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合理的惩罚学生
惩罚学生的四个原则

惩罚学生的四个原则
一、爱心原则——罚的最高境界是爱
1、罚之前,说大道理。
如学习的重要性、个人的前途命运、班集体的荣誉、父母的期望。
2、罚不加负面行为。
如侮辱性语言、人身攻击、老师学会控制情绪。
只有学生实实在在知道老师为他好,学生才愿意自愿受罚,且没有抵触情绪。
二、公平性原则——学生不怕你罚多重,就怕你罚得偏心。
1、制定好班规,用班规约束学生,让全体学生罚得心服口服。
a、班规师生一起制定。
b、班规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
c、班规互相监督(普通学生监督班干部,班干部监督普通学生)。
d、学生犯错,用制度罚,而不是用老师口头罚。
2、班级管理最好是班风,其次靠班规,最次靠班主任的骂。
作为普通老师修炼到班规治班就是合格。
三、打个巴掌给个枣原则。
——罚的时候,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让学生害怕,但事后要及时安抚。
四、家校沟通原则。
罚学生,先告知家长,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关注。
理由:
1、孩子本身有错,老师又特别尊重家长,因而让家长对我产生愧疚感,他愿意在这件事上配合我。
2、对孩子的违纪行为,家长恨铁不成钢想给孩子一个教训。
所以及时告诉家长,给足家长面子,他何不借你给孩子一个教训。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学生在学校里面难免有犯错的时候,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在学习上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当学生犯错时,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惩罚学生,并让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以下是一些惩罚学生常用的措施。
惩罚学生的措施一: 让学生站在教室外面让学生在教室外面站立是一项相对普遍的惩罚措施。
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暂时跳出教室的氛围,以便让学生冷静下来,并思考自己的错误。
但是,这种手段只适用于轻微的行为不当,如打断老师讲课或者打扰其他学生学习等。
惩罚学生的措施二: 让学生做志愿服务如果学生做出了一些违反纪律或规定的行为,学校可以选择采取一些较严厉的措施进行惩罚,例如让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教育学生要尊重和关心他人,并为社会做出贡献。
惩罚学生的措施三: 取消学生的某些特权如果某个学生一直表现不佳,但仍然享有一些特权,那么学校可以取消这些特权以惩罚他。
如,取消其名誉学生或其他优秀称号等。
这种方法需要寻找到学生的痛点,并在能接受的范围内采取相应的措施。
惩罚学生的措施四: 与学生家长沟通除了上述的一些惩罚措施之外,学校可以与学生的家长进行沟通。
家长能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社会所接受的,并与学校合作通过更好的方法来指导孩子。
通常,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共同决定最好的惩罚措施。
总结惩罚学生不能仅仅是简单的一笔账,而是要面对学生整体的情况,采用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一般来说,不同情况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采取不同措施。
此外,学校和家长在教育孩子上需要进行密切合作,通过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制定适当的措施来教育学生,以此来获得长久的成效。
科学惩罚学生的40个方法

科学惩罚学生的多种方法1.买早点:一篇英语对话,学生不好好读。
于是老师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朗读不同角色对白,约定读的差一组第二天给赢的一组买早餐。
在三分钟准备后,学生很认真的朗读对白,但总会有比较差的一组。
于是赢的人大笑。
2.自选惩罚:让学生自己选惩罚的方法:挨打、抄书、买早点。
学生问:“有没有第四种方法?”老师斩铁截钉的说:“没有!”。
学生选择挨打,老师面带微笑拿出尺子打手心。
3.收笔记:与其全班收笔记不如上课转着看看有没有不记笔记的。
下课抽查四、五个。
(惩罚方面待添加……)4.唱歌:晚交作业的、不交作业的、上课开小差的课前唱英语歌、背一篇新概念。
唱完以后还要在黑板上写都学到了哪几个新单词。
5.合唱:下午第一节课通常学生很容易打瞌睡。
找个借口带所有学生一起高歌一曲,然后再上课学生会兴奋的多。
另:可以用于多个学生,或反复出现问题的学生。
集体唱儿歌、表演、朗诵皆可。
6.家访:作为学校年终总有很多莫名奇妙的任务。
填写若干张家访单就是其中之一。
可以从表现好的开始。
先让写下联系方式,骗学生可能会家访。
再让家长在联系单上写下关注的问题。
当然这一招的坏处是搞不好就弄假成真——家人翘首以待,老师不得不去。
(当然要去也不能一个人去)7.查书:对于小科目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往往上课半天也无法进入状态。
课前要求把桌面收拾整洁,坐姿端正,教师全班转一圈查课本和教参。
没带的罚站。
那么即使是笑脸满面也能塑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带来更佳的教学效果。
