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反应停事件

合集下载

史上最大药害事件: “反应停”事件中的女英雄、制药公司和监管革命

史上最大药害事件: “反应停”事件中的女英雄、制药公司和监管革命

史上最大药害事件:“反应停”事件中的女英雄、制药公司和监管革命1961年,一种曾用于妊娠反应的药物“反应停”。

导致了成千上万的畸胎,波及世界各地,受害人数超过15000人。

该事件被公认为史上最大的药害事件。

受药物影响的孕妇生出的婴儿没有手臂和腿,手直接连在躯干上,形似海豹,被称为“海豹肢”,这样的畸形婴儿死亡率达50%以上。

这个在市场上流通了6年的药品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并且最初生产该药品的药厂隐瞒了收到的有关该药品毒性的一百多例报告。

致使日本等一些国家,迟至1963年才停止使用反应停,导致了近千例畸形婴儿的出生。

话说,“反应停”在实验室被称为MER-32,德国格郁能化学公司购买了反应停的专利。

公司对于反应停的宣传卖点是镇静效果,相比当时药效强副作用大的剂巴比妥酸盐及其类似产品来说,反应停药效一样且无副作用。

在当时大部分国家的药品监管制度宽松,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药监部门提出,药品只有进行严格临床实验才能上市,企业只要组织一些不太严谨的研究资料就可以上市。

1957年,反应停仅以几份实验室报告和证词为基础的反应停即得到了德国、英国等国家的上市批准,并迅速延伸到20多个国家的市场。

自此,其“阴暗”的一面逐渐暴露出来。

在美国,销售这一药品的梅瑞公司,着重宣传该药物对于怀孕早期恶心的疗效。

可怕的是,该公司从未在这方面做过研究,在不知道药物是否会透过胎盘影响胎儿,且没有临床实验依据的前提下,大规模向1267名医生发放了250万片反应停试用。

当时的法律,在患者同意的基础上,医生可以以“实验”的名义给病人使用未经批准的新药,且不限制剂量,对于制药公司来说,赠送药物其实是一个更好的宣传推销途径。

当时的FDA的一些有良知的官员反曾对反应停的上市,他们发现反应停的临床研究不但数据不全,而且结果神乎其神,甚至有伪科学的胡言乱语。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负责审批反应停的弗朗西丝·凯尔西医生,一位毕业于芝加哥大学的药学博士,一直极力反对反应停在美国上市,她声称:反应停不能挽救生命,把这种药物拿出去销售对患者没有好处。

一些经典不良反应事件

一些经典不良反应事件

一、黑龙江齐齐哈尔药业的“齐二药”事件,是我们制药界典型的案例!该药厂质量管理体系存在严重漏洞。

在亮菌甲素注射液的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工业用二甘醇,导致多名患者死亡!震惊全国!那么为什么使用了二甘醇呢?事实上,此药的辅料是丙二醇,物控部门在采购的时候,为了图便宜,就买了私人倒卖的丙二醇。

注意,此丙二醇非药用丙二醇,而是工业用的二甘醇,两者的分子式一样!但即使是这样,这个二甘醇也不会被投料。

这就出现第二个更严重的问题了。

药厂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来检测物料,绝不会出现差错。

但是质检部并没有检测,直接发合格报告单,导致二甘醇被投入使用,导致了悲剧!二、四环素牙四环素牙是由于牙齿发育阶段,牙齿表面釉质受到四环素药物的损害造成的,属于不可逆的损坏,因此四环素牙只能修复和改善,而无法完全复原。

由于四环素牙的牙质通常较脆,重度四环素牙通常会造成牙齿表面矿化而发黑或发灰,牙齿表面暗哑无光泽,由于保护牙本质的釉质受损,很容易出现牙齿脆化和牙本质过敏的症状。

三、沙立度胺引起的反应停事件背景:1959年,德国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

科学家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使人们大为震惊。

反应停是怀孕的母亲为治疗阻止女性怀孕早期的呕吐服用的一种药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

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

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

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

经过调查证实,母亲从停止月经算起,34~54天之内,服用此药后,迟早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

