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离子的检测

合集下载

金纳米粒子应用——比色法检测汞离子

金纳米粒子应用——比色法检测汞离子

金纳米粒子应用——比色法检测汞离子2016-05-27 13:08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金纳米粒子尿液联合比色检测汞离子为减少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实现检测是预防与治理的关键。

目前已有的检测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原子吸收(AAS)、原子荧光 (AF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与电化学分析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依赖于大型昂贵的仪器设备,样品制备步骤复杂繁琐、伴随其它离子干扰严重、现场快速检测及时性差。

在近二三十年里,以具有等离子共振特性的纳米粒子(特别是金纳米粒子)为基础的比色检测体系受到广泛的关注。

凭借独特的光学性质(表面等离子吸收)、简单方便的化学合成和表面修饰、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优点,使得功能化的金纳米粒子体系逐渐成为最重要的比色检测平台之一,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被广泛的用于DNA、酶、蛋白、小分子、金属离子和阴离子等目标物的分析检测。

众所周知,胸腺嘧啶(Thymine)等一些有机化合物,可以选择性地络合汞离子,因而其化学合成的衍生物被广泛的应用于汞离子的检测体系中;但是复杂的化学合成成为阻碍其进一步广泛应用的瓶颈。

因此,以绿色化学概念为指导,利用功能性的天然产物开发可持续的、环境友好的检测体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例如,尿液中的尿酸和肌酸酐等成分具有和胸腺嘧啶相似的官能团。

因此,利用健康人尿液和金纳米粒子组装比色检测体系来实现汞等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比色检测将是一个十分有趣的想法。

而简单、便携和较低的成本则成为该方法的主要优势,尤其适用于偏远、不发达的地区。

该方法按一定比例,通过简单的物理搅拌方法混合金纳米粒子溶液和尿液组装检测体系,该体系对汞离子表现出了良好的灵敏性和单一的选择性。

修饰在金纳米粒子表面的尿酸和肌酸酐对汞离子的协同络合效应是导致金纳米粒子聚集并伴随颜色变化的主要原因。

杜健军博士,该文章的第一作者,在文章结尾展望:“这种变革模式的前沿应用是令人兴奋的,我们相信以金纳米粒子体系为平台的化学检验和医疗诊断将会带给人们更加“多彩”和光明的未来。

混凝土中汞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汞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混凝土中汞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寿命。

而汞离子是混凝土中的有害离子之一,其含量的检测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中汞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

二、检测原理混凝土中汞离子含量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技术。

首先将混凝土样品中的汞离子溶解,然后通过氢化物发生器将汞离子还原成原子态,再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量,最后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汞离子的含量。

三、检测设备1.氢化物发生器2.原子吸收光谱仪3.电子天平4.超纯水设备5.离心机6.恒温水浴装置7.玻璃仪器等四、样品采集与处理1.样品采集在检测之前,需要采集混凝土样品。

样品应在混凝土完全凝固后采集,取混凝土表层约1cm处的样品。

采样时应避免受到外界污染。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混凝土样品用超声波清洗后,放入烘箱中干燥至恒定质量。

然后将样品研磨成粉末状,过筛后称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一定量的超纯水中,用超声波水浴加热溶解,离心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

五、检测步骤1.标准曲线的绘制首先准备一系列的标准溶液,根据不同的浓度分别标注,然后通过原子吸收光谱仪进行测量,得出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

建立标准曲线,以吸光度为横坐标,浓度为纵坐标,绘制出线性曲线。

2.样品检测将处理好的混凝土样品的上清液通过氢化物发生器产生氢气,将氢气通过样品溶液中,还原汞离子成为原子态。

接着将样品放入原子吸收光谱仪中进行测量,得出吸光度值。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汞离子的含量。

3.数据处理将样品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出平均值、标准偏差等参数。

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样品是否合格。

六、质量控制1.质量保证在检测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控制每批样品应设置空白样品和对照样品,并进行同步检测。

空白样品应在样品前和样品后分别检测,以判断是否有外界污染。

对照样品应在不同浓度下进行检测,以检查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汞离子的鉴定及应用研究