8.罚站:无论什么原因,罚站的人数要少。
如果罚的人太多,比如一节课站了10个那么纪律肯定更差。
因为这些人聚在一起,才正好聊天聊的好呢!所以如果罚的人太多,想办法把他们分散。
前面站几个,后面站几个。
避免扎堆。
9.展览:罚站的升级版。
把态度不端,对罚站无所谓的人弄到前台来面对全班展览。
10.擦黑板:对于经常犯错,经常罚站的学生,第一次与他好好交谈,如果无效就每节课让他站到前面来擦黑板。
最长可以让他连续一人月来为大家服务。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教师对学生的适当惩罚是必要的,但不能乱来,惩罚需要规范化,把平日课堂上惩罚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并把它作为一个科研课题来认真研究。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1. 剥夺型惩罚这类惩罚的特点是用暂时剥夺学生某些权利以示警戒,但这种剥夺是暂时的。
(1)取消发言权譬如某学生发言过多、侵占了他人的发言机会,教师可以暂时禁止他发言,让别人来说。
但是这种禁止不宜任意延长到下一节课,除非他连续犯同类错误。
(2)不准进教室学生无故迟到,可以罚他在门口等待几分钟。
但是第一,一定要先询问迟到原因,如果他迟到确有特殊原因,并非过错,就可以不惩罚,但要向全班同学说明,以避偏向之嫌。
第二,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并以不影响听课为底线。
(3)请出教室学生上课不但自己不听讲,而且扰乱他人,或者故意与讲课教师顶嘴,致使课堂教学无法正常进行,可以请他离开教室。
有些学校硬性规定教师不准轰学生出教室,这是行不通的。
但确实在很多情况下不必这样做。
如:教师轰学生走,只为发泄一时情绪。
又如:有些学生是轰不动的,硬轰只会酿成事端。
所以,对这个惩罚措施应进行专题研究,分成多种情况,准备各种应对方案。
笼统地说允许不允许没有意义。
(4)回家取东西学生多次忘记带作业、学具等,老师可以令他回家去取,但是一定要问清学生住家远近、有没有钥匙、路上有没有安全问题,等等。
对中学有些本来就喜欢逃学的孩子,用这招儿则等于任其“信马由缰”。
(5)放学不让回家需要补写作业或者进行个别谈话时,可以在放学时不让学生回家。
学生称受这种惩罚为“挨留”。
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可过长,而且要跟家长打个招呼,以免家长着急。
一般不要耽误孩子吃午饭或晚饭。
同时,如果此法采用三次仍不见效,就要考虑更换其他方法。
(6)停课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或者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冲突激烈,确实需要暂时回避时,可以停学生的课。
但最多有权停学生3天课,而且要报学校备案,再长一些应该经学校批准。
浅谈教师对学生惩戒的六个度

浅谈教师对学生惩戒的六个度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是一种常见的教育方式,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惩戒是一项需要谨慎对待的工作,过度的惩戒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应该遵循六个度:一、合理度。
所谓合理度,是指教师对学生的惩戒必须建立在事实真相的基础上,不能凭空臆断或遵循主观意愿,必须有事实依据和证据支持。
只有合理的惩戒才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错误。
二、适度度。
适度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坚持以教育为本的原则,不应过度惩罚学生,否则可能会引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
适度的惩戒应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不能过于冷酷或轻视学生的尊严。
三、公正度。
公正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或厌恶而不公平对待。
教师对学生惩戒时应遵循公正的原则,不偏袒某个学生或对某个学生进行过度的惩罚。
四、引导度。
引导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错误行为。
教师不仅仅是惩罚学生,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五、人性度。
人性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注重人性关怀,不能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在进行惩戒时应当积极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六、情绪度。
情绪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能受情绪的影响而进行过激的行为。
教师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教师对学生进行惩戒时应该遵循合理度、适度度、公正度、引导度、人性度和情绪度这六个度。
只有在合理、适度、公正、引导、人性和情绪均得到充分考虑的情况下,教师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培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惩罚小学生的有效措施

