A项,“科举考试由‘六部’中吏部主管”表述不正确,科举考试由礼部负责。 22.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 23.A 掌管所有官吏的任免不当,吏部主管文职官员事务。 24. D 没有《论语》,应该是《春秋》 25.B 项中六部最高长官不是御史大夫而应是尚书。御史大夫,官名。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御史大夫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通常谓御史职掌监察,然主管非御史大夫,而是其下的御史中丞。成帝绥和元年(前8),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26. D项应为“五人为伍” 27.C “明年“指“第二年” 28.B 其中丞相总管行政 29.B “补外”应指“京官外调任职”。 30.C 不是秦始皇是设立的,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 31. D 古代被皇帝封为储君的儿子称“太子”;其余的称皇子、殿下,有的封王 32B 选项“‘署’表示授予官职”说法错误。“署”表示代理、暂任官职。 33.D 死就是指古代平民的死亡,而非泛指所有人的死亡。 34.B(朔,农历每月初一) 35.A 处于丁忧期间的一些人由于国家需要,不必弃官去职,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称“夺情”。或有的守制未满,而应朝廷之召出来应职者,称起复。 36. A “布衣”指平民,非读书人,且平民穿麻、葛织物。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 培养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信息技术课程中计算思维的培养 二0一五年十月吕国庆 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就必须真正的从学科价值、学科思维方式的角度去规划设计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目的。 然而,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过程中怎样才能经历、感受并形成学科思维方式呢?显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需要在每节课上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应用学科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经过反复的练习之后,在学生的潜意识里就很自然的形成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模式一经形成,当学生再遇到相似问题的时候就会很自然的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摒弃目前的以每个知识点为主线,按知识点将课程内容划分成模块的教学组织模式,摒弃目前盛行的段落式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的归纳、分析和查阅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的策略。 1.提高信息技术课程地位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情况不太乐观,其主要原因就是课程地位低下。由于高考、中考这种应试型教育制度的执行,从学校到家长、学生只是一味的追求考高分,并不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培养。由此,因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升学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其并不被重视。这就直接导致了信息技术教师以及学生表现出对这门学科态度的散漫和积极性的降低。近几年全国大国省市都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在高考、中考中,有很多成绩优异的高分学生,这些学生不可谓不品学兼优,但是在每年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获奖名单中,却很少看见这些学生的名字。这就说明,能考高分的学生不一定具备更高的思维能力,不一定具有更好的操作技能。因此,无论是要培养计算思维还是信息素养,要想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具备更多的一个章节的内容了。对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以及策略与技巧不熟练,那么就不能够准确的获取信息;没有价值的信息也就基本能力就必须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没有必要再对其进行加工,更没有必要表这是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最基本的要求。 2.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

2020年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

2020年高考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附答案解析) 1.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童子”,此处指童子科考试。童子科是古代选拔神童的制度,汉代已有,开始以荐举为主,后来增加了考试,能够通过考试的神童称为童生。 B.“疏”,是古代臣下向帝王进畜的奏章的一种,用以向帝王陈述意见或进行说明,也可以用来陈情,与对经书作注解的注疏不同。 C.“大中祥符”是宋代的一个年号。在我国历史上,一个帝王在位期间不一定只用一个年号,一个年号也不一定只有一个帝王使用。 D.《春秋左传》是对《春秋》进行阐释的一部经典作品,在古代典籍中,隶属于四大部类中的经部。这里的“传”指解释经义的文字。 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汉族男性年满二十岁要举行冠礼,表示成年。未冠又称弱冠,即不到二十岁。 B.擢进士,指被选拔为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 C.浮屠,亦作浮图、休屠。古人称佛教徒为浮屠,都是佛陀的异译。后人认为佛陀二字太麻烦,于是简化成了一个字“佛”。 D.“赞”是纪传体史书中写在篇末的评论性文字,可用来表达对传主的肯定和赞美。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札,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B.道:文中指古代行政区划名,在汉朝才开始出现,后各朝代“道”的管辖范围不尽相同。 C.义仓:旧时储粮备荒的一种社会习俗。由国家组织、以赈灾自助为目的的民间储备。 D.公:文中指爵位,是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春秋时期有五等爵位,分别是公、伯、侯、子、男。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意义,秦汉乃至隋朝,多指函谷关,如“先破秦入关者”中的“关”就是指此关。