基因上的生命密码在正常情况下,手脚的长度,以用5个手指等等都应当按照指令有规律地形成。

可是反应停药物能使这种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碍,其结果就产生畸形儿。

沙立度胺最早由德国的一家制药厂开发, 1957年首次被用作处方药。

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事件

事件背后的思考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药物分析。人们通过长
期的药品生产和医学临床实践,体会到药物分 析在新药开发中的地位要安全有效地发展新 药,生产和使用新药,在各阶段通过分析手段获 得各方面包括药品质量在内的信息是必不可 少的.药物分析涉及范围甚广。 药物本身包括合成药、抗生素类、生物制剂 、中草药(原料药及其制剂)等.
结果导致成千上万的畸胎,波及世界各地, 受害人数超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000人。出生的婴儿没有臂和 腿,手直接连在躯干上,形似海豹,被称为 “海豹肢”,这样的畸形婴儿死亡率达50%以 上。
小故事扩展
海豹畸形儿第一次被搬上历史的舞台还是源
于一次“意外”,西德某小有名气的记者去 有名的流动马戏团观看表演时,身边一人猛 的惊叫出声:“天哪,那是什么怪物。”定 睛一看原来是一个类似海豹的奇怪人类,说 是人类已经是牵强,他半肢无足或无指缺耳 。记者把此事记录登报后,从此“小海豹” 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曝光后人们对于看到 的真实数据感到很震惊。
单就合成药来说,合成新药过程中要有分析数
据证实合成方法的可靠性,证明化学结构是否 和所设计的相符,如属未知物,还需通过各种检 定手段肯定其结构式.合成规模、合成路线的 改变、原料的不同来源可能产生新问题,又需 通过药物分析来观察并解决它.药物处方设计 前及研究过程中要及早了解因化学或物理因 素所造成的稳定性问题药品, 再者,就是应该从人出发,药品它的本质是 要为人服务的商业性产品,而不是单纯为了 赚钱的产品
致病原因
致畸原因是沙利度胺左旋体易发生酶促反应
水解产生领苯二甲酰谷氨酸,其会渗入胎盘 干扰胎儿叶酸生成而致畸,而右旋体不会
反应停事件

这个事件中,美国是少数幸免于难的国家之一, 1960年,美国Richardson Merrell公司与德国Chemi Grunentha制药公司签订了销售协议,开始将“反应 停”向FDA申报在美国上市。当时刚到FDA任职的弗 朗西斯·凯尔西(Frances Kelsey)医生负责审批 该项申请。凯尔西既是医学和药理学的博士。“反 应停”是她审批的第一个药物。凯尔西在审评中对 Merrell公司申请的报告很不满意,认为其提交的临 床试验和动物试验的数据很不充分,个人证词多于 科学证据,研究时间都不足一年,因此要求Merrell 公司提交更详尽的数据。她还注意到,有医学报告 说该药会导致病人周围神经病变,而药物对神经系 统产生损害意味着药物可能会导致婴儿先天畸形。

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事件感想——经贸财管1102 田铁明201105910717“反应停”事件最终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惨痛结局,多达1.2万名的婴儿受到了它的影响,甚至不幸变成了“海豹肢畸形”。

经过进一步披露,人们才发现,这起丑闻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有关机构未仔细检查其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就提前上市出售。

国内外类似的药害事件还有很多。

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些事件的产生,有的是因为法规不健全,未经审批或审批不严;有的是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在批准上市以前没有发现。

这些严重的药害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许多启示:1、提高临床前研究水平,完善相关资料人的生命是宝贵的,药品作为直接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物质,其安全性必须受到高度重视。

因此,不断提高临床前安全性研究技术水平,完善相关资料,提供全面、详细、科学的药物安全信息,无疑对于降低药品对人体的危害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加强药品上市前的严格审查药品是关系到人体健康的特殊物质,由于现代生产技术突飞猛进,经批准上市后,其产量巨大、应用范围广泛,一旦本身存在的缺陷未能在上市前研究中发现并加以控制,其后果是严重的。

因此,药品审批部门应对药品上市前的申报资料加强审查,确保安全性不确定的药物不能上市。

例如,尽管反应停事件的危害面如此之大,但是美国、瑞士和当时的东德等国家,在进口药审批方面严格把关,仅少数人从国外带回少量反应停,因此基本上没有受到这个事件的冲击。

3、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药品不良反应的产生是复杂的,既有药品的因素,也有人体的因素。

此外,临床前的研究存在动物与人体的差异,上市前的各期临床试验也存在种种限制,导致即使经过临床深入研究和新药审批部门的严格审查,药品在上市后还是会出现种种不良反应。

因此,在药品上市大规模应用于人群后,要继续跟踪和评价,密切关注新出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药害事件的重复发生。