惩罚小学生的有效措施1、不按时完成作业,罚讲名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
2、上课不守纪律。
课后,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每周评比礼仪星,这方面做不好,就不能争取到这颗星了。
3、卫生意识缺乏,惩罚在校园里拾检一袋纸屑。
不能评比环保星。
4、作业字迹潦草,罚临帖两页。
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如果能坚持练习,则马上可以被评为勤奋星。
5、课堂乱插嘴,课后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
能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马上被评为智慧星。
7、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罚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在课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
6、经常忘佩戴红领巾的孩子,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
7、骂人,当面夸奖10位同学的优点。
8、不认真完成作业准备一段100字励志语录分享给大家。
9、偏科的学生去找薄弱学科老师,夸老师3个优点,找老师要签名。
10、屡教不政的面壁思过,想出3条改正的方法。
11、经常迟到,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
12、扰乱上课秩序的学生在全班面前讲笑话或做鬼脸,全班超过2/3笑了过关。
13、上课不认真听课,当天课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5次。
14、上课迟到者,次日第一个到教室,在门口迎接欢迎其他同学。
15、不尊敬老师,课前五分钟去接当天老师们来教室上课。
16、不认真完成作业,帮老师批改作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17、早自习不认真读书,在全面面前大声朗诵文章。
18、书写差的同学练字抄一篇课文19、上课吃零食的同学当着全班,微笑着吃两片柠檬(既补充VC,又给大家带来欢乐)20、不爱护花草树木者给班级绿植浇水照看一周。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奖惩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奖惩学生奖惩是教师管理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对学生的行为和学习态度进行引导和调整。
然而,不恰当的奖惩方式可能产生负面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因此,教师在进行学生奖惩时需要科学、有效地进行。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有效的学生奖惩进行探讨。
一、奖励方法1. 肯定鼓励: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肯定和鼓励对学生的重要性。
在学生取得进步,完成任务,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方面,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发展。
2. 实物奖励:教师可以适时地给予学生有形的奖励,如小礼品、书籍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选择与学习相关的奖品,避免过于物质化的奖励方式。
3. 非实物奖励:除了实物奖励,教师还可以采取非物质奖励形式,如表扬信、荣誉证书等。
这样的奖励方式更注重对学生的精神鼓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惩罚方法1. 适当惩罚:有时候,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得到适当的惩罚以达到纠正的目的。
教师可以采取课后批改作业、课间站立等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度的惩罚。
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进行惩罚时要冷静客观,避免情绪化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2. 惩罚与解释:惩罚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自己的错误,更应该解释错误的原因以及改进的方向。
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改正和避免同类错误的发生。
3. 惩罚与教育:惩罚不应仅仅停留在纠正错误上,更要注重教育学生如何正确行为。
通过惩罚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三、注意事项1. 公正公平:在进行学生奖惩时,教师要保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偏袒任何学生,不因个人喜好或厌恶而对学生施加不同的奖惩。