数值计算方法思考题

数值计算方法思考题 第一章 预篇 1.什么是数值分析?它与数学科学和计算机的关系如何? 2.何谓算法?如何判断数值算法的优劣? 3.列出科学计算中误差的三个来源,并说出截断误差与舍入误差的区别。 4.什么是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什么是近似数的有效数字?它与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有何关系? 5.什么是算法的稳定性?如何判断算法稳定?为什么不稳定算法不能使用? 6.判断如下命题是否正确: (1)一个问题的病态性如何,与求解它的算法有关系。 (2)无论问题是否病态,好的算法都会得到好的近似解。 (3)解对数据的微小变化高度敏感是病态的。 (4)高精度运算可以改善问题的病态性。 (5)用一个稳定的算法计算良态问题一定会得到好的近似值。 (6)用一个收敛的迭代法计算良态问题一定会得到好的近似值。 (7)两个相近数相减必然会使有效数字损失。 (8)计算机上将1000个数量级不同的数相加,不管次序如何结果都是一样的。 7.考虑二次代数方程的求解问题 ax 2 + bx + c = 0. 下面的公式是熟知的 a ac b b x 242-±-=. 与之等价地有 ac b b c x 422--= . 对于 a = 1, b = -100 000 000 , c = 1 应当如何选择算法? 8.指数函数有著名的级数展开 ++++=!3!213 2x x x e x 如果对x < 0用上述的级数近似计算指数函数的值,这样的算法结果是否会好?为什么? 9.考虑数列x i , i = 1,…, n , 它的统计平均值定义为 ∑==n i i x x x 1 1 它的标准差