汞离子的鉴定及应用研究

汞离子的鉴定及应用研究汞离子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离子,其鉴定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首先,汞离子的鉴定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有光谱分析法和电化学分析法。

光谱分析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原子荧光光谱、原子发射光谱等,通过对汞离子吸收或发射特定波长的光线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汞离子的存在与浓度。

电化学分析法主要有电位滴定法、阳极溶出法等,通过汞离子对电极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电位、电流的变化,可以定量测定汞离子的含量。

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沉淀法、络合滴定法等,通过引入适当试剂,使汞离子发生沉淀或络合反应产生特定沉淀物或络合物,从而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其次,汞离子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也十分广泛。

在环境领域,汞离子被广泛应用于水、土壤等环境样品中的监测与评价。

汞离子污染是目前环境问题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因此对汞离子的及时准确测定对于环境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在生物医学领域,汞离子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汞电极的研究,如常见的玻碳电极、普鲁士蓝修饰电极等,通过对汞离子与电极表面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可以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和催化领域,汞离子也被用于合金材料的制备和催化剂的合成等方面的研究。

此外,汞离子还可以应用于电池、电子器件、光电材料等方面。

此外,汞离子的应用研究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汞离子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和环境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在使用汞离子进行研究和应用时,需要加强安全措施,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损害。

其次,汞离子的溶解度和化学活性较强,易于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而导致一些误差和干扰。

因此,在汞离子的鉴定和应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试剂,进行准确可靠的分析和检测。

综上所述,汞离子的鉴定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合理选择和使用适当的鉴定方法和应用途径,可以实现对汞离子的准确测定和合理利用,促进环境保护、生物医学、材料和催化等领域的发展。

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汞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它的存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汞离子在人体内积累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损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开发高效、灵敏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对环境监测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存在很多局限性,比如操作复杂、耗时长、灵敏度低等。

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新的检测方法,其中荧光探针成为了研究热点。

荧光探针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汞离子检测领域。

目前尚需进一步提高荧光探针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以满足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实际应用需求。

本文旨在对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不同类型的荧光探针原理及其应用前景,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字数:239】1.2 研究意义汞是一种具有极高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环境都构成严重危害。

汞离子的高毒性和易累积性使其成为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发展高效、灵敏、快速、准确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深入研究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的原理和性能,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型荧光探针,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研究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的进展将有助于提高汞离子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为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

【2000字】2. 正文2.1 汞离子检测方法概述汞离子是一种常见的有害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汞离子的检测十分重要。

目前常见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方法、光学和光电子方法等。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常用的汞离子检测方法,能够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

电化学方法则是通过测量汞离子与电极的电化学反应来进行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的优点。

光学和光电子方法则是通过汞离子与荧光探针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来实现检测,具有灵敏度高、实时性强的特点。

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研究进展汞离子是一种常见的环境污染物和化学毒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具有较大的危害。

对汞离子的高效快速检测方法一直备受关注。

荧光探针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响应快的检测方法,在汞离子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对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总结,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介绍汞离子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质,由于其具有很强的毒性和广泛的环境来源,因此汞离子的检测一直备受关注。

传统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包括原子荧光光谱法、电化学法、光电化学法等,这些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但是需要昂贵的仪器设备和复杂的实验操作,并且通常需要耗费较长的操作时间。

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开发新型的汞离子检测方法,以满足快速、方便、灵敏度高的检测需求。

荧光探针是一种基于荧光信号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响应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因此在汞离子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荧光探针的原理是利用特定的荧光分子对目标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识别作用,当目标物质存在时,荧光分子发生结构或环境改变,导致荧光信号的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物质的检测。

在汞离子检测荧光探针的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对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荧光信号的响应机制,以及在实际样品中的应用等方面。

下面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具体介绍。

二、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荧光探针的设计与合成是汞离子检测研究的关键环节,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工作致力于开发新型的荧光探针。

一般来说,荧光探针的设计需要具备以下特点:一是具有对汞离子的高度选择性识别能力,以确保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检测目标物质;二是具有较大的荧光信号变化,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三是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以便在生物样品中应用。

目前,已经有许多有机小分子、荧光蛋白和纳米材料等作为荧光探针被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小分子荧光探针可以通过在其结构中引入含硫基团、含氮环结构等特定结构单元来实现对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