2. 及时反馈:学生奖惩的效果需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有何影响,并及时调整。
及时的反馈能够增强学生对奖惩的认同感,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
3. 尊重尊严:在奖惩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尊严,不得侮辱、嘲笑或伤害学生。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老师适当惩罚学生是必要的,但不能乱来。
惩罚需要规范化。
把平日上课的惩罚记录下来,作为科研课题认真学习。
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请阅读。
惩罚学生的措施有哪些1.剥夺惩罚。
这种惩罚的特点是暂时剥夺学生的某些权利作为警告,但这种剥夺是暂时的。
(1)取消发言权。
比如学生说话太多,侵犯了别人说话的机会,老师可能会暂时禁止他说话,让别人说话。
但是,这种禁止不应该任意延伸到下一个班级,除非他继续犯类似的错误。
(2)不要进入教室。
如果一个学生无故迟到,他可能会因为在门口等了几分钟而受到惩罚。
但是首先,我们必须先问一下迟到的原因。
如果他真的因为特殊原因迟到了,而且这不是他的错,他可以不受到惩罚,但他应该向全班同学解释,以免被怀疑有偏见。
二是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底线是不影响听课。
(3)请离开教室。
学生不仅自己不听课,还会打扰别人,或者故意和讲师顶嘴,使得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可以要求他们离开课堂。
有些学校硬性规定不允许老师把学生赶出教室,这是不可行的。
但事实是,在许多情况下,这是没有必要的。
例如,老师把学生吹走,只是为了发泄情绪。
再比如:有些学生不会炸。
猛烈的轰炸只会带来麻烦。
因此,我们应该对这一惩罚措施进行专门研究,将其分为各种情况,并准备各种对策。
一般来说,允许或不允许都没有意义。
(4)回家拿东西。
学生多次忘记带作业和学习工具,老师可以让他回家取,但一定要问学生住多远,有没有钥匙,路上有没有安全问题等等。
对于一些已经喜欢逃学的中学生来说,使用这种伎俩相当于让他们“相信马”。
(5)放学后不要回家。
当你需要补充作业或进行个别谈话时,你不能让学生放学后回家。
学生称这种惩罚为“留守”。
需要注意的是,时间不要太长,要和家长打招呼,不要着急。
一般来说,不要耽误孩子的午餐或晚餐。
同时,如果这个方法用了三次还是失败,就要考虑更换其他方法。
(6)停课。
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或者学生和师生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确实需要暂时回避时,可以停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合理的惩罚学生要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小妖怪发表于: 2009-5-26 09:33 来源: 燕谈博客暑期培训把老师们召集回校,除了常规的教育教学理论的报告之外,我们还特别请了吕律师给我们做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法制报告,解决了老师们的很多困惑,会后听到了老师们的很多感慨,就大家共同关心的“惩戒”问题我也想结合吕律师的报告谈谈我的感想:教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特别是遇到一些差的学生,教师变得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打学生早已归入一条罪状——叫体罚,被明令禁止了;现在连批评也不太敢了,批评重了孩子可能想不通,到头来是教师吃不了兜着走;批评和“侮辱人格”,界限又到底在哪里呢?为了少惹麻烦,一些老师可能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取不作为的消极态度。
可是,谁都知道,对那些特别差的学生,教师如果没有强而有力的惩戒手段,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一小部分“害群之马”的行为,那么最终受伤害新的师生关系应该被建立起来。
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国家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这种新的关系意味着教师不必再扮演“一日师终身父”的角色,而应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这种关系首先不是血缘,其次不是以感情来维系的。
教师对学生也不必如其父母般“恨铁不成钢”,只要对每一名学生尽心尽职,就算是对这份职业有所交待了。
当然教师的不作为不应被宽容,积极的态度应该是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有效地惩戒学生。
因为教师的违法与侵权行为多发生在对学生的惩戒中,所以有必要对教师惩戒行为的规范作一番考察。
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范行为施于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
“惩”即惩处、惩罚,是其手段;“戒“即戒除、防止,是其目的。
在教师的惩戒活动中,手段与目的应紧密相连。