1 12)(11??????--=∑-n i i x x n σ 数学上它等价于 1 12211???????????? ??--=∑=n i i x n x n σ 作为标准差的两种算法,你如何评价它们的得与失? 第二章 非线性方程求根 1.判断如下命题是否正确: (a) 非线性方程的解通常不是唯一的; (b) Newton 法的收敛阶高于割线法; (c) 任何方法的收敛阶都不可能高于Newton 法; (d) Newton 法总是比割线法更节省计算时间; (e) 如果函数的导数难于计算,则应当考虑选择割线法; (f) Newton 法是有可能不收敛; (g) 考虑简单迭代法x k +1 = g (x k ),其中x * = g (x *)。如果| g '(x *) | <1,则对任意的初 始值,上述迭代都收敛。 2.什么叫做一个迭代法是二阶收敛的?Newton 法收敛时,它的收敛阶是否总是二阶 的? 3.求解单变量非线性方程的单根,下面的3种方法,它们的收敛阶由高到低次序如何? (a) 二分法 (b) Newton 方法 (c) 割线方法 4.求解单变量非线性方程的解,Newton 法和割线方法,它们每步迭代分别需要计算几 次函数值和导数值? 5.求解某个单变量非线性方程,如果计算函数值和计算导数值的代价相当,Newton 法和割线方法它的优劣应如何评价? 第三章 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 1.用高斯消去法为什么要选主元?哪些方程组可以不选主元? 2.高斯消去法与LU 分解有什么关系?用它们解线性方程组Ax = b 有何不同?A 要满足什么条件? 3.乔列斯基分解与LU 分解相比,有什么优点? 4.哪种线性方程组可用平方根法求解?为什么说平方根法计算稳定? 5.什么样的线性方程组可用追赶法求解并能保证计算稳定? 6.何谓向量范数?给出三种常用的向量范数。 7.何谓矩阵范数?何谓矩阵的算子范数?给出矩阵A = (a i j )的三种范数|| A ||1,|| A ||2,|| A ||∞,|| A ||1与|| A ||2哪个更容易计算?为什么? 8.什么是矩阵的条件数?如何判断线性方程组是病态的? 9.满足下面哪个条件可判定矩阵接近奇异? (1)矩阵行列式的值很小。 (2)矩阵的范数小。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学文化 常识 部编版(含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语文专题训练:文学文化常识 1.下列不是鲁迅作品的是() A. 《呐喊》 B. 《故事新编》 C. 《朝花夕拾》 D.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五谷”指的是:稻、黍、菽、稷和()。 A. 麻 B. 麦 C. 豆 D. 米 3.下列对有关文化和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夏天里的成长》的作者是作家、教育家梁荣若。 B. 铁凝,俄国著名作家。主要作品有《玫瑰门》《麦秸垛》。 C. 《小站》的作者是袁鹰,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D. 小说的情节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同一篇文章,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运用的阅读方法等会有所不同。 B. 倡议书正文具体内容分条列出的好处是清晰明确,一目了然。 C. 《夏天里的成长》这个标题采用人物语言来拟题。 5.下列诗句,与伯牙、锺子期的传说无关的一项是() A. 锺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B. 锺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 C.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 故人舍我归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6.《伯牙鼓琴》中伯牙演奏的琴曲是()。 A. 《高山流水》 B. 《阳关三叠》 C. 《十面埋伏》 D. 《霸王卸甲》 7.________给了海伦深远的慰藉:“有形的东西是短暂的,无形的才能永垂不朽。”() A. 《圣经》 B. 《麦克佩斯》 C. 《李尔王》 D.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8.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所著的传记式小说。 B. 《凡卡》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所著的小说。 C. “草船借箭”的故事出自小说《三国演义》。 D. “两根灯草”的故事出自小说《儒林外史》。 9.下列选项内容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 醉酒戏嫦娥——猪八戒——《西游记》 B. 智取生辰纲——鲁智深——《水浒传》 C. 搭救星期五——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D. 远航慧因国——格列佛——《格列佛游记》 10.对四大名著中人物和情节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个女子,她模样标致,语言爽利,心机极深细,但“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这个人是王熙凤;还有一个女子,她寄人篱下,渴望真挚的爱情,但在森严冷漠的封建大家族中,只能凄婉的

我国大学MOOC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概述题答案解析

我国大学MOOC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 概述题答案解析 . 概述题 第一单元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利用网络和各种软件工具通过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信息创造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信息社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社会;信息社会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的社会。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2)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4)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5)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3)人类生活不断趋向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哲学和逻辑学上,将思维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主要的思维形态,对于计算思维,你如何理解? 计算思维又叫构造思维,以设计和构造为特征,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的。它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如同“读、写、算”能力一样,计算

数值分析作业思考题汇总

¥ 数值分析思考题1 1、讨论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限)与有效数字之间的关系。 2、相对误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下式代替 3、查阅何谓问题的“病态性”,并区分与“数值稳定性”的不同点。 4、取 ,计算 ,下列方法中哪种最好为什么(1)(3 3-,(2)(2 7-,(3) ()3 1 3+ ,(4) ()6 1 1 ,(5)99- , 数值实验 数值实验综述:线性代数方程组的解法是一切科学计算的基础与核心问题。求解方法大致可分为直接法和迭代法两大类。直接法——指在没有舍入误差的情况下经过有限次运算可求得方程组的精确解的方法,因此也称为精确法。当系数矩阵是方的、稠密的、无任何特殊结构的中小规模线性方程组时,Gauss消去法是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方法。如若系数矩阵具有某种特殊形式,则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计算量与存储量,需采用其他专门的方法来求解。 Gauss消去等同于矩阵的三角分解,但它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故需要选主元素。对正定对称矩阵,采用平方根方法无需选主元。方程组的性态与方程组的条件数有关,对于病态的方程组必须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求解。 数值计算方法上机题目1 1、实验1. 病态问题 实验目的: 算法有“优”与“劣”之分,问题也有“好”和“坏”之别。所谓坏问题就是问题本身的解对数据变化的比较敏感,反之属于好问题。希望读者通过本实验对此有一个初步的体会。 数值分析的大部分研究课题中,如线性代数方程组、矩阵特征值问题、非线性方程及方程组等都存在病态的问题。病态问题要通过研究和构造特殊的算法来解决,当然一般要付出一些代价(如耗用更多的机器时间、占用更多的存储空间等)。 $ r e x x e x x ** * ** - == 141 . ≈)61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质量标准PDF版进店另有word版或PPT版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教学质量标准 32学时 2学分 “计算思维与人工智能基础”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水平以及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方面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适用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该课程主要讲述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互联网与物联网、计算机求解问题基础、人工智能基础和计算问题案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计算思维和人工智能学科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以及人工智能的基本知识,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人工智能的整体认知和应用水平。 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趋势,认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理解计算思维的概念、本质及应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的基本知识,熟悉计算机求解问题的基本方法,熟悉典型的计算机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该课程应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并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 主要教学内容