汞离子响应荧光探针

汞离子响应荧光探针

汞离子响应荧光探针汞离子是一种常见的有毒离子,它对人体和环境都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准确快速地检测和监测汞离子的浓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利用荧光探针来响应汞离子的检测方法逐渐受到关注。

荧光探针是一种能够通过发光信号来检测特定物质的化学分子或材料。

在汞离子检测中,荧光探针通过与汞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和结合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

荧光探针的设计原理主要基于汞离子与特定官能团之间的配位反应。

一种常用的荧光探针是汞离子和硫醇基团之间的配位反应。

硫醇基团与汞离子形成稳定的汞硫配合物,在此过程中,荧光探针的荧光性质会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

除了硫醇基团,还有许多其他官能团可以与汞离子发生配位反应,例如硒醇基团、氨基、羟基等。

通过合理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官能团,可以实现对汞离子的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荧光探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对汞离子的检测。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荧光探针直接溶于待检测样品中,然后通过荧光光谱仪来测量荧光强度的变化。

另一种方式是将荧光探针固定在固体基质上,如纳米颗粒、膜材料等,然后将待检测样品与荧光探针载体接触,通过观察荧光信号的变化来判断汞离子的浓度。

荧光探针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灵敏的汞离子检测方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荧光探针可以实现对汞离子的实时监测,响应时间通常在几分钟内。

其次,荧光探针对汞离子的检测灵敏度高,可以达到ppb(亿分之一)甚至更低的浓度范围。

此外,荧光探针具有选择性高的特点,可以准确识别汞离子而不受其他离子的干扰。

然而,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荧光探针的稳定性和重现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次,荧光探针的合成和制备成本较高,需要进一步降低成本,以促进其实际应用。

此外,荧光探针的应用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展,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汞离子检测的需求。

利用荧光探针响应汞离子的检测方法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

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汞离子的测定

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汞离子的测定

2
将其他分析 技术应用到 电化学DNA 生物传感器 中, 扩大电 化学DNA 生 物传感器的 应用领域
3
设计更简单 的制备方法 来构建电化 学DNA 生物 传感器, 能 够很好地检 测实际样品
4
致力于电化 学DNA 生物 传感器的微 型化和自动 化研究, 实 现高效、快 速、低耗、 便携的检测
电化学DNA传感器是基于电极表面分子 构象变化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传 统的检测方法相比,具有简单、灵敏、 快速、廉价等诸多优点。
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构成
构成
一个支持 DNA片段 (探针) 的电极
检测电化学 活性识元素
选择DNA探针的原则
1 2 3 4
探针长度为18~50 个碱基
G、C碱基的组成比例在40%~60%之间 在探针分子内不能存在互补区 避免连续出现一个碱基多次重复
共价键合法:通过 DNA 端部的修饰官能团 与 电极表面的修饰物形成共价键合作用, 如酰胺键、酯键、醚键等. 由于碳质电极 表面易于引入各种官能团,所以大多采用 碳质电极作为基底电极.
自组装法一般以金电极为基体电极,因为 金电极与巯基之间有很强的共价键和作用, 并能与氨基发生静电作用. 基于分子自组 装作用,巯基化合物和氨基化合物可在金 电极表面形成高度有序的单分子自组装膜 (SAM),再利用SAM 的活性基团固定 ssDNA. 生物素-亲和素法:用生物素-亲和素法固 定DNA时,一般是先将亲和素通过共价偶联 或静电作用连接于电极表面,再利用生物 素与亲和素之间极强的专一亲和作用将生 物素修饰的DNA固定在固体支持物上.
电化学DNA传感器用于汞离子的测定
内容
1.传统监测汞的方法 2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构成 3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水样中汞离子(Hg 2+ )浓度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水样中汞离子(Hg 2+ )浓度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MS2807 规格:100管/96样水样中汞离子(Hg2+)浓度检测试剂盒说明书微量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Hg2+是水体中重要有毒重金属离子,易被生物体吸收并且积累,能够通过食物链进一步传递,从而造成伤害。