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事件

事件背后的思考
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药物分析。人们通过长
期的药品生产和医学临床实践,体会到药物分 析在新药开发中的地位要安全有效地发展新 药,生产和使用新药,在各阶段通过分析手段获 得各方面包括药品质量在内的信息是必不可 少的.药物分析涉及范围甚广。 药物本身包括合成药、抗生素类、生物制剂 、中草药(原料药及其制剂)等.
于是,凯尔西要求Merrell公司拿出能证明“
反应停”对孕妇无损害的证据,但是, Merrell公司拿不出来。因此,凯尔西暂时没 有批准“反应停”在美国上市。同时当时美 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刊登了澳大利 亚产科医生威廉·麦克布里德的报告——“ 反应停”能导致婴儿畸形。当然当时这个女 医生也受到了很多压力,但是就是因为它美 国的孩子免于这场灾难
现代药用
反应停在孕妇中强烈的副反应并不代表着他
没有药用价值,现代科学家发现沙利度胺对 于麻风病的治疗有独特的疗效,美国联邦食 品和药品管理监督局批准沙利度胺作为一种 治疗麻风性结节性红斑的药物上市销售。此 后,因其有镇吐作用,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上 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很多药物只是用错 了地方,它需要我们好好分析出来然后用在 对的地方。
事件背后的思考
对于该事件而言,它是药物审批制度不完善
的产物,由于生厂商急功近利,没有做过人 体试验,对于动物,也只是用小白鼠做了试 验。同时,厂商也可以隐瞒了药物的一些副 作用,便酿成了1.2万畸形儿的悲剧。 历史的教训告诫我们在新药的批准上马虎不 得,这就是国家出台GCP,GMP,GLP等药品 管理法规的原因。也是当今社会对于新药的 研发审批上市有这么多步骤和条件的原因。
事件过程
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是研究抗菌药物过程原来 是抗过敏的药物,后来发现有治疗妊娠的作用, 上世纪60年代前后,欧美至少有15个国家的医生都 在使用这种药治疗妇女妊娠反应,很多人吃了药以后 确实不吐了,恶心的症状得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于是 它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于 是,“反应停”被大量生产、销售,仅在联邦德国就 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 每月的 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 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

回顾反应停事件

回顾反应停事件

回顾反应停事件,反思制药企业质量管理“反应停”事件,对制药行业来说,可算是一个耻辱。

今天,在阅读一本书时,再次看到这个事件,不禁感触颇多。

反应停,英文名“Thalidomide”,1954年由德国的Chemie Gruenenthal公司合成开发,最初是作为抗生素合成的,合成后发现它并无抗生素活性,却有镇静作用,于是在1957年10月1日作为镇静催眠剂正式上市。

厂商吹嘘它没有任何副作用,不会上瘾,胜过了市场上所有安眠药。

对孕妇也十分安全,可用于治疗呕吐、恶心等妊娠反应,是“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语)。

“反应停”很快风靡欧洲各国和加拿大,据说光是联邦德国一个月就卖出了一吨。

1961年12月16日,英国的著名医学杂志,The Lancet,发表了一封澳大利亚妇产科医生William McBride的来信,信中报告每五位服用Thalidomide的孕妇就会有一位产下四肢不健全的婴儿。

与此同时一名德国儿科医生Widukind Lenz也因为多起婴儿四肢不健全的报告而对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最终他的结论也是四肢不健全的婴儿与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Thalidomide有关。

进一步的调查肯定了两位医生的结论。

事实上,从1957年到1962年Thalidomide正式上市和作为研究药物使用的国家已有46个之多,有一万多位婴儿因母亲服用Thalidomide而造成残疾。

由于Thalidomide事件的影响之大和受害者之多之广,该事件被认为20世纪最严重的药物惨案。

但却有一个例外,就是美国,在所有西方国家中只有美国因为没有批准Thalidomide上市而未造成严重后果。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在FDA任职的Frances Oldham Kelsey女士。