5 第5章 大数据与云计 算 1)理解大数据的特点。 2)了解大数据对于科学研究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3)理解大数据应用案例。 4)理解云计算的概念。 5)了解云计算的关键技术。 6)理解云计算的应用。 2 6 第6章计算机 求解问题基础 —算法 1)理解算法的概念。 2)了解如何设计算法。 3)掌握算法的主要描述工具。 4)掌握枚举算法的基本原理。 5)掌握递推算法的基本原理。 6)了解递归算法的基本原理。 7)熟练运用枚举算法和递推算法解决实际问题。 8)理解冒泡排序、选择排序算法。 6 7 第7章 人工智能概述1)了解智能、人工智能的概念; 2)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3)理解图灵测试的基本原理; 4)了解人工智能当前主要的应用领域; 5)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4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二)

文学文化常识专题训练(二) 2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可以叫“薨”。 B.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其中御史大夫总管行政。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乞骸骨”就是官员自请退职,字面意思就是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2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岁币,文中指北宋朝廷每年向辽国输纳的钱物。 B.补外,指古代地方官员转调其他地方任职。 C.帷宫,古代帝王出行时以帷幕布置成的行宫。 D.幸,旧指皇帝亲临,即封建帝王到达某地。 3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太守,是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C.孝廉,是秦始皇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D.杀青,古人在竹简上写字,用火烤去竹简的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虫蛀,这道工序称为杀青。后来泛指书籍定稿。 3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A.元、明、清时,贡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 B.文中的“高宗”是乾隆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高宗。 C.礼部为六部之一,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以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3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3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漕运”是指利用水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 B.“隆庆”属于年号,“隆庆元年”指该帝王即位第一年。年号是我国从汉武帝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C.“致仕”是指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D.“卒”是古代称大夫的死,古代帝王和王后死叫崩,古代诸侯王死叫薨,古代所有人之死亡均可称“死”。 3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中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构,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B.朔,农历每月月末。古人用“晦”“朔”“望”既望等名称来标识日期。 C.衣冠,“衣”指衣服“冠”指帽子。“衣冠”指士大夫的穿戴,借指士大夫、官绅。 D.经传,原指经典和注释、阐述经义的著作,后来泛指比较重要的古书。 35.下列对文中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文学文化常识(选择题)》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语文中考考点专题之文学常识(四)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内容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A.《红星照超中国)作品中,作者在“红色剧社”一章中,讲述了陕北军民一起看戏的场景,男女老少各色人等做坐在地上,不远的网球场上还有几羊在悠闲地吃草,毛泽东等人分散在观众中间,戏开始后,被有人去注意他们,可现其自由、平等的氛围。 B.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四世同堂》,科幻小说《猫城记》,话剧《茶馆》《龙须沟》《屈原》等。 C.《骆驼祥子》作品中,刘四爷不给虎妞一分一毫,虎妞租了两间房子,与祥子成了亲。婚后,虎妞不让祥子拉车,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认为太危险了,坚持出去拉车。 D.《简·爱》中罗切斯特与简·爱互诉衷肠的情形,是全书最感人的篇章之一。罗切斯特拐弯抹角地试探简·爱的心思,而简·爱则极力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 A 【解析】A项正确。B项,《屈原》是我国现代杰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不是老舍的作品。C项,《骆驼祥子》第十五章,虎妞不让祥子拉车,她要让祥子继承 刘四爷的产业。祥子不肯,坚持出去拉车。并不是“让他放高利贷。祥子直诚 1