典型的水俣病就是汞中毒的一种。

测定原理:水样经消化后,在酸性环境中,Hg2+能与二硫腙生成橙色络合物,溶于三氯甲烷,在490nm 测定吸光度,即可计算Hg2+含量。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恒温水浴锅、可调式移液枪、浓硫酸、三氯甲烷、可见分光光度计/酶标仪、微量石英比色皿/96 孔板、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试剂一:液体×1 瓶,4℃避光保存。

试剂二:液体×1 瓶,4℃保存。

试剂三:液体×1 瓶,4℃保存。

试剂四:粉剂×1 瓶,4℃避光保存。

加三氯甲烷(自备)35 mL 充分溶解。

标准品:液体×1 瓶,4 nmol/mL Hg 2+ ,室温保存。

水样中汞离子检测:1. 消化(1)水样消化:取1.5mL EP管,依次加入300μL水样,30μL浓硫酸(自备),240μL试剂一,混匀后盖紧,置于40℃水浴中消化24 h。

(2)标准品消化:取1.5mL EP管,依次加入30μL标准品,270μL蒸馏水,30μL浓硫酸,240μL试剂一,混匀后盖紧,置于40℃水浴中消化24 h。

2. 取出各管,室温放置约20min,使之冷却。

然后加入48μL试剂二,盖紧后充分震荡,直到无色。

开盖静置30min,期间摇荡数次,使其中气体溢出。

3. 加入300μL试剂五,加入60μL试剂四,充分震荡后静置分层。

4. 静置分层后,取移液枪,调节刻度到210μL,排气后沿管壁小心插入下层,吸取210μL下层液体,加入微量石英比色皿/96孔板,于490nm处比色,记录各管吸光值。

注意:标准管只需测定一次。

汞离子浓度计算:Hg2+(nmol/L)= C 标准品÷标准品稀释倍数×(A 测定管÷A 标准管)×V 总=400×(A 测定管÷A 标准管)C 标准品:标准品浓度,4nmol/mL;标准品稀释倍数:(30μL标准品+270μL蒸馏水)÷30μL标准品=10;V 总:1L=1000m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环境中汞离子的检测
引言:汞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且易流动的金属,主要用于科学仪器、汞锅炉、汞泵及汞气灯中,在医药上也广泛应用,长期以来,汞产品在人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环境中的汞能被动植物富集,经生物转化作用转变成毒性更大的有机汞,各种形式的汞可通过水体及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长时间暴露在高汞环境中,可以导致脑损伤和死亡。

因此,环境中的痕量汞检测极为重要。

目前检测痕量汞的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等。

关键词:Hg2+ 检测荧光法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二硫腙单色法
二硫腙单色法,通常用王水分解试验,以EDTA、柠檬酸钠为隐蔽剂,于pH 2~5用二硫腙—苯萃取汞。

二硫腙汞的黄色络合物与过剩的二硫腙同时萃取至苯层中,与铁、钙、铜、铅、锌、铊、铋、镉、镍、钴、锰、金、银、铂和钯等分离。

然后吸取有机相,用碱性洗液洗除有机相中过量的二硫腙,利用苯层中二硫腙汞的橙黄色进行比色。

实验方法:二硫腙贮备液0.1% 称取0.1克二硫腙,放于烧杯中,加50毫升苯溶解,移入分液漏斗中,加10%氢氧化铵溶液30~40毫升、饱和亚硫酸钠溶液2毫升、EDTA—柠檬酸钠混合溶液3毫升,萃取1分钟。