1960年9月,当美国的梅里尔公司获得Thalidomide的经销权,向FDA申请上市许可时,Frances Oldham Kelsey女士仅在FDA工作了1个月,Thalidomide是她在FDA处理的第一个申请。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浙江中医药大学
1 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正式自发呈报监测的一般程序:
可疑ADR病例
填写
ADR报告表
上报
医院/地区 ADR
监测中心
下级中心
筛选、分类 汇总、反馈
国家 ADR 监测中心
浙江中医药大学
1 自发呈报系统(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浙江中医药大学
缺点:
1
2
治疗分配 无系统性 随机,数 据较难统 计
可信性取 决于绿卡 回收率
4 集中监测系统(Int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浙江中医药大学
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 内根据研究目的,详细记 录药物和药品的不良反应 的发生情况,以探讨药品 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
4 集中监测系统(Int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在自愿报告的基础上, 要求医师报告所发生的每 一例属于上述范围的不良 反应,从而发展成为义务 性监测报告制度,使报告 率大为提高。
3 处方事件监测(Prescription Event Monitoring)
浙江中医药大学
1965年,由英国统计学家David Finney首先提出。 1977年,英国南安普敦大学教授Inman创立药物安 全监测研究小组 (Drug Surveillance Research Unit, DSRU) 并准备PEM系统。 1982年,正式开始PEM。 所用调查表为绿色故又称绿卡系统(Green Card Scheme)
3 处方事件监测(Prescription Event Monitoring)
浙江中医药大学

反应停事件

反应停事件
• 随后被广泛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麻风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反应停药物在上市前未进行充分的临床试验
• 药物研发时间较短,仅进行了大约200例临床试验
• 试验对象主要为成年人,对儿童和孕妇的安全性未知
反应停药物的副作用被长期忽视
• 药物上市后,出现了大量关于反应停药物副作用的报告 -但这些报告并未引起足
够的重视,导致问题持续恶化
Docs
• 提高医务人员和公众对药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和应对能力
药品安全意识的长期建设
• 各国政府将药品安全意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长效机制
• 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宣传,确保药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预防和应对
05
反应停事件对医学伦理的影响
反应停事件对医生伦理责任的影响
医生在反应停事件后的伦理责任
• 医生在反应停事件后更加关注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制药公司在药品上市前未充分揭示药物风险
• 制药公司在药品上市前未对药物的副作用进行充分披露
• 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无法了解潜在的风险
⌛️
制药公司在事件发生后未承担相应责任
• 反应停事件发生后,制药公司未对受害者进行赔偿
• 制药公司未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03
反应停事件的法律责任与赔偿
反应停事件的法律诉讼过程
• 药品上市前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不安全药物流入市场
药品监管部门人员不足,技术水平有限
• 药品监管部门在反应停事件发生前人员配备不足
• 监管部门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不足以应对复杂的药品安全问题
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制药公司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忽视患者安全
• 制药公司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忽视了药物的安全性
• 药物研发过程中未充分考虑患者的利益和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一回顾反应停事件,反思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人类发明的化学药物,既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益处,但也给自己造成了意想不到的伤害,对化学药物的盲目依赖和滥服药物,已造成了许多不应有的悲剧。

其中最典型的案例之一,就反应是著名的停事件。

1959年,西德各地出生过手脚异常的畸形婴儿。

伦兹博士对这种怪胎进行了调查,于1961年发表了“畸形的原因是催眠剂反应停”,使人们大为震惊。

反应停是妊娠的母亲为治疗阻止女性怀孕早期的呕吐服用的一种药物,它就是造成畸形婴儿的原因。

在怀孕一二个月之间,服用了反应停的母亲便生出这样的畸形儿。

这种婴儿手脚比正常人短,甚至根本没有手脚。

截至1963年在世界各地,如西德、美国、荷兰和日本等国,由于服用该药物而诞生了12000多名这种形状如海豹一样的可怜的婴儿。

(称为:海豹胎)经过调查证实,母亲从停止月经算起,34~54天之内,服用此药后,迟早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

基因上的生命密码在正常情况下,手脚的长度,以用5个手指等等都应当按照指令有规律地形成。

可是反应停药物能使这种指令在某一部位受到障碍,其结果就产生畸形儿。

人们不应该忘记一句老话:凡药都有三分毒。

切忌对药物、尤其是化学药物的随意滥服。

一种名叫“反应停”的药物曾经带给人类空前的灾难,但事过境迁,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现在也许到了重新评价反应停的时候了。

据估计,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有超过5万名美国人接受过反应停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癌症患者。

在我国,反应停已经悄悄地改名换姓,并被用于临床治疗。

■孕妇的理想选择?1953年,瑞士的一家名为Ciba的药厂(现药界巨头瑞士诺华的前身之一)首次合成了一种名为”反应停”的药物。

此后,Ciba药厂的初步实验表明,此种药物并无确定的临床疗效,便停止了对此药的研发。

然而当时的联邦德国一家名为Chemie Gruenenthal的制药公司对反应停颇感兴趣。

他们尝试将其用做抗惊厥药物以治疗癫痫,但疗效欠佳,又尝试将其用做抗过敏药物,结果同样令人失望。

但研究人员在这两项研究过程中发现,反应停具有一定的镇静安眠的作用,而且对孕妇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