,认为太危险了”。D项,简·爱最终与罗彻斯特结婚,生了一个男孩,而罗彻斯特的眼睛则恢复到可以见到儿子。所以选项中所说的“最终导致简·爱没能接受罗切斯特的爱情”的说法是错误的。据此答案为A。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不耻下问”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颂是祭祀乐歌。 C.榜眼、探花是科举时代的称号,明清两代称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二名的人为榜眼,第三名的人为探花。 D.杜牧在《赠别》中写到“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A【解析】A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舍生取义”出自《孟子》。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关雎》《期行》是其中的两篇。 C.古代祭祀的土地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用“社稷”代指国家。 2

数值分析思考题[综合]

1、讨论绝对误差(限)、相对误差(限)与有效数字之间的关系。 2、相对误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下式代替? 3、查阅何谓问题的“病态性”,并区分与“数值稳定性”的不同点。 4、 取 ,计算 ,不用计算而直接判断下列式子中哪 种计算效果最好?为什么? (1)(3 3-,(2)(2 7-,(3) (3 1 3+,(4) ) 6 11 ,(5)99-5. 应用梯形公式 ))()((2b f a f a b T +-= 计算积分1 0x I e dx -=?的近似值,在整个计算过程中按四舍五入规则取五位小数。计算中产生的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截断误差还是舍入误差?为什么? 6. 下列各数都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值,试指出他们有几位有效数字,并给出其绝对误差限与相对误差限。 (1) 1021.1*1=x ;(2) 031.0*2=x ;(3) 40.560*3=x 。 7. 下列公式如何计算才比较准确? (1) 212 x e -,1x <<;(2) 12 1 N N dx x ++? ,1>>N ;(3) ,1x >>。 8. 序列{}n y 满足递推关系1101n n y y -=-,12,,n =,若0141.y =≈,计算到10y 时误差有多大?这个计算过程数值稳定吗? r e x x e x x ***** -== 141.≈) 6 1

1、怎样确定一个隔根区间?如何求解一个方程的全部实根?如:已知方程:1020()x f x e x =+-=在(),-∞+∞有实数根,用二分法求它的全部实根,要求误差满足210*k x x --<?若要求6*10k x x --<,需二分区 间多少次? 2、求解一个非线性方程的迭代法有哪些充分条件可以保障迭代序列收敛于方程的根?对方程3210()f x x x =--=,试构造两种不同的迭代法,且均收敛于方程在[]12,中的唯一根。 3、设0a >,应用牛顿法于方程30x a -= 确定常数,p q 和r 使得迭代法 2 125k k k k qa ra x px x x +=++, 012,, , k = 4、对于不动点方程()x x ?=,()x ?满足映内性和压缩性是存在不动点的充分条件,他们也是必要条件吗?试证明:(1)函数21()x x ?=-在闭区间[]02,上不是映内的,但在其上有不动点;(2)函数 1()ln()x x e ?=+在任何区间[],a b 上都是压缩的,但没有不动点。 5、设*x 是方程0()f x =的根,且0*'()f x ≠,''()f x 在*x 的某个邻域上连续。试证明:Newton 迭代序列{}k x 满足 12122**()''() lim () '()k k k k k x x f x x x f x -→∞---=-- 6. 设有方程1 12 sin x x =+。对于迭代法1112 ()sin()k k k x x x ?+==+,试证:对 任何15.b ≥,迭代函数()x ?在闭区间[0.5,b]上满足映内性和压缩性。用所给方