惩戒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往往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
从惩戒的定义中,我们应该可以区分惩戒与惩罚的不同,区分惩戒与管理束和体罚的不同。
首先惩戒不同于惩罚,惩戒强调教育效果与目的的达成。
惩罚往往只注意负强化的取得本身;其次惩戒不同于管教,管教是一种管束,其内涵着眼于管理和规范,与惩罚、收拾同义;惩戒与体罚不同,体罚是惩戒中最极端的一种,既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又严重违背教育人道主义根本原则,因而是违法行为。
教师完全拥有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力。
作为教育,有权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施加某种影响和控制,有权做出职责范围内的专业性行为。
这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利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权力之一,是随着教师这一专业身份的获得而取得的。
教师放弃这种权利意味着教师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责任。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教师作为教育者,承担着社会、历史、国家和儿童之间的中价角色,教育活动要求教师肩负国家使命,使教师始终处于教育活动的主导性地位,而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一定的纪律、秩序及管理组织形式,要维护教育的实施,教师必须拥有控制权力,而且这种权力历史悠久,不是轻易就能放弃的。
但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权力都是一种强制力,都会对权力对象产生一定的伤害,因此,任何一种权力都是需要限制的,教师的惩戒权也需要限制。
首先,教师惩戒学生应具有教育性。
也就是教师惩戒学生的出发点不是为了使学生感受痛苦和耻辱,惩戒是一种不得已而使用的教育手段,检验惩戒效果应看其越轨行为是否改正,而不应看是否给教师或他人带来愉悦。
第二,尊重学生人格。
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应符合儿童尊严,确保儿童“不受任何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害,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
(《儿童权利公约》1959年)第三,惩戒应合理并公正。
主要包括:在惩戒行为发生前,应使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会受到惩处,自己的行为为什么会受惩处;在确定具体惩戒方式时,不应过于严厉,应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平时表现等因素,并与其越轨行为相对应;在行使惩戒时,应遵循一定的标准、制度,合理地进行惩戒,而不是为了报复学生或将惩戒作为教师的情绪宣泄,不因个别学生的越轨行为而迁怒于学生群体,不采用集体惩罚而使无辜学生受罚。
第四,惩戒要符合相关程序。
程序是为了保护个体免受专断或非法的管理行为侵害而设定的一种保护措施。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惩戒程序规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二是作出决定的步骤和手段是否公平。
特别是作出诸如停学、开除等较为严重的惩戒决定中,应保证必要的程序要求获得满足。
满足上述四个条件后,教师可拥有针对学生的越轨行为较多的自由裁量权,可选择以下惩戒方式:1、言语责备。
指直接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批评,是惩戒行为中最轻微的一种。
2、隔离措施。
将学生从其扰乱背景中分离出来以控制学生的行为。
如让学生坐到教室的一个固定角落或窗口听课。
被隔离的学生不应被剥夺受教育权,且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
3、剥夺某种特权。
被剥夺的特权必须是学校正常教学活动之外的,与学生受教育权无直接联系的权利。
如课外兴趣小组、出外春游等。
4、没收。
没收与越轨行为有特定关系的物品,没收是暂时的,应在短期内归还学生或家长。
5、留校。
放学后将学生扣留在学校一段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并以不影响学生正常用餐为前提。
6、警告。
较严重的责备方式,属于全校范围内的惩戒批评方式。
7、记入学生档案的处分。
越轨行为严重时的惩戒方式,以造成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实质性障碍。
8、停学。
将学生排除于学校教育活动之外的一种惩戒手段。
只能是短期的停学,惩戒决定的程序应非常严格。
我们国家现行颁布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都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有惩戒权,这是一种公认的权力,是我们社会赋予学校的管理职能,学校的老师履行这种权力有其合法性,有法律依据。
但这个“法”怎么立?应该具体到“与同学打架一次,可执行某某惩戒方式”这个可操作的程度。
如在英国,一些地方教育当局规定了学校及教师体罚学生的8点要求。