此后,在老鼠、兔子和狗身上的实验没有发现反应停有明显的副作用(事后的研究显示,其实这些动物服药的时间并不是反应停作用的敏感期),Chemie Gruenenthal公司便于1957年10月1日将反应停正式推向了市场。

此后不久,反应停便成了“孕妇的理想选择”(当时的广告用语),在欧洲、亚洲、非洲、澳洲和南美洲被医生大量处方给孕妇以治疗妊娠呕吐。

到1959年,仅在联邦德国就有近100万人服用过反应停,反应停的每月销量达到了1吨的水平。

在联邦德国的某些州,患者甚至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到反应停。

但是在美国,因为有报道称,猴子在怀孕的第23到3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的评审专家极力反对将反应停引入美国市场。

最终,FDA没有批准此种药物在美国的临床使用,而是要求研究人员对其进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一项多么明智的决定!)。

■令人恐怖的副作用到了1960年,欧洲的医生们开始发现,本地区畸形婴儿的出生率明显上升。

这些婴儿有的是四肢畸形,有的是腭裂,有的是盲儿或聋儿,还有的是内脏畸形(后来的追踪调查显示,其实早在1956年12月25日,世界上第一例因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反应停而导致耳朵畸形的婴儿就出生了,但当时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

1961年,澳大利亚悉尼市皇冠大街妇产医院的麦克布雷德医生发现,他经治的3名患儿的海豹样肢体畸形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过反应停有关。

麦克布雷德医生随后将自己的发现和疑虑以信件的形式发表在了英国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而此时,反应停已经被销往全球46个国家!此后不久,联邦德国汉堡大学的遗传学家兰兹博士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于1961年11月16日通过电话向Chemie Gruenenthal公司提出警告,提醒他们反应停可能具有致畸胎性。

在接下来的10天时间里,药厂、政府卫生部门以及各方专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最后,因为发现越来越多类似的临床报告,Chemie Gruenenthal公司不得不于1961年11月底将反应停从联邦德国市场上召回。

但此举为时已晚,人们此后陆续发现了1万到1·2万名因母亲服用反应停而导致出生缺陷的婴儿!这其中,有将近4000名患儿活了不到一岁就夭折了。

而且,因为在此后一段时间里,Chemie Gruenenthal 公司一直不肯承认反应停的致畸胎性,在联邦德国和英国已经停止使用反应停的情况下,在爱尔兰、荷兰、瑞典、比利时、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和日本,反应停仍被使用了一段时间,也导致了更多的畸形婴儿的出生。

反应停事件暴露出当时的药品申报过程中的一个严重的缺陷问题,即没有明确规定药物上市前需要做哪些研究,反应停只做了300人的上市前临床试验就被批准上市。

值得庆幸的是,在美国,因为评审专家凯尔西发现在动物试验中反应停表现出一定的致畸性(猴子在怀孕的第23~31天内服用反应停会导致胎儿的出生缺陷),要求生产企业提供进一步研究的数据,从而审批暂缓,最终没有同意将反应停引入美国市场。

当时评审专家凯尔西女士仅在FDA工作了1个月,Thalidomide是她在FDA处理的第一个申请。

Kelsey注意到,“反应停”对人有非常好的催眠作用,但是在动物试验中,催眠效果却不明显,这是否意味着人和动物对这种药物有不同的药理反应呢?有关该药的安全性评估几乎都来自动物试验,是不是靠不住呢?同时,有医学报告说该药有引发神经炎的副作用,有些服用该药的患者会感到手指刺痛。

她因此怀疑该药会对孕妇有副作用,影响胎儿发育。

梅里尔公司答复说,他们已研究了该药对怀孕大鼠和孕妇的影响,未发现有问题。

但是凯尔西坚持要有更多的研究数据,这引起了梅里尔公司的不满,对她横加指责和施加压力。

(后来得知,梅里尔公司在申请前的确研究过“反应停”对怀孕大鼠和孕妇的影响,但大鼠和人不一样,体内缺少一种把“反应停”转化成有害异构体的酶,不会引起畸胎。

“反应停”的副作用发生于怀孕初期(怀孕前三个月),即婴儿四肢形成的时期,而梅里尔公司所试验的孕妇都是怀孕后期的,实验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