中国大学MOOC《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概述题答案

概述题 第一单元 什么就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素养就是指人们利用网络与各种软件工具通过确定、查找、评估、组织与有效地生产、使用、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信息创造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就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什么就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信息社会就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社会;信息社会就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的社会。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与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2)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信息社会就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就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就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4)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 (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与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5)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3)人类生活不断趋向与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哲学与逻辑学上,将思维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主要的思维形态,对于计算思维,您如何理解? 计算思维又叫构造思维,以设计与构造为特征,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的。它就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与理解人类行为。其本质就是抽象与自动化,通过约简、嵌入、转化与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瞧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如同“读、写、算”能力一样,计算思维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大体来说计算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计算思维就是一种递归思维。它就是并行处理。它就是把代码译成数据又把数据译成代码。对于别名或赋予人与物多个名字的做法,它既知道其益处又了解其害处。对于间接寻址与程序调用的方法,它既知道其威力又了解其代价。它评价一个程序时,不仅仅根据其准确性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答案】C(无《儒林外史》,应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对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平仄、用韵等都有一定的格律。 B.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木魁、姚鼐等。C.沈从文是我国现代文学中有风格、有艺术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文笔清丽,语言清新活泼,《边城》《湘行散记》最具代表性。 D.高尔基的《母亲》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著作,列宁称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答案】B(无归有光)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也是一部散文著作。它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和外交辞令,如《崤之战》。 B.柳宗元是唐代散文家,与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他的寓言小品《三戒》和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为后人所称诵。 C.高适、岑参、王昌龄是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D.《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福楼拜的代表作。它们都是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答案】A(《左传》是编年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楚辞是屈原在楚歌的基础上再创造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新诗体。“楚辞体”又叫“骚体”,由屈原《离骚》而得名。 B.文艺复兴是欧洲14—16世纪的文化和思想潮流。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成就卓著的作家,如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等。 C.赵树理是我国现代重要作家之一,其作品最大特点是民族化、大众化。代表作有《小二黑结婚》和《李有才板话》。 D.普希金被高尔基称为“俄国文学之始祖”,他的喜剧《钦差大臣》和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答案】D(《钦差大臣》的作者不是普希金)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是最著名的杂剧作品。 B.“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如欧阳修的《秋声赋》。现代散文的“赋”是“赞”、“颂”之意,如峻青的《秋色赋》。 C.《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合称“爱情三部曲”,其中《家》的成就最高。 D.泰戈尔是印度伟大的诗人。1921年发表抒情诗集《吉檀迦利》使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另有诗集《飞鸟集》。 【答案】C(应为“激流三部曲”)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他的田园诗被誉为“中国田园诗的基石”,其中《归园田居》《饮酒》等最具代表性。 B.乐府始置于西汉,是掌管音乐的官署。后来人们把乐府官署采集、创作的歌

数值计算方法答案

数值计算方法习题一(2) 习题二(6) 习题三(15) 习题四(29) 习题五(37) 习题六(62) 习题七(70) 2009.9,9

习题一 1.设x >0相对误差为2%4x 的相对误差。 解:由自变量的误差对函数值引起误差的公式: (())(())'()()()() f x x f x f x x f x f x δδ?= ≈得 (1)()f x = 11 ()()*2%1% 22x x δδδ≈ ===; (2)4 ()f x x =时 44 4 ()()'()4()4*2%8%x x x x x x δδδ≈ === 2.设下面各数都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即误差不超过最后一位的半个单位,试指出他们各有几位有效数字。 (1)12.1x =;(2)12.10x =;(3)12.100x =。 解:由教材9P 关于1212.m n x a a a bb b =±型数的有效数字的结论,易得上面三个数的有效 数字位数分别为:3,4,5 3.用十进制四位浮点数计算 (1)31.97+2.456+0.1352; (2)31.97+(2.456+0.1352) 哪个较精确? 解:(1)31.97+2.456+0.1352 ≈2 1 ((0.3197100.245610)0.1352)fl fl ?+?+ =2 (0.3443100.1352)fl ?+ =0.3457210? (2)31.97+(2.456+0.1352) 2 1 (0.319710(0.245610))fl fl ≈?+? = 21 (0.3197100.259110)fl ?+? =0.34562 10? 易见31.97+2.456+0.1352=0.3456122 10?,故(2)的计算结果较精确。 4.计算正方形面积时,若要求面积的允许相对误差为1%,测量边长所允许的相对误差限为多少?