静置分层后,将水相放入另一分液漏斗中,苯相再按上述方法用氨水、亚硫酸钠、EDTA—柠檬酸钠洗两次。

合并水相,弃去苯相。

水相再用20~30毫升苯洗1次,弃去苯相。

然后将水相用
1∶1盐酸酸化至二硫腙变绿(或析出沉淀),加20~30毫升苯萃取,静置分层后,将苯相放入100毫升容量瓶中,水相再用苯萃取一次。

合并苯相并用苯稀释至刻度、摇匀,保存于暗处,备用。

称取1克试样,通过长颈玻璃小漏斗,装入单球玻管的玻球内。

置于电炉上灼烧15~30分钟,继在喷灯上灼烧,待玻球软化后,将其拉去。

稍冷,立即加入盐酸、硝酸混合酸2毫升于玻管内,将玻管置于盛沸水的烧杯中,煮沸10分钟。

将溶液移入盛有5毫升碱性洗液的10毫升具塞比色管中,摇匀。

待冷却后,加入0.005%二硫腙工作溶液1毫升,振摇150次以上,分层后与标准系列进行目视比色。

二、荧光法[1]
通过设计荧光染料标记的DNA序列实现荧光法检测Hg2+的法,干扰小,比较利于复杂样品中Hg2+的检测。

实验方法:仪器采用日立F-2700型荧光分光光度计(日本)用于表征荧光光谱;Phs-3C型酸度计(上海雷磁仪器公司)用于调节体系的pH值;QL-901型旋涡混合器(上海天呈医流生物医学公司)用于混合溶液。

材料采用碳纳米管(CNTS)购买自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经混酸处理后备用)。

DNA(TAMRA-polyT)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用去离子水溶解配成溶液后于4℃冰箱中避光保存。

实验中使用0.1mL磷酸盐缓冲,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向1.0mL离心管中,保持V总为500 L的条件下,按顺序依次
加入上述50 L缓冲溶液(pH值为7.0),一定量的TAMRA-polyT 溶液和HgCl2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加入CNT s,再反应一段时间后以15000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测定上清液荧光,激发波长为550 nm发射波长为579 nm,狭缝均为5.0 nm,电压为700V,室温检测。

按实验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发现体系在波长为579 nm处的荧光强度(I F)与Hg2+的浓度在0.2μm~0.9μm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线性回归方程为:I F= -18.5+698.9 c,相关系数为0.9920,检出限为0.025μm。

此外,用达州洲河水进行了实际样品检测,Hg2+的回收率在
97.4%~103.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3%。

三、金纳米-金属硫蛋白紫外分光光度法[2]
基于金纳米、金属硫蛋白、汞离子形成复合物,导致紫外吸收发生变化,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汞离子浓度成正比,建立了一种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

实验方法:采用UV-2550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AB204-S 电子分析天平; PB-20 精密酸密计; SHHW21-60 型电热恒温水浴箱。

试剂所用为硝酸汞、金属硫蛋白、氯金酸、柠檬酸三钠等均为分析纯; 实验用水为二次蒸馏水。

合成金纳米粒子( AuNPs)取50 mL 1.0 mmol / L 的氯金酸于100 mL 锥形瓶中,加热并持续搅拌冷凝回流,迅速加入5 mL 38.8 mmol/L 柠檬酸三钠,持续加热搅拌,溶液颜色由淡黄色变成酒红色,15 min 后移去热源。

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用0.22μm 滤膜过滤
后备用。

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扫描所制备金纳米的吸收光谱,最大吸收峰为520.0 nm。

在2 mL EP 管中,依次加入pH 7.0 TAE 缓冲液50μL,适量双蒸水,AuNPs 50μL,1.0μmol / L 金属硫蛋白50 μL,不同体积的10.0μmol / L 汞标准液,混匀。

在室温下( 10 ℃) 反应60 min 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吸收光谱扫描,以626 nm( A626) 和524 nm( A524) 的比值即A626/ A524进行定量。

按实验方法,发现金纳米、金属硫蛋白、汞离子反应形成复合物,使紫外吸收产生改变,且在一定范围内与汞离子浓度成正比,据此建立了检测汞离子的新方法。

经优化,选择pH 7.0,AuNPs 用量50μL,MTs 用量50μL,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60 min 为本实验最佳反应条件。

20倍的Fe2 +、Ba2 +、Ca2 +、K+、Na+、NO3-、SO42-、Cl -,10倍的Pb2 +、Cu2 +、Cd2 +、Mn2 +、Sn2 +、F-不影响检测。

本实验检出限为1.68×10-8mol / L,RSD为2.83%~4.35% 。

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汞的测定。

参考文献
[1]吴狄;王坤;邓祥;黄小梅;荧光法快速检测汞离子研究[J]. 绿色科技.2012年05期.
[2]王永松;王永生;王嘉成;尹纪成;钱秋梅;金纳米-金属硫蛋白紫外分光分度法检测汞离子[J]. 应用化工.2013年0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