在制药公司没能提供足够的有说服力的安全性资料之前,Kelsey女士一直没有推荐批准该药的上市。

■反应停命不该绝?然而早在1965年,一位以色列医生在尝试把反应停当作安眠药治疗6名患麻风性皮肤结节红斑(为患麻风病后生长于患者皮肤的一种疼痛剧烈的结节,是机体对麻风杆菌产生的一种过度的免疫反应)而长期失眠的麻风病患者时意外地发现,反应停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皮肤症状。

而在此之前,医学界虽然找到了可以有效地杀灭麻风杆菌的药物,但一直没有找到缓解麻风患者此种过度的免疫反应的方法。

这位以色列医生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并同时提醒医学界人士,在对反应停的副作用保持高度警惕的同时,也应该想到反应停可能对其他由免疫反应异常引起的疾病也有治疗效果。

为此,在此后的数十年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一直没有放弃对反应停的临床研究。

经过大量谨慎而客观的临床实验观察,科学家们逐渐发现,反应停对结核、红斑狼疮、艾滋病导致的极度虚弱和卡波济肉瘤、骨髓移植时发生的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人们对反应停的认识开始发生了变化。

虽然科学家们推测,反应停是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能力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但其具体的作用机理一直不为人所知。

直到1991年,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发生过度免疫反应的麻风病患者的血液中一种免疫调节因子(TNF—α)的含量很高,他们便推测反应停对此种反应的良好疗效就是因其对TNF—α有作用。

1992年,他们终于证实反应停确实能够减低机体合成这种免疫调节因子的能力。

1995年,美国的两家制药公司在联合研究反应停对一种名为“多型性成胶质细胞瘤”的脑瘤的治疗效果时发现,反应停还具有抗血管生成的作用,而已知丰富的血液供应是肿瘤细胞在体内存活的必备条件,所以,科学家们又推测反应停对某些肿瘤也有治疗作用可能就是缘于其抗血管生成作用,但迄今为止,这种推测还没有得到足够的理论支持。

■FDA心有余悸虽然大量临床实验证明,反应停确实对某些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有治疗作用,但鉴于反应停那令人恐怖的副作用,美国FDA一直未批准反应停的临床应用。

为此,各国科学家以及美国国内反应停生产厂家塞尔基因公司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终于,在1998年7月16日,美国FDA在医学界的强烈要求及大量临床实验的有力支持下,批准将反应停用于治疗麻风病的皮肤损害。

塞尔基因公司为此专门设立了一项名为“反应停健康教育与处方安全”的培训计划,向美国国内的临床医生客观地介绍反应停。

虽然反应停目前在美国还没有被正式批准用于治疗癌症,但已经有很多医生在暗地里尝试将反应停用于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极度衰弱。

而一些艾滋病患者也从黑市上购买反应停以治疗爱滋病导致的极度虚弱和卡波济肉瘤。

据估计,在过去的3年里,已经有超过5万名美国人接受过反应停的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是癌症患者,而在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中,也有30%—50%的患者病情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改善。

不久前,塞尔基因公司的发言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目前医学界已经尝试将反应停用于治疗50多种疾病。

但反应停销售总量中只有约1%是被用于治疗麻风病,将近92%则是被用于治疗癌症(虽然这并未得到官方机构的认可)。

现在,全球已经有将近150项有关反应停的临床实验正在进行之中。

全球医学界人士都翘首以待,希望反应停能够将功补过,在不久的将来为人类健康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国,反应停目前已被医学界人士逐渐改称为“沙利度胺”。

在临床医生的严格指导下,我国众多皮肤科、免疫科和肿瘤科的患者正在接受着沙利度胺的治疗。

从这个事件,我联想到我们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发现问题检查出问题就如同产品检测,能够指出问题需要技术需要负责的态度,这非常宝贵。

但现在GMP要求已远远不止于此,更多的是要在药品研发和制造过程中预防问题,消除隐患,事后指出问题只能防止问题扩大化,却改变不了已成的事实,采取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预防问题才能起到更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更大的胆识,面对更多的压力,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同事、上级或者老板,会有很多人不理解,不配合,不支持,但负责任的质量管理人员必须顶住压力,必须清醒地意识药品质量问题将意味着什么。

希望我们制药行业全体同仁都能向Kelsey女士学习,认真负责,坚持真理,也但愿重大药害事件不再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