我国大学MOOC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的视角概述题答案解析

概述题 第一单元 什么是信息素养?信息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信息素养是指人们利用网络和各种软件工具通过确定、查找、评估、组织和有效地生产、使用、交流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信息创造的能力。 信息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有哪些主要特征? 信息社会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支柱,以信息价值的生产为中心,以信息产品为标志的社会;信息社会是指信息产业高度发展并在产业结构中占优势的社会。 信息社会的主要特征: 1、经济领域的特征 (1)在信息社会中,信息、知识成为重要的生产力要素,和物质、能量一起构成社会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2)在信息社会,劳动者的知识成为基本要求,劳动力结构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从事信息职业的人数与其它部门职业的人数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3)信息社会是以信息经济、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它有别于农业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导,工业社会是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信息经济所创产值与其它经济部门所创产值相比已占绝对优势; (4)能源消耗少,污染得以控制。 2、社会、文化、生活方面的特征 (1)社会生活的计算机化、自动化; (2)拥有覆盖面极广的远程快速通讯网络系统以各类远程存取快捷、方便的数据中心;(3)生活模式、文化模式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加强; (4)可供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活动的空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5)科技与人文在信息、知识的作用下更加紧密的结合起来。 3、社会观念上的特征 (1)尊重知识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之风尚; (2)社会中人具有更积极地创造未来的意识倾向; (3)人类生活不断趋向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哲学和逻辑学上,将思维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两种主要的思维形态,对于计算思维,你如何理解? 计算思维又叫构造思维,以设计和构造为特征,以计算机学科为代表的。它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其本质是抽象和自动化,通过约简、嵌入、转化和仿真等方法,把一个看来困难的问题重新阐释成一个我们知道怎样解决的问题,如同“读、写、算”能力一样,计算思维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思维能力。 大体来说计算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计算思维是一种递归思维。它是并行处理。它是把代码译成数据又把数据译成代码。对于别名或赋予人与物多个名字的做法,它既知道其益处又了解其害处。对于间接寻址和程

数值计算方法复习题2

习题二 1. 已知,求的二次值多项式。 2. 令求的一次插值多项式,并估计插值误差。解:;,介于x和0,1决定的区间;,当时 3. 给出函数的数表,分别用线性插值与二次插值求的近似值,并估计截断误差。0.54667, 0.000470 ;0.54714,0.000029 4. 设,试利用拉格朗日余项定理写出以为节点的三次插值多项式。 5. 已知,求及的值。1,0 6. 根据如下函数值表求四次牛顿插值多项式,并用其计算和的近似值。, 7. 已知函数的如下函数值表,解答下列问题(1)试列出相应的差分表;(2)分别写出牛顿向前插值公式和牛顿向后插值公式。 解:向前插值公式向后插值公式 8. 下表为概率积分的数据表,试问:1)时,积分2)为何值时, 积分?。

9. 利用在各点的数据(取五位有效数字),求方程在0.3和0.4之间的根的近似值。0.3376489 10. 依据表10中数据,求三次埃尔米特插值多项式。 11.依据数表11中数据,利用基函数方法,构造四次埃尔米特插值多项式。 13. 将区间分成n等分,求在上的分段三次埃尔米特插值多项式, 并估计截断误差。 14、给定的数值表

用线性插值与二次插值计算In 0.54的近似值并估计误差限 解:仍可使用n=1及n=2的Lagrange插值或Newton插值,并应用误差估计。线性插值时,用0.5及0.6两点,用Newton插值 误差限,因,故 二次插值时,用0.5,0.6,0.7三点,作二次Newton插值

误差限,故 15、在-4< x W4上给出的等距节点函数表,若用二次插值法求的近 似值,要使误差不超过,函数表的步长h应取多少? 解:用误差估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