1.用鞭子或皮带必须是经过认可的标准;2.必须备有惩罚记录簿,列明体罚原因及处理过程,经过校长签署核准许可,并接受查验;3.实习教师、代课教师、临时聘用教师等均不得施行体罚,至少具有三年以上教师资格者才能实行体罚;4.年龄在8岁以下的儿童禁止体罚;5.绝对禁止在班上或众人面前施行体罚;6.施用打手心的体罚,每双手不得超过三下;7.女学生只限于打手心,而且只能由女教师来执行,如果鞭打男生臀部,不得超过六下;8.对患有生理或心理缺陷的学生,必须事先获得医护人员许可才能实行体罚。
其实,问题的焦点并不在于“许不许惩戒”,而是“如何惩戒”。
面对某个学生的具体行为,怎样划定该不该惩戒这个界限和用怎样的惩戒方式与程度才算是“适度”,很让教师伤脑筋。
我想如果有了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法规,惩戒还是很有必要的。
无知无畏教育的失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母亲带孩子到百货商店,经过玩具部,看见一匹木马,孩子一跃而上,前摇后摆,再也不肯下来。
可那木马不是为了出售,只是商店的一个陈设。
店员们叫孩子下来,孩子不听?"母亲叫他下来,还是不听?"说带他吃肯德基,依然不听?"任凭许下什么愿望,总之一个态度,就是不听。
当时形成了一个僵局,最后一个店员说:“百货商店特聘的儿童心理学家正好在,我们让他下来想想办法?”专家从楼上下来,问明原由,轻轻地走到孩子身边,附耳说了一句话,孩子像触电一样,连忙下来,牵着母亲的手仓皇离去。
事后有人问专家到底说了一句什么话,专家说:“我说的是‘你要是不下马,我打碎你的脑壳!’”专家不愧是专家,所实行的方法的确是立竿见影。
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惩戒是必要的。
萧伯纳说:“一个人感到自己可耻的地方越多,受尊敬的程度就越高。
”让人无知无畏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小惩才能大戒从孩子的成长角度来看,学校就是社会的缩影,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长大可能成为部长、总理,也有可能沦为罪犯。
而在学校阶段,就用恰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铭记终生,知道哪些界限是不能逾越的,逾越了就是犯罪,这不也应该是学校肩负的责任吗?事实上,现在许多学生的违规行为已处在违法犯罪的边缘,等到他们真的犯罪了再来进行教育,就已经迟了。
我认为,在违纪和违法犯罪之间,学校起着巨大的作用,而小惩大戒的教育手段则会让他在边缘处止步。
教师的惩戒权谁来监督目前所知的教师体罚学生手段包括:罚站、罚跑、罚跪、面壁、罚重体力劳动、罚抄写;直接的肉体攻击有揪耳朵、扇耳光、脚踢、器具抽打;心理攻击则有威胁、呵斥、讽刺、挖苦、辱骂、刁难。
但是只有那些给学生造成了重大伤害的案例才会被媒体关注,大量的案例因为没有造成明显的伤害而隐藏在冰川底下。
事实上,对教师行为的监督机制是缺席的,人们通常愿意把媒体当成现代社会的监督者之一,然而媒体的本性决定了它只可能关注那些重大事件。
而一般的体罚通常不会导致显见伤害,它既达不到惊动媒体的程度,更达不到启动法律程序的程度。
这样,如果学校本身没有相关的监督和管理制度,体罚也就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
教育的本质是爱心我想起一则伊索寓言:风和太阳比赛,看谁能让游客自动脱下斗篷。
冷风呼啸而来,使劲吹,游客反而拼命抱紧斗篷不松。
太阳出来了,暖洋洋地用爱心关照着游客,不一会儿,游客“感动”得自动脱下斗篷到树阴下乘凉。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用爱心来感化比教育惩戒更有效,教育的本质是要有一颗爱心。
希望老师们都读读这篇寓言。
体罚和惩戒不是一回事现在社会对惩戒的看法有误差,认为惩戒就是体罚,正当的教育也变成了体罚。
学校在依法办学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的惩戒不能一概否认。
说到惩戒许多人就会联想到体罚,这是完全不同的,体罚是明令禁止的。
而当学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时,教师采取合适的冷处理方法也是可以的。
教育的惩戒和社会对违法犯罪的惩罚是不同的,教育的惩戒应该首先是教育,其次是处罚。
我个人认为,作为学校或是教师,负有社会给予的管理学生的职能,这个职能之一就是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的处理。
这个处理涉及如何进行处罚的问题,处罚进行得合理合法,就不应属于体罚范围,相反,这样的处理方式还应提倡,并以法律的形式认可。
学校和教师应当具有惩戒权我的一位朋友的孩子在澳大利亚一家私立学校读书,该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早晨几点起床,一定要把被子都叠好,然后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三次没有叠好被子,周六就会没有假放,要到农场劳动去。
这就是一种惩戒,不要以为惩戒就是打。
惩戒权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针对的是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它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权力,是维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的权力,也是教师职业权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